唐玄宗改革:奠定了“开元盛世”,也迈向了“安史之乱”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

高考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例题1.(2018·海南卷单科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710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

【解析】(1)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据材料“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可得出应对边防危机;据材料“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可得出整顿地方吏治。

(2)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据材料“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改变“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片的办法”,可得出形成新的边防体制;据材料“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可得出促时监察体制完善;据材料“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可得出促成“开元盛世”;据材料“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可得出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

人教七年级下册历史(2019部编版)同步练习:5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人教七年级下册历史(2019部编版)同步练习:5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七年级下册历史(2019部编版)同步练习:5 安

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同步练习 1. 《长恨歌》是白居易创作的脍炙人口的名篇,与其诗句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有关的皇帝是() A. 唐太宗 B. 唐高祖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2. 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A. 安史之乱 B. 藩镇割据 C. 贞观之治 D. 黄巢起义 3. 唐玄宗后期爆发的安史之乱从性质上看是一场() A. 农民战争 B. 统一战争 C. 兼并战争 D. 叛乱战争 4. 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场农民起义是()A. 安史之乱 B. 黄巢起义 C. 陈胜吴广起义 D. 红巾军起义 5. 唐末政治腐败,爆发了大规模的黄巢起义。

对于这次起义,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 黄巢宣布洗涤朝廷 B. 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C. 灭亡唐朝,建立政权 D. 给唐朝统治者以致命打击 6. 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A. 东北地区B. 黄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江南地区 7. 唐朝灭亡的标志是()A. 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 B. 朱温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 朱温建立后梁 D. 安史之乱的发生 8. 五代后期,()世宗柴荣有统一天下的强烈愿望。

第三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第三课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盛世局面最直接、最根本的表现
1、农业
二、繁荣的经济 2、手工业 3、商业
1、铁犁牛耕普遍推广至边远地区
农 业
2、生产工具改进 3、修建水利 4、耕地面积增加
曲辕犁(耕作) 筒车(灌溉)
5、水稻育秧技术和蔬菜新品种
手 工 业
1、丝织业:产量高、品种多、 技术高超 青瓷 2、瓷器 白瓷 唐三彩 (青绿黄) 3、陶器:
草市、集 人口众多、整齐划一
都城长安 东西两“市”、住宅区“坊” 北方:长安、洛阳 大都市 扬州、成都 南方 广州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国际大都市
建筑宏伟 市坊分开 规划整齐 人口众多 各族人民交往 中心和国际性 大都市 百千家似围棋局, 长安百万家, 十二街如种菜畦。 出门无所至。 ——韩愈 大明宫含元殿立体复原图 ——白居易
除了任用贤才,唐玄宗在政治上还 采取了什么措施?
裁汰冗员,强调以才以功授官,注意 考核地方官,尤其是基层县令的政绩。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 贞观之治(唐太宗)
(房玄龄、杜如晦、 善于任用贤臣(姚崇、宋璟) 善于任用贤臣 魏征) 改革吏治 勤俭节约 重视农业生产 整顿吏治 戒奢从简 重视农业生产
• 姚崇办事干练是出名的。有一次,姚崇家里有丧 事,请了十天假,朝廷的公事就积压了一大堆。 另一个宰相卢怀慎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急得团团 转。过了十天,姚崇回朝,没有花多少时间,就 把案头的积件处理完了。旁边的官员看了,没有 一个不佩服他。姚崇自己也有点得意,问一个官 员说:“我这个宰相,能跟古代什么人相比?能 不能比得上管仲、晏婴?” 那官员说:“跟 管仲、晏婴似乎比不上,但是也可以称得上‘救 时宰相’了。”

中国历史知识线索之隋唐五代史

中国历史知识线索之隋唐五代史

中国历史知识线索

隋唐五代史(581年——960年)★这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二个繁荣期。

脉络:581年,隋文帝建立隋朝,589年灭陈统一全国;

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隋亡;

907年,朱温废唐哀宗自立,建立粱,史称后梁,唐亡,五代十国开始;

960年,陈桥兵变,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史称北宋;

……

一、隋唐五代鼎盛时期总述

1、社会制度先进;

2、生产发展水平高;

A、表现 3、长期统一;

4、文化繁荣昌盛;

5、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B、史料:《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唐律疏议》《通典》(唐杜佑撰,一部典章制度通史)

二、隋朝立国(581年——618年)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隋。三年后,迁都大兴城,改元开皇。

A、隋王朝统一全国的条件:

1、人民要求和平安定的愿望;

2、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条件 3、民族矛盾缓和,民族融合加快,分裂势力衰落;

4、北方政治清明,南方陈朝政治腐败;

B、隋文帝的统一准备工作:

1、政治经济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

2、妥善处理与突厥的关系,是灭陈一统工作无后顾之忧;

准备工作 3、废除江陵的后梁政权,消除灭陈的障碍;

4、广泛征求文武群臣的意见;

A+B

开皇八年(588年)十月,以次子晋王杨广为元帅,高颖协助,发动平陈战役;

开皇九年(589年)灭陈朝,统一全国。

★★C、隋王朝政治经济革新——隋文帝施政措施

1、在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作用:提高办事效率;加强皇权;

2、地方上实行州县两级制;九品以上地方官均由中央任免;→作用:消(一)政治革新地方割据因素,加强中央集权;

第一3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第一3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问题4:对唐玄宗的评价?
• 唐玄宗统治时期,任用有才干的姚崇,宋璟 为相,重视地方官的人选,使唐社会安定、 生产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 世”。唐玄宗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巩固 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其功。 • 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 重用奸臣李林甫、杨国忠为相,政治腐败, 导致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是其过。 • 唐玄宗为唐朝的社会稳定和高度繁荣起过重 大作用,但他晚年的统治也给唐朝人民带来 了极大灾难,是一位功过都很突出的历史人 物。
一、开元盛世
1.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①重用贤人 ②改革吏制 ③提倡节俭 ④重视生产
原因(措施)
开元盛世
结果
“开元之治”与“贞观之治”对 “贞观之风,一时复振” 比表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唐太宗) 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勤于政事 奉公廉洁 (唐玄宗) 发展农业生产 勤俭节约 改革吏制
善用贤臣 裁汰冗员 善于纳谏,任用贤臣 (姚崇、宋璟) (魏征、“房谋杜断”)
二、繁荣的经济
行业 表现
铁犁牛耕普遍推广;生产工具的改 进:曲辕犁、筒车;耕地面积增加; 新的栽培技术和蔬菜新品种
丝织业技艺高超;制瓷技术进步 (青瓷,白瓷,唐Biblioteka Baidu彩) 商业繁荣;“市”、“集”;大城 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广 州)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共16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课件(共16张PPT)

《霓裳羽衣舞》
安史之乱结果\影响【由盛转衰转折点】
1. 社会经济遭到浩劫。 2. 唐朝国势由盛转衰。 3. 中央权力衰微,形成藩镇割据。
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经济破坏,田园荒芜,十室九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与 唐 朝 灭 亡

课标要求: 了解黄巢起义 思考历史事件之 间的内在联系。
• 讨论: 统治者的作为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唐玄宗前期: 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一系列改革 发展措施——开元盛世。 • 唐玄宗后期: 追求享乐,任人唯亲,宠幸杨妃,朝政 日趋腐败——安史之乱。 •
课堂小结: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 原因: 朝政腐败; 各种社会矛盾尖锐; 外重内轻。 影响: 唐朝由盛转衰。 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唐亡。 实质: 是唐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和扩大 影响: 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 对五代十国的评价: 五代十国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这一时期,北方 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南方相对稳定。虽然政权分立,但 统一是必然趋势。
从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到唐朝灭亡、五代 分组探究: 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的因果关系内在联系: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 安史 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 比失去平衡,形成外 节 之乱:于一身,势力膨胀。 重内轻的局面 度 使 黄巢 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 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势 起义: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 力 唐朝 朱温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逐 节度使朱温控制了 发 渐控制朝政,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朝政 灭亡: 展 五代 实质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 各地藩镇割据称帝 变 十国: 续,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化 实质: 是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的结果

七下历史提纲

七下历史提纲

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第一课:隋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一、建立: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隋文帝)都城:长安(西安)

二、统一: 1.统一全国时间:589年。历史上统一过全国的国家(秦,汉,晋,隋,元,明,清)

2.意义:①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②为隋唐时期空前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②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4.措施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是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三、大运河:1.通过的地方:三点:由北至南:涿郡(北京)—洛阳—江都(扬州)。四段:由北至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由北至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2.修建时间及长度:605年起;全长2000多千米。

3.影响: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4.地位: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四、科举取士制度:1.过程:①隋文帝时,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②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影响:①科举取士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②加强了皇帝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③扩大了管理选拔的范围,是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④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⑤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爆发,起义首先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东。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备作业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解析版)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备作业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解析版)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灭亡课时练习

