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工程硕士招生领域及专业方向
专业学位类别(工程领域)机械工程 专业学位(领域)研究生...
代码: 0802一、学科概况与研究方向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依托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和农业装备工程学院建设,是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江苏省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拥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混合动力车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1994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获首批工程硕士授权,200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点。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1981年获首批硕士点,1998年获博士点,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机械设计及理论(原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1981年获首批博士点,1987年获原机械部重点学科,1994年获江苏省重点学科。
车辆工程学科1996年获博士点,是全国高校第4个获得该领域博士点的学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机械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面向“长三角”国际制造中心机械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机械工程中心实验室为主体组建的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工业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1.激光加工、检测与表面工程2.CAD/CAM/CAE与模具设计制造3.光子制造与集成技术4.高速、高效、超精密加工及装备5.先进成形技术与先进材料制造及表征(二)机械电子工程(080202)1.微/纳机械电子系统及其集成技术(MEMS/NEMS)2.机电系统多尺度构造与可靠性3.机电系统的驱动、控制与自动化4.流体传动与控制(三)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1.农业装备智能化技术2.现代机械设计及理论3.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机器人4.机械数字化设计(四)车辆工程(080204)1.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控制2. 车辆系统及零部件设计理论与方法3.车辆综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4.车辆NVH控制及安全技术5. 现代汽车轮胎技术二、培养目标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行业发展及科技进步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江苏大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一览表
药理学
药学院
153
医学
1008
中药学
不分设二级学科
154
管理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不分设二级学科
管理学院
155
管理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20
创新管理与中小企业发展(自设)
156
管理学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21
经济系统分析与管理(自设)
财经学院
157
管理学
1202
工商管理
化学工程与技术
081705
工业催化
103
工学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082301
道路与铁道工程
汽车学院
104
工学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082302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汽车学院
计算机学院
电气学院
105
工学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082303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汽车学院
106
工学
0823
交通运输工程
082304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5
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04
金融学(含保险学)
财经学院
6
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05
产业经济学
7
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06
国际贸易学
8
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020207
劳动经济学
9
经济学
0202
应用经济学
江苏大学XX2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
江苏大学2012年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招生简章一、培养目标培养工程硕士研究生的主要目的是为工矿企业、工程部门和学校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高校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及其教育人才。
二、招生对象在职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人员;或在学校从事工程技术与工程管理教学的教师。
三、考生条件1、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并于2009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或极少量2008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毕业、无学士学位的优秀人员。
报考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领域的考生可不受年限的限制,但此类考生被录取为工程硕士生后,需在修完研究生课程并从事工程实践两年以上,且结合工程任务完成学位论文(设计),方可进行硕士学位论文(设计)答辩。
2、本科所学专业应为理工门类专业,非理工门类专业的考生必须有工程背景。
四、招生领域1、机械工程2、光学工程3、仪器仪表工程4、材料工程5、冶金工程6、动力工程7、电气工程8、电子与通信工程9、控制工程 10、计算机技术 11、软件工程 12、建筑与土木工程13、化学工程 14、交通运输工程 15、安全工程 16、农业工程17、环境工程 18、食品工程 19、车辆工程 20、制药工程21、工业工程 22、项目管理 23、物流工程五、报名手续、入学考试及录取1、资格审查:符合报考条件者可到江苏大学研究生处学位办公室领取“江苏大学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报考信息登记表”(也可在江苏大学研究生处的网页上下载,网址为:----专业学位----专业学位通知)一式二份,由考生本人填写好后连同相关学历、学位证书原件(附复印件一份)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原件(附复印件一份)提交研究生处学位办进行资格审查。
