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新时期外交九大特点
中国外交政策及特点
中国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指的是我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各方面关系如政治经济文化外交边界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以及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其他政策措施处理办法,在我国外交政策的指导下我国已经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内容我国一向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目标。
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
1955年,于万隆会议,中国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五项原则内容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57年,毛泽东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坚决主张一切国家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出访亚洲、非洲和欧洲14个国家时,提出了中国经济援助的八项原则,把五项原则扩展到经济领域。
1974年,邓小平同志在联大特别会议上再次强调国家之间的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应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1988年,邓小平同志又率先明确提出以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2000年7月6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访问土库曼斯坦期间,就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阐述了中国一贯坚持的四项原则。
原则一、维护和平、反对武力。
二、相互尊重、主权平等。
三、自主选择、求同存异。
四、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既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促进和平。
中国将继续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和优势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特点和优势引言随着中国的崛起,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和经济实力的大国,中国的外交政策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和优势,这些特点和优势使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重要地位,并为其赢得广泛赞誉和合作机会。
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些特点和优势。
特点一: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
中国秉持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中国倡导世界和平与稳定,并反对干涉别国内政、推行霸权主义等行为。
这种和平发展的特点使得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合作伙伴,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信任。
特点二:多边主义多边主义中国提倡,坚定支持并积极参与国际多边合作机制,例如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金砖国家合作等。
通过多边合作,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了均等互利的伙伴关系,共同推动全球发展与治理,维护了国际秩序的稳定。
多边主义也促进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民主化、权力均衡和公正性,使中国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副标题一: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重要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国家间的贸易、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文交流。
通过共商共建共享的方式,中国与相关国家共同推动区域互联互通和经济合作,为沿线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
这一倡议的推行,不仅加强了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合作,也推动了国际间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
副标题二:全球气候变化合作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积极参与并推动全球气候变化合作。
中国不仅承担了大量减排和环保的责任,还通过国际合作和合理的发展模式,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中国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优势一:经济实力经济实力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强大的。
中国的经济发展为外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市场规模庞大,对外贸易和投资的意愿强烈,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关系的动力也非常强大。
基于这一优势,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开展了广泛的经济合作,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解读
第三阶段 中间十年
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突然发现苏联作为美国最强大的对手消失了,这时 中美缓和、中美合作的重要外部因素似乎不复存在了。因此,在1989年后的几年间, 中美关系出现了比较大的波折。
第三个阶段(1979年—2012年),现状外交
党的十八大后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与1979年到2012年的 中国外交有怎样的联系和区别? 1993年到1994年,中美加强了交流密度。 1997年到1998年,第三阶段的外交取得了较大成就,在我国提出负责任大国的同时, 中美两国领导人实现了高层领导人互访,而且是重要的最高级别的国事访问。 中国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中也开始兑现做负责任大国的承诺。在亚洲金融危机中, 中国对于危机的缓和直至最终的消退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不仅实现了在政治上的融入,也实现了 在经济上的融入。
这些体现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外交成就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与多边外交有关。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这些外交成就,至少可以体现出新时代中国 特色大国外交的两个方向: 多边活动和多边机制非常重要 更加强调开放包容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开始更加努力地为解决人类问题,为全人类的共同福利、 为全世界的共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一方面,中国 自身经济实力不断增长;另一方面,中国对于外部世界体系的 认知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得以推 进的重要基础。
第二个方面,坚持正确义利观。
第三个方面,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 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 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第四个方面,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 的维护者。
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外交发展的特征(1)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美国等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采取一边倒的措施。
新中国建立之初,急需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从而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包围和封锁,而且也得到了苏联对中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大力支持。
