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泛的教育知识的高级教育人才,适应教育与发展的需要;2.培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教育研究者和教育管理者;3.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教育人才,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4.培养具有高尚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道德操守的教育人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培养内容和要求1.专业基础课程:学生需修读并通过一定的学分要求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领域的基础课程。

学生应通过各门课程的考核,掌握相关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专业课程:学生需修读特定领域的专业课程,包括教育管理、教育评价、教育技术、学校领导与管理等。

学生应通过各门课程的考核,掌握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3.论文或实践报告:学生需独立完成一定难度和水平的论文或实践报告。

学生应选择与自己专业方向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或实践,并撰写完整的论文或实践报告。

4.实践教学:学生需参与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实践能力。

5.论文答辩:学生需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经专家评审通过方可获得学位。

三、学制和学分要求1.学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若学生需要延长学制,需经过导师和学院的审核批准。

2.学分要求:学生需修满一定的学分要求,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教学等。

学分要求根据具体条件而定,需通过学院相关部门的审核。

四、选拔和评价1.选拔要求:招生委员会将根据学生的学历、成绩、英语水平和面试表现等综合素质,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择优录取。

2.学业评价:学校将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论文或实践报告的质量和答辩情况等进行学业评价,鼓励学生在学术上有所突破。

3.研究生奖励与处分:学校设立奖学金和荣誉称号,在学业上表现优秀的学生将获得相应的奖励。

同时,对于学术不端行为和违反学校纪律行为,学校将给予相应的处分。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能够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进行教育技术项目的设计、规划和监控。

二、培养要求1.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教育技术领域的前沿动态;2.具备教育技术应用和研究的基本技能,能够分析和解决教育技术应用中的实际问题;3.具备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能够独立承担教育技术项目的设计、规划和执行任务;4.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在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三、培养内容1.基础课程1.1教育技术学概论1.2教育心理学1.3学习科学1.4网络教育技术1.5多媒体教学技术2.专业课程2.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2.2教育统计与测评2.4教育管理与学校发展2.5教育信息系统3.实践课程3.1教育技术项目设计与实施3.2教育技术项目管理与评估3.3教育技术案例分析与研究四、培养模式1.理论课程教学采用课堂授课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活动。

2.实践课程实训通过实践课程的实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毕业论文要求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与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课题,进行调研与研究,撰写毕业论文。

五、培养方法1.教师指导指导老师要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研究工作,帮助他们合理安排学习计划,解答学术和实践问题。

2.学术报告与学术研讨会每学期安排一定数量的学术报告和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3.实习实训组织学生到各类教育机构进行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评价与考核1.学习成绩评价学习成绩评价主要以平时成绩、考试成绩和论文成绩为主要依据,定期进行评价和汇总,给予学生反馈。

2.报告与答辩要求学生在学术报告与论文答辩环节,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报告生培养方案
1.引言
为了培养具有专业水平的物理学研究人才,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本文主要报告了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的研究生培养方案。

2.学科背景
3.培养目标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具有较高的物
理学理论和实验技能的专业人才,能够在高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培养具备良好的科研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培养具
有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适应教育教学的需求。

4.培养内容
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的培养内容包括:基础课程学习、专业课
程学习、教育教学实践和科研训练。

其中,基础课程学习包括物理学基础、数学基础和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专业课程学习包括物理学高级课程、教育
学课程和实验技术等课程;教育教学实践主要包括实习和教学设计等;科
研训练主要包括科研论文写作和参与科研项目等。

5.培养手段和方法
6.培养评价和质量保证
7.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培养方案,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的研究生将能够全
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为高中物理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出积极
贡献。

希望本方案能够为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生培养提供参考和指导。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物理)(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物理)(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物理)(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451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教育硕士专业领域代码:045105专业领域名称:学科教学(物理)学制:3年学习方式:非全日制二、专业领域介绍:学科教学(物理)专业与2010年建立,根植于物理(师范)本科专业,物理学专业是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建院基础及核心专业发展方向,拥有强大的师资及教学、实验、实践资源配置。

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目前拥有由教授1人、副教授3人、博士讲师2人的老中青相结合及多学科融合的校内导师团队以及校外导师8人。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研究,包括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物理实验及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中学生物理学习研究、中学物理科技活动以及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