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资格审查时须提交认证报告。
2、报名(具体操作与往年有所不同):报名由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部分组成。
(1)网上报名网上报名启用全国统一报名平台。
考研专业院校之江苏大学机械专业
考研专业院校之江苏大学机械专业机械工程学院是江苏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综合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
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具)、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等6个本科专业,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等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精密仪器及机械、光学工程等6个硕士点,有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工程、光学工程等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其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机械电子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为江苏省特色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130余人,其中教授近40人(博士生导师近20人),副教授40余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人员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在90%以上。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400多人,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人员400多名。
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国际化合作办学,先后与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的高校建立了友好联系和科研合作关系,我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加拿大罗里尔大学正式签订了“2+2”模式的国际合作办学协议。
在人才培养方面,充分依托学科优势,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已形成了有特色的、较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有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其中3人走上省部级领导岗位。
机械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面向“长三角”国际制造中心机械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获批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
近五年来,学院教师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100余部,承担国家级、省级及校级教改项目近50项,多次获省校级奖,其中有1项获国家教育成果二等奖。
在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方面,拥有光子制造科学与技术、激光冲击波加工技术等二个省级实验室,有精密加工技术、微纳米科学技术等22个研究所(院、中心),在激光加工与检测技术、微机电系统、精密加工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工业机器人、模具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批高水平成果。
江苏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江苏大学研究生招生目录
江苏大学的研究生招生目录,包括有关申请条件,报读专业,考试报名及录取等信息。
一、申请条件:
1. 申请者应具有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及以上学历;
2. 年满18周岁,健康;
3. 未婚、无家庭出国申请等背景;
4. 完成江苏大学招生网申请程序,并提交申请材料;
5. 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并能够满足本学位英语要求;
6. 无学籍即从其它高校转而报名的学生,应提供其履历来证明其在原学校的学习成绩。
二、报读专业:
江苏大学有多个学籍,分别为专业学位、学术学位和职业学位,专业学位学位有教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史学、文学、艺术学、管理学、理学、工学、农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等。
三、考试报名:
申请者可通过江苏大学招生网进行考试报名,每年公布的考试时间为每年7月31日至9月20日;考试时间依照历年公布,考试成绩有效期视不同学籍不同而定。
四、录取:
经审核符合招生资格及考试合格,报考专业相同的考生按总分排序,依次录取。
江苏大学工程硕士招生领域及专业、方向.doc
江苏大学工程硕士招生领域及所含专业、研究方向一、机械工程(430102)所含专业: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3. 机械设计及理论2. 机械电子工程所含研究方向:1.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17. 机械制造中的智能检测技术及应用2. 模具设计制造新方法 18. 机器人的控制技术3. 虚拟机械设计及制造 19. 电力传动控制技术4. 激光加工与检测技术 20. 功率变换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5. 现代制造与检测设备 21. 计算机控制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6. 机电传动与控制 22. 机械产品造型研究7. 人工智能测试与控制 23. 机械CAD/CAE与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8. 系统监测与控制 24. 计算机辅助测试9. 智能机械与机器人 25. 计算机管控一体化10.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26. 网络信息系统11.先进材料制造与性能表征 27.先进成形技术12.表面科学与技术 28.摩擦学13. 跨学科交叉及应用 29.现场总线控制技术14.磁力机械及电磁流变学 30.机械系统工程及其质量管理15.基于网络的设计制造及远程监控 31.节能减排装备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16.高能束加工、精密与超精密加工 32.可再生能源(风电、核电、光电、生物质发电)装备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二、材料工程(430105)所含专业:1.材料物理化学 3.材料加工工程2.材料学所含研究方向:1.金属腐蚀与防护 15.有色合金及成型技术2.材料表面处理技术 16.炼钢厂过程温度优化控制3.材料强韧化技术 17.钢厂物流管制系统4.新型金属材料 18.信息功能陶瓷材料5.冷却技术与冷却介质 19.结构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6.