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物态变化(知识点讲解)

合集下载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复习(共40张PPT)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复习(共40张PPT)
1、冬天嘴呼出的“白气”的形成——液化 2、雾的形成—— 液化 3、露的形成—— 液化 4、霜的形成—— 凝华 5、用久日光灯管变黑—— 先升华后凝华 6、冰镇啤酒瓶“冒汗”— 液化 —7、用久的电灯的灯丝变细—— 升华 8、冬季窗户玻璃上结有冰花 —— 凝华
9、舞台上干冰形成的白雾—— 先升华后液化 10、冰棒冒“白气”——液化 11、烧开水时,水面冒出的“白气”——先汽化后液化 12、冰棒纸上结的“霜”——凝华 13、衣箱中的樟脑球日久变小了—— 升华 14、湿衣服变干—— 汽化
4.如北方的冬天,气温常在0℃以下,菜窖里 放几桶水就可以防止蔬菜冻坏,这是为什么?
5、如图所示,是某学生从室外取回来的一块冰在加 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中可知:
(1)这块冰的初温是_-_1_0__℃,熔点是_0__℃; (2)加热__1___min后,冰开始熔化;
(3)加热3 min时,物质的状态是__固__液共存态 _;
4、有两支用后都没有甩过的体温计,它的示数都
是37.5℃,分别用来测量两位病人的体温。若两位
病人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7℃和38℃,那么这两支
体温计的示数分别为( C )
A、37.5℃、37.5℃ B、37℃、38℃
C、37.5℃、38℃
D、37℃、37.5℃
1、熔化和凝固
概念: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15、冰棒含在嘴中变成糖水—— 熔化
实验复习
1.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可以采用的办法有: ①._给__烧__杯__加__盖_________ ②._适__当__减__小__水__量_______ ③._用__热__水__代__替__冷__水_____
2、图甲是“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图。

2024年《物态变化》资料课件

2024年《物态变化》资料课件

2024年《物态变化》资料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书《物理》第五章第一节,主题为“物态变化”。

教学内容包括:1. 物态的定义与分类;2. 物质在不同物态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3. 物态变化的微观机制;4.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态的定义、分类及相互转化过程;2. 培养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使学生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提高学生的节能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态变化的微观机制及能量变化。

教学重点:物态的定义、分类及相互转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冰、水、水蒸气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兴趣;2. 讲解:详细讲解物态的定义、分类及相互转化过程,结合PPT课件进行展示;3. 实践情景引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雪融化、水烧开等,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共同讨论解决方法。

六、板书设计1. 物态的定义与分类;2. 物态变化过程及相互转化;3.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4.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物态,并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2)分析下列现象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及能量变化:冰雪融化、水烧开、冰块在饮料中融化。

2. 答案:(1)固态、液态、气态;相互转化过程:融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2)冰雪融化:固态变为液态,吸收热量;水烧开:液态变为气态,吸收热量;冰块在饮料中融化:固态变为液态,吸收热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概念和过程掌握较好,但对能量变化的理解还需加强;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物态变化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如制冷、空调等,提高学生的节能意识。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第五章物态变化章分析:一、本章的主要内容及重点:1、本章内容分为四节:第一节:地球上的物态变化,初步认识什么是汽化、蒸发和液化,什么是凝固和熔化,什么是升华和凝华。

讲述地球上的水循环,云、雨、雪、霜、雾等自然景观是怎么形成。

第二节,熔化和凝固,讲述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第三节:汽化和液化,从液体到气体主要研究沸腾过程及特点。

第四节: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讲述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2、本章重难点:物态变化如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等。

难点是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释物态变化的图像及生活中物态变化的现象。

3、已学过关联知识回顾:在小学自然中学过蒸发、沸腾、凝结、水的三态变化等浅显的基本常识以及热传导,雾和云、雨和雪,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等知识。

本章是对这些知识的进一步深化。

4、本章中考透视及预测:本章的中考热点是: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常见的汽化、液化、升华及凝华的现象,各类物态变化中吸放热的规律。

本章知识与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比较密切,因此,课改后中考试题的特点是: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物态变化知识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预计在今后的中考中,探究熔化、凝固哦、沸腾过程中的特点及规律和利用所给数据来作图仍将是中考的重要内容,经典题型有填空、选择、问答、作图、实验探究题等。

