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范文模板 (4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范例(五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范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执行相关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以及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其严谨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深入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具(如小棒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在寒假期间,婷婷、明明和小兰三位好友参与了社区的游艺活动,并拍摄了许多照片。
今天,我们将通过一张照片(课件展示套圈游戏主题图)来开启我们的数学学习之旅。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照片,从中提取关键信息。
二、自主探究1. 提出问题:为了知道“有几个圈没套中”,我们应该采用何种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14-9。
2. 独立思考与验证:提问:14减去某个数等于多少呢?你是如何思考的?请利用手边的学具进行验证,并与同桌分享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后进行汇报,教师随机板书可能的解法,如:A. 一个一个地减B. 做减想加,9+(5)=14,因此14-9=5C. 14-4=10,10-5=5(解释为何先减4)D. 10-9=1,4+1=5(说明10的来源及为何用10-9)E. 14-10=4,4+1=5(阐述为何减10后加1)3. 质疑与解答:鼓励学生提出对上述方法的不解之处,教师及时解答。
4. 练习巩固:使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13-8,并与同桌分享计算过程。
三、巩固提高1. 口算练习(开火车形式):13-6=,14-8=,15-7=等,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小鸟找家游戏(通过课件展示):观察图画,注意房子上的数字。
选择帮助特定小鸟找家。
解决特殊小鸟无家可归的问题(如15-9=6)。
引导学生发现算式中的规律(如十几减9的差递增)。
2018年一年级数学(上)教学计划
2018-2019学年度一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杨维英一、基本情况1.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只有一个教学班),班级有47名学生。
一年级新生刚刚进入小学校园,活泼好动,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可能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
在教学时,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另外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了。
2.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1-20各数,20以内的进位加法,期末复习。
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大小、比长短、比高矮,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在10以内加减法之后,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本册教材设置了11个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册内容的教学,要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技能方面(1)结合现实场景,经历数数并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在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中,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3)能根据物体的数量、形状、颜色或其他标准,对熟悉的物体进行简单的分类。
2.数学思考方面(1)在认数过程中建立初步的数感,感知抽象。
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认识数的含义,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简单的事物;在操作学具的活动中感受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意义;在比较两种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体会初步的对应思想。
2018—2019学年度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社会需要,以新课程促进课程改革,全面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技能,培育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新型社会所需人才,为顺利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根据教材内容、学生情况和目标要求,特制定如下计划:一、教学理念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教材分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
9、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范本(三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范本[教学内容]准备课。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图,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认数能力,为教学新知识做准备。
2.通过观察图,初步学习分类。
3.初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做一些学习数学的准备。
如怎样听讲、看书、写字等,初步知道上、下、左、右等方位。
[教学过程]1.教师谈话。
教师亲切地对学生讲述学习的重要性、学好数学的必要性,使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学,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建设祖国;鼓励大家要天天向上,要求大家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等,并提出比一比,看谁学习最努力?2.学习新知识。
(1)学习新学期开学的主题图。
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指名让学生说的时候,教师有意引导按数目顺序叙述: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两个同学在向教师行礼,两个同学浇花,____个同学踢球……也可以按方位叙述:左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向教师行礼,右边下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浇花;上方画的是……(2)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
①结合图,教师提问:数量是1的有什么?数量是2的有什么?数量是3的有什么?……(学生默数,然后回答。
)②数教室中的实物。
