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号选手《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施卫华整理
《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课题、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及点评
《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及点评《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反思及点评周微教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天都峰的高和陡。
情感目标:1、能过课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从而体会小姑娘和老爷爷爬山前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学习并讨论了解爬山的过程是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2、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自信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藏宝盒。
3、课件(音乐)。
4电子笔、5加分版 6贴纸【课时安排】2课时。
【探究过程】第一课时一、扣题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近第三课爬天都峰,从课题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又有哪些疑问?2、换一换演一演爬登走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板书:爬天都峰(竖着写)二、独立学习,检查反馈(一)课件出示:独立学习三部曲第一步大声朗读课文第二步圈出课后生字读三遍,请出词语大声读,自然段落别忘了第三步再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座怎样的天都峰?1、生字正音师:谁当小老师?(小老师带读生字正音分析结构)2、词语轮读开火车游戏:埋炸药(二)再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座怎样的天都峰?(画图板书)生:介绍第二自然段师引导总结:又高又陡(板书)(三)出示第二文段再次集体入文指名汇报感知。
师:你从那些词语感受到天都峰的高和陡?生:在云彩上面。
挂下来。
发颤师:真叫人发颤!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生:惊险、刺激、恐怖、吓人师:好的,大家带上这种感受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等一下请朗读高手展示。
(四)多形式指导朗读1、指名读:生1生2生3(由弱到强)师:可以再高一点,再陡一点,更惊险一点。
2、师生轮读(黑色红色区分)3、小组pk读(点名小组起立展读)三、过渡师:这又高有陡的天都峰上有一座庙,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老和尚有一个大大的藏宝盒,大家想见识一下吗?生:想师:这个藏宝盒有密码,攻克这些生字,大宝藏将原形毕露。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爬天都峰教学实录一、教学设计说明这篇课文通过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登上了天都峰的事,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应当把教学重点确立为: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读懂爸爸的话。
基于上述认识,我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内容,了解行文顺序和认识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并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出的学生的疑点为线索,解决教学重点;第三课时安排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有单项的、综合的,口头的、书面的,必做的、选做的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的目的,并让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下面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做进一步说明。
这课时有四个大的教学步骤:1.复习回忆,再现天都峰的高和陡;2.深入读议,理解小妹妹受老爷爷鼓舞登山的过程;(这是扶,实际上是学生体会小妹妹会从老爷爷身上汲取力量,解决教学的第一个重点。
)3.启发想象,理解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登山的过程;(这是放,实际上是让学生体会老爷爷会从小妹妹身上汲取力量。
)4.总结全文,体会爸爸说的话。
(在前两步基础上,学生理解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就不困难了,教学的第二个重点也顺势解决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学习的方法。
在本课设计中,读书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弄清我是怎样爬上天都峰时,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1)小妹妹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她看见了老爷爷,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静下心来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第六自然段讲的是我受老爷爷精神鼓舞,不怕困难,奋力向峰顶攀登。
为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奋力一词,首先,指名读本节,其余学生感受我是怎样不怕困难爬天都峰的;再让学生自读,找出体现我奋力爬的词句,并理解这些词句;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感受,带着自身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爬天都峰教学实录爬天都峰教学实录(一):课堂实录师:来,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说个绕口令。
一棵柳树搂一搂,两棵柳树搂两搂,三棵……来,谁先来试试。
几个学生读。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
老师一口气说到十二棵柳树。
全体鼓掌。
师:我说得不错嘛,对不对,同学们,老师也需要鼓励一下。
生:是。
师:好,开始上课。
同学们,昨日我们初次见面,期望大家能从不同的途径收集黄山的资料,大家带来了吗?师:给大家看一看。
生:我搜集的是文字资料。
师:给大家念一念。
生念。
师:你带的什么资料?生:照片。
师:这么美的资料如果不给大家展示真可惜,来,到这来。
投影出示照片。
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生介绍。
