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半导体二极管
第1章—02-半导体二极管-sw

六、发光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
将电能转换成光能的特殊半导体器件。 1.定义:将电能转换成光能的特殊半导体器件。 定义: 2.类型 类型 普通发光二极管 红外发光二极管 …… 直流驱动电路 交流驱动电路
3.常用驱动电路: 常用驱动电路:
4.工作原理: 管子加正向电压时 在正向电流激发下, 4.工作原理:当管子加正向电压时,在正向电流激发下, 工作原理 管子发光,属电致发光。 管子发光,属电致发光。 注意:发光二极管在加正向电压时才发光。 注意:发光二极管在加正向电压时才发光。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1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电子系 2010年9月 Electronic Department Sep. 2010
第一章 常用半导体器件
1.1、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1、 1.2、半导体二极管 1.2、 1.3、 1.3、晶体三极管 1.4、 1.4、场效应管
1.2 半导体二极管
一、二极管的组成 二、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电流方程 三、二极管的等效电路 四、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五、稳压二极管 六、发光二极管 七、光电二极管 八、其他二极管 九、二极管的应用
ui=0时直流电源作用 时直流电源作用
∆u D U T 根据电流方程,rd = ≈ ∆iD ID
小信号作用 Q越高,rd越小。 越高, 越小。 越高 静态电流
四、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 • • • 最大整流电流I 最大整流电流 F:最大平均值 最大反向工作电压U 最大反向工作电压 R:最大瞬时值 反向电流 IR:即IS 最高工作频率f 最高工作频率 M:因PN结有电容效应 结有电容效应 结电容为扩散电容( 与势垒电容( 之和。 结电容为扩散电容(Cd)与势垒电容(Cb)之和。
uL
+
第1章 半导体二极管和晶体管

型求出 IO 和 UO 的值。
+ UD -
解:
1、理想模型
UO = V = 6 V
E
IO = E / R = 6 / 6 = 1 (mA)
+
2 V ID
R UR
6KΩ
-
2、恒压降模型
UO = E – UD = 6 0.7 = 5.3 (V) IO = UO / R = 5.3 / 6 = 0.88 (mA)
反向击穿电压 I/mA 反向饱和电流
硅几 A
锗几十~几百 A UBR
硅管的温度稳
IS
O
U/V
定性比锗管好 反向 饱和电流
36
(二)极间电容
第三节、半导体二极管
C
1、PN结存在等效结电容
PN结中可存放电荷,相 当一个电容。
PN
+ ui –
R
– 2、对电路的影响:外加交流电源
+
时,当频率高时,容抗小,对PN
14
第一节、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N型半导体
多一个 价电子
4
+5
4
掺杂
4
4
4
15
本征激发
第一节、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N型半导体
4
+5
4
掺杂
正离子
电子
4
4
4
多子-------电子 少子-------空穴
N型半导体示意1图6
第一节、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P型半导体
多一个 空穴
4
+3
4
掺杂
4
4
4
17
本征激发
第一节、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3版_陈梓城)》多媒体课件 第1章 半导体二极管及其应用

1.1.2 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类型、电路符号 一、半导体二极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以PN结为管芯,在P区和N区均接上电极引线,并以外 壳封装,就制成了半导体二极管,简称二极管。
从P区接出的引线称为二极管的阳极(Anode),从N区接 出的引线称为阴极(Cathode)。
图1.1.4 二极管内部结构示意图、电路符号、实物图 (a)内部结构 (b)图形符号 (c)整流二极管实物图
3.掺杂特性 本征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差,但是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
某种微量元素(杂质)后,它的导电能力可增加几十万甚 至几百万倍。
人们正是通过掺入某些特定的杂质元素,精确地控制 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制成各种性质、用途的半导体器件。
图1.1.2 掺杂半导体共价键结构示意图 (a)N型半导体 (b)P型半导体
当温度下降时,半导体材料的导电能力显著下降。利 用半导体对温度十分敏感的特性,制成了工业自动控制装 置中常用的热敏电阻。
1.1 半导体二极管
2. 光敏特性 某些半导体,受到光照时,半导体就像导体一样,导电
能力很强;当没有光线照射时,就像绝缘体一样不导电,这 种特性称为“光敏”特性。光照强度越强,半导体的导电性 能越好。
图1.1.3 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简化结构示意图 (a)N型半导体简化结构示意图 (b)P型半导体简化结构示意图
N型半导体是否带负电?为什么?