(2)在发展外交关系的同时,还在积极思考和制定合理的外交策略和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反映了成立之初新中国外交的不断成熟。
(3)中国积极发展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得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和帮助,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就是得到了广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4)在外交关系上,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策略。
如在二十世纪七十年,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希望同中国建立正常的关系,对抗苏联,中国从当时的实际出发,从中国自身的发展出发,进行了积极回应。
2、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第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确定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按提出的顺序依次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对帝国主义“不承认”和站在苏联阵营一边的“一边倒”等等。
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这里所谓的“革命性”是指它们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有密切的联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边倒”最具有代表性。
第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
第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
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
3、新中国外交的几个特点(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最基本特点;(2)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与团结,始终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3)我国的外交经历了由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到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型外交的转变;(4)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原则是我国外交的又一重要基石。
简述和平发展的中国的外交特点
简述和平发展的中国的外交特点摘要:本文对于中国在社会发展转型时期的外交特点从意识形态、外交策略、民族个性等特点进行概括总结,以及立足于当今社会的动态、国际形势展开分析中国领导人对于国际事务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中国发展外交国际形势从1949年建国到今天,新中国的发展走了一条曲折艰难的道路,在国内工作重心转移,国家进行改革的同时,在如今形势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为了确保对我国有利的发展条件和国际环境,我国的外交渐渐的具备了一下的特点一破除意识形态的观念,以经济发展为外交重点自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锐减,到如今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只剩下五个即“中、朝、越、古、老”且五国都为经济不发达的国家,若我们仍坚持原有的意识形态立场,断绝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联系,那么必将会使我国经济的发展捉襟见肘,因此,打破门户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观念是我国发展时期的外交特点,中共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步不仅是为我国国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体制上的便利,更是拉近了我国与资本主义强国的距离,只有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才会有更多的国家参与中国的国际贸易,从而“先经济,后政治”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同时让世界承认我国,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1996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这都是我国实行经济重心外交的成果。
二国际形势多变,仍坚持不结盟的政策。
和平与发展是这个世界的主题,但是在和平发展的前提下,仍然具有合作与竞争,同时许多国家为了自身的利益愿意与他国结成军事同盟,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仅结合成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同盟,同时许多领土面积较小的国家也热衷于加入其中,因此便有了“北约东扩”“北约和平伙伴国”的现象,作为美国的一大竞争对手,中国面对此等状况仍然持起不坚结盟政策,不卑不亢,展示出鲜明的国家特色与民族个性,在对于之间显示出“构建和谐世界”的主张,为世界走向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助长动力。
当前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
当前中国外交的主要特点摘要:新中国对外建交以来,在不同的国际形势下,实行了不尽相同的外交政策。
但其主要特征离不开一个“和”字。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
中国作为目前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活力无限,后劲十足,正慢慢崛起为世界强国,而世界的焦点纷纷聚焦于此,怀疑与赞美,阻挠与合作也集中在我们身上。
所以我们要积极增进和世界的交流与合作,在影响世界的同时,也要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当代的外交是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新时期外交和平发展和谐世界新中国对外建交以来,在不同的国际形势下,实行了不尽相同的外交政策。
从新中国成立到五十年代中期,中国外交实行了“一边倒”政策,与苏联结成了友好的同盟关系。
从五十年代后期至六十年代末,中国面临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实行两个拳头打人”政策,同时对抗美苏的压力。
在这个时期,中国大力支持亚非拉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的正义斗争,加强同它们的政治、经济合作,不断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与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取得了显著进展。
从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末,中国为缓解苏联的压力,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的联美抗苏的外交政策。
九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挫折。
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坚定不移地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回首二十世纪的新中国外交政策,主要特点都离不开一个字“和”,奉行的是和平共处原则,和谐相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我们中国自古宣扬“以和为贵”的理念。
无论内政还是外交,“和”都是我们总的方针政策的指向。
放眼当前我国的外交,“和”亦是重中之重。
我们强调和平崛起,既要能和平的与世界共存,同时要不断的发展。
我觉得中国当代外交呈现了这样几个关键字:“以和为贵,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谋发展”。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中国的外交事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新时期中国外交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一、和平发展理念和平发展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理念,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的核心原则。
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与国之间应该平等相待、互不侵犯、互利共赢。
中国强调通过对话、协商和合作解决争端和分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一个和平发展的样板。
