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家长群”遭吐槽:一个妈6个群
家长群沦为“死群”?一招可能让它起死回生!
家长群沦为“死群”?一招可能让它起死回生!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多少家庭,输在了没有仪式感》。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什么生活需要仪式感?一个很好的答案是:为了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
社群运营更是如此,为了让社群成为社群,而不是死群。
社群,更需要仪式感。
而现实是,我们被拉入某个微信群,起初都挺活跃的,结果时间一长,说话的人越来越少。
后来,只能通过发个红包,偶尔炸出来几个人。
因为,偶然的一次分享或者心血来潮讨论一个话题,大家根本不知道社群到底是做什么的、什么时候应该参与、更不会对社群的活动产生心理预期。
这种社群,往往就是输在了没有仪式感。
你的家长群死在没仪式化为什么好不容易拉起来的家长群最后都变成了“死群”?你可以翻翻你加的那些都沦为“死群”的微信群,它们都有出奇一致的共性:偶尔邀请人进群分享、同时大家一起聊聊某个话题、外加间歇性红包福利。
你可能会问,这难道有什么不对吗?确实不对。
你想,你隔三差五来个分享,心血来潮讨论个话题,这种情况下大家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该什么时候参与,这种“惊喜”式的活动无法让家长形成固定的使用习惯,更无法对下次的活动产生预期。
就像你被拉进群面对这种情况也很手足无措一样。
所以,要想提高家长群的活跃度,你就要培养家长的使用习惯。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每次以固定的方式让家长做类似的事就可以达成,就像你起床后永远记得要刷牙一样。
这就需要让群活动形成一种固定的“仪式化”的行为,给家长营造一种仪式感。
所谓“仪式化”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某种设定,给群成员传达一种“到了那个时间那个情景就要做那件事”的感觉。
比如,北方过年要吃水饺;新娘结婚要穿婚纱;小时候升国旗要戴红领巾;每年回历九月份穆斯林要进行斋戒;每年双十一,你都会准点守在天猫秒杀,这些都是“仪式化”行为,让人养成固定的习惯,同时给人以期待。
微信群也需要给成员一种仪式感,通过把活动“仪式化”,培养家长的固定使用习惯,让她们形成条件反射,知道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该做什么事,从而提高参与热情。
班主任提醒:千万别做家长微信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
要说现在什么群最活跃,首当其先的一定是代购群和家长群了。
尤其是家长群,伴随着新学期的开始,沉寂了两个月再度躁动起来。
前两天下班碰见邻居的李姐,听她给我吐槽:"现在做个家长真不容易啊,累死累活上一天班,照顾孩子、检查作业、做课外实践不说,还得时刻去关注家长群的消息,看看老师今天布置了什么任务,或者是发布了什么消息……"可能在很多人看来,这没什么,关注孩子,是家长的分内之事!可渐渐地大家发现,“家长微信群”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家长群本是为了父母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不错过学校的重要通知,方便和老师沟通和交流,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的。
但是,表面看似是家长和老师便于沟通孩子的工具,实则早已演变成为一个个充满焦虑的小型战场,让在群里的老师和很多家长都不堪其扰。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除了叮嘱孩子做个好学生之外,是否也该反思下,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以一个怎么样的姿态出现在班级中?今天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要想孩子成为班上那个受欢迎的同学,咱们自己就先别做那个在班群里招人烦的家长吧。
班主任的吐槽老师与家长交流越来越离不开“班级微信群”。
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班级微信群”开始变了味儿,炫富的、晒娃的、拉投票的、代购的、做股票的……有时我会很气愤,也很迷茫,家长都如此不遵守规则,又如何来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呢?现在“家长微信群”逐渐成了每个班级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
老师们会通报孩子们的在校情况、发布重要通知;家长们有疑问也会在微信群上与老师沟通。
但伴随着便利的同时,很多家长的行为让微信群“变了味”,给老师和家长们增添了许多烦恼。
曾经有一段时间,小葛班主任一度想关闭班级微信群,问其原因,其皱着眉头说:“是家长们的'热情’太过了!”事情是这样的:小葛每次在微信群里说一句话,哪怕只是最正常的布置作业,就会有大波儿的家长回应: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太棒了!谢谢老师!……有家长甚至还沿着这个话题闲聊起来。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手机“滴滴”地响个没完!更重要的是,家长们如此一刷屏,很多没有第一时间看手机的家长,很有可能错过老师公布的重要信息。
家长群是非多四种类型让人烦
但为了孩子 , 还 是硬着 头皮进 了家 长 Q Q群 。 不进不知道 ,
一
进吓一跳 ,每天那叫一个热 闹。 宋 茜说 ,群里家 长讨论的 内容 ,从 考试 、作业 、公