近年承担了省级教研课题3项(其中教育厅质量工程1项、省级教研课题2项)以及多项教材建设项目、市级教学研究项目。

本专业导师热心科普教育,常年承担广州市科普项目。

2011年获得广州市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导师团队拥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积极探索将新媒体技术融合于物理课堂的方式与手段,在指导研究生、大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方面经验丰富,屡获佳绩。

三、培养目标培养热爱教师职业;具有良好的物理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物理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在中学物理教学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的高素质的中学物理课程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是:1、拥护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教师的职业道德,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2、掌握较为丰富的物理科学和技术的知识,具有宽厚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

较好地掌握教育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良好的教育理论修养;了解教育发展与改革现状、发展动态,熟悉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702 )一、培养目标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能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学风严谨、踏实勤奋、积极进取,身心健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数理推演能力,具备实验研究的设计和操作技能,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熟练使用一门外语,有及时了解本专业前沿动态的能力;初步具有独立从事和物理学科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学科专业1. 理论物理(070201)2. 原子和分子物理(070203)3. 等离子体物理(070204)4. 凝聚态物理(070205)5. 光学(070207)三、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硕士生,可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允许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期一般不超过1年。

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

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至少须修满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具体见本学科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表)五、培养方式依据本学科理论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以及光学等专业特点,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环节由学院隶属的各研究所统筹安排,按导师及指导小组制定的具体培养计划执行。

基础理论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进行,通过测试取得学分;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和小组讨论相接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测试(或考查)取得学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科研实践要求研究生除参加研究小组、研究所乃至学院例行的学术讨论会外,还要求每个研究生在不同场合至少分别各作一次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以及课题进展报告等,并提交书面科研实践报告,经导师或指导小组认可合格后方能取得相应学分;教学实践由学院统一安排研究生各做一学期的助教工作,并取得相应学分。

在专业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研究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测试或考查中宜采用书面测试和课程论文(或专题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在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和发挥研究生的创造能力,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参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内容的确定、实验过程的实际操作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取的研究生需要补修教育学基础和普通心理学本科课 程。研究生入学后应及时了解补修课程开课情况,主动地向任课教师提出补修申 请,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和期末考试,考试卷面成绩及格方为通过。补修课程不计 学分,但未完成补修课程或补修成绩 70 以下者不能参加硕士论文答辩。
2. 教学实践(2 学分)。教学实践主要深入大中小幼教育现场参加教育教学 活动和教育研究。时间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考核“合格”为通过。教学实践的 形式可以是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实验、作业、活动方案、课程论文、毕业论文 辅导与指导,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研究等。
十、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学 开课学期 考核 备 时 分 1 2 3 方式 注
10373001 第一外国语(英语,含听力) 216 5 √ √
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所属一级学科名称(代码) 教育学(0401)
授予硕士学位门类(代码) 教育学(04)
一、学科简介 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是安徽省级立项建设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安徽省最 早的教育学一级学科之一。 本学科主动适应、引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求,以推动教育学学科建设和教 育现代化发展为使命,立足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面向教育问题与实践,依 靠教育理论和大数据技术支撑,紧跟国家一流学科专业建设目标,建成具有较高 的社会声誉、特色鲜明、有一定影响的教育学一级学科。 教育学学科拥有省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 点。高等教育学是安徽省同学科中唯一的省级重点学科、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权 的学科,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省内领先;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是学 校重点学科;特殊教育学是安徽省唯一招收硕士研究生学科;经过多年建设,教 育学学科已成为安徽省同学科中最具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学科之一,学术研究和研 究生教育在省内处于领先水平。 教育学学科现有教授 17 人、博士 27 人,外聘兼职团队、教师 15 人,全国 优秀教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 8 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充 满活力的学术团队。2012 年以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 50 余项,获得科研经费 400 多万元,发表 C 刊论文 150 余篇,获各种省级奖励 10 余项。毕业生就业形势好、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两篇论文获得第一届、第 三届安徽省优秀百篇硕士论文。 教育学学科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发展与服务社会经济文化需求相统 一。学科骨干先后参加国家和省级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与咨询活动,参与安徽省特 殊教育事业发展行动计划等制定工作,先后完成国培、省培计划和委托培训 6 千 余人次,促进引领了安徽省特别是皖北地区基础教育课程和管理模式的深刻变 革。

学科教学物理045105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物理045105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物理)(045105)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物理)学位研究生)Juris Master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较强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中学物理及科学教育的中小学教师。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热爱物理教学工作,有志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具有较高的现代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的理论素养,能熟练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具有较好的运用现代学科教学理论、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具有良好的学识修养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物理学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能较好地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物理教学方面具有现代教育意识,能较好地掌握物理学科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物理教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动机和教师职业发展动机,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在中学物理教学和科学课程教学与教学改革实践中发挥骨干作用。

