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室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颤的风险及相关因素分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的相关分析马珍妮【摘要】目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因素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曾接收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同期内非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问卷调查及进行相关检查,观察其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心脏游离脂肪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并调查其高尿酸血症与睡眠呼吸障碍发生情况。
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及分析,观察组中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心脏游离脂肪酸及C 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高尿酸血症与睡眠呼吸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心脏游离脂肪酸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因素,同时合并高尿酸血症与睡眠呼吸障碍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危险性较高,在临床上应当对这些方面加强注意,以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
【期刊名称】《心血管病防治知识(下半月)》【年(卷),期】2016(000)005【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因素;分析【作者】马珍妮【作者单位】广西田阳县中医院,广西百色533600【正文语种】中文急性冠脉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或者出现破裂而导致血小板聚集及形成血栓,从而造成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
该疾病在临床上有着很高发病率,对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健康均有着十分严重的影响。
为应当对该疾病进行较好预防及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症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意义。
本文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曾接收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0例,将其情况与同期内非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1 资料来源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曾接收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以观察组进行表示,同时选择同时期内非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120例,以对照组进行表示。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管危险预测有重要 的临床意义 , 是诊断患者病情并分析与预后判断的理想指标 , 值得临床推广。
f 关 键 词 肌 脂肪 酸 结合 蛋 白; 急性 冠脉 综合征 ; 危 险 因素
【 中图 分类号 】 R 5 4 1 . 4
【 文 献标 识码】 A
【 文章 编 号】 1 6 7 4 — 4 7 2 1 ( 2 0 1 5 ) 0 2 ( b ) 一 0 0 3 9 — 0 3
s k f a c t o r a na l y s i s o n a c u t e c or o na r y s y ndr o me
WA NG We i U Hu a - x i o n g H U S h a n MENG Xi n —k e
患者纳入观察组 . 1 5 6 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纳入对 照组 , 分析并 比较两组的 H — F A B P水平 、 c T n I 水平 、 传统预测
指标 等 。 结 果 两组 的 H — F A B P水平 、 c T n I 水平、 心 功能 K i l l i p 分级 比较 差异 有 统计 学意 义 ( P ≮ 0 . 0 5 ) 。 H — F A B P和 心功 能 K i l l i p 分级是 A C S 近 期 独 立危 险 因素 , 0 分 别 为 5 . 9 8 7和 2 . 9 5 6 。 结论 H — F A B P针 对 A C S 短 期 内心 血
De p a r t me n t o f Ca r d i o v a s c u l a r Me d i c i n e , t h e S e c o n d P e o p l e S Ho s p i t a l i n S h e n z h e n C i t y , S h e n z h e n 5 1 8 0 0 0 , Ch i n a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因素。
方法本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所有确诊ACS入院的23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15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纳入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的H-FABP水平、cTnI水平、传统预测指标等。
结果两组的H-FABP水平、cTnI水平、心功能Killip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H-FABP和心功能Killip分级是ACS近期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5.987和2.956。
结论H-FABP针对ACS短期内心血管危险预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诊断患者病情并分析与预后判断的理想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Methods 233 patients with definite diagnosis of ACS from January 2012 to June 2014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and 156 patients with stable angina pectoris were chosen as control group.Level of H-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H-FABP),cTnI and conventional predictive index in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H-FABP level,cTnI level and Killip classification of cardiac function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pectively,wtih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5).H-FABP and killip classification of cardiac function was recent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of ACS respectively,and the relative risk degree was 5.987 and 2.956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H-FABP plays an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on short-term cardiovascular risk prediction and is an ideal index to diagnose and analyze the disease condition,and make judgment on prognosis,which is worthy of expansion in clinic.