开课 到思想工作 怎么做 ,从团购牛 奶 、牛肉到学校午餐 吃了什 么 ,信息量 比微博 都大 ,甚至连每 天几点放学 ,
己孩子 的成绩 。
“ 其实这倒 没什么 ,关键 是聊着聊着就 偏题了 。” 肖先生说 , 两位家长聊着就开始无限制地说老 币 教得好 。
四种 类型让人 烦
记者 也采访 了一些 老师 ,对于家长群 ,老师们大都
随后 , 两人把老师捧上了天 , 说“ 老师水平高 , 感谢老 师 , 还是持赞成 态度 ,不仅发布 有关孩子在校 的信 息和学习 这么难做 的题 目也 让孩 子弄懂 了等 ” ,两人还 比着在 群 情况 ,还可 以随时为孩子和 家长答疑解惑 。不 过对于家
- I _
II I I . I 一
接发十几个抱拳的手势和鲜花 。 家 长 肖先生。 肖先生告诉记者 , 他们 的家长群也有 一年 多时间了 。
大渡 口王 女士的儿子上 幼儿园已有两年多 ,除了班
组织旅游 或者聚 餐 , 就在群里招呼一下 , 参 与的人不 少。 ” 王女士说 ,有 位家长是 中医药师 ,经常发布一些育
“ 当初加入班 级 Q Q群 ,也有些 无奈 。”她所 在班
级群的群 主是 孩子班上家长 委员会的头儿 ,打 电话通知
她班上的课程安排 , 相当不满地问宋茜为什么还没有 “ 入
跟发几朵甚 至几十朵花 ;当语 文老师发一篇推荐 的文章 给孩子们看 时 ,家长们会 “ 无厘头 ”地 把老师赞扬得过
家长群是 非 多
家长群笑话
家长群笑话1. 今天早上孩子上学,我在家里等着,突然收到了班级群里的一条消息:“今天是值日生的生日!”然后我想起来买了个蛋糕,快步走到学校,进了教室,把蛋糕放在值日生的桌子上,然后说:“生日快乐!”全班的孩子都看着我,然后值日生跟我说:“老师,你走错了教室。
”2. 我们班家长群里最活跃的一个妈妈,看到一个宣传餐厅优惠的广告,就贴了进去,然后有另一个家长问她:“这餐厅好不好?”然后这个妈妈好像没有看完,就回复了:“我不喜欢这个地方,我吃过三次拉肚子。
”我看到后紧急发了另一个消息:“各位家长,不要相信那个广告,这个餐厅有毒。
”3. 最近我们班有一位新家长,刚加入群的时候发了一张她的全家福照片,然后有一个家长回复说:“你女儿真漂亮!”然后这位新家长就回复了:“谢谢,但是她是我儿子。
”4. 有一次我们班幼儿园里猜成语活动,家长们也参加了,每个家长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猜成语。
一位妈妈拿着一支笔在纸上画,她的儿子一直说:“妈妈,快点!快点!我知道是什么成语!”然后妈妈说:“好的,好的,别着急。
”等到画了好几分钟,妈妈说:“这就是答案了!”然后她的儿子说:“哦,我知道了,你画的是‘欲速则不达’!”5. 有一天晚上,我们班家长群里的一位爸爸发了一张自己的照片,他穿着西服,在会场上领奖的样子,然后所有的家长们都表示祝贺,其中一位家长问他:“这个奖项是什么?”他回答说:“最佳睡姿奖。
”6. 我们班有一位家长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说她的孩子考了一百分,所有的家长都纷纷送上祝福,其中一位家长问:“是小学还是初中?”她回答说:“我家孩子还在幼儿园,百分之百是在托班考的。
”7. 一次家长会上,有一位家长举手发言说:“老师,我很担心我的孩子,他一直玩游戏,不爱学习。
”然后班主任说:“你不用担心,我会想办法给他一些激励。
”然后这位家长说:“好的,先谢谢了,但是让我先给你看一下他玩游戏的成绩单。
”8. 我们班有一位家长总是和班主任拍马屁,每次都说:“老师,您真是太伟大了!”然后班主任问他:“为什么这么说?”他回答说:“您让我的孩子对数学感兴趣了,他从来不知道X和Y可以这样有关系。
【2019中央遴选热点】微信家长群矛盾频出,原因何在?怎么解决?
家长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孩子?有专家指出,比较推荐的一个位置是,家长成为孩子在学校学习、社交的一个协助者,当老师投诉您的孩子一些需要调整的行为时,您可以作为老师和孩子冲突之间的润滑剂,化解彼此之间的对立情绪,聚焦问题的本质核心协助孩子去解决问题。
教师要形成正确的角色定位和责任意识。家长不是教师的教育对象,与教师的关系更不是仆人和主人的关系,他们是与教师地位相同的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守护人和教育者。在微信沟通中,一方面,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不把本属于自己的教育任务和责任随意转嫁给家长;另一方面,教师不能仅仅关注自己所承担的教育任务,也要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现,协助家长有效实施家庭教育。
四、教师不注重隐私保护。
公布孩子的成绩和排名,截图孩子的日记,透露家长的经济状况,给家长批改作业情况打分等都属于透露隐私。“我看了昨天发群里的俞同学的关于壁虎的一段文章,其中有提到我家孩子‘残忍’地对待小壁虎,(老师没有核实)……,请问这样在群里发出来是否欠妥?”“你家经济条件这么好为什么不请个一对一的家教”等内容,都涉及了泄露隐私。
二、强化教师在微信沟通中的角色担当,提高专业素养和信息素养。
学业竞争、绩效考评和沉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多重压力,使得一些教师有意无意地向家长转移部分教育教学任务,以减轻工作和心理压力。同时,在微信沟通中,不乏颐指气使、傲慢轻辱等现象。笔者认为,这一方面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水平、教师角色认同的错位和职业道德的缺失等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教师微信交流技巧和能力不高有关。
二、家校权责模糊,边界不清,出现责任转嫁、教育干涉现象。
随着家校互相介入的程度也越来越深,家校合作便出现了模糊地带,责任转嫁、教育干涉现象屡见不鲜。
家长群神幽默趣闻
家长群神幽默趣闻
家长群里有很多幽默趣闻,以下是一些好玩的例子:
1. 一位爸爸问群里的家长:“大家都是怎么把孩子从 iPad 上拉下来的?”结果来了一堆回复,包括“用锤子”、“用打火机”、“用香蕉”,最后一个
