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合集下载

观察生物(知识要点)

观察生物(知识要点)

第2章观察生物(知识要点)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1、自然界可分为:生物与非生物两类

蜗牛是一种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它有视觉、触觉、味觉、但无听觉

2、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生物可以新陈代谢。

生物的基本特征有:

(1)生物体具有严整的生物结构。(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现象。

(3)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现象(4)生物体都有生殖、繁殖后代的能力

(5)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征(6)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对刺激产生一定的反应

(7)生物体在一定程度上都具有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的能力

3、生物又可以分为动物和植物

动物和植物的最根本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不需摄食。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靠摄食获取营养物质。

第2节常见的动物

1、动物的分类:根据身体上有无脊椎骨可分为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4、地球上约有125万种动物,无脊椎动物占地球的大多数约为120万种,无脊椎动物都无内骨骼,个体较小。脊椎动物只占4.7万种

5、动物界中,分布最广、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

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昆虫的主要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三对足。

第3节常见的植物

1、常见的植物可以分为两类:有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2、五类植物类群比较:

3、有种子植物有可分为两类: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特征: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裸子植物特征: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

只有发达的根系树干高大

4、生物学分类方法:

(1)分类等级:由高到低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七个等级。

(2)种是分类的最小的基本单位。

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学是一门涉及生命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生物的结构、功能、发育和演化等方面。而在生物学的学习中,第二章主要涉及生物的基因、遗传和进化等知识点。本文将对生物第二章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一、遗传基础

在生物学中,遗传是关于基因传递和表达的一门学科。了解遗传基

础对于理解生物的遗传过程非常重要。在细胞中,基因是决定遗传信

息的单位,由DNA分子组成。通过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遗传信

息得以传递和表达。而基因的表达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如环境、内

源性因素和基因本身的调控。

二、遗传规律

遗传规律是生物遗传过程中的一些普遍规律。其中最著名的是孟德

尔的遗传规律。孟德尔通过对豌豆杂交实验的观察,得出了基因分离

和自由组合的规律。遗传规律包括隐性和显性基因的传递、基因的分

离和重组等。通过遗传规律的研究,人们可以预测和解释生物遗传过

程中的现象。

三、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是生物遗传过程中的一种现象。遗传变异是生物种群进化

和适应环境的基础。遗传变异可以通过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漂

变等方式产生。而自然选择、基因流动和基因漂变等因素又会影响遗

传变异的传递和表达。了解遗传变异的机制,有助于理解物种的进化和多样性。

四、进化

进化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适应环境而逐渐改变的过程。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达尔文的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理论。通过自然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能够生存并繁殖后代,进而传递其有利的基因。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会发生变异和分化,形成新的物种。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产生和物种适应性的提高。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汇总
口腔内有牙齿,在舌的搅拌作用帮助下,将食物弄碎,混合了唾液腺分泌的唾液后,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消化成麦芽糖。
胃能贮存食物,也能消化食物。胃壁上的胃腺能分泌胃液,初步消化蛋白质,还能通过蠕动起到一定的物理消化作用。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分别从胆总管和胰管进入小肠,小肠肠壁上的肠腺还能分泌肠液,通过小肠的蠕动,多种消化液与食糜充分混合,将淀粉、脂肪、蛋白质等有机高分子物质消化分解成能被身体利用的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和水、无机盐、维生素等物质透过小肠壁进入毛细血管。
液泡:内含细胞液。
2、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共同点是::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不同点是:
(1)植物细胞的细胞中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一般还有大液泡,动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没有这两种细胞器;
(2)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细胞和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进出;动物细胞的细胞膜成为细胞质和外界环境之间唯一的屏障。
不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
3、动物生殖的多样性
六、 1、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人体与许多生物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
(2)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细胞数目的增加,通过细胞分化实现细胞种类的增加;
(3)形状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形成组织,人体的四大基本组织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植物的五大基本组织是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即器官;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1.放大镜的结构: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功能:具有放大观察物体的功能。观察到的是被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2.观测蜗牛利用放大镜展开观测。蜗牛讨厌生活在灰暗干燥的地方,存有休眠和夏眠的生活习性,它的主要食物就是植物的木、叶和叶芽,对农林作物有毒。蜗牛存有眼、口、肢、壳、触角等部分共同组成,蜗牛存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没感官。