有几扇窗户?每扇窗户有几块玻璃?第四行有几个同学?第一排有几名____?……(注意数量不要超过10。
)(3)学习分类。
①出示实物图。
(____支铅笔、两个大小不等的皮球的图画。
)教师问: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各是做什么用的?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的物品,我把它们圈起来(一边说,一边用粉笔画圈)。
铅笔是用来写字、画画的,和球不是同类的物品,不能和球圈在一起。
②学生试着分类。
教师出示实物图(公鸡、母鸡、小鸡、书包、气球)。
让学生先看一看图,再想一想,然后全班动手试着分类,教师巡视。
教师问:图上哪些东西是同类的?你们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4)认1~10各数。
打开书,翻到印有10以内各数的图和数的那一页。
全班看书,数一数每个图内有几个实物,再认一认右边的数字。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方案范文(五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方案范文教学内容:一年级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单元,主题为“位置与顺序-左右”。
教学目标:1. 学生将理解并掌握“左、右”这两个概念的相对位置关系。
2. 学生能够初步运用左右概念描述物体的位置,解决实际问题。
3. 通过设计的趣味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及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将左右概念应用于实际情境,准确描述物体位置并解决问题。
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1. 学生与同桌互动,辨认右手与左手。
2. 宣布本课主题:认识“左右”。
二、体验左右:1. 通过触摸身体部位,如手、脚、耳、眼、肩等,让学生体验左右的对称性。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三、实践操作:1. 进行“摆文具”游戏,学生根据指令在桌上摆放物品,理解左右顺序。
2. 通过数数活动,让学生理解从不同方向数同一物体,结果可能不同。
3. 设计“爬楼梯”活动,让学生理解上下楼梯应靠右行走的规则。
四、巩固练习:1. 通过课本上的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左右位置关系的理解。
五、应用新知:1. 学生通过观察玩具客车在“十字路口图”上的转弯,理解方向判断的相对性。
2. 进行“我是小司机”游戏,学生互相配合,练习判断并模拟汽车转弯。
六、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印象深刻的部分,以及个人的感受和体会。
一年级数学教案设计方案范文(二)教学目标:1. 通过计数单位的递增,理解百的构成,初步理解十进制的计数原理。
2. 利用百数图,熟练掌握百以内整十数的加减运算。
3. 引导学生运用个人经验与策略掌握百的分解,培养其积极探究和主动学习的学术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百的构成,掌握百以内的整十数加减法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软件,百数图模型。
教学流程:一、导入1. 展示多媒体演示的面包装填过程,让学生观察并理解装填的顺序。
2. 展示一定数量的面包袋,询问学生总数,并讨论计数方法。
2018年一年级数学工作计划3篇
2018年一年级数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教材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二、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
2018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18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18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第一学期一、情况分析我班有学生32人。
男生24人,女生8人。
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习爱好。
通过入学测试全部达到了入学要求。
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习,也不会学习;有些同学学习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二、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
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
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
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
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
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模版(四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模版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的认知能力,掌握1-9的数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知:包括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
2. 数的比较:包括数字的大小比较和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3. 加法与减法的初步认识:包括加法和减法的概念、符号和简单运算。
三、教学步骤1. 数的认知教师通过展示数字卡片或给学生出示数字图片,让学生学会认识1-9的数字,包括数字的读法和书写方法。
教师可以用教具、图片或手指都可以。
2. 数的比较教师通过游戏、故事或绘本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数字的大小比较。
例如,教师出示两个数字卡片,让学生判断哪个数字更大或更小。
教师还可以使用比较符号(如“大于”、“小于”)来让学生理解大小关系。
另外,教师可以使用实物对象或图片,让学生比较数量的多少,进一步巩固数量的概念。
3. 加法与减法的初步认识通过实际情境或故事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些水果图片,让学生判断数量变化的过程。
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加号和减号的符号,并教授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师可以使用手指、教具或实物物品等辅助教学,让学生逐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
例如,教师给学生出示两个数字卡片,让学生用手指点数,然后说出两个数字的和或差。
四、教学方法1. 集体教学法:通过故事、游戏、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其中,游戏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理解。
2.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演示等方式,让学生具体感受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3. 合作学习法:将学生组织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相互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基于观察: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发展情况。
