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新区调研报告——周春阳

合集下载

合肥滨湖新区核心区绿色生态规划建设研究与探索

合肥滨湖新区核心区绿色生态规划建设研究与探索

合肥滨湖新区核心区绿色生态规划建设研究与探索首先,滨湖新区的核心区绿色生态规划建设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新区位于滨湖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湖泊、湿地等。

要保持这些自然资源的良好状态,需要加强保护,修复生态环境,尽量减少人为破坏。

可以建设湿地公园、植被修复区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滨湖新区的核心区绿色生态规划建设要注重绿色交通建设。

在新区内部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并且鼓励居民使用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等,减少汽车的使用量。

可以建设停车场、自行车道等配套设施,提高绿色交通的便利性和流动性。

再次,滨湖新区的核心区绿色生态规划建设要注重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

新区的建筑必须符合绿色建筑的标准,使用环保材料,提高建筑的能效,减少能源消耗。

可以建设太阳能发电设施、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等,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废物处理的效率。

此外,滨湖新区的核心区绿色生态规划建设还要注重生态农业和农村发展。

可以在核心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促进农民就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可以建设农村游憩区、农产品展销区等,吸引游客和消费者,打造农业休闲旅游区。

最后,滨湖新区的核心区绿色生态规划建设要注重社区建设和居民参与。

可以组织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绿色生态建设,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居民健康指导等活动,提高居民对绿色生态建设的意识和参与度。

可以建设社区活动中心、居民健身区等,提供公共服务和娱乐设施,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而言之,滨湖新区核心区绿色生态规划建设需要综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交通建设、绿色建筑和节能环保、生态农业和农村发展、社区建设和居民参与等多个方面。

通过合理规划和全面建设,滨湖新区的核心区将成为一个绿色生态的现代化新城区。

_城湖共生_的奇迹是这样创造的_合肥市建设_生态滨湖新区_三周年纪实

_城湖共生_的奇迹是这样创造的_合肥市建设_生态滨湖新区_三周年纪实

73 公里 , 建成区面积已达 8.23 公里 ; 投
资 7.96 亿 元 、 占 地 545 亩 、 总 建 筑 面 积
30.5 万平方米的合肥一中 、 四十六中 、 师
范附小三所名校整建制迁入新区并于
2007 年 9 月 1 日 开 学 , 连 同 今 年 9 月 招
纳 新 生 的 滨 湖 二 小 、师 范 附 小 滨 湖 世 纪 城 小 学 , 新 区 招 生 规 模 己 达 2 万 人 ;华
英姿滨湖
NEWSWORLD
“城湖共生” 的奇迹 是这样创造的
—— —合肥市建设“生态滨湖新区”三周年纪实
■ 周根苗 周 蕾 袁中枚
一、 两条信息, 彰显滨湖新区的示 范分量 2009 年 11 月 , 有两条信息相继进入
有 心 人 的 视 野 。 一 条 是 :第 十 三 届 世 界 湖泊大会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召开 。 大 会 公 布 的 相 关 资 料 显 示 ,当 前 世 界 范 围 内的湖泊生态环境正在遭受人类无情 的 践 踏 ,各 类 湖 泊 及 其 流 域 的 水 量 与 水 质的安全形势及生态环境状况日益严 峻 ,承 受 的 压 力 越 来 越 大 ,面 临 着 生 物 多 样 性 减 少 、富 营 养 化 与 复 合 污 染 等 一 系列生态危机 。 而在过去的 50 年里 , 中 国己减少约 1000 个内陆湖泊 , 全国平均 每年有 20 个天然湖泊消失 。 另一条是 : 截至 2009 年 11 月 15 日 , 位于我国第五 大淡水湖巢湖北岸的安徽省省会合肥 市的滨湖新区开工建设整整三周年 。 三 年 来 ,在 安 徽 省 委 、省 政 府 和 合 肥 市 委 、 市 政 府 的 正 确 领 导 和 强 力 推 进 下 ,滨 湖 新 区 各 类 项 目 总 投 资 己 逾 300 亿 元 , 拟 建并落实的房建面积达 1374 万平方米 , 相当于合肥市老城区房建面积的两倍, 房 建 工 程 实 际 开 工 面 积 955 万 平 方 米 , 其中竣工并交付使用的仅安置拆迁户 的楼房就达 150 万平方米 , 拆迁户户均 拥 有 两 套 住 房 ;新 区 区 域 主 要 道 路 已 建