3、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区别是:有无生命。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是①.有②.能③.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④.一般由细胞构成(除病毒)⑤.能生殖和发育⑥.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的区别:以获取营养方式相同,①动物须要,自己生产营养。

1、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

2、细胞学说基本内容就是: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就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细胞结构:(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

(4)液泡(5)叶绿体(6)细胞壁

5、显微镜的构造:(1)(2)(3)(4)

(5)载物台(6)通光孔(7)贮藏器(8)压片夹(9)反光镜

(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14)倾斜关节

6、显微镜的采用步骤通常包含放置、对光、放片、调焦和观测等过程。

(1)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左前方。

(2)对光:旋转物镜转换器,并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旋转贮藏器,使很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通过目镜观测,右眼同时睁开,调节反光镜(光线暗时用平面镜,光线暗时用凹面镜),看见一个光亮的圆形视野。

新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很全)

新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很全)

第二章观察生物第一节1.1.蜗牛的结构:眼、口、触角、足、壳。壳具有保护的作用;足是运动器官,能蜗牛的结构:眼、口、触角、足、壳。壳具有保护的作用;足是运动器官,能分泌粘液;粘液的作用:减少与地面的摩擦,传递信息等。蜗牛到处爬行的目的:寻找事物,交配繁殖后代等;

2.2.蜗牛的感觉器官: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蜗牛的感觉器官: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没有听觉。

3.3.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非生物

1.1.有应激性有应激性

没有应激性2.2.能生长能生长

不能生长3.3.能进行新陈代谢能进行新陈代谢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营养,(需要营养,需需要排泄废物)

不能进行新陈代谢

4.4.有严整的结构(由细胞组成)有严整的结构(由细胞组成)没有严整的结构

5.5.能生殖和发育能生殖和发育

不能生殖和发育6.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生物与非生物最重要的区别:是否有生命

4.4.植物与动物的最主要的两个区别是:植物与动物的最主要的两个区别是:

(1)、能否进行光合作用。植物可以,而动物不能。

(2)、能否自由或快速地运动。动物可以,而植物不行。

植物与动物的最重要的区别: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第二节

1.1.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有无脊椎骨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有无脊椎骨

2.2.脊椎动物的分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其中哺乳类最高等。脊椎动物的分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其中哺乳类最高等。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复习要点

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复习要点

七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如人们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等。

2、鱼在水中的沉浮与鳔在不同水层中大小会发生变化有关,也就是说,鱼是通过调节自身体内的气体量来改变自身的体积,从而改变自己在水中的位置的。

3、科学的发展是无穷尽的,人们会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使人类利用和保护环境的能力逐渐提高,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

4、科学技术在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也会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5、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就是:多观察,多思考,多实验,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二节观察和实验

1、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环节,做实验时,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要注意安全,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介绍几种实验室常用仪器名称和用途(划线的要掌握)

(1)可直接加热:

①试管:盛放少量药品;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②蒸发皿:溶液的蒸发、浓缩、结晶

③坩埚: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

(2)垫石棉网可加热:

①烧杯:用作固体物质溶解、液体稀释的容器;用作较大量试剂发生反应的容器

②烧瓶:可用作试剂量较大而有液体参加的反应容器;蒸馏

③锥形瓶:可用作中和滴定的反应器;在蒸馏实验中,用作液体接受器;代替试管、烧瓶等作气体发生的反应器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笔记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笔记

以下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的笔记,供您参考:

1.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维持生态平衡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 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3.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土壤等

4. 食物链: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捕食关系建立的营养联系。食物链一般从生产者开始,到最高级消费者结束。

5.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6. 生产者:自养生物,能够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7. 消费者:异养生物,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而是通过捕食或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来获取食物和能量。

8. 分解者:异养生物,以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等为食,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

9.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使系统内的生物数量和物质循环保持相对稳定。

10.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人类的活动往往会对生态系统造成干扰和破坏,如过度开发、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态平衡。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重要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重要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一章观察细胞的结构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合称(镜头),是显微镜