一、选择题

1.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唐女祸》中写道:“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观点

A.正确,说明了用人不当的危害B.错误,忽视了藩镇割据的影响

C.正确,揭露了君主生活的腐败D.错误,夸大了个人对历史的影响

【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唐朝由盛转衰的原因是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进而导致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既削弱了中央政权,又破坏了社会经济,而唐玄宗宠爱杨贵妃,沉于酒色仅是中央政治腐败的一种表现。赵翼把这说成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根本原因是错误的,这一表现的本身也是封建帝王唐玄宗造成的,赵翼把责任加在杨贵妃头上是不对的。D项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2.以下为中国古代某一王朝的兴衰示意图,和图中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A.①文景之治②贞观之治③开元盛世B.①光武中兴②贞观之治③安史之乱

C.①开元盛世②安史之乱③贞观之治D.①贞观之治②开元盛世③安史之乱

【答案】D

【详解】根据图片中“618年建立”、“黄巢起义”、“907年灭亡”,结合所学可知这个王朝是唐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故①为贞观之治,②为开元盛世,③为安史之乱,故选项D符合题意;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光武中兴或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选项C顺序排列不对,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知识点复习 第3课“开元盛世”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知识点复习 第3课“开元盛世”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复习第3课“开元盛世”新

人教版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即位以后,“励精为治”:①任用贤才(姚崇);②重视地方吏治;③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开元盛世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为盛世的出现,构筑了坚实的基础。唐玄宗个人很有才能,重用贤能,锐意进取,取得显著成效。

1、农业方面:①兴修大型水利工程。②农耕技术提高: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③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饮茶之风开始在唐朝盛兴。④生产工具的改进:出现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创制新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②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繁荣:①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②长安城: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5、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①继承性因素: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②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安定。③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④经济政策因素: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⑤经济交往因素: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

⑥群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⑦生产力(科技)因素: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

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

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

汉武盛世 历史上三大盛世 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具有的突出点 康乾盛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粮食、人口 法律 军事 文坛 姚崇的创新的法律 安禄山、高仙芝等 李白、杜甫、 颜真卿等 李林甫的法律
开元29年 唐玄宗改国号为“天宝” 当时,他认为自己事业已成, 开元29年,唐玄宗改国号为“天宝”。当时,他认为自己事业已成,就打 29 算不再做努力了。 算不再做努力了。
注: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在位时间为 712至756
相王李旦的三儿子临淄王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以“相王李旦”的名号起义, 相王李旦的三儿子临淄王李隆基与姑姑太平公主以“相王李旦”的名号起义,起 义成功的原因如下—— 义成功的原因如下—— 1刘幽求之谋 2崔日用之智 ——《新唐书》 3钟绍京之果 ——《新唐书》 起义成功后,李隆基把韦后贬为庶人。相王李旦当上了皇帝,也就是后来的“ 起义成功后,李隆基把韦后贬为庶人。相王李旦当上了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唐 睿宗” 然而,睿宗是一个无能的人,他在开会时, 睿宗”,然而,睿宗是一个无能的人,他在开会时,什么事情都要先问政变的真 正发动者——妹妹太平公主和儿子李隆基。 ——妹妹太平公主和儿子李隆基 正发动者——妹妹太平公主和儿子李隆基。这也使得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为了争权 夺利,在朝廷中形成了两股势力。 夺利,在朝廷中形成了两股势力。 太平公主——对睿宗说李隆基的坏话。 太平公主——对睿宗说李隆基的坏话。开始寻找人才 ——对睿宗说李隆基的坏话 李隆基——作为太子,有宰相在支持。 李隆基——作为太子,有宰相在支持。 ——作为太子 最后由于一个“辞旧迎新”的天象出现,李旦决定禅位,最后, 710年李隆基 最后由于一个“辞旧迎新”的天象出现,李旦决定禅位,最后,与710年李隆基 登基,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 登基,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一、单选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下列图示中能够正确反映出隋朝结束分裂割据这一历史进程的是()A.B.

C.D.

