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读后感500字
儒林外史读后感500字7篇

儒林外史读后感500字7篇《儒林外史》是一部挖苦小说,书中刻画了许很多多的文人士子,有的庸俗可笑,有的卑劣丑恶,有的可怜可叹......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儒林外史读后感500字7篇,以供大家参考!儒林外史读后感500字篇1《儒林外史》的是我国清代有名作家吴敬梓,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的挖苦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的社会面貌,揭露了封建科举毒害人的主题。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儒林外史》的开头用一句诗就揭示本书的主题,即功名利绿皆浮云。
这些东西常常挂在我们嘴边,但是到底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明白呢?读书只是为了功名,所以消失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等封建思想,这些封建思想的毒害了多少莘莘学子。
可以想象花白了胡子,本该享受晚年生活的人进京赶考的场景吧,《儒林外史》小说中这样的人还少吗?如周进、范进之流,多不胜数,小说通过描写个个鲜活的例子深刻的挖苦这样的社会现实。
读书是为了什么?是为了猎取学问,提高个人涵养,追求功名利绿不是目的,而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不是上来就是为了颜如玉、黄金屋,封建的科举制度贻害很多读书人,古代纯粹的读书人太少太少了,连我们的圣贤孔子都说过:“学而优则仕”,学习目的不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讨论人类社会,而是去做官。
但是这样凤毛麟角的人还有有的,比方王冕,王冕以画荷花而著名于世,但他早已看破官场,看破功名,一心做学问,对功名不为所动,为后人津津乐道。
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的腐朽被吴敬梓刻画的淋漓尽致,发人省醒。
这对我们现代人的教育也有很深的启发,我们读书不是为了财宝,而是为了精神世界的满意,提高个人的修养。
做到把读书当乐趣是一种境界。
儒林外史读后感500字篇2这学期,我读过很多书,但是在这么多的书中,唯有《儒林外史》使我记忆犹新,书中的故事始终让我念念不忘。
《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挖苦小说,他描写了许很多多的人物,并通过用生动的形象,去反映了末期社会上的不好风气,同时也揭露了当时反动统治的罪恶,还揭露了一些读书人的卑劣手段及作为,可以说是可笑,可鄙,甚至于恶急的地步。
读《儒林外史》有感500字

读《儒林外史》有感500字读《儒林外史》有感500字(精选5篇)这本书中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刻画了一批热衷科举、追求名利的士人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因追求名利而造成的丑恶社会风气。
所以,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读《儒林外史》有感500字,希望大家喜欢!读《儒林外史》有感500字(篇1)《范进中举》讲的是五十四岁的老童生范进最后考上举人,欢喜至疯,最后被平日最怕的老丈人胡屠户一巴掌打清醒的故事。
十分简单的故事,但纵观全文事实上却并不是那么简单。
中举从范进身上来看是好事,苦考了三十四年最后出头,从他发疯来看足以看出那时的读书人对功名痴情一片,像周进哭号着为秀才名分磕头撞板。
但他们的痴情并不是为了道德理论上的治国之经,而是纯粹的个人升官发财。
还有范进中举前后判若两人,中举前萎缩地向老丈人低头称事,中举后便有了老爷大人们的官腔。
甚至在为母亲守丧时,在打秋风的筵席上大吃大喝。
而他仅仅是中举,不出两个月,什么房产、田地、金银、奴役,不请自来。
范进是千万得中读书人的代表之一,封建政府用他们的荣华为不得中的读书人做榜样,加深科举对他们的毒害。
中举对胡屠户来说,也是好处非凡。
对范进中举前要打要骂由着性子来,一旦中举后,因范进发疯让他打范进一巴掌,他却说:“(范进)虽是我女婿,如今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
”如此便把一个势利小人的嘴脸清晰的勾画了出来,胡屠户就是那些满脑子也是功名,中了科举余毒的市井小人的化身。
还有那些乡绅,都在第一时刻忙不迭的为范进送金送银,正是他们为政府传播科举毒推波助澜。
跳出范进的故事,作者详细描述了临死伸着两指头,唯恐两个灯芯废油的严监生和强抢人猪,用云片糕当药讹诈船家的严贡生兄弟俩作为代表。
综上所述的人物,无一不受科举的毒害。
事实上不只这些人。
还有举着科举饭碗的名士们,还有科场屡屡落败的如看西湖风景都要挤出几句经典的马二先生之类的人。
还有佛门弟子,一听胡屠户为女婿范进母亲做法师,屁滚尿流地立刻安排起来。
《儒林外史》读后感550字(精选10篇)