显微镜的结构图。复习P45-47练习使用显微镜。

最重要的部分。复习P

44

3、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一台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4、显微镜下所要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且透明的)。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以下三种:

用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玻片标本叫(切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的玻片标本叫(涂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玻片标本叫(装片)。上述三种玻片标本都可以做成(永久的)或(临时的)。

5、盖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

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

6、画生物图时,一般用(3H)铅笔。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上细点)来表

示(越暗的地方,细点应越多。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

7、植物细胞最外层是一层较薄的壁,叫做(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

的作用。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楚,叫做(细胞膜)。植物细胞有一个近似(球形)的细胞核。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叫做(细胞质)。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在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中,细胞质内还有(叶绿体)。

8、做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总结试题(共10页)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总结试题(共10页)

七年级科学(kēxué)上册?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总结浙教版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1、蜗牛的相关知识:蜗牛是腹足纲的软体动物,整个身体分为:壳〔具保护作用〕、足〔在腹部〕、触角〔两对上长下短〕、眼〔在长触角顶端〕、口〔内有齿舌〕。

蜗牛具有触觉〔触角部位最灵敏〕、嗅觉、视觉,但无听觉;食物主要为植物的根、叶和叶芽,因此对农作物的危害较大,所以是农业的害虫。

2、生物与非生物:最大的区别是有无生命。

3、动物与植物

〔1〕动物和植物都属于生物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动物:由于细胞中无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摄取食物来获得营养。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进展光用制造养料。〔2〕动物与植物的比照:

〔3〕植物是整个生物界的根底(gēndǐ),是动物生存的根底,而动物可为植物的光用提供原料。

4、观察生物的方法:先观察外表、再观察内部、然后观察一些变化。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1、对物体进展分类操作的一般步骤:

〔1〕明确分类的对象。〔2〕确定分类的根据。〔3〕得出分类的结果。

分类的根据一般是分类对象间的区别;而事物间的区别往往较多,所以根据不同,同一分类对象的分类结果也会不同。

2、动物的分类:按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脊椎动物

4、无脊椎动物

5、无脊椎动物中节肢动物(ji ézh ī-d òngw ù)分为四类:昆虫类、蜘形类、甲壳类、多足类。

节肢动物中昆虫类的种类和数量是生物界中最多的,昆虫类的特点:身体分为头、胸、腹三局部,胸部有三对足和二对翅,身体、触角和足都分节,体表长有坚硬的外骨骼。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生物第二章知识点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主要考察动物的运动系统、运动的结构基础、动物的行为类型及其意义。建议各位同学在学习的时候,以人类自己为例,记忆动物运动和行为相关内容。如果希望印象更深刻的话,也可以买个卤鸡翅或鸡脚,用牙齿做解剖实验,一边吃一边观察。(?﹃?)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行为: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2.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也可以说成是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的。

3.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关节囊、关节软骨组成,也可以说成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

4.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运动所需要的能量,依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5.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提重物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举重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收缩;两手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舒张。

6.肌肉由肌腱和肌腹组成,肌腱可以绕过关节连接在不同的骨上。

7.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8.动物的运动有利于觅食、躲避敌害、争夺栖息地和繁殖后代,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根据功能的不同可以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和社会行为等。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指遗传物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二章生物的主要类群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知识点:第二章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二章生物的主要类群

第1节、动物的主要类群

1、动物是生物界中的最大类群,150多万种动物占据生物总数的四分之三左右。在庞大繁杂的动物世界里,各种动物以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来适应外界环境,争得在大自然中的生存地位。

2、生物学家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主要类群。脊椎动物又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无脊椎动物又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和棘皮动物等。

3、脊椎动物中五大类群动物之间的比较:

4、无脊椎动物中除了原生动物为单细胞动物外,其余均为多细胞动物。

之四以上,比较常见的有甲壳类、蛛形类、多足类和昆虫类。昆虫无论在种类上还是数量上都超过其他所有动物的总和,几乎在地球表面任何地方都有它的分布。

第2节、植物的主要类群

种子有

但它们都是种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都是被子植物。

①蕨类植物常常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植株有根、茎、叶的分化,但没有花和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

②苔藓植物生活在比蕨类植物更阴湿的地方,它们植株矮小,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真根,也没有花和种子,用孢子进行繁殖。