2. 基于描述:教师可以通过讨论、问答等方式,让学生描述和解释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评价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
2018一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8年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优秀的学生总是会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应该在实际生活中注意培养他们的好习惯,特别是学习习惯。
接下来给大家推荐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今年我教一年级两个班级的数学及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工作。
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踏入学校,学生的行为习惯都没有形成,同时还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要两面都要俱到。
二、全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全册教学要求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点、难点10以内的加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识数的计算的开始。
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标准范本(四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标准范本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经历十几减9的计算过程,比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三、教学难点: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小棒五、教学过程:(一)热身赛8+9=15-9=17-9=6+7=13-9=7+9=18-9=9+5=14-9=11-9=(1)集体订正(2)评讲:请你说说17-9你是怎样计算的?(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4)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几减九的几种方法,那么老师希望大家在后面学习过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题。
好,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十几减九的练习课。
(板书课题:十几减九的练习课)(二)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喜羊羊吗?生:喜欢师:老师也很喜欢,今天喜洋洋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生:你们好师:今天一大早懒羊羊村长把大家召集了起来,交给他们一个重要的任务。
原来灰太狼趁大家没注意,把羊村的宝藏偷走了,现在任务就是要小羊们找回宝藏。
当然这一路上困难重重,大家有信心帮他们夺回宝藏吗?生:有!师:好,下面就进入我们的闯关活动。
1、速度大作战师:我们来和喜羊羊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吧12-9=16-9=14-9=18-9=17-9=11-9=16-9=13-9=用你最喜欢的算法算算18-9=()2.看图写算式师:跑那么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学们,我们来到了草莓地。
3、力气大作战师:同学们吃饱了,大力士泰哥要和我们比力气呢(在圆圈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者等于号)4+3〇17-915-9〇5+97+8〇9+64-9〇15-516-9〇13-912-9〇9+44、地雷大作战(想加算减)师:同学们要小心了,可不要踩到地雷哦9+()=129+()=189+()=159+()=1112-9=()18-9=()15-9=()11-9=()5.看图讲故事师:我们安全的走过了雷区,现在休息一下来讲故事吧(三)活动师:同学们,在你们聪明才智的帮助下,喜羊羊他们顺利的夺回了宝藏,看,他们来向我们表示感谢了呢!为了庆祝一下,他们邀请我们一起跳舞,大家准备好了吗?(音乐:找朋友)(四)师:喜羊羊他们完成了任务,要回羊村去复命了,他们想买一些礼品带给大家,现在请大家一起去自选商场帮他们挑选礼物吧!(1)妈妈给了你____元钱,你最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2)如果可以买两样,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钱?(五)学习了十几减九的几种计算方法,你能不能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说说15-8和13-7怎样计算?(六)谈收获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师:大家这节课学会了讲故事,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等很多东西,还利用十几减九的计算方法,推理出了如何计算十几减八和十几减七这些我们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范文(四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实用方案范文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8页例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使学生巩固已学过的各种规律及找规律的方法,能灵活运用发现的规律与所学的知识进行推理,确定后续或缺失的图形。
2、熟练掌握并运用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起点,方向观察,找到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一)创设情境:1、复习旧知: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前面我们学习了找规律的哪些知识?(让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加以引导与整理。
)2、情境创设:看来大家对我们学习的找规律的知识已经基本掌握了,那么,你能不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帮助小红解决她遇到的难题呢?(课件呈现例5的手链图。
)(二)引入课题: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规律—穿珠子。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同时设置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一)阅读理解:完整呈现例51、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与同伴先说一说。
2、你认为在这个题目中,哪个词语最关键?3、师:对,关键词就是“按规律”,那她是按什么规律来穿的呢?学生可能会说出:(1)这串手链是用2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2)这串手链是用1颗黄珠子、1颗蓝珠子、1颗黄珠子,为一组,依次重复穿出来的。
对于学生所发现的规律,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并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规律是从左往右观察得到的。
第二种规律是从右往左观察得到的。
4、题目让我们帮小红解决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手链断了,掉了两颗珠子,问掉的是哪2颗珠子。
