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 群落的结构与演替 教案.doc
讲考纲考纲概要考纲解读高考真题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1.了解群落的结构特征;2.了解群落演替的过程及类型。
1.2017海南卷(18)、2017北京卷(3)、2017江苏卷(24)、2016海南卷(22)、2016四川卷(9)、2015海南卷(22)、2015浙江卷(5)、2015北京卷(4)、2015四川卷(7) 2.2017天津卷(7)、2015新课标Ⅰ卷(4)讲考点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1)群落①概念要点:a.同一时间;b.一定区域;c.各种生物种群。
②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①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丰富度a.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b.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种间关系及实例3.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①表现:分层现象。
②影响因素:植物:光照强度;动物:栖息空间和食物。
(2)水平结构:①表现:镶嵌分布。
②影响因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及人和动物的影响。
【例1】(2017年海南卷,18)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
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答案】D【跟踪训练1】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答案】B考点二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的结构
C目录 ONTENTS
固考基·双基体系优化 研考点·重点难点探究 悟高考·真题演练 课时作业
[考纲要求]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固考基·双基体系优化
一、群落的结构 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
(2)竞争坐标曲线的判断(如图 B): ①看最终结果:一种生物数量(甲)增加,另一种生物数量(乙) 下降,甚至降为 0 的曲线为竞争曲线。 ②看影响因素: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和食 物,则为竞争关系。
题组演练
题组 1 群落的结构 1.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 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 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考点研析
一、群落的空间结构 1.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群落结构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 群落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 环境的适应。 2.垂直结构 (1)植物的垂直结构 ①具体表现:植物群落垂直方向上的分层。 ②影响因素:主要与光照强度有关,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 随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
(2)寄生与腐生的区别:寄生是从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 质;腐生是从死的生物体内获得营养物质。 (3)种内斗争与竞争的区别:简记为“同斗争”,“异竞争”。 “同斗争”:同种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种内斗争,如公羚 羊争夺配偶。“异竞争”:不同生物争夺资源和空间是竞争, 如水稻和稗草争夺阳光。
研考点·重点难点探究
近年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20
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课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高效演练创新预测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课群落的结构与群落的演替高效演练·创新预测预测点1.群落的特征1.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自然界中一般不会出现图丙所示的结果C。
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
图丙中种间竞争强度逐渐增大【解析】选D。
由曲线中两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可判断:甲为互利共生关系,可用来表示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A项正确;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般不会出现图丙所示的结果,B项正确;丙为竞争关系,初期资源、空间充足,竞争强度较弱;后由于个体数量增加,竞争强度逐渐增强;当一方被淘汰后,不再有竞争关系,种内斗争强度增大,C项正确,D项错误。
2。
某放牧草地有一些占地约1 m2的石头。
有人在石头不同距离处,调查了蜥蜴个体数、蝗虫种群密度和植物生物量(干重),结果见下表和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距离123456789101215个数15127656421111A.蜥蜴活动地点距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小B.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增大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D。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202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及其演替课件新人教版
易错易混关于群落演替的3个易错点 (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 在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 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 藓等。 (2)演替是“不可逆”的。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 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3)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 当群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 点。
知识落实
1.(2022全国乙卷)分层现象是群落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关于森林群落
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①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②森林植
物从上到下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最上层为灌木层 ③垂直方向上森林中植
物分层现象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④森林群落中动物的分层现象与食物有
在沙丘、裸岩等上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项正确。植物类群 的增加受多种环境因素影响,如土壤含水量、温度、光照、矿质元素等,不 同地区、不同植物、不同生长时期影响因素不同,干旱地区影响植被生长 的主要因素是水,B、D两项正确。群落演替过程中优势种的数量会增加, 而劣势种的数量一般会减少,甚至消失,C项错误。
边坡 移栽类别 植被覆盖率
%
小型土壤动物 物种数 个体数
土壤有机质 (g ·k g -1 )
甲 草本
93
37
260
19.8
乙 灌木
65
28
158
15.2
草本植
丙
99
物+灌木
62
580
28.9
丁无
8
9
28
11.9
新高考 一轮复习 人教版 群落及其演替 教案
第二讲群落及其演替素能目标★备考明确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及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1)群落的概念: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2.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规律①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②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不同。
数量多,且对群落中其他物种的影响很大的物种称为优势种。
③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3.连线各种种间关系的特点与实例4.群落的空间结构5.群落的季节性和生态位(1)群落的季节性: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也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2)生态位①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②研究内容:⎩⎪⎨⎪⎧ 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植物:在研究区域出现的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3)意义: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基础小题】1.判断正误(1)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不能反映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2)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4)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5)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6)“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2.教材拾遗(1) 群落的形成与生物进化有什么关系?提示:群落的形成是不同物种协同进化的结果。
