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刊杂剧三十种》单纯词研究
《元刊杂剧三十种》名词解释
《元刊杂剧三十种》名词解释
元杂剧作品集。
共收元人杂剧三十种。
原书无名。
清代藏书家黄丕烈题名为《元刻古今杂剧》,王国维改题今名,世所通用。
今所见元人杂剧如《元曲选》均为明刊,惟是书所收,则为元刊,故极珍贵。
书中包括关汉卿《单刀会》、《拜月亭》,马致远《陈抟高卧》、王伯成《李太白贬夜郎》等。
三十种杂剧中无其它存本而仅见此书之孤本就有十四种。
有十六种有明刻本或明抄本。
所收关汉卿剧作四种,有三种不见其它存本,尤称珍贵。
为现存最早元杂剧作品集,亦是研究元杂剧之珍贵文献。
但此书校勘粗疏,错别字多,简写不规范,脱漏严重,字迹不清,大都只载唱词,科白极不完整,而且唱词均较明代剧本为多。
此书成书有二说。
一说为元末书商汇集各地较流行剧本,合并刊印而成。
一说为黄丕烈汇集成书。
此书现存有原刊本,《古本戏曲丛刊》影印本。
另有徐沁君校注排印本《元刊杂剧三十种》(1980)。
《元刊杂剧三十种》字形简化研究
《元刊杂剧三十种》字形简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元刊杂剧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字形特点独具一格,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艺术风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元刊杂剧字形逐渐显得笨拙繁复,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对元刊杂剧三十种字形进行简化研究,探索如何保持其独特韵味的使其更符合现代化的写作和阅读习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元刊杂剧字形的简化研究,可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我国文字规范化、简化化的进程,同时也可以为更好地推广和传播元刊杂剧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对元刊杂剧三十种字形进行简化研究,不仅是一项文化研究,更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的实践工作。
1.2 研究目的元刊杂剧作为中国古代戏剧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元刊杂剧三十种字形的简化研究,探讨其字形演变过程及现代汉字简化对比分析,以期帮助更好地理解元刊杂剧字形的特点和简化方案。
通过对简化后的字形实际应用效果进行评估,探讨其在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旨在为元刊杂剧字形简化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我国传统戏剧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为培养具有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蕴的艺术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1.3 研究意义元刊杂剧三十种字形简化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传统文化遗产与现代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
通过对元刊杂剧字形的简化研究,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也能满足现代社会对简洁、高效的文字表达的需求。
这种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我国汉字文字的传播和应用效率,也有助于引领时代潮流,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
元刊杂剧三十种字形简化研究的意义还在于深化对汉字字形变迁规律的认识,促进文字改革与规范化,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通过这项研究,可以拓展汉字字形演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元刊杂剧三十种字形简化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更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影响。
《元刊杂剧三十种》叠字现象研究
《元刊杂剧三十种》叠字现象研究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最早的而且是唯一的元代杂剧刻本。
作为一部元杂剧作品集,该书所承载的文献价值是不言而喻的,透过这30种剧本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元杂剧最真实的原貌,这是明人选本或者其它元杂剧版本所不能代替的。
此外元杂剧是一种口语性极强的文学样式,是我们研究元代语言的重要资料。
本篇论文以《元刊杂剧三十种》作为主要研究语料,以元刊杂剧中出现的叠字现象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分别从共时角度和历时角度对所出现的叠字进行深入分析。
共时角度是在对所统计到的叠字式进行描写的基础上分别从语法、语义、语用等角度进行分析。
历时角度主要是在前人对叠字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先秦至元明清时期韵文中的叠字的发展作一下梳理和探讨,从而明确叠字式在元代汉语中的主要用法和特点,以及对后世叠字式发展的影响。
《元刊杂剧三十种》戏曲词语研究
《元刊杂剧三十种》戏曲词语研究
戏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表演艺术,伴随着它的产生、发展、成熟,积淀下来一批具有浓郁特色的戏曲词语,对这些词语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欣赏这门艺术。