三、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如果通过一定的生产工艺把半导体的P区和N区部分结合 在一起,则它们的交界处就会形成一个很薄的空间电荷区, 称为PN结(PN Juntion)。 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外加偏置 电压,正偏导通,反偏截止。即P区电位高于N区,PN结通导, 相当于开关闭合;P区电位低于N区电位,PN结截止,相当于 开关断开。
第一章二极管-PPT课件

本征半导体:
四价元素
外层四个电子
原子实或惯性核 为原子核和内层电子组成
价电子为相邻两原子所共有
3.本征激发:
本征激发 电子空穴 成对产生
自由电子(带负电-e)
+4
+4
+4
+4
+4
+4
+4
4.载流子 :自由 +4 运动的带电粒子:
电子带负电: +4 -e=-1.6×10-19c,
空穴带正电:
e=1.6×10-19c.
锗管UD(on)=0.2V。
(2)反向特性: 二极管两端加上反向 电压时,反向饱和电流IS很小(室温下, 小功率硅管的反向饱和电流IS小于0.1μA。 (3)反向击穿特性 二极管两端反向电压 超过U(BR)时,反向电流IR随反向电压的增大 而急剧增大, U(BR) 称为反向击穿电压。
(5)齐纳击穿:由高浓度掺杂材料制成的PN结中耗尽区宽度很窄,即使反向电
压不高也容易在很窄的耗尽区中形成很强的电场,将价电子直接从共价键中拉出 来产生电子-空穴对,致使反向电流急剧增加,这种击穿称为齐纳击穿。
§1 .2 二极管的特性及主要参数 一、 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和类型
构成:PN 结 + 引线 + 管壳 = 二极管(Diode) 符号:阳极(正极) 阴极(负极) 分类: 1.根据材料 硅二极管、锗二极管 2.根据结构 点接触型、面接触型、平面型 1.二极管的结构和符号
空穴(带正电+e)
5.复 合: 自由电子和空穴在运动 中相遇重新结合成对消 失的过程。 电子电流:IN
空穴电流:IP 共有电子 递补运动
+4
+4
模拟电子课件第一章_半导体材料及二极管

–20
I/uA
锗管的伏安特性
图 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ID
UD
-
UD / V
34
1.正偏伏安特性
当正向电压比较小时,正向电流很小,几乎为零。,
相应的电压叫死区电压。
死区电压: 硅二极管为0.5V左右 锗二极管为0.1V左右
i/mA 30
当正向电压超过死区电压后,二极 管导通, 电流与电压关系近似指数关 系。
42
3.二极管的其它主要参数
➢最大平均整流电流 : I F 允许通过的最大正向平均电流 ➢最高反向工作电压 : 最V大R 瞬时值,否则二极管击穿
1
18
半导体中某处的扩散电流 主要取决于该处载流子的浓 度差(即浓度梯度),而与 该处的浓度值无关。即扩散 电流与载流子在扩散方向上 的浓度梯度成正比,浓度差 越大,扩散电流也越大。
图1.6 半导体中载流子的浓度分布
1
19
即:某处扩散电流正比于浓度分布曲线上该点处的斜率
和。
dn( x) dx
dp ( x) dx
在硅或锗的晶体中掺入少量的 5 价杂质元素,即构成 N 型半导体 (或称电子型半导体)。
常用的 5 价杂质元素有磷、锑、砷等。
1
10
原来晶格中的某些硅原子将 被杂质原子代替。 杂质原子与周围四个硅原子 组成共价键时多余一个电子。 这个电子只受自身原子核吸引, 在室温下可成为自由电子。
5价的杂质原子可以提供电子, 所以称为施主原子。
Problem: N型半导体是否呈电中性?