③藻类植物绝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它们没有根、茎、叶分化,也没有花、果实、种子,大多通过细胞分裂或用孢子进行繁殖。

三、细菌和真菌

1、大多数细菌和真菌体内都不含叶绿素,不能自己制造有机养料,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

2、细菌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能独立生活的单细胞原核生物。个体直径或宽度,多数在1微米左右,通常需用1000倍以上的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它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它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在几十万米的高空有细菌,在地壳的深处有细菌,在北极冰川有细菌,在温泉中有细菌,土壤则是细菌的大本营,每克干土约有108~1010个细菌,所以细菌和人类、自然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大肠杆菌生活在人的胃肠道内,为人类提供维生素K和维生素B。根瘤菌与某些高等植物共生,为植物提供氮素营养。此外,许多细菌已用于食品工业和化学工业,如双歧杆菌配入饮料,有助于改善人体消化道生态环境;利用枯草杆菌可以生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用于皮革脱毛、棉花脱浆。在自然界的碳、氮、硫等无机物及有机物的物质循环中,更少不了细菌。在遗传工程研究中,细菌更是宝贵的实验材料。当然也有一些细菌是使人和生物致病的病原体。如人类得的霍乱、伤寒、白喉、肺炎,多种蔬菜的软腐病,水稻的白叶枯病,鸡的白痢病等,都是由细菌引起的。但从整体上说,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是利大于弊。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章《观察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章《观察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2章《观察和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知识点

一、观察法:

1、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对于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

2、科学的观察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用肉眼观察;二是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进行间接观察。有时还需要进行测量。

二、调查法:

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分为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2)当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时,可以进行抽样调查。(3)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不能仅凭个人好恶取舍,不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调查也有两种方式,一是为了最接近真实情况,对调查对象进行全面调查(普查) ;二是在调查范围大、调查对象多,难以进行全面调查时,对调查对象进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时,要注意选取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2、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有三种方法: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动物、植物和其他生物;细菌、蘑菇、金针菇、灵芝等属于其他生物。

(2)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水生生物等。

(3)按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3、区分观察法和调查法:

要认知生物的形态结构、行为等主要采用观察法,要认知生物的种类和生存环境等采用调查法。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游戏风靡。为了解某校学生智能手机的使用情况,通常采用的方法应是调查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

2.1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生物非生物

1 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

2 能生长不能生长

3 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 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

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

5 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

6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

(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2.2细胞

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

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

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

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

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

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八年级生物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生物第二章知识点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探究的是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从微观的细胞、分子到宏观的物种、生态

系统等各个层次。在八年级中学习的生物学也是如此,主要包括

细胞形态和功能、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人类生殖方式和生

殖技术以及科学探究方法等多个知识点。下面将逐一介绍每个知

识点的具体内容。

一、细胞形态和功能

1. 细胞的结构

细胞是所有生物的基本单位,也是最小的具有生命活动的结构。细胞结构分为三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其中,细胞质

内部还包括细胞器,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等。

2. 细胞的功能

细胞有很多重要的生命活动,包括物质的吞噬、消化、吸收、

运输,以及蛋白质的合成、DNA的复制等。细胞的功能因种类不

同而异,比如植物细胞拥有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而动物细胞没有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二、传递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1. DNA

DNA是决定遗传信息的基本分子,是由四种核苷酸组成的大分子。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由两个螺旋共同组成。其中,每个螺旋由许多核苷酸有序排列而成。

2. RNA

RNA是DNA的一个衍生物,也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分子。RNA 与DNA相似,但在结构和功能上有所不同。RNA分为mRNA、rRNA和tRNA三种类型,都与蛋白质合成相关。

三、人类生殖方式和生殖技术

1. 人类生殖

人类的生殖是由男性和女性的性腺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包括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受精、胚胎发育等过程。人类繁殖的目的是保证物种的传承和延续。

2. 生殖技术

生殖技术是指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在人工条件下控制、促进或改变生殖过程的方法。其中,常见的生殖技术包括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试管婴儿等。