元杂剧处在戏曲史承前启后的阶段,对这一时期的戏曲词语进行研究,呈现其发展到元代的面貌就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可以填补近代汉语词汇研究在戏曲词语研究上的空白,同时对各种辞书的编纂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学术界公认的可靠的元代资料,选择它作研究对象,可以真实的反映元代戏曲词语的面貌,无论在历时层面还是共时层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章。
介绍了戏曲词语的研究现状和《元刊杂剧三十种》的时代、内容、版本及语言方面的研究情况,简单交代了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第二部分:论文的第二章到第四章。
论文的第二章和第三章把《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出现的脚色类戏曲词语分四类逐一进行研究,考察它们的来源,演变过程和使用情况。
第四章对《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出现的除脚色外的其他戏曲词语分三类进行研究,探求他们的词义源头和发展脉络。
第三部分:结语。
总结了《元刊杂剧三十种》中脚色类戏曲词语的构词特点和使用特点,通过研究发现《元刊杂剧三十种》中保存下来的戏曲词语是丰富多彩的。
《元曲选》和《元刊杂剧三十种》对比研究--主论两者戏曲来源的差异
《元曲选》和《元刊杂剧三十种》对比研究--主论两者戏曲来源的差异白旭【摘要】近世学者多认为臧晋叔《元曲选》因遭到作者大幅删改已不复元曲原貌,故而不能作为元曲研究的底本参考。
宇文所安所著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中也明确指出只有《元刊杂剧三十种》的版本可信,直接否定了明代编选的版本。
将两种版本加以对比,认为两者的差别应当是搜集编选来源不同,并不存在作者增删的问题。
前者当出自御戏监的内府本,而后者当出自民间演出的舞台底本。
%Modern scholars believe that Zang Jinshu’s Selected Yuan Dramas cannot serve as a refer-ence to the study on Yuan dramas because of the great modification and deletion by the author.S.Owen’s TheCambridgeHistoryofChineseLiterature also states clearly thatThirtyKindsofYuanDramas is the only reliable version,directly denying the version compiled in the Ming Dynasty.The present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versions and concludes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lies in the origin of drama and there is no matter of the addition or deletion by the author.Selected Yuan Dramas originates from the Royal Theater of the imperial palace,while Thirty Kinds of Yuan Dramas originates from the stage text of folk performance.【期刊名称】《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2)006【总页数】4页(P37-39,58)【关键词】《元曲选》;《元刊杂剧三十种》;戏曲来源【作者】白旭【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4网络出版时间:2016-09-27 9:04:00臧晋叔的《元曲选》自编定以来,一直遭到戏曲研究者的非议,研究者批评其在编纂过程中对元杂剧作了大量的增删,不复元杂剧原貌。
《元刊杂剧三十种》语气词研究
摘要《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元代杂剧的唯一元代刊本。
书中的语气词很丰富,但据现有资料来看,元代的这些语气词研究还很不够,主要表现在描写不够准确,解释不够科学。
本文以《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作为主要语料,全面统计里面的语气词。
对其进行细致、详尽地描写并尝试作出解释。
将元刊杂剧中出现的语气词尽可能地放到近代汉语的共时背景和汉语语气词历史发展演变的历时背景中,主要从语用角度论述了书中各语气词的用法,并尝试探讨有些语气词的历史来源和后来的发展。
尽可能地利用语法化,主观化,词汇化理论探讨某些语气词产生的时间,过程,动因,形成机制。
兼顾比较和解释,共时和历时研究相结合,力图勾勒出元代汉语语气词系统及语气词的使用情况、发展特点和流变情况。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绪论,探讨了与语气词相关的一些理论问题。
例如,什么是“语气”,“语气”都有哪些表达手段。
本文罗列了学者们对这些基本问题的不同看法,试着提出对“语气词”的认识。
紧接着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语料特点,主要的研究方法,选题意义和创新点;评价了与《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语气词研究相关的,比较重要的论文、著作。
第二章、第三章是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这两章对《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34个语气词进行穷尽性的描写。
统计每个语气词(包括语气词连用)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频率;全面、详尽地探讨了其用法、意义。
以期对其中的语气词有一个量化和系统的认识。