(四)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五)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

三、研究方向与导师1、大学物理课程与教学研究:该研究方向包括大学普通物理学的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粒子物理学教学与教学研究,主要导师有冯杰教授、郭长江副教授、方伟副教授和涂泓副教授等。

(1)主要导师冯杰教授长期从事大学物理教学与研究,研究生大学物理专题研究学位课程的教学,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基本原理、结构和方法以及在普通物理层面上对现代物理学的量子本质、相对论以及熵的统计解释等进行了系统的思考等。

(2)主要导师涂泓副教授从事大学物理教学与研究,普通物理双语教学及研究;双语主讲的本科生电磁学是上海市精品课程。

(3)主要导师方伟副教授从事物理学(师范)本科的基础课、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及其教学研究上,中学物理教学的评价研究等。

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物理学(代码:0702 )二级学科:凝聚态物理(代码:070205 )理论物理(代码:070201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以及它们的各种实际应用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的基础,是近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源泉。

物理学是基础学科也是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是与产业联系最密切的理学学科。

物理学科是广州大学最早建立重点学科之一,属广州市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1996年获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已经培养了50多名硕士,许多人已成为重要学术和技术骨干。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科已经形成了若干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理论物理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受限小量子系统、磁性与强关联多电子系统的理论研究。

凝聚态物理专业的研究方向有:半导体纳米结构中的电子性质研究、信息光电子研究方向、信息功能材料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学科的研究特色是与国际该领域的研究接轨,所有的成果都将在国内外权威刊物上发表,绝大部分论文被《SCI》所收录,有相当部分论文被国内外同行引用。

近年来学科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计划项目20多项。

2000年3月以来获省部级奖励6项,其中教育部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2005年以来本学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

本学科除取得一些科学成果外,还取得了一些社会效益。

学科已经培养硕士研究生50多人,毕业生全部就业,且有多名毕业生在山西大学、安徽大学、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211工程学校及新加坡科技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有些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发表在“Phys. Rev. B”,“J. Appl. Phys.”,“J. Phys.: Condens. Matter”,“Eur. Phys. J”等国际权威刊物上,毕业生中有多人分别考上北京大学、上海交大、中国科学院、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学校博士研究生,8人被评为“南粤优秀研究生”。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2)学科简介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有理论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光学五个二级学科,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是物理学招生规模最大的教学科研单位,覆盖上述五个二级学科。

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在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凝聚态物理和光学等二级学科均设有珠江学者岗位。

拥有量子调控工程与材料、核物质科学与技术两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拥有量子精密测量、光电检测仪器两个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一、培养目标通过在本学科相关领域的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使学生达到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宽的知识面,较为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相关领域的专门知识、技术和方法,能够解决科学研究或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比较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进行外文文献阅读和写作;能够较为独立地设计并开展研究,并进行基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并形成结论。

二、研究方向二级学科:070201理论物理研究方向:1活性软物质物理2封闭与开放量子多体系统中的平衡与非平衡态物理3量子信息理论4自旋电子学二级学科:070202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研究方向:1重离子碰撞物理2核子结构3强子物理4引力/规范对偶5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实验二级学科:070203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方向:1量子计算与量子网络2量子模拟3冷原子物理实验4量子精密测量二级学科:070205凝聚态物理研究方向:1凝聚态理论2自旋电子学3纳米材料的理论计算4拓扑物理二级学科:070207光学研究方向:1光电技术与系统2生物光子学3图像处理4微纳光电子材料和器件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

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六年。

四、学分与课程学习基本要求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3学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29个学分,“必修环节”不低于4学分。

学位课要求不低于21学分,非学位课(即选修课程)要求不低于8学分。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
教育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从
事教育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能力:(1)深刻理解教育管理领域的理论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良好的文字写作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撰写和发表教育管
理相关的论文和报告;
(3)具备教育管理的实践经验,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管
理实际问题;
(4)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能够协调和管理教育管理工作;
(5)具备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和应对教育管
理领域的变化。