环境规制助推高质量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吗——以东部沿海城市群为例

环境规制助推高质量发展存在区域异质性吗——以东部沿海城市群为例

凤芝(2018)使用省级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环境规制 展的结果可能与环境政策的实施具有滞后性,即政策
对经济增长数量存在明显的抑制效应,但是对经济增 刚开始实施时,企业会不适,使经济发展受阻。因
长质量有显著提升作用。孙玉阳和宋有涛等(2019)区 此,提出假设:
分不同种类的环境规制工具,分别对经济增长质量进
算的全要素生产率作为经济增长质量的代理指标。周 的关系,得出的结论不统一,缺乏直接研究环境规制
杰琦和梁文光(2020)则采用单位环境资源消耗的实 对东部沿海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的文献。本文
际 GDP测度高质量发展。由于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发 借鉴已有文献并进行延伸,将高质量发展的维度分为
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所以不能使用单一指标来对高 结构、效率、稳定性、持续性和环境保护,利用熵值法
可能得到不同结果。因此,提出假设:
H2:环境规制助推东部沿海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
展存在区域异质性。 ! " # $ % & ' ( ) * + , - . ! " # $ %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参考已有文献,构建如下基本
计量模型:
L.quality= + er+ X+
i,t 0 1 i,t
<="FwnD3z";<=./01oCDEFG4pqr_v|"
(/)% ¡on¢£¤%./0123+¥¦§¨©ª+«¬­
®se¯°±²³!´¨µK¶f·%
关键词:./01*CDEFG*789:;<=*`ab*¸ -.. ij
中图分类号!!"#$%$
济较为发达地区,这类问题更为严峻,其均衡以及绿 算污染减排所需要的成本来进行衡量;三是统计采用

合肥滨湖新区发展前景

合肥滨湖新区发展前景

合肥滨湖新区发展前景
合肥滨湖新区是安徽省合肥市的一个新兴开发区,位于合肥市北部,是合肥市的战略增长点之一。

该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资源禀赋,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合肥滨湖新区地处黄金区位,交通便利。

该区域毗邻新合肥高铁站,周边有合肥绕城高速公路、合肥至南京高速公路等多条交通干道穿越,便捷的交通条件将极大地促进该区域的发展。

其次,该区域资源丰富,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

合肥滨湖新区紧邻安徽大学科技园、合肥互联网产业园等多个产业园区,以及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汇聚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创新资源。

同时,该区域地下和地表水资源丰富,适宜农业和养殖发展。

再次,政府对该区域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

合肥市政府将合肥滨湖新区确定为重点发展区域,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土地供应、税收减免、企业奖励等,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入驻。

政府还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公路、桥梁、供水、供电等,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生产和发展环境。

此外,该区域生态环境优美,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潜力。

合肥滨湖新区毗邻巢湖,拥有丰富的湖泊、湿地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是进行水上运动、观鸟、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休闲度假需求的增加,合肥滨湖新区的旅游业前景十分广阔。

综上所述,合肥滨湖新区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发展前景广阔。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区域将进一步吸引更多的产业投资和企业入驻,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也将成为发展的新亮点,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就业机会。

合肥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路径与实践研究

合肥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路径与实践研究

合肥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路径与实践研究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合肥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成效与未来展望。

文章详细分析了示范区建设在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投资、促进市场主体增长等方面的显著成效,以及其在促进就业、提升居民收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所带来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同时,文章还深入探讨了示范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审批流程繁琐、政策执行不到位、跨部门协作不畅以及人才短缺等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文章强调,面对国内外营商环境的变化,示范区建设需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政策创新,深化国际合作,以应对外部风险挑战。

此外,简化审批流程、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强化跨部门协作以及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等举措,也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

文章还展望了合肥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的未来发展规划,包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法治建设、推动产业创新升级以及拓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

预计示范区将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产生重要影响,推动合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提升城市的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目录摘要 (1)第一章合肥营商环境现状分析 (2)一、合肥营商环境概述 (2)二、合肥营商环境优势与短板 (3)三、合肥营商环境与其他地区比较 (4)第二章合肥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意义 (5)一、示范区建设对合肥发展的重要性 (5)二、示范区建设对全国营商环境的引领作用 (5)第三章合肥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目标与定位 (7)一、示范区建设目标 (7)二、示范区定位及发展方向 (7)第四章合肥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路径 (9)一、政策法规创新与优化 (9)二、政务服务效率提升 (9)三、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建设 (10)四、营商成本降低举措 (11)第五章合肥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实践案例 (12)一、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践 (12)二、企业开办便利化实践 (12)三、税收优惠政策落地实践 (13)四、知识产权保护实践 (14)第六章合肥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评估 (15)一、示范区建设成果展示 (15)二、示范区建设成效定量分析 (15)三、示范区建设的社会与经济效益 (16)第七章合肥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8)一、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与困难 (18)二、国内外营商环境变化的应对策略 (18)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19)第八章合肥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未来展望 (21)一、示范区未来发展规划 (21)二、示范区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预测 (21)三、示范区对合肥长远发展的推动作用 (22)第一章合肥营商环境现状分析一、合肥营商环境概述近年来,合肥市在政务服务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持续优化的政务服务为核心,不断推动政务流程再造,有效提升了政务服务效能。

无锡滨湖区环境调研报告

无锡滨湖区环境调研报告

无锡滨湖区环境调研报告无锡滨湖区环境调研报告一、引言本次环境调研报告旨在对无锡滨湖区的环境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提供全面的环境信息,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背景介绍无锡滨湖区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起太湖滨河银泰北,东至新吴区园林大道和大港路,南至江苏皮革城,北至阳山王家园;总面积约为540.4平方公里,人口约为100余万。

三、自然环境1.地理条件无锡滨湖区地处长江三角洲,横跨长江南北两岸。

滨湖区地势较低,海拔约为4至8米,地势平坦。

区内湖泊众多,太湖和鸿山湖是两大主要湖泊,水域面积占比较大。

2.气候条件滨湖区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年平均气温约为15℃,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为1000至1300毫米。