第四章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归纳,最后指出本文的不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字:元刊杂剧;语气;语气词;历史来源Abstract《yuan kan za ju 30 zhong》is the only extant edition of Yuan Dynasty Drama that exists in uan Dynasty. It has lots of modal particles. But compared with current researches and materials, the research on the modal particles of Yuan Dynasty was not enough. They were not accurate in description or not scientific in explanation.The paper basing on the New Revision of Drama of 30 kinds of Yuan Dynasty, collects all its modal particles, describes and explains them in detail with the help of former research. The modal particles appeared in Yuan Dramas were put in the synchronic background of modern Chinese and the diachronic background of the history and developing of Chinese modal particles, illustrated all the modal particles from pragmatic point, and discusses the historic origin of some modal particles and later development. The paper tries to use some theories of Grammaticalization, Subjective and some Lexicalization to discuss the time, course, motiva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ome modal particles. The paper also includes some combination of comparison and explanation,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aiming to describe the use, developing features and rheological situation of modal particles.The paper consists of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preface, discusses some theories related to modal particles, for example, what is modal and what are the ways of express modal. The chapter lists some views about these basic problems, aiming to put forward the cognition of modal particles.Trying to introduce the researching object, the features of materials, the researching methods, the meaning of theme and original points, and evaluates some dissertations and works related to the modal particles of New Revision of 《yuan kan za ju 30 zhong》.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chapter are very important, describing in details all the 35 modal particles of New Revision of 《yuan kan za ju 30 zhong》, counting the using time and frequency of every modal particle and explain all their uses and meaning.The last chapter is a conclusion, making a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and pointing out som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solved later.Key Word:yuan kan za ju 30 zhong; Modal particles; Mood; Historical source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1.绪论 (1)1.1语气与语气表达手段 (1)1.2语气词的界定和范围 (2)1.3语气词的语气意义 (3)1.4《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及其语料价值 (4)1.5研究方法内容和研究方法 (5)1.6元代语语气词研究概况 (6)1.7近代汉语语气词研究的不足 (10)1.8选题意义及创新点 (11)2.《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语气词(上) (12)2.1语气词的使用概况 (12)2.2也、矣 (13)2.2.1也 (13)2.2.2矣 (17)2.3者、只、着、咱、则个、些个、个 (18)2.3.1者、只、着 (18)2.3.2咱、则个、些个、个 (19)2.3.3个 (21)2.4么、哩、那、后、时 (21)2.4.1么(末) (21)2.4.2哩 (23)2.4.3那 (24)2.4.4后 (25)2.4.5时 (26)3.《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语气词(下) (28)3.1来、去 (28)3.1.1来 (28)3.1.2去 (30)3.2呵、唦 (30)3.2.1 呵 (30)3.2.2 唦(些) (32)3.3休、罢、而已、波 (33)3.3.1罢 (33)3.3.2而已 (34)3.3.3休 (34)3.3.4波 (35)3.4了、啰、也啰、也么哥、嗏、的 (36)3.4.1了 (36)3.4.2啰、也啰 (36)3.4.3也么哥 (37)3.4.4嗏 (37)3.4.5的 (37)4.结语 (39)参考文献 (42)致谢 (46)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47)《元刊杂剧三十种》语气词研究1.绪论1.1语气与语气表达手段汉语中有多少种语气,具体某个语气词表达什么语气,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
