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共25页文档
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军事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关注点主要聚焦于阶级斗争、革命和军队构建等方面。
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不仅在理论上提供了关于军事行动的指导原则,而且在实践中也为国家解放运动和军事战略提供了深远影响。
一、军事战略与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认为,军事战略是阶级斗争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特定的军事力量实现阶级目标的手段之一。
军事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必须立足于阶级矛盾的实际,紧密结合经济实力、政治条件以及具体的军事环境,以确保革命的胜利。
二、人民军队的建设根据马克思主义思想,人民军队是无产阶级的军队,是为人民服务、保卫人民的武装力量。
人民军队的建设应当以工农大众为基础,确保军队与广大劳动人民的紧密联系,体现出军民一体的原则。
在人民军队中,指战员的政治觉悟和阶级斗争能力被认为是军事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军事秘密与军队组织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强调军事秘密在战争中的作用,同时也强调军队的组织体系和指挥结构。
为了保持军事秘密,军队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确保指挥者对决策的集中权力,同时又要保证指战员的参与和发表意见的权利,以形成高效的军事力量。
四、人民战争的理论人民战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理论主张通过军事力量的配备、发展和维护,支持和保卫革命运动中的广大人民群众。
人民战争理论要求军队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形成广泛的抗战力量,实现正义事业的胜利。
五、军事经济与生产方式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强调军事经济与生产方式的密切关系。
军事力量需要依赖物质力量的支持,而物质力量则需要通过生产方式的调整和发展来保障。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不仅包括军事战略,还涉及到对国民经济的分析和调控,以确保军队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与统一。
六、世界革命的军事战略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理论还主张通过全球范围内的革命斗争来推动世界性的社会变革。
世界革命的军事战略强调国际工人阶级的联合和抗衡,以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和支援。
论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
论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摘要:马克思主义军事学是科学的、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军事学的发展始终,指导了中国的革命、改革和发展。
本文对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作简要介绍,总结其产生后的意义,结合与我国的实践,对其在我国的发展做简要概述。
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点:一、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的内容二、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产生的历史意义三、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概况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军思想,内容,历史意义,在中国的发展引言: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军队和国防的理性认识,是对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的发展从古代的奴隶阶级军事思想,到封建地主阶级的军事思想,再到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最后到现在的无产阶级军事思想,它们都一步步的解释出战争的基本规律,对军事活动有着重要的启迪。
这些形形色色的军事思想,对其所处的时代时期的军队建设、战争准备和作战行动,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特别是在近代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对现代化战争认识的不断深化,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
同时,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与中国实践想结合,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成为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
本文就对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作简要介绍,总结其优点,结合与我国的实践,对其在我国的发展做简要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的内容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就是无产阶级的解放在军事理论上的表现,它是一个开放的科学体系。
它的主要内容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在战争原理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军事领域,揭示了军事对物质资料生产的依赖关系,宁阐明了战争的起源,战争的性质取决的进行战争的是哪个阶级,同时阐述了战争的类型。
创立了物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随后列宁阐述出了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指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引起物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2.在军队基本理论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论述了军队编制、武器装备、教育训练、兵役制度等问题,阐明了无产阶级军队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创立了无产阶级的军队学说。
马克思军事理论
马克思军事理论马克思关于战争和军队等问题的理性认识。
主要包括战争观、军队理论、暴力革命理论和作战指导理论等。
是无产阶级及一切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的指南,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石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成与发展马克思(1818~1883),出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后期。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同时,一些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蓬勃兴起。
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向行将到来的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提供理论指南,为改变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军事思想领域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局面,马克思在与恩格斯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的同时,撰写了一系列军事论文,提出和精辟地论述了许多著名的军事观点。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军事理论,并与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体系。
马克思军事理论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1845~1846年,他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并且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83页)而这一矛盾“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同前)。
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
1848~1849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先后撰写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著作,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工人阶级专政等思想。
1850年3月,他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又明确提出武装工人建立无产阶级军队的主张。