1
+4
+4
+5
+4
+4
+4
半导体器件的基础知识

1.1 半导体二极管
3.半导体二极管的主要参数 . (1)最大整流电流 IF: ) 二极管长时间工作时允许通过的最大直流电流。 二极管长时间工作时允许通过的最大直流电流。 使用时应注意流过二极管的正向最大电流不能大于这个 数值,否则可能损坏二极管。 数值,否则可能损坏二极管。 (2)最高反向工作电压 VRM ) 二极管正常使用时允许加的最高反向电压。 二极管正常使用时允许加的最高反向电压。 使用中如果超过此值,二极管将有被击穿的危险。 使用中如果超过此值,二极管将有被击穿的危险。
1.2 半导体三极管
输出特性曲线
1.2 半导体三极管
输出特性曲线族可分三个区: 输出特性曲线族可分三个区: (1)截止区 ) 条件:发射结反偏或两端电压为零。 条件:发射结反偏或两端电压为零。 特点: 特点: IB = 0,IC = ICEO 。 , (2)放大区 ) 条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条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特点: 特点: IC 受 IB 控制 ,即 ∆IC = β∆IB 。 在放大状态, 一定时, 变化, 在放大状态,当 IB 一定时,IC 不随 VCE 变化,即放大状态 的三极管具有恒流特性。 的三极管具有恒流特性。 (3)饱和区 ) 条件:发射结和集电结均为正偏。 条件:发射结和集电结均为正偏。 特点: 特点:VCE = VCES。 VCES 称为饱和管压降,小功率硅管约 0.3 V,锗管约为 0.1 V。 称为饱和管压降, , 。
1.2 半导体三极管
1.2.1 半导体三极管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1.结构及符号 . PNP 型及 NPN 型三极管的内部结构及符号如图所示。 型三极管的内部结构及符号如图所示。 三区: 发射区、 三区 : 发射区 、 基 集电区。 区、集电区。 三极: 三极 : 发射极 E、 、 基极 B、集电极 C。 、 两结: 发射结、 两结 : 发射结 、 集 电结。 电结。 实际上发射极箭头 方向就是发射结正向电 流方向。 流方向。
模电第一章半导体基础及二极管电路

vS
if (vS 0) vS
if (vS 0) vS
D1
vS
RL vO
D2
D1
vO
RL vO
D2
D1
RL vO
vS
D2
t
t
D1
RL vO
D2
38
二极管整流电路:全波整流
D4
D1
AC
Line
vS
vO
vS
Voltage
R
t
D2
D3
3
本征半导体及其特性
导 体 (Conductor)
电导率 >105 铝、金、钨、铜等金属,镍铬等合金。
半导体 (Semiconductor)
电导率 10-9~ 102 硅、锗、砷化镓、磷化铟、碳化镓、重掺杂多晶硅
绝缘体 (Insulator)
电导率10-22 ~10-14
二氧化硅、氮氧化硅、氮化硅等
RL VO
当 RL不变时:
Vs
Vo
Vz
I Vo z
IR
VR
Vo 当 Vs 不变时:
# 不加R可以吗?
RL Io IR Vo Iz IR VR
Vo
41
二极管模拟电路:限幅电路(一)
限幅:按照规定的范围,将输入信号波形的一部分传 送到输出端、而将其余部分消去。一般利用器件的开 关特性实现
I evD /VT S
当vD 100mV 时,i IS ,反向电流基本不变
电子技术试题及答案

电子技术试题及答案-(《电子技术基础》题库适用班级:2012级电钳3、4、5、6班备注:本学期进行到第七章;第一、二、三章是重点内容,要求掌握;第四、八章没有涉及。
一、填空题: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1、根据导电能力来衡量,自然界的物质可以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三类。
Δ2、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物质是半导体。
○3、半导体具有热敏特性、光敏特性、参杂的特性。
Δ4、PN结正偏时,P区接电源的正极,N极接电源的负极。
○5、PN结具有单向导电特性。
○6、二极管的P区引出端叫正极或阳极,N区的引出端叫负极或阴极。
Δ7、按二极管所用的材料不同,可分为硅二极管和锗二极管两类;○8、按二极管用途不同,可分为普通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开关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和变容二极管。
★9、二极管的正向接法是二极管正极接电源的正极,负极接电源的负极;反响接法相反。
○10、硅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管压降约0.7V ,锗二极管导通时的管压降约0.3V。
Δ11、使用二极管时,应考虑的主要参数是最大整流电流,最高反向电压和反向电流。
★12、发光二极管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
★13、变容二极管在高频收音机的自动频率控制电路中,通过改变其反向偏置电压来自动调节本机震荡频率。
★14、所谓理想二极管,就是当其正偏时,结电阻为零。
第二章半导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15、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元件。
○16、三极管具有放大作用外部电压条件是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17、当温度升高时,晶体三极管集电极电流Ic变大,发射结压降变小。
Δ18、三极管处在放大区时,其集电结电压小于零,发射结电压大于零。
★19、三极管的发射区杂质浓度很高,而基区很薄。
Δ20、三极管实现放大作用的内部条件是:发射区杂质浓度要远大于基区杂质浓度,同时基区厚度要很小.Δ21、工作在放大区的某三极管,如果当I B从12μA增大到22μA时,I C从1mA变为2mA,那么它的β约为10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内容提要:本章介绍半导体二极管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参数。
半导体器件的基础是PN结,为此对PN结的形成和电特性也给予了必要的介绍。
目前最基本的电子器件主要有三大类:电子管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本章主要介绍现代电子器件——集成电路的基础器件,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特性曲线和参数。
1.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物体有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之分,它们是根据物体的导电能力来划分的。
导电能力往往用电阻率来表示,单位是Ωcm。
一般规定半导体的电阻率在10-3~109Ωcm之间。
典型的半导体有硅Si和锗Ge,以及砷化镓GaAs等。
硅和锗在元素周期表上是四价元素,砷化镓则属于半导体化合物。
1.1.1 本征半导体1.1.1.1 本征半导体的定义是化学成分纯净的半导体,它在物理结构上有多晶体和单晶体两种形态,制造半导体器件必须使用单晶体,即整个一块半导体材料是由一个晶体组成的。
制造半导体器件的半导体材料纯度要求很高,要达到99.9999999%,常称为"九个9"。
1.1.1.2 本征半导体的共价键结构硅和锗是四价元素,在原子最外层轨道上的四个电子称为价电子。
根据化学的知识可以知道,最外层的价电子受原子核的束缚力最小,容易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参与导电。
在半导体晶体中,最外层的价电子分别与周围的四个原子的价电子形成共价健。
1.1.1.2 电子空穴对当半导体处于热力学温度0 K时,导体中没有自由电子。
当温度升高大于0 K时,或受到光的照射时,价电子能量增高,有的价电子可以挣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从而可能参与导电。
