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2Steven 高三二轮复习 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初步发展

合集下载

第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发展

第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发展

第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发展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在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面临着来自外部的压力和挑战,国家和民众开始探索新的文明模式,并进行了积极的近代化。

在近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经历了一系列痛苦和挫折。

一方面,在国际贸易和政治交流的浪潮中,中国人民感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冲击和优势,大量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进入到中国社会中。

另一方面,鸦片战争和中国东南沿海城市的割让给外国殖民者,导致了国家的屈辱和人民的痛苦。

这些事件触动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自豪感,促使他们开始反思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弱点,并寻求和创新。

近代化的发展也需要从国内找到动力和资源。

中国人民开始追求科学、技术和教育的进步,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

例如晚清的乡村教育和新文化运动,都是中国人民为了推动近代化进程而进行的探索和实践。

这些努力为中国的近代化积累了人才和知识,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

在近代化的探索中,中国人民面对了西方和中国传统之间的选择和困惑。

他们既希望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创新思想,又希望保持自己的传统文化和道德价值观。

这使得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显得复杂而困难。

一方面,中国人民开始学习西方社会制度和思想,例如启蒙思想和西方政治经济学。

另一方面,他们也积极寻求中国特色的近代化道路,强调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这种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使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中国近代文明探索与近代化的发展是一个令人痛苦而又具有希望的历程。

中国人民通过自我反思和积极实践,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近代化道路。

这条道路既注重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又注重保留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德。

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西方文明的状况,树立了中国人民应对国际挑战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信心和坚定。

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发展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经验和精神支撑。

这一历程的成功,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努力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体系的有机融合。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近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近代前期的世界课件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8近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近代前期的世界课件
侵蚀;立宪政体下,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制约,议会主权至上,国王无法实行
专权;题干反映的是国王与议会的关系,而不是内阁与国王的关系;因此A、 B D、C三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解析 答案
关闭
-6-
3.(2014课标全国Ⅰ,33)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 人口比例分配,各州人口数“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五 分之三予以确定”。这一规定违背了《独立宣言》中提倡的( ) A.主权在民原则 关闭 B.天赋人权原则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 C.各州自治原则 例分配 ,并不违背主权在民的原则,故A项错误;从“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 D.各州平等原则
其他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可以看出,宪法没有给予印第安人、黑人 平等的权利,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这违背了天赋人权的原则,故B项正
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故C项
错误;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协调了大小州的关系,体现了平 等 B ,故D项错误。
解析 答案
-18-
精要必备
深化认知
融会贯通
欧美 资产 阶级 政 代议 治 制的 确立 与发 展
2.美国共和制度的确立 (1)背景:美国独立后,实行邦联体制,政局动荡不安 (2)标志:1787 年宪法的颁布,加强了中央集权 (3)内容: ①联邦制: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②民主共和制:立法权归由参、 众两院组成的国会;行政权 归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司法权归最高法院 (4)影响: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民主精神,对世界和其他地区 的政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17-
参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案: 略。 解析: 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题目材料列举了14—17世纪中外 历史大事,要求从相互关联的事件中提取信息,并拟定论题,进行阐 述。答题时首先要有一个宏观的方向:14—17世纪是中国的明朝时 期,西方国家则是工场手工业时期,中西方都面临社会转型,但中国 开始落后于西方。可据此选择历史事件,例如中国官方贸易与西方 资本主义殖民扩张联系,可以中西方贸易的不同历史使命为主题进 行论述。需要注意的是,题目要求从中外关联的角度分析,不要单 纯从中国或西方的角度回答。

