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加工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水产养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801)
水产养殖(090801)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简介与培养目标水产养殖是水产学主要的二级学科之一,重点研究水产动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存规律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是水产养殖理论与技术有机结合的一门学科。
水产养殖以近代生物学为基础,它的发展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优质的动物蛋白质,改善了人类食物结构,满足了人口日益增长对水产品的需求,同时还促进了食品、医药、化工、印染等多行业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因此,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它与国计民生有着密切关系。
该学科的发展融合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环境科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从苗种繁育到成体养殖的人工控制程度日益提高,生产向着健康、无公害的绿色养殖方向发展。
水产养殖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适应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产教学、科研、生产技术和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年轻一代;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团结、敬业、求实、创新”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水产事业建设服务。
2.掌握水产养殖学科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力;了解本门学科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动态,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3.掌握至少1门外国语,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阅读本专业书刊和撰写专业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水产养殖是以数学、化学、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基础,研究水产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存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内在联系等的水产养殖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学科。
水产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产一级学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具备水产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参与和组织水产科
学研究的能力。
2.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独立设计和完成水产科
学研究项目。
3.具备跨学科综合研究与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
段解决实际问题。
4.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科研团队和水产相关
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带头引领和推动作用。
二、培养内容
1.学术课程培养:学生需修读并通过一定数量的学术课程,涵盖水产
一级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前沿研究方向。
其中包括水产生物学、渔业资源学、水产资源利用学、水产养殖学、水产保护与修复学、水产养殖工程学等学
科课程。
2.实践锻炼:学生需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实验研究、实习等方式进行
实践锻炼,培养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学术
会议、论文发表等途径提升自己的科研水平。
3.学术研究:学生需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进行深入研究,选择导
师的指导下进行创新性研究,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
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
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一定范围内做出独立性的研究成果。
三、培养模式
1.导师指导+科研指导: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导师和一名科研指导教师,导师负责学生学术生涯规划和学科发展指导,科研指导教师负责具体研究
项目的指导和学术指导。
学生通过与导师和科研指导教师的密切合作,获
得专业知识和研究技能。
水产养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90801 水产养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精神的水产养殖学专业高级专门科技人才。
要求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技术工作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研究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三、培养方式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相结合四、研究方向01、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与种质资源学02、水产动物繁殖与发育生物学03、水产增养殖学见附表五、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六、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科研活动不少于200天。
协助导师教学工作,给本科生独立讲授所学专业相关课程20学时以内。
独立完成学位论文1篇。
七、答辨及学位授予完成规定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习,修满27—30学分,通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附:培养方案修改说明1、本方案根据学校关于修改《贵州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进行修改。
2、培养目标按原培养目标不变。