2.培养课程:
(1)基础课程:教育管理学概论、教育学、心理学、统计学等;
(2)专业课程:教育法学、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与管理、学校管理、教育评价与监控等;
(3)实践课程:教育实践、实习、实践调研等;
(4)选修课程:培养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的课程,如教育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3.培养方式:
(1)课堂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授课、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2)实践培训:通过实习、实践调研等方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
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3)导师指导:为每位学生指定一位具有丰富教育管理实践经验的
导师,进行个别指导和辅导。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处编二ОО九年目录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培养方案 (1)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课程设置 (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语文)培养方案 (4)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语文)课程设置 (6)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数学)培养方案 (7)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数学)课程设置 (9)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物理)培养方案 (10)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物理)课程设置 (12)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英语)培养方案 (13)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英语)课程设置 (15)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管理)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一)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二)掌握比较宽厚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掌握现代基础教育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成为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面向基础教育的教育管理工作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四)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大学本科毕业并从事三年以上中、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教学效果良好的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

三、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1.培养方式:在职攻读。

2.学习年限: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最长不超过四年。

课程学习应在前三个学期完成,第四、第五学期用于学位论文的选题、开题和撰写,第六学期用于论文定稿、打印、送审和组织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等。

四、研究方向中、小学学校管理五、课程设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位课程为必修课程,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程。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能少于39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33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6学分。

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教育硕士培养方案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处二○○六年十一月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具备较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较高管理水平的基础教育管理人员。

基本规格如下:(一)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教育事业,学风严谨,为人师表。

(二)视野开阔,既有较深厚的文化基础,既有较高的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具有运用所学专业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学教学或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教育改革实践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包括决策、组织、指挥、协调及应变的能力,组织教学科研的能力和领导能力。

(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五)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条件(一)招生对象大学本科毕业后有三年以上基础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工作经验,无学士学位者须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报考者必须经过所在学校及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推荐。

(二)入学考试1.入学考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参加全国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入学考试或推荐单独考试的方式进行。

2.考试科目包括:政治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外国语、专业基础。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根据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可采取脱产、半脱产和在职兼读等各种培养方式。

学习年限定为2—4年。

其中半脱产和在职兼读累计在校时间不少于1年。

四、研究方向基础教育管理(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中小学校管理)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设置体现宽、新、实的原则,即宽口径、厚基础、新理论、活模块、重实践,按二年时间安排课程学习。

教育硕士专业课程分为教学课程和实践课程。

教学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程、专业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包括教育科研活动和教学实践活动。

总学分不少于38学分。

(一)学位课程(6门,18学分)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3学分,90学时)②基础外国语(3学分,216学时)③教育学原理(3学分,54学时)④教育心理学(3学分,72学时)⑤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学分,72学时)⑥现代教育技术学(3学分,72学时)(二)专业必修课(12学分,共5门)①教育管理学(3学分,54学时)②课程与教学论(3学分,60学时)③教育评价学(2学分,54学时)④教育哲学(2学分,50学时)⑤学校管理案例分析(2学分,30学时)(三)选修课程(至少6学分)指定选修课课:计算机基础(3学分,72学时)①现代教育思想流派研究(2学分,36学时)②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研究(2学分,36学时)③校长职业化与教师专业化研究(2学分,36学时)④区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2学分,36学时)⑤内蒙古基础教育问题研究(2学分,36学时)⑥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2学分,36学时)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2学分,36学时)注:选修课是为了配合教育硕士学员所选的研究方向及进行学位论文工作的需要而开设的课程,每个学员应至少选三门,其中计算机基础为指定选修课。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一、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其中教育管理培养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体育)培养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相关课程专任教师;学科教学(物理)培养中学物理课程专任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学科教学(音乐)培养中小学相关课程专任教师。

具体要求为: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各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国策。

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教书育人、学风严谨、积极进取、协同创新。

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职业道德水准。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良好的知识结构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具有良好的学科素养,能够根据学科发展前沿和发展趋势,不断丰富自身的结构知识,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采用适当的方法,不断的发现和认识教育管理的特殊规律。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胜任并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具有解决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教育问题的能力,具备胜任民族地区学科教学及管理的素质和水平。

4.具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及时掌握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新方法。

并能在民族地区,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学实践中去。

5.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具备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并能够学会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教育信息的处理和交流。

6. 培养具备健康的心理、真挚的情感、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身体素质的新型教育管理人员。

不断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更好的承担教育管理者的责任。

7. 深刻理解和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教育理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的基础理论。

并能在民族地区的教育实践中深入贯彻落实。

二、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学习年限为2年。

学科教学物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物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教学物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教学物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以下简称硕士)是一种旨在培养高水平学科教学物理教育专业人才的研究生教育学位。