二、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全球治理中,中国积极参与并倡导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通过支持多边主义和构建更加平等互信的国际体系,维护了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同时,中国还倡导新型大国关系,推动建立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构建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积极推动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亚欧非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促进区域的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
中国大力推动自由贸易,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同时,中国还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推动南南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的平衡发展。
四、保护国家核心利益中国外交坚决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不仅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还积极维护民族利益和国家形象。
中国坚决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坚持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主张通过和平解决争端和分歧。
中国不寻求扩张,但也不会放弃对自身核心利益的维护,对于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坚决予以回击。
五、推进国际合作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积极推进国际合作。
中国通过与各国加强交流与对话,推动信息、技术和人才的流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反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领域与各国加强合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援助,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增进与其他国家的友谊和合作。
总之,新时期中国外交具有和平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互利共赢的经济合作、保护国家核心利益和推进国际合作等特点。
第十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特色和风格
1. 新中国外交的特色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
中国不仅为捍卫自身的利益不受侵犯而进行坚决的斗争,并且站在所有进行争议斗争的国家和民族一边,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援。
这就是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和立场。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集中体现了中国奉行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伟大精神。
“援越抗美和援柬抗越”表现了中国奉行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立场真正做到了“始终不渝”和“坚定不移”。
中国主张实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国际主义和国际主义指导下的爱国主义。
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相结合。
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相结合是马列主义的一个重要策略原则。
按照“一国两制”设想顺利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的重大外交成就可以说是原则性(一国)和灵活性(两制)相结合的最高范例。
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正确结合必须具备两个前提,即所坚持的原则必须是正确的,而所要达到的目标必须是正当的。
坚持正义,“不信邪”信守承诺,“说话算数”。
“中国人说话算数”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对自己所做的国际承诺忠实履行;二是向别人发出的警告必定兑现。
2. 新中国外交的风格实事求是,求同存异。
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正确的对策,是中国外交得以正常开展的要素。
实事求是还表现在中国领导人一贯对外国友人讲明中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中国在经济上还落后,要接待单位放手让外国友人看好的、中间的和落后的三方面。
求同存异包含求同与求异两个方面。
不卑不亢,平等待人。
平等待人,首先是要照顾对方的利益,做到平等互利;其次是要尊重对方,尊重别人的民族特点、民族感情、民族文化及传统风俗习惯,不能以鄙薄傲视的态度看待他国的特有事物,不能伤害他国尤其是小国的自尊心;再者还须体谅对方的困难和处境,设身处地的为对方设想,谅解对方的某些不太适宜的做法。
热情坦诚,以理服人。
诚恳磊落即坦率真诚和开诚布公,这也是中国外交一贯的风格。
中国诚恳磊落的外交风格首先表现在中国从不隐瞒自己在重大问题上的观点和立场,从不讳言在某些问题上的基本态度。
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提要:新中国外交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三个主要特征:一是革命性,即其主要原则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二是"内向性",即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三是过渡性,即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关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它包括了中共及其领导人的历史角色的转变。
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
本文研究的新中国外交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后到1954年这一时期的中国外交。
以往有关这一领域研究的共同特点是,侧重于描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总画面和影响新中国外交发展的种种内外因素,其不足之处在于一直未能进一步探讨新中国外交的主要特征。
如果没有这种探讨,对新中国外交的理解至少是不完整的,而且肯定无法深入理解后来中国外交的发展。
本文的目的就是力图弥补这一不足,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揭示新中国外交在其形成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含义。
一、"一边倒"与新中国外交的革命性对新中国外交制定阶段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丰富的成果,特别是近年来对中共与苏联、美国的关系分别进行的深入探讨,丰富和加深了对新中国外交起源的解释。
有关研究表明,中共中央大致从1948年底开始考虑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此后大约三个月的时间,新中国外交的主要原则便确定下来了。
按提出的顺序,这些原则包括对帝国主义"不承认"和站在苏联阵营一边(后来被简称为"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等等。
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三项原则都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这里所谓的"革命性"是指它们是在中国革命运动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同革命运动后期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有密切的联系。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边倒"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
在1949年1月上旬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中共领导人讨论了与对外政策有关的问题。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摘要:新时期中国的外交不仅在外交指导思想上不断完善与发展,而且在实践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新时期中国在外交中不断提高同国际社会交往的本领、掌握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中国外交更加主动、更加灵活、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对外关系实践中不断发展,表现出新的特点。
