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学生中来”就是注重词查研究,认真听草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问题,掌握第一手材料。
到学生中去”是对问题加以分析研究,找出相应的对策从而指导学生的行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途径.我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新学期开始,班里一位男同学曾在两周之内连续三次违犯纪律第一次和语文老师发生冲突,第二次不服从体育老师的安排,第三次星期天偷着溜出校门(我们实行封闲式管理)上网.前两次,我都严厉地抗评了他,第三次,我改变了策略,把他叫到家里,询问原因,才得知原来他的父母离异,他和继母,父亲在一起生活父亲常年在外工作,继母不疼爱他,所以男孩总觉得自己没人管,也不用别人管,想怎样就怎样。
查出病因后,我及时和他的父亲、生母联系,和他们讲明了情况,取得了支持。
后来,我就常把他叫到家中,询问他的学习生活,和他一起谈心,慢慢地,他变得活泼、开朗起来,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也没有再违犯过纪律.这次经历,使我认识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云”呢?一、深入了解学生学生情况千差万别,只有到学生中去,才能真正了解他们,从中发现问题,才能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了解学生的方法可以采取开会座谈、个别座谈、和学生聊天、家访等形式,切不可偏听偏信、道听途说、单凭主观印象了解。
二、关心爱护学生德育工作者必须真诚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上的贴心人,政治上的引路人,思想上的知心人。
”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愿意和老师保持心心相印的关系,向老师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三、公正地对特学生坚持公正地对待学生,是取得学生信任的前提.公正地对学生就是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掺杂任何偏见,不追究学生的历史问题,不以成绩好坏论定学生,要以学生无亲无疏,无远无近,不掺杂任何偏见.四、说服教育学生在教育工作中,说服教育比简单粗暴地训斥往往更有效,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中应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坚持说服敦育。
从学生出发,到学生中去
从学生出发,到学生中去岁月流去,光阴荏苒。
送走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不知不觉已16载春秋飘逝。
面对一届新的学生,如何让这些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班主任的教育,融入新的集体,如何让这些学生能在这个新的集体中愉快、团结地学习生活,让他们在初中的三年中不仅接受知识的教育,而且在心理、情感上能健康地成长。
一、从学生的人格出发,带着尊重和平等到学生中去班主任与每个学生都具有平等的独立人格,班主任应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对你的尊重,接受你的教育。
班主任是学生人格和自尊的直接的保护者。
班主任要致力于创设一种师生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友爱氛围,把保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与自尊心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原则。
当今中学生思想活跃,独立意识和创新意识极强,他们不满足于老师对他们学习、生活等方面关爱,更希望老师能“蹲下身来”,改变居高临下的状态,重视他们的感受,倾听他们的意见,真诚地与他们交往,做他们思想上、志趣上的朋友。
因此,作为平时与学生接触得最多的班主任老师,应放下架子,设法融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推心置腹,诚恳相待,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来看待,关注他们的一切,以朋友的姿态出现在他们面前。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当中,课余时间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征求学生对班干部及老师工作的看法,请学生就如何抓好班风出谋划策,甚至与学生聊天说笑话等,我的这些做法,拉近了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的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觉得老师已经是他们中的一员了,这样,他们乐于接近我,心中有话敢对我说,犯了错误敢在我面前承认,班上不管出了什么大小事情,随时有人会及时向我汇报,这不仅有利于我及时了解班上同学的思想动态、喜怒哀乐、行为举止,而且对班内情况也能做到了如指掌,在开展班级工作时让我感到得心应手。
二、从学生的情感出发,带着关爱和理解到学生中去情感是行为的动力,学生在校的一切活动都与他的情感体验密切相关。
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读李镇西(民主与教育》有感我很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