师:感谢您搜集的资料,大家想出这么多好办法,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大家能不能给教师一个机会,让我也展示一下我收集的资料。
多媒体展示:黄山的资料。
师:这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天都峰上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爬天都峰师:好,请大家齐读课题。
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读书。
放开声音读书。
读吧,自己读。
生自由读。
师:书读完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手里的卡片合作学习本课生字。
各组小组长负起职责来。
我们看看哪个小组最会利用生字卡片,学得最好。
小组学习生字。
师:有的同学已经进行了第二遍了,先停下来。
我发现咱们八个组的小组长都十分负职责。
我们来接读课文。
生读。
师:好,请坐,我发现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字十分容易志错,此刻谁来当小老师来带大家读。
出示:攀师:一齐读。
生读攀师:同学们,大家在较短的资料就能把课文读顺了,在读课文当中,哪些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生: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对话。
师:这是你的读书感受。
生:第六自然段爬天峰。
师:你们都是这种感受吗?生:是。
师:那有没有不懂的地方,能够提出来。
生:犹豫?师:把话说完整。
生:犹豫是什么意思?师:相信你在读书中能解决。
生:石级是什么意思?师:谁能帮忙他?生:就是楼梯的样貌一层一层的。
《爬天都峰》的教学实录
〔学生自由读3~5自然段。〕 师:这一老一小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呢? 〔学生读有关的语句:“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 上汲取力量!”〕 师:如今,我们分角色读读8~10自然段。看看谁能结合爬天都 峰的过程,说说我和老爷爷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来读一读老爷爷和“我”的话,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决心,当他看“我”这么小,也来爬山,才下了决心。〔不少学生点
教师出示:
头同意〕
“感谢你啦,小伴侣。要不是你的士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
魏
第1页共3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师:你们真了不得?选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你们的理解吗?
教师出示〔语言表达训练〕: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爬天都峰》的教学实录
选如今竟然爬上来了!” “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士气向上爬的?选我
应当感谢您!”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
生:老爷爷说“我”爬天都峰的士气鼓舞了他,他才下决心爬上
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舞,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魏
第3页共3页
是看到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士气向上爬的。”
当我看到石级笔陡,石级边上的铁链好像是从天上掉下来时,我觉得
师:老爷爷是没想到自己能爬上来,小伴侣是没有士气向上爬。你
真叫人发颤?选
们的意见呢?
师:你能转化课文的语言来填空,很好。有不同填法吗?
生:我不同意?选老爷爷就是来爬天都峰的,怎么会没有决心呢?
生:当我看到峰顶这么高时,我有些迟疑;当我看到石级这样陡
爬天都峰获奖教学设计实录
爬天都峰获奖教学设计实录引言:获奖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通过创新和独特的设计理念,提升了教学质量,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本文将介绍一份名为“爬天都峰”的获奖教学设计实录,该设计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创新,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第一部分:设计背景1.1 教学目标获奖教学设计始终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本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爬天都峰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自然地理和户外体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设计理念本设计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通过探索和实践,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时,设计也强调跨学科的融合,将自然科学、地理、历史等多个学科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方法2.1 爬天都峰的背景介绍在本设计中,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对爬天都峰的介绍,包括其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等方面。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爬天都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2 实地考察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是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感受爬天都峰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
在考察中,学生需要进行观察和记录,收集数据和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同时,考察也是团队合作和分工合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2.3 设计任务在实地考察之后,设计还设置了一系列任务,如制作爬天都峰的模型、设计旅游线路、编写观察记录等。
这些任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实施与效果评价3.1 教学实施本设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互动讨论、小组合作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教师在实践中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发表独立观点并进行讨论。