四、环境问题1.空气质量通过对滨湖区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数据分析,发现空气质量总体比较好,但在高温季节和雨天时,可能出现轻度污染的情况。

这主要是由工业排放、交通运输和城市建设等因素导致的。

应重点关注工业企业和机动车排放的治理工作。

2.水质状况滨湖区的水质状况相对较好,太湖作为重要水源地,水质需得到有效保护。

目前,水环境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水面上漂浮物的清理、废水排放的管控等。

3.垃圾处理滨湖区的垃圾处理工作相对滞后,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仍需加强。

尤其是在城乡结合部和居民小区附近,垃圾处理工作存在较大的压力。

建议加大对垃圾分类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垃圾处理的投入和管理。

五、环境保护措施1.加强环保宣传针对市民群众,特别是学校和居民小区,加强环保知识和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大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

2.推行垃圾分类加大对垃圾分类的投入和宣传力度,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加强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3.加强工业排放管控对工业企业的排放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推动工业企业实现绿色化发展。

4.加强水资源保护太湖作为重要水源地,需要加强水质监测和保护,严禁乱倒垃圾和废水等行为,加强太湖周边的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

合肥滨湖调研报告

合肥滨湖调研报告

合肥滨湖调研报告合肥滨湖位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是合肥市的市辖区之一。

作为合肥市的核心发展区域,滨湖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为了更好地了解合肥滨湖的发展情况,我们对该地区进行了调研,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地理位置:合肥滨湖位于合肥市中部,北临庐阳河,西面为巢湖,东接长江。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合肥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经济发展中心。

二、产业发展:滨湖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气候宜人,土地肥沃,适宜农业和渔业的发展。

农业以水稻、蔬菜和水果为主导产业,渔业以鱼类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

此外,滨湖区还积极发展现代化产业,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合肥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旅游资源:滨湖区自然风景秀丽,旅游资源丰富。

其中,滨湖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独特的湿地景观和生态系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自然爱好者。

此外,滨湖区还有许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庙堂文化长廊和古代村落等,体现了合肥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四、生活配套:滨湖区拥有完善的生活配套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

包括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

滨湖区的教育资源丰富,有大批优质学校和高等院校,为居民的教育需求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滨湖区还有众多购物中心和娱乐场所,满足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娱乐需求。

五、发展潜力:滨湖区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作为合肥市的核心发展区域,滨湖区积极引进高新科技企业和创新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此外,滨湖区还有大量的土地资源和投资机会,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企业来此创业和发展。

可以预计,未来滨湖区将继续保持快速的经济增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综上所述,合肥滨湖作为合肥市的核心发展区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发展资源。

经过调研,我们可以看到,滨湖区在农业、旅游、产业发展和生活配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相信在合肥市政府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滨湖区将成为合肥市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区域。

关于新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新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新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报告使用范围很广。

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以下是分享的关于新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关于新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更好地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建设茂名滨海新区,由副主席罗明带领工交组部分委员和经济委有关人员,于2012年8月22日至28日赴天津作滨海新区建设与工业发展的专题调研。

工交组重点察看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同滨海新区党政领导同志进行了深入交流,实地感受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建设发展,深受启发,情况如下:一、建设发展情况天津滨海新区地处天津市中心区的东面,渤海湾顶端,濒临渤海,是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国家级新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下辖塘沽、汉沽、大港三个城区和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等九个经济功能区,包括27个街镇,常住人口248万人。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天津滨海新区正是纳入国家发展战略。

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有关问题的意见》,批准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支持新区在涉外经济体制、金融创新、土地管理体制等十个方面先行试验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

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更好发挥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2009年10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规划,撤销塘沽、汉沽、大港三个行政区,成立滨海新区行政区。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再次将天津滨海新区写进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强调更好发挥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重要作用。

2011年,天津滨海新区完成生产总值6209.9亿元,增长23.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2732亿元,增长29.4%,工业总产值达1.3万亿元;财政总收入1379.3亿元,增长3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17.3亿元,增长4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02亿元,增长32%;节能减排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合肥滨湖新区中国科技发展的新亮点

合肥滨湖新区中国科技发展的新亮点

合肥滨湖新区中国科技发展的新亮点合肥滨湖新区:中国科技发展的新亮点合肥滨湖新区是中国科技发展的新亮点之一。

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该新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致力于推动科技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介绍合肥滨湖新区的发展情况和其在中国科技创新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背景简介合肥滨湖新区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成立于2009年。

新区总面积约为132平方公里,拥有多个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院所,以及众多高科技企业。

新区的发展定位是打造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科技创新支撑合肥滨湖新区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新区设立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包括国家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研发与产业化基地、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等。

这些平台吸引了大量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三、科技人才引进为了促进科技创新,合肥滨湖新区积极引进人才。

新区推出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吸引了海内外优秀科技人才的到来。

同时,新区还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提供创业导师和创业基金等支持措施,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身科技创新。

四、重点科技产业发展合肥滨湖新区聚焦发展一批重点科技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

新区积极引导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业升级。

同时,新区还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五、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为了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合肥滨湖新区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新区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便利性,建设了一批创新创业园区和科技企业孵化器。

