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骨节病的病因学说及防治工作的回顾

合集下载

大骨节病的病因

大骨节病的病因

大骨节病的病因
大骨节病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

基本有以下两种观点。

1.病区的粮食及饮水中毒病区中的粮食如小麦和玉米受镰刀菌污染。

镰刀菌本身的毒素及被污染谷物所产生的分解产物胺类可引起骨及软
骨病变。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东北及西北病区的粮食常有镰刀菌污染,
但两地区污染镰刀菌的种属有所不同。

前者为尖孢子镰刀菌,后者为
串珠镰刀菌。

所谓饮水中毒是指病区饮水中的腐殖质酸(-OH)含量过高,较非病区高6~8倍。

腐殖质酸可引起硫酸软骨素的代谢障碍,导
致软骨改变。

2.病区土壤、饮水及粮食等的常量化学元素与微量化学元素的比值失
调近年来,对于微量元素硒在大骨节病发病中的作用予以极大的关注。

调查发现,病区的水、土壤及粮食均呈低硒状态;儿童的头发及尿中
硒含量明显低于非病区;应用亚硒酸钠防治大骨节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实验证明,缺硒可影响软骨细胞生物膜的完整性及稳定性,使之
容易受有害因子的损伤。

硒还可促进硫的代谢和利用,对软骨基质也
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总之,病因尚未清楚,低硒及粮食和饮水中毒以及营养缺乏等可能对
大骨节病的发病有重要作用。

大骨节病是怎么回事,该如何防治

大骨节病是怎么回事,该如何防治

大骨节病是怎么回事,该如何防治发布时间:2021-03-29T12:25:03.113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3期作者:张锦梅[导读] 大骨节病是一种常发生儿童身上的变形性骨关节疾病,大骨节病会严重影响孩子身体发育张锦梅雅安市雨城区南二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雅安 625000大骨节病是一种常发生儿童身上的变形性骨关节疾病,大骨节病会严重影响孩子身体发育,造成身材矮小、活动受限和关节粗大等,严重的还会发生侏儒症。

那么大骨节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要怎样防治呢?一、引起大骨节病的因素1、病区食用的粮食或饮用水中毒。

当稻谷或小麦被镰刀菌所污染,受到污染的稻谷中会产生一种胺类的分解物,这种分解物和镰刀菌都会促使骨以及软骨发生病变。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我国东北和西北大骨节病的病区多有粮食受到镰刀菌的污染,两个地区镰刀菌的种属却不同。

东北地区属于尖孢子镰刀菌,西北地区的则属于串珠镰刀菌。

我们所说的饮水中毒指的是在病区饮用水中腐殖质酸含量非常高,已经超过非病区的6倍到8倍。

当身体中腐殖质酸含量过高,硫酸软骨素的代谢就会受到不利影响,使软骨发生病变。

2、病区土壤、食物和饮用水中所含有的微量元素与常量元素的比值发生失调。

近些年,对于大骨节病的研究不断增多,人们对于该病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微量元素中的硒元素对于该病的发生有着很重要作用。

有研究调查发现,在大骨节病的病区地带,饮用水、粮食和土壤中硒的含量非常低;病区儿童的尿液中和头发中硒元素的含量也明显要比非病区的孩子低很多;多数病区使用了硒酸钠进行疾病的防治,得到理想的疗效。

经过实验证明,硒元素可促进软骨细胞生物膜的完整与稳定,所以当身中硒元素含量较低时,软骨细胞生物膜就会受到不利影响,因此更容易受到有害因子的损伤。

而且硒也有助于硫的代谢与利用,可保护软骨基质的健康。

二、大骨节病有哪些表现症状1、少年时期发病:发育会受到很大影响,可出现侏儒症。

孩子身材矮小,关节变得粗大,手指又短又粗又小,足部呈扁平状,而且还有疼痛感,活动受到一定限制,通常最早发病的是踝关节。

大骨节病学习总结

大骨节病学习总结

2009学年第一学期学校卫生工作总结作者:夏天云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3408 更新时间:2010-1-26 9:59:36紧张又忙碌的一学期即将过去,学校卫生工作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传染预防病、健康教育、爱国卫生、预防接种、等方面做了以下工作。

一、组织管理我们学校卫生工作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医务室规范管理,专门有一位副校长负责分管,政教处指导和各班主任的配合下。

学校建有爱国卫生、健康教育、常见病防治、传染病防治等领导小组。

学校卫生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有各类卫生管理制度,各种卫生资料健全。

二、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把健康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寓于日常教育工作之中。

开设健康教育课,做到有课时、有教案。

根据我校实际,利用两周一节体活课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卫生意识。

同时利用宣传窗、黑板报、讲座、声像教育等形式向学生、教师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本学期张贴健康画报4期,黑板报4期,在校园网的学生频道体卫知识中发表卫生知识4期。

充分利用各条宣传途径,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三、加强学生常见病及地方病的防治,完成学生预防接种工作。

重视对学生近视、沙眼、龋齿、贫血、营养不良与肠道蠕虫感染的防治工作,落实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改善学生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生活习惯。

9月份,做好一年级新生预防接种证的查验工作,及时督促学生进行补种完成学生的全程免疫接种。

11月11日,为预防流感协助市疾控中心向全校学生发放流感疫苗接种通知单,我校共有1578名学生接种了季节性流感疫苗。

1月7号全校970名学生免费接种了甲型流感疫苗,接种后学生情况稳定,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四、加强晨检工作和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1、针对今年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的严峻形势,加强和完善了我校“预防传染病突发事件工作预案”和“居敬小学预防甲型H1N1流感工作预案”,及甲型流感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什么是大骨节病?如何预防?