0201Steven 高三二轮复习 篇末整合(四) 世界近代史

0201Steven 高三二轮复习 篇末整合(四) 世界近代史
❷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文 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突出表现了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 的精神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 化
一、政治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俄国十月革命 必会核心知识 1.二月革命:
推翻了沙皇统治,形成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 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2.《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 革命的任务,指明了革命道路。 3.七月流血事件: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布党决定进行武装起义。 4.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全部政权转归苏维埃 。
[典题2] 苏联推行农业全盘集体化后,成员参加集体农庄的同时还可 以有一块供自己支配的宅旁地,是集体经济下的个人经济。读表 《1940—1945年集体农庄个人经济农业种植面积占全国种植面积比例变 化》,认识正确的是( )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全国农业种 15 041.4 10 812.4 8 771.4 9 410.9 10 985.1 11 360.1 植面积(公顷) 集体农庄个 2.9% 3.0% 4.0% 4.4% 4.3% 人经济种植 3.0% 面积 A . 苏联领导人认识到个人经济是集体农庄的有益补充 B.战争年代威胁社会主义公有制地位的私人经济增长 C.个人经济增长有利于满足农民家庭生活的基本需求 D.个人经济是不参加集体农庄的农民经营的个体经济 A错:材料主要涉及农业集体化问题,没有涉及领导人的认识问题
4.罗斯福新政 (1)措施 ❶整顿金融: 恢复银行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 的权力等。 ❷调整工业: 加强政府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企业关系 和劳资关系。 ❸调节农业:成立农业调整署,调整农产品结构等。 ❹社会保障:实行社会救济,加强社会保障措施;推行“以工代 赈”,兴办公共工程;签署《全国劳工关系法》等。 (2)影响 ❶直接影响: 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巩固了 资本主义的统治。 ❷间接影响:缓和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 了民主政治的统治。 ❸深远影响:促使资本主义国家调整经济政策,推行凯恩斯主义,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化专题-起步阶段课件24张

人教版高三历史高考二轮复习:中国近代化专题-起步阶段课件24张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2020届高三历史 江苏高 考二轮 复习: 中国近 代化专 题-起 步阶段 课件(共 24张PP T)(获 奖课件 推荐下 载)
探源篇:中国近代化的源起之辩
关注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潮流中蕴含的民族、民主革命精神等。 ——吴一泉《“中体西用”说及其历史作用》
相精反编, 优材农质村课料仍PP一然T人封:教穷闭版、则2落02变后0届。,高三但历人史江们苏认高考识二“轮复穷习”:中往国往近代是化从专题头-起破步血阶段流课的件(失共2败4张开PPT始)(获的奖。课件…推…荐近下载代) 中 近精代编民 优用质观工课点业PP-二T抵人御国:教经版的民济20侵思族20略届想危,高促进机三进历化情民史族是况江资苏“下本高主欧的考义二风自产轮生美省复习雨、:”自中国的强近产根代化物本专,地题-是推起步西动阶方了段课催思件化想(共的进24张结化PP果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客但观是推 未观动涉史了及点实中根一国本:社制:林会度中政。、治国魏制近度敢变代于革思冲想破进封化建是士外大来夫侵的略世的俗产偏物见。,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 这以一自个及方18“社 面6欧1史在会是业年风习“实第、美中洋俗雨体务:二的教”西运近对鸦次洋育用动代于”片鸦开务化等模风始等式烛战片派方启。下残争战动以面的年,“的的争“,中之中体战失后自并国”举社…败败强付步会阻,的维”诸是碍艰“中林内“实和,西风则忧求践文化化徐外富雨交”魏患”,流注与源下为入融开,旗了合生。眼洋号机看务,; 世派器界以物;“学中习体涵西盖用到”军指事导、洋科务技、运近动代工 固但守这封 个材建“欧传料风统美二文雨化:”如更是果包认含着为凶近暴的代“腥中风国血雨思”…想…进…在化这只个腥是风“血雨欧中风,国美人雨自省”,的国人产自物强,,是那推动是近大代社错会特进化错的的内在。动力。 (精二编) 优整质体课发P这P展T人个阶教段“版:2欧10829风05届年美高甲三雨午历战”史争江对后苏-于-高19考2风7二年烛轮南复残京习国年:民中的政国府中近建代国立化前社专题会-起是步“阶段和课风件(共化24雨张P”PT,)(获注奖课入件了推荐生下机载);但 ——吴一泉《这“中个体“西用欧”说风及美其历雨史”作用更》是包含着凶暴的“腥风血雨”………在这个腥风血雨中,