二十八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学生,就是完善生命。
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于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
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
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
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
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
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
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
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___数学辅导课中的创新在课堂内外开展了开发、培养和发展广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竟争积分的激励机制,创新地将数学辅导课改为“创新成果展示课” (学生戏称为“创新博览会” ),为广大同学建立创新档案( “创新风云录”),并适时评比、总结、推广。
实践表明,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创新知识结构的完善,而且创新的思维水平和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和发展;可以说,创新结出了硕果。
一、回首往事,有喜更有思几年前,在做“化简:( x-y)(x+y)(x2+y2)(x4+y4)(x8+y8”) 时,有个成绩一直较差的学生却很快地做了出来:原式=x2*8-y2*8=x16-y16;还有一次,在做“已知:AB=AC,AD=AE求证:/ BEO^/ CDC” 时,竟有一位成绩一般的学生用割补原理简洁地证了出来。
当时,我就感觉眼前一亮,为这两位学生的独创性解法而振奋不已;而更让我眼前一亮的却是06 年参加中考改卷时:有一道裁剪拼图的实验活动题,从卷面上看,不少成绩较好或者说是很好的同学,得分并不怎么样;而一些成绩较差或者说是很差的同学,得分却很可以,有的还很高。
可以说,这三类现象让我惊喜,让我振奋,更让我深思:“看来,我们的学生中,也正如一位名人所说的那样――你的教鞭下,可能会有牛顿、爱迪生、, ” 。
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注意充分挖掘、催生广大学生的创新火花,高度重视创新意识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力争做发现和塑造创新“千里马”的好伯乐,杜绝做摧残乃至扼杀创新嫩芽的刽子手。
基于此,本人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引入竟争激励机制,摸索开展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创新尝试,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不妨介绍一下。
二、激发创新火花看课堂课堂是放飞广大学生求知启智的主战场,也是开发创新意识、激发创新火花的强磁场。
基于这一点,我在分析了新课标教材特点和学生普遍有表现欲的特点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引入了竟争积分的激励机制——课堂上,一般的提问、板演答做对,得100 分;而对超越课本答出有价值的新想法、新观点的或给出创新解法的,奖10—30 分;对成绩中等偏下的学生在同等条件下再加奖10—20 分。
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是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延引到教学中,即“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由于学生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更应时刻坚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提出:“一旦教师抛开‘知识是可以转移给学生的物品’这一观点,就必然会尽力去发现孩子头脑里到底在想什么。
只有在做出许多假设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设计途径和方法去引导或修正学生的思维。
”实际上,较多语文教师还是在“给学生物品”“牵引着学生的思维按照教师的既定思路硬走下去”。
这种教学实际上忽略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备课要备学情。
那么“基于教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教师的教学是程序化的,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兴趣不足,课下学习语文的时间难与其他科目相比。
探寻这种尴尬局面出现的原因,必定是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出现了问题。
高中选修教材的《人间词话(十则)》属于文学评论,教师可以很快地理解、接受其中的文学观点。
但是,教师如果把教学过程落实到原词话的解析讲授,恐怕枯燥艰深的文学评论会把多数学生击垮了。
这样的设计就忽略了学习主体的条件,效果必不理想。