什么是大骨节病?如何预防?

什么是大骨节病?如何预防?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多地流行起一种具有严重危害的疾病--大骨节病,该病属于多发性、变形性骨关节病,也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地方性疾病,主要发病群体为发育中儿童,具体表现为关节透明软骨变性、坏死或继发骨关节炎,病情严重时可致身材矮小、畸形,乃至终生残疾,在那个大骨节病流行的年代,我国多地纷纷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时至今日,大骨节病仍然影响着我国儿童的健康发育,所以,本篇文章就和大家说一说有关于大骨节病的知识。

一、什么是大骨节病?大骨节病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49年俄国界标师尤林斯基初次在报告提出远东乌洛夫河流域的一例大骨节病患者,故该病最早被俄国称之为“乌洛夫病”,1854年,俄国军医卡辛前往病区进行调查,并于1861年总结调查报告,认为大骨节病是甲状腺肿的合并症,而1901--1902年,军医贝克夫妇经详细调查后断定大骨节病属于独立疾病。

我国于1934年发现首例大骨节病患者,并指出该患者与俄国乌洛夫病为同一种疾病,因病人的临床特征为关节增粗、变形,故命名为大骨节病,民间称其为“算盘指病”、“矮人病”、“柳拐子病”。

报道指出,全世界范围内仅有中国、朝鲜和俄罗斯存在大骨节病病人,而我国是病人最多、发病范围最广、病情最严重的国家,主要分布于自东北至西南的带状区,斜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辽宁、吉林、内蒙古、黑龙江等13个省和自治区,2021年全国大骨节病防治工作研讨会指出我国仍有17.9万大骨节病患者,其中陕西省为大骨节病重病区,涉及10个区市、62个病区县、4194个病区村。

从我国病区分布可见,大骨节病集中于高海拔、高纬度地区,高海拔地区以西藏、四川、青海为主,高纬度低于以内蒙、黑龙江为主,且在川藏等南部地区,大骨节病病区仅分布于千米以上高海拔地带,西北病区以黄土高原沟壑地带为主,陕西病区以数百米以上中高海拔地带为主,而在东北病区,则多为浅山区或丘陵地,以低洼潮湿地段为主。

大骨节关节病

大骨节关节病

骨质增生与关节间隙变化
骨质增生
关节边缘出现骨质增生, 形成骨赘,导致关节间隙 狭窄。
关节间隙变化
随着软骨退变和骨质增生 的发展,关节间隙逐渐变 窄,甚至消失。
关节稳定性下降
关节间隙的变化使得关节 稳定性下降,容易出现关 节脱位或半脱位。
滑膜炎症及关节囊挛缩
滑膜炎症
大骨节病可导致滑膜充血、水肿 和炎症细胞浸润,引起滑膜炎症
,延缓关节畸形的进展。
创伤关节炎风险降低方法
避免关节外伤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关节,避免外伤导致关节损伤和炎症。
积极治疗关节损伤
一旦发生关节损伤,应积极治疗,促进关节修复,降低创伤性关 节炎的风险。
控制体重
减轻体重可以减少关节的负担,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骨质疏松问题关注及干预手段
钙和维生素D补充
02
病理生理机制
关节软骨退变过程
01
02
03
软骨细胞代谢异常
大骨节病关节软骨细胞出 现代谢异常,导致软骨基 质合成和分解失衡,软骨 逐渐失去弹性和光泽。
软骨表面纤维化
随着病情发展,关节软骨 表面逐渐出现纤维化,使 得关节面变得粗糙,摩擦 力增大。
软骨下骨硬化
软骨下骨板在压力作用下 发生微骨折,随后出现骨 质硬化和囊性变,进一步 加剧关节软骨的退变。
MRI还可以评估关节病变的活动性和严重程度,有助于制定 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其他影像学技术简介
01
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可以实时动态地观察关节病变,对于大骨节关节病的诊断和鉴
别诊断具有一定帮助。
02
放射性核素扫描
放射性核素扫描可以显示关节病变的代谢活性,有助于判断病变的性质

关于大骨节病的发病原因分析

关于大骨节病的发病原因分析

医药界 2020年02月第04期—197—综述U 型-苏州全科医生的素质探究蒋丽芳1 何 华2通讯作者(1.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 2.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系,江苏 苏州 215000)【摘要】目的:通过全科医生素质测评问卷,分析苏州全科医生的素质分布特点。

研究发现,苏州全科医生的素质水平较高,工龄和素质发展上呈现“U ”型关系。

【关键词】苏州 全科医生 素质 分布特点 U 型【中图分类号】R 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808(2020)04-197-01当前,江苏省全科医生数量的严重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当其冲的是全科医生普遍遭遇信任危机,被视为“二等医生”[1]。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队伍建设问题的解决应是首要,多位研究者和管理者建议提高福利待遇和加强技能训练[2-5]。