第一节地球上的物态变化一、课标要求分析: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物态变化;2、知道汽化、蒸发、熔化、凝固、升华、凝华等概念;3、了解地球上的水循环;过程与方法:1、通过人工造云和雨理解汽化、蒸发、液化的内涵;2、通过地球上的水循环示意图加深对水的物态变化的理解;3、通过组图欣赏,理解大自然中物态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地球上的水循环的学习,理解植被对水源的重要作用,增强环保意识;2、保护赖以生存的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物态变化》考点梳理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物态变化》考点梳理

《第五章 物态变化》考点梳理考点一:温度及其测量1.概念:表示物体的________程度。

2.常用单位:摄氏度,符号:℃。

3.1℃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________,沸水的温度为________,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________。

4.常用温度的读数方法:-3.6℃,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液体温度计(1)工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规则:不碰底壁泡浸没,示数稳定留液读;“0”为起点到液面,视线相平上表面。

6.体温计(1)工作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同时利用缩口能升不能自行降的特点可离开人体读数 。

(2)量程:________________。

(3)分度值:__________。

(4)使用规则:使用前用力向下甩两下;正对棱读数,起到________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5)如图所示,甲图中示数为__________;乙图中眼睛应从________(选填:“A ”、“B ”或“C ”)方向看读数。

考点二:物态变化1.要放热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忆方法(1)抓住物质的始末状态,再号入座右图中的三对六种物态变化即可,如“北方冬天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可知:始状态为________,末状态为________,所以该物态变化就为________。

(2)图中分子间距离由小变大的就要吸热,如液态变为气态是偏大 正确偏小________,要吸热,反之要放热。

3.易错点:所有的“白气”“白雾”“出汗”都是________现象;雾露是________现象;雾凇、霜是________现象。

考点三:晶体熔化与液体沸腾比较考点四:物态变化时吸、放热的典型应用1.北方冬天天气寒冷,为了不让菜窖里的菜冻坏,常常在菜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凝固时会________,使菜窖里的气温不会太_______,不致于将菜冻坏。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课件 (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5章 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课件 (新版)教科版

举一反三 3.在烧热的油锅内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噼啪”的响声,并溅起油来 ,其主要原因是( C ) A.溅入的水温度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D.水的凝固点比油的大 易错点三:生活中“白气”的形成原因解释不清 易错现象:对“白气”“冰花”“水雾”等现象及其成因不能正确理 解。
图乙是我国南极中山站科考队员某次观测到的温度计的示意图此时温度计指示的气温是读3230零下三十摄氏度例2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丌准将此温度计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放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2
物 态 变 化
物态:固态、液态、气态
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 ℃,把沸水的温度规 定为100 ℃,把0 ℃到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

升华和凝华:固态升华(吸热)气态
凝华(放热)
水循环
易错盘点 易错点一:温度计的读数 易错现象: 1.读温度计示数时,易忽略温度计的零刻度线,有时把低于0 ℃的温度 读成了高于0 ℃的温度。 2.利用读数不准的温度计测量计计算实际温度,由于找不准对应的比例 关系而出错。
【例1】如图所示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2_._4_℃___,读作__二__点__四__摄__氏__度__; 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__1_._8_℃____,读作_零__下__一__点__八__摄__氏__度__。
举一反三 4.许多房间都有如图所示的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 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于 “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内表面 B.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外表面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物态变化》

2023年中考物理复习课件------《物态变化》
使固体受热均匀
实验1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5)选用小颗粒固体的原因: ①使固体受热均匀; ②便于与温度计的玻璃泡充分接触. (6)烧杯中的水要适量,原因是: ①水太多会延长实验时间; ②水太少不能使固体浸没,会造成固体受热不均匀. (7)试管插入烧杯中的深度要适当,“适当”的含义: ①试管不能接触烧杯底; ②试管中装有固体的部分要浸没在水中. 8.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持续吸热。 9.晶体熔化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4)沸腾前后烧杯中气泡的特点: ①沸腾前,气泡越上升,体积越小;②沸腾后,气泡越上升,体积越大. (5)水的沸点不等于100 ℃的原因: ①当地的气压不是标准大气压; ②水中有杂质; ③温度计的读数不准确. 7.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未立即停止沸腾的原因:石棉网或铁架台短时间内的
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还能继续吸热.


b.选:根据估测的温度选择 量程 和 分度值 合适的温度计;
c.放:把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待测液体充分接触,但不能触碰 容器底 或 容器壁(如图甲);
d.读: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 能 离开待测液体 ,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 相平 (如图乙).
易失分点
温度计读数时,应特别注意先判断温度计中的液柱的液面在零刻度线的上
点 发生条件
蒸发
沸腾
都是汽化现象,都吸热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时进行
缓慢
剧烈
任何温度
达到沸点且不断吸热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㉗ 温度 叫沸点.液体的沸点受㉘ 大气压 的影响, 1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为㉙ 100 ℃.
4.液化:物质由 气态 变为 液态 的过程叫液化.液化 放 热.

