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福建省专升本考试经济类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

合集下载

2015专升本考试大纲

2015专升本考试大纲

《法理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法理学》是法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核心课。

法理学是以法的本质、历史发展、法的运行、法与文化传统等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法理学不同于部门法学,它研究法学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性与普遍性的问题。

按照法理学学科性质与课程大纲的一般要求,该考纲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学的研究对象、西方法理学的历史、法的概念、法的要素、法的形式、效力与分类、法律关系、法律体系、法律责任、权利与义务、法的起源、法的历史形态、法系、法的发展、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法律方法、法治与法治国家、法的作用、法与利益、法与自由、法与人权、法与政治、法与传统法律文化、法与道德等。

本大纲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并利用法理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具体要求如下:1、掌握法学的研究对象,法学的概念,法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法学的体系与分科。

2、掌握西方法理学产生、发展的历史。

3、掌握法的概念:法的定义、法的本质及其基本特征。

4、掌握法的要素的概念、法律规则的结构及其分类、法律原则、法律概念。

5、掌握法的渊源、法的效力、法的分类。

6、掌握法律关系的概念、法律关系的主体与客体、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

7、掌握法律体系的基本概念、法律部门及其划分标准、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8、掌握法律责任的概念、法律责任的分类、法律责任的构成、归责与免责。

9、掌握权利与义务的概念、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分类。

10、掌握原始社会的社会规范,法产生的一般规律,成文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

11、掌握法的历史形态的概念,古代法律制度与近、现代资本主义的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12、掌握法系的概念、中华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13、掌握法的发展的一般理论;法的继承、法律移植、法律改革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14、掌握立法的概念与立法体制、立法原则、立法权限的划分、立法的程序与立法技术。

15、掌握执法与司法的概念、主体、内容、原则以及执法、司法的区别。

“专升本”考试大纲(金融学).doc

“专升本”考试大纲(金融学).doc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2015年“专升本”《金融学》科目考试大纲一、考试的基本要求《金融学》是研究货币、信用、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基本理论,货币和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金融运行与经济运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经济金融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本大纲适用于报考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专升本入学考试复习。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等基本问题产生发展的历史轨迹,掌握有关金融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基本方向。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使学生在当前和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理解和洞察国家宏观金融政策和形势的能力;有广泛地通晓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业务活动的能力;有基本的对国际金融的了解和认识水平;最终达到较熟练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金融问题的目的。

二、考试的范围和内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考核知识点:货币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形态与货币制度考核要求:理解货币本质与价值、理解货币的职能、理解货币形态的发展、理解货币制度的演变考核内容:第一节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二、货币的本质三、货币的职能第二节货币形态的发展第三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二、货币制度的演变三、我国的人民币制度第二章信用与利息考核知识点:信用的概念、要素、产生和发展,信用的基本职能,信用的主要形式,信用工具,利息以及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等基本问题。

考核要求:理解信用的概念、要素、产生和发展,理解信用的主要形式,理解信用工具,理解利息和利率的种类,理解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能够应用利率的影响因素,综合应用经济与利率的相互关系。

考核内容: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的概念二、信用的产生三、信用三要素四、信用的发展五、信用的职能和作用第二节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二、银行信用的特点三、国家信用四、消费信用五、其它信用第三节信用工具一、信用工具的概念和特点二、短期信用工具三、长期信用工具第四节利息和利息率一、利息的本质二、利息率及其种类三、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四、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第五节我国的利率体制改革一、我国的利率体制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第三章金融机构体系考核知识点: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中央银行的职能与性质,中央银行的类型,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专业银行的性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性质。

福建专升本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

福建专升本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

福建专升本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福建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个重要省份,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经济学与管理学成为了福建省专升本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

本文将针对福建专升本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进行探讨,以人类的视角进行叙述,让读者感受到真实的情感。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它关注个体、企业和政府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源配置和价值创造。

在福建省这样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尤为重要。

福建省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对市场需求、供给和价格等经济因素的分析和理解。

而管理学则是研究如何组织和管理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学科。

在福建省这样一个有着众多企业和组织的地区,管理学的应用更是不可或缺的。

福建省的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课程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和发展,通过分析国民经济总量、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等指标,来了解和预测经济的走势。

微观经济学则研究个体经济主体的行为和决策,通过分析市场供求关系、价格弹性等因素,来解释个体对经济环境的反应。

市场营销是研究如何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产品竞争力的学科,它通过市场调研、市场定位、市场营销策略等手段,来实现企业的市场目标。

财务管理则是研究企业财务决策和资金运作的学科,它通过财务分析、财务规划、资本运作等手段,来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是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人力资源的学科,它通过招聘、培训、激励等手段,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福建专升本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通过考试,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知识的应用和创新。

福建省的经济学与管理学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竞争力。

福建专升本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涵盖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对于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015专升本考试大纲

2015专升本考试大纲

2015专升本考试大纲2015年的专升本考试是中国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选拔机制,它为专科生提供了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

考试大纲是指导考生复习和准备考试的重要文件,它规定了考试的内容、范围和要求。

以下是2015年专升本考试大纲的概述。

考试科目与内容2015年专升本考试通常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两个部分。

公共基础课一般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而专业课则根据不同的专业要求有所不同,可能涵盖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等。

1. 语文:考试内容通常包括现代汉语的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

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汉语词汇、语法,能够理解并分析不同文体的文章,并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

2. 数学:数学考试内容可能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考生需要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3. 英语:英语考试通常包括英语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测试。

考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词汇量、语法知识,能够进行基本的英语交流和理解英文材料。

考试形式与要求考试形式一般为笔试,可能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考试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并且答案需要准确、清晰。

1. 选择题:考生需要从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答案。

这类题目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

2. 填空题:考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填写正确的答案。

这类题目考察考生的记忆力和对知识点的熟练程度。

3. 简答题:考生需要对问题进行简要回答。

这类题目考察考生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4. 论述题:考生需要对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

这类题目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复习建议1. 系统复习:考生应该系统地复习所有考试科目的知识点,确保没有遗漏。

2. 模拟练习:通过模拟考试来检验复习效果,熟悉考试流程和时间管理。

3. 重点突破: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复习和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4.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确保在考试中能够发挥出最佳水平。

“专升本”考试大纲(金融学)