但对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城市来说,全科医生的人数配比已然达到国家基本要求,因而全科医生的素质建设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采取整群抽样,2018年3~9月抽取苏州市木渎人民医院、金庭人民医院等7家医院共108名全科医生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年龄≥23. 0 岁;在本岗位连续工作≥2年。

1.2 方法,根据工作分析法确定六个素质指标(由自信心、自制力、意识性、情绪稳定性、沟通交流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并设计问卷;问卷采用likert 自评式5点记分制(非常不符合、不符合、不确定、符合、非常符合),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依次计1-5分。

得分率(%)=( 得分均分/5) *100. 0% 。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21.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描述,两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 检验,多组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均数两两比较采用 LSD 法。

检验水准α= 0. 05(双侧) 。

2.结果2.1 基本结果,共发放问卷 146 份,回收有效问卷110 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75.3% 。

浅析大骨节病

浅析大骨节病

浅析大骨节病发表时间:2010-08-09T10:27:21.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10年第21期供稿作者:李殿忠于晓娟(黑龙江省巴彦县人民医院 151800 [导读]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病。

我国的发病地区共有14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县、区或乡。

浅析大骨节病李殿忠于晓娟(黑龙江省巴彦县人民医院 151800)【中图分类号】R6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21-0011-02【摘要】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原因未明,缺少特异的防治方法.解放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大骨节病的防治科研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组织各级科研防治人员深入病区.根据病因假说、发病条件和病人的症状体征,采用多种防治措施,特别从80年代初开始采用硒盐防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对青少年、儿童降低发病率尤为重要,但对患有大骨节病的成年人来说,硒盐只能缓解疼痛.对晚期大骨节病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是从根本上解放劳动力,恢复生产力的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大骨节手术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病。

我国的发病地区共有14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县、区或乡。

主要的地方性流行地区为吉林、辽宁、陕西及山西的一些地方。

在陕西又称为“柳拐子病”,此病在俄罗斯、日本等欧、亚国家也有地方性流行。

大骨节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

现有三种病因学说:①生物地球化学说,即认为本病是一种“水土病”,因地理环境造成发病地区某些元素含量不足或几种元素之间含量比例失去平衡而致,已被研究者提出过的有关元素有锶、硫、镁、钡、硅等。

②粮食真菌中毒说,认为玉米和小麦中的尖孢镰刀菌的毒素是致病原因。

③水中有机物中毒说,认为水中含有某种有机物引起体内硫代谢变化而致病,因为实验证明动物软骨内硫酸软骨素排泄迟缓,本病病人尿中硫酸化的酸性粘多糖减少,表明病区的水和粮中含有能抑制软骨中硫酸软骨素排出,并能与硫酸根结合的解毒因子。

以上三种学说,都不能完善地说明本病中的发病情况及机理。

大骨节病致病原因研究进展

大骨节病致病原因研究进展

内容摘要:【关键词】大骨节病致病原因研究进展大骨节病(kashin beck disease,kbd)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心健康的主要地方疾病之一。

该病好发于5~15 岁患者,属于特征性骺软骨损害、关节损害、并逐步由四肢向脊柱发展的慢性变形性骨关节病。

自1849年该病被报道以来,已研究了150多年,其病因尚未阐明。

其机制主要集中于环境因素探讨,形成了环境致病因素学说。

一类是环境地球化学学说,以缺硒和碘为代表;一类是水中有机物中毒学说,以水中有机物和腐植酸中毒为代表;第三类是粮食中真菌毒素中毒学说,以镰刀菌毒素中毒为代表[1,2]。

还有研究者根据大骨节病病理切片结果提出了病毒病因学说[3],但均不能对该病做出圆满解释。

现将几种学说研究进展叙述如下。

【关键词】大骨节病致病原因研究进展1 微量元素缺乏研究发现,大骨节病病区缺碘问题比较严重。

大骨节病区甲状腺肿比非病区多,病区23%患者血清促甲状腺素高于10 mu/l,而非病区只有4%高于10 mu/l。

病区尿碘、血清甲状腺素和三碘化甲(状)腺氨酸要比非病区低,作者认为低硒是大骨节病的病因,而碘缺乏则是大骨节病的危险因素[9,10]。

有学者在西藏地区进行了补硒试验,5~15 岁大骨节病患者随机分为补碘、补碘加硒和安慰剂组,12个月后,三组病人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和影像学改变没有区别,身高年龄指数明显好转,而安慰剂组由于大骨节病导致的生长迟缓没有恢复,因此作者认为缺硒与大骨节病关系不大,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大骨节病区缺碘应该得到补充[11]。

然而suetens等[12]在西藏大骨节病区调查发现,所有调查儿童都严重缺硒,碘缺乏和饮用水有机物过高与大骨节病没有必然联系,也不能证明高尿碘儿童大骨节病发病低。