从19世纪50年代起,马克思虽然把军事问题的研究分工给恩格斯,但在繁忙的经济学研究工作之余,仍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军事问题。
1857年8、9月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提出关于战争和军队的发展的历史最能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的思想。
马列军事理论
马列军事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军事规律正确的科学思想的结晶,无产阶级及一切被压迫人民进行武装斗争的指南。
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战争和军队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和恩格斯奠定了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基础。
K.马克思和F.恩格斯在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时,已经得出了无产阶级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实现消灭私有制这一暴力革命的结论。
1850~1853年初,又在总结1848~1849年欧洲革命运动的经验时,进一步论证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必要性,提出工人阶级必须武装起来,建立自己的独立军队。
恩格斯在《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51~1852)中,阐述了武装起义必须遵守的规律。
从1851年中国爆发太平天国起义到1871年法国爆发巴黎公社起义的20年间,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十几场战争。
这些战争多半属于反对封建主义和殖民主义侵略压迫的战争,也有强国争霸战争。
而巴黎公社的武装起义,再一次为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马克思、恩格斯从国际工人运动的根本利益着眼,既向各主要国家的工人阶级指出对待这些战争的态度和策略,又从以军事知识武装工人阶级的需要出发,写了约200篇关于战争评论的文章。
通过对具体战争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使军事理论领域内长期充斥着的宗教迷信、英雄史观、投机冒险、侥幸取胜等唯心主义观点,受到科学的冲击。
这些评论,为正确认识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艺术等,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同时,在总结各国人民起义和反对殖民帝国侵略的武装斗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民战争的精辟思想。
他们把19世纪中叶中国人民抗击英、法等帝国主义野蛮入侵的英勇流血斗争,称之为保卫中华民族的人民战争;他们对中国人民在战争中显示的革命潜力的深刻分析,准确地预报了中国将在东方崛起的光辉前景。
在撰写大量战争评论的同时,恩格斯还为《美国新百科全书》撰写了一批军事条目,并写了《欧洲军队》、《论线膛炮》、《步枪史》等著作。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李伟
【期刊名称】《网友世界·云教育》
【年(卷),期】2014(000)013
【摘要】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人民进行军事斗争的实践中,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党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思想。
探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更加深入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总页数】1页(P177-177)
【作者】李伟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推进和深化——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J], 柯缇祖
2.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论题的细化研究--评王增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早期探索》 [J], 宋吉玲
3.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基本规律的有益尝试——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论》 [J], 秦宣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经验启示——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及经验研究》 [J], 钱亚仙
5.院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近现代文化论争”: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建设提供借鉴与思路 [J], 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军事理论ppt课件
反恐维稳行动的策略与实践
总结词
反恐维稳行动的策略和实践
详细描述
反恐维稳行动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军队应采取多种策略,包括情报侦察、精确打击、联合执 法等,以有效打击恐怖主义活动。同时,军队应加强与公安、武警等部门的协作,形成合力,提高反恐维稳行动 的整体效能。
抢险救灾行动的组织与实施
智能化战争的特点
智能化战争是在信息化战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和智能化 武器的普及,智能化战争具有更高的自主性和智能性。
应对策略
针对信息化战争和智能化战争的特点,各国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获取、传输和 处理能力;同时加强智能化武器装备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作战效能和应对能力。此外,各 国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安全挑战和威胁。
06
军事理论前沿问题与 发展趋势
现代战争形态的演变与未来战争的特点
总结词
现代战争形态正经历深刻演变,未来战争将呈现新的特点。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战争形态正从传统的平台中心战向网 络中心战转变,强调信息主导、快速决策和精确打击。未来 战争将更加注重隐形、快速、远程和高度机动化,同时非对 称作战和混合战争也将成为重要特点。
兵战术和航空兵战术等。
军事战术的特点
针对性、灵活性、保密性和风险 性。
战略与战术的关系和运用
1 2 3
战略与战术的关系
战略指导战术,战术服从战略。战略是宏观的、 全局的指导,战术是具体的、局部的实施。
战略与战术的运用
在战争中,应根据战略需要制定具体的战术,同 时也要根据战场实际情况调整战术,以实现战略 目标。
军事战略的层次
包括国家战略、国防战略、军种战 略和战场战略等不同层次。
军事理论课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答案
军事理论课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答案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中国发展指明了方向。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它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客观规律,而且指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历史使命,这使得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谋求自身解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五四时期,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人都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等进行了介绍,其中唯物史观最受重视。
唯物史观使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解决中国现实问题的主体力量。
“做工的”工农大众是社会的“台柱子”,要通过“阶级竞争”使“劳动阶级自己造成新的强力,自己站在国家地位,利用政治、法律等机关,把那压迫的资产阶级完全征服”。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使中国先进分子找到了改变国家命运的科学理论。
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实践,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正当中国人民在苦闷中摸索、在黑暗里奋斗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了。
十月革命给左右碰壁的中国先进分子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由于十月革命发生在情况和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相似(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因而对中国先进分子具有极为特殊的吸引力和亲和力。
再加上新生的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这与屡屡欺压中国的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形成鲜明对比,使中国先进分子更加向往社会主义。
毛泽东同志当时就兴奋地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