第五章 物态变化全套分节课件

第五章 物态变化全套分节课件

3、下列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D ) A、水结成冰 B、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 C、冬天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被晾干 D、冬天,室外物体上常挂着一层霜
4、烧水时从壶嘴里喷出的“白气”,形成 C “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A、液化过程 B、汽化过程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升华后汽化
小结
1.六种物态变化
南极的冰可以熔化成水。
天池的水可以变成水蒸气 又形成雾。


冰 雪


第1节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
水覆盖着地球约70%的表面,没有水就没 有生命,就没有人类的文明社会,我们认 识物态变化就是从水开始的。
早上经常可以看到荷叶 上都有许多露珠,可到 中午就不见了,它们去 哪了呢?
像这样的物质从一 种状态变成另一种 状态的现象叫做物 态变化。 1、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① 、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 ② 、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 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升华
水蒸气
液化 凝华 汽化
熔化

2.地球上的水循环 作业:
课本 第94页 第1题,第2题

凝固
第二节 熔化与凝固


1、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松香的熔化 2、实例: 冰熔化成水、


1、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铁水凝固成铁块 2、实例: 水结成冰、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体现熔化和凝固的现象比较普 遍的,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有什么规律呢?不同物质在由 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过程中, 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5、非晶体的熔化凝固特点:
熔化特点:非晶体物质熔化过程吸 热,温度逐渐升高 凝固特点:非晶体物质凝固过程放 热,温度逐渐降低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的变化第1、2节教育科学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物态的变化第1、2节教育科学版知识精讲

初二物理第五章物态的变化第1、2节教育科学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五章物态的变化1 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2 熔化和凝固二. 重点、难点:1. 知道水的三种状态能够持续地变化。

2. 知道水的六种物态变化类型。

3. 理解熔化曲线、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4. 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三. 知识点分析(一)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物质存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三种状态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1.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2. 物态变化形式有六种:(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到气态的过程。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到液态的过程,是汽化的相反过程。

(3)熔化:物质从固态变到液态的过程。

(4)凝固:物质从液态变到固态的过程,是熔化的相反过程。

(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到气态的过程。

(6)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到固态的过程。

3. 地球上水的循环露:是在天气较热的时候,空气中的水蒸汽于清晨前遇到温度较低的树叶、花草等,液化而成小水珠附着在它们的表面上。

这是自然界中的液化现象。

云和雾的情况相同,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

所以雾和云都是水蒸汽的液化现象。

霜是在地表面的水蒸汽遇到零摄氏度以下的温度,直接凝华为冰晶在地面或草叶上。

雪是天气较冷的时候,大气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水蒸汽在空中凝华成固态,为六角形的小冰晶(或叫雪花),在降落时互相结合形成雪片或雪团。

霜和雪都是水蒸汽的凝华现象而不是液体的凝固。

雹是冰球。

它的形成较复杂,云中的水珠被上升气流带到气温低于0℃的高空。

凝结为小冰珠,小冰珠在下落时,其外层受热熔化成水,并彼此相结合,使冰珠越来越大,假如上升气流很强就会再升入高空,在其表面凝结一层冰壳。

经过多次上下翻腾,能合成较大的冰珠,当上升气流托不住它时,冰珠就落到地面上,形成冰雹。

(二)熔化和凝固1. 定义固态凝固(放热)熔化(吸热)液态2.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物态的变化 知识归纳

物态的变化 知识归纳

气固 液 凝固(放热) 熔化(吸热) 液化(放热) 汽化(吸热)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第五章 物态变化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温度计原理: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进行工作。

体温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

体温计有缩口,使用前用力向下甩。

4、温度计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5、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6、熔化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金属)7、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继续吸热,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7、非晶体:(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8、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10、晶体凝固特点:固液共存,继续放热,温度不变 。

11、晶体凝固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12、凝固点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13、非晶体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14、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15、蒸发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6、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蒸发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18、沸腾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物态变化 复习课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物态变化  复习课件