复合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 20.纳米材料7.金属功能材料及成型技术 21.薄膜材料8.高性能合金材料及应用 22.玻璃窑炉设计9. 凝固过程原理及技术 23.材料摩擦学10.焊接材料及工艺 24.超细粉体制备技术11.先进连接技术 25.新型高分子材料12.特种塑性成型技术 26.先进无机材料13.材料加工过程控制及数值模拟 27.光伏材料与技术14.金属加工CAD/CAM三、冶金工程(430106)所含专业:1.钢铁冶金2. 有色金属冶金所含研究方向:1.冶金过程的物理化学理论应用 5.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2.钢铁冶炼工艺、技术等 6.纯净钢制造技术3.有色冶金过程的电化学冶金原理、工艺、 7.凝固加工技术技术的应用 8.有色冶过程中湿法冶金和粉体工程 4.冶金过程控制与模拟仿真 9.有色金属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等‘四、动力工程(430107)所含专业:1. 动力机械及工程 4. 工程热物理2. 热能工程 5. 化工过程机械3. 流体机械及工程 6. 制冷及低温工程所含研究方向:1. 动力机械的燃料供给与调节22. 热力机械热物理测试技术2. 动力机械工作过程和性能优化23. 热力机械内部气动力学和热力学3. 动力机械噪声与振动的控制24. 生物热流体力学4. 动力机械设计理论25. 流体机械特性及现代设计方法的研究5. 动力机械测试技术及微机控制26. 流体机械内部流场数值计算及现代测试技术的研究6. 动力机械的燃烧过程及燃烧系统27. 新型节水节能灌溉技术及设备的研究7. 动力机械排放及控制28. 两相流理论与应用8. 双燃料动力机械及控制29. 泵站工程及其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9. 动力机械生物燃料工程技术30. 流体工程中流场分析及减阻技术应用10.电站及热力系统的计算机仿真31. 核动力热工与流动分析11.电站热力系统及设备优化运行技术32. 化工过程装备及其监控技术12.锅炉燃烧技术与环保33. 化工过程流体机械的计算机辅助工程与数值模拟13.换热设备及其系统特性的分析34. 化工泵的设计及性能14.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35. 化工设备的分析、优化与防腐技术15.工程传热及应用36. 化工机械新材料技术与应用16.煤的燃烧与气化技术研究37. 化工过程机械及流体动态密封技术17.强化传热研究与高效换热设备开发38. 低温生物力学18.高效除尘、脱硫技术研究39. 制冷与热泵技术19.物料干燥新技术研究40. 宏观与微观尺度下流动传热机理研究20.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41. 制冷空调系统优化21.动力机械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42. 热质传递与强化传热理论及技术五、电气工程(430108)所含研究方向:1.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10.计算机控制的理论与工业控制系统2.智能电器与供配电系统的综合自动化 11.信息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 3.电机的智能控制 12.自动检测与智能仪表4.电力电子与功率变换技术 13.生物医学工程5.近代电力传动的理论与技术 14.车辆的电气控制技术6.无功动态补偿与谐波抑制 15.光电能量转换技术及应用7.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 16.楼宇自动化8.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 17.电子与通讯技术9.控制理论及应用 18. 磁悬浮传动技术六、电子与通信工程(430109)所含研究方向1. 嵌入式系统9. 信号处理及应用技术2. 网络与应用技术10.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及其应用3. 移动通信与无线技术11. 通信与测量系统的电路技术4. 卫星通信、光通信12. 光电子学与光纤通信工程;信息光电子工程5. 宽带/超宽带技术 13. 微波技术及应用6. 多媒体通信; 14. 射频技术7. 语音处理及人机交互 15. 天线设计与分析8. 图象处理与图象通信 16. 高频电子技术七、控制工程(430111)所含研究方向:1.计算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1.空气及水环境的检测与控制技术2.智能楼宇 12.现代控制理论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3.工业现场总线与计算机集散控制 13.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技术4.电气传动控制技术 14.电能质量控制技术5.过程控制技术 15.智能故障诊断技术6.智能仪器仪表 16.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7.机器人控制技术 17.系统建模与计算机仿真8.机电一体化系统 18.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9. 无轴承磁悬浮传动控制技术 19. 软测量与控制技术10.智能控制及应用八、计算机技术(430112)所含研究方向:1.CAD与产品造型设计技术9.计算机通信技术2.计算机测控技术及系统10.决策支持系统3.数据库应用技术11.企业资源管理系统4.网络信息系统12.计算机动画与游戏5.计算机网络技术13.计算机仿真6.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14.图像处理技术7.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系统15.计算机管控一体化8.地理信息系统(GIS)16.嵌入式应用技术17.数字系统设计与测试九、建筑与土木工程(430114)所含研究方向:1.混凝土结构(RC/PC)设计研究 8.组合结构抗震及加固开发2.结构与加固技术(含古建筑修复) 9.港口、水土结构监测与修复技术 3.建筑设计艺术 10.新型住宅体系研究4.新型(渗水、降噪)复合路面技术 11.新型建筑材料开发5.桥梁结构设计与施工管理 12.新型钢结构厂房设计6.工程施工技术 13.工程结构(含桩基)无损检测技术开发7.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十、交通运输工程(430123)所含研究方向:1. 车辆检测与诊断技术7. 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2. 车辆营销与维护8.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3. 交通运输组织与物流技术9. 载运工具技术经济分析4. 智能运输系统10. 交通系统安全与控制5. 道桥检测技术11. 轨道交通运行组织与管理6. 桥梁抗震技术十一、农业工程(430128)所含专业:1.农业机械化工程2.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3.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4.农业水土工程所含研究方向:1. 农业机械设计及理论2. 智能化农业装备与技术3. 农业机械化管理与决策4. 农业水土环境保护和利用工程5.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与装备6. 农业生物与环境的信息技术7. 现代设施农业工程与技术8. 清洁生产与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9. 信号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10. 农业信息化技术十二、环境工程(430130)所含研究方向:1. 工业废水治理技术10.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技术2. 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治理技术11. 