认为大骨节病是由于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弱,软骨和骨细胞氧化损害的结果。

peng等[12]报道,大骨节病儿童硒、硼和锗都明显降低,病区内非大骨节病儿童硒含量正常,而硼和锗比非病区儿童低,即使补充硒,硼和锗降低并不能改善。

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工作情况汇报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工作情况一、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工作的回顾1、为了彻底改变病区落后面貌,在国家、省的高度重视以及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从XX年起我县就把××等5个乡23个村的大骨节病综合防治扶贫开发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把“治病”同换粮、搬迁、就地改造、改善食物结构、发展卫生事业结合起来;把“治愚”,易地育人,发展文教事业,推行科学技术,培养科技人才,解决住房、饮水、电、路、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结合起来。

2、为使广大病区农牧民群众早日摆脱病痛,根据国内、州内病区的综合扶贫开发工作经验,结合我县××片区的实际,编制了《×××县大骨节病重病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三年规划》,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在大骨节病区实施了综合扶贫开发项目。

3、XX年初我县到XX向国家民委、国家卫生部、国务院扶贫办汇报我县大骨节病病区贫困群众的困难和呼声,并递交大骨节病的报告和专题片,求得国家的扶持。

与此同时,将大骨节病区作为新阶段扶贫工程的重点,集中力量,整合资金,采取整体搬迁,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积极稳妥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对居住在高寒山区、阴山陡坡地区、大骨节病重病区的××两村实施了集新村扶贫、移民扶贫和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工程为一体的综合性扶贫开发项目,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二、新阶段开展的工作1、在为全县提供往年有关数据和资料的基础上,参与全县大骨节病普查工作,进一步调查掌握了我县大骨节病患者分布情况和病情程度。

2、为搞好我县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在调查研究和尊重农牧民意愿的基础上,牵头编制了《×××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工作总体规划》。

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依据。

3、参与综合防治大骨节病工作有关易地育人、兑换口粮、安全饮水等项目的会议,对有关项目的实施提出意见建议,并参与有关项目的实施工作。

大骨节病(Kaschin-Beck病)(1)

大骨节病(Kaschin-Beck病)(1)

概述大骨节病(Kaschin-Beck病)是一种以软骨坏死为主要改变的有明显地方性灶状分布的疾病。

在西北地区,又称柳拐子病。

本病大都发生在青少年时期,男性多见。

在幼年时离开疫区,很少发病,在12岁以后离开疫区,也可得病,但发病较迟。

发病大都集中在一个地区,成为疫区。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内蒙、河南、四川等地的水土流失严重的山谷潮湿寒冷的地区,平原发病较少。

病因大骨节病病因尚未阐明,当前因内外主要有3种病因学说。

一、生物地球化学说最初由原苏联学者提出,认为本病由1种或几种元素过多、不足或不平衡所引起。

早期曾认为与水、土钙少及锶多、钡多有关。

后来又主张因病区水土和主副食中含磷、锰过多而致病。

这些都未能人病人体内或实验研究中找到确切根据。

我国科学家发现大骨节病与环境低硒有密切关系:①我国本病病区分布与低硒土壤地带大体上一致,大部分病区土壤总硒总量在0.15mg/kg以下,粮食硒含量多低于0.020mg/kg;②病区人群血、尿、头发硒含量低于非病区人群,病人体内可查出与低硒相联系的一系列代谢变化;③病区人群头发硒水平上升时,病情下降;④补硒后能降低大骨节病的新发率,促进干骺端病变的修复。

但也有一些重要事实不支持低硒是本病的病因:①有些地区低硒,并不发生大骨节病,如陕西的榆林、洛南以及四川、云南一些克山病病区;有些地方硒并不很低,却有本病发生,如山东的益都,山西的左权、霍县,陕西的安康,青海的斑玛等;②补硒后不能完全控制本病的的新发;③细胞培养表明,软骨细胞生长对硒并无特殊需要;④低硒的动物实验不能造成类似本病的软骨坏死。

目前,比较多的人倾向于认为低硒只是本病发病的一种条件因素。

二、真菌毒素说认为病区谷物被某种镰刀菌污染并形成耐热的毒性物质,居民因食用含此种霉素的食物而得病。

这一学说最初在1943—1945年间由原苏联学者提出,并未得到学术界普遍承认。

6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杨建伯等继续进行这一方面的研究,注意到病区玉米中检出最多的真菌是尖孢镰刀菌;并在病区玉米粉和面粉中检出多量镰刀代谢产物苏糖醇和木糖醇,其含量与大骨节病病情之间存在“剂量效应”联系。

关于大骨节病简报

关于大骨节病简报

关于大骨节病简报1.大骨节病的症状及治疗疾病概述大骨节病(Kaschin-Bekdisease)是一种地方性软骨骨关节畸形病,是以软骨坏死为主的变形性骨关节病。

多发生于儿童和少年,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的骨骼与关节系统,导致软骨内成骨障碍、管状骨变短和继发的变形性关节病。

致管状长骨发育障碍,关节增粗、疼痛、肌肉松弛、萎缩和运动障碍。

患者以身材矮小、短指、关节畸形、步态异常(呈典型跛行、鸭步)等为特征。

本病尚有“矮人病”、“算盘子病”、“柳拐子病”等之称。

本病常常多发性、对称性侵犯软骨内成骨型骨骼;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增粗变形,肌肉萎缩,运动障碍。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春季发病最多,且症状较重,秋冬两季次之。