回复是“把孩子的耳朵咬下来就行了”,引起了众人哄堂大笑。
2. 一位家长在群里分享了自己孩子的“艺术品”,是一张用口红画的脸,结果群里的家长都表示很佩服孩子的有创意,还有人表示想尝试一下
自己用口红画,搞笑气氛一度蔓延开来。
3. 一位妈妈在群里抱怨说自己的孩子让她累得要死,不知道该怎么办,结果另一位妈妈发了一个表情包:“累得像一只狗一样”,家长们都笑
喷了。
4. 一位爸爸在群里分享了自己孩子的口胡乐,跟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幸
福之源,结果群里其他父母又分享了自己孩子的各种“乐器”,包括空
气吉他、椅子口琴等等,场面非常欢乐。
5. 一位家长分享了自己孩子参加学校毕业典礼的照片,其中孩子穿着
束腰的礼服,父母们纷纷表示很好奇这是哪个年代的毕业典礼,结果
发现是自己家孩子自己设计的服装,场面一度尴尬却非常有趣。
6. 一位家长在群里分享了自己孩子的水彩画,没想到大家看完作品后
都表示自己也要开始尝试,结果群里爆发出一股创意、艺术气息,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艺术心得和作品,相互学习和欣赏。
除了以上的例子,还有很多很有趣的话题和内容,在家长群里分享和交流,可以让大家更亲近、更有趣,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班主任提醒:别在微信群里招人烦!跟孩子的班主任处好关系不难
班主任提醒:别在微信群里招人烦!跟孩子的班主任处好关系不难“家长微信群”真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家长群本是为了父母及时了解孩子在校情况,不错过学校的重要通知,方便和老师沟通和交流,加强家庭和学校之间的联系的。
但是,表面看似是家长和老师便于沟通孩子的工具,实则早已演变成为一个个充满焦虑的小型战场,让在群里的老师和很多家长都不堪其扰。
新学期开始了,我们除了叮嘱孩子做个好学生之外,是否也该反思下,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以一个怎么样的姿态出现在班级中?今天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要想孩子成为班上那个受欢迎的同学,咱们自己就先别做那个在班群里招人烦的家长吧。
1曾经有一段时间,小葛班主任一度想关闭班级微信群,问其原因,其皱着眉头说:“是家长们的热情太过了!”事情是这样的:小葛每次在微信群里说一句话,哪怕只是最正常的布置作业,就会有大波儿的家长回应: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太棒了!谢谢老师!……有家长甚至还沿着这个话题闲聊起来。
前两天下班碰见邻居的李姐,听她给我吐槽: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手机“滴滴”地响个没完!更重要的是,家长们如此一刷屏,很多没有第一时间看手机的家长,很有可能错过老师公布的重要信息。
牌牌本身也是小学生妈妈,这个问题遇到过很多次,也听周围的妈妈们抱怨过很多次。
甚至还有妈妈会指名道姓地说:“那个XX的妈妈太烦人了,刷屏大王!” “XX孩子的爷爷、姥爷、爸爸、妈妈都在群里,一家子有时还在微信群里聊天,真是太过分了!”这是个问题吗?绝对是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有办法解决吗?其实,方法很简单,只需老师逐条列出一些规则,在微信群里公布一下就可以了,只要建立好规则,家长和老师们也严格遵守起来,相信家长群还是一个帮助家长更便捷了解的辅助。
2老师生二胎,有家长提议一起分摊送老师5000元童车一辆,被骂“马屁精”,骂得好,骂得对!“现在做个家长真不容易啊,累死累活上一天班,照顾孩子、检查作业、做课外实践不说,还得时刻去关注家长群的消息,看看老师今天布置了什么任务,或者是发布了什么消息……”这是一位家长朋友的心声。
“熟读”变“服毒”,“应该”变“活该”,家长群接龙翻车太搞笑
“熟读”变“服毒”,“应该”变“活该”,家长群接龙翻车太搞笑以前我们上学的时候,有什么事情,老师直接到家里面家访,跟家长沟通。
或者说是去接孩子的时候,老师会把家长叫到办公室里。
现在沟通完全没有距离,孩子只要一上学,入了一个班级,那么班级的班主任老师就会建一个微信群。
有什么消息,老师就在微信群里面通知,在微信群里面让家长执行。
因为有了微信,老师沟通起来似乎方便了很多,但是正因为沟通快捷,也会闹出很多笑话。
孩子刚上一年级,没多久老师就拉了一个群,后来来了一个新的老师,新老师在群里面自我介绍说:我是新来的一年级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家长好不容易看到老师发话,马上抢沙发:兼老师好欢迎您!老师一看不对劲,马上回复说哦,不好意思,我姓景。
但是下面失控的家长已经开始做复制粘贴党了。
直接复制第一个家长的话:兼老师好,欢迎您。
搞得老师非常尴尬,自己用了几十年的姓,一下就被家长给改了。
还有一个一年级的老师,在班级群里面布置孩子要熟读乘法口诀,问家长有没有让孩子熟读?前面有一个家长先说王某某已经熟读,但是下家长可能是用语音输入法,张某某已服毒。
一个弄错就好了,下面一堆复制黏贴党的家长,全部把上一个服毒家长的粘贴下来,改成自己孩子的名字,结果一堆孩子已服毒。
搞得老师哭笑不得,这些家长连打一个字都懒,明明只是让孩子熟读课本,变成了大型案发现场,老师也是很无奈。
教师节家长给老师送花,老师在群里面对家长表示感谢。
家长纷纷说应该的,老师辛苦了,早点休息吧!本来这楼也是很整齐的,没想到到到第四层的时候,一个家长打错字了,把应该打成活该。
于是变成了活该的,老师辛苦了,早点休息吧!下面复制党的家长们齐刷刷一排:活该的,老师辛苦了,早点休息吧!估计老师看到这个回复晚上都失眠了。
一个老师在组织家长会的时候,在群里面提醒家长明天要准时过来。
结果前面的家长说:好的,收到,谢谢老师。
结果到了第三个家长楼歪了,家长应该打的是笔画,好的写成:妈的,收到,谢谢老师。
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退群不解决问题还激化矛盾