有毒有害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3. 废水处理的模拟控制系统12. 环境监测技术4.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13. 环保新材料与污染防治技术5.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4. 作业环境控制技术6. 清洁能源与环境保护技术15. 环境生物技术7. 工业窑炉节能、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16. 环境生态修复技术8. 区域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17.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9. 物理污染控制技术18. 农业环境保护工程十三、食品工程(430132)所含专业:1.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2. 食品科学所含研究方向:1. 食品、农产品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新技术8. 农业资源的生物处理技术与装备2. 生物资源有效成份的鉴定分离与提纯9. 发酵工程理论及应用3. 食品分离与重组技术10. 水产品加工4. 食品营养与安全11. 食品生物技术5. 功能性食品开发12. 食品化学及应用6. 农产(食)品加工、保鲜与贮藏13. 农业收获机器人7. 食品非热力加工技术及装备14. 农产品自动分选技术及装备十四、车辆工程(430135)所含研究方向:1. 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7. 载运工具运行组织管理2. 车辆动态性能测试及分析8. 新材料在车辆工程中的应用技术3.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9. 汽车车身工程4. 车辆噪声控制技术10. 车辆主要零部件开发技术5. 工程及专用车辆技术11. 车辆振动控制技术6. 车辆工程中的技术经济12. 汽车总成可靠性及故障诊断13. 汽车综合节能技术与新型动力十五、制药工程(430136)所含研究方向:1、化学药物的设计合成 6、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筛选及其应用2、生物活性成分筛选及新药开发 7、药物新剂型、新制剂研发3、中药资源(含海洋生物)开发 8、纳米药物/基因转运与组织工程4、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技术 9、现代药物分析技术5、药用植物生物技术 10、现代制药企业管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和药事管理十六、工业工程(430137)所含研究方向:1. 企业竞争力与运作策略研究 6. 工程项目规划、论证及投资分析2. 现代生产管理理论与方法7. 信息系统集成化管理3. 社会经济系统化战略与管理8. 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4. 集成化的现代物流模式与供应链研究9. 产品规划与发展战略5. 现代制造系统分析与设计10. 成本分析与控制十七、项目管理(430140)所含研究方向:1.中小企业创业项目管理 7.项目质量管理2.技术创新项目管理8.项目人力资源管理3.IT项目管理 9.项目风险管理4.工程项目管理 10.项目成本管理5.房地产项目经营管理 11.政府项目管理6.贷款项目管理 12.项目采购管理十八、物流工程(430141)所含研究方向:1.现代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5.物流管理信息系统2.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6.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3.物流成本管理与物流业绩评价 7.工业物流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4.物流组织的设计与发展 8.物流发展战略与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
江苏大学硕士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及参考书.doc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003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代码、名称
及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复试科目
全日制 拟招收人数
非全日制 拟招收人数
备注
总数
其中:推免生数
总数
其中:推免生数
080200机械工程▲
01(全日制)海工装备数字化设计理论与方法
02(全日制)船舶装备现代制造技术及系统
03(全日制)船舶装备机电液一体化控制技术
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
001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
专业代码、名称
及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代码及名称
复试科目
全日制 拟招收人数
非全日制 拟招收人数
备注
总数
其中:推免生数
总数
其中:推免生数
080103流体力学
01(全日制)船舶与海洋结构物流体性能
02(全日制)计算流体力学及应用
03(全日制)流体与固体的耦合力学分析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1电路或812微机原理
913自动控制原理
23
4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082403水声工程★
01(全日制)水声信号与信息处理
02(全日制)水声通信与传感网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11电路或815信号与系统
958通信原理
3
1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085400电子信息(专业学位)
955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或956控制工程基础或957液压与气压传动
75
6
12
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
004电子信息学院
江苏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江苏大学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总则一、培养目标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基本要求如下:(一)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在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从事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应用专业外语的能力。
(三)身心健康。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三年。
如确有必要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一般不超过五年。
申请二年半毕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除满足学校规定的基本条件外,必须达到学院(科研机构,下同)、学科制定的高要求。
三、培养方式工程硕士研究生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严格执行学校、企业(行业)“双导师”指导制,校内导师应由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担任。