发病与性别无关,多发生于骨骺未闭合的儿童和青少年,但成人也可发病,发病年龄最小者为3~8个月,以6~18岁者最多。

疾病描述在国外医学文献中,本病起初由俄国医生Kashin和Bek先后报道,因而国外称Kashin-Bek病。

早期俄国研究者用德文发表文章时曾将俄文名字拼写成Kashin-Bek,我国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医学词汇》(1978)也沿用这种拼写,因而至今还常出现在国内一些教科书中。

但现在本病的国际通用英文名称为Kashin-Bekdisease。

大骨节病(Kaschin-Bekdisease)是一种地方性软骨骨关节畸形病,是以软骨坏死为主的变形性骨关节病。

多发生于儿童和少年,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的骨骼与关节系统,导致软骨内成骨障碍、管状骨变短和继发的变形性关节病。

致管状长骨发育障碍,关节增粗、疼痛、肌肉松弛、萎缩和运动障碍。

患者以身材矮小、短指、关节畸形、步态异常(呈典型跛行、鸭步)等为特征。

本病尚有“矮人病”、“算盘子病”、“柳拐子病”等之称。

本病常常多发性、对称性侵犯软骨内成骨型骨骼;临床表现为关节疼痛、增粗变形,肌肉萎缩,运动障碍。

临床上需要与大骨节病鉴别的疾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引起关节粗大、疼痛的疾病;一类是引起软骨内成骨障碍、短肢畸形、身材矮小的疾病。

大骨节病的原因

大骨节病的原因

大骨节病的原因文章目录*一、大骨节病的简介*二、大骨节病的原因*三、大骨节病的危害*四、大骨节病的高发人群*五、大骨节病的预防方法大骨节病的简介大骨节病是指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国内又叫矮人病、算盘珠病等,国际医学界称为Kaschin-Beck病。

大骨节病在国外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亚东部和朝鲜北部,在我国分布范围大,从东北到西南的广大地区均有发病,主要发生于黑、吉、辽、陕、晋等省,多分布于山区和半山区,平原少见。

大骨节病的原因真菌毒素说,该学说认为病区谷物被某种镰刀菌污染并形成耐热的毒性物质,居民因食用含此种霉素的食物而得病。

这一学说最初在1943—1945年间由原苏联学者提出,并未得到学术界普遍承认。

生物地球化学说,该学说最初由原苏联学者提出,认为本病由1种或几种元素过多、不足或不平衡所引起。

早期曾认为与水、土钙少及锶多、钡多有关。

后来又主张因病区水土和主副食中含磷、锰过多而致病。

这些都未能人病人体内或实验研究中找到确切根据。

有机物中毒说,该学说认为本病系由于病区饮水被腐殖质污染所致。

在我国许多病区,民间早就把本病起因归之于水质不良。

大骨节病的危害本病常见的合并症危害有体型矮小,侏儒型。

关节粗大,并有疼痛与活动受限,以踝关节发病最早,接着顺序为手指关节、膝、肘、腕、足趾关节和髋部。

膝内翻、膝外翻或髋内翻畸形。

骨关节炎,行走不便。

大骨节病的高发人群各个年龄组都可发病,以儿童和青少年多发,成人很少发病,性别无明显差异。

大骨节病的预防方法改良水质,针对病区居民饮水矿化度较低、自然污染较重的情况,应努力改良水质。

有条件的地方可依据当地水文地质条件打深井,或引水质好的泉水入村。

应加强对饮水源的保护,防止污染。

水质不良、有机物含量高者可因地制宜修建滤水设施,集中滤过,统一供水。

改善粮食质量,针对病区居民食物单调、偏食情况,应提倡应农作物种植多样经和食物多样化。

北方有水利条件的病区可以改旱田为水田,把以玉米或小麦为主的主食改为以大米为主。

大骨节病防治核心知识

大骨节病防治核心知识

大骨节病防治核心知识大骨节病在临床上被认为是一种多发性、地方性、变形性的骨关节病。

在中国,这种疾病又被人们称为算盘指病、柳拐子病、水土病、骨节风等,而国际医学界把它称为卡辛一贝克氏病(Kaschin- Beck Disease)。

大骨节病发病时,病情十分严重且分布范围十分广泛,这种疾病在山区和半山区比较多见。

这种疾病主要表现是发育中的儿童关节的软骨出现变形与坏死。

这种疾病一般主要发病群体是青少年儿童,成人的发病率相对来说比较低。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大骨节病的临床表现、大骨节病的发病特征、治疗大骨节病的方法以及如何预防大骨节病。

1.大骨节病的临床表现大骨节病就是人们常说的“柳拐子”,儿童、少年患这种疾病的可能性比较大。

大骨节病的发病不容易被察觉,在发病初期患者会感觉到四肢无力、皮肤感觉出现异常,如走路时有蚁走感、肢体麻木,肌肉感觉到十分酸麻疼痛。

这些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并不会被人们所重视。

大骨节病的基本症状是软骨内成骨的软骨出现变性与坏死的情况。

大骨节病的临床表现为患者的关节出现疼痛、变形、增粗,活动受到阻碍,肌肉渐渐萎缩,病情比较严重的话,患者的个子会比较矮小,这样一来就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