0192Steven 高三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初步发展

0192Steven 高三二轮复习 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初步发展

【解析】 A错:材料是关于一些中国人对“洋货”的使用和推崇的信息, 这实际上反映了部分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A项与史实不符, 当时西方国家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B错: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 C错: C项与史实不符,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 故选D项。
【解析】 A错: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产生与中国国情密切相关,故A错; B 对:正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使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 民主思想产生并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 C错:引入国家既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 D错: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产生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并不大
B
考向三
生活中的历史——近代人们思想观念及习俗变化的表现
D
A. 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B.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 C.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D.促使近代民主革命转入新阶段 【解析】 AB 错:表格中数据反映了 1913 年、 1920 年华资企 业数量、资本和工人人数的增长情况,华资企业的发展对中国社 会的最大影响应从社会转型角度思考。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 量、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都是直接影响,故A、B错误; C 错:只是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国社会的 工业化仍然非常缓慢,故C项错误; D 对: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阶级登上历史政治舞台,促使 近代民主革命转入新阶段,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 命阶段,并最终取得胜利,故D项正确。
备 考 攻 略
1.运用文明史观,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 生活等方面的变革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2.正确辨析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 影响。 3.理解康梁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 民主主义者主张的异同。 4.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对新 民主主义革命进程的影响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专题八近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高三历史第二轮复习 专题八近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专题八近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近代前期的世界一、考纲要求: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 新航路的开辟(2)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 工业革命3.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 《共产党宣言》(2) 巴黎公社5. 近代科学技术(1) 经典力学(2) 进化论(3)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二、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四:时段特征政治上:英、美等国逐渐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民主共和制成为基本类型。

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经济上: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欧洲封建制度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并进一步拓展。

文化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近代西方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以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为旗帜,批判封建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在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影响下,欧洲近代科学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五:教材链接:必修一:第7、8、9课必修二:第5、6、7、8课必修三:第6、7、11、12、13、22、23课六:知识拓展:1.从不同角度理解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历史的特征总体特征:从纵向看,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是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从横向看,明清时期的中国同亚非拉其他地区一样,渐趋衰落。

具体表现:(1)从一体化进程看: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对分散、隔绝的状态,世界开始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被看作人类一体化进程的开端。

(2)从世界市场的角度看: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开始出现,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3)从社会转型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加速了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西欧逐步向近代社会过渡。

高三历史备考 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

高三历史备考 近代化的起步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复习)复习要点:1、了解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期,中国各阶层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各方面进行的探索活动,体会近代化进程的艰难;2、理解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活动的内容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3、通过对这些活动结果的分析,明确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必然性和曲折性。

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资本主义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

四次探索一、洋务运动(封建地主阶级)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四、新文化运动(进步的知识分子)一、洋务运动1.洋务派的出现(1)出现:1 9世纪60年代初,统治集团内部出现了洋务派。

(2)目的: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特别提示】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3)代表:中央:奕,地方:、李鸿章、左宗棠等。

、(4)目标:前期以“自强”;后期以“求富”为目标。

2.内容(1)军事工业:某某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某某船政局等。

(2)民用工业:某某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

【特别提示】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规模最大的钢铁厂;(3)筹划海防:洋务派用新式枪炮、轮船装备军队,改造陆军,建立新式海军。

(4)新式学堂:翻泽西方书籍,介绍西方文化。

创办培养翻译、军事、工业人才的新式学堂;派人出国留学。

3.作用(1)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2)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的进程。