鼓励实行导师领导下的指导小组负责制,指导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
导师(指导小组)不仅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等工作,而且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
各工程领域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具体细则,建立必要的竞争和淘汰机制,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四、课程学分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按工程领域设置,参照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进行,应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
2010年江苏大学硕士生招生学科、专业目录
招生 人数 5
初 试 科 目
复试科目
备注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15 金属学、820 冶金物理化学选一
912 工程材料
同等学力加 试科目:922 材料成型原 理、919 合金 材料及熔炼
135 60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1 数学一 ④801 理论力学、 828 电工技术、805 机械 设计选一 923 汽 车 理 论、905 微机 原理及应用 选一
082804★▲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1.农业机械检测与控制技术 2.农业机器人 3.生物系统的信息技术 4.计算机视觉技术及应用
6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 ④830 电路、832 电 工电子学、 833 自动 控制理论(经典部 分)选一 5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 ④802 材料力学、 803 机械原理、808 微机 原理及应用、832 电 工电子学选一 901 机械设计 905 微机原理 及应用
同等学力加 试科目: 920 钢 铁 冶 金学(铁)、 921 钢 铁 冶 金学(钢) 同等学力加 试科目:915 材料科学研 究方法、916 材料化学
080502★▲材料学 1.材料表面技术与应用 2.材料设计与强韧化技术 3.功能材料与纳米技术 4.先进无机材料 5.高分子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1.先进复合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 2.功能及生物材料成型技术 3.先进连接技术 4.激光加工及模具技术 5.凝固理论与技术 6.材料加工过程模拟与仿真 080602 钢铁冶金 1.冶金工艺理论基础研究 2.高性能钢铁材料的开发、冶炼与 质量控制 3.冶金过程控制及模拟仿真 4.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 5.新型连铸及相关技术
江苏大学各学院关于双证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申请学位所需环节的规定
管理学院
工程硕士
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 工业工程 项目管理 物流工程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硕士 MBA
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1、统计源及以上期刊发表(录用)学术论文1篇; 2、获批软件著作权1项; 3、参与企业研发项目获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新产品鉴定或科技成果奖励1项(江苏大学为第1或第2 完完完成单位,鉴定及市厅级奖励学生排名前3;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第一、二、三等奖学生排名分别为前 前前7、5、3名); 4、参与企业研发项目并结题1项(学生排名市厅级项目前3、省部级项目前5); 5、完成案例分析综合研究报告或企业调研报告1篇并公开发表或被学院专业教学与研究案例库收录 学 生 (第一作者,1万字以上)。
第 1 页,共 5 页
学院名称专Leabharlann 学位 类别领域(专业) 名称
要 求 环 节 具 体 内 容
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1、统计源期刊发表(录用)学术论文1篇; 2、EI、ISTP收录的学术会议发表论文1篇; 3、申请并受理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项; 4、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 5、申请并受理软件著作权1项。 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1、统计源及以上期刊发表(录用)学术论文1篇; 2、申请发明专利(法律状态已进入公开阶段,国家知识产权局网可检索到)1项。
环境工程
环境学院
工程硕士 安全工程
第 2 页,共 5 页
学院名称
专业学位 类别
领域(专业) 名称
要 求 环 节 具 体 内 容
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1、统计源及以上期刊发表(录用)学术论文1篇; 2、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学生校内排名前二); 3、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学生排名校内前二); 4、获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1项(学生校内排名前三); 5、其它实质性成果由导师提出申请,经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 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1、统计源及以上期刊发表(录用)学术论文1篇; 2、申请并受理国家发明专利1项(学生为发明人之一)。 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1、统计源期刊发表(录用)学术论文1篇; 2、申请并受理国家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1项; 3、取得技术革新成果1项(提供技术资料,实践基地证明(加盖公章),并由学科专家组评定通过); 4、设计新产品1项(提供产品设计图,产品接收单位提供证明(加盖公章),并由学科专家组评定通过); 5、参加全国性科研类竞赛并获奖1项。 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满足以下要求之一: 1、统计源及以上期刊发表(录用)学术论文1篇; 2、获学校举办的“江苏大学研究生学术论文大赛”一等奖(一等奖的比例不超过参赛作品5%)1项(第一作江苏 大学 者); 3、申请并受理国家发明专利1项; 4、申请并受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项; 5、申请并受理国家外观设计专利3项; 6、参赛作品获得国家、省部级比赛一、二、三等奖(级别参考以政府或行业主办单位为准); 7、参加纵向科研课题并结题1项(研究生排名国家级项目前7、省部级项目前5、市厅级项目前3); 8、参加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研发项目并结题1项(经费总额不低于15万,研究生排名前3;综费总额不低于 10万,研究生排名第二)。 注:7、8两条的课题主持人必须为其导师,且每项课题结题材料仅限一名研究生申请学位使用,由导师决定。
专业学位类别(工程领域)机械工程-专业学位(领域)研究生...