《元刊杂剧三十种》俗字研究
《元刊杂剧三十种》俗字研究
《元刊雜劇三十種》是現存最早、也是唯一的一部元代刊刻的雜劇刊本,其中使用了大量的俗字。
本文以《元刊雜劇三十種》為基础语料,以《三十種》中的俗字為研究對象,探索元刊本傳承俗字和新興俗字的特點。
文章主要運用字形採樣與字形調查法對《三十種》中的俗字進行字形搜集和整理,運用定量與定性的方法選取代表性俗字進行研究,運用歷時與共時比較法,對比元代俗字與宋代及宋以前、隸變以後的俗字,探討元代俗字對前代俗字的繼承、改造及在前代基礎上的新興俗字,運用個案分析法分析元代新興俗字的形體演變方式,總結元代俗字的特點,探究其發展演變的規律及對後世漢字使用的影響。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的緣起、該領域相關問題的研究現狀,和本文的研究內容、方法、研究價值及創新之處。
第二章通過《元刊雜劇三十種》中的俗字與宋刊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中相同俗字的對比,歸納了元刊本中的傳承俗字,涉及到元刊本俗字對宋代及宋以前俗字的繼承情況,並總結了元刊本傳承俗字的類型和特點。
第三章重點分析元刊本中的新興俗字。
通過個案分析和具體釋例,探究這些新興俗字的字形發展演變情況和構型規律,總結元刊本新興俗字的特點,並簡要論述了元刊本新興俗字產生的原因。
第四章簡要概述了元刊本俗字的研究價值,並簡要分析了元刊本俗字對明清俗字的影響,以證元代俗字在俗字發展史上承前啟後、舉足輕重的地位。
第五章結語部分,總結全文。
文章通過歷時比較與共時描述相結合的方式,動態地、歷史地分析研究了元刊本俗字的類型和構型特點,把元代俗字放在漢語俗字發展史當中去比較研究,初步掌握了元刊本俗字的基本面貌和成因,了解了
元刊本俗字的基本特點。
《元刊杂剧三十种》字形简化研究
《元刊杂剧三十种》字形简化研究《元刊杂剧三十种》是一部重要的戏剧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戏剧文学的瑰宝。
在有许多字形简化的特点,这对于研究元代时代的文字变迁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字形简化进行深入研究,以揭示其演变规律和文化内涵。
一、字形简化的背景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汉文化与蒙元文化的交融,使得文字书写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在《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字形的简化,这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元代对文化的态度是开放包容的,而文字的简化也是这种开放包容的一种表现。
二、字形简化的特点在《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字形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筆劃簡化在元代的文字中,不少汉字的笔画被简化了,有的变得像是一笔带过。
原本的“萬”字在元代书法中变成了“卍”字。
这种笔画的简化,使得文字的书写更为简便,适应了当时社会复杂多变的情况。
2.部首簡化部首是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它通常在字的左边或顶部,用来表示字的含义或音。
在元代,一些汉字的部首进行了简化,“鬲”的部首“鬯”变成了“水”,“魑”的部首“鬲”变成了“鬼”。
这种简化使得文字结构更加简单,易于识别和书写。
3.結構簡化除了部首的简化,元代的文字在结构上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简化,有的字的结构被调整,有的字的构造被简化。
“鬱”字在元代书法中的结构变得更为简洁,少了一些线条,看起来更加清晰明了。
三、字形简化的影响字形简化不仅仅是在书写方面有影响,它还对后世的文字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字形简化使得书写更加简便,提高了文字的传播效率。
字形简化还影响了后世文字的书写规范,有的简化字成为了后世规范字,为后世的文字书写奠定了基础。
四、字形简化与文化内涵字形简化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从字形上得到体现。
元代社会的开放包容,与文字形式上的简化相呼应。
字形的变迁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元刊杂剧三十种》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元刊杂剧三十种》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元刊杂剧三十种》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元刊杂剧三十种》是今存唯一的元人刊刻的元代杂剧作品集。
《元刊杂剧三十种》俗字俗词俗语与版式研究
《元刊杂剧三十种》俗字俗词俗语与版式研究《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唯一的元刻杂剧刊本,不仅是研究元代戏剧的珍贵资料,同时也保留了非常丰富的元代语言资料。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典型的俗文学作品,主要表现在俗字、俗词和俗语的大量使用。
《元刊杂剧三十种》不仅在文本内容上有特点,在版式上也独具特色,是研究元代戏曲版式的最好样本。
论文选择《元刊杂剧三十种》作为研究对象,既关注其文本内容,也关注其版式特点,试图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挖掘其在语言文字使用上、戏曲表演体制上表现出来的特点。
论文主要从俗字、俗词、俗语的使用方面挖掘其在戏曲文献方面的价值;从对版式各要素的特点方面挖掘其在戏曲表演体制等方面的价值。
全文除绪论和结语外,主要分四章论述。
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现状、选题目的、研究价值等问题,同时还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是对《元刊杂剧三十种》的俗字研究。