浙教版 (七八九)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6册)深圳

浙教版 (七八九)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6册)深圳

第二章观察生物

走进这一章,你就轻轻推开了生物世界的大门,首先你将会认识和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各种生物,熟悉它们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明确它们的类别;其次通过对生物微观世界的了解,你将逐渐建立生物个体的结构层次概念;最后让我们再放眼生物的整个生活环境,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一、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生物的特征也就是生物与非生物区别的最基本标准,即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蛋白质和核酸;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因此能通过新陈代谢实现自我更新;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并适应周围的环境;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并能将自身的遗传物质传递给后代。在以上这些特征中最基础的是新陈代谢,它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2、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

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有机物养活自己,属于异养;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不能。

二、常见的动物

1、动物的分类。

根据有无分节的脊惟,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又分别可称为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

2、脊椎动物的五大类群及特征。

3、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节肢动物门约有100多万种动物,是种类最多的一个门,它可分为四个纲,分别是昆虫纲(典型动物一蜜蜂、蝴蝶),甲壳纲(典型动物一虾、蟹),蛛形纲(典型动物一蜘蛛、蝎子,多足纲(典型动物一蜈蚣、马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和足都分节,并且拥有外骨骼。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2020-2021学年秋季七年级科学上册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2章---观察生物---知识点

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

A.生物与非生物

自然界中的物体可以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

1.生物:生物是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具备生物共同的基本特征,包括动物、植

物、微生物等。生石花、珊瑚虫、细菌、蘑菇等都属于生物

2.非生物:非生物是自然界中不具有生命的物体,不具备生物的所有特征,如珊瑚、

钟乳石、机器人、桌椅等

B.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绿色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动物和微生物

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通过呼吸氧化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如动物可以通过呼吸、出汗、排尿等方式排出废物;

植物可以通过呼吸、落叶等方式排出废物

2.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后代

1)生长: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使生物体能由小长大

2)繁殖:生物体长到一定阶段,由母体产生子代的现象

3.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1)遗传:生物体子代与亲代之间,在许多方面表现出相同特征的现象

2)变异:生物体子代与亲代、子代与子代之间,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不同特征的现象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1)生物体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这叫应激性

2)生物的应激性有利于生物趋利避害,利于生存

5.其他特征

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生物能够进化

C.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上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自然界中具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2)非生物:没有生命的物体叫做非生物。

(3)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

A.生物的特征:○1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2能生长、发育和生殖;○3需要营养;

○4能呼吸;○5具有严整的结构;○6除病毒外,都由细胞构成;

○7能进行新陈代谢;○8具有遗传和变异;○9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B.非生物的特征:与上述相反。

C.注意:○1生物与非生物的根本区别-----是否具有生命(或能否进行新陈代谢-----生物基本特征)

○2有些生物在死亡后就不再是生物,如生鸡蛋是生物,而熟鸡蛋是非生物

(4)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

生物与非生物共同构成了自然界,非生物是生物生存的条件,没有非生物就没有生物,生物最终转化为非生物。

2.观察蜗牛的生物特征

(1)蜗牛的生活习性:

蜗牛是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昼夜伏处(夜间活动),要夏眠和冬眠,所以在春秋两季易找到;吃作物茎叶,属于农业害虫。

(2)蜗牛的结构:

A.放大镜的使用:要想获得大而清晰的图像,可以将放大镜适当靠近被

观察的物体,然后移动放大镜或物体;如果所要观察的物体不能移动,

可以同时移动自己的头部和放大镜。

B.蜗牛的结构:包括壳、触角、眼、口和足。

○1壳:螺旋状,具有保护作用;

○2触角:有两对,前一对较短,后一对较长;

○3眼:在较长一对触角的顶部,能感受光线的强弱;

○4口:内有齿舌;

○5足:运动器官,足的下面有足腹,能分泌黏液,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所以蜗牛爬过的玻璃片上会留下痕迹。

(3)蜗牛的感觉:视觉、触觉(触角最灵敏,其次是足和壳)、嗅觉和味觉。但蜗牛和蚯蚓都没有听觉。补充:

3.动物与植物

(1)动物和植物两者最大的区别是:营养方式不同。

①动物:由于细胞中无叶绿体,自身不能制造养料,要摄取食物来获得营养。

②植物:细胞内有叶绿体,能利用阳光、水、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2)植物是整个生物界的基础,是动物生存的基础,而动物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4.观察生物的方法:先观察外表、再观察内部、然后观察一些变化。

第二节细胞

1.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

(1)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首先利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软木栓的死细胞的细胞壁结构,提出了“细胞”这个名词。

(2)1831年英国科学家布郎发现了植物细胞内的细胞核。

(3)德国诗人歌德提出了“原型”说,另一位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原液”说。

(4)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有经验基础上,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5)19世纪60年代,德国科学家魏尔啸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6)细胞学说的得出历时200多年,是许多伟大科学家的共同努力的结晶。细胞学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2.细胞的结构

(1)细胞的大小和形状:

细胞很小,直径一般只有几微米到几十微米,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种类很

多,不同的细胞,大小差别很大,形态千姿百态。

(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①细胞膜:保护和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作用

②细胞质:细胞内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③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内含遗传物质,与繁殖后代有关

(3)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①细胞膜;②细胞质;③细胞核;

④细胞壁:位于细胞膜外,具保护和支持作用,使植物细胞

具有一定形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⑤液泡:成熟植物细胞中常有较大的液泡,内有液体叫细胞

液,含有多种有机物

⑥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内有叶绿素------并不是

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如根细胞没有

(4)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注意: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是一种生物

B.显微镜不容易看到植物细胞的细胞膜

C.并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有叶绿体和液泡(表皮细胞和根细胞没有叶绿体)

3.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的常用工具是显微镜。

(2)显微镜结构:①目镜;②物镜;③粗准焦螺旋;④细准焦螺旋;

⑤物镜转换器;⑥载物台;⑦压片夹;⑧遮光器;

⑨反光镜;⑩镜筒;○11镜臂;○12镜座。

注意:A.用于调节光线强弱的是遮光器;

B.使镜筒较大范围升降的是粗准焦螺旋;

C.使镜筒较小范围升降的是细准焦螺旋。

(3)显微镜使用的主要步骤: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

①安放:取镜时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镜筒在前,镜臂在后,

置于接近光源、靠身体前方略偏左。

②对光-----三对:

A.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B.转动遮光器,选取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C.左眼观察目镜,调节反光镜对准光源,选取适宜的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小光圈、平面镜;

光线弱:大光圈、凹面镜),直至从目镜里看到一个白色明亮的圆形视野。

③放片: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使待检查部分位于通光孔中心,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两端。

④调焦:先粗后细,先低后高。

A.两眼从侧面盯住物镜,顺时针(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玻片;

{注意:这一步双眼盯着物镜的目的是防止物镜压碎玻片标本和损伤物镜。}

B.左眼注视目镜,逆时针(向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当看到物像时停止;

C.最后用细准焦螺旋调节,直到物像看清为止。

⑤观察:左眼观察,右眼睁开,便于记录。

(4)放大倍数不够时:换用高倍镜的操作步骤-----此时细胞数目变少,体积变大,视野变暗

①将要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中间②转动转换器让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③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5)常考点:

A.调节视野明暗的是反光镜或遮光器;调节视野清晰度的是细准焦螺旋。

B.光线强弱问题:

①光线强:小光圈、平面镜;②光线弱:大光圈、凹面镜。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

D.目镜和物镜的区别:

①目镜:无螺纹,镜头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

②物镜:有螺纹,镜头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E.低高倍镜的区别:

①低倍镜下,观察范围大,细胞数目多,体积小,视野亮,物镜离玻片标本远;

②高倍镜下,观察范围小,细胞数目少,体积大,视野暗,物镜离玻片标本近。

F.分析视野中的污点:-----污点决不会在反光镜上

转动目镜,若污点动,说明污点在目镜上;若不动,再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动,说明污点在标本上;若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也可用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若污点消失,说明污点在物镜上,若污点还在,说明污点在目镜或玻片标本上,还需进一步确定)

G.显微镜成像

①显微镜下成倒像(上下左右同时颠倒)

②视野中的物象移动:如物像在视野右下方,仍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4.观察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

(1)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要薄且透明。

(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装片:

①擦:用洁净纱布擦净载玻片和盖玻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