2.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皇帝统治时期()A.汉武帝B.隋炀帝C.唐太宗D.秦始皇3.自606 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

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诞生于()

A.隋文帝时期B.隋炀帝时期C.唐太宗时期D.武则天时期

4.有学者认为:安史之乱后唐朝能够延续,这项工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功用不仅是南粮北调,更是把南北融为一体。材料中的“这项工程”是()A.都江堰B.灵渠C.大运河D.长城5.科举制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使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较之前更加公平公正。以下说法体现科举制特点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B.“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

6.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这表明科举制度()

A.促进了古代教育公平B.推动了中国文学的繁荣

1

C.引发了社会政治变革D.加强了皇帝的政治专权

7.假如你要将一批粮食通过隋朝大运河从江都运到洛阳的洛口仓,你必须先后经过运

河哪几段()

A.江南河—邗沟—通济渠B.邗沟—通济渠

2023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考点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

2023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考点6: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课件
3.五代十国 (2)后周世宗改革
①时间:五代十国后期 ②内容:后周世宗柴荣顺应当时形势,努力清除五 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 ③影响: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柴荣
四、核心素养突破
素养提升
唯物史观 隋唐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隋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安全的社会环境。 (2)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客观上推进了农业生 产的发展。 (3)比较妥善地处理了民族关系,国内各民族交往密切,促进了边疆地区的进一步开发。 (4)统治者采取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吸取国外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 (5)大运河的开凿,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发达的对外交通,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6)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生产工具的改进以及政府大规模兴修水利。
帝国
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征伐高丽,严
杨家 广博
重破坏生产,民不聊生,引起大规模
画物 像馆
起义。
馆 藏

(2)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

隋朝灭亡。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建立和统一
(1)建立:618年,李渊(唐高祖)在长安称 帝,建立唐朝。 (2)统一:唐军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 力,统一全国。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唐朝大事年表

唐朝大事年表

唐朝大事年表

618年:玄武派和黄龙派达成协议,唐太宗被立为朝廷领袖,拥立唐朝开元盛世。唐太宗励精图治,着力于土地改革、减免赋税,恢复百官事业,开创宏大发展,使得唐朝开元盛世形成。

621年:唐朝置办南越护国大将军等二十余个职位,着力于维护南越西南边界地区的稳定,赢得了南下游客的青睐。

632年:唐朝的“开元金碧”货币及邮政制度开始使用,即《开元通行令》,奠定了唐朝货币体系的基础,创造了一个新的贸易秩序。 636年:唐朝向西亚远征,完成了长期的西域攻略,征服了安息、摩拉、玛拉、巴兹等四个国家,使得唐朝开元盛世的繁荣范围进一步扩大。

644年:唐朝大规模派遣使节前往西域,为开展丝绸之路的贸易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得唐朝开元盛世的贸易繁荣得以发展。

652年:唐太宗的宫殿建筑工程“开元大都”开始,经历了多次修整完善,最终形成了当时最庞大的宫殿建筑群体,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建筑之一。

741年:唐太宗突然病逝,唐朝开元盛世遭遇转折,以後,开元盛世也终于终结,唐朝繁华也因此逐渐衰落。

二、唐复兴时期(755年-859年)

755年:唐朝经历了艰难的统治,唐友仁上台,开启了唐复兴时期。他重用贤臣,重新开始土地改革减免赋税,重整官制,使唐朝经济逐渐恢复元气,对三国时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759年:唐友仁八年,复兴大军出征西亚,击败成吉思汗,完成了西亚史上最励精图治的历史攻略,使复兴大观显示出威严大气。

764年:贞元元年,唐朝建立“州县体制”,大范围简化了官制,使得地方政府组织结构更为简洁,对唐复兴时期的行政管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达标检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达标检测试卷-部编版(含答案)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00分时间: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以上评价反映了隋文帝的最大功绩是(B)

A.加强中央集权B.实现国家统一

C.开通大运河D.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有史料记载,隋朝时大建粮仓,“置回洛仓于洛阳北七里,仓城周回十里,穿三百窖”。粟帛储藏之盛,前所未有。这说明隋朝(A)

A.社会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B.各级官员善于搜刮民脂民膏

C.隋朝两代统治者注重节约,积累财富

D.大运河促进隋朝农业生产的发展

3.唐朝皮日休诗句中描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其中“此河”的南北起止点是(A)

A.余杭、涿郡B.洛阳、大都

C.余杭、洛阳D.洛阳、涿郡

4.下列对大运河的评价,比较客观、全面的是(D)

A.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B.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膏脂是此河

C.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传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

D.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5.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是当代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一种治国理念。下列封建帝王的统治策略与这种治国理念反差最大的是(C) A.李世民B.武则天

C.隋炀帝D.隋文帝

6.“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反映了我国古代比较完备的选拔官吏的制度——科举制度。下列对科举制度的描述,正确的有(C)