这些园区和孵化器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场地、资金、人才等各方面的支持。

六、成果展示经过多年的发展,合肥滨湖新区取得了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

新区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多个科技奖项。

在国内外的科技创新大赛中,新区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屡获佳绩,凸显了合肥滨湖新区在中国科技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关于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的几点思考李浩【期刊名称】《中国工程咨询》【年(卷),期】2018(000)010【总页数】5页(P79-83)【作者】李浩【作者单位】安徽省工程咨询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2017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联合批复了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这是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国家科学中心。

当前,安徽省依托合肥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产业优势,设立合肥滨湖科学城,汇聚各类创新要素,成为打造国家实验室和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载体和展示窗口。

高标准谋划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是安徽省的一项重点任务。

本文从分析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背景入手,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提出对策建议。

一、建设背景——滨湖科学城由来(一)合肥的国家使命作为安徽省省会的合肥,其历史悠久,名人辈出。

改革开放以来确定为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科教资源、创新人才均具有一定规模及影响力。

至2018年7月,合肥市拥有近千家科研机构、60多所高等院校、两院院士93人。

近年来,随着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双节点城市定位的确定,为合肥市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同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确立,更加支撑和强化了其区位优势。

如何扩大合肥的影响力,实现创新驱动、全面培育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这一使命应该是必然选择。

(二)创新资源优势目前,合肥市已构建“2+8+N+3”创新体系——2个国家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N个创新平台和3所大学。

其中,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新能源国家实验室建设正蓄势待发;新建聚变堆主机研究设施等5个大科学装置,提升拓展全超导托卡马克、合肥同步辐射光源、稳态强磁场3个大科学装置性能;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院、离子医学中心、大基因中心等一批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已初具规模;充分发挥大学对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突出支撑作用,中科大、合工大、安徽大学等高校的学科建设正如火如荼,积极与国内大学开展合作,吸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高校在合肥设立分校、分院。

现代城市更新及新区建设的启示--以合肥滨湖新区为例

现代城市更新及新区建设的启示--以合肥滨湖新区为例

兴策 略 中[ 1 ] 。当时西 方 发 达 国家 正 经历 着 全 球 产业 链 的转移 , 导致 了 旧工业 区人 口流失 、 城 市衰落 , 为 发 展城 市经 济 , 恢 复 旧城 活 力 , 西 方各 发达 国家 争 相 制 定城 市复 兴计 划 , “ 城 市更 新” 的概念 开始 受到关 注 。 最初 的更新 活动 最 主要 的手 法是 推倒 重 建 , 其 弊 端很快就暴 露 了, 这种机械 的物质 环境更新 , 破坏 了城 市原有社会 肌理 和 内部 空间 的完 整性 , 而受 到 广泛 的 质疑 和反思 。根据二 战以来英 国城市 发展 与城市 问题 的分析 , 将“ 城市更新 ” 定义 为 : “ 用 一种综合 的、 整 体性 的观念 和行 为来 解决 各 种各样 的城市 问 题 ; 应 该致 力 于在 经济 、 社会 、 物质环境 等各个方 面对处 于变化 中 的 城市 地区做 出长远 的 、 持续性 的改 善和 提高” 。人 们对
大规模使用无疑对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汽车缩短 了地域之间的距离 , 为城市居民争取了时问的同时却
对 城 市结构 、 环境、 文 化 等 造成 了不 良的后 果 。为 了 匹配 大规模 的 汽车流 量 , 城市不 得不 大规模 建设 高 速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1 — 2 9 ; 修改 日期 : 2 0 1 3 — 1 2 — 起 、 发展及释义
“ 城市 更新 ” 一 词最 早 出现 在英 国 的 旧工 业 区 复
路、 宽马路 和停 车场 , 这 些 用 地 面 积 巨大 的 设施 占用 了城 市 的开 敞空间 , 割裂 了城市 , 阻 隔 了人 流 , 使 城市
失 去了原 有 的文化 内涵 和人情 味 。

085.城市新区空间发展中的建设时序初探 ——以合肥市滨湖新区为例

085.城市新区空间发展中的建设时序初探 ——以合肥市滨湖新区为例

城市新区空间发展中的建设时序初探——以合肥市滨湖新区为例周颖摘要:城市空间建设时序是指城市空间按时间划分阶段向外拓展和开发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时序的引导与控制即是对各发展阶段中的各项要素进行科学的统筹安排。

城市新区作为当前城市空间蔓延而出现的新的增长区域,对其发展时序进行探究与规划,有利于新区空间规划方案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更加有序、高效。

本文以城市新区空间发展为切入点,探究建设时序与城市新区空间发展的相互关系与建设时序的影响因素,并且通过对合肥市滨湖新区近些年来空间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与总结,进而提出在城市新区空间发展过程中构建合理的建设时序的重要性以及制定空间建设时序时注重重要生长点的选择、空间拓展路径的选择、空间发展的阶段划分、土地开发方式的选择、空间发展的弹性空间预留等相关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城市新区,建设时序,空间,生长点,滨湖新区1引言近些年,随着城市化发展地不断推进,城市逐步向外部空间扩展建设新区,新区空间又进一步无序蔓延发展,形成了普遍的土地粗放式开发模式。