举一反三 4.许多房间都有如图所示的玻璃窗,在闷热的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 间和寒冷的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都会出现“水雾”。下列关 于“水雾”是在玻璃窗的哪一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内表面 B.甲、乙两房间,“水雾”都在外表面 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 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
测量⇒温度计
①观察量程、分度值 使用方法②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③正确读数


态 变
固态熔化(吸热)液态 凝固(放热)
熔化和凝固 固体分类
晶体:熔化条件:①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
(根据有无熔点)非晶体:熔化条件:吸热

液态汽化(吸热)气态 液化(放热)
的4mm刻度线。将冰水混合物加热到沸腾时,水银面与204mm的刻度线对
准,那么当沸水冷却到50℃时,水银面对准的刻度线是( D )
A.96mm
B.100mm
C.102mm
D.104mm
易错点二:熔点、凝固点、沸点
易错现象:
1.误认为晶体温度处于熔点时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2.不能正确运用熔点、凝固点、沸点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2】有一支温度计的刻度不准,将此温度计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放
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2℃;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8℃。
若将温度计放在室内空气中示数是26℃,则室内的实际气温是( A )
A.25℃
B.28℃
C.24℃
D.以上结论都不对
【错解】B、C
【错因分析】由于准确的刻度和不准确的刻度都是均匀的,所以对
第五章 物态变化 复习课件
物态:固态、液态、气态 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一、基本介绍1、物态:由于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且不同的分子做热运动的速度不同,就形成了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的状态称为物态。

2.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3.物态变化的过程(简介):由于物态有三种(实际上有好几种,但在这里我们只研究三种。

其他物态如:等离子态。

),它们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所以物态变化有六种(简记为:三态六变):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具体详解见下面说明)。

4.如何判断发生的是哪种物态变化:关键是找到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前后的两种状态,再根据定义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变化过程三态六变及吸热放热情况:熔化:固态→液态(吸热)凝固:液态→固态(放热)汽化:(分沸腾和蒸发):液态→气态(吸热)液化:(两种方法:压缩体积和降低温度):气态→液态(放热)升华:固态→气态(吸热)凝华:气态→固态(放热)(注意:这里所说的“吸热”与“放热”的“热”都是指的热量,而不是指的温度、内能、热值、比热容等热力学概念。

即为“吸收热量”与“放出热量”的简称。

在物理学中,热量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或“具有多少热量”,只能说“吸收了多少热量”或“放出了多少热量”)[1]三、重要性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

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如石蜡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第五章 物态变化

第五章  物态变化

四、本节知识梳理
第二节
一、认识晶体
熔化和凝固
归纳总结: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①晶体:萘、冰、石英、水晶、海波、食盐、
各种金属及矿石。 ②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宏观依据是: 晶体有规则的天然几何形状,而 非晶体没有。
二、 实验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
分析: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答: (1)AB段是固态; BC段是固液共存; CD段是液态; DE段是气液共存。
(2)BC与DE段温度不变。
(3)熔点是0℃,沸点是100℃。
四、本节知识梳理
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现象。 熔化 晶体熔化
条件: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规律: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熔化:不断吸热,不断熔化, 不断升温,没有熔点。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现象。 凝固 晶体凝固
分析: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规律
海波熔化图象
结论:
松香熔化图象
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A、达到熔点;
B、继续加热(吸收热量)。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
三、液体的凝固
1、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
3、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凝固点相同,不同晶体 熔点不同。
汽化
定义: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现象。 液化 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第四节
物态变化与我们的世界
一、人类认识物态的历程 二、物态变化改变着世界
1、材料的发现和利用历史——从青铜器到太空晶体。
2、物态变化规律的利用——从蒸汽机到热管。
3、利用物态变化创造现代生达到凝固点,不断放热。
规律: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