压垮成年人只需一个家长群?退群不解决问题还激化矛盾【素材回放】近日,江苏一家长称,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不少网友认为他说出了自己想说而不敢说的话。
【素材解读】“家长群”出问题了。
到底是“群”有问题,还是家校矛盾的集中爆发?其实,本质问题是老师与家长对于孩子教育上的责任与分工的争议,也是社交媒体时代班级管理的新课题。
与其“退群”,不如“善用”,而这更需要有关部门为“家长群”“立规矩”!目前,许多地方已经出台了有关“家长群”的管理办法。
“家长群”原本是更好实现家校联动的渠道,不能成为推诿教育责任、给家长施加压力的工具。
让“家长群”回归沟通交流的本质,别让“家长群”,成了“压力群”!其实,培养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需要家庭和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共同携手和努力,不单单是靠"踢皮球"来转嫁任何一方的压力,我们要理解当下教育环境中很多老师的工作压力,也要理解家长在面对家庭和工作的同时要辅导孩子的疲累和力不从心,相互体谅并且合理分配家校责任才是中和此类矛盾的正确方法。
【适用话题】教育压力责任理性别让“家长群”,成了“压力群”!教育内容更加丰富,无形增加了课业负担解决家长退群,需要多点开诚布公的沟通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导致老师的工作量增加家长和老师之间少一些摩擦和误会,学生的成长之路就会少一些绊脚石与其说,家长是被家长群支配、所以心生恐惧。
不如说,老师也被家长群支配校和老师并没有考虑到部分低学历家长的压力和困难,并且没有充分考虑到家长本身要面对的家庭和工作压力,导致了该矛盾冲突的锐化家校矛盾的本质,其实是当代社会上普遍性的“教育焦虑”的一种外在表现。
因此,要破解这项矛盾,还需釜底抽薪,打破基础教育领域的“内卷【素材锐评】教师责任本不该转嫁给家长这正如一个大致用来调侃80后的段子所说,这一代人自以为高考完就解放了,可万万没想到,若干年后自己生了孩子,还要把功课从小学到高中再学一遍。
家长群,拼爹拼妈“讨好”老师,终究成了“潜规则”的缩影
家长群,拼爹拼妈“讨好”老师,终究成了“潜规则”的缩影在最近的这段时间,网上掀起了“家长该不该退出家长群”的讨论热潮。
说到“家长群”,其实看似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微信群,可里面却是暗藏了当今社会大部分的规则现象在里头。
就像一片大海,你看过去总是风平浪静的,可又有谁能知道海面底下的“暗流涌动”呢?除了那些当事人的家长体验最为深刻之外,其实大多人,都感觉“家长群”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长与老师的群聊罢了。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是非,不管你想不想置身其中,但你只要是当事人,那你就肯定不能置身事外。
就像一个同事群,里面有你的上级,有你的同事,更有你的下属。
你要说什么,对谁说什么,讨好谁,奉承谁,命令谁,你的选择都是不一样的。
那么,家长群也是同样的道理。
里面和你身份角色一样的,就是每个孩子的家长。
另外,身份有点特殊的,就是你孩子的老师。
就拿你孩子的班主任来说,你肯定想跟班主任老师的关系好一点。
因为你知道,虽然每个人上课的科目是一样的,但老师对于每个学生的态度都是不同的。
所以,当这样的情况出现后,当这样的“人情”关系出现后,家长群的“奉承讨好”就成了常态。
而里面的这几个潜规则,值得我们思考。
家长群,拼爹拼妈“讨好”老师,终究成了“潜规则”的缩影跟风讨好,不想被人视为“不合群”每当去到一定的节日时,我们总是会发现,一些家长总是在群内说些“漂亮”的好话来奉承讨好老师,而别的家长见到这样的情况,也都跟风“复制”,进行讨好。
你可以看到,满屏都是齐刷刷的“老师辛苦了......”这样的字眼。
我们不知道家长是真心的,还是假意的,但是没有人敢不发。
很多人就会疑惑,我又不想奉承讨好老师,为何我非要发呢?其实,这就印证了一句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你不发,可别人的态度,以及群里的环境,会逼迫你去发。
因为在这个社会,强调的就是“合群”。
当盲目合群到了一定的程度时,不想合群的人,都会被拖下水。
要知道,家长不合群没关系,可自己的孩子,他是无辜的。
莫让家长群成为家长的负担
龙源期刊网
莫让家长群成为家长的负担
作者:
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8年第35期
随着微信的广泛使用,不少中小学幼儿园以班级为单位建群促进家校联系。
从布置作业到家长给孩子请假、学校组织活动需要家长配合,再到家长就班级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等等,都可以在家长群里面来完成,随时随地、省时省力。
但是,各种班级群、家长群的盛行,也带来一些问题和弊端,遭到了很多家长和老师的吐槽。
比如不少家长反映,对于一些超过课程标准的知识,老师按规定不能在课堂上作要求,于是通过微信群布置,教的重任就落在了家长的肩上。
再比如按照教育部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能布置书面作业,而各种家长群就成了变相违规的渠道。
当家长群异化为“助教群”,无形之中就加重了家长们的心理负担。
另外,在一些家长看来,很多家长群已经沦为了“攀比群”“馬屁群”甚至培训机构的“广告群”,既让人生厌,又让人无奈。
一些家长喜欢在群里晒自己孩子所取得的各种成绩、荣誉,无形之中在家长当中造成了攀比心理,也加大了其他家长的焦虑情绪。
而有些家长为了讨好老师,无论老师随便在群里说句什么话,家长就又是点赞,又是送花,或者是一片讨好、奉承的话,结果既让老师感到难为情,同时也让其他家长不满。
家长群的良好生态、和谐氛围,关系到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老师和家长的沟通等等,所以确实需要“减负”,需要各方共同的呵护。
那些微信群里招人烦的家长,让你心塞了吗?