那么,教师不妨灵活设计:虽有十则,选讲四则,再紧扣“境界”与“真”“善”“美”的关系,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梳理,这样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教师再对每则评论内容辅以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相关诗词作品,注意难易适度,贴靠每则评论的中心,这些对学生准确理解王国维先生的文学评论能起到“烘云托月”之功效。
这样的设计和操作,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规律,效果要比较好。
这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专题知识的积累情况、思维认知习惯、语言表达能力等诸多方面进行观察、积累和分析,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每一专题内容、每一节课的教学。
教师还要随机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
当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教师预设的问题理解困难时,教师要灵活改变问题的提法,必要的还应提示相关内容,类比、对比提示均可。
这类问题在转换不同体裁的内容和跨校做课时经常会遇到的,教师必须全面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问法和做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件。
”我提醒他们:“在拆画零件图时标准件通常不画,一般只画非标准件。
一般厂家也不生产标准件,需要时买来使用即可。
”此时,学生对标准件及其图形的认识越来越清晰。
“标准件图一直不用画吗?”郭峰发问。
“不是的。
标准件生产厂要画这种图纸。
”接着我抛出了又一个问题:“支顶标准件材料是哪种普通碳钢?”看到图纸标注材料,伍城都就说:“HT”。
“HT是铸铁,不是普通碳钢。
支顶的标准件是45钢、15钢。
”学生们争论起来。
他们说出了钢,但是具体型号不对。
我解释说:“45钢、15钢是优质碳素结构钢,但不是普通碳钢。
螺栓材料是Q235这种普通碳钢,Q是汉字“屈”拼音的第一个字母,235是这种材料的屈服强度不小于235Mpa。
”接着我提出问题“顶碗是什么材料?” “顶杆是什么材料?”“底座是什么材料?“15钢。
”“45钢。
“HT200。
”孩子们回答得准确又轻松。
“为什么顶碗用15钢,顶杆用45钢?”学生解释道:“15钢塑性好,强度弱。
45钢综和性能好,适合做轴类零件。
顶杆是传动配合件,不允许发生塑性变形,而顶碗即使发生一些塑性变形,也不影响使用性能。
这样选材比较合理。
”此时孩子们已经正确理解了支顶图样,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课后我认真回顾教学过程,这节课成功在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学理念,成功在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具体分析如下:第一、及时设问形式好。
设问问题不是提前完全预设好的,而是根据学生的现场学习情况及时提出的。
答案也不是预设好的,而是解决问题时生成的。
由于这些问题产生于学生的课堂学习,问题提出后一般又抛回给学生解决,所以他们积极主动,情绪高涨,听讲效果很好。
第二、处理错误回答形式好。
对于学生回答出错的地方,进行追问,直到正确答案出现。
但是从不因此批评学生,也不简单地说学生回答错误,保护了学生自尊心,防止负面情绪产生,引导控制学生感情向有利于学习的方向转移,激发学习潜能爆发。
第二、这节课的教学中,暴露了学习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找问题答案,不是首先想到课本与书籍资料上查,而是上网搜索这种现代化方式。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3.“无为 而 治 ”却 有 潜在 危 机 经过 “淡化处理”,张老 师的 困窘之境看似得 以 解决 ,但 问题可能变得更加复杂 。其一 ,学生 “竖中指 ” 行为 虽然 已经 变成个 别现象 ,但 依然存在 。 当前 学 生或许暂 时对此 行为失去 兴趣 ,但 依然有 大面积 复 发的可能 性 。其 二 ,学生 经过张 老师教 育后 ,似 乎 有 了 “竖 中指”就 要写文 章的 固定思维 。但 张老 师 决 定 “淡化 处理 ”后 ,不在班 集体 前公开批 评与处 理学生 “竖 中指 ”的行为 ,甚至干脆不处理 。学生 “看 在 眼里 ,记在 心里”,他们可能会对班主任 的权威和 公信力产 生怀疑 ,进而影 响班主 任的威信 ,班主任 在 日后处理 班级其 他问题 时还 可能 会引发学 生强 烈 的逆反情绪 。 由此可 见,“竖 中指 ”事件 具有发 酵 的可能性 , 是班主任需要 正视 的问题。既然问题来 自学生群体 , 我们不妨从学生那里找到解决问题 的切入点。
l
I : 难题会诊
特点 以及 问题 的特性选 择科学 、有效 的方法 ,把 学 生 问题转 化 为教 育 资源 。对 于 真正 有 问题 的学 生 , 班主任 需要倾听 并找 出问题 的症 结所在 ,让学生直 盲 目模仿 的 学生 ,班主 任 可采取 “视而 不 见 ” 的处理 方式 ,让学 生在 自我 反思 中实现 自我 教育 ; 对于反 复犯错并 给集体 带来恶劣 影响的 学生 ,班主 任可以 通过建立 个体行 为契约 的方式 ,重建 师生之 间的信任 与行为 期待 ,并鼓励 与肯 定学生作 出的积 极 行为 。班 主任要 努力 构建具有 平等 、互 助、信任 与关怀 氛围的班集体 ,让学生学会表达 、学会合作 、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精选2篇)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篇1这是我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节课,我满怀信心地走向了教室,走向了完全陌生的学生。