①创立于隋,完善于唐②武则天时期创立殿试制度③人们最推崇的是明经科④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第3课
唐玄宗与 开元盛世
李隆基
唐玄宗
又称唐明皇。 712年, 受禅即位。开元年间,唐朝 进入鼎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期。玄宗精通音 律,善诗词书法。
李隆基
1、唐玄宗采取哪些治国措施,使唐朝出现开元盛 世的繁盛局面? 2、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 3、唐朝由盛转衰的事件及原因?
一、开元盛世 1、措施: ①重用贤才,整顿吏治; ②反对奢侈,提倡节俭; ③发展农业生产 2、表现: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唐朝达到鼎盛时期
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但是后期不理
朝政,自杨玉环进宫后,更是过着 “春宵苦短日照高,从此君王不早朝” 的荒淫生活,酿成安史之乱。
“红颜祸水”是导致 唐朝灭亡的真正原因吗?
三、安史之乱 1、原因:①沉溺声色 ②重用奸臣 ③政治腐败 2、结果:唐朝由盛转衰
祸国殃民罪名 成立? 不成立?
1、励精图治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使国家衰落; 2、得人者昌,失贤者亡; 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让人民群众安居乐 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莴苣
2、手工业:(1)纺织业的发展
花鸟纹锦
唐画中身着丝绸 服装的妇女形象
2、手工业:(2)陶瓷业的发展
邢窑白瓷
越 窑 青 瓷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唐· 邢窑白瓷长颈瓶
唐· 越窑青釉海棠式碗
三 彩 少 女 奏 乐 俑

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历史启迪

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的历史启迪
1 0l
家室。 稻 米流脂 粟米 白 , 公私仓 廪俱 丰实 。 九 州道路 无 豺虎 , 远行 不劳 吉 日出 。齐 纨鲁 缟 车班 班 , 男 耕 女 桑 不相 失 。 宫 中圣人奏 云 门 , 天下 朋友 皆胶 漆 。 百 馀 年 间未 灾变 , 叔孙 礼 乐萧何 律 。” 安 史之乱 后 , “ 岂 闻
2 0 1 4 年6 月
中共 山西 省委党 校学报
Ac a d e mi c J o u r n a l o f S h a n x i P r o v i n c i a l C o mmi t t e e P a r t y S c h o o l o f C. P . C
同时 , 唐玄宗整饬吏治 , 发展经济 , 大兴文治 , 推动国 力达到 了鼎 盛 阶段 。
开元盛 世 的开创 经历 了几代 人 、 上 百年 的积 累 , 但 是爆 发安 史之 乱 , 导致唐 朝 国运 由盛转 衰 、 开始 走 下坡路 却 只用 了短短 十几 年 的时 间 。公 元 7 4 2年至 7 5 5年 , 唐玄 宗 “ 自恃 承 平 , 以天下 无 复可 忧 , 遂 深居
毁, 封建统治渐趋腐朽 , 社会矛盾 日益尖锐 , 终致安 史之乱 , 唐朝从此一蹶不振, 再也没有恢复元气。开 元盛世与安史之乱 的鲜明反差,给求索于治道的人 以深刻反思 ,为后来执政者不断提供可资借鉴的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玄宗改革:奠定了“开元盛世”,也迈向了“安史之乱”

唐玄宗李隆基是唐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缔造者。开元年间,大唐进入全盛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开元盛世”。(《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访使及朝集使》)这一“盛世”的出现,是与唐玄宗改革分不开的,正是唐玄宗在上位之后,励精图治,力行改革,才奠定了“开元盛世”的基础。可是,唐玄宗的改革并非没有弊病,它在奠定盛世基础的同时,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加上唐玄宗本人晚年的昏庸奢靡,将唐朝带入万劫不复之地。

明君上位,励精图治:

唐玄宗李隆基的上位历程充满艰辛,这也使得他倍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少年时期的李隆基冷眼旁观,他从武则天和睿宗等人的身上看到了太多的问题。李隆基下定决心要做一位明主,于是他在即位以后,开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在政治上,唐玄宗雷厉风行,恩威并施,将政局迅速稳定下来。本质上来讲,李隆基也是通过政变才夺得的皇位,不论是宗室诸王,还是朝中残存的旧党,对于李隆基的执政都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针对这一点,李隆基软硬兼施、刚柔并济,他大赏功臣,缓和和宗室诸王的关系,拉拢各方势力。与此同时,李隆基对宗室诸王和功臣十分警惕,他不允诸王和大臣有私下联系,一经发现有人逾规,立刻将其发配出去,不留下任何不安定因素。