2.大骨节病的发病特征大骨节病发病和地形、地势都有一定的联系,发病高峰期在青少年时期。

儿童一般从特别小的年纪就开始发病,年龄最小的患者是出生后100天左右的婴儿。

对于成年患者来说,他们患病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患者青少年时期没有痊愈,迁延而成的。

这种疾病并没有性别区分,无论男女都可能患上这种疾病。

3.治疗大骨节病的方法治疗大骨节病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主要介绍一下几种基本的治疗方法,分别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以及中医治疗。

3.1药物治疗因为大骨节病患者的个体差异比较大,在给大骨节病患者用药时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的药物。

一般来说,除了临床上常用的非处方药外,大骨节病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结合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大骨节病防治知识

大骨节病防治知识

大骨节病防治知识一、大骨节病定义大骨节病国际通称Kashin-Beck disease,为儿童和少年发生的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

其原发病变主要是骨发育期中骺软骨、骺板软骨和关节软骨的多发对称性变性、坏死,以及继发性退行性骨关节病。

绝大部分病例发生在儿童管状骨干骺闭合以前,在活跃重病区发病年龄提前。

儿童大骨节病的原发病变是四肢骺软骨、骺板软骨(cartilage of epiphyseal plate)、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的变性(degeneration)、坏死(necrosis)。

伴随着关节软骨原发病变的恶化、扩大,相继出现邻近部位骨组织的破坏、增生、改建、变形,直至构成典型的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

大骨节病是全身性疾病,多发、对称性关节受累及广泛的横纹肌萎缩,内脏改变相对轻微,基本不影响智力发育,亦不影响生育。

二、临床表现临床上表现为四肢关节疼痛、增粗、变形、活动受限,肌肉萎缩;严重者出现短指、短肢甚至矮小畸形,可有下蹲困难,蹒跚步态状如“鸭步”。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可分为三度。

Ⅰ度出现多发性、对称性手指关节增粗,有其他四肢关节增粗、屈伸活动受限、疼痛、肌肉轻度萎缩;在此基础上,Ⅱ度出现短指(趾)畸形,Ⅲ度出现短肢和矮小畸形。

三、病因及传播途径大骨节病发现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曾有多种病因假说。

研究广泛和深入的病因假说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学学说、饮水有机物中毒学说和粮食镰刀菌中毒学说。

直到1995年,杨建伯教授率领课题组经过30多年的艰苦探索,在大量的现场流行病学、病因阻断试验观察结果以及实验室数据的基础上,确认了大骨节病病因是镰刀菌T-2毒素中毒,实现了大骨节病病因研究上的突破。

T-2毒素主要来源于镰刀菌。

病区土壤中自然生长的镰刀菌,是大骨节病的最先源头。

病区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作用下,大骨节病病区食粮存在T-2毒素的超常聚集。

T-2毒素产生和进入人体的途径主要是:1. 谷粒是在收获过程中,在田间或者场院经土壤受镰刀菌污染的。

大骨节病宣传活动总结

大骨节病宣传活动总结

大骨节病宣传活动总结
近日,本市卫生部门组织了一场大骨节病宣传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大骨节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和开展免费筛查等形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首先,本次活动的讲座内容丰富、针对性强,吸引了众多参与者。

讲座重点介绍了大骨节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增强了公众对该疾病的了解。

专家团队还解答了参与者提出的问题,使参与者对大骨节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其次,活动期间,卫生部门发放了大量宣传资料,包括宣传手册、海报和小册子等。

这些资料详细介绍了大骨节病的预防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醒公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

这些资料被广泛传阅,帮助更多人了解到大骨节病的危害和预防方法。

此外,为了方便公众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卫生部门还开展了免费的大骨节病筛查活动。

通过测量关节活动度、进行X线检查等方式,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

这一举措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许多人纷纷前来参加筛查,进一步提高了大骨节病的知晓率。

总体而言,此次大骨节病宣传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讲座、宣传资料和筛查等多种方式,提高了公众对大骨节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希望类似的宣传活动能够持续开展,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健康知识,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

大骨节病-环境医学论文

大骨节病-环境医学论文

中国大骨节病分布地的环境特点及病因探讨彭翔1010301120摘要:大骨节病是一种病因未明,影响因素众多,受环境影响大的疾病,其学说众多,但到目前为止没有有效的治疗措施。

本文主要根据大骨节病在中国分布的环境特点,探讨大骨节病的病因与环境的关系。

同时,根据环境因素提出几点大骨节病的治疗建议。

关键词:大骨节病、分布、环境因素、病因大骨节病(在国外又称Kashin-Beck病)是一种慢性的骨关节对称畸形的地方病,俗称“柳拐子病”或“水土病”。

患者主要表现为软骨坏死,轻者关节增粗变形,肌肉萎缩;重者发育障碍,臂弯腿短,关节粗大,步态蹒跚,丧失劳动能力。

该病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内蒙、河南、四川等地区,以潮湿寒冷的山谷地区多见。

在国外主要分布于西伯利亚东部和朝鲜北部,多分布于山区和半山区,平原地区少见。

(一)、大骨节病的分布大骨节病在已经有130多年的流行史,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湿润的南方和干燥的北方的交界区,主要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省(自治区),最近在北京郊区县内亦发现此病。