首先,将各本的俗字以影印的方式逐本摘录出来,并做了简要分析,指出每一本中俗字的分布情况及特点。
然后总结《元刊杂剧三十种》中俗字的简化类型,归纳出简化规律。
最后通过同敦煌俗字及《宋元以来俗字谱》中所录宋代简化俗字进行比较后认为,《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俗字更具系统性和规律性。
敦煌时代至宋代是简俗字体系的准备时期,而元代是简俗字系统的形成时期。
元代简俗字在汉字史上的地位不容忽视。
第二章是对《元刊杂剧三十种》的俗词研究。
对元杂剧俗词考释的论著已相当不少,但所引材料多为明刊元杂剧,《三十种》中不少俗词在相关辞书中并没有收录。
本文择释了一部分未曾被考释过的俗词,还有一些至今仍活跃在包括山西方言在内的北方方言中的俗词。
在释义时,以明万历臧氏刻本元人杂剧所提供的书证材料为依据,结合历代口语文献材料如笔记和白话小说等,同时结合现代活的方言口语材料加以印证,以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取得释义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同时,借助语料库语料,追根溯源,尽可能找出每条词的最早出处,以说明该词的最早使用年代。
《元刊杂剧三十种》整理研究综述
关 于 《 刊杂 剧 三 十种 》 元 的整 理 , 谓 是 现 当代 可
的原 貌 。 2 o 0 0年 北 京 图 书馆 出版 社 再 次 影 印元 刊
局 出版 隋树 森 《 曲选 外编 》 收入 此 籍 为 它本所 无 元 ,
的 1 4种杂 剧 , 就是所 谓 的 1 也 4种海 内孤本 , 订正 并 了其 中 的一 些错 误 。 实 际上是对 它的孤 本的整 理 。 这
刊 小张屠 焚儿 救母杂 剧》 《 、元刊 本霍 光鬼谏 》《 剧 、元
曲文 之佳 者》 , 等 都可 以看作 是对 它 的整理 的一种 体
现【 l 】 此也 可 以说 王 国维 是 《 刊 杂 剧 三 十种》 。因 元 整 理研 究 的开 山祖师 , 他不仅 是首 位把 《 元刊 杂剧三 十 种 》 世 的消息 告示 天下 的学者 , 存 同时也是 首位对 它 进行 初步 整理 的学者 。1 3 9 5年卢 前为上 海 杂志公 司 编 印 《 人 杂剧 全 集 》 , 入 了 此籍 为它 本 所 无 的 元 翻收 1 种 杂剧 , 1 并进 行 了简单 的校 订 , 这是 对 《 刊杂 剧 元 三 十种 》 部分 杂剧 进行 校勘 的开 始 。 15 9 8年 中华 书
《 刊 杂 剧 三 十 种 》 真 正 整理 是 从 覆 刻 和 影 元 的
印工作 开 始 的。11 9 4年 日本 京都帝 国大学文 科大 学
覆刻 《 覆元 椠 古今 杂 剧 三 十种 》 目次 与元 刊本 不 ,
日本的《元刊杂剧三十种》研究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艺术百家2019年第2期总第167期□HUNDRED SCHOOLS IN ARTS93[文章编号:1003-9104(2019)02-0093-06日本的《元刊杂剧三十种》研究”隹壮(兰州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日本的元刊杂剧研究历史已有约四十年,系统的整理与校订始于1983年。
目前共校出15种,另外15种仍在校订和研究之中。
其研究情况可大致分为覆元槳本的形成与流传、研究成果、研究团队、文献的校注译四大方面。
优秀而且有传承的研究团队和审慎的研究态度是其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保证。
中国传统小学知识的欠缺是日本学者校注元刊杂剧的不足之处,由此造成了一些误校、误注,但这并不影响日本的元刊杂剧研究能够形成一个优秀的校本。
关键词:戏曲艺术;日本;《元刊杂剧三十种》;整理;研究中图分类号:J80文献标识码:A《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唯一的元刻本杂剧剧本集,共收杂剧三十种,是研究元杂剧最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十分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书最早是明代李开先旧藏;1],68-™,清代先后经何煌、元和顾氏等人收藏,最终被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芜圃)收藏,黄氏于书匣上题楷书“元刻古今杂剧乙编士礼居藏”十二字,另有隶书“集部”二字。
民国初年,该书为罗振玉所有,后归国立北平图书馆,即今中国国家图书馆。
自王国维《元刊杂剧三十种序录》一文始,该书在国内被定名为《元刊杂剧三十种》(简称元刊杂剧)。
元刊杂剧在题名、体制、形态等方面均与明传本的元杂剧表现出较大的不同,其中还保留了元代很多由汉、蒙语言接触造成的特殊语法现象,是研究元杂剧、元代汉语的重要文献,具有很高的文学、文献学、戏曲学、语言学价值。
因此,元刊杂剧得到了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青睐。
国内的研究情况已有多位学者做过综述①,不再赘述。
国外的研究以日本为重镇,本文拟对其研究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
一、“覆元篥本”的形成与流传1914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从罗振玉处借得元刊杂剧原书,请当时湖北著名刻工陶子麟(又名陶子林)进行复刻,重题为《覆元篥古今杂剧三十种》,是为“覆元篥本”。
《元刊杂剧三十种》三音节词构词研究
有 些 学 者 考 察 了 先 秦 的 AB 认 为 其 是 形 容 词 B, A 与 近 义 的 重 言 词 B 合 成 的 词 组 形 式 __ 。 B 61
一
、
三音节重叠式 A B式 B
加 得 很 多 , 最 集 中 地 频 繁 使 用 的 是 在 元 曲 而 中 。 【J 历 史 来 源 说 , 音 节 AB ” 4J 从 5 三 B应 该 是 双
音节 B B词 形 的 延 长 。
吕叔 湘 先 生 针 对 杨 朔 《 市 》中 的 形 容 词 海
7 79
墨墨圈圆圈墨曩
Snvs621 cc 2 , 0 ie 0 e
其 中 l+2型 , 12个 , 共 2 占全 部 重 叠 式 三 音节 词 的 7 % , AB 6 是 B词语 的 主流 形 式 。这 些 词按 照 A 与 B B之 间 的 语 法 语 义 关 系 , 有 词 又 根 复合 形 成 的主 谓 式 、 列 式 、 补 式 、 宾 式 、 并 述 动
珂 认 为 AB 有 两 种 不 同 的 构 式 : 类 是 A —B B 一 B