关键词:全方位和平发展主动权正文:新中国初期外交的特点是独立自主、和平、反霸和不称霸、属于第三世界、全方位开放以及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随着时间的流逝,现在的中国外交政策更加完善,全方位的外交、机制性的外交、多边外交等等,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1 全方位、多边的外交政策全方位的外交,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既包括了发达国家,更多的是发展中国家;既有欧美国家,又有亚非国家;既有大国,又有小国;既有中国的周边国家,又有与中国远隔重洋的国家,这种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大特点。
多边的外交。
冷战结束以后,地区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
这种多边外交的好处在于,可以与多个国家在一系列重要问题上取得共识,可以稳定与改善与整个地区的关系。
多边外交有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与东盟、非洲这样的多边外交,即多个国家代表聚集在一起的外交活动;另一种是多个国家为了解决同一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讨论活动,如关于朝核问题的外交活动。
2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和谐世界的思想是中国向世界表明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言。
中国不仅希望和平,而且追求在和平的基础上缓和国家间关系。
我们不仅考虑自己的经济发展,同时也考虑自身经济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达到共同法杖经济共同进步的目的。
中国政府在维护世界和平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提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不仅对世界和平作出了庄严的承诺,而且也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指导思想。
它明确了中国自身发展与外部关系是一个和谐相处的关系,为国家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
当代中国外交的特点
中国外交的特点传统的东亚国际体系是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体系,它在经济上属于朝贡贸易,在政治上体现为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外交关系.著名学者费正清认为19实际的中国外交政策实在抵抗其传统的背景即朝贡体系下展开的.在这个体系中,中国就像一个大家庭的头领,其周边的小国就像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在规定的年限内派遣使者向中国表达敬意.这些国家总是可以从中国皇帝那里得到比他们供奉给皇帝多得多的赠品,皇帝也会授予那些藩属国的统治者以绶带和金印,以赋予那些统治者以统治的合法性,而中国的皇帝也能够通过这种册封方式来表现其作为天子的权威。
中国的朝贡体系有四大功能:政治上,获得政治统治地位的合法性,国际关系上为东亚提供特定的国际秩序;经济上,促进中国与各国经济发展,以奢侈品交易为主;安全上,为东亚创造相对和平的安全环境,至少和欧洲相比,东亚创造了一个较为安全的幻境;文化上,促进了文化的双边交流。
中国的朝贡体系主要以经济手段为主,不同时期侧重点不同,使用手段不同,同一手段可能是正反两方面的运用。
正式的国际性朝贡制度开始于汉代,作为当时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汉朝主要接受了来自西北和北部地区的那些藩属国的朝贡,当然那些国家通过朝贡可以与汉朝和平共处,以保持其内部政治的独立性。
当然也有一些朝贡来自于南方的小国。
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足鼎立,三国都想成为正统,吴国向东南亚国家派遣外交使节,并邀请蛮夷拜访吴国君主。
魏国国君也曾经接见来自日本的外交使节,并授予国王以金印。
这种中国朝贡活动正是其正统地位的体现。
到了唐朝,这种体系得以扩大,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典型的国运昌隆的王朝,在唐朝强大国力的威慑下,许多蛮夷政权纷纷派出世界来中国进贡。
唐王朝为了更好的进行朝贡贸易,设立了一个鸿胪寺。
宋朝,随着都城从汴京迁到临安,其经济政治中心也开始南移,东南沿海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交通联系更为发达,朝贡制度进一步完备起来。
明王朝是朝贡体系发展的巅峰时期。
其制度设置十分缜密。
毛概外交政策
建国以来外交政策按照《共同纲领》规定的“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建立了相应的外交战略,其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一、联苏反美——“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当时的国际环境和中国民主革命几十年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新中国将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其基本方针是:第一,“另起炉灶”。
即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第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即首先是清除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第三,“一边倒”。
也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在当时世界分为两大阵营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中国政府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将发展与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外交关系放在第一位。
根据上述基本方针,建国之后,我国的外交工作逐步开展。
一是与苏联、东欧及亚洲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二是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型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是同美国的侵略政策和侵略行径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如在朝鲜战场上给美国以沉重打击,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就是典型例子;四是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解决了印度支那地区的发展前途问题;五是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二、反苏反美——“两个拳头打人”的外交战略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苏联对外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动荡、分化;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第三世界崛起。
在这一形势下,中国外交经历了严峻的考验,同时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下,开拓前进。
其表现在:一是展开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
面对苏联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压力和威胁,中国政府为捍卫自己的神圣主权与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霸权主义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
中国外交的特点和趋势一、中国外交的特点1. 自主性强中国外交在执行上以自主性为核心特点。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中国外交政策主张“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平等互利”,这也成为了中国外交的特点。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理念,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不受外部干扰,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
2. 多边合作中国外交政策强调多边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倡导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全球和地区稳定与繁荣,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包容、普遍、平衡的国际关系。
3. 和平发展中国外交政策以和平发展为主旨,主张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提出了“和平崛起”、“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坚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促进国际关系和解与合作。
4. 经济外交中国外交政策在执行中重视经济外交,将自身的发展与国际关系密切结合,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和贸易,倡导“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项目,加强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5. 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政策以建设和谐世界为目标,提倡和平、发展、合作与共赢,尊重各国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国际秩序。