第十七次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会汇总了2006年度13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24个监测点的监测数据,通过这些加入到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数据库,基本可以了解和掌握全国大骨节病病情动态。

结果表明东部7省、市共13个监测点的X线阳性检出率均小于等于6.00%;西部5省、区11个监测点X线阳性检出率有4个>10.00%,最高的是青海省上下鹿圈村,达26.14%。

监测点阳性检出率四川省为1.00%、3.00%与4.71%;陕西省为7.63%、0;内蒙古为16.00%、4.50%;甘肃省为14.85%、2.91%;青海省为26.14%、23.28%。

东西部各监测点的平均检出率为5.53%。

【1】与2005年相比平均检出率变化不大,但病情重区的检出率上升,需要加大防治措施。

【2】从图中可以看出大骨节病在我国呈现出东西分界明显,同时西重东轻的格局,X线检出率超过10%的监测点基本都在西部。

大骨节病的诊断与治疗要点

大骨节病的诊断与治疗要点

---------------------------------------------------------------最新资料推荐------------------------------------------------------大骨节病的诊断与治疗要点大骨节病简介: 大骨节病又名 Kaschin-Beck 病,属地方性畸形性骨关节病。

其原发病变是四肢软骨的变性和坏死,继以出现邻近骨组织的破坏、增生、变形,最后构成典型的骨关节炎。

病因尚无定论,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粮食中镰刀菌污染、无机元素硒缺乏、饮水中有机物中毒等。

病因: 病因尚无定论,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粮食中镰刀菌污染、无机元素硒缺乏、饮水中有机物中毒等。

临床表现: 本病常在不知不觉中起病,病人初期可能自觉缺乏,四肢无力,皮肤感觉异常(如有蚁走感、麻木感等),肌肉酸麻、疼痛等。

这些症状常常不衡定,不明显。

其主要的、典型的临床表现都与骨软骨损害和关节功能状态密切相关。

1.早期表现在关节明显变大、出现短指(趾)畸形之前,早期症状、体征多缺乏特征性。

根据大量调查和随访观察,以下几种表现值得重视。

⑴ 关节疼痛:往往为多发性、对称性,常先出现于活动量大的指关节和负重量大的膝、踝关节。

1 / 7病人感觉为胀痛、酸痛或骨缝痛。

⑵ 指未节弯曲:即第 2、3、4 指的末指节向掌心方向弯曲,常大于 15。

这是本病出现最早的体征,在病区对早期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但非病区少数儿童也可有程度较轻(小于 15)的指末节弯曲现象;病区没有指末节弯曲的青少年也可发生本病。