3、培养年限由原来的3年改为2~3年,其目的主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刻苦工作,缩短1年培养的时间,减少人才培养成本。
4、增加培养方式(采取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相结合)。
5、课程设置中非学位课全部统一改为36学时,2学分。
并按学校要求修改培养环节,分为:(1)协助教师进行本科生教学,讲授课程20学时以上,参加教师科研1项以上(1学分);(2)每学期参加院内外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4次以上(1学分)。
(3)第2学年开始两周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答辩(1学分)(4)第5学期公开作学术报告1次(1学分)(5)参加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或专业实践总计10天以上(1学分)(6)毕业前须在省级或省级以上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
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水产养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标代码:090601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和水产行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疾病诊断与防治、营养与饲料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在水产养殖生产、教育、科研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科研教学、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要求学生掌握鱼类学和水生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水域环境生态学、鱼类增养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受到有关生物学和化学实验教学、水产增养殖实践性环节、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疾病诊断与防治、营养与饲料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生物学等与专业相关的自然科学理论知识和相关的技能;2. 掌握水产经济动植物增养殖技术、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水生生物疾病诊断与防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备在各种水体进行养殖和现代渔业生产的基本技能;3. 掌握水产养殖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繁殖育种、饲料加工等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掌握渔业资源和环境调查与规划的基本方法,了解现代化养殖工程的基本知识;4. 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水生生物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有关水产资源保护、环境保护、水产养殖、渔政管理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5. 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一定的听说读写和翻译能力;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基本知识,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具备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6. 具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良好的沟通交流、较好的组织领导、团队协作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主干学科:生物学、水产学、环境学。
四、主干课程:鱼类学、水生生物学、水产动物生理学、水域环境生态学、鱼类遗传育种学、水产动物营养学、水产动物疾病学、鱼类增养殖学等。
水产培训计划实施方案
水产培训计划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随着水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水产养殖技术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目前市场上缺乏高素质的水产养殖技术人才,这已经成为水产业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制定水产培训计划实施方案,以提高水产养殖技术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二、培训目标。
1. 提高水产养殖技术人才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2.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的水产养殖技术人才;3. 培训出一批具备较强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水产养殖技术骨干。
三、培训内容。
1. 水产养殖基础知识的讲解,包括水产生物学、水产营养学、水产病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2. 水产养殖技术的实际操作,包括水质管理、饲料配制、疾病诊断与防控等方面的技术;3. 水产养殖管理与市场营销的培训,包括养殖场规划、管理经验分享、市场需求分析等方面的内容;4. 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培训内容,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培训方式。
1. 课堂教学,邀请水产养殖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传授最新的水产养殖技术和管理经验;2. 实践操作,安排学员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让学员亲身体验水产养殖的全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3. 网络培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网络直播授课和在线答疑,方便学员随时随地学习。
五、培训评估。
1. 考试评估,定期组织考试,对学员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以检验培训效果;2. 实践评估,通过学员的实际操作表现和实地考察成果来评估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3. 满意度调查,对学员进行培训满意度调查,收集学员对培训计划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提供参考。
六、培训保障。