这一现象称为本征激发(也称热激发)。
本征激发会产生如下物理过程:在自由电子产生的同时,在其原来的共价键中就出现了一个空位,原子的电中性被破坏,呈现出正电性,其正电量与电子的电荷量相等,通常称呈现正电性的这个空位为空穴。
可见因热激发而出现的自由电子和空穴是同时成对出现的,称为电子空穴对。
一部分游离的自由电子在经过空穴附近时,也可能被空穴所俘获,称为复合,如图1-1-2所示。
本征激发和复合在一定温度下会达到动态平衡。
图1-1-2 本征激发和复合的过程动画01-11.1.1.3 空穴的移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就形成了电子电流,空穴的定向运动也可形成空穴电流,它们的电流方向相反。
只不过空穴的运动是靠相邻共价键中的价电子依次充填空穴来实现的。
空穴移动的见图1-1-3。
例如 A 处的空穴被 B 处的电子所充填,B 处产生一个新的空穴,同时 A 处产生复合,接下来,B 处的空穴被C 处的电子所充填,同时C 处产生一个空穴,B 处产生复合,如此不断进行,空穴于是靠着相邻共价键中的价电子依次充填而产生运动。
图1-1-3 空穴在晶格中的移动动画01-21.1.2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掺入某些微量元素作为杂质,可使半导体的导电性发生显著变化。
掺入的杂质主要是三价或五价元素,掺入杂质的本征半导体称为杂质半导体。
要注意,这里的杂质半导体是在提纯的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一定浓度的三价或五价元素而得到的,不是普通意义的含有多种任意杂质的半导体。
1.1.2.1 N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五价杂质元素,例如磷,可形成N型半导体,也称电子型半导体。
因五价杂质原子中只有四个价电子能与周围四个半导体原子中的价电子形成共价键,而多余的一个价电子因无共价键束缚而很容易成为自由电子。
在N型半导体中自由电子是多数载流子,它主要由杂质原子提供;空穴是少数载流子,由热激发形成。
提供自由电子的五价杂质原子因失去了这个价电子而带正电荷,成为正离子,因此五价杂质原子也称为施主杂质。
N型半导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4所示。
图1-1-4 N型半导体的结构示意图[8]1.1.2.2 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三价杂质元素,如硼、镓、铟等形成了P型半导体,也称为空穴型半导体。
[9]因三价杂质原子在与硅原子形成共价键时,缺少一个价电子而在共价键中留下了一个空位。
这个空位很容易从临近的硅原子中俘获价电子,从而使杂质原子成为负离子,而失去价电子的硅原子则出现一个空穴。
P型半导体中空穴是多数载流子,其数量主要由掺杂的浓度确定;电子是少数载流子,由热激发形成。
三价杂质也称为受主杂质。
P型半导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1-5所示。
图1-1-5 P型半导体的结构示意图[9]1.1.3 杂质对半导体导电性的影响掺入杂质对本征半导体的导电性有很大的影响,因为多数载流子是由掺入的杂质的浓度决定的。
一些典型的数据如下:1.1.4 温度对半导体导电性的影响温度对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也有很大的影响,以上给出的本征硅原子浓度等三个数据都是在一定温度条件下(T = 300K)给出的。
当温度升高时,半导体的导电性将迅速提高,所以温度对半导体的导电性有很大的影响。
用半导体制成的半导体器件在实际工作时,必须注意温度的影响或限制半导体器件的温度不超过一定值。
【思考题】1-1-1 什么是半导体?1-1-2 对制作半导体器件的半导体材料有何要求?这种半导体称为什么半导体?1-1-3 在半导体中参与导电的是哪些载流子?它们是如何形成的?1-1-4 在本征半导体中参与导电的载流子有哪些?它们的数量与什么因素有关?1-1-5 什么是杂质半导体?有几种类型?它们是如何形成的?1-1-6 说明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中的载流子有何特点?什么是施主杂质和受主杂质?1-1-7 说明在室温条件下,本征硅原子浓度、少数载流子浓度和多数载流子浓度三者之间在数量上大致的数量关系。
1.2 PN结1.2.1 PN结的形成将一块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紧密连接在一起,这种紧密连接不能有缝隙,是一种原子半径尺度上的紧密连接。
此时将在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结合面上形成如下物理过程。
(b) 形成内电场 (c) 扩散和漂移电流达到动平衡图1-2-1 PN结的形成过程(图中只画出了杂质原子)N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电子的浓度远大于P型半导体中少数载流子电子的浓度;P型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空穴的浓度远大于N型半导体中少数载流子空穴的浓度。