物态变化: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质从一种状态变化到另一种状态的
且要注意示数是在零刻度线的上部还是下部d.记数由数字和单位构成⑥体温计特点:玻璃泡上端有缩口。使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温度稳定不变【除体温计外。其他温度计不可以甩动】⑦错误操作:a.用温度计直接测量燃烧的酒精灯的温度;b.用寒暑表测量沸水的温度;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南北两极的温度;d.使用时碰到容器的底部和侧壁等。【拓展: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始终为0℃。在常温常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在0℃~100℃之间由100个分度值划分。
它是由大质量恒星晚年发生收缩而造成的。所以。中子星是小得可怜的。没有生机的星球。Bose-Einstein condensation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80年前预言的一种新物态。这里的“凝聚”与日常生活中的凝聚不同。它表示原来不同状态的原子突然“凝聚”到同一状态。即处于不同状态的原子“凝聚”到了同一种状态。1991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法国物理学家德热纳在诺贝尔奖授奖会上以“软物质”为演讲题目。
每个分度值表示1℃】⑴固体的分类:①晶体:a.定义:有规则结构的固体;b.实例:雪花。钻石。食盐。糖。海波。许多矿石和所有金属;②非晶体:a.定义:无规则结构的固体;b.实例:玻璃。松香。蜂蜡。沥青。塑料。橡胶等。【注意:晶体分为单晶体和多晶体。非晶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晶体。可见。晶体和非晶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⑵固体的熔化特点: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
以及至今人们了解非常有限的黑洞都处于这种超固态。它的平均密度是水的几万到一亿倍。在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下。原子核也能被“压碎”。我们知道。原子核由中子和质子组成。在更高的温度和压力下从原子核里放出的质子。在极大的压力下。质子吸收电子。和电子结合成为中子。这样一来。物质的构造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来是原子核和电子。此时此刻却都变成了中子。这样的物质呈现出中子紧密排列的状态。叫做“中子态”。这种形态大部分存于一种叫“中子星”的星体中。

物理《熔化和凝固》图文详解PPT

物理《熔化和凝固》图文详解PPT

知1-讲
【例1 】【中考·襄阳】如图所示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 变化 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 _自__下__而__上_ (填“自上 而下” 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将装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 内加热并搅拌,而不是用酒精灯 直接加热,目的是使试管内的海 波_均__匀__受__热_ 。
现象:蜡烛逐渐变成烛油往下滴,滴入空火柴盒、 冷却后变成了蜡块。冰棒化成水。
知1-讲
定义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相反过程。
海波熔化
知1-讲
点击画面播放
总结
知1-讲
海波在熔化前温度升高,在熔化中温度不变,在熔 化后温度继续上升。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 后三个阶段的温度都在上升。
总结
知1-讲
在探究晶体熔化的规律时,我们采用了图像法来 描述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这 种方法直观形象,便于发现规律。本实验中我们运 用实验归纳法得出了晶体熔化的规律。
知1-练
1 任何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压强影响下将显 现不同的物态。人们常说“物质有三态”,比如 水,通常以___固_____态、___液_____态、____气____ 态三种形态出现。
【解析】
在常见的物质中,蜂蜡、松香、玻璃、沥青等没有规
则的形状,都属于非晶体。
(来自《点拨》)
总结
知2-讲
可以用对比法来理解晶体和非晶体熔化的特点。 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 熔化温度即没有熔点。
知2-讲
【例3】【中考·重庆B】小杨同学在“探究海波熔化和凝 固特点” 的实验中,画出了“温度—时间”图像, 如图所示,由此可知,海波是___晶__体___(填“晶 体”或“非晶体”),海波在第10 min 时处于 __液__态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 态”)。

第五章 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五章 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五章物态变化知识点认识水的物态变化1、自然界中水的三种状态:_____、______、______,自然界中水有三种物态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

水蒸气__(能、不能)被看见。

P912、云是由______或_____凝结组成的。

凝结:物态从气态到液态或者从液态到固态都可称为凝结。

P913、海洋或陆地上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形成______;水蒸气在高空预冷凝结成_____,形成了_____;凝结成______,形成了______4、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_______,形成了霜,属于_____物态变化。

5、物体的________叫温度,测量温度用_____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沸水的温度为_____;如果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______(低于、高于)100摄氏度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观察________和_________,选择________合适的温度计,测量时将__________全部进入液体中,不要碰到_______和________,待____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感温泡________离开被测液体。

读数时视线要求与液面_______;俯视读数______,仰视读数_____(偏大、偏小)。

7、体温计在测量时须先___________,从而使液体回到感温泡中。

体温计读数时____(能、不能)离开人体,原因是体温计有_____,离开人体后示数可以不变。

8、用体温计测量人体体温是39.3摄氏度的人后,没有“甩”就测了一个体温大概是36.8摄氏的人的体温,则最终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 (总结:随____(大、小)不随_____(大、小)9、构成常用温度计的液体有______、______,是根据这些液体的______性质制成的温度计。