1. 师资保障,邀请水产养殖领域的专家学者担任培训讲师,确保培训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2. 设施保障,提供先进的实验室设施和实践操作场地,保障学员的实践操作需求;3. 后勤保障,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保障学员的日常生活需求。
七、培训效果。
经过水产培训计划的实施,我们将培养出一批具备较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水产养殖技术人才,为水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水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产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及专业设置
育
职业规划
理论体系概论
生物统计学
水产动物育种学 生物饵料培养学
课 程
形式与政策(1)
外语类拓展选修课程
水域生态学
水生经济植物栽
水产动物营养与
培学
饲料分析
毕
大学体育
饲料学 鱼类生理学
海珍品养殖学
专
业
基
专
础
业
课
教
程
育
专 课
业
程、
课
程
高等数学 专业导论
动物学 分析化学
线性代数 鱼类学
鱼类遗传学 水产动物免疫学
掌握公文写作知识
1
文化基础 具有必备的体育锻练知识
知识
掌握高等数学基础知识
掌握化学基础知识
相应课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概论、体育、应 用写作、高等数学、普 通化学、有机化学、分 析化学。
掌握动物学的基础知识
掌握水生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掌握鱼类学的基础知识
掌握微生物学的基础知识
能力
殖水化学
具有水质检测的能力
具有培养常见生物饵料的能力
具有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文献检索与利用
3
专业拓展 能力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调研、策划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具有择业、就业、转岗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Ⅰ、科研实践、社会实 践、生产实习、毕业实 习、职业规划、创业基
础、就业指导
(三)素质结构与要求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程实验:主要包括动物学实验、养殖水化学实验、动物生物化学实验、鱼类学实 验、水生生物学实验、水域微生物学实验、鱼类生理学实验、水产动物组织胚胎学实验、 饲料分析实验、水产动物疾病学实验、水生经济植物栽培实验、生物饵料培养实验、海 珍品养殖实验等。
水产养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精)
090801 水产养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和具有创新精神的水产养殖学专业高级专门科技人才。
要求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所从事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技术工作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研究资料和撰写论文摘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二、学习年限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三、培养方式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相结合四、研究方向01、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与种质资源学02、水产动物繁殖与发育生物学03、水产增养殖学见附表五、课程设置见课程设置表六、科学研究、教学实践和学位论文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科研活动不少于200天。
协助导师教学工作,给本科生独立讲授所学专业相关课程20学时以内。
独立完成学位论文1篇。
七、答辨及学位授予完成规定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学习,修满27—30学分,通过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授予农学硕士学位。
附:培养方案修改说明1、本方案根据学校关于修改《贵州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通知进行修改。
2、培养目标按原培养目标不变。
3、培养年限由原来的3年改为2~3年,其目的主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刻苦工作,缩短1年培养的时间,减少人才培养成本。
4、增加培养方式(采取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与科研活动相结合)。
5、课程设置中非学位课全部统一改为36学时,2学分。
并按学校要求修改培养环节,分为:(1)协助教师进行本科生教学,讲授课程20学时以上,参加教师科研1项以上(1学分);(2)每学期参加院内外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4次以上(1学分)。
(3)第2学年开始两周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答辩(1学分)(4)第5学期公开作学术报告1次(1学分)(5)参加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或专业实践总计10天以上(1学分)(6)毕业前须在省级或省级以上期刊或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以上。
水产养殖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产养殖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系统掌握水产养殖学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学术素养和科学研究能力;2.具备创新科研能力,能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相关领域做出一定的贡献;3.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工作;4.具备较高的科学道德水平和职业道德意识,遵守学术规范,负责实验室工作和科研项目;5.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其他领域的专家和学者进行合作,开展交流与合作项目;6.具备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够撰写高水平专业论文并进行学术报告。
二、培养步骤和课程设置1.学术基础课程阶段: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学生将学习水产养殖学的基础理论课程,包括水产养殖学概论、水产动物学、水产植物学、水产病理学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水产养殖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掌握。
2.专业课程阶段:在第二和第三个学期,学生将学习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包括水产养殖学进展、水产养殖管理学、水产养殖系统工程学、水产养殖技术与方法等。