(二)分析解答1、我们刚才找到的规律是什么?那我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发现的规律来解答呢?2、引导:你从哪边开始看?(左边)所以找到的规律是黄黄蓝为一组重复排列。
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
(课件演示,圈一组)3、你还有不同的发现吗?从右边开始看,发现的规律是黄蓝黄为一组重复排列,掉的珠子应该是1颗蓝色的,1颗黄色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范例(四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
4.学会灵活运用数学做运算,理解数学规则。
二、教学内容1.认识自然数,学会用字表示自然数。
2.认识常用算法。
3.进行数的四则运算。
4.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
5.认识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并会比大小。
三、教学重点1.认识自然数和常用算法。
2.进行数的四则运算。
3.认识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四、教学难点1.进行数的四则运算。
2.认识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五、教学方法1.情境法:通过生活实际情景的引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2.问题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游戏法:采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讨论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教具准备1.纸张、铅笔、橡皮等用具。
2.数字卡片、计算器和几何模型等教具。
七、教学过程1.认识自然数通过生活实际情景的引入,教师介绍自然数,并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找到对应的自然数进行认识。
2.认识常用算法通过生活实际情景的引入,教师介绍常用的加法和减法算法,并通过学生的互动参与,让学生掌握算法的具体步骤。
3.进行数的四则运算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让学生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规则和运算方法。
4.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通过观察和感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如圆、方、三角形等,并让学生用纸和笔画出这些图形。
5.认识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数线的引入,教师让学生在数线上进行数字的排列和比较,让学生掌握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八、巩固练习教师布置相应的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情况,并及时进行辅导和指导。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范本(5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范本教材内容:新课程第二册教科书P93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彩笔、水果图片教学预设:一、创设情境,提供原始数据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有趣的动画片,你们想不想看?电脑出示配乐动画:(画外音)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住着一直叫聪聪的猴子。
明天就是它的生日,有许多的好朋友来为它祝贺生日,你们想认识它们吗?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1、提问:聪聪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各有几只?2、(没看清)电脑再放动画片3、提问A、五种动物各有几只?谁同时数出来了?B、没有数出来(大家数的只数不一样),看来光靠数还不行,还要用笔记一记,我再给大家放一遍,但你们要想出一个又简便又好记的记录方法把小动物的只数记下来,行不行?小组讨论一下,比比看,哪个小组想出的方法。
4、报告整理数据的方法。
谁来说说你们组想用什么方法记录?A、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记录的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好记就用哪种方法,好吗?B、下面就用你最喜欢的方法记下小动物的只数,开始!5、电脑再放动画片。
6、展示整理数据的'方法。
A、请你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你能把自己记录的结果说给大家听听吗?B、大家同意吗?C、还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吗?7、小结。
同学们真棒!想出了用各种符号记录每一种动物的只数。
大家知道吗?这些方法,就是数学中的“统计”!(出示课题)8、比较。
同样是用符号来统计,哪种统计方法更简便?为什么?三、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1、出示统计表。
2、提问。
A、这个同学统计出的每种动物各几只?学生说教师在表中填出数:6、3、7、2、3B、聪聪的朋友各有几只?这个同学统计得对吗?你能来说一说吗?3、这样一张用来统计各种数据的表格我们就叫统计表。
【2018最新】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优秀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1、数一数2、比一比3、1—10的认识和加减法4、认识物体和图形5、分类6、11—20的认识7、认识钟表8、20以内的进位加法9、数学乐园10、我们的校园二、教学内容分析: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三、教学目标: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组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 、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2018年春学期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让学生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等方式描述数的大小关系。
多媒体课件
百数表
计数器
教学挂图
口算卡片
第
8
周
/
第
11
周
四
100
以
内
的
加
法
和
减
法
(一)
18
1、使学生经历探索100以内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比较训练地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附: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时
教学目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
第
5
周
/
第
7
周
三
认
识
100
以
内
的
数
15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大小。
2、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含义和读写方法。