那些微信群里招人烦的家长,让你心塞了吗?朋友吐槽说,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有家长的微信群的地方,更是少不了“刀光剑影”。
小派好奇的打开朋友的家长微信群一看,真是“百家争鸣”啊!群里的家长干啥的都有,有问作业的、套近乎的、给孩子拉票的、显摆的,竟然还有家长做微商发广告的····(小派已经晕菜)一时间,家长微信群热闹无比。
今天,小派来和家长们来聊一聊微信群里哪些家长的行为最让人反感,希望大家一起建立一个和谐的家长微信群。
1小白型:这类家长不管时间多晚,也不管别的家长是不是在上班,总之一有自己不清楚、不了解的事情;就像连环炮一样不停地追问别人。
如果人家回复晚了,在言谈话语间还会捎带些许不满。
当然,老师更是不能放过。
比如;老师明明已经将纸质的通知发放给学生,有的家长懒得自己看,非要事无巨细的追问老师。
2过度关注型:有的家长真是恨不得和孩子一起天天上学,每天N次在微信群里询问孩子的情况。
就差在教室和家里连接一个摄像头。
家长想让孩子独立,可是又不想放手,孩子如何能长大?还有更夸张的,有的学生的爷爷奶奶刚学会玩微信,就非要加入家长微信群练练手。
一个孩子,三代人都要加入家长群;孩子能没压力吗?老师都看着都无奈了!3显摆炫耀型:小派的朋友说,现在的家长都是用假装不经意的套路来炫娃。
大致分为三类:1、炫耀成绩我家孩子这次发挥失误了,才考了98,要是细心点,妥妥的100分。
2、晒出国的照片这是美国的夏令营,你看,孩子都晒黑了!3、孩子的特长证书等不论是钢琴几级证书还是什么孩子的绘画作品。
不但逼着你看,还要正面评价。
这样的家长不仅让老师头痛,更让其他家长不屑一顾。
4讨好刷屏型:要说小白型的家长没有眼力劲,这类家长就是拍马屁性永远都抓不住重点。
无论老师发了什么信息,总是第一个“现身回复”:老师说得对!老师辛苦了!老师您怎么看?这样就会把老师或其他家长发布的重要信息淹没。
如果有重要的事,请找老师私聊。
远离泛滥的家长群
远离泛滥的家长群曾宏燕如此蝗虫般泛滥的家长群,可以说是当下教育问题另一个版本的写照。
懂教育不懂教育的,有文化没文化的,挤在一堆分享这“教育盛宴”,馊了的、腐了的、能吃不能吃的混搭,有营养没营养的杂拌,家长们趋之若鹜。
不禁让人想到,蝗虫般泛滥的又何止是家长群,个别无良教师、无良媒体、无良出版社……都在这么干。
家长们陷入混乱,孩子们深受其扰。
“救救孩子”,鲁迅当年的话犹言在耳,我还要说,“救救家长”。
面对泛滥的家长群,家长们该清醒了!先考虑一个问题:你加入这些家长群是为了什么?我向一些家长问过这个问题,对于入群目的,他们大都提到两点:一是希望了解到更多的教育信息,二是与家长网友交流家教体会。
关于第一点,希望家长们想想,信息是越多越好吗?就算你所获得的信息都是正确的,每天几十、上百甚至几百条的信息一股脑儿涌来,你能接受得过来、处理得过来吗?又何况这些信息里有相当数量的虚假错误信息,你无从判断真假对错,而这样的信息接受下来,其误导的后果想过吗?关于第二点,面对这么多的家长群、这么多的家教案例,你能保持头脑清醒吗?更重要的是,你有没有考虑到,孩子个体、所在学校、年龄性别等都存在差异,倘若没有区别地“拿来”所谓的“成功经验”,不但没效果,还可能适得其反。
何况家长们大都冲着成绩好的孩子的家长去的,如果你用“学霸”父母的家教经验来指导自家孩子,岂不是给孩子施加超常压力吗?一旦其承受力崩溃,后果难以想象,别说成绩提高不了,自信也会被毁,而这将严重影响孩子的一生。
当你从泛滥的家长群里解脱出来,你会获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你可以用这些时间和精力来做有意义的事情。
比如,陪伴孩子。
陪伴,是你了解孩子的最佳方式,是你和孩子彼此走近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爱和信任这些美好的情感,会让你不再觉得和孩子打交道很“难”。
比如,你认真去读几本关于教育的书,最好是经典的,像《理想国》《爱弥儿》,而非“流行”的。
可以说,教育发展至今,其他的教育文献还无出其右的。
家长群不解散的搞笑段子
家长群不解散的搞笑段子
一天,某家长群的管理员发了一条公告:“各位家长,由于群里
近期发生过多次争吵,群氛围较差,管理成本过大,故决定解散本群。
感谢大家的配合与支持,希望大家能够理解。
”
没过多久,一位家长急忙回复:“管理员老师,您不能这样啊!
这个家长群可是我学会用手机后唯一参与的社交活动,每天进群都是
我最大的乐趣啊!而且,群里各位家长贫嘴相连的时候,搞笑段子可
是从此处源源不断的哦。
”
另一位家长也附和道:“是啊,我之前读了好多书,才有这么多
冷笑话。
我每次发个段子,都能让群里的家长哈哈大笑,还特意给自
己加了点功劳分。
”
又一家长加入了讨论:“管理员,您可别解散啊!你如果解散这
个群,这敲门砖我怎么进别的家长群呀?我现在这样红红火火的!”