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水产养殖学的前沿动态和研究方法。
3.科研导向课程阶段:第四个学期将主要开展科研导向的课程,包括科学研究方法与实验设计、科研论文写作与发表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和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同时,学生将开始着手自己的硕士研究课题,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深入研究。
4.硕士论文阶段:在培养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将集中进行硕士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要完成一篇具有一定科研价值的研究论文,并在学术答辩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科研能力。
三、科研训练和实践1.科研项目参与:学生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将参与导师或实验室的科研项目,了解科研流程和方法,并通过实际参与科研项目,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2.实验室实训:学生将进行一定量的实验室实训,学习和掌握水产养殖学中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
《水产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
《水产品加工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水产品加工技术是构建于《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技术》、《食品保藏技术》、《食品检验分析技术》、《食品机械与设备》等前导课程基础之上,以生产任务为载体,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针对水产品加工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二)课程基本理念《水产品加工技术》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根植行业、面向教育、校企合作、全程共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切入点,以水产品加工车间车间主任岗位职业要求为核心,提炼水产品加工行业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选取教学内容;根据岗位工作过程并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根据岗位工作评价标准制定课程评价体系,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学习知识,提高技能。
课程组依据水产品加工行业发展与水产品加工职业岗位需求,针对课程培养目标与特点,从专业规划、课程设置开始,全程与地方行业龙头企业密切合作,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实施方案设计和评价体系设计。
(三)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原则通过与多家水产加工企业技术骨干讨论,根据企业实际的岗位任务设置,分析归纳确定出水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
分析每一项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并充分考虑到本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确定所需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要求,汇总为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2课程设置依据《水产品加工技术》课程是根据我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山东省是海洋大省,海洋资源得天独厚,海洋产业已经成为山东省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之一,发展潜力巨大。
特别是建设“海上山东”战略决策,使水产品加工业得到持久发展,山东省水产品总产量、产值、出口创汇等指标已连续十多年保持全国首位,水产加工业已成为山东沿海食品行业的重要分支。
随着区域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水产品深加工项目增加,对水产品加工高技能综合性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华南农业大学水产养殖(090801)
华南农业大学水产养殖(09080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先服务的,具备“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精神,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学术型人才。
2. 掌握水产养殖学及交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热带亚热带区域水产养殖特点,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及实践技能,通晓1门外国语。
能够从事本专业的教学、科研、技术应用及行政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1. 水产增养殖学与环境预警2.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3.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4. 水产养殖病害学三、学习年限1. 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
2. 如已提前完成所规定的学业,且学位论文成果突出,可申请提前毕业,但提前时间不得超过一年。
提前毕业的科研成果要求:必需在本学科SCI源刊物上发表至少1篇与毕业论文内容直接相关的研究论文(以答辩前论文被接收或已发表为准)。
四、课程设置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所有课程成绩60分以上(含60分)为及格。
至少应修满26学分。
一般每18学时对应1学分,每门理论课一般不超过3学分,实验课不限。
硕士研究生须在第一学年内修读完培养方案要求的全部课程。
(一)必修课1. 公共必修课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36学时)②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学分,18学时)或自然辩证法(1学分,18学时)(二选一)③ 硕士生英语(4学分,72学时)2. 专业必修课① 水产增养殖学进展(3学分,54学时)② 水产动物生理生态与病害(3学分,54学时)(二)选修课在导师指导下全校范围内选修,具体课程请参照“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培养管理系统课程库”。
五、培养环节1. 必修环节(3学分)必修环节包括读书报告,学术交流,实践活动三部分,各计1学分。