指末节弯曲常与手指歪斜并存。

歪斜以食指多见,其次是中指、环指。

⑶ 弓状指:手指向掌侧呈弓状屈曲。

⑷ 凝状指节增粗:一般发生在中节。

2.病情发展后的表现本病病情发进展以后,除关节疼痛等早期表现继续加重外,主要有以下症状体征出现:⑴ 关节增粗:最多见的是多发性、对称性指间关节增粗,常先出现在第二、三、四指的第一指间关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0·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1 年 8 月第 26 卷第 4 期 Chin J Ctrl Endem Dis Vol. 26 No. 4 2011
1. 3 水中有机物中毒学说( 黄腐酸说) 这种学说早 在 19 世纪末已经形成,主要是 Beck 氏的主张,此观点 后由俄国人 提 出[11],他 认 为 其 病 因 是“病 人 饮 用 了 沼 泽地中的河水”。这种观点在日本和我国东北有较大 的影响。目前为止,众多单位对 KBD 病区进行流行病 学调查,发现病区饮用水与病情密切相关。对其饮用 水进行测定发现偏酸性,且饮用水中含有黄腐酸,这种 酸经过研究发现,对骨骼和软骨均有明显中毒作用,据 此推断大骨节病的发病与饮用水中的有机物有关。然 而,西安交通大 学 地 病 所 进 一 步 研 究 发 现[12],大 骨 节 病患病区水中黄腐酸等有机物含量没有规律性,并进 行了动物模型试验,最终结果显示,未发现黄腐酸对动 物产生毒性损伤。为此,这种假说便不攻自破。
通讯作者: 吴艳军,E-mail: wyjzx@ 126. com
1. 2 粮食真菌毒素学说( T2 毒素说) T-2 毒素和其 代谢产物 HT-2 毒素是由镰刀菌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 毒 代 谢 产 物,是 一 类 单 端 孢 霉 烯 族 真 菌 ( trichothecenes) 中具有代表性的毒素[4]。毒性强烈且性质稳 定,普通 的 食 物 加 工 过 程 难 以 清 除,对 人 畜 危 害 较 大[5]。由于镰刀菌广泛 分 布 在 各 种 粮 食 作 物 ( 如 小 麦、大米、玉米、大麦和燕麦等) 及其半成品( 如啤酒、 面包和麦牙) 中,而 T -2 和 HT -2 毒素在污染的谷物 中常常同时存在,是食物中常见的污染性霉菌毒素,故 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重视[4]。1987 年 Wright 等首先 报道了 T2 毒素抑制软骨细胞的生长[6]。1995 年,杨 建伯提出 T-2 毒素是 KBD 的发病因子,通过污染粮 食侵入人体引起发病[7]。随后杨建伯以 T2 毒素喂养 雏鸡,42d 后发现其膝关节出现变形甚至坏死,这一实 验似乎证明了其病理变化与人类的 KBD 病变类似。 同时,他还在 KBD 病区谷物中检测出了较多的 T2 毒 素,据此认为 T2 毒素是 KBD 的致病因子,但杨进生, 张矢远等在 KBD 病人血中未检出 T-2 毒素[8]。杨进 生,毕华银等在陕西 KBD 病区小麦及其面粉中未检出 T-2 毒素[9]。章红等用纯 T2 毒素 100 ug / kg 饲养雏 鸡 3 ~ 5 周,未复制出与杨建伯相同的 KBD 动物学模 式,雏鸡未发生关节软骨的变性、坏死。王治伦 3 次采 集了陕西 KBD 活跃重病区粮食样品,并进行了真菌及 其毒素检测,未检出包括 T2 毒素在内的镰刀菌或其他 真菌。据试验结果,王治伦的结论是[10]: 据 KBD 病区 玉米粉和小麦粉内未能培养出镰刀菌,病区玉米粉和 小麦粉内及 KBD 患者血内未能检出 11 种镰刀菌毒素 中的任何一种( 包括 T-2 毒素) ; 虽然小麦中培养优势 菌为链格孢霉,但其粮样内未能检出相应毒素,且其毒 素的动物损伤实验结果也是阴性。因此,本研究结果 不支持镰刀菌毒素( 包括 T-2 毒素) 或链格孢霉毒素 是 KBD 病因的假说。因此 T2 毒素作为 KBD 病因尚 需要进一步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证实。
1 大骨节病的发病机制
大骨节病研究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国内外 多位学者对其研究提出的假说不下 40 余种,但目前为 止没有一种假说可以成为大骨节病所特有的发病机 理,正因为如此,大骨节病的病因不明成为大骨节病病 因研究和综合防治的重要瓶颈。目前对于大骨节病的 病因提出三种假说: 生物地球化学学说( 低硒说) ; 粮 食真菌毒素学说( T2 毒素说) ; 水中有机物中毒学说 ( 黄腐酸说) 。 1. 1 生物地球化学学说( 低硒说) 生物地球化学学 说,最早由原苏联科学院院士 BnhorPaob 提出,认为大 骨节病的原因是锶钡中毒。期间的 50 年间,主要是由 中国人提出缺硫、缺镁、缺钙、缺硒等等,然而没有一个 可以证实,而相继放弃。其中有关硒的研究最多,莫东 旭[3] 在 一 次 动 物 实 验 中 发 现 大 骨 节 病 发 病 区 饲 料 中 硒的含量极低,后来通过多次研究发现硒在大骨节病 的发生和预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经过大量的实地考 察发现,高发区的水、土、粮中硒含量处于低水平,患病 儿童体内血浆硒含量更低。给动物喂养硒含量低的饲 料后,发现动物出现了和人类相类似的病理表现。经 过进一步的研究证实,硒对于人体的一些重要功能系 统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例如软骨正常成分的维持和 代谢,肌肉的能量代谢等等。补充硒元素后,对于早期 病例有较好的疗效,并对预防大骨节病的发生起到很 好的作用,然而单纯的补充硒元素不能从根本上治愈 大骨节病,也不能完全防止新发。据统计资料表明,发 病区与非发病区病人体内硒含量没有统计学意义。为 此硒的缺乏不能成为大骨节病的特有病因,而是大骨 节病发病的一个重要条件及诱发因hin J Ctrl Endem Dis Vol. 26 No. 4 2011
·299·
我国大骨节病的病因学说及防治工作的回顾分析
吴艳军1 ,罗艳华2 ,李笑楠3
1. 吉林市中心医院骨科,吉林 吉林 132011; 2. 吉林省地方病第二防治研究所; 3. 吉林省结核医院
摘要: 大骨节病国际上称 Kaschin-Beck Disease( KBD) 是一种地方性、多发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多发生于儿童,以关节 软骨、骺软骨和骺软骨板变性坏死为基本病变的地方性骨病[1]。严重病例可致矮小畸形、终生残废。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东北至西藏的一个狭长高寒地带,在国外,本病见于苏联的西伯利亚和朝鲜北部山区。病因至今不完全清楚。大骨节病 主要影响着儿童及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此,我国从新中国成立后,主要创新性工作表现在流行病学研究[2],目前尽管生 活水平提高,大骨节病的发生率大幅度下降,但是在一些偏远地带大骨节病还有发生,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大骨节病; 关节炎; 流行病学 中图分类号: R684.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1889( 2011) 04-0299-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