(3)洋务运动为民族自强作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X。

二、戊戌变法1.公车上书(1)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国内群情激奋。

(2)康有为、梁启超等发动参加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3)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揭开了运动的序幕。

2.百日维新(1)背景①1 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

②康有为几次上书光绪帝,陈述民族危机的严重性和维新变法的重要性。

专题05近代化的探索-2022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长效热点专题梳理课件(完整版)4

专题05近代化的探索-2022年中考历史二轮复习长效热点专题梳理课件(完整版)4

中考链接
(2021·北京)从19世纪60年代起,经过30多年的努力,清政府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
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批近代知识分子却认为西方的技术与制度是统一的,因此他们介绍西方
C 的法律和制度,呼吁从制度上进行变革。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
A.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三、世界近代化进程
重要人物及方案
领域 思想近代化
政治近代化 经济近代化
概况
(1)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思想,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为资 本主义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提倡理性,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 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辛亥革命一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尝试 (1)背景: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各界人士对清政府不再抱有 太多的幻想,投身革命的仁人志士越来越多。 (2)代表人物:孙中山。 (3)实践: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 进步意义。 (4)影响:推翻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是中 国政治民主化的伟大成就,使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俄国农奴制改革
中考链接
(2021·攀枝花)“以前日本是个典型的封建国家,到19世纪末它的国力不断上升,成为西方一个可怕
D 的竞争对手。”促使日本实现跨越的根本因素是( )
A.倒幕运动,结束幕府统治 B.天皇亲政,重掌国家实权 C.对外扩张,推行军国主义 D.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近代文明的新发展(53张ppt)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课件近代文明的新发展(53张ppt)

主义
毛泽命胜利的保证;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为 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思想
考向一
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思潮的多元化
【典例 1】 (2012· 海南单科, 17)1918年 1月,孙中山说:“此 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 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 是,孙中山 ( )。
答案
C
【考向感悟】
(1)近年高考命题,多利用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对三
民主义内涵、发展及实践情况和五四运动及马克思主义传 播影响的理解认识。 (2)复习备考时,一要注意理解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结 合其实践情况分析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巨大
作用;二要重视对五四运动前后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特点等
方面的理解认识,分析新文化运动与辛亥革命、马克思主 义传播、五四运动等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三要注意结合 具体的历史事实进行阐释,即将思想理论与同一时期的政 治、经济等结合起来横向整合。
【深化必备】 国民大革命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与三民主义两大社 会思潮
(1)国民革命运动时期中国同时存在马克思主义和三民主义两
立,事实上为中国人民选择了一条新的革命道路。④由于国
内反动势力强大,在共产国际的支持下,国共两党实现合 作,共同领导中国革命。
(2) 虽然两个主义并存,但当时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其原因 有:①新三民主义不仅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也代表工 人、农民的利益,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原则基本一致, 成为各阶层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和旗帜。②中共处于幼年时
会 文 明 交通与 传媒 生活与 出中西合璧的特征;中国近代社会生 习俗 活和风俗的变化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自 由、平等、民主的精神 近代航空业的起步,报刊业、影视业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步骤三 话题聚焦 话题7 揖美追欧——近代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探索与实践效果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步骤三 话题聚焦 话题7 揖美追欧——近代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探索与实践效果