导师根据学生提交的相关依据材料,如所作的学术报告PPT(讲义)、参加学术报告笔记、文献综述报告、实践活动工作报告等,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等级给分。
水产加工的培训计划
水产加工的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 帮助员工掌握水产加工基本技能和知识,提高加工质量和效率。
2. 提升员工对于安全生产的认识和责任意识,降低生产事故发生概率。
3. 培养员工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增强团队凝聚力。
4. 带动全体员工的学习热情,提升整体生产水平。
二、培训内容1. 水产知识(1)水产的种类和特点(2)水产的加工方法和工艺(3)水产加工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2. 安全生产(1)生产环境和设备的安全操作规范(2)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3)常见事故案例分析及预防措施3. 加工技能(1)水产的分选和清洗(2)水产的切割和腌制(3)水产的烹饪和包装4. 团队沟通与合作(1)团队沟通技巧和方法(2)合作意识和相互配合(3)团队目标的设定和达成5. 管理知识(1)生产流程管理(2)材料采购和成本控制(3)生产计划和进度管理6. 客户服务(1)客户需求的了解和满足(2)客户投诉的处理和解决(3)客户关系的维护和发展三、培训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课的形式,向员工介绍水产加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让员工对加工流程和原理有所了解。
2. 实操训练通过模拟生产场景,让员工亲自操作加工设备,实践水产加工的各个环节,提高操作技能。
3. 应急演练组织应急演练活动,让员工了解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和技巧,增强安全意识。
4. 现场考察组织员工进行现场考察,学习其他企业的先进加工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宽视野。
5.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训练,锻炼员工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6. 案例分析引导员工分析水产加工中的常见问题和疑难情况,培养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培训流程1. 培训前准备(1)确定培训内容和目标(2)准备培训资料和设备(3)安排培训时间和地点2. 培训进行中(1)按计划进行理论教学和实操训练(2)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现场考察(3)组织员工进行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3. 培训后总结(1)总结培训成果和效果(2)收集员工反馈和意见(3)制定下一阶段的培训计划五、培训评估1. 培训效果评估通过培训结束后的考试和实际操作,评估员工对于水产加工的掌握程度和能力提升情况。
水产人才培训计划表
水产人才培训计划表一、培训目标本培训计划的目标是为水产行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高水产养殖与加工领域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培养适应水产行业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二、培训周期本次培训计划为期一年,包括课程学习、实训实习和综合考核等环节。
三、培训内容1. 理论知识培训(1)水产养殖学基础知识(2)水产加工与质量管理(3)渔业资源保护与管理(4)水产养殖技术与设备运用(5)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保护(6)渔业法律法规及政策(7)水产市场营销与管理(8)渔业经济学2. 实训实习(1)水产养殖场实地实习(2)水产加工企业实地实习(3)相关科研院所实地考察(4)渔业管理部门实践实习3. 综合能力培养(1)项目管理与创新能力(2)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3)问题解决与决策能力(4)领导力与执行力四、培训方法1. 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2. 开设导师制度,从业资深人员担任培训导师,指导学员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组织参观考察,赴知名水产养殖基地和加工企业,参观科研院所和渔业管理部门,增加学员的实践经验和行业认知。
五、培训管理1. 成立专门的培训管理团队,负责培训计划的具体执行与安排。
2. 设立学员档案管理,定期跟进学员学习情况和实习成果。
3. 严格把关培训内容和质量,不断优化培训方案,确保培训效果。
六、师资力量培训过程中将邀请政府渔业管理部门的相关专家和行业著名企业的技术骨干,以及渔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教授学者组成专业的师资队伍,为学员提供优质的培训课程和实践指导。
七、培训后的就业安置完成培训计划的学员将获得由相关机构颁发的证书,并通过就业中介服务机构和企业联合举办的招聘会等方式为学员提供就业机会。
八、培训费用培训费用由政府拨款、企业赞助和学员个人付费等方式共同承担,确保培训质量和培训经费的合理使用。
九、培训效果评估培训计划结束后,将通过考核评定学员的学习成绩和实习成果,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并对学员进行跟踪追踪,收集学员的就业情况和培训反馈,及时总结优化培训方案。
水产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水产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级学科代码 学习年限
编码 01 02 03 04
0908 3~5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名称 水产动物繁育与养殖 水产动物病害防控 海水珍珠培育与加工 南海渔业资源开发与保护
一级学科名称 所属院、系
水产 水产学院
指导老师 谭北平、李广丽、陈 刚 简纪常、吴灶和、鲁义善
1
考试 简纪常
0900007
渔业环境学 Fishery environment
32 2 1 考试 颜云榕
0900008 1103001
渔业资源评估 Evalua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 Scientific paper writing in
english
32 2 1 考试 卢伙胜 32 2 1 考查 刘楚吾
具体实施办法按照《广东海洋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 和《广东海洋大学关于研究生实践教育的暂行规定》实施。
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要求不少于12学分(不包括第二外语、补修课程、必修环节),
其中学位课不少于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每16学时对应1学分(实验课不限)。 博士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中要求的学分。学位课课程考核成绩达70分、选修课
0900018
鱼类分子系统学
32 2 1 考查 吴仁协
Fish molecular systematics
0009001
海洋生物学 Marine biology
48
0
1/ 2
考试 杜晓东
0009002