[Key words] H-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Acute coronary syndrome;Risk factor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或破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从而导致的心脏急性缺血综合征,主要类型有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IM)、心源性猝死[1],ACS发病率高,且通常极凶险,死亡率较高,针对ACS高危患者,临床上传统预测指标常用的有:年龄、性别、收缩压>140 mm Hg、有无吸烟史、有无糖尿病史、心功能Killip分级等,均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但单独均不能准确判断与预测各种ACS患者的病情及预后[2]。
中国急诊科中心实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指南的挑战与前景

中国急诊科中心实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指南的挑战与前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它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提高中国急诊科中心对ACS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实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指南。
然而,实施指南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前景。
本文将探讨中国急诊科中心实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指南的挑战与前景。
首先,实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指南需要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保持高质量。
中国急诊科中心的规模庞大,但资源分布不均衡。
一线城市的急诊科中心可能有较好的医疗设备和人力资源,但地区医院则面临资源匮乏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急诊科中心需要采取措施加强资源平衡和共享,提高地区医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救治水平。
其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指南的实施需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
临床指南更新迅速,医护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诊断和治疗知识。
因此,在中国急诊科中心实施指南的过程中,培训和教育将是一个关键环节。
医院应组织培训班和讲座,提供更新的学术资料和研究成果,帮助医护人员掌握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最佳救治方法。
此外,实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临床指南还需要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
通过收集大量的患者数据,医院可以评估实施指南的效果,并为后续的改进提供依据。
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应该简化操作,提高数据质量,并保护患者隐私。
在中国急诊科中心实施指南的过程中,医院需积极推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研究工作,加强学术交流,提高临床实践的水平。
此外,中国急诊科中心实施指南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可能存在差异,需要医院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
此外,临床指南制定的过程中可能存在利益冲突和专家意见不一致的问题,医院需要在实施指南时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诊治疗临床分析

74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Cardiovascular Disea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2018 年 8月 A 第 6 卷第 22 期Aug. A 2018 V ol. 6 No. 2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诊治疗临床分析崔宝旦(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医院急诊科,内蒙古通辽 028300)【摘要】目的 临床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诊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急诊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到院时的主要病症表现、全身体征及各项检查结果,对其实施差异性的急诊治疗对策,以保证疗效。
结果 经综合性急诊治疗后,本组患者恢复前向血流TIMI 3级,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正常,且无气喘、心慌、胸闷及心绞痛等症状的患者占比率高达96%(48/50)。
结论 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需立即采取正确的急诊抢救治疗对策,尤其积极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方法,以充分发挥出急诊治疗的安全有效性作用,尽可能遏制患者死亡的可能。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诊治疗【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22.74.01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属冠心病急性发生的范畴,其主要以老年、“三高”及男性群体为高发病人群[1]。
因此病发生时的病况发展十分迅速,对患者生命的威胁性较大,故而病死率较高,需及时采取正确的急诊治疗,以有效遏制患者死亡的可能。
目前,在急诊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主要方法,同时采用差异性对症疗法更可充分发挥出急诊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现本文以在我院急诊治疗5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为分析主体,依据其到院时的主要病症表现、全身体征及各项检查结果,对其实施综合性的急诊治疗对策,以保证临床疗效,从而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急诊治疗的临床效果,详情示下。
冠脉介入术中并发室颤的原因分析与紧急救护

CHINA HEAL T H INDUSTRY冠脉介入术中并发室颤的原因分析与紧急救护关筱波孙建慧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甘肃兰州730050[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发生室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方法 收集我院急性心肌梗死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98例,其中术中发生室颤的患者有18例,对室颤患者立即给予有效的电击除颤、胸外按压,维持血压及水电平衡等一系列抢救措施。