本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旨在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科研训练以及实践教学,培养具备较高学术素养和教育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

以下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一、培养目标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以下素质和能力的高级学科教学物理教育专业人才:1. 具备较为扎实的物理学理论基础知识和较高的学术素养;2. 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能够将其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之中;3. 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在相关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4. 具备较强的沟通、组织和领导能力,能够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二、培养要求1. 课程学习:硕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需要完成一定的学术课程。

其中包括物理学基础课程、教育学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等。

此外,还需要完成科研方法与科学论文写作等相关课程,以提高科研能力和学术写作水平。

2. 科研训练:硕士研究生需要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

研究生应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研究。

3. 实践教学:硕士研究生需要参与学校或研究机构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参与物理实验教学、教育实习等。

实践教学是培养研究生实际操作和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研究生能够提高教学技能和教育实践能力。

4. 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需要在培养期满后完成一篇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创新性的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体现研究生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能力,经学术评审合格后方可申请学位。

三、培养时间和学分要求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时间为两年全日制学习。

学分要求根据具体课程设置和学校要求而定,一般为30学分以上。

其中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研究课题等。

四、质量监控和评估为了保证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将通过定期的学业考核、科研项目评估、学位论文答辩等方式对研究生的培养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学分 学分 学分 学分学分 学分 学分20学时1学分1.开题报告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中学物理教学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 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具有较为深厚的现代教育理论、物理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够运用 所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中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善于总结教学工作经验,具有较强 的科学研究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览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二、学制基本学制为2.5-3年。

可提前到2年或延期至4年毕业。

三、培养方式根据教育硕士的生源特点,实行脱产、半脱产(只限于长春市)、寒暑假集中学习三种 培养方式。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一)公共课(18学分) 1. 学位课(12学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 60学时 3 基础外国语课 90学时 3 教育学原理 60学时 3 教育心理学 60学时32.非学位课(6学分)现代教育技术 60学时 3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60学时3(二)专业课(不少于16学分) 1. 专业基础课(12学分) 物理教学论 60学时 3 普通物理专题研究 60学时 3 现代物理讲座 60学时 3 物理课程论 60学时32.专业方向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物理教育专题研究 40学时 2 物理实验教学研究 40学时 2 计算机与物理实验40学时2(三)必修环节(2学分)2.文献阅读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学:分:3 考核形式:试卷考试+课程论文课程名称:物理教学论 学 时:60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内容简介:1.物理教学论的基本问题,2.物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3.中学物理教材分析,4.中学 物理教学方法,5.中学物理教学模式,6中学物理教学技术,7.中学物理教学设计,8.中学 物理教学评价,9.中学物理教育中的教师与学生,10.中学物理教育改革热点问题探讨等。

主要教材: 1.侯恕.物理教学论.自编讲义.20学时1学分五、考核要求学院统一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都要有教学大纲、主要教材和参考书。

所有课程可根据课 程内容由任课教师确定考核方式。

六、学位论文教育硕士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

1. 论文选题教育硕士论文选题应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改革与管理现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 开题报告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实行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各学院根据专业实际具体确定开题报告时 间,但开题报告到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应少于半年。

开题报告必须公开进行。

开题报告合格后 记1学分。

3. 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在第四学期末(或以后)进行。

学位论文答辩应公开举行,论文答辩应有 详细的纪录。

论文答辩未通过但论文答辩委员会建议修改论文后再重新答辩者,可在半年后 至一年内重新答辩一次,答辩仍未通过或逾期未申请者,不授予学位。

具体请按照《东北师 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中的有关要求进行。

七、教学实践采取分散实践和集体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坚持课内与课外衔接,校内与校外互补,教育 理论与学科前沿相互渗透的原则,结合基础教育发展实际,学校组织教育见习、学术报告等 教学实践活动;教育硕士研究生本人运用所学理论与知识进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

根据基 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实践内容不断进行更新。

八、专业课程内容简介物理教学论2.阎金铎.中学物理教学概论[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查有梁.物理教学论[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4.孟昭辉.中学物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胡炳元.物理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参考书目(文献):1.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教育部.义务教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朱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朱宏雄.物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乔际平.物理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7.马云鹏.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5.8.黄甫全.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9.廖伯琴.中外物理教育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孟昭辉.物理教学论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普通物理专题研究(力学、光学、原子物理)-------------课程名称:普通物理专题研究课程类别:必修课学时:60学时学分:3学分开课学期:第二学期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内容简介:本课程为物理学院教育硕士的学位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全面、深入掌握力学的基本知识,明确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并能较灵活加以应用。