里 的三 音 节 词 中 古 开 始 产 生 , 代 以 后 有 了 巨 元 大 的发 展 。 l 6 元 代 三 音 节 词 数 量 种 类 众 多 , ” l3 10 成 为 一 种 非 常 重 要 的语 言现 象 。其 中 的三 音 节 词 按 照 语 音 标 准 可 以分 为 重 叠 式 和 非 重 叠 式 。 重 叠 式 三 音 节 词 全部 为 A B式 , 是 其 内部 构 B 但
元刊杂剧三十种 影印
元刊杂剧三十种影印引言概述:元刊杂剧三十种影印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通过对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影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元代的戏曲文化。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元刊杂剧三十种影印的重要性和价值。
正文内容:一、保护文化遗产1.1 保存原始文献:元刊杂剧三十种是元代戏曲文化的珍贵遗产,通过影印保护可以保存原始文献,防止其丢失或损坏。
1.2 传承文化传统:元刊杂剧三十种是元代戏曲的重要代表,通过影印保护可以传承和弘扬这一文化传统,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
二、研究历史文化2.1 深入研究元代文化:通过对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影印,可以深入研究元代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为研究元代文化提供珍贵的资料。
2.2 探索戏曲发展演变:元刊杂剧三十种是元代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影印可以追溯戏曲的发展演变过程,了解其演变规律和特点。
2.3 研究文学艺术风格:元刊杂剧三十种代表了元代戏曲的文学艺术风格,通过影印可以研究其艺术特点和演出形式,对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重要影响。
三、促进学术交流3.1 学术研究与交流:通过对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影印,可以促进学术界对元代戏曲的研究和交流,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3.2 国际文化交流:元刊杂剧三十种影印的传播可以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3.3 学术资源共享:通过影印,可以将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学术资源共享给更多的学者和研究者,促进学术合作和共同发展。
四、推动数字化技术应用4.1 数字化保存:通过影印元刊杂剧三十种,可以将其数字化保存,提高文献保存的效率和可靠性。
4.2 虚拟展览与传播: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将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影印作品制作成虚拟展览,实现线上展览和传播,让更多人参与其中。
4.3 数据挖掘与分析:通过数字化的影印资料,可以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深入研究元刊杂剧三十种的特点和规律。
五、文化教育与传承5.1 教育价值:通过影印元刊杂剧三十种,可以将其应用于文化教育,让更多人了解和学习元代的戏曲文化。
《元刊杂剧三十种》代词研究
《元刊杂剧三十种》代词研究
《元刊杂剧三十种》作为现存元代杂剧的唯一元代刊本,是这个时期比较典型的口语代表文献,其语言真实地反映了元代的语言面貌,是研究元代汉语乃至近代汉语不可忽视的文献材料,对于研究整个汉语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本文看重《元刊杂剧三十种》的语料价值,认为它所反映出的许多语言现象值得我们作深入研究。
因此,本文选取《元刊杂剧三十种》的代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书代词全面而系统的考察,试图揭示《元刊杂剧三十种》代词的全貌及其发展演变规律,为近代汉语代词系统的构建尽一点微薄之力。
绪论部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对《元刊杂剧三十种》一书及其语料价值、研究概况进行介绍;第二方面对代词的相关问题以及近代汉语代词研究概况进行论述;第三方面对本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进行说明。
正文第一部分(第一章到第三章)对《元刊杂剧三十种》一书的代词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
结合计量统计,从代词的出现频率和使用特点等方面,从语法等角度对代词进行逐一描写和分析,以总结出该书代词的全貌。
正文第二部分(第四章)从历时的角度进行专书代词比较。
将《元刊杂剧三十种》的代词分别与前期的《祖堂集》、后期的《鼓掌绝尘》两部专书的代词进行比较,从而揭示出代词发展演变的某些规律。
《元刊杂剧三十种》的刻本性质及戏曲史意义
其 实 这 种 形 式 在 其 他 书籍 刊 刻 中 多 有 使 用 , 定 宗 四 如
年 平 阳晦明轩 张存 惠 刊 《 修 政 和经 史 证 类备 用 本 重 草 》, 文 内 强 调 或 标 题 性 文 字 皆 用 阴 文 , 作 者 按 凡 如
语 “ 按 ”, 著 如 《 性 论 》、 尔 雅 》, 人 按 语 , 今 引 药 《 他 如 “臣 禹 锡 谨 按 ” 。 至 正 二 十 五 年 西 园 余 氏 刊 《 寒 等 伤
折 开 场 孙 权 请 乔 国 老 议 取 荆 州 事 一 段 对 白 : 正 末 “(
云 ) … ( 又 云 )( : 不 可 去 。 此 “ 可 去 ” … 驾 云 )‘ ”’ 不 三
字 下 两 折 笔 以 后 即是 长 长 的 曲 线 , 知 所 云 。还 有 些 不
剧 三 十 种 》 为 一 个 有 整 体 风 格 的 刻 本 而 论 , 然 是 作 显
能 以阴文说为证 《 刊杂剧 三十种 》 是建本 。 元 就
三 是 汪 文 以 为 二 者 文 内重 复 的 字 词 大 多 以 “=” “< ” 号 替 代 , 可 见 《 刊 杂 剧 三 十 种 》是 建 本 。 <符 也 元 此 中情 形 二 者 确 实 有 相 同 处 , 别 的 刻 本 一 样 如 此 , 但 也 非 建 本 所 独 有 , 必 说 。 但 有 一 点 , 是 《 刊 杂 不 却 元 剧 三 十 种 》 独 擅 而 他 本 不 具 备 者 , 就 是 《 刊 杂 所 这 元