(2)高山从低到高植被分布依次可为阔叶林—针叶林—高原草甸—苔原,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提示:不是。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0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教案新人教版
第02讲群落的结构与演替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与物种组成(1)群落①概念要点:a.同一时间;b.一定区域;c.各种生物种群。
②特征:物种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等。
(2)群落的物种组成①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丰富度a.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b.常用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四种常见种间关系比较3.群落的空间结构诊断辨析(1)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物种丰富度。
(×) (2)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
(×)(3)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4)不同群落中物种丰富度不同,一般来说,越靠近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度越高。
(√) (5)同一物种之间的大鱼吃小鱼不叫捕食,而是种内斗争,捕食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
(√)(6)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均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以提高光的利用率。
(×) (7)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8)水平结构上种群的分布与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
(√) (9)某岛屿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热图解读如图a 、b 、c 分别代表的是在-200~3 800 m 的海拔内,山坡a 、森林b 、海洋c 三个不同的自然区域内植物的分布状况,请据图分析:(1)a 处不同高度的山坡上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这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吗?(2)b、c处的植物在垂直方向上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什么?(3)b处不同的植物层次中分布着不同的鸟类,鸟类的这种分层主要取决于什么因素?提示(1)不是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2)b处森林中植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c处藻类植物的分层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教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教案新人教版班级:科目: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的演替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生命观念通过分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演替,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及生命系统发展与稳态的观点理性思维通过分析种间关系的模式图,培养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总结群落演替的特征,培养归纳与总结的思维习惯科学探究通过“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掌握科学研究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能力社会责任通过总结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考点一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强调该区域中全部生物,包括全部植物、动物、微生物。
2.群落的特征:物种的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等。
3.群落的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一般越靠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4.群落的种间关系[连线]提示:(1)—c-Ⅲ(2)—b—Ⅳ(3)—d—Ⅰ(4)—a—Ⅱ5.群落的空间结构(1)A图为群落的垂直结构①表现:垂直方向上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②分层决定因素错误!③意义: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2)B图为群落的水平结构①表现:水平方向上常呈镶嵌分布。
②决定因素错误!(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①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意义:利用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2015·全国卷Ⅰ,T4B)(2)某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4)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5)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6)“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2.深挖教材(人教版必修 3 P73资料分析图像拓展)下面是几种种间关系曲线图,请说出每个曲线图所表示的种间关系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表示竞争关系(竞争力悬殊较大),②表示捕食关系,③表示互利共生,④表示竞争关系(竞争力相当)。
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新人教版
C.据题意“甲→乙”表示的是一条食物链
D.图 2 中甲从 A 点降到 B 点时,乙的数量变化为“P2 →P3→P2”
解析:种群的数量围绕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图①显 示被捕食者、捕食者的 K 值分别是 N2、P2,A 项正确; 图②中甲曲线数量变化在先,代表被捕食者,乙代表捕食 者,B 项正确;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图②中 不能确定甲为生产者,C 项错误;图②中甲从 A 点降到 B 点时,乙的数量变化为先增加后减少,对应于图①中的“P2 →P3→P2”,D 项正确。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五十八分。
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空间结构逐渐变得复杂,所以草本 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要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简单, B 项错误。草本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所以其 营养结构比灌木阶段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比灌木阶段弱, C 项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个阶段能为后一个阶 段创造适宜的环境,D 项正确。
[诊断辨析] 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提示: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2.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 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3.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4.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 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豌豆和杂草。(√) 5.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草坪中的动物没有 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提示: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 五十八分。
2.种间关系 (1)概念。 ①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②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 ③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 体内或体表,通过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④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 彼此有利。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及演替教案.doc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群落的结构及演替教案.doc《群落的结构及演替》考纲展示考频考纲解读群落的结构特征(Ⅰ)☆识别群落,举例说出种间关系的类型,说明群落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及意义群落的演替(Ⅰ)☆☆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区别两种类型的群落演替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Ⅰ)☆学会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方法考点一:群落的结构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的集合。