管理员犹豫了一下,心软地说:“好吧,鉴于大家的热心呼吁,
我暂时撤销解散的决定。
但请注意,以后大家争执时,还是要注意控
制情绪,适度吐槽,毕竟我们这是一个儿童问题讨论群。
”
家长们纷纷表示愿意遵守规定,乖乖守纪。
于是,家长群继续欢
声笑语地存在下去了。
“变味儿”的家长群
“变味儿”的家长群不知从何时起,本应是方便家校沟通的家长群,却渐渐“变味儿”了。
曾经,家长群的建立是为了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让老师和家长能够及时交流,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
然而,如今的家长群却充斥着各种让人无奈和困扰的现象。
首先,家长群变成了“压力群”。
老师在群里布置的作业,不仅是给孩子的,也是给家长的。
有些作业需要家长全程参与,甚至需要家长批改、签字。
这让原本工作就繁忙的家长们感到疲惫不堪。
下班后,不仅不能好好休息,还得陪孩子完成各种复杂的作业,稍不留意,可能还会被老师在群里点名批评。
家长们的压力与日俱增,亲子关系也变得紧张起来。
其次,家长群成了“攀比群”。
一些家长喜欢在群里炫耀自己孩子的成绩、才艺,或者分享孩子参加各种高端培训、活动的照片。
这让其他家长感到焦虑和不安,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从而盲目跟风,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和兴趣班,加重了孩子的负担,也让家庭经济压力增大。
再者,家长群沦为了“马屁群”。
部分家长为了让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多关照一点,在群里对老师阿谀奉承,不断地夸赞老师,甚至还会发红包。
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群里的正常交流氛围,也让其他家长感到尴尬和反感。
还有,家长群变成了“广告群”。
时不时就会有家长在群里发各种商品的推销信息,从课外辅导班到生活用品,五花八门。
这不仅干扰了群里的正常信息交流,也让家长们感到厌烦。
另外,家长群也成了“争吵群”。
由于对一些教育问题的看法不同,或者因为孩子之间的小摩擦,家长们在群里互不相让,争论不休,甚至恶语相向。
原本和谐的交流环境被破坏,让老师和其他家长都感到十分无奈。
家长群的“变味儿”,让家校沟通的初衷被扭曲,也给家长和老师都带来了困扰。
要让家长群回归正轨,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学校应该制定明确的家长群管理规则,规范群内的交流内容和方式,禁止无关信息的发布。
老师要明确自己在家长群中的职责,合理布置作业,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不偏袒、不歧视,避免在群里给家长过多的压力。
开学了,班主任提醒:别做家长微信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
开学了,班主任提醒:别做家长微信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开学了,相对已经安静了一个暑假的家长微信群即将开启刷屏模式,提醒各位家长朋友,不要做家长微信群里那个招人烦的家长。
班主任吐槽老师与家长交流越来越离不开“班级微信群”,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班级微信群”开始变了味儿,炫富的、晒娃的、拉投票的、代购的、做股票的……有时我会很气愤,也很迷茫,家长都如此不遵守规则,又如何来教育孩子遵守规则呢?!随着微信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家长微信群”逐渐成了每个班级不可缺少的交流平台。
老师们会通报孩子们的在校情况、发布重要通知;家长们有疑问也会在微信群上与老师沟通。
但伴随着便利的同时,很多家长的行为让微信群“变了味”,给老师和家长们增添了许多烦恼。
曾经有一段时间,老葛班主任一度想关闭班级微信群,问其原因,其皱着眉头说:“是家长们的‘热情’太过了!”事情是这样的:老葛每次在微信群里说一句话,哪怕只是最正常的布置作业,就会有大波儿的家长回应:老师您辛苦了!老师太棒了!谢谢老师!……有家长甚至还沿着这个话题闲聊起来。
由此造成的后果是:手机“滴滴”地响个没完,更重要的是,家长们如此一刷屏,很多没有第一时间看手机的家长,很有可能错过老师公布的重要信息。
多多本身也是小学生妈妈,这个问题多多遇到过很多次,也听周围的妈妈们抱怨过很多次。
甚至还有妈妈会指名道姓地说:“那个XX的妈妈太烦人了,刷屏大王!”“XX孩子的爷爷、姥爷、爸爸、妈妈都在群里,一家子有时还在微信群里聊天,真是太过分了!”……这是个问题吗?绝对是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有办法解决吗?其实,方法很简单,只需老师逐条列出一些规则,在微信群里公布一下就可以了。
当然,如果你所在的“家长群”暂时还没有规则,你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给孩子的老师,或是直接将文章分享在“家长群”里。
相信家长们看了之后,“家长群”会越来越规则。
经过多方采访及与众班主任商讨建议家长们千万不要做以下类型的家长一、讨好刷屏型1)老师一发话,马上回应:“您辛苦了,保重身体”。
群体压力:家长群到底要不要废?