于是在两种半导体的界面上会因浓度差发生载流子的扩散运动,见图1-2-1(a)。
(a) 多子因浓度差形成扩散运动图1-2-1 PN结的形成过程(图中只画出了杂质原子)随着扩散运动的进行,在界面N区的一侧,随着电子向P区的扩散,施主杂质会变成正离子;在界面P区的一侧,随着空穴向N区的扩散,受主杂质会变成负离子。
施主杂质和受主杂质在晶格中是不能移动的,所以在N型和P型半导体界面的N型区一侧会形成正离子薄层;在P型区一侧会形成负离子薄层。
这种离子薄层会形成一个电场,方向是从N区指向P区,称为内电场,见图1-2-1(b)。
(b) 形成内电场(c) 扩散和漂移电流达到动平衡图1-2-1 PN结的形成过程(图中只画出了杂质原子)内电场的出现及内电场的方向会对多数载流子的扩散运动产生阻碍作用,限制了扩散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我们不要忘记,在半导体中还存在少数载流子,内电场的出现,电场力会对少数载流子产生作用,促使少数载流子产生漂移运动。
漂移电流的方向正好与扩散电流的方向相反,扩散运动越强,内电场越强,对扩散运动的阻碍就越强;内电场越强,理应漂移电流就越大。
因少数载流子的浓度与温度有关,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少数载流子的浓度一定,所以漂移电流的大小就一定,不会随内电场加大而继续加大。
从而在某个温度条件下,扩散和漂移会达到动态平衡,扩散电流和漂移电流相等,见图1-2-1(c)。
在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界面处形成的杂质离子薄层,内电场的方向是从N区指向P区,我们称这个内电场为PN结。
因为离子薄层中的多数载流子已经扩散尽了,缺少多子,所以这个离子薄层也称为耗尽层。
所以PN结有许多别名,离子薄层、空间电荷区、耗尽层、内电场、阻挡层、势垒等等。
可以用下列箭头来描述这一过程1.2.2 PN结的单向导电性实验1:PN结的导电性。
按如下方式进行PN结导电性的实验,因为PN 结加上封装外壳和电极引线就是二极管,所以拿一个二极管来当成PN结。
P区为正极;N区为负极。
对于图1-2-2(a)的实验电路,(表示二极管负极的黑色圆环在右侧,)发光二极管发光,说明PN结是导通的;将PN结左右翻转180 ,(二极管的黑色圆环在左侧,)电路的其他部分不变,如图1-2-2(b)所示,此时发光二极管不发光,说明PN结不导电(或电流很小不足以使发光二极管发光)。
这个实验说明PN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a) PN结正向导通 (b) PN结反向截止图1-2-2 PN结单向导电性的实验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若P区的电位高于N区,电流从P区流到N区,PN结呈低阻性,所以电流大;若P区的电位低于N区,电流从N区流到P区,PN结呈高阻性,所以电流小。
如果外加电压使:PN结P区的电位高于N区的电位称为加正向电压,简称正偏;PN结P区的电位低于N区的电位称为加反向电压,简称反偏。
1.2.2.1 PN结加正向电压时的导电情况PN结加正向电压时的导电情况如下:PN结加正向电压时的导电情况如图1-2-3所示。
外加的正向电压有一部分降落在PN结区,方向与PN结内电场方向相反,削弱了内电场。
于是,内电场对多数载流子扩散运动的阻碍减弱,扩散电流加大。
扩散电流远大于漂移电流,可忽略漂移电流的影响,PN结呈现低阻性。
(a) PN结示意图(b) PN结加正向电压图1-2-3 PN结正偏时的导电情况1.2.2.2 PN结加反向电压时的导电情况PN结加反向电压时的导电情况如下:PN结加反向电压时的导电情况如图1-2-4所示。
外加的反向电压有一部分降落在PN 结区,方向与PN结内电场方向相同,加强了内电场。
内电场对多子扩散运动的阻碍增强,扩散电流大大减小。
此时PN结区的少子在内电场作用下形成的漂移电流大于扩散电流,可忽略扩散电流,PN结呈现高阻性。
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由本征激发决定的少子浓度是一定的,故少子形成的漂移电流是恒定的,基本上与所加反向电压的大小无关,这个电流也称为反向饱和电流。
PN结加正向电压时,呈现低电阻,具有较大的正向扩散电流;PN结加反向电压时,呈现高电阻,具有很小的反向漂移电流。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
图1-2-4 PN结反偏时的导电情况1.2.3 PN结的电容效应PN结具有一定的电容效应,它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
一是势垒电容C B ,二是扩散电容C D,本课程仅介绍势垒电容CPN结加正向电压时的导电情况如图1-2-3所示。
外加的正向电压有一部分降落在PN结区,方向与PN结内电场方向相反,削弱了内电场。
于是,内电场对多数载流子扩散运动的阻碍减弱,扩散电流加大。
扩散电流远大于漂移电流,可忽略漂移电流的影响,PN结呈现低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