3.2 效果评价通过教学实施,本设计在学生中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一方面,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设计任务,进一步深入了解了爬天都峰,提高了他们的地理和历史知识。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一、教学设计说明这篇课文通过“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登上了天都峰的事,告诉我们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课后思考练习的要求,应当把教学重点确立为: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读懂爸爸的话。
基于上述认识,我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内容,了解行文顺序和认识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并启发学生质疑问难,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第二课时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出的学生的疑点为线索,解决教学重点;第三课时安排了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有单项的、综合的,口头的、书面的,必做的、选做的……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巩固、加深的目的,并让全体学生都有所得。
下面对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做进一步说明。
这课时有四个大的教学步骤:1.复习回忆,再现天都峰的高和陡;2.深入读议,理解小妹妹受老爷爷鼓舞登山的过程;(这是扶,实际上是学生体会小妹妹会从老爷爷身上汲取力量,解决教学的第一个重点。
)3.启发想象,理解老爷爷受小妹妹鼓舞登山的过程;(这是放,实际上是让学生体会老爷爷会从小妹妹身上汲取力量。
)4.总结全文,体会爸爸说的话。
(在前两步基础上,学生理解爸爸说的“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就不困难了,教学的第二个重点也顺势解决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注意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把读的训练放在首位,在读书中教给学习的方法。
在本课设计中,读书贯穿了教学活动的始终,并根据不同的训练目的,设计了包括自读、默读、试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受,读中理解,最终达到感情朗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弄清“我”是怎样爬上天都峰时,设计了几个相关问题:(1)小妹妹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2)她看见了老爷爷,心里又怎么想呢(3)后来,她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让学生静下心来一边读一边想。
课文第六自然段讲的是“我”受老爷爷精神鼓舞,不怕困难,奋力向峰顶攀登。
为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奋力”一词,首先,指名读本节,其余学生感受“我”是怎样不怕困难爬天都峰的;再让学生自读,找出体现我“奋力”爬的词句,并理解这些词句;最后,让学生结合生活感受,带着自身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爬天都峰》实录及反思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及反思一、通读课文,检查预习过的生字词二、再读题,再次浏览课文,哪个地方描写了天都峰的样子?师:请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个地方描写了天都峰的样子?生浏览生:第2自然段师:好,我们一起来读读,看你们读出什么样的感觉?生:读(较好)师:简评师:接下来,我要请女生来读一读,男生做评委,等会儿来说一说妇生哪个地方读得好女生::男生:评(都停留在表面的评价,很整齐,很有感情之类)男生4我从“啊,峰顶这么高”感觉到天都峰好像真得很高师:(惊喜地)啊,你听得真仔细,点评时也能说出自己的感觉师:现在我要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其他的同学认真听,等下你们来评一评他哪个地方读得好。
生:生评:我听出“真叫人发颤!”感觉真是有点害怕呀生评:我听出“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觉得爬天都峰一定很难生评:我感觉天都峰好险啦……(孩子们经过老师引导,能从重读词说出自己的感受了)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来读一读,带着同学们刚才的感受。
生【反复读,不光是熟悉内容,更重要的是在点评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师:孩子们,刚才我们通过朗读读出了自己的感受,接下来请你默读一遍,说说天都峰有什么特点?生:123不搭边生:4陡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们从“再看这笔陡的石级”知道的师:(高兴地,)太好了,你来把这个字板书在黑板上,同学们用双圈圈出这个词生师:知道笔陡是什么意思吗?生:回答不出来师:我们家乡也有这个词,我们来看一幅图(游华山图)看段老师背后的山崖,这时就可以用到这个词生:笔陆师:(再看老师爬的华山石级图片)这里又可以用上这个词生:笔陡师:知道笔陡是什么意思了吧生:很陡师:是的。
非常陡峭就是生:笔陡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出示: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师:哪句话具体地写了石级的陡?生: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师:哪个词最能感受到陡生:挂师:来,我们读读这句话,感受到天都峰的陡生【知道写什么,以生活中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文本】师:天都峰除了陡这个特点外还有什么特点?生高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生: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师:好,你把这个字板书在黑板上,同学们用双圈圈出这个词生师:来看看这句话: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换个表达方式:啊,峰顶这么高,高得生:123师:再换个句子:啊,湖水这么清,清得……生:师评。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背景介绍爬天都峰位于中国云南省昆明市西南约60公里处,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海拔高度3916米,是昆明市境内最高峰。
因为其高度和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质,爬天都峰已经成为了一座知名的登山胜地,不仅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登山爱好者,也背负着市民体验户外活动、挑战自我极限的任务,备受欢迎。
教学过程爬天都峰的登山路线全长约12公里,徒步需要约8-10小时,考验着登山爱好者的体力,艰辛而充实的过程也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了身体和内心强大的成就感。