代码: 0802一、学科概况与研究方向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依托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和农业装备工程学院建设,是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江苏省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拥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混合动力车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1994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获首批工程硕士授权,200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点。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1981年获首批硕士点,1998年获博士点,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机械设计及理论(原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1981年获首批博士点,1987年获原机械部重点学科,1994年获江苏省重点学科。
车辆工程学科1996年获博士点,是全国高校第4个获得该领域博士点的学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机械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面向“长三角”国际制造中心机械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机械工程中心实验室为主体组建的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工业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1.激光加工、检测与表面工程2.CAD/CAM/CAE与模具设计制造3.光子制造与集成技术4.高速、高效、超精密加工及装备5.先进成形技术与先进材料制造及表征(二)机械电子工程(080202)1.微/纳机械电子系统及其集成技术(MEMS/NEMS)2.机电系统多尺度构造与可靠性3.机电系统的驱动、控制与自动化4.流体传动与控制(三)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1.农业装备智能化技术2.现代机械设计及理论3.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机器人4.机械数字化设计(四)车辆工程(080204)1.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控制2. 车辆系统及零部件设计理论与方法3.车辆综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4.车辆NVH控制及安全技术5. 现代汽车轮胎技术二、培养目标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行业发展及科技进步需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江苏大学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江苏大学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代码:430108一、培养目标与要求电气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全国有关工矿企业和工程部门培养电能生产、传输直至使用的全过程中,各种电气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运行、测量和控制等方面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1、应较好地掌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应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门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化管理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能胜任电气工程领域的如下工作之一:①新技术的研究开发;②新成果向产品化、产业化转化过程中的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和解决;③新技术、新产品在本企业推广应用中创新性识别、应用效益预测及组织实施的科学决策;④推动工程设计的进步、企业新技术改造、新技术应用等过程中的科学技术问题的解决。
3、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阅读电气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高电压与绝缘技术3、电机与电器4、工业自动化5、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6、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7、电工理论与新技术8、电能经济与管理9、电气工程中的信息技术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六个月,具体受课地点及学习方式由校、企双方协商确定。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由校内具有实践经验的导师指导,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可以作为副导师联合指导。
3、攻读工程硕士学位的年限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课程的设置针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特点和企业需求,注意拓宽专业面,注意研究知识的更新,用新技术武装研究生。
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充分考虑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大学2012年工程硕士招生领域及所含专业、研究方向一、机械工程(430102)所含专业: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3. 机械设计及理论2. 机械电子工程所含研究方向:1.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17. 机械制造中的智能检测技术及应用机器人的控制技术 18. 2. 模具设计制造新方法电力传动控制技术3. 虚拟机械设计及制造 19.功率变换技术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激光加工与检测技术 20. 4.计算机控制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5. 现代制造与检测设备 21.机械产品造型研究 22. 6. 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人工智能测试与控制 23. CAD/CAE与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 7.