使学生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力学部分包括:牛顿动力学、机械能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刚体力学、简谐振动;热学部分包括:温度、温标与负绝对温度(热力学第零定律)、理想气体(理想气体的定义:理想气体的微观描述:理想气体实验定律)、气体、液体内部压强的微观机理、从微观角度看功和热(热力学第一定律)、液气双相系统的平衡与转变、热力学第二定律及熵的统计意义;光学部分包括:相干性及相干条件的理论解释(相干条件的导出,条纹可见度,时间相干性,空间相干性)、菲涅耳公式及其应用(公式的导出、布儒斯特角、振幅和相位改变)、标量衍射理论及其应用(理论简介、菲涅耳衍射和夫朗和费衍射)、位相物体与相衬、光学全息和光学信息处理简介(全息原理、模压全息、全息干涉处理、特征识别)原子物理部分包括:原子物理、a粒子散射与玻尔理论(历史简介和对玻尔理论的历史评价)、波粒二象性研讨、不确定关系研讨、氢原子的能级和光谱、核能和核技术应用(核过程中的能量问题、核能的应用、放射性的应用和简介)、粒子物理简介(粒子概况、关于宇称问题、强子结构的夸克模型的介绍)等。

主要教材:1.程稼夫:《力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参考书目(文献):漆安慎,杜婵英:《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5月。

赵凯华,罗蔚茵:《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

郑永令,贾起民:《力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年10月。

R.费曼《费曼物理讲义》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4 梁灿彬等《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1 杨福家《原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普通物理专题研究(电学)课程名称:普通物理专题研究学时:60学时开课学期:第二学期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3学分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内容简介:本课程电磁学部分,詣在引导学生从场的角度深入认识电磁学所涉及的物理概念及物理图象,分四个专题:静电场、恒定电场、恒定磁场、时变电磁场。

主要教材:1.基础物理教学研究(电磁学部分)参考书目(文献):1.电磁学教学随笔2.电磁场与电磁波3.电磁学教学札记-现代物理讲座-课程名称:现代物理讲座学时:60学时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分:3学分考试形式:开卷笔试内容简介:1.狹义相对论主要教材: [1] 赵展岳: [2] 俞允强: [3] 王永久: [4]王仁川: 参考文献: [1]何香涛:2. 广义相对论3. 宇宙学4.粒子物理5.混沌《相对论导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物理宇宙学讲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引力论和宇宙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广义相对论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观测宇宙学》,科学学出版社,2002年版;[2] S.温伯格:《引力论和宇宙论》,科学学出版社,1980年版; [3]刘辽、赵峥:《广义相对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4] Shi-Hao Chen, A Possible Candidate for Dark Matter, Progress in Dark Matter Research, J. Val Blain (Editor),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New York, p 65, 2005.[5] 高崇寿、曾谨言:《粒子物理与核物理讲座》,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6] 哈罗德.弗里茨:《夸克—物质的基元》,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7]陈世浩:《物理文章》,《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第9卷第6期679 (1985)。

[8]Shi-Hao Chen, Quantum Field Theory without Divergence A: Quantizationof Free Fields; Quantum Field Theory without Divergence B: Quantization of Interacting Fields; Quantum Field Theory without Divergence C: Perturbation , Quantum Field Theory: New Research, 0. Kovras Editor,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New York, (2005).•物理课程论•课程名称:物理课程论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 时:60学时 学 分:3学分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考试形式:闭卷考试内容简介:目前物理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课程改革已经渗透到基础教育的各个领域,这要求教师不 仅要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更要具有一定的课程领悟能力、分析能力、转换能力、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评价能力。

这不但是物理课程改革与实践对物理教师的基本要求,更是年轻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必要前提。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物理课程的发展史、物理课程理论的主要流派、物理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同时还要结合理论分析物理课程及其理论改革与发展的主要趋势。

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概论物理课程理论的基本概念、物理课程目标、物理课程设计、物理课程的实施、物理课程的评价、国际物理课程改革案例分析等内容。

主要教材:1.孟昭辉:《物理教学论与中学物理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郑军:《物理课程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朱錠雄:《物理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书目(文献):1.施良方:《课程理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2.余自强:《科学课程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