“专升本”考试大纲(金融学)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2015年“专升本”《金融学》科目考试大纲一、考试的基本要求《金融学》是研究货币、信用、银行和金融市场的基本理论,货币和金融体系的运行机制以及金融运行与经济运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是经济金融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本大纲适用于报考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专升本入学考试复习。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国内外货币、信用、银行、金融市场等基本问题产生发展的历史轨迹,掌握有关金融方面的基本操作技能,了解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基本方向。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使学生在当前和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理解和洞察国家宏观金融政策和形势的能力;有广泛地通晓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业务活动的能力;有基本的对国际金融的了解和认识水平;最终达到较熟练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金融问题的目的。

二、考试的范围和内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考核知识点:货币本质、货币的职能、货币形态与货币制度考核要求:理解货币本质与价值、理解货币的职能、理解货币形态的发展、理解货币制度的演变考核内容:第一节货币的本质与职能二、货币的本质三、货币的职能第二节货币形态的发展第三节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二、货币制度的演变三、我国的人民币制度第二章信用与利息考核知识点:信用的概念、要素、产生和发展,信用的基本职能,信用的主要形式,信用工具,利息以及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等基本问题。

考核要求:理解信用的概念、要素、产生和发展,理解信用的主要形式,理解信用工具,理解利息和利率的种类,理解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能够应用利率的影响因素,综合应用经济与利率的相互关系。

考核内容:第一节信用概述一、信用的概念二、信用的产生三、信用三要素四、信用的发展五、信用的职能和作用第二节信用形式一、商业信用二、银行信用的特点三、国家信用四、消费信用五、其它信用第三节信用工具一、信用工具的概念和特点二、短期信用工具三、长期信用工具第四节利息和利息率一、利息的本质二、利息率及其种类三、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四、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第五节我国的利率体制改革一、我国的利率体制二、利率市场化改革第三章金融机构体系考核知识点: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中央银行的职能与性质,中央银行的类型,商业银行的性质与职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专业银行的性质,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性质。

福建专升本考试大纲

福建专升本考试大纲

福建专升本考试大纲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专升本”)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一种自学考试形式,旨在为广大在职人员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以下是福建专升本考试大纲的详细内容:一、考试科目福建专升本考试共分为两个科目:1. 综合素质测试综合素质测试是专升本考试的必考科目,主要测试考生的思维品质、基本语言文字能力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具体考试内容分为三部分:(1)语文与写作该部分测试考生的中文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技能。

(2)数学与逻辑该部分测试考生的基本数学知识和逻辑思维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的计算能力、几何形状理解和数字推理能力。

(3)综合素质该部分测试考生的社会、科学、文化素养以及综合思维能力,主要考查考生的一般知识、理解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等。

2. 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是各专业的考试科目,主要测试考生在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水平。

具体考试内容根据专业而不同,供考生参考的选择学习材料为各高校本科教材。

二、考试形式福建专升本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综合素质测试科目和专业基础课分别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考试波次按照报名情况确定。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福建专升本考试对于综合素质测试和专业基础课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分别如下:1. 综合素质测试(1)语文与写作测试内容包括:•词语理解与应用•写作能力•阅读理解•成语运用•语法知识考试要求:•具备较高的中文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准确运用语法规则和成语•能够熟练阅读文章并正确理解文章意思•具备一定的论述水平(2)数学与逻辑测试内容包括:•数学知识与应用•数量关系推理•几何形状与空间想象•数字推理考试要求:•熟练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几何知识•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字推理能力•能够通过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正确解决问题(3)综合素质测试内容包括:•心理学、教育学、道德与法律基础•历史文化和社会现象•一般知识与科学应用考试要求:•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思维品质•能够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和历史文化•具备一定的科学应用能力和知识积累2. 专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考试内容和要求根据不同的专业而略有不同,考生需结合选修的专业进行复习和备考。

2015年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专业基础课学前教育试卷(含详细解析答案)

2015年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专业基础课学前教育试卷(含详细解析答案)

2015年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专业基础课试卷学前教育类(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考生答题注意事项:1.各题前,考生务必在试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这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的相应代码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代码,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必须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7小题为学前教育学试题,8~15小题为学前心理学试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儿童具有天赋力量,具有可发展的潜能”反映的是()。

A.现代儿童观B.近代儿童观C.古代儿童观D.古希腊儿童观2.将幼儿学校取名为幼儿园的是()。

A.蒙台梭利B.夸美纽斯C.福禄贝尔D.马卡连柯3.主张从学前期起,由国家对男女儿童进行公共教育的是()。

A.柏拉图B.欧文C.卢梭D.杜威4.在表演游戏中,幼儿的表演基本依据是()。

A.现实生活B.作品内容C.自己的想法D.教师的想法5.“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这一目标表述,体现的是()。

A.体育目标B.智育目标C.德育目标D.美育目标6.进餐、饮水、入厕等属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

A.教学活动B.游戏活动C.午餐活动D.生活活动7.提供给幼儿游戏的玩具(如镶嵌板、套盒、拼图)属于()。

A.结构游戏玩具B.体育游戏玩具C.智力游戏玩具D.娱乐玩具8.当刺激物触及新生儿的眼睑或睫毛时,新生儿的头会向后仰并眨眼。

这是()。

A.无条件防御反射B.无条件定向反射C.惊跳反射D.巴宾斯基反射9.幼儿认为“早上是上幼儿园的时间”“晚上是看完动画片上床睡觉的时间”,这表明幼儿的时间知觉是依靠()。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经济类专业基础课试卷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3分,共105分。

政治经济学:第1-15小题;西方经济学:第l6-35小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并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不得分。