10、分析课本P94太阳能净水器是如何制成的,水受热____水蒸气;水蒸气预冷_____小水滴。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教科版第五章物态变化课件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教科版第五章物态变化课件
100C 0C 99C 4C t 0C 25C 4C
t = 22.1C
如果让你一开始双手分别插入冷水和热水中,过一会 儿再把两手同时插入温水中,会感觉温度是不同的。
可见,仅凭感觉来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要准确的测 量物体的温度,就要实用测量工具 ——温度计。
2、温度计 ▪ 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来描述它的构造:温度计由内 径很细的玻璃管和下端有液泡的封闭的玻璃管组成。粗 细均匀的细管和玻璃泡内有红色(或银白色)液体。外 面的刻度均匀、上高下低、不同温度计测量范围不同。 ▪ 当我用手握住玻璃泡时,会看到由于手的温度比玻璃 泡高,泡内液体受热膨胀,液面通过细管升高,表明此 时温度值增加。把手松开,继续观察液柱在细管中的变 化,可看到液柱在细管中下降,表明此时温度值降低。
(3) 单位:C ①0C :定义大气压力为1.01105帕时,冰水混合物的温
度为0度。 ②100C :把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这个单位是怎么来的? 历史上,伽利略首先制成了第一支温度计。如图它是
根据球形玻璃容器中空气的热胀冷缩使细管中水的高度 发生变化来反映环境的冷热程度的。不过,这个温度计 没有实用意义,不仅因为气压的变化常会造成误判, 而且没有必要的基准点。
液体:具有流动性、没有一定的形状、盛它的容器什么样它 就什么样、不管是大容器盛还是小容器盛它的体积大 小是不变的、是50cm³的水盛到哪个容器体积还是那 么多。
气体:具有流动性、也没有一定的形状、而且没有一定的体 积、它总是充满整个容器的空间。
状态 形状(固定、不固定) 体积(固定、不固定)
固体
固定
也就是当物质处于液态时,分子排列也较紧密, 每个分子也只能在原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但它没有 长期固定不动的位置。在一个位置振动一小段时间后, 又转移到另一个位置附近去振动。所以液体有一定体积 而无一定形状。如果继续加热,温度继续升高,分子运 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 他分子的作用可以在空间自由移动,这时就既无一定体 积也无一定形状,以气态形式存在。

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

第五章物态变化知识点1:温度和温度计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

2、摄氏温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沸水的温度为,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4、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温度计构造:下部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进行工作。

③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注意:“烧杯壁和烧杯底部接触时所测温度”高于“所测液体温度”)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5、体温计:①测量原理:“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②量程:35℃~42℃;分度值:0.1℃③构造特征:在玻璃与毛细管连接处有个狭窄的凹槽(缩口)(这就是“只升不降”的原因,即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的原因)④与普通温度计不同,可以离开人体读数⑤使用:使用前甩一下,让水银退回玻璃泡内⑥“只升不降”解释:体温计遇到比它高的温度会上升到这个高的温度,遇到比它低的温度不会降低而是保持原来的温度。

6、分类及比较:生活中常见温度值人正常体温37℃洗澡水温40℃一般室内23℃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52.3℃冰箱冷藏室0℃以上火柴的火焰温度是800℃知识点2:物态变化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一、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吸热)定义:物体从变成叫熔化。

晶体物质: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奈、各种金属等熔化图象: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科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复习PPT

科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物态变化》复习PPT
使用口诀
使用之前先观察,明了量程分度值; 泡全浸入被测液,不碰容器底和壁; 进入液体要等候,示数稳定再读数; 读数泡留被测液,视线与柱上面平。
第5章 物态变化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2 熔化和凝固 1.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
形态 不同点 熔化 凝固 熔点、 凝固点 相同点 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温度不变 温度不变 有熔点、凝固点,同种 相同 晶体熔点和凝固点____ 熔化过程中________ 吸 热 凝固过程中________ 放 热
第5章 物态变化 直击中考
8、(2013•锦州)四季分明的辽宁地区热现象随处可见,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A ) A.春天,冰雪融化 B.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C.深秋,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D.冬天,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9、(2013•临沂)下列现象中属于熔化吸热的是( B ) A.游泳结束上岸后感到有点冷 B.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C.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 D.向地上洒水降低环境温度
1、(2013•东营)洗热水澡时,卫生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 糊不清,洗完后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水在 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是( B ) A.先汽化后液化-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华后升华-D.先升华后凝华
2、(2013•黄石)“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经柔的雪, 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 象的抒情诗.对这道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B ) A.“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B.“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C.“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D.“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第5章 物态变化 基础知识回顾
考点4 升华和凝华 气 态叫 固 态直接变成 ________ 1 .升华:物质从 ________ 做升华。 气 固 2 .凝华:物质从 ________ 态直接变成 ________ 态叫 做凝华。 3.升华时要吸热,凝华时要放热。 [注意] 碘、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等受热后直接升华, 没有液化过程;放热后会直接凝华,没有凝固过程。