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四环节”教法-最新教育资料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四环节”教法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学中应该注意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且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初步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这一要求,本文提出了“四环节”教法。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精神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要求的需要,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培养精神和物理新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整体情况,在物理教学课堂教学中采取了“四环节”的教学方法,即预习、提问讲解、例题示范、反馈练习四个环节,经过一定时间的摸索发现“四环节”教法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大,学生学习能力增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起到了可喜的效果。
一、指导思想和实验目的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知识、能力、品德上都得到发展,为帮助学生学好物理开辟新路,也是在课堂上实施素质教育的可靠途径。
“四环节”教学法能更好的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课改要求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技能。
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环节”教学法的预习环节可以通过大量丰富多彩的物理问题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探究知识的热情。
对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采用“四环节”教学法对调动学生潜能,有利于提高他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
二、教法内容:四个环节完成一堂课的教学第一个环节,预习。
教育学理论指出:通过预习可以变盲目的学习为有的放矢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
通过预习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学习物理的兴趣。
也是消化课堂知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一步,我认为让学生预习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
例如在讲“力”这节知识之前,我布置了以下预习提纲: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注意力”、“思想压力”这些词和物理学中提到的力是一个含义吗?只有人才可以施加力吗(举例说明)?用手拍桌子手有什么感觉(分析之后回答课本图)?例如在预习光学知识之前,我布置了以下预习提纲:能否用一块冰点燃一堆篝火?近视镜和老花镜都是什么镜?例如在预习热学知识之前,我布置了以下预习提纲:气温降到零摄氏度的水就一定结冰吗?缓冻梨为什么用冷水而不用热水?雾、露、霜、雨都是怎么形成的?并通过预习课文中的“?”、插图,强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获得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增强了知识储备,为学生获取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预习也使学生对课文的重点、难点有了了解,便于教师讲授,学生听课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大大提高了45分钟的效率。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装配图识读教学反思
斗 综合训 初步 练。 拟定教 路:第 课 学思 一节
÷ 识读支顶装配图,第二节课编写支顶零件
后
25 这种 材料 的屈 服强 度不 小于2 5 a ” 3是 3 Mp 。 接 着 我 提 出 问题 “ 碗 是 什 么 材 料 ? ” “ 杆 是 顶 顶 什 么 材 料 ? ” “ 座 是什 么 材料 ? “ 5 。 ” “ 5 。 底 1钢 4钢
萄 工 【键 】 准 识 学 思 巳 关 词 标 件 读教 反
因 丫
专业课要怎么上一直是职业教育者
来喜 霁 , 了
矍喜 羹
5 读 到 鼍学 的 ,希每学 的走 他 们 说 出 了钢 ,但 是 具体 型 号 不对 。我 解 释 说 :“4钢 、 生心也望 个生心
理念 。
般 只画非 标准 件 。一般 厂家 也不 生产标 准件 ,需要 时买
来使 用 即可 。”此 时 ,学生对 标准 件及 其 图形 的认识越 来
越清 晰 。
“ 标准件 图 一直不 用画 吗 ?”郭 峰发 问 。 “ 是的 。 不 标 准 件 生 产 厂要 画 这 种 图 纸 。 ”接 着 我 抛 出 了又 一 个 问 题: “ 支顶 标准 件材 料 是哪种 普通 碳钢 ? ”看到 图纸标 注
喜 霉
2装体那零是准? .配中些件标件 该生第 学对二
. .