3.抗日战争胜利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抗日战争胜利后,各民主党派在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联合斗争, 通过了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2)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悍然撕毁政协 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并压制或解散民主党派,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 彻底破灭。
4.经济近代化的艰难——近代中国经济的转型 (1)经济形态的转变: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广大内地城乡,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话题七 揖美追欧 ——近代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探索与实践效果
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会引起社会 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 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 和政治的民主化。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之后 虽步履维艰,但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艰难起步,20世纪上半期进行了 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张丽丰《浅析西学东渐的影响》 发现问题 史料中的两处省略号,把史料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指出 “西学东渐”开始的时间,第二层次指出近代志士仁人在“西学东渐”中 觉醒,第三层次指出了“西学东渐”的启示。 激活思维 “西学东渐”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在近代史上产生了重要影 响。结合相关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学东渐”出现的背景、影响及启 示。
③思想上——从“君权神授”到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 思想启蒙运动,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开拓了人们的视野, 提高了人们的政治热情。
④经济上——从变法图存到实业救国:辛亥革命动摇了封建的经济 基础,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兴办实业的热潮,对中国工业化的发展起 了推动作用。
(2)和平建国的尝试失败的原因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窃取了辛亥革 命的胜利果实。之后,北洋军阀继续实行封建独裁统治,辛亥革命的 民主成果荡然无存。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十一讲现代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十一讲现代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

整合二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生 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主要原因:生产与销售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过剩”。 ③具体原因:“自由放任”政策、股票投机过度、盲目生产、无序 竞争等因素共同导致。 (2)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严重。 (3)影响: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主旨二 改弦易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1.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希望解决的问题
问题
内容
股市崩溃;银 行倒闭
整顿财政金融生产过剩;企 业破产源自调整工业生产农产品价格猛 跌
调整农业生产
失业人数剧增; 社会救济;“以
矛盾重重
工代赈”
具体措施
整顿银行
《工业复兴法》,最 低工资,最高工时
减耕减产,政府收购 剩余产品
答案:C
时间 类别
1929~1930年
烟煤业
-12.3
金属矿业
-6.6
制造业
-7.2
1930~1931年
-19.1 -18.3 -11.3
关键点拨:表格中两个时间段1929~1930年、1930~1931年,表格 中的三个重要行业烟煤工业、金属矿业、制造业工人周工资持续下降,
说明美国经济状况持续恶化。
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3.科技文化上: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兴起,反映了生产力高度发展
背景下人类精神世界的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影
视艺术获得迅速发展,电影进入有声电影阶段,电视发明。
考点整合·一一突破
[主干知识重构——理线索] 整合一 俄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1.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①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着国内外敌人的严重威胁。 ②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③特点: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兼有“战时”和“共产主 义”的特点。

高三二轮复习通史复习:世界近代史

高三二轮复习通史复习:世界近代史

(2015·北京卷)1845 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 统在未经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 总统 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 美国宪法,随后( )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过程中的“三个转 移”: 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 民主权利由贵族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并下移到全体公民。 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又是共和制。从国家结构形式上 说,美国是联邦制;从政体上说,美国是共和制。英国是君 主立宪制,美国是共和制,虽说都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但 是二者在政府各部门的地位和关系上有很大的不同, 复习中 要注意区别。
(2015·广东卷)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 两个世界文明汇合 500 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 “黄金 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 此可知( )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 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 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
①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 ②许多国家建 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 ③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 想的重镇 ④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世界近代史· 通史知识体系 (一)总体划分 1、 整体时间:14、15世纪~1917年十月革命 2、具体阶段: ⑴公元14世纪~16世纪:资本主义兴起(萌芽)时期
⑵17世纪~18世纪:手工工场(工场手工业)时期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⑶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⑷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8

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8

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马克 思主义)
• 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开化
生活习俗、交通通讯、大众传媒
一、经济上的工业化1
• 各经济成分分别 有什么变化?变 化的原因?
19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各经济成分比重
自然经济 洋务企业 民族工业
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经济成分比重
外资企业
一、经济上的工业化2
二、政治上的民主化1
“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 时候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 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近代中国,国人在不断追捧西方先进制度的过 程中,艰难前行。 请回答,近代中国“维新”的探索有哪些?
二、政治上的民主化2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往往西方那些看似“精 巧绝伦”的政体,在现实实践中却极为脆弱、 难以为继。
三、思想上的理性化1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 ………… 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 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 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 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 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 国。 ——裴钰《改变中国》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 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6分) 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1895年——1919年中国史高考关键词
辛亥革命 戊戌变法 新文化运动 生活习俗 五四运动 义和团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初步发展 八国侵华战争 短暂春天 交通、通讯与传媒
【整体感知】
近代化史观
近代化史观:近代化(现代化)进程一般指在生产力发 展和科技进步推动下,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 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进程,其具体表现: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课件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课件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全面展开