这一现象突出地反映了当前部分城市空间建设存在的时序混乱问题。

而就城市空间发展的不平衡律来说,城市空间在各个层面和尺度上的发展都不可能是均衡增长,它们存在先后的时序问题。

想要推动城市空间特别是新区空间渐进有序地发展,就要通过规划制定空间发展的建设时序,实现新区空间合理而有序地增长。

2建设时序与城市新区空间发展的关系2.1概念界定城市新区是伴随城市郊区化而发展出现的,是城市郊区化过程中各类新城市地区的高级形式,是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功能、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

城市新区空间上呈现出规模较大,空间拓展速度较快,与中心城区空间关系密切等特征。

建设时序是指城市片区整体建设项目按照时间顺序划定实施阶段和实施步骤,其是以现实发展状况为基础,依据整体方案的实施逻辑和具体的实施条件制定的。

一般来说,先是存在建设项目的整体空间方案,而后确定建设时序。

城市新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空间建设时序受以下几点因素影响:(1)城市片区在整体城市空间中的定位与职能。

合肥市滨湖新区规划与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合肥市滨湖新区规划与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合肥市滨湖新区规划与建设中的问题及解决途径摘要:新区发展正在中国各大城市蓬勃兴起,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决策者和城市规划者关注的焦点。

作为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前沿阵地,滨湖新区是提升合肥形象与竞争力的重要部分。

但由于建设经验不足、城市发展整体水平较低、生态环境较差等原因,滨湖新区已经出现了多方面的发展难题。

本文将依据城市规划中的经典之作——雅典宪章,探讨滨湖新区开发与建设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合肥市滨湖新区,开发与建设,雅典宪章,问题与解决途径1.发展背景合肥是中部省会城市中最靠近长三角的城市,也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产业基础较好,交通枢纽作用显著,综合商务成本较低,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2006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1073.86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城市人口258万人,城市化率55.8%。

相对自身而言,合肥这几年发展很快,但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排名仍然靠后。

作为省会,合肥的发展必须置于全省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地区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和带动力。

各国城市化的实践表明,大城市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比小城镇要具有明显的优势。

合肥依傍巢湖,而后者的生态资源优势和通江达海的区位特点,十分适合建设一个风景优美、交通发达的生态新区,因此,建设滨湖新区,打造通江达海的安徽“浦东”是合肥乃至安徽省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历史选择,此举必将进一步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加速城市化进程,提高合肥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合肥在中部率先崛起的目标。

图1 滨湖新区方位图2.滨湖新区基本概述滨湖新区位于合肥主城区南部,南依巢湖,北靠二环南路,西接上派河和合安高速、东临南淝河,规划总用地面积196.9平方公里。

其核心功能是行政办公中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省级休闲旅游基地、居住综合新区等。

形象定位是合肥的城市名片,合肥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体现滨水的、生态的、现代的、地方的空间形象。

合肥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路径与策略分析

合肥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路径与策略分析

合肥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路径与策略分析摘要:文主要介绍了合肥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各个方面。

文章详细阐述了产业协同发展、城乡融合发展、生态环保协同和社会治理协同等核心策略,强调了这些策略在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文章还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举措,包括交通网络优化布局、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智慧交通建设以及交通安全保障等方面,这些措施旨在提升区域交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文章强调了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推进的重要性,通过教育资源、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体育设施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共建共享,提升区域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居民福祉。

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地方面,文章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重点项目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式创新实践、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构建以及生态文明理念普及推广活动开展等多个层面,旨在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最后,文章展望了合肥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趋势和挑战,并提出了持续改进的方向和目标设定,同时强调了加强区域合作和拓展国际交流的重要性,以共同推进区域繁荣进步。

目录第一章合肥都市圈一体化背景与意义 (1)一、合肥都市圈概述及发展历程 (1)二、一体化发展政策背景与支持 (2)三、高质量发展目标与愿景 (3)四、研究意义与价值阐述 (4)第二章合肥都市圈现状分析与评估 (4)一、经济发展现状及特点剖析 (4)二、产业结构与布局优化情况 (5)三、创新能力与科技资源分布 (6)四、存在问题及挑战识别 (7)第三章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8)一、产业协同发展与优化升级策略 (8)二、城乡融合发展模式创新与实践 (9)三、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路径 (10)四、改革开放深化与营商环境优化 (11)第四章策略分析:创新驱动能力提升 (12)一、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发挥机制构建 (12)二、人才培养和引进政策体系完善 (13)三、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模式探索 (14)四、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与优化 (15)第五章策略分析: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实施 (16)一、中心城市功能完善和辐射带动能力提升 (16)二、周边地区协同发展策略部署 (17)三、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优化举措 (17)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推进 (18)第六章策略分析:绿色低碳发展 (19)一、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重点项目推进 (19)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模式创新实践 (20)三、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构建 (21)四、生态文明理念普及推广活动开展 (22)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23)一、合肥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成果回顾 (23)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及挑战应对策略制定 (24)三、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设定 (25)四、广泛合作交流,共同推进区域繁荣进步 (26)第一章合肥都市圈一体化背景与意义一、合肥都市圈概述及发展历程合肥都市圈,位于长江中下游沿江长三角西翼,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长三角地区与中西部地区联系的关键枢纽。