渔业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渔业发展领域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专业代码:095134一、培养目标及要求(一)培养目标渔业发展领域农业硕士是与该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培养具备从事渔业生产、教育、科技研发、技术推广、管理等工作的技能,服务渔业、渔民和渔村的应用、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领域分为水产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水产苗种工程、水产生物技术、水产饲料工程、水生动植物疫病防控、渔业资源与环境等 6 个方向,培养要求如下:1.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系统的渔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能够独立从事渔业、渔民、渔村发展中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3.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掌握一门外国语,基本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一)招生对象招生对象为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二)入学考试入学考试由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和学校组织的复试组成。
三、学习方式及学习年限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3 年。
四、培养方式(一)采取课程学习、实践训练、论文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建立稳定的农业硕士渔业发展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促进实践与课程教学和学位论文工作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实践中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行双导师制实行校内、校外双导师制。
入学第一学期内成立导师组,其中需包括一位校外实践导师,校外实践导师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重点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第一导师是落实研究生各培养环节的责任人。
五、课程设置及培养环节紧密围绕培养目标设置课程体系和培养环节,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加工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国海洋大学 研 究生培 养方案(报表)一级学科名称食品科学与工程 二级学科名称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 二级学科代码083204填表日期 二级学科 英文名称代码:年 月曰 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Aquatic Products Process ing and Storage Engin eeri ng083204、学科简介本学科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 硕士授予权,是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
本学科始建于 1946年,1983年起具有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起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1996年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学科 点被评为山东省重点学科,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3年食品科学与工程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
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泰山学者 1人,教授10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及相当人员12人。
现承担着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要研究课题,获得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及教学成果奖。
本学科专业的特色是研究水产资源的化学构成及功能、 水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新食品资源的开发、水产品的安全性及保障体系等,开发现代、高质、工程化水产品加工与贮藏的高新技术。
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大批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方面的 高级研究、技术与管理人才。
二、培养目标1. 博士生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品德优良,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科学的精神;掌握水产品的基础理论、 水产资源中各类成分性质和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并有较强的创新意 识和创新能力;较熟练地掌握 1〜2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在从事 的研究方向上做出创造性成果,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 硕士生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热爱祖国,具有高尚的品德、 健全的心理、健康的身体、献身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事业的精神。
要求掌握从事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和管理能力,能够了解水产品学科的前沿、 发展趋势及所选研究方向的研究前沿和重要研究成 果,熟练掌握1门外国语,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 复合型人才。
培养方案负责人 联系电话xxx 电子邮件xx_ 分管院长签字:xxx 院(系)盖章根据《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条例》(2005年9月修订),我院研究生实行弹性学制,硕士生修读年限一般为3年,对于表现突出、在研究方向上取得显著成绩(发表文章2篇, 其中1篇为SCI或EI收录)的研究生可适当缩短修读年限至2年或2年半;博士生修读年限为3至6年,提前攻博修读年限为4至8年。
五、培养体系(一)核心模块硕士学位拓展模块课程设置(二)拓展模块硕士学位最低要求学分为 14学分,博士学位最低要求学分为5学分。
【备注】:选修“ ”院校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课程可根据学时数计算学分,但不能超过个学分。