件 ,不 允许 发 生 塑 性 变 形 ,而 顶 碗 即 使发 生 一 些 塑 性变 形 ,也 不影 响使用 性 能 。这 样选 材 比较合 理 。”此 时孩 子
个 问题不 假思 索 地 回答 : “ …… 顶 碗 、 顶 杆 、 底 座 。 ”虽 然 很 出乎 我 的 意 料 ,但 我 没 有 立 刻 做 出否 定 ,而 是 随 即抛 出 了第 三个 问题 : “ 么是 标准 件 ?” 什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的 兴奋 点掐 灭 。即使 是 在 高三 , 能给 学生 自己求 知 以空 间 。教师
也没 必要 排 除课 堂生 成 ,现 在 的 自己 “好 好 想一 想才 能 答复 ”,
生 物 考 试 考 查 的 更 多 的 是 学 生 其 实 恰恰 是给 学 生树 立起 一 个严
运 用所 学 知 识解 决具 体 问题 的能 谨 好 学的 形 象 。生 命 科学 学科 教
…
…
…
…
…
…
…
…
…
…
简 评 …
…
…… …
i
从 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 冯 永 清
张 老 师的这 个 教学 安排 是课 于 急切地 把 自己所 知道 的一 切主
堂教 学现 场 生成 ,却很 好地 体现 动 告 诉学 生 ,若 是遇 上 学生有 疑
了 “从 学生 中来 ,到 学 生 中去 ” 问 , 那 更 是 乐 于 指 点 。 引 导 学 生
探求 的耐 心。
第三 个 是张 老师 对 网络信 息
第 二 个 是 张 老 师 面 对 学 生 的评 点 ,同 样很 有道 理 。其 实 ,
的 疑 问 , 并 不 是 直 接 作 答 , 而 是 不仅是 网络 资料 ,就 是正 规 出版
做 了两个 回 复 :其 一 是 “我要 仔 的教 辅用 书 ,甚至 教 师 的讲解 ,
42
课程 与教学 _l教 学案例 与 思考
制 , 不 町 能 进 行 事 无 巨细 的 复 习 , 的 问 题 , 以 原 有 知 识 为 基 础 ,鼓 励 另一方而 教学 中对 学生 学科素 养的 学 生 自己去搜索 、分析 各类信 息, 培养 又 日益 迫切 。抓住学 生感兴趣 未 尝 不 是 一 种 好 的,若常 能 有意 识地 培养 学 生求
由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浅谈学生工作人性化
【摘要】要想做好学生工作,则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知道什么是他们需要的,知道怎么做才是适合他们的,能够做好这些就需要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去的思维方式,秉持着把学生作为重中之重的原则,坚持着人性化的学生管理与服务的工作思路,做好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细节。
我们无论是作为一个学生管理者还是一个学生干部都应该在接触学生工作中有所思索,有所创新,有所改变。
【关键词】青马工程学生干部人性化学生中来学生中去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很荣幸能够参加法学院青马工程培训。
在培训期间,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大学生,青马工程培训使我的思想得到了升华,精神得到了洗礼,使我更加懂得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从而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
青马工程对大学生尤其是学生干部进行必要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对在校大学生开展青马工程培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起来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对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和民族兴盛,具有十分迫切与必要的意义。
虽然我们还只是在校大学生,但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量变过程,没有量变何有质变之谈。
在此,我就谈谈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学生干部,在接受青马工程培训之后对于做好学生工作的切身体会与想法。
学校是为学生们即国家建设后备军提供方便、稳定的提升自我的理想环境,因此,学校务必要把学生作为工作的中心,作为重中之重,为国家培养优秀,适应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
要秉持这一宗旨,那么管理者就需要及时关注学生们的动向,为提高、发展学生们而有所作为。
这一原则,它细化到各个院、系、专业也是同一个道理,局部做好、做优,那么局部之和的整体的效力就会大于局部效力的机械相加。
我院在学校新合并成立后有所改动,学生规模也空前扩大,在做好学生工作这一块更要用心、创新、推进,但我相信我们法学院绝对是财大一支具有很大潜力的队伍,事实证明我院领导在学生工作方面也下了大工夫。
转眼间来学校快两年了,看着学校的发展和审视着作为学生干部的经历,心中也不觉有些思索和体会。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柏庆平)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运用毛泽东思想初步管理班级的体会2010级15班柏庆平哲学,中学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大学的理论课加上考研的的需求,对哲学也算是略知一二。
而哲学中就比较喜欢毛泽东思想概论,一是崇拜为人的领导风范,二就是讲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大学时就读《毛泽东选集》、《毛泽东传》等。
工作以后,闲暇之时,再次读毛泽东的论著,不同时期,不同感受。
2010年带班主任的时候,我就试着用毛泽东思想指导班级管理,一年多来,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
毛泽东思想博大精深,现在也只学到一点皮毛。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最高成就。
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从管理的本质出发,毛泽东同志可以说是管理学的超级大师。
毛泽东思想包含了丰富的管理学内涵。
我们身边很多企业家,也有同事都在用毛泽东思想指导企业管理和市场竞争,他们办公室的书架上往往既有西方管理学经典,也有《毛泽东传》、《毛泽东选集》等著作。
在运用毛泽东思想进行班级管理方面,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重视思想教育,提升管理理念学生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思想工作,思想理顺了,很多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有一流的战斗力,我们的国家之所以变得日益强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善于从思想上解决问题。