)1.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 上层建筑B.生产力C.生产关系D.经济基础2.就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来说A. 凡是有使用价值的东西都具有价值B. 凡怒有价值的东西必须具有使用价值C. 商品的价值大小完全由商品使用价值的大小来决定D. 商品的价值与商菇的使用价值毫无关联3.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量A. 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B. 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C. 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无关D. 与商品价格总额无关,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4.下列关于劳动力价值所包含的内容说法错误..的是A. 维持劳动者自身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B. 维持劳动者家属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C. 补偿劳动者培养一定的技能所接受的教育和培训费用D. 维持劳动者亲戚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5.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A.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B.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 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时间的结果D. 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增强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6.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A.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B. 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C.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D.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7.对于一个制衣厂来说,下列属于其固定资本的是A. 缝纫机B. 布C. 线D. 纽扣8. 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是A. 货币资本与商品资本循环的统一B. 生产资本与商品资本循环的统一C. 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闯上的同时并存和在时阔上的依次转换D. 生产资本与货币资本{环的统一9.社会总资本简单露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用公式表示建A. I(v+m)= ⅡcB. I(v+m)>ⅡcC. I(c+v+m)>I c+ⅡcD. I(v十m)+Ⅱ(v+m)>Ⅱ(c+v+m)10.同一企业的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是A. 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率B. 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率C. 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D.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11.绝对地租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 土地所有权的垄断B.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C. 土地的有用性D. 土地的等级差别12.垄断的银行资本与垄断的工业资本互相融合而形成的资本形式是A. 产业资本B. 金融资本C. 商业资本D. 借贷资本13.垄断组织获取垄断利润的主要手段是A. 规定垄断价格B. 延长工人劳动时间C. 技术创新D. 管理创新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A. 彻底解决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B. 彻底解决了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矛盾C. 私人垄断资本利用资产阶级国家机器为其获取垄断利润服务D. 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社会性质15. 二战后获得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国际垄断组织形式是A. 国际卡特尔B. 国际辛迪加C. 跨国公司D. 国际托拉斯16.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规范经济学的命题A. 政府增征利息税是不公平的B. 政府应尽快建立失业救济制度C. 我国选择发展家用小轿车是不符合本国国情的D. 据预测分析,我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可达6. 8%17.保持所有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A. 需求量增加B. 需求量减少C. 需求增加D. 需求减少18.如果价格下降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1%,则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A. 缺乏弹性B. 具有单位弹性C. 富有弹性D. 其弹性不能确定19.均衡价格一定随着A. 需求与供给的增加而上升B. 需求的增加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C. 需求的减少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D. 需求和供给的减少而上升20.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2元,商品Y的价格为1元。

15年福建专升本经济类真题

15年福建专升本经济类真题

15年福建专升本经济类真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是()
A.库存现金
B.应付款项
C.机器设备
D.招待费
2.“银行存款”账户借方登记的内容有()
A.银行存款减少
B.银行存款增加
C.销售收入增加
D.销售费用减少
3.复试记账法下,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
A.恒等账户B平衡衡C.联系账户D.对应账户
4.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
A.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平行登记B、利润=收入一费用C.资产=权益D.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5.下列各项中,属于简单分录的是()
A.借:银行存款贷:库存现金
B.借:银行存款贷:应收账款应收票据
C.借: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银行存款
D.借:银行存款应收账款贷: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
6.某企业自制A产品,为生产A产品领用材料的成本为10000元,发生人工费5000元及制造费用8000元。

如果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A产品的生成成本为()
A.13000元
B.15000元
C.18000元
7.“库存商品”明细账采用的账簿格式是()
C.多栏式A.三栏式B.数量金额式
D.23000元D.订本式
8.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
A.经营成果C.财务状况D.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
B.现金流量。

2015年经济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测试考试大纲

2015年经济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测试考试大纲

2015年经济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测试考试大纲Ⅰ.考查目标2015年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是为了招收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税务硕士、国际商务硕士、保险硕士及资产评估硕士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上述专业学位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一般能力和培养潜能。

要求考生:1. 具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论证能力。

3. 具有较强的文字材料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Ⅱ.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不允许使用计算器。

三、试卷包含内容1、 数学基础(70分)2、 逻辑推理(40分)3、 写作 (40分)Ⅲ.考查内容一、数学基础经济类联考综合能力考试中的数学基础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经济分析中常用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概念。

试题涉及的数学知识范围有:1、微积分部分一元函数的微分、积分;多元函数的一阶偏导数;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

2、概率论部分分布和分布函数的概念;常见分布;期望值和方差。

3、线性代数部分线性方程组;向量的线性相关和线性无关;矩阵的基本运算。

二、逻辑推理综合能力考试中的逻辑推理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的理解、分析、综合和判断,并进行相应的推理、论证、比较、评价等逻辑思维能力。

试题内容涉及自然、社会的各个领域,但不考查有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也不考查逻辑学的专业知识。

三、写作综合能力考试中的写作部分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论证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通过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两种形式来测试。

1. 论证有效性分析论证有效性分析试题的题干为一段有缺陷的论证,要求考生分析其中存在缺陷与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围绕论证中的缺陷或漏洞,分析和评述论证的有效性。

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纲

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纲

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纲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纲是指福建省教育厅规定的,用于经济管理类专升本考试的指导性文件。

它包含了考试的科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等相关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纲,并分析其对考生的意义和影响。

一、考试科目和内容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试主要包括以下科目: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法律基础、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基础、运筹学基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

这些科目涵盖了经济管理领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在考试内容方面,考生需要了解各科目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二、考试形式和要求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试采取笔试形式,主要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考试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

在答题时,考生应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尽量用准确的中文进行描述,避免歧义或误导的信息。

句式流畅,使用丰富多样的词汇来表达,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三、考试的意义和影响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试是经济管理类专升本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考试,考生可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考试的内容和要求紧密联系实际工作,培养了考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使考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

考试还促使考生不断学习和进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经过考试的洗礼,考生可以更好地适应职场竞争,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纲的出台和实施,为经济管理类专升本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规范。

它不仅对考生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纲是经济管理类专升本考试的重要依据,它规定了考试的科目和内容,明确了考试的形式和要求。

它对考生的职业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学校和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指导和规范。

2015年福建专升本招生考试科目-专升本.doc

2015年福建专升本招生考试科目-专升本.doc

2015年福建专升本招生考试科目-专升本.doc 嘿,说起 2015 年福建专升本招生考试科目这事儿啊,那可真是让不少同学操碎了心。

我记得有个叫小李的同学,他当时那股子冲劲和迷茫交织的样子,现在想起来都还挺有意思。

小李是个普普通通的专科生,学的是会计专业。

大三的时候,看着周围的同学有的忙着找工作,有的已经有了明确的升学目标,他心里开始慌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了福建专升本,觉得这是个提升自己学历的好机会。

2015 年福建专升本的招生考试科目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

公共基础课有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和大学语文等。

就拿大学英语来说,那可不像平时学校里的期末考试,难度有所提升,不仅要考词汇、语法,还得有很强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小李一开始觉得自己英语还行,结果做了几套模拟题,发现好多单词看着眼熟但就是想不起来意思,阅读理解错得一塌糊涂,这可把他急坏了。