1. 多边外交中国外交将继续坚持多边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事务,使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推动国际关系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2. 大国外交中国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大国,其外交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将继续发挥自身作为大国的作用,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推动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更多地参与国际事务,继续为维护国际和地区稳定与繁荣作出更多有力的贡献。
3. 经济外交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强经济外交,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国际经济合作,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5. 文明交流中国将继续推动文明交流,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与合作,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文明对话与交流,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知识点归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知识点归纳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基本原则1. 独立自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根据国际国内的具体情况,自主决定和处理对外事务,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
2. 和平共处:积极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间应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分歧,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维护国际和平稳定。
3. 互利共赢: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促进多边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4. 不干涉内政:坚决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的行为,尊重各国的独立、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际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主要实践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共商、共建、共享,构建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可持续的全球发展合作格局。
2. 外交关系的多边化与全球化:积极扩大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外交交往,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
3. 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坚决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外交原则,对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坚持原则立场。
4. 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的改革,提出公平正义的国际秩序建设理念,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主要成就1. 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坚决反恐怖主义、维护地区稳定、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等,为世界和平作出积极贡献。
2. 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提倡自由贸易,建设更加开放的国内市场,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动力。
3. 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不断提出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主张,为发展中国家争取更多发言权和代表性。
4. 发展南南合作:倡导南南合作,通过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挑战与机遇1. 挑战: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保护主义的抬头、地区冲突与分歧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在不同时期经济外交特点
论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的特点内容摘要:中国的经济外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我国在经济方面的外交道路上虽然崎岖,虽然有坎坷,但依旧披荆斩棘,迎难而上,最后屹立于世界前列。
关键词:经济外交,改革开放,中苏外交,乒乓外交从我国成立以来,国家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在各种严峻的考验下,我们的祖国依然在世界的前列。
而我国的经济外交经受住国际风云变幻的严峻考验,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同世界的友好合作也全面发展。
一、建国初期,“一边倒”的经济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之时,我国是个烂摊子,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从1840年到1949年,经历了100多年的战乱,国民经济完全崩溃,一穷二白,一贫如洗,百废待兴。
这时的中国综合国力居世界第13位。
人口5亿多,农民占总人口的90%,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
全国固定资产总值200亿美圆。
GDP大概是也是200亿美圆。
人均年产值仅40美圆。
人民生活水深火热,饥寒交迫。
从1840年到各解放区解放前夕,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残酷压迫和黑暗剥削,5亿多农民一无所有,再加上连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灾荒四起,流民遍地,饿殍遍野,人相食。
就更别说是外交了,中国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快解决5亿多人民的土地问题,吃饭问题。
在这段时期,中国一直处于劣势,由于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
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使我国寸步难行,举步维艰。
二、20世纪70年代,扩大外交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我国就受到外部的封锁。
为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发展同各国的经济贸易往来,为国内和平建设取得良好的外部条件,中共中央做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20世纪70年代以中美关系正常化为突破口,带动了中国同西方国家的建交高潮,为后来实行对外开放战略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倡导改革的同时,推动对外开放形成了崭新的局面。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
全面参与联合国各项事务 倡导召开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首次会晤
2005年9月15日,国家主席 胡锦涛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成 立60周年首脑会议圆桌会 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二、活跃的多边外交
中国积极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一、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和 平共处外交政策相一致 二、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负 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
思考:1)从建国初到现在,哪些外交原则是一贯坚持的? 2)新时期中国外交有什么新的变化?