计算机辅助测试 24. 8. 系统监测与控制计算机管控一体化 25. 9. 智能机械与机器人网络信息系统10. 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 26.先进成形技术先进材料制造与性能表征11. 27.摩擦学28.表面科学与技术 12.现场总线控制技术13. 跨学科交叉及应用 29. 机械系统工程及其质量管理 14.磁力机械及电磁流变学 30.节能减排装备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基于网络的设计制造及远程监控15. 31.可再生能源(风电、核电、精密与超精密加工16.高能束加工、 32.光电、生物质发电)装备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430103二、光学工程()所含研究方向:激光冲击波强化延寿技术激光加工技术及应用1. 2.光纤通信工程 3.光电检测技术4.光学系统设计光电子材料和器件5.6.现代照明设计与应用8.7.LED技术及其工程应用光电传感器件 10. 平板显示技术9.光谱分析仪器及应用12.生物光子技术11.现代光信息处理技术光伏技术及应用13. 14.15.薄膜、涂层、复合材料激光检测技术)三、仪器仪表工程(430104 所含研究方向:虚拟仪器技术1. 2.网络化智能测试系统设计无线传感网络技术3. 4.新型传感技术嵌入式系统与仪器 6.智能仪器技术 5. 信号与信息处理技术 8.无损检测技术与故障诊断7.9.光电检测技术 10.计算机视觉测量与图象处理11.机器系统过程监测与控制 12.汽车、船用仪表技术13.化工工程测控与热工仪表 14.农业、生物、环境、食品工程检测仪器15.信息工程电测仪器 16.医疗光学工程检测仪器17.科学实验、分析检测仪器 18.激光检测技术及应用19.机电仪一体化系统与设计 20.软测量与控制技术四、材料工程(430105)所含专业:1.材料物理化学 3.材料加工工程2.材料学所含研究方向:1.金属腐蚀与防护 15.有色合金及成型技术2.材料表面处理技术 16.炼钢厂过程温度优化控制3.材料强韧化技术 17.钢厂物流管制系统4.新型金属材料 18.信息功能陶瓷材料5.冷却技术与冷却介质 19.结构陶瓷及陶瓷基复合材料6.复合材料设计及制备技术 20.纳米材料7.金属功能材料及成型技术 21.薄膜材料8.高性能合金材料及应用 22.玻璃窑炉设计9. 凝固过程原理及技术 23.材料摩擦学10.焊接材料及工艺 24.超细粉体制备技术11.先进连接技术 25.新型高分子材料12.特种塑性成型技术 26.先进无机材料13.材料加工过程控制及数值模拟 27.光伏材料与技术14.金属加工CAD/CAM五、冶金工程(430106)所含专业:1.钢铁冶金2. 有色金属冶金所含研究方向:1.冶金过程的物理化学理论应用 5.冶金资源综合利用与环境保护2.钢铁冶炼工艺、技术等 6.纯净钢制造技术3.有色冶金过程的电化学冶金原理、工艺、 7.凝固加工技术技术的应用 8.有色冶过程中湿法冶金和粉体工程4.冶金过程控制与模拟仿真 9.有色金属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等六、动力工程(430107)所含专业:1. 动力机械及工程 4. 工程热物理2. 热能工程 5. 化工过程机械3. 流体机械及工程 6. 制冷及低温工程所含研究方向:1. 动力机械的燃料供给与调节22. 热力机械热物理测试技术2. 动力机械工作过程和性能优化23. 热力机械内部气动力学和热力学生物热流体力学24. 动力机械噪声与振动的控制3.4. 动力机械设计理论25. 流体机械特性及现代设计方法的研究5. 动力机械测试技术及微机控制26. 流体机械内部流场数值计算及现代测试技术的研究6. 动力机械的燃烧过程及燃烧系统27. 新型节水节能灌溉技术及设备的研究7. 动力机械排放及控制28. 两相流理论与应用8. 双燃料动力机械及控制29. 泵站工程及其自动控制技术的研究9. 动力机械生物燃料工程技术30. 流体工程中流场分析及减阻技术应用10.电站及热力系统的计算机仿真31. 核动力热工与流动分析11.电站热力系统及设备优化运行技术32. 化工过程装备及其监控技术12.锅炉燃烧技术与环保33. 化工过程流体机械的计算机辅助工程与数值模拟13.换热设备及其系统特性的分析34. 化工泵的设计及性能14.节能减排与资源综合利用35. 化工设备的分析、优化与防腐技术15.工程传热及应用36. 化工机械新材料技术与应用16.煤的燃烧与气化技术研究37. 化工过程机械及流体动态密封技术17.强化传热研究与高效换热设备开发38. 低温生物力学18.高效除尘、脱硫技术研究39. 制冷与热泵技术19.物料干燥新技术研究40. 宏观与微观尺度下流动传热机理研究20.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41. 制冷空调系统优化21.动力机械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42. 热质传递与强化传热理论及技术七、电气工程(430108)所含研究方向:1.电力系统及自动化 10.计算机控制的理论与工业控制系统2.智能电器与供配电系统的综合自动化 11.信息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3.电机的智能控制 12.自动检测与智能仪表4.电力电子与功率变换技术 13.生物医学工程5.近代电力传动的理论与技术 14.车辆的电气控制技术6.无功动态补偿与谐波抑制 15.光电能量转换技术及应用7.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 16.楼宇自动化8.智能控制与智能系统 17.电子与通讯技术9.控制理论及应用 18. 磁悬浮传动技术八、电子与通信工程(430109)所含研究方向1. 嵌入式系统9. 信号处理及应用技术2. 网络与应用技术10. 电子设计自动化(EDA)技术及其应用3. 移动通信与无线技术11. 通信与测量系统的电路技术4. 卫星通信、光通信12. 光电子学与光纤通信工程;信息光电子工程5. 宽带/超宽带技术 13. 微波技术及应用6. 多媒体通信; 14. 射频技术7. 语音处理及人机交互 15. 天线设计与分析高频电子技术图象处理与图象通信 16. 8.九、控制工程(430111)所含研究方向:.空气及水环境的检测与控制技术 11.计算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1.2.智能楼宇 12.现代控制理论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3.工业现场总线与计算机集散控制 13.电力电子功率变换技术4.电气传动控制技术 14.电能质量控制技术5.过程控制技术 15.智能故障诊断技术6.智能仪器仪表 16.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7.机器人控制技术 17.系统建模与计算机仿真8.机电一体化系统 18.电子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9. 无轴承磁悬浮传动控制技术 19. 软测量与控制技术10.智能控制及应用十、计算机技术(430112)所含研究方向:1.CAD与产品造型设计技术9.计算机通信技术.决策支持系统10 2.计算机测控技术及系统11.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3 .数据库应用技术4.网络信息系统12.计算机动画与游戏13.计算机仿真 5 .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像处理技术14 6.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15.计算机管控一体化7.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系统).地理信息系统(8GIS .