下面是爬天都峰的教学实录,内容包括必备装备、注意事项、路线描述等等。
必备装备在爬天都峰之前,你需要准备一些必备装备,以确保你的登山过程是安全且顺畅的。
以下是一些必备装备:1.登山鞋:舒适且耐用的登山鞋能够减轻你的足部压力,提高稳定性和摩擦力,尽可能减少不良气象条件的损害。
2.衣物:在爬天都峰这样的高山地区,天气变化非常快,需要一定厚度的衣物以保持温暖和避免感冒。
3.防晒霜:山区紫外线较强,需要一个高效的防晒霜以保护肌肤。
4.手套:手套能够保护你的手部免受寒风的侵害,并防止摩擦和伤害。
5.登山杖:稳定性和平衡是爬天都峰的关键。
使用登山杖可以增加稳定性,减少对膝盖的压力。
注意事项1.准备好充足的食物和水、紧急药品、常用药品、应急用品等。
2.在告知家人朋友或登山队伍之前,告诉他们你的行程,以便在必要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3.对于没有任何登山经验的新手,不应以自己的方式行动,应该跟随别人的信任和建议。
4.在登山过程中,一定要随时关注自己和同伴的身体状况,及时安排休息时间和行程。
5.任何情况下,绝不要离开登山队伍单独行动。
路线描述爬天都峰的登山路线的起点位于县城区,沿着鹤山、地利坂、龙泉走向登山口,一路上奇山异石,古木参天。
登山口是进入山区的重要通道,也是登山队伍的集结点。
由于爬天都峰的路线比较陡峭、有石子和泥土等多种类型的路段,为了保证安全,绝不能跑步,应该稳定行走。
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你将遇到许多不同的景观和地形。
《爬 天 都 峰 》 课堂实录
爬天都峰一、教材分析这是三年级语文上册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
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困难,终于爬上了天都峰。
在学习了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本课转入深究课文内容,以梳理课文条理,在品词析句的基础上解决教学重点。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了解课文1~7自然段的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3、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理解天都峰高、陡的特点及“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的艰难。
四、教学资料准备1、教学挂图。
2、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揭题,设疑激趣。
上课时我们学习了第3课的生字新词,接下去我们来深入理解课文。
1、(师故意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让学生指正题目中的错误。
2、释疑:课题中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挂图。
这里有一幅天都峰的图片。
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天都峰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课文又是如何来描写天都峰的呢?(通过辨析“爬天都峰”与“登天都峰”的优劣,引出天都峰“高与陡”的特点;再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对天都峰的险峻峭拔有了更为直观的印象。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读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觉。
(2)说说课文是怎样把天都峰的“高”与“陡”写具体的?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A、高:“抬头望”、“这么高”、“云彩上”“我爬得上去吗?”――――(犹豫、怀疑)有什么好处?B、陡:“笔陡”、“天上挂下来”、“发颤”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读促思,以读促情。
(4)小结,悟理。
写天都峰的高与陡,正说明爬上天都峰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气、力量和决心的。
(对重点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是中低段学生学写句子的有效途径。
Get清风3号选手《爬天都峰》教学实录施卫华整理
3号选手?爬天都峰?教学实录-施卫华整理2021年“七彩语文〞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3号选手稳抓稳打,学会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爬天都峰?教学实录及感悟执教:新疆乌鲁木齐实验小学郭飞整理:启东市久隆小学施卫华教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高和险。
4.学习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师:同学们,下午好!生:老师好!师:咱们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中国的汉字就是重要的一局部,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古老的文字,大家想不想认识?生:想。
师:请你仔细地看一看。
〔老师板书篆书:峰〕上面是一个山,下面是一个高山的尖,猜猜这个哪个字?生:我猜这个字是峰。
师:很好,这就是峰,大家看,像刀尖一样的山这就是峰,峰的本义就是这样。
现在同学们手拿起来,跟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
生书空。
师:峰左右结构,写它的时候,山要窄一点小一点,写这个横撇的时候,撇稍微短小一点,捺长一点。
大家看这个字,我们谦让一点,让它过来,我穿插的时候注意避让,我们写字的时候要讲究这个,咱们平时做人的时候也要讲究一个谦让,如果我谦让你,你也谦让我,那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和美了,那人美了,字也就美了。
这是峰字,课文里面出现的是哪座峰啊?这座峰叫什么名字?生:这座峰叫天都峰。
教师补充课题。
师:“都〞这个字在这里念dū还是dōu?用dōu组一个词语。
生:dū,首都。
师:dū组了一个词。
生:dōu,全都。
师:天都峰位于黄山,黄山最有名的有72峰,天都峰是其中最险的一座。
谁来把题目读完整。
师:来跟我一起写这个字。
大家看,这个捺写得比拟长,因为要给旁边的巴字留点位子,所以这个字半包围。
你看,相互一谦让,这个字就匀称了。
好,一起来读题目。
【教学感悟:我们的汉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如果在字词教学的过程中,能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学生就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枯燥乏味、难以捉摸的方块字是一个个有趣的符号,他们也会由此产生无穷的乐趣。
《爬天都峰》课堂实录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讲解 • 学生互动 • 课堂总结 • 教师反思
01