一、外交政策的调整
(一)原因
十一届三中全 会后工作重点转移。需要长期和平的稳定环境
主要因素: 改革开放的需要
国际秩序中多极化趋势出现 国际因素:
西欧和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壮大 ,冲击两极格局
决策因素: 邓小平提出新论断
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
多样性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
50年代 70年代 80年代90年代以来
制定独立 自主外交 政策
对外关系 的重大发 展
外交政 策的调 整
不结盟
“三大方针” 四项外交成 就(和平共 处五项原则、 万隆会议、 求同存异)
重返联合国
千年首脑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
学以致用
古人云:“一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作为 高一新生,初来乍到的你,如何与来自各地, 性格各异的同学相处呢? 友情提示: 1、多交朋友,少树敌
2、求同存异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和平共处
1996年9月,钱其琛 副总理兼外长在纽约 联合国总部签署《全 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中国一贯主张全面裁军,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 销毁核武器,裁减常规武器和生化武器。中国先后 签定了〈核不扩散条约〉等一系列裁军与备军控制 条约。1985年,中国宣布单方面裁军100万。1997 年又决定单方面裁军5万,联邦德国〈波恩评论报〉 说:“大家都在谈裁军,可是迄今为止,只有中国 人言行一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外交制度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外交制度特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外交制度特点,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发展目标,形成的一套独特的外交理念和机制。
这些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制度的核心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一原则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基本立场,包括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国对国际秩序的维护和发展的期望,也是中国在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时的基本准则。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制度的另一个特点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中国坚持自主选择自己的外交道路,坚持独立自主、自主选择、和平外交的原则,不加入任何军事联盟,不做任何扩张的行为。
中国积极推动多极化和国际和平与稳定,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维护国际间的和平与稳定。
三、平等互利的外交合作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制度还体现在平等互利的外交合作模式上。
中国不追求霸权,也不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来谋求自身的利益。
中国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推动构建全球的共同利益共同体,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四、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制度还表现在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上。
中国秉持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的理念,推动周边国家间的合作与发展。
中国提出了与邻国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积极推动共同发展、繁荣与稳定,构建和谐的周边环境。
五、公正正义的国际秩序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制度还体现在公正正义的国际秩序构建上。
中国倡导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秩序,推动国际法治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在国际舞台上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外交制度特点包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平等互利的外交合作模式、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以及公正正义的国际秩序构建。
简述新时代大国外交的特点
简述新时代大国外交的特点新时代大国外交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新时代大国外交的特点之一就是坚持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
和平发展是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
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新时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二、坚持多边主义的外交原则新时代大国外交的特点之二是坚持多边主义的外交原则。
多边主义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基石,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有效途径。
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坚决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积极参与全球和地区性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建设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大国外交的特点之三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外交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重大贡献。
中国始终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构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四、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新时代大国外交的特点之四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主动承担国际责任,推动国际体系和治理机制的改革和完善。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重大倡议和机构的建设,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五、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新时代大国外交的特点之五是坚持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中国坚持开放包容的发展战略,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合作,推动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六、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新时代大国外交的特点之六是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
中国始终坚决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国际秩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新时期中国外交全方位布局
一、当今国际形势
当今世界正处于深刻变化和向多极格局过渡的时期。
各国加快发展综合国力,力争在未来的国际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
我们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激烈的竞争。
机遇中包含挑战,挑战中也含有机遇。
当前,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极其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一方面,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另一方面,对外联系更加密切,各种信息更加畅通,我们遇到了不少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
因此,使得我们要正确认清楚当今国际形势。
当今国际形势的特点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大国关系总体保持稳定。
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提倡多边主义和发展模式多样化。