学术活动为本专业研究生必修内容,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本学科及相关学科前沿讲座、学术报告等学术活动。
具体要求:(1)研究生参加国外学术交流1次或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报告1次或参加国内学术报告4〜6次;(2)就参加学术报告内容和心得提交4000字以上书面总结报告1份;(3)达到要求者由导师审核并签署意见,可计2学分。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是硕士研究生的必修内容,目的是为了是研究生通晓研究工作的运作规范,领会学术活动的严密性和公正性,提高学生自身的学术修养和学术道德,具体要求:(1)参加教授论坛不少于2次,统一组织知名教授就学术规范和学术修养进行讲座;(2)参与具体学术实施环节2〜4次,例如课题的申报和考核等,具体内容由导师确定;(3)做4000字以上总结报告,说明具体参加内容及学术规范心得。
经审核通过者可计1学分。
实践训练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3个部分,其中科研训练部分是硕士研究生的必修部分。
教学实践:研究生参加教学工作(如指导本科生实验、实习、批改作业、辅导答疑等),全部工作量应不低于32小时。
研究生需要提交实践报告1份,说明具体的教学实践内容和工作量,经教学负责教师审核通过后,可获得1个学分。
科研训练(必修):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至少应参加1项导师的科研项目,提高自己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具体考核方式和目标由导师自行确定,但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研究生必修提交训练总结报告1份,经导师签署意见,达到要求者,可计1学分。
社会实践:为加强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鼓励研究生到社会上从事实践活动。
研究生应在导师认可情况下,到校外单位参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实践活动,并就实践内容、实践目的和实践体会做出4000字以上的实践总结报告或社会发展报告,同时通过多媒体形式在院系范围内集中进行公开交流。
经导师审核达到要求者,可计1学分。
【备注】:补修课学分另计,不能代替该模块中规定的各项学分。
(三)保障模块(各环节须注明学期、方式、标准及考核形式)1硕士生资格考试1)应完成核心模块的考试,修满规定的19学分。
其中:学位公共课须修3门7学分学位基础课须修3门8学分学位专业课须修2~3门4~6学分同等学力学生和跨一级学科学生须补修覆盖本学科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原则上不少于2〜3门,学分另计,但不能顶替以上各项规定学分。
2)硕士研究生资格考试于第3学期中期以前进行,对入学以来的学习和科研工作进行全面总结,检查其课程学习和学分是否满足要求,学位课程考试成绩达到70分、选修课程达到60分为合格。
据此,以决定是否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时间由研究生指导教师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负责制定,学院不做统一规定。
2、博士生资格考试1)应完成核心模块和拓展模块全部课程的学习,总学分不低于13学分,其中核心模块8 学分,拓展模块5学分。
学位公共课须修2门5学分学位专业课须修1~2门3~6学分学术活动须参加6次2学分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须修1学分专业选修课须修1~2门2~4学分同等学力学生和跨一级学科学生须补修覆盖本学科所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原则上不少于2〜3门,学分另计,但不能顶替以上各项规定学分。
2)博士研究生资格考试于第3学期进行。
考试方式笔试与口试相结合,70分为合格。
其中口试占30%,笔试占70%,英语水平达到能够在SCI源期刊发表文章。
3、提前攻博生资格考试的要求1)提前攻博生总学分不低于42学分,其中:核心模块(不低于25学分):学位公共课须修5门12学分学位基础课须修3门8学分学位专业课须修2~3门5~8学分拓展模块(不低于17 学分):公共选修课须修1~2 门2 学分学术活动须参加6 次2 学分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须修1 学分科研训练须修1~3 学分专业选修课须修5~6 门9~12 学分2)第3学期与硕士研究生同时进行中期筛选。
第5学期初,由院考核小组进行学科综合考试。
凡业务知识和科研能力考试考核合格者,再根据其课程学习、政治思想、品德、纪律、学风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符合条件的,则进入博士论文阶段。
凡达不到要求的按硕士生中期筛选标准进行分流。
作为博士生继续培养的,参加博士生综合考试合格后,转入科学研究和撰写博士论文阶段;作为硕士生培养的,自第三学年开始转入科学研究和撰写硕士论文阶段。
4、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研究生开题报告采取和资格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在资格考试通过后随即进行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中应具体说明以下内容:论文题目、选题依据、国内外研究现状、论文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及计划进度等方面。
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明显的创新性,对科学技术进步、社会发展或国民经济建设有明确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开题报告由院统一组织进行。
硕士生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组织进行,须由至少5 名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专家审定并签署意见。
5、论文研究进展报告博士论文研究过程中,应至少分3 次以报告会的形式报告论文进展;硕士论文研究过程中,应至少组织1 次报告会报告论文进展。
论文研究进展报告的具体形式和考核方式由指导教师自行确定,并组织安排相关专家开展。
六、总学分要求硕士学位要求总学分达到33 学分,其中核心模块不低于19 学分,拓展模块达到14学分。
博士学位要求总学分达到13学分,其中核心模块8学分,拓展模块5 学分。
七、其它要求1、硕士生:从二年级开始每两星期举行1 次讲座;硕士期间作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至少发表1 篇论文;参加本专业本科生教学工作与实验指导工作;参加部分与论文相关的科研活动。
2、博士生:本学科的博士毕业生应在掌握仪器的操作原理的基础上,熟练正确操作包括HPLG GC质谱、红外、电泳、物性分析仪等在内的各种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现代化检测分析仪器。
能够胜任各种实验研究工作。
协助导师指导硕士生的论文,参加导师的科研工作。
博士期间作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为第二作者发表2 篇以上的论文,其中1篇被SGI 收录,或2 篇被EI 收录;或者发表论文1 篇以上,同时以第一发明人或导师为第一发明人、学生为第二发明人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1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