养性认知群体压力:家长群到底要不要废?【摘要】家长群到底要不要退,家长群到底要不要废?首先谈谈家长群背后不得不说的群体压力,同时身为群成员,我们应该做的有3点:明确目标,保持独立思考;共情理解,避免矛盾纷争;增加觉察,减少投射与误解。
【关键词】群体压力凝聚力;共情理解姻张子楠“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近日,一名家长的“怒吼”火了。
该家长在视频中吐槽: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看似“剽悍”,实则“无奈”的宣言背后,是许多家长共同的心路历程,引起强烈的共鸣。
所以这条视频一度飙升到微博热门话题首位。
许多人看到,纷纷感叹,我也时常有这样的想法。
“怒吼”视频的背后,教育资源的问题、家校权责分工的问题值得深思。
本来只是希望促进家长学校信息交流的“家长群”却有些无辜。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家长群”乱象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群体压力”。
什么是群体压力?群体压力,群体对其成员的一种影响力。
当群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发生冲突时,成员为了保持与群体的关系而需要遵守群体意见或规范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它使成员倾向于作出为群体所接受的或认可的反应。
我们生活在社会生活中,不可能回避群体。
“家长群”一旦建立,成员也自动形成了一个群体。
自然不可回避“群体压力”。
群体压力可以分为信息压力和规范压力。
如家长群里,老师可以分布一些作业或通知,掌握了一定的信息,自然也就有一定的权威性。
群体也会形成一些有形或无形的行为规范,比如说之前说到的拍马屁,大家心里可能想,只有一起来“称赞”老师,才是符合群体期待的,这便成了“潜规则”。
群体压力有什么影响呢?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群体压力有积极的影响,也会有消极的影响。
群体压力本身也能增加一定的凝聚力,比如说大家都树立一致的目标,有共同的责任和荣誉感,能使群体更加团结一致;信息的互通有无,也能让大家收获更多的资源。
但同时,仅仅是因为“有人在场或围观”的情况就足以增加我们做某件事情的动机与动力,称为“社会促进”。
学生家长群里让人反感的现象
学生家长群里让人反感的现象
学生家长群里现象反感的主要表现有:
一是学校政策纠纷。
有些家长会在学生家长群中不断的争论学校
的政策,无论是小孩的学习、考试评估,还是学校的教育管理和具体
的教学策略,这些都是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同时也会蔓延到多个家
长之间,导致家长群产生了不必要的矛盾。
二是家长自我意识过强。
有些家长在学生家长群里会过度强调自
己的权利,以自己的立场为出发点,以自己的观点为最大,总以自己
的想法来压倒性的支配着群里的讨论。
三是家长互相攻击。
很多家长在学生家长群中,会相互诋毁、攻击、吐槽,这种情况非常使人反感,也会破坏学生家长群形成的友好
氛围。
四是爱得过分,要求过高。
由于爱子过于深厚,很多家长在学生
家长群里,会把孩子当做最高优先级,过分把持着孩子的每一个表现,要求孩子完成太多的事情。
五是过激的言论。
有的家长会在学生家长群里发表极端、煽动性
的言论,严重影响了学生家长群的良好氛围;
总之,学生家长群里会出现的反感现象,主要就是上面所述的几种,让学生家长群的氛围恶化,也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情和良好的学习
环境。
学生“家长群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学生“家长群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学生“家长群”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思考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在改革,“家长群”作为新时代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辅导、管理学生的“同心圆”,营造了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形成了学校、家庭、学生“三点一面”监督体系,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学校高标准教学、学生高要求学习注入了现代科技元素。
但家长群因使用不规范、管理不到位、权责不明确已开始变味,成为了“杂货铺”和“压力包”。
如何让“家长群”回归“家校共育”的本源,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携手同行。
一、“家长群”变味的现状“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最近,一位爸爸对家长群抱怨短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获得家长们的共鸣,说出了许多家长心里想说却一直不敢说的心里话,道出了家长们在群里的辛酸,折射了家长群变味的现状。
(二)“家长群”成为“压力包”。
变味的家长群对于老师、家长、学生来说,都成了每天的“压力包”,是大家每天必须定时面对、限时完成、按时上报的必修课,失去了老师与家长和谐沟通、愉快交流、家校共育的本意。
成为老师的“压力包”,目前,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还有差距,老师负责的班级多学生多,学生个体差异和家庭教育水平差异较大,在老师精力有限的情况下,需要家长通过家长群对学生教育教育工作给予一定的配合和支持,但家长群成员多构成复杂,老师在群里发布作业和具体要求时,有的家长视而不见、有的家长置之不理、有的家长频繁发问、有的家长故意取宠、有的家长偏离主题,加之其他杂货信息众多,老师要逐一回复家长们的提问实在太难,许多家长的询问和要求,老师未能及时回答,导致家长对老师的无端指责和埋怨,老师压力太大。
成为家长的“压力包”,家长们特别是外来务工的家长们平时工作节奏快、任务重、压力大,每到晚上已是疲惫不堪,却又不得不花费巨大的精力盯着家长群,害怕漏看一条信息、漏跟一条回复、漏报一条点评被老师点名批评,既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老师的评价,又损害自己在群中的形象,成为不负责任家长的典型;变味的“家长群”每天的信息量很大,老师一条重要信息刚发出,就被其他信息淹没,家长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找回信息,及时回应;部分家长知识水平有限,辅导孩子功课、批改孩子作业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树立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撑起自己在群中那片天,常常将老师布置的任务待孩子完成后,再分享给自己身边知识水平较高的亲朋好友帮助批改,再在群中上报,经过来回折腾,每次完成群中的任务常花费家长们很多休息时间,家长压力太大。
老师解散家长群的感言
老师解散家长群的感言
现在,不管是中学、小学、幼儿园,还是大学,班主任都会建立一个家长群。
以方便联系、交流。
不用动不动就打电话。
但是老师居然把这个群解散了!这一定发生了什么?一定是万不得已。
1,学生甲——觉得。
太好了,以后不会自己在学校一点点不好的动静,就传到家长那去了!
2,学生乙——无所谓啦。
我在班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离表扬远,离批评也远,反正家长在群里也安安静静,我也安安静静,有没有都不要紧的。
3,学生丙——没有那么好。
群是社交的平台。
我现在那么知名,连我家长在群里也活跃光鲜得很,解散了很可惜啊。
4,学生丁——还是一些家长在群里乱发其他信息,大谈生意,大发广告,所以老师很不喜欢;
5,学生戊——因为家长们在群里互相攻击,变成吵架的地方了,肯定要解散啦。
6,学生己——有的家长乱转一些虚假信息,误导了其他家长,影响很大,再不解散,可能官方也会封群了。
家长的素质要提高。
否则,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好事变成坏事。
2020.10.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有 时我 就是 觉得 某个孩 子 某些地 但家 长反 应那 么猛 烈 ,后 来我 就不 太单独 说某个孩 子了。”
同 时 , 班 主 任 在 群 里 和 某 一
班级 家 长 Q Q群 在一 定 程 度上 也 成 方不错 , 发 出来大 家可以借鉴一 下 ,
次群 里 让家长 与孩 子从 网上 做 一 为家长了解学生的一个窗 口。
“ 班 级家 长 Q Q群 真 的需 要 全 园的 活 动拍照 发 到家 长群 里 ,家 长 现 太差 ,希望 老 师多 照顾 等 。 “ 其 天候 关注 ,否则 一不 小心 就 会漏 下 可以 随 时看到 孩子 在 校 的身影 等 , 重要 内容 。”市 民梁 女士告诉 记者 ,
一
班级 家长 群 、年级 家长 群 、同 群中,一个是孩子班级的 Q Q群 ,
群 数量 最多 的学 生家 长有 6 个家 长 不少家 长也 会把 孩 子每天 的 作业 内 多 条 。” 刘女 士无 奈地 表 示 ,担 心 群 ,而最少的也有 2个 。 容贴 在群 里 ,方便 督促 孩子 完成 ; 自己漏 下有 效信 息 ,自己只 能每 天
实 实在 在发 挥 了作 用 ,让 家 长舍 不 值得 。但是 不少 家 长在群 里 反应 比 生 活 ,不 如 让 该 工 具 在 家 长 心 中
再忙也要 看 ,有 的 家长一个人 拥有 6个 家长群 ,
面 对 每 天 刷 不 完 的 群 信 息 ,被 “ 群 ” 绑 架 的 感 觉 太难 受 了。
成 ,用于商 量班 里 的各 种活 动。 另 外一 个 则是孩 子好 朋友 的家 长群 .