结果 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其中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
结论 冠脉介入治疗术,可及时快速开通闭塞的血管,实现心肌再灌注可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从而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分析发生室颤原因、总结抢救经验、探讨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加强患者术前准备及术中配合,以避免或减少各种可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发生,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术;心室颤动;心肺复苏[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3)05(c)-0136-02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致命性心律失常,一旦手术不成功还存在经济风险。
如何有效预防和急救此类患者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1]。
在术中密切观察心电监护仪、及时观察冠脉压力曲线的变化、有预见地进行急救,对于成功抢救室颤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所以具备技术力量完备、协作精神良好的医护人员,能够及时熟练地处理各种紧急事件的发生。
1 临床资料我院2005—2012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12 例,主要采用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124 例患者均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98 例,手术中发生室颤的患者共18例,其中男性11 例,女性7 例,年龄分别为59~75岁、平均年龄为67岁。
2 方法2.1 介入术前准备术前对患者做全面评估,掌握患者各种检查结果,如生化中电解质情况,低钾血症易诱发室颤。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相关因素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相关因素研究陈士萍【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年(卷),期】2013(011)004【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因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患者368例.按住院期间是否并发心房颤动分为房颤组和非房颤组.结果 36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发心房颤动41例,发生率为11.14%.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左房内径增大、冠脉多支病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有较高比例并发心房颤动.左房内径增大、冠脉多支病变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发心房颤动的相关危险因素.%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ve factors of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Methods 368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between January 2012 and October 2012 were enrolled.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AF: AF group and non-AF group. Results Among 368 patients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the prevalence of AF was 11.14%. Analysis of two groups show that the LA diameters were larger and the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were more complex in AF group. Conclusion ACS patients had a high prevalence of AF, the LA diameters and the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are correlative risk factors.【总页数】3页(P263-265)【作者】陈士萍【作者单位】024000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3.3【相关文献】1.骨髓增殖性肿瘤患者并发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J], 张晟瑜;杨明;曾勇;韩业晨;王书杰;沈珠军;张抒扬;方全2.高血压病患者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研究 [J], 张杰;郑冬芳;史忠良;张医;魏华;江旭峰3.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研究 [J], 王凯;陈士萍4.非肺静脉触发灶消融对低左心室射血分数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影响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J], 曹中南; 杜新平; 张明惠; 张祥灿; 吴钦钦5.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浓度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J], 钟可文;赵玉环;魏玉;孙华;曾裕宏;冯思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医院急诊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THANKS.
05
征的病例分享与讨
论
典型病例介绍
患者信息
症状表现
患者男性,58岁,因胸痛、呼吸困难就诊 。
持续胸痛,伴随出汗、恶心和呕吐。
检查结果
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心肌酶谱升高。
诊断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治疗经验分享
01
药物治疗
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肝 素等药物治疗。
并发症处理
处理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
和全谷类食物。
适量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 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骑自行车等。
控制体重
保持体重在健康范围,避免肥 胖。
戒烟限酒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 心血管疾病风险。
控制危险因素
控制血压
定期监测血压,并采取措施将 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控制血糖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血糖 管理,以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 风险。
再灌注治疗
溶栓治疗
01
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如链激酶、尿激酶等,溶解冠状动脉
内的血栓,恢复血流。