合肥国际空港国际小镇生态水系统构建

合肥国际空港国际小镇生态水系统构建

|建 筑 与 规 划J周妍:合肥国际空港国际小镇生态水系统构建H A合肥国际空港国际小镇生态水系统构建周妍(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管理办公室,安徽合肥230001)摘要:生态水系统规划不仅仅包括地表河渠水系的规划,还需要综合考虑海绵城市、地下排水系统、污染控制及生态廊道等内容的完整水系统构建。

可持续性的生态水系统将完整实现城市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和水文化建设目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片区开发建设提供保障和依据。

关键词:可持续性#生态水系统#海绵城市中图分类号:TU984. 1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781(2020)04-0607-021建设背景及面临挑战占地12. 5 Zm 2的合肥空港国际小镇为市重点发展三大产 业核心增长极之一,将在15年内陆续完成开发建设。

在十八大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十九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背景下,国际小镇的水系构建极其水质和水平衡保障成为规划的重点及开发成败的关键。

规划应抓住新区建设的机遇,采用全新的整体城市水系 统,利用区域生态本底资源较好的特征,利用坡地地形地势,结合城市生态廊道,从小区海绵措施到整个水系,构建排水和水系骨架,尽量维持区域内天然水循环过程。

规避传统城市建设 造成的排水系统与水系的分离,进而产生一系列的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问题。

规划面临五大方面挑战:城市高速发展,改变自然本底,地表径流增加,导致内涝发生的水安全挑战。

城市开发导致污染物被带入水系;新区开发力度大,如不在规划阶段给出预防措施,水质将随着建设显著恶化带来的水环境挑战。

江淮分水 岭源头'水资源缺乏'如不有效利用雨水'会导致下游生态基流 不足的水资源挑战。

城市传统开发模式人为破坏天然水网或 裁弯取直硬化驳岸,将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形成的水生态挑战。

以及水处理设施和水景观不能很好融合,造成城市水景观效果差的水景观挑战。

2项目基础信息项目地毗邻合肥新桥国际机场。

社区打击传销简报(精选18篇)

社区打击传销简报(精选18篇)

社区打击传销简报(精选18篇)社区打击传销简报篇1为进一步加大打击传销工作力度,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11月5日上午,新生街道新风社区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打击传销宣传活动。

该社区旨在通过此次活动达到警示、教育广大居民,震慑传销组织的目的。

新生街道新风社区通过在辖内发放宣传册、张贴标语等形式开展活动,号召社区广大居民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反传销活动,形成人人参与反传销活动的良好氛围。

活动期间,该社区共悬挂宣传条幅1条,发放宣传册50余份。

社区打击传销简报篇2如何做到有效打击非法传销?怎样从源头杜绝城市管理中社会治安存在的隐患?合肥市包河区方兴社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打传”工作办法,通过方兴综管中心将中山路派出所、义城市场监管所多方力量的整合,组成联合执法队,建立数字化、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这正是对社会治安治理的创新探索和实践,有效遏制了传销滋生的空间,从源头防控固守“创无”成果。

建立长效机制源头控制不给传销滋生留空间包河区方兴社区位于滨湖新区中部,这是一块城市品质建设的热土,随着区域的不断成熟和设施的不断完善,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引起了传销不法分子的关注,他们“借势发挥”,通过租住房屋,设立传销窝点,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破坏城市管理秩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打击非法传销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通过创新工作方法,才能固守‘创无’成果”,包河区方兴社区党委书记沈先财表示,社区通过方兴综管中心将力量整合,有效遏制了传销的扩散,“抓早、抓小,从源头防控。

”近期,方兴综管队员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一辆疑似传销的湖南牌照大货车,载满行李箱、家具等物品,立刻引起综管队员的警惕,实施动态跟踪,大货车停在了辖区新交付不久的利港银河小区,随即综管队员立刻对他们一行人进行了例行询问盘查,最终调查清楚排除了传销嫌疑,并告知入户在规定期限内履行租房登记备案手续。

这只是方兴社区实施长效机制的一个缩影,“方兴综合管理中心实行24小时巡逻机制,发现苗头就按进行处置,压缩‘毒瘤’成长滋生的空间。

合肥市滨湖新区义城安置房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合肥市滨湖新区义城安置房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4.4 空间景观设计
以均好性为设计原则,尊重居民的传统文化、生活习惯,提取地域文化底蕴构建传统院落文化,营造多个院落空间。

打造阳光活力环和全龄活动公园:环中心景观布置有700米慢跑大环和500米微汗小环,供社区居民锻炼身体,健康慢跑。

各组团景观之间,有为年长者提供休憩、娱乐、健身的活动场地、为儿童提供游戏、休憩的童趣乐园以及运动爱好者提供的多功能球场等,锻炼身体之余尽享生活乐趣。

小区内部营造多样的交往空间,利用地域文化创作宅间景观小品,为安置居民提供种类丰富的交流场所的同时,减少居民迁移家园的失落感与陌生感。

4.5 竖向设计
本规划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方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最大限度达到土方平衡,满足小区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