一、群落的物种组成1、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群落的丰富度越高,群落的结构也越复杂。
如从热带到两极,物种多样性减小;随海拔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小;随水深增加,物种多样性减小。
二、种间关系类型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捕食呈现“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变化羊和草;狼和兔等竞争一般来说,生态位越相近的生物,竞争程度越激烈。
牛和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互利共生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呈现出“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大豆与根瘤菌寄生A寄生者;B寄主对寄生者有利,对寄主有害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被侵染的细菌例:采蜜的蜜蜂回巢后便围绕蜂房以跳舞的方式将发现的蜜源告诉同伙,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A.种内互助 B.种内斗争 C.互利共生 D.竞争三、群落的空间结构1、垂直结构特点:分层现象原因:森林植物的分层与光照强度有关,动物的分层与食物、栖息场所等有关。
高山植物的分层与温度有关,水生植物的分层与光照有关。
1、水平结构特点:镶嵌分布(即不同地段分布着不同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原因:受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长特点、人和动物的影响等。
▲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能力。
例: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A、生长一致的稻田不存在垂直结构B、高山长草,低处长大树的现象是垂直结构C、只要有生物群落就有一定程度的垂直结构D、竹林中的竹子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考点二: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新人教版
2.思考回答(规范表述) 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 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1)尝试分析上图中体现出哪几种种间关系? 提示:捕食和竞争。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鱼 其捕食情况,丙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乙主要以底栖生 以潜底生物为食。从食物来源看现象,主要原因是 提示:这些鱼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不同。
考法 1 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特点 1.(2014·全国卷Ⅰ)某种植物病毒 V 是通过稻飞虱吸 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 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 C.病毒Ⅴ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D.水稻和病毒 V 是互利共生关系
A [由题干信息可知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 误;植物病毒 V 是可寄生在水稻细胞内的病毒,因此病毒 寄生关系,水稻和病毒 V 是寄生关系,C、D 项错误。]
②依最大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 的最大个体数多于 B 的,也可推出 B 捕食 A。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 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 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如图 3。
2.正确认识群落空间结构 (1)高山地区不同海拔处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该 所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2)海洋中随水深不同分布着不同的藻类,该现象是 响形成的,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3.种间关系 (1)常见的种间关系及实例(连线)
(2)常见种间关系曲线 如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_竞__争__、_捕__食__、_互__利__共__生__
2021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九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二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课件新人教版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细菌 A、B 均需从植物根部获取营养进行繁 殖,据此分析,细菌 A 或 B 在土壤中分布呈现的空间特 征是________。
(2)已知细菌 A、B 与植物 X 的种间关系是寄生或互 利共生,现需要增加 1 组实验(丙组)才能更准确地判断细 菌 A、B 与植物 X 的关系,丙组实验的处理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结合丙组实验结 果能证明 A、B 两种细菌与植物 X 之间属于不同的种间 关系,则丙组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群落
属于生命系统,具有物种组成、 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等特征,群 落可以发生演替。 2.科学思维——比较与分类:比较各
种种间关系的不同特点,并用数 学模型表示。 3.科学探究——制订并实施方案:用
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动物类 群丰富度。
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
1.群落及物种组成 (1)群落的概念。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特征: 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演替等。 (3)群落的物种组成。 ①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②衡量指标: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其 常用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诊断辨析]
1.一个池塘中的各种鱼和植物构成了一个群落。(×) 提示: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2.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 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3.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4.一块农田中有豌豆、杂草、田鼠和土壤微生物等生 物,其中属于竞争关系的是豌豆和杂草。(√) 5.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草坪中的动物没有 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提示:这两个群落中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新教材人教版苏冀):群落的结构
3.群落的种间关系
各种种间关系的特点与实例(连线)
4.群落的空间结构
(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了一定的空间结构。
(2)类型
(3)群落结构的形成原因与意义
①形成原因:在长期自然选择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②植物: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3)特点: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
(4)原因:群落中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协同进化的结果。
(5)意义: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1.区分不同群落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否就是物种丰富度?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
课标要求 1.概述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及群落的空间结构。2.简述生态位的概念、内容、形成原因及其意义。
考点一
1.群落的概念与特征
(1)群落的概念
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提醒 ①种群与群落的关系:种群与群落都是强调一定自然区域中的生物成分,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之和=种群,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种群之和=群落。
2.实验流程
提出问题:如土壤中有哪些小动物,它们的种群密度是多少?