近代化过程中,中国引进了西方 的文化和思想,为后来的现代化 提供了思想基础。
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地域不平衡
近代化过程中,中国的发展存在地域不平衡的问题, 沿海地区发展较快,而内陆地区发展较慢。
社会问题
近代化过程中,中国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富 分化、城市化和环境污染等。
文化冲突
近代化过程中,中国引进了西方文化和思想,这与中 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冲突和矛盾。
高考历史大二轮复习新方略课
件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
全面展开
汇报人:XX
20XX-01-25
CONTENTS
• 近代中国探索历程 • 近代化全面展开表现 • 重要历史人物及其贡献 • 近代中国探索特点分析 • 近代化全面展开影响评价
01
近代中国探索历程
洋务运动与近代化起步
洋务运动的背景
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深
他们的贡献
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通过引进西方科技和现代化管理方式 ,推动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加强了国防力量,促进了 中国与世界的交流。
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领袖
康有为
清末维新派领袖之一,主 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 宪制度。他领导了戊戌变 法运动,试图推动中国的
政治改革。
梁启超
清末民初著名思想家、政 治家,维新派代表人物之 一。他积极宣传变法维新 思想,对中国近代思想解
放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们的贡献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通过 宣传维新思想、推动政治 改革等方式,促进了中国 近代思想解放和政治民主
化的进程。
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领袖
孙中山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 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他 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体系,领 导了辛亥革命和多次反清斗争。

高中历史第二轮复习第9讲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发展

高中历史第二轮复习第9讲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发展

(1)甲午中日战争。 ①原因:__明治维新_______后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加紧对外扩张。 ②过程:1894 年在丰岛日本挑起战争,____黄海大战_____中国失去黄海制海权。 ③结果:1895 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_马关条约________》。 ④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强掀起了_瓜分中国 ________的狂潮。 (2)八国联军侵华。 ①原因:__ 义和团运动 _________危及列强在华利益。 ②结果:1901 年中国被迫签订《_辛丑条约________》。 ③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____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_______________。 【点拨提醒】从多角度理解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1)列强侵华方式: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向以资本输出为主。 (2)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
课堂 小结
教学 反思
第9讲
课 题
近代中国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发展 ——1895-1919 年
主备
陈 凯
备课形式
集体
课时
1 课时
课型
复习课
阶段 特征
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中华民族的主旋律是觉醒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也有自然经济加快 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政治上:随着列强侵华的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最终确立,民族危机空前 加剧。 民族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等政治方案,探索在中国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政治的道路,但都以失败告终。 2.经济上: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民族 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社 会生活也因政治运动和文化思想运动的推动向文明化方向发展。 3.文化上: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 一、政治 1.列强侵华: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案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案

近代化的探索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历史事件。

2. 使学生理解近代化的探索的意义,认识到这些探索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3.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论证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洋务运动: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影响。

2. 戊戌变法: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影响。

3. 辛亥革命: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影响。

4. 新文化运动: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影响。

5. 近代化的探索的启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 难点:分析这些探索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近代化的探索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 运用史料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史料,深入理解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已学过的近代化的探索历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中国会进行这些探索。

2. 洋务运动:介绍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分析其影响。

3. 戊戌变法:介绍戊戌变法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分析其影响。

4. 辛亥革命:介绍辛亥革命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分析其影响。

5. 新文化运动:介绍新文化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分析其影响。

6.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近代化的探索的启示,认识到这些探索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将中国的近代化探索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