4.6 天际线营造
本案通过对住宅层数的处理,呼应东侧已建安置区的天际线,营造韵律感的天际线。

考虑城市景观空间的渗透性,形成住宅与公园、城市的良好的城市整体空间格局。

5 建筑单体设计
5.1 户型设计
住宅户型:本项目共有5种户型,60、80,90、100以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原理调研报告——关于滨湖新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调研地点:合肥市滨湖新区调研人员:周春阳班级:09城规(2)班学号:09202020216指导老师:叶小群调研时间:2011年10月前言:合肥市滨湖新区,即指历次规划中预留控制的东南引风口地带和城市机场南部地带。

区域内自然景观良好,水系较多,其具体范围为南依巢湖,北靠二环南路,西接上派河和合安高速、东临南淝河,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0平方公里,其中312国道以北(北部片区)规划面积约27平方公里;312国道以南至十五里河(中部片区)规划面积约80平方公里;十五里河至巢湖岸边(南部片区)规划面积约83平方公里。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南部片区一期建设区面积初定为20—30平方公里。

滨湖新区的建设将使合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滨湖城市,沿巢湖风景线将成合肥的主要特色和魅力所在。

新区的核心功能将体现为行政办公中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省级休闲旅游基地和综合居住等。

滨湖新区是合肥未来通过巢湖,走入长江,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是合肥未来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区。

并通过“十一五”及更长时间的努力将滨湖新区打造成独具魅力的现代新城区和城市未来的新名片。

滨湖新区正式启动建设于2006年11月,按照“世界眼光,国际一流,合肥特色”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启动区确定在紫云东路以南,沪汉蓉高速以东的区域。

启动区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仅一路之隔,水、电、气、热等公共资源接入便捷。

已建成的高速公路网和骨干道路网,四通八达。

正文:关键词:意义重大概念性对策建议管理战略一、建设滨湖新区意义重大1、建设滨湖新区是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的现实需要。

合肥是中部省会城市中最靠近长三角的城市,也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城市,产业基础较好,交通枢纽作用显现,综合商务成本较低,正处于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2006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1073.86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城市人口258万人,城市化率55.8%。

相对自身而言,合肥这几年发展很快,但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排名仍然靠后。

同时,老城区人口过于密集、道路交通拥堵等情况依然存在,城市发展空间受阻,虽经多次改造但仍不能适应城市发展需要。

而发挥巢湖的生态资源优势和通江达海的区位特点,建设一个风景优美、交通发达的生态滨湖新区,提升合肥现代化大城市形象,可以更多更好地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资本转移,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的目标。

2、建设滨湖新区是形成省会经济圈的重要举措。

作为省会,合肥的发展必须置于全省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

国内外诸多地区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地区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和带动力。

合肥不腾飞,安徽就谈不上崛起,省会经济圈无法形成。

“141”城市空间发机的空间结构。

而周边城市独特的资源优势,为合肥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性的支持。

如六安的水资源、淮南的煤电能源、巢湖通江达海的区位条件,都成为省会经济圈积聚发展势能的潜力所在。

加快合肥发展,提升城市品位,提高经济首位度必将为尽快形成省会经济圈打下坚实的基础。

3、建设滨湖新区是迎接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各国城市化的实践表明,大城市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都比小城镇要具有明显的优势。

2006年末,我省户籍人口6593.5万人,城市化水平37.1%。

按照实现现代化的要求,2030年城市化水平要达到80%。

而省会合肥理应成为安徽快速城市化的载体。

因此,建设滨湖新区,打造通江达海的安徽“浦东”必将进一步提高合肥知名度,增强吸引力和对外幅射力,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加速城市化进程。

二、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及建设进展情况1、滨湖新区概念性规划按照“世界眼光、国内一流、合肥特色”的总体思路,通过公开招标、专家评审、公众参与和多轮的科学整合,形成了滨湖新区概念性整合规划。

一旦建成,一座现代化的滨湖生态型新都市将屹立在安徽的中部。

规划中的滨湖新区位于合肥主城区南部,南依巢湖,北靠二环南路,西接上派河和合安高速、东临南淝河,规划总用地面积196.9平方公里。

其核心功能是行政办公中心、商务文化会展中心、省级休闲旅游基地、居住综合新区等。

形象定位是合肥的城市名片,合肥融入长三角地区的水上门户,体现滨水的、生态的、现代的、地方的空间形象。

2、滨湖新区建设进展情况去年10月,滨湖新区建设正式启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突出“基础设施优先、社会事业优先、拆迁安置优先、聚集人气优先”,各项建设又好又快地向前推进。

特别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新老城区发展,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进行资源整合和布局调整,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和支持,滨湖新区的人气聚集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目前,3.5平方公里的的启动区初见形象,区内11条道路具备了通行条件,连接主城区与滨湖新区的全长12公里的徽州大道和BRT快速公交投入使用;6000人寄宿制高中、3000人初中、3000人小学可在今年秋季招生;拥有3000张床位的三级特等医院、省农产品检测中心、30万平方米拆迁安置和商贸、旅游、换乘中心、写字楼等一批项目已陆续进区建设。

滨湖新区拓展区、临湖区拆迁征地工作也于6月11日正式启动。

新区建设带来的巨大商机吸引了各地的投资者,滨湖新区每天都要接待多批来自各地的投资者,本着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一些重大项目正在洽谈之中。

建设者们创造的体现合肥精神的“滨湖速度”,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赞赏。

三、提请关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尽快完成滨湖新区规划及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三分规划、七分管理”是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