81.05.04.第五章 物态变化 章末总结

81.05.04.第五章   物态变化 章末总结

第五章物态变化知识建构一、物态变化与温度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形态变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

固态: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空隙很小,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冰液态:有固定的体积,没有固定的形状分子间空隙较大,分子活动范围较大水气态:没有固定体积,也没有固定形状分子间隙很大,分子活动范围很大可以自由活动水蒸气认识水的物态变化:冰:冰、雪、霜、雹、云(小冰晶)水:水、雾、云(小水滴)水蒸汽:实验:制造云和雨酒精灯使用:酒精:1/4 ~ 2/3严禁用酒精灯点燃另一灯盖灭(严禁吹)酒精洒落或燃起,用湿布扑盖外焰加热:温度最高预热:移动加热(玻璃器件)其它注意:液体:可以用试管、烧瓶、烧杯、蒸发皿,(烧杯需垫石棉网)固体:可用干燥的试管、蒸发皿等,不许用酒精灯加热:集气瓶、量筒、漏斗等。

测量温度:名词:温度:物体冷热程度摄氏温度℃: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atm):冰水混合物的温度: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atm):沸水的温度:100℃把0℃~100℃:均分100等份,每份1℃热力学温度(K):以-273.15 ℃为零点的温标.如图所示,热力学T=(t+273)K 温度计:作用:测物体冷热程度的仪器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构造:感温泡、玻璃毛细管、刻度标尺使用方法:使用前:观察温度计量程和分度值,选合适的温度计量程: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分度值:最小准确值(每小格代表的值)实验温度计:0℃~100℃,l℃体温计:35℃~42℃,0.l℃;寒暑表:-30℃~50℃,l℃使用时: a感温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中,不碰到器底或器壁b玻璃泡浸入后等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c读数时,玻璃泡不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液柱垂直且与液柱上表面相平记录时:读数(不估读)+单位应用:霜:凝华;雾:液化湖上冰(冰挂):凝固二、熔化和凝固晶体:碎块有规则形状,有固定熔点/沸点:冰,食盐,糖,海波(大苏打),矿石,金属非晶体:碎块无规则形状,无固定熔点/沸点:玻璃,松香,蜂蜡,沥青,萘(樟脑丸),塑料固体的融化实验:(冰、蜂蜡)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熔点、凝固点同熔点,凝固点:外界压强+含的杂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物态变化一、复习要点(一)温度计1、温度①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②单位: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① 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1、熔化和凝固A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B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蒸发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3、升华和凝华:①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升华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凝华放热。

二、重难点例题分析例1、图4—1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_________,读做__________,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_________,读做__________.解析:关于温度计的示数读数要分三步完成:首先弄清温度计的分度值;其次要正确判断液柱上表面的位置;然后正确读数。

本题中,两温度计的分度值都是0.2 ℃,温度计甲的刻度值上大下小,说明温度计甲的液柱上表面在0℃以上,位于3℃以上的第1小格处,则温度值为3℃+0.2℃=3.2℃。

温度计乙的刻度值上小下大,说明温度计乙的液柱上表面在0℃以下,位于0℃以下2大格4小格处,则温度值为-2℃+4×(-0.2℃)= —2.8℃。

解答:温度计甲的示数为3.2 ℃,读做3.2摄氏度;温度计乙的示数为 —2.8 ℃,读做零下2.8摄氏度(或负2.8摄氏度)。

例2、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4-2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1)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熔化,本题烧杯中的冰全部熔化之前温度不变(0℃);(2)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熔点,二是要继续吸热,两者缺一不可;(3)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本题中,试管内冰的温度达到熔点后,由于和烧杯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同,故不能发生热传递,即试管中的冰不能吸热,所以不会熔化。

正确答案应是C.例3、在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过程中,同学们作出了如下猜想:A 、液体温度B 、液体表面积C 、液面上气流的快慢D 、液体的种类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相同的烧杯,分别盛等量的酒精,把一杯放在烈日下,另一杯放在阴凉处,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个杯中酒精的多少。

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 。

(选填:“A ”、“B ”、“C ”、“D ”)②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猜想D ,要求简要写出实验的方法。