课程导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爬天都峰》的生字词,理解 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高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和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在攀登天都峰过程中的 勇气和毅力,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内容
01
02
03
04
《爬天都峰》的生字词学习。
课文内容的阅读和理解。
作者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文章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方法
01
02
03
讲授法
教师讲授生字词和课文内 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讨论法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 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 见解。
情境模拟法
教师通过情境模拟,让学 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 背景和意图。
趣和参与度。
课堂氛围营造
教师需要反思课堂氛围的营造是 否成功,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
动以及课堂纪律等方面。
学生反馈
学生参与度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包括回答问题、讨 论交流以及小组合作等,了解学生对课堂活动的兴趣和投 入程度。
学生作业情况
教师需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 握程度,以及学生在作业中反映出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02
课文讲解
课文背景
历史背景
介绍天都峰的历史和地理背景, 突出其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的地 位。
作者背景
讲述作者黄奕波的个人经历和创 作这篇文章的动机。
课文内容分析
主题思想
小学语文《爬天都峰》的教学实录及评析
小学语文《爬天都峰》的教学实录及评析小学语文《爬天都峰》的教学实录及评析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生:爬天都峰。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
其中一个是:天都峰有多高,它是什么样子的呢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这个问题已经解答了。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请翻开书,一起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
(生齐读第2自然段。
)师:读得好。
(多媒体出示天都峰画面)天都峰真高啊!峰顶在云彩上面哩!天都峰真陡啊!登山的石级和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通过引读课文、观察课件画面和教师语言描述相结合,使天都峰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生动地再现。
这样的开讲紧扣课题,承前启后,显得较为干净利落。
〕师:但是,小妹妹、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
同学们,上节课你们还提出了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呢,是什么力量使他们爬上天都峰的呢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这也是这堂课我们共同学习要解答的主要问题。
让我们先来看看小妹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
请你们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听一听小妹妹是怎么说的。
(生自由读,师巡视检查。
)〔简洁的过渡性谈话自然而巧妙地引出学生质疑中提出的关键问题,顺势揭示本课时的学习重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又从问题自然引入具体语言文字,切入简捷,起点恰当,内容具体。
〕师:小妹妹说了什么(指名读小妹妹的话)师:好,请坐。
小妹妹说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
(生自由读小妹妹的`话)师:她说她为什么能爬上天都峰请你说。
生:是因为她爬上的时候,她……师:她怎么样啊〔再提示学生联系写天都峰“陡”的语句去深入体会小妹妹的感受,切实、具体、全面,使学生的体会自然、贴切。
〕师:来到天都峰脚下,小妹妹犹豫了。
那当她看到老爷爷时,心里又怎么想呢请你来说。
生:她看到老爷爷的时候,她应该想,我这么小的年纪,来爬天都峰,会害怕。
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还要来爬天都峰,他都不害怕,我应该鼓起勇气来爬上天都峰。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爬天都峰》课堂实录篇一1、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的资料,准备课上交流。
教师可准备有关天都峰的录像片。
2、在识字和写字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利用查字典和已有的知识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
可指导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识记。
有的可以在语境中识记。
如,“陡、链、颤、攀、鲫、呵”。
要求会写的字,有的可以和形近字比较,如,“辫”与“辩、辨”的区别。
“苍”的下面不要写成“仑”,“仰”的右半部的左边不要多写一横或一撇。
3、在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爬天都峰之前──爬上了天都峰──爬上天都峰之后;还可以概括为:面对天都峰天险──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勇于攀登,战胜天险。
要重点指导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险” 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重点描写天都峰的险要。
要指导学生通过默读和朗读,边读边想,把课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再通过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令人望而生畏;读出“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天都峰的险一是高,二是陡;高,高得如上青天,陡,陡得似直上直下,一个“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陡体现了出来。
这样的天险,不要说攀登了,看了都会使人心里发颤。
在学生充分理解了这段话的内容后,还可再问一问作者为什么在这里要突出描写天都峰的险呢?目的是使学生体会课文的内在联系,是为下文写爬天都峰作准备。
学生如能回答就回答,不能回答就留作后面的教学再解决。
“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也可分角色朗读。
一老一少的对话,虽然只有三句,却体现了他们的复杂心情。
两句问话和最后的决定,发生在两个特定年龄人的身上,这其中必有思想起伏和斗争。