3、使学生在购物或模拟购物等活动中,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树立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2018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2018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关于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怎么写呢?还是写不出来吗?不用着急,小编今天整理了2018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与大家分享。
2018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本学期,我要开展的内容如下:一.本学期要达到的目标:(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3、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二)、解决问题方面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与态度方面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模版(四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模版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能识别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了解这些基本图形的名称,并初步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以及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增强合作交流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从三维物体的表面抽象出二维平面图形的过程。
难点:建立物体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积木若干。
3、水彩笔、剪刀、橡皮泥、印泥等工具。
4、直尺、钉子板。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感知形体1、引入春天的森林场景,提出小白兔需要帮助设计小木屋的问题,引导学生使用积木进行小组合作设计。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学生进行积木分类。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1、学生选择一块积木,通过观察、触摸,描述其形状特征。
2、全班分享,共同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面的特点。
3、小组讨论并尝试用不同方法记录积木的面,鼓励创新思维。
4、展示并演示各种记录方法,如绘画、剪切、印刻等。
5、总结并展示从积木上移下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6、板书课题:认识图形三、实践操作,巩固认识1、学生在教室中寻找与这些图形相同的物体,进行全班交流。
2、通过在钉子板上围图形,帮助小白兔围出一块地种萝卜,实际应用所学知识。
3、讨论为什么无法在钉子板上围出圆形,理解图形的多样性。
4、展示不同图形的组合,学生涂色并统计各图形的数量,培养观察和分类能力。
5、引导学生在长方体上寻找不同的长方形,深化对图形的理解。
四、课堂总结,联系生活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鼓励学生在课后生活中寻找这些图形的实例。
通过以上严谨、稳重、理性的语言风格,对原内容进行了改写。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模版(二)一、学习目标1、学生将通过网络学习活动,能够清晰地辨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平面几何图形,并能准确地区分这些图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格式版(4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格式版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整理____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7~18页的教学内容,“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的第5、6题。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准备:1.小猴吃水果的课件。
2.投影仪。
____个梨、____个苹果、9朵花的磁性软件。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____只猴、____个梨、____个桃、2根香蕉、____个苹果、9朵花的图片;“>”、“<”、“=”____张符号卡片和“1”、“1”、“2”、“3”、“4”、“5”、“6”张数字卡片;小棒2根。
教学设计创设童话情境,引入象形统计图1.课件展示。
a.____只小猴在美丽的大森林里玩耍的情况。
b.____只小猴共进午餐。
草地上凌乱地摆放着____种水果──梨、桃和香蕉。
2.画外音(小猴说):我还没看清楚每种水果各有几人,你怎么就开始吃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有几种水果?它们各有几个?怎样摆脱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够吃,哪种水果不够吃?3.学生用学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小猴和____种水果。
4.展示学生摆放的结果。
学生的摆法一般有以下两种。
5.课件展示: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课本第17页的象形图。
6.提问:观察摆放的图,数一数几只猴吃几个桃,几个梨和几根香蕉?学生回答后,在象形图下面写“3”、“4”、“3”、“2”。
教学比较2、3、4的大小1.教学“3=3”。
a.画外音(小猴说):我可喜欢吃桃了,可我们每人能吃到一个桃吗?学生回答后,出示课件。
b.提问:每只猴能吃上一个桃,桃子一个没也多,猴的只数与桃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上图下面写上“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及相关练习。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课件,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教学第18页“购票图”
1.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
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将数学与生活情境紧密联系,让初入学的小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学习产生亲切感。
]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
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
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
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充分利用教材的可教育资源,适时对学生进行遵守社会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易于接受。
]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谁排第一?小聪聪排第几?聪聪后
面的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多媒体演示: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2.出示第21页的第4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