2. 探讨:讨论近代化探索中涌现出的各种思想观念,如民主、科学、民族主义等,分析这些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评价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内容完整性、论证合理性等。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第8讲 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师文档:第8讲 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

第8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整体发展——甲午中日战争至五四运动前一、政治上:列强侵华加剧与中国人民的探索1.沉重的民族危机(1)1894~1895年的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趁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生存危机。

(2)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2.中国人民的抗争(1)戊戌变法:1895年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政治运动;1898年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

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掀起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潮。

(2)义和团运动:一场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美梦,但也存在盲目排外的局限性。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和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现了从帝制到共和制度的历史性巨变。

此后,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先后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屡遭挫折,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结束。

二、经济上:近代前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初步发展(1)背景:甲午战后,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短暂春天”(1)背景:辛亥革命扫除发展障碍;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2)表现: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3)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三、思想上:近代前期中国四大社会思潮1.维新变法思想:甲午战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掀起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端。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上篇 模块三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上篇 模块三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

课时强化练(十) 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江西五市八校联考)俄国二月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先后经历了十月党、立宪民主党、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领导下的民主改革,但他们根本没有改变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无法满足人民的迫切要求。

这表明( )A.二月革命未完成革命任务B.俄国当时的民主宪政比较活跃C.俄国的资产阶级软弱无能D.布尔什维克是人民的必然选择解析:民主改革没有满足人民的迫切要求,人民必然选择布尔什维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其迫切愿望,故D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排除;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D2.(2018·邢台质检)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

”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 ) A.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B.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C.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D.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解析:根据“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是十月革命的前夜,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无法控制国家局势,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答案:A3.(2018·汕头二模)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

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

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

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B.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C.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解析:经济大危机期间,为了摆脱眼前的困境,西方国家不惜以邻为壑,展开激烈的经济战,竞相对外倾销商品和输出资本,只要能赢得订单,英美等国再也管不了什么意识形态的差异了,即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差异,故D项正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A错:材料是关于一些中国人对“洋货”的使用和推崇的信息, 这实际上反映了部分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A项与史实不符, 当时西方国家对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B错: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 C错: C项与史实不符,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 界市场。 故选D项。
3.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 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创造 了社会条件,推动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4.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 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 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线 索 特 征
线 索 特 征
一、政治上:列强侵华加剧与中国人民的探索
必会核心知识
1.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 (1)甲午中日战争 ①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加紧对外 扩张,借朝鲜东学党起义趁机出兵。 ②概况:1894年丰岛海战,日本挑起战争;黄海大战中国失 去黄海制海权。 ③结果: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④影响 a.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瓜分中国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 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 b.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 大加深。中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列强在远东争夺更加激烈。 (2)八国联军侵华 ①原因:义和团运动危及列强在华利益。 ②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③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摈弃等级观念,平等意识增强。 古代封建等级的三纲五常伦理观念逐渐被民主、平等的思想 所代替。表现在社交礼仪由跪拜、作揖演变为鞠躬、握手的礼节; 发型服饰发生变化,男子留辫到剪辫易服,女子裹足到迫令放足, 倡导男女平等;人们之间的称谓也发生了变化,由老爷、少爷变为 先生、某君等。 2.摒弃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女权意识增强。 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道德观念逐渐被男女平等的观念所代替。 表现在提倡女权,倡导妇女解放;提倡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 也引起了婚姻观念和家庭伦理观念的变化;同时近代西方婚丧习俗 逐渐引入中国,婚丧仪式逐渐简化等。 3.近代人们的生活和习俗逐渐西方化,求奢逐渐成为一种社会 意识。吃西餐、穿西服、住洋房、乘汽车,讲究奢侈成为有钱人追 求的一种时尚。
备 考 攻 略
1.运用文明史观,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 生活等方面的变革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2.正确辨析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性质,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 影响。 3.理解康梁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 民主主义者主张的异同。 4.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其对新 民主主义革命进程的影响
D
A. 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B.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 C.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 D.促使近代民主革命转入新阶段 【解析】 AB 错:表格中数据反映了 1913 年、 1920 年华资企 业数量、资本和工人人数的增长情况,华资企业的发展对中国社 会的最大影响应从社会转型角度思考。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 量、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都是直接影响,故A、B错误; C 错:只是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中国社会的 工业化仍然非常缓慢,故C项错误; D 对: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阶级登上历史政治舞台,促使 近代民主革命转入新阶段,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 命阶段,并最终取得胜利,故D项正确。
雷州八中 原创课件
近代文明的探索与近代化的初步发展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前 (1894-1919年)
必记阶段特征
核心知识再回首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前(1894—1919年)是资产阶级民 时间断 主革命的高峰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 限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的 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1)伴随列强侵华的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 政 逐步确立,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治 (2)民族资产阶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 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 (1)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 经 (2)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济 (3)一战期间,形成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 思 民族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在社 想 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社 会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 生 明化方向发展 活
拓展深化
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1)发展趋势——走向西化;由封闭落后走向开放进步 ,走向近代化。 (2)突出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烙 印;带有反封建色彩;局限在沿海大城市;仍保留着民族传统。
考向一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代表新的生产方式,其产生和发展 有利于社会进步。它的产生冲击、瓦解着封建自然经济,对外国资本 主义经济的入侵也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从政治上看,它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力量的发展, 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同时促进了无产阶 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 阶级条件。
拓展深化 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悲欢离合”