这些都得益于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一贯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强调这是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我将这一思想运用于班级管理的实践中。
首先,重视思想教育的形式。
班会课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随时进行思想教育;年级、班级团队活动强化集体意识,每次活动让每个学生都从中受益。
既加强班级常规管理又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正因为如此,在做这些的时候,往往比准备一堂数学课花的时间和精力还要多。
当然班会课与组织活动有不同的定位,班会课偏重于严肃,强调班主任的权威,活动偏重于活泼,我参与其中,但是主要还是以学生为主。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演讲稿
篇一: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作者:匡静来源:章丘一中发布时间:2014年05月05日点击数: 1312014年3月,我校正式拉开了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序幕。
本次教育实践活动,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视察山东重要讲话、江林书记在全市教育系统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李忠新局长在全市教育系统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群众为根本,以实践为标准,突出作风建设,贯彻整风精神,切实加强广大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真正让党员干部思想受到教育、作风得到改进、行为更加规范,以实际行动“做人民满意教师、教人民满意学生、办人民满意教育”。
通过学校党委组织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自己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读本的学习,我对群众路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把为群众谋利益写在党的旗帜上,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如何在教育教学一线深刻领会与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精神,成了当前我们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去进一步学习、领悟、践行。
近期,我校开展了“万名教师访万家”、“万个电话访万家”、“万份调查问万家”的活动。
通过电话、家访、调查问卷的形式,我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
通过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这次家访,我重新走进了高一十三班的李静文同学的家中,李静文同学是我去年党员帮扶一对一的对象,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去年相依的奶奶也走了,她目前住在姑姑家,不幸的遭遇并没有打倒这个坚强的女孩。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摘要: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
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中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
关键词:交流;小组合作;新客堂引言新课程为什么倡导合作学习?有专家认为,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成功,除去组织的因素,还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是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针对以往小组合作学习仅限于“与周围同学讨论一下,就草草了事”或“讨论过后,发言的总是少数几个能力较强的学生,课堂很热闹,但学生并未真正参与学习、深入学习”的现象,我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组外互助交流”的环节。
如果说组内合作学习给了每个学生从特定角度深入课文的学习机会,那么组外互助学习,则让学生们对其他组的学习任务有自己的认知和思考的机会。
每个学习小组的代表重新组合成新的学习小组,按照既定的学习任务,向新的小组成员讲解自己已经深入学习的知识。
经过实践研究,我们将课堂设计流程设计为:(一)导入新课(二)预习反馈(三)多轮合作互助学习1、小组选择学习任务2、小组组内合作学习3、小组组外互助交流4、学习成果全班交流(四)教师课堂总结(五)课堂检测反馈这种“多轮合作”学习方式,摆脱了传统小组合作较为单一的“合作——汇报”形式,将“自学——合作——互助——交流”有效融合,让学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
在组内学习和组外交流的过程中,扎实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深度学习。
从学生中来 到学生中去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读《党的群众路线》魏书生教育专著有感上栗县栗江小学曹记南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最近在学习《党的群众路线》和魏书生教育专著,收获颇丰,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
在了解学生方面,以前的我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地了解,简单地评价,效果不尽人意。
反思自己过去教学生活,评价学生多为一点论,好学生哪里都好,后进生则一无是处,师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对着干,拜读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感觉自己对学生,特别是对后进生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教学中让人头疼地后进生,他们大多自信心不足,怕犯错误,不敢尝试。
更需要老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
作为班主任,魏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平等人格,对待后进生,无论学生底子多薄,基础多差,无论学生的表现让人看来多么“恶劣”,他都能彻底地做到“尊重”。
在魏老师的班里,有个学生在语文期中考试时只考了八分。
魏老师找他谈话时这样说道:“你根本不学习,还能考八分,说明你挺聪明的,要是你稍微努力一下,肯定会比这次考得好。
”而后,魏老师让这个学生说说自己的优点,学生说:“我没有优点。
”在魏老师的提醒和启发下,学生慢慢地找到了自己的优点,从一个找到了十个、二十个……在以后的日子里,魏老师允许这个学生上课不听讲,帮他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并不断地督促、检查他的学习落实情况。