高等数学也是个让人头疼的科目。

各种函数、导数、积分,稍不留神就容易搞混。

小李经常在自习室里抓耳挠腮,对着一道数学题能研究半天。

大学语文呢,看似简单,其实也不容易。

文学常识、古代诗词、现代文阅读,都需要有深厚的积累。

除了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也是重点。

不同的专业,考试科目不一样。

小李的会计专业,就考会计相关的知识。

什么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每一个知识点都得牢记在心。

那段时间,小李天天早出晚归,泡在图书馆里。

早上,他总是第一个到,找个安静的角落坐下,先背单词,再做数学题。

中午随便吃个面包,就又接着复习。

晚上,图书馆关门了,他还意犹未尽,回到宿舍还要再看一会儿书。

有一次,小李为了搞懂一个数学难题,请教了好几个同学和老师,每个人的解法都不一样,他就自己在纸上一遍又一遍地演算,直到深夜。

那股子认真劲儿,让人佩服。

终于,考试的日子到了。

小李走进考场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紧张,但一想到自己付出的努力,就又有了信心。

经过一番努力,小李最终考上了理想的本科院校。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明确目标,努力付出,再难的考试科目也能被攻克。

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试科目

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试科目

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试科目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福建省专升本经管类考试科目一般包括《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程》等,是考生在备战专升本考试时需要重点关注的科目。

一、政治政治是专升本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考生们备考的重点科目。

政治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政治理论和时事政治的理解,考生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内容。

考生在备考政治科目时,要注重深入理解政治理论知识,积极关注时事政治,增强政治思想敏锐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英语英语科目是专升本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考生们备考的难点科目。

英语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考生需要掌握英语基础语法知识,积累词汇量,提高阅读和听力能力。

考生在备考英语科目时,可以通过大量阅读英语文章,多听英语新闻和音频,练习英语口语和写作,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三、数学数学科目是专升本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也是考生们备考的基础科目。

数学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考生需要掌握代数、几何、概率统计等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生在备考数学科目时,要注重掌握基础知识,多做练习题,提高解题能力。

四、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专升本经管类考试的重点科目,也是考生们备考的重要科目。

专业课程主要根据考生所报考的专业不同而有所不同,包括会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考生在备考专业课程时,要根据具体专业要求,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强化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福建省专升本经管类考试科目涵盖政治、英语、数学和专业课程等,考生在备考时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练习,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

希望考生们能够认真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顺利升入理想的大学。

祝愿考生们考试顺利,未来更加美好!第二篇示例: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试科目主要包括英语、政治、基础数学、专业课程等内容。

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纲

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纲

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纲经济管理类专升本考试是指报考《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章程》中单列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属于经济管理类的本科专业或与此类专业近似的其他本科专业,并取得本科毕业证书或相当学历的人,通过考试获得本科学历证书的过程。

一、考试科目1.政治理论课程2.英语3.专业课程二、考试内容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科学社会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英语听力2)英语阅读理解3)英语写作经济学初步、管理学初步、会计学、财政金融、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

三、考试方法政治理论课程考试采用笔试方式,共设试卷一份,满分为100分。

英语考试分为听力、阅读理解和写作三部分,每部分满分为100分,总分为300分。

专业课程考试共设试卷一份,满分为200分。

考试形式为选择题和简答题,选择题占比60%、简答题占比40%。

四、考试时间考试时间为每年6月和10月的第三个周末举行,考试时间为两天,即周六和周日。

五、考试报名条件1.具有中专及以上教育背景,报考的专业与所学专业相近;2.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具有健康身心;3.已取得中级及以上职务人员、公务员、高级技术职称、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工人等资格者,获得相应的加分待遇。

六、考试分数考试总分为600分,其中政治理论课程考试满分为100分,英语考试满分为300分,专业课程考试满分为200分。

政治理论课程考试、英语考试和专业课程考试涉及范围均以《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为基础,同时结合各专业的教学大纲。

八、考试合格标准考试总分达到360分(含360分)以上,且各科目成绩不低于40分,方可视为合格。

以上就是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纲的详细介绍,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祝愿每位考生都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福建专升本考试大纲

福建专升本考试大纲

福建专升本考试大纲福建专升本考试大纲是指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考试的大纲,旨在对考试的内容、方式和要求进行明确和规范,为考生备考提供参考依据。

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考试科目和考试要求;二、知识范围和考试内容;三、参考书目和文献;四、考试方式和评分原则。

一、考试科目和考试要求福建专升本考试科目一般包括语文、外语和数学等三个科目。

考试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和运用能力,包括对语法、词汇、修辞手法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具备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进行日常交流、阅读理解和写作;3.具备基本的数学运算和问题解决能力,包括对数与指数、代数、函数和几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具备较好的外语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能力,能够进行基本的交流和阅读理解。

二、知识范围和考试内容福建专升本考试的知识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文:包括语言文字知识、修辞手法、写作技巧和文学常识等;2.外语:包括英语或其他外语的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听力、口语和写作等;3.数学:包括数与指数、代数、函数、几何和数理统计等。

考试内容主要根据各科目的知识范围而定,根据大纲明确的要求来确定考试重点和难点。

三、参考书目和文献福建专升本考试大纲通常会提供一份参考书目和文献,供考生参考备考。

参考书目和文献的选择通常与考试内容和要求相对应,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资料。

四、考试方式和评分原则福建专升本考试的方式通常包括笔试和口试两种形式,笔试主要测试考生的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口试主要测试考生的听、说和写能力。

考试的评分原则一般包括客观题的判卷和主观题的评分。

客观题根据答案的准确性进行判分,主观题根据考生的答题内容和表达方式进行评分。

总之,福建专升本考试大纲是考生备考的重要参考依据,通过对考试科目和要求、知识范围和考试内容、参考书目和文献、考试方式和评分原则等方面的了解,考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