由于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成功的,中国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的出路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选择马克思主义、“走俄国人的路”,就成为当时中国先进分子的共识。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军事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军事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哲学思想体系,它的核心理论是关于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
距今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中国社会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与军事理论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军事理论之间的关联。
一、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12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价值观对于指导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准则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富强是指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富强是其发展的基础和目标。
其次,民主是指人民群众参与国家政治决策的权利。
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的民主权利必须得到保障和实现。
文明是指社会进步的文化和道德素质。
马克思主义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文明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力量。
和谐是指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和谐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础。
自由是指人的思想、言论以及行动的自由。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自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必须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
平等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之一,是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制度。
公正是指社会中的公正和正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保证,必须保障每个人的正当权益。
法治是指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在法律框架下的约束和保护。
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必须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爱国是指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
马克思主义倡导人民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同时也注重国际主义。
敬业是指对工作的专注和敬业精神。
马克思军事理论
马克思军事理论马克思关于战争和军队等问题的理性认识。
主要包括战争观、军队理论、暴力革命理论和作战指导理论等。
是无产阶级及一切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进行革命武装斗争的指南,是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石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形成与发展马克思(1818~1883),出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后期。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同时,一些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蓬勃兴起。
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为向行将到来的无产阶级暴力革命提供理论指南,为改变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军事思想领域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局面,马克思在与恩格斯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等理论的同时,撰写了一系列军事论文,提出和精辟地论述了许多著名的军事观点。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军事理论,并与恩格斯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体系。
马克思军事理论的形成有一个过程。
1845~1846年,他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并且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83页)而这一矛盾“每一次都不免要爆发为革命”(同前)。
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用暴力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思想。
1848~1849年欧洲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先后撰写了《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著作,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工人阶级专政等思想。
1850年3月,他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又明确提出武装工人建立无产阶级军队的主张。
从19世纪50年代起,马克思虽然把军事问题的研究分工给恩格斯,但在繁忙的经济学研究工作之余,仍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军事问题。
1857年8、9月间,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和给恩格斯的一封信中,提出关于战争和军队的发展的历史最能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的思想。
简析抗日战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简析抗日战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本质上讲,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双向互动、相互统一的问题。
二者能否在互动中实现统一,一方面取决于实践对理论需要的程度,另一方面又取决于理论是否满足实践的需要。
这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双向互动并在互动中实现统一,不仅是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要求,而且是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基本特征。
一抗日战争的伟大实践迫切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自产生以后便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普遍真理,具有指导世界各民族革命斗争的世界性和国际化的特征。
但是,与自然科学原理不一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性”和“国际化”,必须通过民族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马克思主义理论“所提供的只是总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
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必然要求。
另一方面,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革命具有特殊性。
中国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曾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但是到了近代,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
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工人阶级相对弱小,而革命的敌对力量则异常强大。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构成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革命面临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毛泽东说:“中国革命战争———不论是国内战争或民族战争,是在中国的特殊环境之内进行的。