《儒林外史》读后感550字(精选10篇)《儒林外史》读后感550字(精选10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儒林外史》读后感550字(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儒林外史》读后感550字1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清代小说家,安徽全椒人,是这本书的作者,他完美讽刺了当时的社会,是当时社会的一面当时封建的照妖镜,他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
这本书是当时讽刺的精品,同时也奠定了后来讽刺文体的发展鲁迅说"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
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这是一本很棒的书,这本书的意图清晰,人物刻画的深动形象,无不显示出了他们最深处的黑暗心情。
就如王冕弃官隐居,匡超人的背弃遗训混官场,周进对于仕途的情有独钟,范进中举等等。
王冕是个农民出身的放牛娃,他凭借聪明好学,但他从未踏入仕途,不被功名利禄所烦恼,凭借着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孝敬母亲自食其力,当他得知朝廷要他做官时,他逃进了会稽山隐居,因为他知道任何一个人,无论是什么出身,一旦身登官位就身不由己了。
不能有自己的思想与活动,只能做一名没有灵魂的奴才了。
他最终成了一个磊落潇洒的人。
这个故事就非常显而意见讽刺了当时封建社会的黑暗气氛,做官就没了灵魂,变成了会动的行尸走肉,这里的许多故事讲述了清朝科举制度腐败、八股文考试弊端百出,可以请人考试,可以行贿,可以冒名顶替,书中也有这样的描写。
这本书,直接暗示了清朝要灭亡的局势,在文字狱的锁定下,吴敬梓仍然发表了这本书,相信这本书会流传更久。
《儒林外史》读后感550字2《儒林外史》的作者是我国清代著名作家吴敬梓,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的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的社会面貌,揭露了封建科举毒害人的主题。
儒林外史的读后感范文500字(通用6篇)

儒林外史的读后感范文500字(通用6篇)儒林外史的读后感范文500字(通用6篇)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儒林外史的读后感范文500字(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儒林外史的读后感500字1这天,我读了一本讽刺小说,那就是在清代远近闻名的《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主要说了在旧时代时,各类人士对功名富贵的不一样表现。
描述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不良的世俗风气。
在《儒林外史》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吝啬鬼—严监生。
他是一个胆小而有钱的人。
他最令人深刻的那件事就是严监生疾终正寝。
这件事充分表现严监生吝啬,爱钱如命,我觉得这样的人不值得咱们去领悟。
相反,咱们在生活中学习并领悟大方,如果不大方,下场就是和严监生一样。
而严监生的另外一件事——悼念亡妻中知道,严监生吝啬到连给亲人花一点钱都不肯,充分得体现出严监生爱钱如命。
而《儒林外史》开篇词中一个生于乡村的王冕,因家里没钱,就去放牛。
但他钟爱读书,因此每一天赚的钱都去买书看。
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成了县内的名人,许多人聘他做官,他都不理解,他逃到山中,过着隐居的生活。
说明他厌恶做官的昏晦的生活。
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
咱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官员为了钱和权力,不顾人民利益,而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最终和严监生的下场一样。
这些现实的事情告诉咱们做人不能贪小便宜,要大方,不能爱钱如命。
《儒林外史》教会了我要大方,不能贪小便宜。
儒林外史的读后感500字2这学期,我读过许多书,但是在这么多的书中,唯有《儒林外史》使我记忆犹新,书中的故事一直让我念念不忘。
《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他描写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并通过用生动的形象,去反映了末期社会上的不好风气,同时也揭露了当时反动统治的罪恶,还揭露了一些读书人的卑鄙手段跟作为,可以说是可笑,可鄙,甚至于恶急的地步。
《儒林外史》读后感500字5篇精选

?儒林外史?读后感500字(一)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这是?儒林外史?开头的几句。
可以说,这也是整本书的灵魂所在。
在五年级的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
教学中需要了解这篇课文的出处及相关的背景介绍,在给学生布置读名著的任务时,我也随之认真读了读。
这次的读书带有教学任务去读,在读中的思考也是围绕着教学中出现的相关细节。
因为这节课在学校上语文研究课,对这部著作只是粗浅的了解。
在假期中,完全以一种放松的心情再次品读,感受颇深。
对于这部清代封建小说,鲁迅曾有过如此的评价。
〞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
“对于此,但却也深有同感。
〞学而优那么仕“,正是这句话害了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
他们把读书当成敲门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圆如意,书中自有美娇娘……“。
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考到白发苍苍:八十岁才中了状元的梁灏,花白胡子还是〞小友“的周进,考了几十年一朝中榜,欢喜疯了的范进……儒林中为了功名利禄,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又何止这几个?鲁迅先生称封建礼教为吃人的礼教,称封建科举制度为害人的制度。
读书,其实强调的是一个漫长的求知过程。
王国维说得很好,读书分为三个境界:一是立志,二是奋斗,三是成功。
而儒林中的那些一心只为功名者,第一步——立志,就走错了。
在我看来,读书就是人在不断汲取精神食粮的过程。
其中最关键的在于吸收,然后再转化为自身的力量。
这与一日三餐的成效是一致的:吃饭,吸收营养,再促进自身生长。
只可惜,儒林中的某些学子们只注重〞食“,即数十年如一日地读书,却无视了吸收。
读书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敲开荣华富贵之门的工具。
一旦到达目的,这个工具也就毫无价值了。
这些人,即使读一辈子也不会有半点知识吸收转化成自身力量。
当然,〞世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浑浊我独清“的人在儒林中也不是没有。
《儒林外史》名著读后感500字最新6篇