当皇位巩固以后,李隆基开始对糜烂的吏治动刀子。李隆基将原有的行政机构进行改革,提高了官僚机构的效率,选贤任能,诸如姚崇、张嘉贞、张九龄等贤才良臣被李隆基提拔上来,担任宰相。五代的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称赞玄宗道:“自古急贤待士,帝王如此者,未之有也。”

执政早期的唐玄宗虚怀纳谏,他建制谏官,恢复谏议制度。玄宗还下令完善法制,在他的主导下,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法典《唐六典》诞生,使得唐朝的法制建设往前迈了一大步。

政治上的开明和稳定,让唐玄宗有了底气对豪门士族出手。当时的豪门士族实力强大,他们大行土地兼并,许多农民被迫依附于他们。王公贵族们大行其道,横行乡里,他们无视中央政府,派出官吏,公然向百姓们敲诈勒索,强行放高利贷,进行惨无人道的剥削。与此同时,佛教势力也在前朝几代皇帝的扶持下不断崛起,他们侵占良田,广蓄奴仆,他们和豪门士族一起,挖空了唐朝的社会根基,中央政府的赋税受到严重的影响。

唐玄宗上位以后,大力打击豪门士族和佛教势力,解放劳动力,抑制土地兼并,减轻赋税,开放市场,发展农业和商业。同时,唐玄宗还进行了一系列的赋税制度改革,其中包括简括户口,落实税收;整顿赋税徭役名目,抑制脱税逃税;扩大以实物或货币代役的范围;增强运输能力,解决关中缺粮问题,稳定中央政权。

在唐玄宗的励精图治和贤臣们的尽心辅佐下,唐朝的经济迅速发展,走向繁荣,迎来了“开元盛世”。杜甫曾回忆开元盛世时的繁荣大唐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忆昔二首》)

除此以外,唐玄宗还进行了军制改革。由于均田制的崩溃,农民纷纷逃亡,府兵制难以发挥作用,军队的战斗力被严重削弱,难以和突厥人抗衡。玄宗即位以后,建立雇佣兵制。相比于府兵制,雇佣兵制减轻了农民们的负担,集中训练也使得雇佣兵战斗力强大,这使得唐玄宗在位时期很少有外族敢对大唐动武,唐朝的疆域也得到拓展。

国力的鼎盛让唐朝成为大唐,也让唐玄宗有了海纳百川的胸怀。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唐玄宗十分开明,京城长安成为一座国际大都市,波斯、大食商人纷至沓来,长安城里商贾云集,外国留学生络绎不绝。

可以说,唐玄宗对于开元盛世功不可没,他执政早期的励精图治,缔造了唐朝最伟大的盛世之一。可是,危机往往隐藏在繁荣的表象下,开元盛世也不例外。

改革弊端丛生,埋下大乱隐患:

在开元和天宝初期,唐玄宗的改革都是利大于弊的,但事实上,这时已经有不少弊端凸显出来。

杜甫盛赞开元盛世“公私仓廪俱丰实”,但他的大儿子其实就是饿死的,连大诗人都无法避免家人被饿死,普通百姓境遇的凄惨程度可想而知。唐玄宗对豪门士族的打击,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民们的境遇,但他的打击并不彻底,豪门的势力依旧强大,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正因为如才,杜甫才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诗句。

唐玄宗的吏治改革也是一个问题,他加强了中央集权,精简了行政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但也使得行政长官,如宰相等人的权力不断膨胀。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宰相贤德就政治清明,宰相奸佞就朝纲混乱。不幸的是,玄宗晚年骄奢淫欲,听信奸佞,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把持朝政,扰乱朝纲,使得唐朝的吏治迅速腐败。

在兵制改革上,从府兵制到募兵制确实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但募兵制也使得唐朝的军费开支迅速激增,给财政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而且,唐朝的精锐部队大多部署在周边战事较多的地区,节度使的权力也不断膨胀,最终爆发了“安史之乱”。

当然,总的来说,唐玄宗改革还是功不可没的,没有他的改革和进取,唐朝的盛世能否还会到来,犹未可知。所以,我们应当肯定唐玄宗的功绩。只是可惜,这位雄主在晚年骄奢淫欲,不思进取、纵情声色,最终导致大唐爆发“安史之乱”,给中华大地带来了浩劫,也让他自己晚节不保。

参考资料:

《奉和圣制送十道采访使及朝集使》张九龄《开元天宝遗事》王仁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