当前,滨湖新区建设正在加速进行,但指导建设的规划却是仍有调整可能的概念性整合规划,从而可能带来无法预见、评估和预防的生态环保和城市景观问题,给生态城市的建设带来隐患。

因此,当前要尽快在“141”战略规划及相关规划的基础上完成滨湖新区规划及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并注意其与老城区的衔接、平衡。

规划编制好后,一定要按规划要求分期建设,不能随意变动。

(二)滨湖新区建设应注重生态环境的综合整治目前,巢湖出现以下不良迹象:巢湖湿地面积逐步减少,沿岸的水土流失及水体淤泥等日益加剧,导致土壤肥力下降,湖岸出现塌陷,湖盆变浅、容积缩小,蓄洪防旱能力大大降低。

目前最大水深仅3.77米,平均水深仅2.69米,水运能力明显不高。

同时,水体污染严重,湖区呈中度富营养状态,其中西半湖呈重度富营养状态,高温天气产生蓝藻等现象。

滨湖新区建设是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工程。

一方面,滨湖新区的生态工程建设可以保护巢湖自然生态环境,巩固和恢复滨湖生态湿地。

另一方面,大规模的建设及人类活动的加剧,不可避免的会带来不利生态环境的新问题。

合肥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滨湖新区要消纳自身产生的污水,还要处理可能流入区内的污水,如果没有处理预案将会对巢湖水环境造成影响。

因此,保护巢湖自然生态环境,巩固和恢复滨湖生态湿地是滨湖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前提。

为此,建议:1、滨湖新区建设应做好“规划环评”区域规划环评是环境影响评价从微观到宏观的拓展,是对战略规划实施中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进行系统的评价。

其目的,是将环境更为系统地纳入宏观的战略决策之中。

通过分析、预测和综合的评价,提出最佳的减缓措施和政策建议,并将评价的结论体现在最后的决策当中,提高战略决策的质量,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同时区域规划环评作为规划的一部分,对规划起着至关重要的制约作用,能够保证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因此,滨湖新区建设应在项目实施之前,对有关规划进行科学的评价。

根据滨湖新区的功能定位,总体规划应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高起点、高品位、高水平,注重巢湖水域的全面维护,保持良好的景观与生态环境,加强周边地段建设的控制,协调城市建设风貌。

2、滨湖新区建设应注重生态建设与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滨湖新区建设应有计划地巩固和恢复滨湖生态湿地,保护与建设巢湖自然生态环境。

(1)按照专家建议,实施好巢湖沿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2)围绕保护巢湖水质,做好相关的环保工作。

城市园林建设应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

(3)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将巢湖流域综合治理列入国家重点工程投资计划。

(4)加快江淮运河的立项、建设工作,尽快实现长江、巢湖、淮河三水沟通。

3、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统筹机构综合治理巢湖。

(三)打好巢湖牌,做好滨湖新区旅游开发建设工作滨湖新区建设为开发利用巢湖旅游资源,做活水文章带来了契机。

围绕如何把滨湖新区建设成为“休闲旅游基地”,发挥其旅游会展功能,建议:1、在滨湖新区规划建设中融入旅游功能。

在规划建设中融入旅游功能,发挥滨湖新区市政建设的景观效应,实现建筑景观化、城市功能旅游化。

在这方面,外地已有成功例证,如桂林的“两江四湖”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既是恢复桂林生态的杰作,又为桂林增加了新的旅游亮点。

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转播塔及杨浦、南浦大桥,更跻身中国“十大经典旅游景点”之列。

可见,在重大市政建设中融入旅游内涵,既能提升城市形象,又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推进泛巢湖国家级旅游区建设合肥作为旅游中心城市,首先要把全市特别是滨湖新区各项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建设好。

其次,要主动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协作,滨湖新区旅游应和巢湖忠庙、肥东四顶山等旅游项目联合开发,认真遴选、衔接好旅游项目及旅游路线,争取用最小的资金与资源代价,形成最大的旅游产出。

3、统筹规划、重点推进滨湖新区“休闲旅游基地”建设一是建立会商机制,在相关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旅游专项规划;二是规划、建设中要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并将文化作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三是建设合肥的旅游拳头产品,如大型科技主题公园等。

(四)做好建成区管理与服务工作1、理顺发展与管理及服务的关系随着滨湖新区启动区的快速建成,特别是三所学校的交付使用,在建好新区的同时,做好新区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已迫在眉睫。

但新区往往容易出现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跛脚现象。

要按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尽快研究制定新区管理体制,对区域建设、发展和社会事务进行统一规划、统筹管理。

2、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培训工作各地新区建设的经验表明,只有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培训工作,新区建设才能没有后顾之忧。

为此,建议:结合新区全面发展的需要,大力培训失地农民,提高他们的文化、文明、技能素质,实现农民向职工、村民向市民、农村向城市的转变。

(五)坚持项目带动战略项目是吸引社会资源,尤其是资金、人才、技术等稀缺资源的有效载体。

根据发达地区的经验,在一个集中建设的新区,产业集聚、项目带动战略无疑为成功之举。

为加快滨湖新区建设进度,建议:一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和省直部门的支持,争取相关部门将重大项目放在滨湖新区。

二要做好招商引资等工作,加大滨湖新区的宣传推介力度,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引进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