这个学生最终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有时,我常反思自己,当我从一个大人的角度去俯视那些在我看来幼稚、可笑的孩子们时,在教育的制高点上,其实我已经处于了下风。
唯有放下身段,把自己当作孩子,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考虑,他们就不会把我当成高高在上老师,而是帮助他们成长的朋友。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党的群众路线中毛泽东主席的重要论述;“我们力量的来源是人民群众。
不反应人民群众的要求,哪一个都不行。
要在人民群众那里学得知识,制定政策,然后再去教育人民群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读李镇西《民主与教育》有感
红杜鹃
我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因为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因为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
二十八年的教学生涯,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快乐,让我体味到了当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成功的真谛——走近学生,就是完善生命。
教师的快乐,来自学生。
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以“教学相长”、“诲人不倦”为乐,终于让他的“仁政”思想得以传承;孟子以“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为原则,因材施教,终成大器;荀子推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为理念,学以致用,锲而不舍;韩愈以“业精于勤”、“师意不师辞”为宗旨,著《师说》,驳“道统”;还有柏拉图用“音乐是求心灵的美善”的教育思想,写了著名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从“理论理性”的学说出发,提出了“文雅”之说;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更是内容丰富,高瞻远瞩;而杜威的学说“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更加前卫;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更是“心灵的艺术”。
还有陶行知、朱永新、李镇西、魏书生等等。
这些教育家,他们在教育工作中的研究与发现,让他们获得了最大的成功与快乐,而这正是他们走近学生所获得的硕果。
读了这些理论著作以后,我的心更加透彻了,因为对这些经验的汲取,使我更自信的走近我的学生,让我更自觉地去研究我的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寻找与学生交流与沟通的桥梁,从而把学生的纯真的心灵开启,把学生智慧的火花点燃。
每当接到学生的喜报时,或者看到学生的进步时,我就有一种收获硕果的快慰。
特别是在课堂中,我常与学生一起做同样的事,甚至是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
虽然现在的我还如此渺小,缺乏陶行知先生那种拼命的工作热情,没有苏霍姆林斯基的那种敏锐的眼光,更没有孔子的聪慧心智,但我已尝到了教书育人工作中的甜头,生活中以获得了充实与满足。
我想,我会让这份快乐延续。
教师的崇高,来自学生。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
具有高尚的师德,才会得到学生的尊重,教师
自己也才能从中体会到自身的崇高所在。
常听学生家长说“我家的孩子只听老师的,老师的话简直比圣旨还灵,回到家里就谁的话都不听了。
”由此,我作为教师想到了学生的向师性,这是一种纯洁的美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当教师的要好好地利用和开发。
特别是在学习了魏书生老师的教育理论后,我也曾刻意仿效。
也许,这正体现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
每一次学生在向我表达着他们对我的感激和敬意时,我的心情都莫名的激动,我总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种最崇高的价值。
毫不避讳地说,这种崇高,正是我在读书工程中所获得的最大的收获,是我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具体表现,这就是师德!这就是师魂!
教师的成功,来自学生。
要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就认识教师是什么?
要教好自己的学生,首先必须认识学生是什么?
答案是显然的: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
如何做人?其实这不只是学生应该学会的,更应该是我们教师要学会的!从众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们不难发现,做人贵在“求真”。
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会善。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的这种感受是在学习过程中的积累,一直以来,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坚持以“认真负责”处世,以“严于律己,宽于待人”为原则,我觉得,作为一位教师,首先必须做到:
一、说到做到,从不失信;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尊重学生,一视同仁;四、讲求效率,仔细认真;
五、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六、精读细讲,教学相长。
今年我又细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民主与教育》,体会特别深刻。
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我觉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难”。
只要我们不断的加强理论学习,不断积累经验,长期地保持一颗好奇心,想一想今天学生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好戏?我今天又将看到学生们的什么新花样?我自己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处处为学生着想,在为学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时,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希望与我的同仁共勉: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2013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