福建专升本经济类真题2015

福建专升本经济类真题2015

福建专升本经济类真题2015PartⅠ.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10 Statements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you will hear 10 statements. Each sentence will be spoken just once. The sentence you hear will not be written out for you. After you hear each sentence, read the four choices in your test paper, marked, A, B, C, and D,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sentence you heard. Then, on your Answer Sheet, find the number of the question and fill in the space that corresponds to the letter of the answer you have chosen. 1. A. Channel Three Carries CBS news. B. Channel Six carries CBS news. C. Channel Thirteen carries CBS news. D. Channel Thirty carries CBS news. 2. A. A used book is $6 cheaper than a new book. B. A used book costs $2.50. C. Mary saved $3.50. D. A new book costs $8.50. 3. Bill’s sister graduated. B.Whne Bill graduated, his sister was proud of him. C. Bill was very proud of his sister. D. Bill was very proud when he graduated. 4. A. It is very dangerous to practice driving at the shopping center. B. Some places are better to practice driving than the shopping center C. It is better mot to practice driving at the shopping center. D. The shopping center is the best place to practice driving. 5. A. Both of my children came. B. Only my son came. C. Only my daughter came. D. Neither of my children came. 6. A. The new students are not homesick. B. The new students used to be homesick, but they are mot homesick now. C. The new students have not been very long. D. since Ihave here longer than the new students, I am mot homesick. 7. A. Mrs. Smith has traveled less than her husband has. B. Mrs. Smith always travels with her husband. C. Mrs. Smith husband does not travel very far.D. Neithe Mrs. Smith nor her husband travel very much any more. 8. A. You should go to Florida again this year. B. Although you usually go to Florida, this year you should go to California instead. C. This year you should go to Florida instead of to California. D.You should return to California this year. 9. A. John always tells secrets. B. John never tells secrets. C. John is meant to tell secrets. D. John keeps secrets. 10. A. Mr. Smith stopped drinking when his doctor told him that he had to. B. Mr. Smith’s doctor did not stop drinking. C. Mr. Smith drinks in spite of his doctor’s advice. Section B: Conversations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you will hear 10 short conversation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m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each conversation, there will be a pause. During the pause, you must read th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and deside which is the best answer. 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 line through the center. 11. A. To the hospital B. To the beach. C. T o the a department store.D. To a parking area. 12. A. Registration. B. When the line breaks. C. People who don’t wait their turn. D. How long the line is. 13. A. Because he wanted to meet the woman’s parents. B. Because he didn’t know thewoman’s plans. C. Because he goes to a country house each August. D. Because he won’t be able to take a holiday. 15. A. Friends. B. Late for the meeting. C. Hurry to the meeting. D. Take a bus. 16. A. Friends. B. Doctor and patient. C. Solesman and consumer. D. Teacher and student. 17. A. He can’t read the clock. B. He can’t write. C. He can’t speak. D. He can’t read books. 18. A. 5:10 B. 5:00 C. 10:05 D. 9:55 19. A. In a bakery. B. In a restaurant. C. On a farm. D, Ina hotel. 20. A.$5. B. $4.5. C.$2.5. D.$9. Section C: Directions: In this section, you will hear one short passage. At the end of the passage, you will hear five questions, both the passage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twice. After you hear the question, you must choos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er. 1. Who is the speaker? A. The head of the student organization. B. The dean of students. C. The director of Butler Hall. D. A college professor. 2. Which group of students is the speaker addressing?A. Those who will be on campus during a vacation.B. Those who work part-time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fices.C. Those who normally live Butler Hall.D. Those who will be moving on campus in a few months. 3. Which season of the year is it? A. Spring. B. Summer. C. Fall. D. winter. 4. For how long will the dormitories remain closed? A. For weekend. B. For five days. C. for ten days. D. For two weeks. 5. Which statement is TRUE about college facilities during the vacation period? A. Only a few facilitieswill be closed. B. Most facilities will be closed. C. Most facilities will operate on a reduced schedule. D. All facilities will be open.PartⅡ. Reading comprehension Directions: There are 4passages in this part. Each of the first three passages is followed by some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 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you should decide on the best choice. Answer the questions on the four passages. Questions 26 to 30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When we meet another person for the first time, we are actually flooded with new information. Almost at once, we notice his appearance, style of dress, and monner of speech. Furthermore, as we listen to what he has to say and observe the things he does, we begin to form some ideas of what kind of person hisand what he intends to do. As you know from your own experience, though, we do not only gather these separate pieces of information. Instead, we go further and combine them into a unified picture. In short, we form an overall im pression of each person we meet-an impression that can be favorable or unfavorable. But how precisely do we perform this task? How do we combine so much different information into a clear first impression with such quick speed?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has been performed on this question, and resulits point to the following answer: We perform this task through a special type of averaging. Expressed very simply our impressions of others seem to represent a weighted average of allinformation that can be gathered about them. That is, they reflect a process in which all information we have about others is averaged to gether—but with some facts, or input receiving greater sense. For example, in forming an impression of a new boss you would probably be influedced to a much greater degree by how this person gives you orders ( whether respectfully or not ) than by the color of his or her eyes. The fact that not all information about other persons affects our impressions of them to the same degree, raises an important question: Just what kinds of input receive the greatest weight? Again research provides some revealing(发人深思) an-swers. 26. This passage is mainly about_______. A. how our first impressions are expressed. B. how our first impressions are formed. C. how we can favorably impress others. D. how first impression affect our lives. 27.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first impressionis_______. A. the result of quick look. B. not based on enough information.C. a combination of pieces of information.D. the observation of what a person does. 28.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first impressions are generally more influenced by______. A. the way others spesk. B. appearance and styule of dress. C. all information we have. D. certain types of information at hand. 29. The word “weight”in the last paragraph is closest in meaning to_______. A. amount B. research C. importance D. burden 30.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will most probably siscuss______. A. wrong first impression of other people. B. selected information for forming firstimpression. C. the importance of first impression in job situation. D. ways of making good first impression.Questions 31 to 35 are based on the follwing passage. It is plain that in the year 2020 everyone will have at his elbow several times more mechanical energy than he has to-day. There will be advances in biological knowledge as far-reaching as those that have been made in physics. We are only beginning to learn that we can control ourbiological environment as well as our physical world population: by Malthus in about 1800’by Cripples in about 1900. it was and the second time by using the new fertilizers. In the year 2020, starvation will be headed off by the control of the dis-eases and the herdity(遗传) of plants and animals –by shaping our own biological environment. Now I come back to the haunting theme of automation. The most common species in the factory today is the man who works or minds a simple in the factory today is the man who works or minds a simple machine—the operator. By the year 2020, the repedtitive tasks of industry will be taken over by the machines, as the heavy tasks were over long ago; and the mental tedium(乏味) will go the way of physi cal exhaustion. Thoday we still distinguish, even among repetitive jobs, between the skilled and the unskilled; but in the year 2020 all repetition will be unskilled. We simply waste our time if we oppose this change; it is as inevitable as the year2020 itself. 31. The article was written to _______. A. warn us of the impending(即将发生) starvation B. present facts about life in the near future C. oppose biological advances D. warn of the evil side of automation 32. Advances in biological knowledge A. kept pace with advances in physics B. responsible for the invention of new machines C. surpassed those in physics D. lagged behind those in physics 33.