解析:题目给出了“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四个可能的因素,要探究与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

在①问中,在烈日下和在阴凉处的温度不同,该同学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A 。

在第②问中,保持A 、B 、C 三方面的因素不变,改变液体种类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结论。

解答:① A ②用同样的容器,取等量两种不同液体放在同一环境中观察,看这两种液体的蒸发速度,如果有一种液体先蒸发完,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否则,无关。

例4、如图4-3所示,甲、乙两个房间里相同的电炉上,相同的两壶水都已经烧开,我们可以根据所观察的 房间壶嘴的上方 较多,判断出 房间的气温较高.解析:“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产生的,水蒸气液化产生“白气”的多少与周围空气温度高低有关系,周围 空气温度越高,水蒸气越不容易液化,“白气”越少,故乙房间气温较高。

图4-3 图4—1解答:甲;“白气”;乙例5、小丽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装置如图4-4所示。

(1)小丽实验中的错误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丽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4-5所示。

则图___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___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

(3)小丽还观察到水在沸腾时要继续____ (选填“吸”或“放”)热。

解析:本题考察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液体沸腾时的情况。

由图4-4可以知道小丽实验中的错误是:①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②读数时,视线没与温度计 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水在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小,水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

于是就可以得出(2)的答案。

液体在沸腾时要吸收热量。

解答:(1)①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②读数时,视线没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其他合理说法也可得分)(2)b 、 a 。

(3)吸例6、图4-6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

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珠或小冰晶,这就是云。

在一定条件下, 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

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2)上面三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_。

(3)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

请你写出日常生活中的两项节水措施。

解析;要紧扣画线句中的关键词句: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水珠——气体变液体——液化(吸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凝成小冰晶——气态直接变成故态——凝华(吸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固态变液态——熔化(放热);节水措施的方法很多,只要合理就行。

解答:(1)液化,凝华,熔化。

(2)熔化。

(3)用洗完米的水浇花,用洗完脚的水冲厕所。

三、综合练习1、某学生在测水的温度时,采用了如下几个步骤:①取适当的温度计;②等待几分钟;③让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但没有接触容器壁和底;④估计待测水的温度;⑤按正确方法读数并记录。

请按正确的实验操作程序,将步骤(只写序号)排列为是 。

2、图4-7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______,读做________________;温度计乙的示数为______,读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体温计的读数如图4-8所示,其示数为 。

4、图4-9中的寒暑表的温度测量范围是 ,读数是 。

5、图4—10中有A 、B 、C 、D 四种测量水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A: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6、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时会 _______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

图4-8图4-7 图4-4 图4-5图4-6 图4—107、饺子放在水中煮,怎么都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炸,过一会儿就会发黄甚至变焦。

这一现象表明油的_________比水高。

8、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会拿一个带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放入病人口腔内,通过小镜子的反射来看清牙齿的内侧。

医生把镜子烧一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9、在下列几种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固的是 ;属于升华的是 ;其中②、③、⑤是 (填“放热”或“吸热”)过程.①晾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了②夏天,揭开冰棒包装纸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 ③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冰④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最后“消失”了⑤严冬的深夜,教室窗玻璃的内表面上有一层冰花⑥铺柏油马路时,将沥青块放在铁锅中加热10、(09年荆门)小华通过图4—11所示实验装置探究“水的沸腾”。

实验中给两杯水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虽然继续加热,但其中一个温度计的示数不再上升,它的读数是 ℃。

这说明 。

11、(09年齐齐哈尔市)关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夏天,吃冰棒解热利用了熔化吸热B.水结冰是凝固现象C.用久的白炽灯内壁变黑是钨先升华后凝华的结果D.北方的冬天,人们在室外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12、在练习使用体温计时先测得甲的体温是37.5℃,若没有甩过之后又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为36.5℃和38.5℃,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表显示的读数分别是多少?A.36.5℃和38.5℃B.36.5℃和37.5℃C.37.5℃和38.5℃D.38.5℃和38.5℃14、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熔化B .凝华C .汽化D .升华15、把烧瓶中的水加热至沸腾,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倒置瓶口,用冷水浇瓶底,如图4-12所示,则会看到( )A .水又重新沸腾B .水停止沸腾C .水迅速蒸发D .水温急剧下降至室温16、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 、给冰加热,冰的温度一定升高B 、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C 、冰棒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形成的水蒸气D 、冬天户外的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17、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B.室外的热空气向玻璃加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18、(09年福建省安溪县)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