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02
通过导管技术开通阻塞的冠状动脉,恢复血流,常用的方法包
括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
CABG(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03
通过取患者自身血管或人工血管,绕过冠状动脉的阻塞部位,
建立新的血流通道。
心理支持与教育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帮助其克 服恐惧、焦虑等情绪障碍,增强
治疗信心。
疾病知识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急性冠状动脉综 合征的病因、治疗、护理等方面的 知识,提高其认知水平。
健康生活方式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室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颤的风险及相关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研究急诊室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颤的风险及存在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78例在CAG 术中出现室颤的10例患者的冠脉特点及原因。
结果878例CAG术中发生室颤5例(0.57%);发生室颤与患者本身所具有危险因素的种类和数目有关。
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颤的产生和发展是多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加强对其他可控危险因素的控制,尤其是平稳控制血糖、血压等因素,对控制室颤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室颤;风险及相关因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是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导致心搏骤停乃至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
据报道,在症状出现后l h内猝死的35岁以上的人群中,90%是冠心病猝死,其中约半数为AMI,直接死因多为室颤。
心室颤动为心室肌快而微弱的收缩或不协调的快速乱颤,其结果是心脏无排血,心音和脉搏消失,心、脑等器官和周围组织血液灌注停止、猝死等。
引起室颤的原因有心源性及非心源性两类。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2月到2010年12月期间我科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合并室颤者的治疗情况和特点,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共878例,其中在进行CAG术时合并发生室颤的患者为5例,发生率为0.57%。
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53.5±48.5)岁。
其中1例发生在操作右冠脉造影时,2例在左冠脉造影时;1例3支血管弥漫病变,1例右冠状动脉近端闭塞病变。
2 方法
2.1 造影技术方法每例患者造影前均进行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吸烟)的评定。
按Judkins 法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有一支或一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或其主要分支的内径狭窄50%为冠状动脉造影阳性,一支冠状动脉狭窄为单支病变,二支或以上冠状动脉狭窄为多支病变。
术中用多导生理记录仪监测主动脉内压力及心电图,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压力及心电图变化。
造影结果用定量冠状动脉测量进行评价,病变特点按ACC/AHA标准进行分型。
2.2 危险因素判断标准高血压危险因素确定:高血压病诊断采用美国JNC2 Ⅶ指南标准,2型糖尿病按WHO判断标准,采用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血糖水平变异性由血糖水平变异系数来表示, 吸烟为现在吸烟且吸烟史达3年以上,吸烟量不低于10只/d,高尿酸血症为血尿酸值超过420 μmol/L。
2.3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各危险因素与合并发生室颤关系的情况,发生室颤与患者所具有的各种危险因素有一定的联系。
血糖变异是引起室颤发生频率最高的因素,然后是2型糖尿病。
在危险因素的数目中,发生室颤的概率与危险因素的总数目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所具备的危险数目愈多,发生室颤的概率越大。
4 讨论
恶性心律失常是介入术中严重的临床事件,其发生率和发生原因令人关注,国内报道室颤发生率为0.36%~0.90%,本组为0.57%。
有报道认为[1],当前年龄与合并发生室颤有密切的联系,但本次研究没有将年龄作为统计评价的指标,原因在于所得到的样本中,平均年龄为(53.5±48.5),经过统计学处理,患者在年龄上无统计学的差异。
血糖CV在不同冠脉病变组中的意义也是本研究的侧重点之一。
本研究表明,冠脉病变支数随血糖CV升高而增加。
血糖上下波动是很强的氧化应激激活剂,使黏附因子增加,致内皮细胞损伤;另外,高血糖CV患者血液中炎症分子水平升高,提示血糖异常的波动可能会通过内皮损伤和炎症反应促进冠脉易损斑块的形成,从而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和发展。
当前的研究已明确高血压病和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证实了两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相互关系[2]。
高尿酸与冠状动脉粥样病变因果关系早已明确,Freedam 等[3]报道尿酸水平每升高1 mg/dL,患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性就升高1.48倍。
本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1支、2支、3支病变组血清尿酸浓度均显著高于0支病变组。
这有可能导致射血分数的降低,射血分数降低时会导致肾脏的灌注不足,长期的肾脏灌注不足会引起肾功能的缺损,导致尿素氮升高,从而增加了室颤发生的危险性。
对于吸烟与合并发生心室颤动的关系,当前还没有发现较为成熟的研究,可能是与吸烟患者因长期吸烟,导致的循环系统病变有关。
随着心血管介入治疗技术日益娴熟及器械的改进,冠脉介人治疗的指征不断扩大,这种治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那些高危患者和复杂病变,如何避免术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出现以及成功处理更加显得重要。
因此对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与控制,将成为临床上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王新华,王士雯,晏沐阳.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临床研究,2008,7(2):95-98.
[2]Danchin N, Benetos A, Lopez Sublet M, et al. Aortic pulse pressure is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and extent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men undergoing diagnostickoronary angiography:a multicenter study. Am J Hy-pertens, 2004, 17:129-133.
[3]Freedam DS,Williamson DF, Gunter EW, et al. Relation of serum uric acid to mortality and ischemic heart disease. Am J Epidemiol, 1995, 141:637-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