《儒林外史》名著读后感500字最新6篇《儒林外史》名著读后感500字最新篇1我以前很少看小说,总觉得小说无非是以情节取胜,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我想我也会写出跌宕起伏的悬念的。
我自己还是很喜爱优美的风花雪月,对于天马行空的感伤也有兴趣。
这次是闲来无聊翻了一下《儒林外史》,就有一种儒林外没有史的感觉。
对于吴敬梓的这部大作,历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我也有一点自己的观点。
看这本书的时候总有一点累的感觉,他跟别的小说不一样,要十分用心地去看,要不然过了几章之后你就会发现里面的故事已经是物是人非了,对于这点我很纠结,正因我同时有两种观点了。
我一开始就觉得这有点流水账的感觉,一个人就写一个小故事,很像一个短篇小说集,而不是长篇小说。
这个人的故事说完了,就找个借口,比如说乘船遇到故人,回家遇到新知,紧之后那个人就会从下个故事中完全的小事,蒸发得干干净净,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但是这些人的关联会在下个或者下下个故事中被运用,这就会让人没办法理解啦。
但是,这么多小故事组成的这本书,说明作者的人生阅历十分丰富,在展现芸芸众生相时的资料也是很齐全的,小说在一开始就讲王冕的故事,作者从那里入手,是有很大的深意的。
透过在后面的各位书生故事的阅读,与王冕的一生比较就会显示出作者的讽刺。
王冕一生受尽磨难,勤奋苦读,才造就他的博学多才,却终生不入仕途。
与其他的书生诸如严监生,范进之类构成鲜明的对比。
虽然他们有的也很苦读,但大多数是那些市井无赖之辈,就是换了一身衣服摇身一变就成了秀才,却还是总写鸡鸣狗盗,偷鸡摸狗的勾当,作者并没有过多地写书生们之间的政治斗争来显示他们之间的勾心斗角,确实透过一些小事,或者是一些搞笑的事情来解释他们的小丑形象的,讽刺学校过十分明显。
读了这本书,我能够说只学到了一点,就是换个角度来写东西,任何事物都有机会,如果就死站在一个角度就永远不会有那种横看成岭侧成峰感受。
《儒林外史》名著读后感500字最新篇2假期里,我读了清朝文学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500字7篇

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500字7篇马钝是一个名士,一向视功名如粪土,两袖清风,无牵无挂,喜欢游览名山大川,一次,他受人之托,来到了杭州的文翰楼改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儒林外史》读后感500字7篇,欢迎借鉴参考。
《儒林外史》读后感500字一看了《儒林外史》第十二回,我看到了一起奸诈狡猾的骗局。
娄府三公子和四公子,出生名门,父亲在朝廷中有十分显赫的地位,钱财俸禄,三辈子也吃不完,所以,两位公子就十分的慷慨大方,他们喜欢结交各路的朋友,但是,也正是因为慷慨大方和喜爱交友,让他们陷入了“朋友”设计的圈套之中。
一天深夜,两位公子的“好友”张铁臂来到了娄府,两位公子觉得十分的奇怪,又看他浑身血淋淋的,手中还拿着一个包袱,血从里面不断的渗出来,样子很是吓人,两公子问道:“不知朋友深夜到访,有失远迎。
”“不敢,不敢!”“不知朋友手中拿的包袱里面装着什么贵重物品?”张铁臂说:“一言难尽啊!我平生有一个最恨的仇人和一个最爱的恩人,我杀死了最恨的仇人,包袱里的当然是他的首级,今日,我是来向你索要五六百两银子报答我的恩人!”两位一听,毛骨悚然,颤抖抖地去柜子掏出银子,交与张铁臂,张铁臂把那装着“人头”的包袱留下,起身便走。
两公子不敢打开包袱,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包袱渐渐发出臭气,大家受不了了,三公子才把包袱打开,没想里面哪里有什么人头,只是一个沾满猪血正在腐烂发臭的大猪头,这下两位公子全部都明白了,原来自己是落入了“好友”的圈套之中,但是现在已经来不及了,张铁臂早已跑到县外把一半的银子分给了两位公子的另一个“好友”权勿用,他们一起逃之夭夭了。
知人知面不知心,交朋友不能只看外表,更要看他的内心深处。
交得一个好的朋友,会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如果交到了狐朋狗友,那就是一件不幸的事。
俗话说:“人不识字是半苦,人不识人是全苦”,从《儒林外史》的十二回中的猪头案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这句话的意思,正因为娄府的二位公子人不识人,所以被张铁臂骗去了钱财。
儒林外史读后感500字范文5篇