”马克思主义要在这样的国家指导如此特殊的革命,必须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更重要的是,较之中国革命其他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的情况更加特殊:首先,中国革命进入到了一个更加特殊的客观环境。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而且两个矛盾相互交织,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相互融合,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个指挥中心同时存在。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规律性启示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规律性启示邹礼阳(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摘要: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首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战争观,奠定了无产阶级军事斗争的理论基石,也孕育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现代军事思想的理论源泉。
本文通过简要分析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挖掘中国现代军事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内在联系和科学启示,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毛泽东军事思想继承创新一、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就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一种是将其视作一成不变的的教条而执行,另一种则是根据现实情况对其加以发展创新并灵活运用。
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来讲,是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视为教条,还是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是两条不同的思想路线,是事关军队发展的大问题。
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紧密联系中国军事斗争的实际学习、研究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从而不断推进自身的发展壮大。
1929年毛泽东同志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重要思想。
在艰苦的斗争实践过程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始终注重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通过深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使全军指战员从思想上达到空前的团结,从而成为推进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有力的坚强柱石。
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革命过程中,毛泽东整合中国传统军事文化精髓和现代革命军事斗争精神,批判的吸收国外军事理论,融会贯通形成一系列关于中国革命的军事理论体系———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飞跃,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体系的基础。
纵观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赢得军事斗争胜利的历史可以证明,加强科学理论武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和军队建设的首要任务。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中国化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掩埋好牺牲的同伴,擦干身上的血迹,以三大起义开篇,开启了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战争的新篇章。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武装斗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一支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在中国大地上进行革命斗争的战略战术,并称为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军事理论中国化的“三大成果”,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形成为中国革命胜利指明了前进方向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革命是从学习俄国经验开始的。
革命以城市为中心,通过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曾是全党的共识。
大革命失败后党的中心工作依然在城市。
但是,以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都失败了。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不得不转移到反动势力较为薄弱的井冈山地区坚持斗争。
面对革命暂时出现的低潮,党内有些人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多久”的疑问,表面上问的是红军的前途,实际上问的是在中国这样“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1](P326)的国家里革命道路该如何走的问题,这也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问题”[1](P188)。
毛泽东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地分析中国革命的现实问题,逐渐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他科学论证了红色政权存在的主客观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科学地阐述了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建立工农民主政权之间的关系,并指出“这些第17卷第5期2019年10月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Vol.17,No.5Oct.,2019【党史·党的建设】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中国化林青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201602)[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中国化是从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中国化发端的。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军事理论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军事理论发展摘要:“十一五”期间我国军事理论取得飞跃式发展,“十二五”已经到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逐渐完善,我国军事理论也在不断朝着具有我军特色的方向发展。
回顾历史,我国的军事理论发展与马克思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我军建军80年来,为什么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战胜国内外的强大敌人,成为捍卫社会主义祖国的坚强柱石?就是因为它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军队在斗争中发展过程1931年,当南昌起义、秋收暴动点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的星星之火时,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认为这样一支仅有千余人、步枪加大刀梭镖的革命军队,能够彻底掀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统治,使整个中国改天换地。
但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军从井冈山的崎岖山路出发,经过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逐步成长为一支迭克强敌、战无不胜的强大革命武装力量,在荡涤旧社会的伟大斗争中创造了无比辉煌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经受住了各种复杂环境和艰巨任务的考验,实现了由人民革命武装向社会主义国家军事力量的转变,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不负重托,不辱使命,为红色江山的稳固提供了强有力的力量保证,为人民的和平劳动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顾我军发展的光辉历程,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其中贯穿着一条耀眼夺目的“生命线”,就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先后创立了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中国化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