大国之间既合作又竞争,既有较量也有妥协,既相互借重又相互牵制,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清晰。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
当前,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经济正逐渐融合为一个难以分割的整体。
这为各国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空间。
去年春天,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展开了紧锣密鼓的外交行动。
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并出席金砖国家峰会。
成功举行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习近平到会演讲。
接待法国、冰岛、芬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文莱、哈萨克斯坦、缅甸、秘鲁、赞比亚、柬埔寨等国领导人到访。
密集接待美国高官访华,与美方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进行沟通。
同时,中国以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处理与邻国的领土主权争端,应对地区热点问题,取得良好效果。
这些行动既有对外交原则和传统的承袭,也有外交理念和实践的发展创新,特色鲜明地拉开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宏篇序幕,迈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坚实步伐。
首先,是响亮回答了新时期中国外交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追求什么目标、展现什么风格的问题。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郑重宣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要求外交工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谋求更大国家利益。
外交部长王毅在介绍习近平主席“开局之旅”成果时指出,中国外交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开拓进取、务实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营造良好国际环境,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其二,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布局。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连月来的涉外活动涵盖中国外交的方方面面,在双边、多边、区域、全球层面上通盘运作,统辖使用经济外交、能源外交、军事外交、金融外交、人文交流、民间外交、公共外交等手段,点面结合、创
造性地实施“周边是首要、大国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工作布局,极富效率、充满张力地勾勒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线条。
第三,是将国内国外两个大局更紧密地统筹起来。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转变内外有别的传统外交观念,加强国内国际的一盘棋运作,在开局阶段开展的一系列外交行动从大处着眼、于具体处落实,无不闪现将“中国梦”、“亚洲梦”与“世界梦”联系在一起的意识,充分反映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把世界机遇转化为中国机遇、把中国机遇转变为世界机遇的思考,丰富、充实了中国外交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第四,是寻求和平发展与维护核心利益的辩证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方一段时间来对钓鱼岛和黄岩岛问题的实际处理昭告世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决不意味着以放弃正当权益、牺牲国家核心利益求得苟安;中国在涉及国家主权安全的问题上坚持对话谈判和平解决,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绝不容忍寻衅滋事,一定会在应对挑衅的过程中赢得主动。
事实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以不断增长的国力为后盾,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意志是有机统一的,不是对立矛盾的。
第五,是立足亚洲、首重周边。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行动将半数以上精力用于经营周边,务实强化睦邻友好、互联互通、合作共赢,推动亚洲区域合作升级,还任命了亚洲事务特使,把“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和“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推向深入。
面对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重大不确定性,中方以自身战略利益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为准绳,依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作判断,不偏袒、不推责、不拖延,按照坚持半岛无核化、坚持维护半岛和平、坚持对话解决问题的“三个坚持”原则,向有关各方主动、积极、均衡施加影响,对朝鲜恩威并施,坚守和平红线,稳步推动局势朝转圜方向发展。
第六,是以新型伙伴关系思维推动大国关系均衡发展。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中俄、中美关系为重中之重,突出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明确中美共建新型大国关系需面向全球、首先从亚太做起的“路线图”,同时以中法全面战略合作伙伴为优先开启中欧关系新阶段,稳健推进新型大国关系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努力解决中国在快速发展进程中如何与其他大国相处的课题。
中国在新时期对大国关系的处理突出平等互信、包容互鉴、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主线,强调建立健康稳定大国关系框架的目标,站稳脚跟、以我为主、不偏不倚、均衡调动,不受制于人,体现出一个上升大国应有的战略自信和自如。
第七,是与时俱进地拓宽与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前景。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放在外交重要位置,突出自主、自新、自强和多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语言,以共谋发展、共享经验、共对挑战的有力行动强化“命运共同体”定位,实现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从老朋友到新伙伴”的转换,赋予南南合作新的时代内涵。
这其中,中国牢牢把握国际金融危机提供的机遇,依托国内资本市场改革和创新的纵深发展,推动金砖国家金融合作制度化、具体化,扩大与多个发展中国家以货币互换和回购为主要内容的融资合作,有力整合了发展中国家金融资源、提振了发展中国家抗风险能力、扩大了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发言权,也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第八,是亲和平实、开诚布公、坦率透明。
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充分利用演讲、会见、对话的机会,用朴实、睿智和富有历史纵深感的语言,以国际社会听得懂、听得进的方式,介绍中国的发展成就和内外政策,讲述“中国梦”及其与世界的关系,展示中国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阐明中方在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赢得国际社会普遍赞誉和高度认同。
以习近平主席夫人彭丽媛陪同出访期间的精彩表现所引发的国际旋风为标志性事件,新一届领导集体身体历行推动公共外交、人文外交进入新境界,以国际化的方式传递美丽中国柔性信息。
中国的外交、国防政策制订和国际上的行为方式也展现出更大开放性和透明度,这在首次以专题方式呈现的《2013年中国国防白皮书》中有鲜明体现。
第九,是接地气、惠民生。
提倡外交为民理念,指导涉外部门高度重视、妥善处理涉及中国海外公民利益和生命安全的突发事件和重大案件,坚定维护中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安全和合法权益。
外交部长王毅到任后仅几天就视察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畅谈外交工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思路和要求,使人们相信外交与公众的距离将更加亲近,对民生的惠及更加直接。
如何将精彩开局延伸、放大为春华秋实,真正应对好中国发展面临的外部挑战和风险,维护和用好第二个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开创外交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是全体外交人需要在就要到来的这个盛夏深入、细致思考的问题。
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特点表明,中国的外交正日益完善,中国不再脱离国际社会,而是积极融入到国际社会之中,为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为实现一个繁荣、稳定、安全与均衡的世界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