群里没有老师 ,只有不到 l 0个家长 , 这个 群里 家长 之 间的 关系 比较好 , 经常 在群 里约 着带 孩子 出去 玩。最 后一 个微信 群则 是女 儿课 外学 英语 时几 个家 长组 建 的群 ,家 长常 在群 里交 流孩子 的英语 学习。“ 孩子上学 ,
一
委 会 主 任给 家 长 发布 通 知 和 信 息 。
该班 主任坦 言: “ 家 长 群 本 是 一
名 六年 级班 主 任告 诉记 者 ,
采访 中,有 的家 长坦 言 家长 群 其实 老师 的工 作 量增 大倒 也无 妨 ,
个 家 校 联 系 的 服 务 工 具 ,如 果 服
虽 然信 息 多 ,看着 累人 ,但 有时 也 只要 班里 的孩 子 好 ,多 付 出一些 也 务 工 具 影 响 到 家 长 和 老 师 的 正 常
却屡遭 家长吐槽 :其他群 可以不 看,但 是 家长群
个群 里 ,家 长们 会在 群里 交流 教 育
孩子 的心 得 ;第 三个 家长 群是 家 里 所在 小 区家长 们在孩 子一 年 级入 学 前组建的群。 而 3个微 信群 则 是班 级家 委 会 成 员群 ,由班主 任和 家委 会 成员组
一
名热 点 小学 家长 王 女士 ,掰 第二 个 家 长 Q Q群 是年 级 家 长群 ,
下 班 回到家 挨 条 “ 回放” ,同时 也
着手 指给 记者 数 了数 自己所参 与 的 同一个 年级 各个 班级 的家 长都 在这 让孩子爸 盯着家长群 。
1 4
J I A J I A O MI A N MI A N G U A N家教面面观 口
口 家教面面观 J I A J I A OMI A N MI A N GU A N
目 明 友固 ¨ 家 长群’ ’津吐 撼 个 娼 六 个 群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 李
然
为 了联 系方便 ,如今 学校 的每 个班都 建有 家
长 群 ,群 成 员主 要 是 老 师 和 家 长 。 近 日, 家 长 群
一
个 家长有 上三 四个 家长群 都 是正
常的。”壬女 士说 。
个妈少 则 2个 家长 群 多则 6 家长群 。 “ Q Q群有 3个 ,微信群 有
一
家长被 “ 群”绑架 却又离不开它 孩子 上 二年 级的 刘女士 是一 名
个群
3 个 。”王 女士 表示 , 3 个Q Q家长
妇 科 医生 ,忙 起 来都顾 不上 自己喝 住 在 一 个 小 区 的 家 长 也 有 自 己的 在这个 群 里班 主任 时常 会一 L 传 孩子 水 ,更别 说有 时间看家 长群 了。 “ 孩 群 ……近 日,记 者随机调查了 2 8名 在校 活动 的照 片 ,更关键 的是 班主 子 班 级家长 群每 天最 活跃 ,一 一 个 下 幼 儿 园、小学 家长 ,发 现拥 有家 长 任老师会在 这个群上布置 各项 任务 , 午 有 时候 聊 天 的信 息都 能 达到 2 0 0
老师对家长群 “ 又 爱又 恨”
份安 全 知识 问 答的 答卷 ,当 时赶 上 单位加 班她没有 及时关注群 里信息 , 结 果到 第二 天 ,自 己孩子 没有 做 答
有 了家长 群 老师 和家 长 的联 系 位 家 长 多 聊 了 几 旬 ,个 别 家 长 就
卷 ,还被 老 师在 群里 点 名了 。 自从 更方 便了 ,而带 来 方便 的 同时 ,班 会 认 为 班 主 任 与 这 名 家 长 私 下 关 这次 被提 醒 后 ,粱女 士和 老公 便 更 丰 任老 师 除了 正常 的教 课 、备 课和 系 好 ,平 时 常 照 顾 这 名 家 长 的 孩 加 关注起 群 里 的信息 。梁 女士 无 奈 管理 班级 ,与家长 一样也是 2 4小 时 子 。为 此 , 不 少 班 主 任 在 班 级 群 0多 说 话 格 外 注 意 ,甚 至 为 了 避 嫌 , 地告 诉 记 者 : “ 其 实群 里 ,有 很多 看着 家长群 ,一个 人对应班里 4 是家 长之 间相 互 闲聊 的废 话 ,但 即 名 家长 ,无形 中老师 的工 作量 也增 班 主 任 很 少 在 群 里 发 言 , 多 由 家 便 如 此 ,我也 尽量 每 条都 看 ,有 种 大了 。 被 家长 群 ‘ 拴住 ’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