儒林外史读后感500字范文5篇《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其作者吴敬梓。
吴敬梓出生在康乾盛世的官宦人家,世代为地方旺族,家世显赫,祖父吴旦是个监生,伯叔祖吴晟、吴昺皆进士及第。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儒林外史读后感500字范文5篇,欢迎阅读分享。
儒林外史读后感1在一篇篇辛辣的讽刺话语中,我仿佛看到了旧时被科举毒害的怀才不遇的人们对封建顽固礼教的不满、愤怒的呐喊。
《儒林外史》,中的周进令我印象很深。
刚出场时,周进已经六十多岁的老童生。
在汶上县做了三年西席,学生顾小舍人都进学成了秀才,他再无资格继续教下去,沦落到薛家集观音庵私塾中来坐馆糊口,饱受秀才梅玖和举人王进的嘲弄和冷遇。
不久,他被生活所迫替一群商人当账房,路过贡院,触景生情。
大半生追求功名利禄却求之不得与所受过的夹杂着悲愤的心情一下子全部发泄出来,化作一厢老泪纵横,一头撞在号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
读到这里,我不禁心感酸楚,周进只是一个代表,世上曾经有多少人被封建礼教毒害,又有多少人去钻令人费解的深奥古经而耽误青春,使得人性荡然无存,尊富鄙贫,社会不得安宁!周进道:“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爬到地下就磕了几个头。
可见他已深陷科举毒害中,不得自拔。
这是一种社会“浓厚”的风气。
自此,周进的人生陡然发生了喜剧性变化。
如果说从前沉沦落魄受尽冷眼,此后可谓春风得意一帆风顺。
中举人,中进士,做御史,做学道,一路升到国子监司业。
他节节高升的仕途更加显现出世态丑陋,这是对整个士人阶层和市民社会的批判。
周进用钱买来了监生,读一个叫范进的老童生的文章。
因为无事可做,便多读了几遍,这才领悟到文章玄机多,变化妙,加上遭遇与自己甚是相似,马上产生共鸣。
从字里行间也体现出对考场监生的讽刺:他们囫囵吞枣,漫不经心,不识人才。
其实,从辛辣的讽刺中,我还读到了欣慰的一点,就是已经有人开始意识到危害,并且想要革命去改变现状,这是思想的升华。
儒林外史读后感2《儒林外史》乃清代文人吴敬梓所作,以“讽刺”为主感,表现,反映了明清两代儒生的功名生活,也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下,文人的心理观念的腐朽及科举,礼教和事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林外史读后感500字
【篇一:《儒林外史》读后感】
这学期,我读过许多书,但是在这么多的书中,唯有《儒林外史》使我记忆犹新,书中的故事一直让我念念不忘。
《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他描写了许许多多的人物,并通过用生动的形象,去反映了末期社会上的不好风气,同时也揭露了当时反动统治的罪恶,还揭露了一些读书人的卑鄙手段和作为,可以说是可笑,可鄙,甚至于恶急的地步。
虽然《儒林外史》是一部讽刺小说,讲了一些腐朽之士,但是文中也讲了一些文雅令人佩服之士,如王冕,萧云仙等等,其中我最佩服王冕,因为因为他小时候家里穷,上不起学,母亲只得让他去给邻家放牛。
懂事的王冕了解家里的情况,便答应下来。
他每天都去放牛,一直到长大之后,他学会了画荷花,才靠画画维持家庭生活,但他一直在为穷人作画。
后来,有一位官府的人请他作画,他犹豫再三,才勉强答应。
……就是他这种孝顺,懂事,洁身自好,不畏权贵的精神,就如他在《墨梅》中所说:“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
他这几种品德不正是我们给学习的吗?从小体谅母亲和家庭的难处和细想,遇到困难时,应该坚强起来,不应该贪图富贵,对那些无耻的人,应该敢于去职责教导。
面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