证 ” 二 , “ 刊 杂 剧 实 际 的 刊 刻 地 ”时 , 从 贾 二 第 论 元 更
题 的解 决 对 于 从 元 杂 剧 的 文 本 传 播 、 杂 剧 的 演 出 等 元 方 面 认 识 元 杂 剧 的 发 展 史 有 非 常 重 要 的 意 义 , 至 对 甚 元 代 印刷 史 的 认 识 也 很 大 的 帮 助 , 以 , 果 有 可 能 , 所 如 这 个 问题 便 是 应 当 研 究 明 白 的 。 在 中 国 刻 书 史 发 展 过 程 中 , 略 而 言 , 书 性 质 约 刻 般分 为官 刻 、 刻 、 刻 等 。不 同的 刻 书 主体 因其 私 坊 刊 刻 目的 不 同 , 刻 书 版 式 、 容 的 追 求 不 一 , 刻 图 对 内 所
《元刊杂剧三十种》复音词研究
《元刊杂剧三十种》复音词研究《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最早而且是唯一一部元刻本杂剧作品集,收录了元代二十余位剧作家的三十种剧作,此书没有经过明代人的改动,保留了元代杂剧的原始面貌,是研究元代语言的重要文献资料。
作为目前我们能看到的唯一一部元刻本杂剧,《元刊杂剧三十种》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关注,学者们对该书的研究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不仅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在语言学领域(主要是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也已取得了部分成果。
但目前就其复音词进行研究的文章仅限于其中个别篇目,未成系统,尚未有文章对其复音词做过专书研究,以致于我们对整个杂剧复音词的全貌和特点尚缺乏清晰的认识。
元代处于汉语发展演变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的语言反应了中古汉语到近古汉语过渡过程中新旧质素的交替变化,《元刊杂剧三十种》是元代语言重要的代表文献,是研究元代语言的珍贵资料,对其复音词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运用统计量化、历史比较等研究方法,对《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复音词的数量、词性、构成方式进行了穷尽性的统计和全面描写,统计数据不包括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著作或篇目名等专名在内。
《元刊杂剧三十种》复音词共计1901个,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语音构词,二是语法构词。
语音构词分为非重叠式和重叠式两类。
语法构词分为运用语序方式构词和运用虚词方式构词两种,运用语序方式构词的分为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支配式、主谓式和综合式,运用虚词方式构词的只有附加式。
据统计结果来看,各类复音词之间及其内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发展水平上都存在不平衡现象:一是语音构词与语法构词不平衡。
二是语音构词内部不平衡。
其中重叠式构词法是元刊杂剧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构词方法,是元刊杂剧重要的语言特色之一。
三是语法构词内部不平衡。
表现在两个方面:运用语序构词与运用虚词构词不平衡、语序构词内部不平衡。
语言是不断发展演变的,复音词在汉语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 。也就是说, 这个意义必须是单一的, 两个语音组合如果拆
开分训则 大多数各不能成义或者分训的字义与联绵词义没有
联系。
1 联绵 词 . 声 () 1名词
【 元和令 】 )
逍遥 倒落得个散诞逍遥 。( 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三折 《
[ 作者简介 ] 周锡纯 , 贵州兴义人 ,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 20 级在职硕士研究生 , 07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讲师。
一
优游 则咱这镇 江淮 , 无征斗, 倒大来散诞优 游。(尉迟恭 《
个单纯 的意义 , 而不是说两词素经常连用表示一个统一 的意
三夺槊》 第三折【 正宫 】端正好 】 【 ) 腼腆 他从来腼腆。( 吕洞宾度铁拐李岳>第二折 【 《 倘秀 才】 ) 妖娆 觑 了田文 门下女妖娆。( 萧何月夜追韩信>第一折 《
童 皇堡壁
【 哭皇天 】 )
缱绻 您娘 别寻 了缱绻。( 吕洞宾度铁拐李岳》 《 第二折【 幺
:
冉冉 我 经 了些 冉冉 年 华 , 萧冬 月 , 炎 的 那 长夏 , 的 萧 炎 盼
我心切切 眼巴巴。( 薛仁贵荣归故里》 《 第四折【 甜水令 】 )
谆谆 孟子时空将性善说谆谆 。《 ( 死生交范张鸡黍》 第一折
《 刊 杂 剧 三 十 种 》 纯 词 研 究 元 单
。 周 锡 纯 1 , 2
(. 1 贵州大学 人文学院 , 贵州 贵阳 5 0 2 ;. 民族师范学院 中文 系,贵州 兴义 5 2 0 ) 5 05 2兴义 640
【 摘
要 】复 音 单 纯 词 多 受语 音 造 词 法 的 影 响 而 产 生 。 相 对 通 过 语 音造 词 产 生 的 单 音 词 来 说 , 是 由音 素 只
踌躇 我这里低首踌躇。( 冤报冤赵 氏孤 儿》 《 第四折【 迎仙
客】 ) 恍惚 脚列趄登辇路花基 , 神恍惚步瑶阶玉砌 。 《 ( 李太白贬
加式” 复音词 26个。共计 40 个词。 1 52 二、 元刊杂剧三十种> < 单纯词 单纯词首先是从意义标准确立 的, 也就是说一个语言复合
的变 化 扩 展 到 了音 节 的 变 化 。 从 《 刊 杂 剧 三 十 种 》 音 单 纯 词 我 们 可 以看 出 , 种 复 音 单 纯 词 的 产 能 已经 下 元 复 这
降 , 逐 渐 固化 沿用 至今 。 并
【 键 词 】单 纯 词 ; 词 ; 绵 词 ; 关 叠 联 音译 词 琉璃 明晃晃金碧琉璃 , 高耸耸楼 台殿 阁。 《 ( 小张屠焚儿救
篇】 )
宛转 翩跹 歌喉宛转 , 舞态翩跹。《 ( 承明殿霍光鬼谏》 第一
【 混江龙 】 )
折【 混江龙 】 )
3非双声叠韵联绵词 .