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starvation_________. A. can be predicted B. is unavoidable C. can be prevented D. is mainly caused by poor agriculture 34. Repetitive tasks in industry lead to _________. A. physical exhaustion B. mental stimulation C. mental exhaustion D. extinction 35. If the predictions of the writer are realized, the demand for the unskilled workers in 21st century will be_________. A. very high B. very low C. the same as today D. constantly rising Questions 36 to 40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ge. Psychologists now believe that noise has a considerable effect on people’s attitudes and behavior. Experiments have proved that in noisy situations (even temporary ones ), people behave more irritably and less cooperatively; in more permanent noisy situations, many people cannot work hard, and they suffer from severe anxiety as well as other psychologecal problems. However psychologists distinguish between“sound”and “noise”.“Sound”is measured physically in decibels.“Noise”cannot be measured in the same way because it refers to the psychological effect of sound and its level of “intensity”dependson the situation. Thus, for passengers at an airport who expect to hear airplanes taking off and landing, there may be a lot of sound, but not much noise (that is, they are not botered by the noise). By contrast, if you are at a concert and two people behind you are whispering you feel they are talking noisily even if there is not much sound. You notice the noise because it affects you psychologically. Both sound and noise can have negative effects, but what is most important is if the person has control over the sound. People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with earphones listening to music that they ecjoy, are receiving a lot of decibels of sound, but they are probably happy hearing sounds that they control. On the other hand, people in the street without earphones must tolerate a lot of noise which they have no control over. It is noise pollution that we need to control in order to help people live more happily. 36. 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people_________. A. can not work better in a noisy situation B. will suffer from complete deafness because of noise pollution C. can be psychologically affected by working in very noisy factories D. may cooperate well in a noisy surrounding 37. “Sound”, as defined by the psychologist,_________. A. can be measured in the same way that “noise”in measured B. may be extremely harmful to health C. is not at all different from “noise”D. can be measured by machines 38. Peple waiting at an airport_________. A. enjoy hearing airplanes taking off and landing B. are usually not troubled by the noise C. can easily tell soundfrom noise D. are often physically affected by the noise 39. People enjoy listenting to music________. A. though they are receiving a lot of decibels of sound in fact B. because it does not have any negative effect C. because they do not have to tolerate the noise around them D. even though it is sometimes unpleasant hearing strange sounds 40. We can conclude from the passage that we need to control noise pollutionif__________. A. we want to stay both psychologically and physically healthy B. we don’t want to be physically dent(削弱) C. we want to cooperate well D. we don’t want to be anxious Questions 41 to 45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Complete each of the sentences with less than 10 words. It seems to me that many British newspapers aren’t really newspaper at all. They contain news. It is true, but much of this news only appears in print because it is guaranteed to shock, surprise appears in print because it is guaranteed to shock, surprise or cause a chuckle(轻声笑). What should we expect to find in a real newspaper? Interesting political articles? Accurate report of what has been happening in distant corners of the world?Full coverage of great sporting event? In depth interviews with leading personalities? It is a sad fact that in Britain the real newspapers, the ones that reort the facts, sell in thousands, while the popular papers that set out to shock or amuse have a circulation of several million. One inescapable(不可避免) conclusion is that the vast majority of British readers do not really want aproper newspaper at all. They just want a few pages of entertainment. I buy the same newspaper every day. In this paper, political matters, both British and foreign, are covered in full. The editorial column may support government policy on one issue and oppose it on another. There is a full page of book reviews and quoted daily. So are the exchange rates of the world’s major currencies. The sports correspondents are among the best in the country, while the standard of the readers’letters in absolutely first class. If an intelligent person were to find a copy of this paper 50 years from now. he or she would still find it entertaining, interesting and instructive. So my favorite newspaper is obviously very different from those popular papers that have a circulation of several million. But that does not mean that it is “better”or that they are “worse”. Weare not comparing like with dislike. A publisher printing a newspaper with a circulation of several million is running a highly successful commercial operation. The people who buy this product are obviously satisfied customers and in a free society everybody should have the right to buy whatever kind of newspaper he pleases. 41. What kind of news can be found most in the newspaper with a circulation of several millions? 42. What does the author conclude about the British readers? 43. What is the attiude of the author toward the popular papers? 44. What kind of newspaper does the author always buy? 45. What’s 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Part Ⅲ.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Directions: There are 30 incomplete sentences in this part. For each sentence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er. 46. The________child was learning to walk again gradually. A) broken B) harmed C) injured D) enable 47. It is high time you_______what a bad impression your impatrience makes on people. A) realized B) realize C) will realize D) should realize 48. The car was repaired but not quite to my________. A) joy B) pleasure C) attraction D) satisfaction 49. He promised me that the messagea_________at once. A) could be sent B) would be sent C) must be sent D) be sent 50. All things_______, the planned trip will have to be called off. A) be considered B) considered C) considering D) having considered 51. I’m going to the hairdresser’s to________. A) have cut my hair B) cut my hair C) have my hair cut D) cut me my hair 52. He hurried to the station_______himself two bours early for the train. A) to find B) only to find C) finding D)to have found 53. They seem to have no interest in________. A) mutual B) only to find C) common D) usual 54. You are late for the meeting.________on time next time. A) Do be B) To be surely C) Must be D) Make sure 55. One day I________a newspaper article about the retirement of an English professor at a nearby state college. A) came across B) came about C) came after D)came at 56. After seeing the film,__________. A) the book was read by him B) the book made him want to read it C) he wanted to read the book D) the reading of the book interested him 57. I was startled when the waiter brought me the_________for I hadn’t thought chicken was so dear. A) massage B) menu C) note D) paper 58. Now, the factoryproduces__________all the factories in this city did in 1949 A) ten times much chemicals B) as ten times much chemical C) much chemicals as ten times as D) ten times as much chemicals as 59. The boy was________by car and taken to hospital. A) run off B) run out C)run over D) run through 60. The factory is said________in a fire two years ago A) to have been destroyed B) to be destroyed C) to destroy D) to have destoyed 61. Mother’s only objection________our going out was that it was too late A) for B) to C) against D) with 62. There were only a_______number of students in the playground. A) few B) little C) scarce D)small 63. We can assign the work to__________is reliable. A) whose B) whom C) whoever D) whomever 64. His explanation is not at all clear. I find it_______. A) essential B) confusing C) awful D) puzzled 65. The popularity of such schools is growing steadily________the hight tuition fees. A) in spite of B) although C) instead of D) even if 66. Not until 1868_________made the capital of the state of Georgia. A) Atlante was B) was Atlanta C) when Atlants was D) when was Atlanta 67. Hand in your papers whenyou_________the test. A) are finishing B) will finish C) will have finished D)have finished 68. They are nice boys and I’m sure you’ll geton_________them very well. A) with B) by C) toward D) beside 69.We________live in the country than in the city. A) predfer to B) had better C) would rather D) likes better to 70. We have not fixed thedate________we shall start our holidays. A) and B) that C) when D) which 71. There is no doubt_______he will succeed in his business. A) that B) whether C) what D) if 72.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in the U.S. handles international__________. A) business B) matters C) things D) affairs 73. The size of the audience,________we had expected, was well over one thousand. A) whom B) as C) who D) that 74. Prices for bikes canrun_________$250. A) as high as B) so high to C) too high to D) so high as。