嵌入式应用技术16.数字系统设计与测试17十一、软件工程()430113所含研究方向: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2..软件系统构架1.软件测试4 3.软件质量评估5.信息安全工程430114十二、建筑与土木工程()所含研究方向:)设计研究RC/PC 8.组合结构抗震及加固开发.混凝土结构( 1 .港口、水土结构监测与修复技术 9 2.结构与加固技术(含古建筑修复).建筑设计艺术 3 10.新型住宅体系研究.新型建筑材料开发 11.新型(渗水、降噪)复合路面技术 4 .桥梁结构设计与施工管理5 12.新型钢结构厂房设计13 6.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结构(含桩基)无损检测技术开发 7.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430117十三、化学工程(所含研究方向:化学工程1.化学工艺2. 工业催化 4. 精细化工3. 化工新材料6.生物化工5. 清洁能源 8.化工安全技术7.清洁生产技术9.)十四、交通运输工程(430123所含研究方向: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7. 1. 车辆检测与诊断技术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8. 2. 车辆营销与维护载运工具技术经济分析9. 3. 交通运输组织与物流技术交通系统安全与控制10. 4. 智能运输系统11. 轨道交通运行组织与管理 5. 道桥检测技术6. 桥梁抗震技术430125)十五、安全工程(所含研究方向:2.火灾爆炸控制技术1.系统安全分析与风险评价技术4.粉尘与毒物控制技术3.工业通风与空气调节技术6.突发性灾害预警与应急技术5.重大危险源监控技术8.安全检测技术7.安全信息技术10.结构安全技术9.安全管理体系与安全标准化12.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11.机电安全技术14.高危行业安全技术13.特种设备安全技术.环境安全16 15.安全防护材料工程)十六、农业工程(430128所含专业: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机械化工程 2. 1. 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 4.3.所含研究方向:1. 农业机械设计及理论 2. 智能化农业装备与技术3. 农业机械化管理与决策4. 农业水土环境保护和利用工程5. 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与装备6. 农业生物与环境的信息技术7. 现代设施农业工程与技术8. 清洁生产与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9. 信号技术在农业工程中的应用10. 农业信息化技术十七、环境工程(430130)所含研究方向:1. 工业废水治理技术10. 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技术2. 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治理技术11. 有毒有害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3. 废水处理的模拟控制系统12. 环境监测技术4.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13. 环保新材料与污染防治技术5.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14. 作业环境控制技术6. 清洁能源与环境保护技术15. 环境生物技术7. 工业窑炉节能、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16. 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土壤污染修复技术17. 区域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8.9. 物理污染控制技术18. 农业环境保护工程十八、食品工程(430132)所含专业:1.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2. 食品科学所含研究方向:1. 食品、农产品品质快速无损检测新技术8. 农业资源的生物处理技术与装备2. 生物资源有效成份的鉴定分离与提纯9. 发酵工程理论及应用3. 食品分离与重组技术10. 水产品加工4. 食品营养与安全11. 食品生物技术5. 功能性食品开发12. 食品化学及应用6. 农产(食)品加工、保鲜与贮藏13. 农业收获机器人7. 食品非热力加工技术及装备14. 农产品自动分选技术及装备十九、车辆工程(430135)所含研究方向:1. 车辆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7. 载运工具运行组织管理2. 车辆动态性能测试及分析8. 新材料在车辆工程中的应用技术3.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9. 汽车车身工程4. 车辆噪声控制技术10. 车辆主要零部件开发技术5. 工程及专用车辆技术11. 车辆振动控制技术6. 车辆工程中的技术经济12. 汽车总成可靠性及故障诊断13. 汽车综合节能技术与新型动力二十、制药工程(430136)所含研究方向:1、化学药物的设计合成 6、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活性代谢产物筛选及其应用2、生物活性成分筛选及新药开发 7、药物新剂型、新制剂研发3、中药资源(含海洋生物)开发 8、纳米药物/基因转运与组织工程4、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技术 9、现代药物分析技术5、药用植物生物技术 10、现代制药企业管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和药事管理二十一、工业工程(430137)所含研究方向:1. 企业竞争力与运作策略研究 6. 工程项目规划、论证及投资分析2. 现代生产管理理论与方法7. 信息系统集成化管理3. 社会经济系统化战略与管理8. 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4. 集成化的现代物流模式与供应链研究9. 产品规划与发展战略5. 现代制造系统分析与设计10. 成本分析与控制二十二、项目管理(430140)所含研究方向:1.中小企业创业项目管理 7.项目质量管理2.技术创新项目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83.IT项目管理 9.项目风险管理4.工程项目管理 10.项目成本管理.政府项目管理 115.房地产项目经营管理6.贷款项目管理 12.项目采购管理二十三、物流工程(430141)所含研究方向:1.现代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 5.物流管理信息系统2.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 6.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3.物流成本管理与物流业绩评价 7.工业物流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物流发展战略与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 8.物流组织的设计与发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