() 1名词
湛湛 可不道湛湛青天不可欺 , 举意之前悔后迟 。《 (看钱奴
买冤家债主》 幺篇 1 【 )
( ) 词 3动
。
貔貅 现统领着百万貔貅。(尉迟恭三夺 槊》 《 第三折 【 滚绣 球】 ) 流苏 休想我为翠屏红烛流苏帐。 《 ( 闺怨佳人拜月亭》 第二 折【 收尾 】 )
一
、
< 元刊杂剧三十种) 复音词概述
母》 第二折 【 越调 】斗鹌 鹑】 【 )
鸿鹄 有一 日平步青霄, 不信 鸿鹄 同燕雀。 《 ( 萧何 月夜追韩 信》 第一折【 】 尾 )
( ) 容词 2形
《 元刊杂剧三十种》 的复音词结构方式可 以分为 3 , 类 一是
单纯词 , 二是合成词 , 三是合成虚化单纯词。 单纯词有联绵词和 叠词两类: 合成词则分为“ 并列式"偏正式” 主谓式” 动宾式 ” ‘ ‘ “ “ “ 补充式 ” 五大类: 合成虚化单纯词就是指“ 附加式 ” 派生词 , 它
些 构成 的 元刊杂剧三十种》 单纯词有 19个( 中叠词 1 个)“ 4 其 4 ,并
列式 ” 成 词 16 个 ,偏正 式 ” 合 07 “ 合成 词 14 53个 ,主谓 式 ” 成 “ 合 词 4 个 ,动 宾 式 ” 8 “ 合成 词 28个 ,补 充 式 ” 成 词 2 2 ,附 7 “ 合 1个 “
咆哮 空喂得那匹战马咆哮。(尉迟恭三夺 槊> 《 第二折【 南
吕】一枝花 】 【 ) 趔趄 尚兀 自 脚趔趄醉眼模糊。 《 ( 马丹阳三度任风子》 第二 折【 正宫 】端正好 】 【 ) 坍塌 元来是这屋宇坍塌 了。 《 ( 张孔 目智勘魔合罗> 第一
《 元刊杂剧三十种 》 单纯词有 19个 , 中叠词 1 , 4 其 4个 双声
夜郎》 第三折【 醉高歌 】 )
蹊跷 这厮说话有些蹊跷。( 吕洞宾度铁拐李岳> 《 第四折 )
2 韵联 绵 词 . 叠
() 1 动词
单位j 鼓义单一不可分割。元刊杂剧三十种》 《 存在一部分 由同音
或 近音 的单 音节 构 成 的单 纯词 , 包括 联 绵词 和 叠词 两大 类 。 它
联绵词 l , 5个 叠韵联绵词 4 , 7个 非双声叠韵连绵词 5 个 , 2 音
译词 2 个 。 1
卜・ ) 词 联绵
折【 醉扶 归】 )
吩咐 小可已曾吩咐 了店小二 , 着他打听着。 《 ( 看钱奴买冤 家债主》 第二折 )
( ) 容 词 2形
联绵词的两个音节 , 在语音 方面有一定的关连 , 或者在声 母方面表现为双声或旁纽或准双声: 或者在韵母方面表现为叠 韵; 或者在声韵上都有表现 , 双声兼叠韵 , 只是在介 音上 不同。 联绵词就是两个音节 “ 联缀成义” “ ,以两个音节组合起来表示
们 主 要 是 由“ 正 式 ” 偏 合成 词 发展 而来 : 成 合成 词 的词 素 中有 组
一
扭捏 马儿上扭捏着身子儿诈 。 《 (看钱奴 买冤 家债主》 第一
折【 寄生草 】 )
伶俐 则他 家 自卖弄伶俐半晌。( 尉迟恭三夺槊》第一折 《 【 醉扶 归】 )
个词 素 意义 虚 化 , 般具 有 构成 另 外 的新 词 的能 力 , 且 , 一 并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