2.中国人民的抗争 (1)戊戌变法 ①兴起:1895年,维新派发起“公车上书”,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 ②高潮:1898年的百日维新。 ③意义: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运动,也是一 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 发展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义和团运动 口号:“扶清灭洋”,具有抗击侵略的爱国性与排外的盲目性。 (3)辛亥革命 ①条件 a.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b.思想: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c.组织:1905年,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②过程 a.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以五色旗为国旗。 c.《临时约法》: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民主宪法 d.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③意义: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促进了民主革 命的发展。
[典题2] 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 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 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 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 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 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 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C.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 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考向二
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1.学习内容 学习器物→学习制度→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体现了中西文化的 激烈碰撞,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点)。 2.学习过程 鸦片战争前盲目排外→鸦片战争后被动接受(林则徐、魏源和地 主阶级洋务派) →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主动选择(维新变法运动、辛亥 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 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体现了各进步思想间继承与发展的 关系)。 3.体现主题 救亡图存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主题。(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 程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学习西方与 抵制侵略相关联、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爱国进步的意 义 )。 4.学习目的 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必会核心知识 三、思想上:近代前期中国的四大社会思潮 1.维新变法思想 甲午中日战争后,救亡图存成为时代最强音,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 历史舞台,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掀起近代 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中国政治民主化由此开端。
2.民主共和思想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一个美国式的资产 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3.民主与科学思想 新文化运动前期,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4.社会主义思想 新文化运动后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 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主流,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奠定了思想基础。
【解析】 A错: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产生与中国国情密切相关,故A错; B 对:正是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使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情况下, 民主思想产生并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 C错:引入国家既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 D错: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产生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并不大
B
考向三
生活中的历史——近代人们思想观念及习俗变化的表现
拓展深化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不利因素: 先天不足,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 诞生和发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三座大山压迫 (主要因素); 后天畸形,地区行业分布不平衡,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 业体系; 政局长期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2)有利因素: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典题1] 下面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 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时间 厂数(家)(家) 创业资本数(元)(元) 工人人数(人)(人) 698 330 824 000 270 717 1913年年 1 759 500 620 00部分地区“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 洋。高楼曰洋楼,彩轿曰洋轿。挂灯名洋灯,火锅名洋锅。……大 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当时西方国家对华以商品输出为主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沉重打击 C.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部分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
高三二轮历史复习
第四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