↓
制订计划:包括三个主要操作环节——取样、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
↓
实施计划
3.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
(1)简易采集法:用解剖针拨找小动物,同时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小动物后进行采集。
(2)诱虫器采集:诱虫器中的电灯是发挥作用的主要装置,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避光的习性,使土壤小动物远离光源、热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学案新人教版第2讲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纲展示] 1.群落的结构特征(Ⅰ) 2.群落的演替(Ⅰ) 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考点一| 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概念和特征(1)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特征: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及群落演替等。
2.物种组成(1)意义: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2)指标:物种丰富度,即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种间关系(1)常见的种间关系及实例(连线)(2)常见种间关系曲线如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竞争、捕食、互利共生、竞争。
4.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2)类型A图B图①写出图中群落空间结构的类型:A图:垂直结构,B图:水平结构。
②根据上图,分析决定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A图:a.植物分层:阳光。
b.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B图: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自身生长特点的不同,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判断与表述]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物种丰富度指单位面积内某物种个体数量的多少。
(×)提示:物种丰富度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单位面积内某物种个体数量的多少为种群密度。
(2)“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3)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提示: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体现的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4)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提示: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5)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无分层现象。
(√)2.思考回答(规范表述)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
(1)尝试分析上图中体现出哪几种种间关系?提示:捕食和竞争。
由图可知,甲、乙、丙三种鱼的数量变化反映其捕食情况,丙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乙主要以底栖生物为食,甲主要以潜底生物为食。
从食物来源看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2)此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这些鱼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不同。
1.三种种间关系曲线辨析图1 图2 图3(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增同减),如图1。
(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如图2。
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①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先达到最多,B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随着曲线A的变化而变化,故B捕食A。
②依最大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 的,也可推出B捕食A。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
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如图3。
2.正确认识群落空间结构(1)高山地区不同海拔处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该现象是温度影响所致,不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属于植物的地带性分布。
(2)海洋中随水深不同分布着不同的藻类,该现象是受光质(波长)影响形成的,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考法1 考查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特点1.(2014·全国卷Ⅰ)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Ⅴ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A [由题干信息可知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A项正确,B项错误;植物病毒V是可寄生在水稻细胞内的病毒,因此病毒V与青蛙不是寄生关系,水稻和病毒V是寄生关系,C、D 项错误。
]2.(2017·海南高考)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
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D [据题干信息“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 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可知,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这种新的种间关系和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A、B、C正确;乙生长良好,说明乙和害虫A不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D错误。
]考法2 考查群落空间结构特征3.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C.根据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C [一块地中的玉米属于种群,无垂直结构,合理密植是为了充分利用光照,C错误。
]4.下列关于群落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冻原只有水平结构,而没有垂直结构B.温带群落的明显季节变化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影响动植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D.水生群落的层次性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D [冻原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A错误;温带群落在水平方向上分布有不同生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B错误;影响植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影响动物在森林群落中垂直分层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食物和栖息空间,C错误;水生群落的层次性,即垂直结构,主要由光的穿透性、温度和氧气决定,D正确。
]考点二| 群落的演替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2.演替过程(以裸岩上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3.演替的类型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的演替森林砍伐地、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起点一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的时间漫长经历的时间较短速度缓慢较快(1)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2)有利于群落演替的人类活动:退耕还林等(举一例)。
(3)不利于群落正常演替的活动:填湖造地等(举一例)。
[判断与表述]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火山岩上。
(√)(2)在退化林地上经过20年形成自然恢复林属于初生演替。
(×)提示: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次生演替。
(3)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
(√)(4)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5)海岛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6)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
(×)提示: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可能会发生变化。
2.思考回答(规范表述)(1)必修3P80图4—15展示了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过程。
废弃的农田演替至草本和灌木混生阶段时,与初始阶段相比,一年生草本植物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
(2)一个废弃鱼塘的演替过程如图1所示,图2表示两种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曲线。
①图1中演替过程的顺序是什么?提示:图中正确演替进程为丁→甲→丙→乙。
②图1所示演替与火山喷发所在地的演替是否属于同种类型?请具体说明。
提示:该演替过程为次生演替,它不同于火山喷发处的初生演替(两者的初始植被条件不同)。
③图2中甲、乙分别属于哪种演替类型?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提示:由于甲曲线群落演替起点的物种多样性为零,因此甲应属于初生演替,乙曲线存在起始物种,故应属于次生演替。
1.群落演替的特征(1)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2)能量: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3)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
2.群落演替的原因分析(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的干扰。
考法1 群落演替的类型及过程分析[技法总结] 群落演替类型的判断方法1.从起点上判断:(1)起点为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消灭的环境是初生演替。
(2)起点为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环境是次生演替。
2.从时间速度上判断:(1)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
(2)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1.(2015·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D [草本阶段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先于灌木阶段出现,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即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所以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不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较大,A项错误;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的空间结构逐渐变得复杂,所以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要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简单,B项错误;草本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所以其营养结构比灌木阶段简单,自我调节能力比灌木阶段弱,C项错误;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个阶段能为后一个阶段创造适宜的环境,D项正确。
]2.(2014·全国卷Ⅰ)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