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纲

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纲

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纲经济管理类专升本考试是许多在职人士提升学历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纲作为备考的指导,对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纲的内容,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考试科目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试主要包括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专业课程。

考生需要熟悉各科目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相关概念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1.管理学:主要包括管理概论、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学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管理问题。

2.经济学: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具备分析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能力。

3.市场营销学:主要包括市场营销理论、市场调研、市场营销策略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能够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三、考试形式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试一般采取笔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考生需要熟悉考试题型,掌握解题技巧,做到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四、备考建议1.制定学习计划:根据考试科目和内容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分配精力,有针对性地复习重点知识。

2.多练习题: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熟悉考试题型,增强应试能力。

3.查漏补缺: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查漏补缺,弥补知识漏洞,提高学习效果。

4.备考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信心十足,积极应对考试挑战,做到从容自信,不畏艰难。

五、结语福建专升本经管类考纲是备考的重要指导,考生需要认真学习,深入理解,做到知识点全面,能力提升。

希望考生们能够根据考纲内容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复习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实现自己的学业目标。

福建专升本经济类考什么

福建专升本经济类考什么

福建专升本经济类考什么
福建专升本经济类专业统考科目大学英语(B)、计算机应用基础;专科起点本科教育入学考试(自主考试或成人高考)科目中没有“大学语文”或“高等数学”成绩的,按不同专业须加试统考科目“大学语文(B)”或“高等数学(B)”, 加试科目的选择同高中起点本科学生的专业分类。

扩展资料
福建专升本经济学专业主干课程有线性代数与概率统计、西方经济学、外国经济学说史、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财务管理、统计学、证券投资学、世界经济、金融学、管理学概论、产业经济学、审计学等科目。

福建专升本层次经济类可以报考福建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学校远程网络教育,网络教育报名不受地域限制,录取通过率和毕业通过率高,学员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在线进行学习。

教育部批准了68所高等学校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对这68所高校培养的'达到本、专科毕业要求的网络教育学生,由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后,国家予以承认。

福建师范大学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建高校,具有百年办学历史的省属重点大学,现已形成了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和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实力已进入全国高师院校的先进行列。

建校百年来,共培养各类毕业生30多万人。

福建省各中学校长、特级教师和其他教学骨干中60% 毕业于我校。

福建师范大学于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为开展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高校之一。

福建省高校专升本公共课考试大纲

福建省高校专升本公共课考试大纲

福建省高校专升本统一招生考试公共课考试大纲(语、数、英)(第二版)福建省教育厅组织编写厦门大学出版社目录福建省高职高专升本科统一招生考试《大学语文》考试大纲………………………………………………………………………()福建省高职高专升本科统一招生考试《高等数学》考试大纲………………………………………………………………………()福建省高校专升本统一招生考试英语水平测试大纲(非英语专业)………………………………………………………………()福建省高校专升本统一招生考试英语水平测试样题(1)(非英语专业)…………………………………………………………()福建省高校专升本统一招生考试英语水平测试样题(2)(非英语专业)…………………………………………………………()附录: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福建省高校专升本统一招生考试《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一、考试的基本要求“大学语文”的考试范围和基本内容,限于本“考试大纲”规定的28篇精读课文,但泛读课文可用作阅读理解的例题材料。

具体考试内容包括:1、语言知识:考核文言文课文中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和句式。

现代文不考语言知识;2、文体知识:考核文言文课文所涉及的古代文体分类及其主要形式特征。

现代文不考文体知识;3、作家作品知识:考核与精读课文相关的古代与现代作家作品基本知识;4、课文阅读分析:考核精读课文的主要观点(或主旨、主题、主要感情倾向)、思想内容、写作特点、语言修辞等。

要求既能从整体上领会掌握课文,又能结合课文的有关段落进行分析论述。

5、文字表达:考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不限文体,但诗歌除外。

二、28篇精读课文的考核要求(一)课文阅读分析的总体考核要点:1、把握并归纳课文的主旨(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说明文的说明对象特征,记叙文的中心思想,诗词曲赋的基本思想感情,小说的主题),理解其思想认识意义;2、领会课文的主要写作特点或艺术表现手法,如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记叙文、小说中的叙事方法、景物和人物描写方法,诗文作品的情景交融、比兴象征等抒情方法,要求能联系课文有关段落进行具体分析;3、熟记课文中的关键词或富于艺术表现力的精彩词句,对其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给出简要说明;4、识记并理解课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对偶、排比、夸张、反语、用典、借代、暗示、层递、设问、反诘等,并能具体说明其表达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福建省专升本考试经济类专业基础课考试大纲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150 分)(一)政治经济学的对象1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1 )物质资料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 )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生产关系2 .经济规律(1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特点和类型(2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二)商品和货币1 .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1 )商品的二因素(2 )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3 )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2 .商品的价值量(1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3 )商品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3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本质(1 )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2 )货币的本质4 .货币的职能和货币流通规律(1 )货币的职能(2 )货币流通规律5 .价值规律(1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实现形式(2 )价值规律的作用(三)资本与剩余价值1 .货币转化为资本(1 )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2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3 )劳动力的买和卖2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1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2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3 )资本的本质和剩余价值规律3 .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1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2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3 )相对剩余价值和绝对剩余价值的关系4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1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2 )工资的形式(四)资本积累1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 )生产和再生产(2 )资本主义的简单再生产(3 )资本主义的扩大再生产(4 )影响资本积累量的几个因素2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相对人口过剩(1 )资本有机构成及其提高(2 )资本的积聚和集中(3 )相对人口过剩(五)资本的循环与周转1 .资本循环(1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和三种形式(2 )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的统一2 .资本周转(1 )资本的周转时间和周转速度(2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3 )预付资本的总周转(4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六)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经济危机1 .社会总资本和社会总产品(1 )个别资本的再生产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2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2 .社会总资本的简单再生产(1 )社会总产品实现过程的三大交换(2 )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3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1 )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2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3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4 )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4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1 )经济危机的现象和实质(2 )经济危机的根源和直接原因(3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及其物质基础(4 )战后经济危机的特点(七)剩余价值的分配•利润和平均利润(1 )利润与利润率(2 )利润平均化与生产价格2 .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 )商业资本的形成(2 )商业资本的职能作用(3 )商业利润3 .借贷资本和银行利润(1 )借贷资本的形成、本质和特点(2 )借贷利息和企业利润(3 )利息率(4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4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地租(1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和地租(2 )级差地租(3 )绝对地租(4 )地租、地价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八)私人垄断资本主义1 .垄断的形成(1 )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转变(2 )垄断组织的形式和实质(3 )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4 )垄断和竞争的关系2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1 )银行业的垄断和银行的新作用(2 )金融资本的形成(3 )金融寡头的统治3 .战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1 )垄断程度不断提高(2 )垄断组织经营方式日趋多样化,“混合联合公司”广泛发展(3 )金融垄断集团统治的新变化、新特点4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 )经济危机的实质(2 )经济危机的形成机制(九)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2 )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持续迅速发展的原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1 )国有垄断资本(2 )国家和私人共有的垄断资本(3 )国家和私人密切联系的垄断资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必要性(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政策措施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和作用(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两重作用(十)国际垄断和经济全球化1 .国际垄断组织(1 )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2 )国际垄断组织的本质2 .跨国公司(1 )跨国公司的形成和发展(2 )跨国公司的主要特征(3 )当代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新特点•经济全球化(1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2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内容(3 )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的影响考试题型:•单选约30%•判断约20%•简答约27%•计算约13%•论述约10%主要参考教材《政治经济学》刘熙钧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年9 月第3 版第二部分:《西方经济学》(150 分)(一)导言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 )资源的稀缺性。

(2 )选择与资源配置。

(3 )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3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 )实证分析法。

(2 )规范分析法。

(二)需求、供给、价格1 、需求理论(1 )需求、需求表、需求曲线。

(2 )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函数。

(3 )需求定理。

(4 )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2 、供给理论(1 )供给、供给表、供给曲线。

(2 )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函数。

(3 )供给定理。

(4 )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

3 、价格理论(1 )均衡价格的形成。

(2 )需求与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3 )价格机制如何调节经济。

(4 )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

(三)弹性理论1 、需求价格弹性(1 )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及计算。

(2 )需求弹性的分类。

(3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

2 、弹性理论的运用(1 )需求弹性与“谷贱伤农”现象。

(2 )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四)消费者行为理论1 、欲望与效用(1 )效用的含义。

(2 )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的区别。

2 、边际效用分析(1 )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含义。

(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3 )消费者均衡。

(4 )边际效用与需求定理。

(5 )边际效用与消费剩余。

3 、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1 )无差异曲线及其特点。

(2 )消费者均衡。

(五)生产理论1 、生产与生产要素(1 )生产与生产要素。

(2 )生产函数。

(3 )短期与长期。

2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一种生产要要素合理投入(1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2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3 )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3 、规模经济与两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1 )规模经济。

(2 )内在经济与内在不经济。

(3 )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4 、生产要素的最适组合(1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的边际分析。

(2 )等产量线的含义及其待征。

(3 )等成本线。

(4 )生产要素最适组合。

(六)成本与收益1 、短期成本分析(1 )短期七种成本。

(2 )各种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

2 、长期成本分析(1 )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

(2 )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的关系。

3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1 )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2 )利润最大化原则。

(七)厂商均衡理论1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均衡(1 )完全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2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价格、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3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4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5 )对完全竞争市场的评论。

2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1 )完全垄断的含义与条件。

(2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需求曲线、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

(3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4 )完全垄断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5 )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

3 、垄断均衡市场上的厂商均衡(1 )垄断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2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3 )垄断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4 、寡头垄断市场上的厂商均衡(1 )寡头垄断的含义与条件。

(2 )寡头垄断市场的特征。

5 、各种市场结构经济效率的比较(八)分配理论1 、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1 )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2 )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需求。

(3 )生产要素的供给。

2 、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1 )完全竞争市场上工资的决定。

(2 )利率的决定。

(3 )地租的性质和地租的决定。

(4 )正常利润和超额利润。

(5 )洛伦斯曲线与基尼系数。

(九)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与方法1 、国民收入指标体系(1 )国民生产总值的含义。

(2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3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含义及其关系。

(4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5 )国民收入核算指标的缺陷2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

(1 )生产法。

(2 )支出法。

(3 )收入法。

(十)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 、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1 )总需求的构成。

(2 )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3 )消费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4 )总需求与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5 )乘数理论。

2 、IS — LM 模型(1 )IS 曲线。

(2 )LM 曲线。

(3 )IS—LM 模型及其在宏观经济政策上的应用。

3 、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1 )总需求曲线。

(2 )总供给曲线。

(3 )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

(4 )总需求变动对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影响。

(5 )短期总供给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十一)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1 、失业理论(1 )失业与充分就业。

(2 )失业的类型。

(3 )失业的影响。

2 、通货膨胀理论(1 )通货膨胀及其衡量。

(2 )通货膨胀的原因。

(6 )通货膨胀的影响。

3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

(十二)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1 、经济周期(1 )经济周期的含义。

(2 )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2 、经济增长(1 )经济增长的含义。

(2 )经济增长的源泉。

(十三)宏观经济政策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2 、财政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3 、货币政策的内容与运用。

考试题型:•判断题约20%•单选题约40%•计算题约20%•问答题约20%主要参考教材《西方经济学导论》梁小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年7 月第3 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