教学时,可提问:联系上下文,两个人为什么会互相询问,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第二次对话可先引导学生揣摩“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体会他们登山的艰难和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图文稿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爬天都峰》教材简说及教学实录一、教材简说这是一篇精读。
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在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课文中以吐泡泡的形式对“终于”一词的理解作了提示,目的是让读到这里,能联系上文理解“终于”的意思,体会“我”和老爷爷是如何克服了种种困难爬上天都峰的。
课文中的许多儿童语言,内涵丰富,细细咀嚼,令人回味。
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对话,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从这些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由开始的犹豫、不自信到受到鼓舞、坚定信心,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的过程。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使学生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到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二是继续学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体会一些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本篇课文的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难点是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二、学习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白发苍苍、咱们、奋力、终于、辫子、勇气、决心、居然、力量”等。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爬天都峰》。
板书,生书空,齐读课题。
师:要爬这座山,你都做了哪些准备呀(拍一拍书)生1(会意,纷纷举手):我查了一些不懂的。
生2:(抢着说)我读了好几遍。
生3:我勾了一些自己喜欢的。
……师(赞许地笑):看来你准备的真够充分。
那我们就先迈出登山第一步,把课文读给自己听,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读课文。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及听课记录
《爬天都峰》教学实录及听课记录一、回顾单元要素,总结《麻雀》写法。
师:这周开始,我们进入了习作单元的学习。
习作单元,顾名思义,就是教我们——生:习作的。
师:是的,而且是教我们写——生:事情。
师:(板书:事情)教我们如何把一件事情写清楚。
(补充板书)我们昨天学习的《麻雀》这一课,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将这件事写清楚的?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出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板书)是的,交代清楚起因、经过、结果,就能把一件事写清楚。
那作者屠格涅夫又是通过哪些描写,让文章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的呢?生:作者写出了他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
师:他看到了——生:小麻雀的弱小无助,猎狗的凶猛老练,师:他听到了——生:老麻雀绝望的叫声。
师:他想到了——生:母爱的伟大。
师:写出自己看到、听到和想到的,就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探寻《爬天都峰》的写作奥妙,看看这篇课文又是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的。
(板书课题)二、探秘之一:初识黄山,初问选材。
师:天都峰在我国有名旅游胜地——安徽黄山。
有人去过吗?(学生纷纷摇头)没去过,不要紧。
听我介绍介绍。
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我们一一去领略一下。
(出示图文:黄山奇松)黄山松奇在哪里?生齐读: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
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
师:千姿百态,果然是奇松。
(出示图文:黄山怪石)默读文字,谁来说说,黄山石怪在哪里?生: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
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师:更奇妙的是同一块石头,不同天气,从不同角度去看,都各有韵味。
真是——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师:(出示图文:黄山云海)黄山的云海又绝在哪里?生:以峰为体,以云为衣,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
师:登上封顶,还给人“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感,绝!师:(出示图文:黄山温泉)黄山”四绝”第四绝温泉,久旱不涸,水质纯净,可饮可浴。
人三教案课堂实录
3 《爬天都峰》课堂实录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爬天都峰》。
板书,生书空,齐读课题。
师:要爬这座山,你都做了哪些准备呀?(拍一拍书)生1:(会意,纷纷举手)我查了一些不懂的词语。
生2:(抢着说)我读了好几遍课文。
生3:我勾了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
……师:(赞许地笑)看来你准备的真够充分。
那我们就先迈出登山第一步,把课文读给自己听,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读课文。
生1:这篇课文主要讲一个小女孩去爬天都峰的事。
生2:我有补充。
这篇课文讲的是放暑假,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刚开始不敢爬,后来看老爷爷也来爬山,就敢了。
师:你补充得真好!那刚才大家读给自己听时,哪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生:“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哩!”在这句话里,我从“白发苍苍”这个词语体会到老爷爷年纪很大了。
师:(拍生肩,微笑)抓住了“白发苍苍”这个词语体会,真好!生:“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从这句话知道了天都峰非常高。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云彩在上面已经很高了,峰顶还在云彩上面,就更高了。
师:说起来头头是道啊!(生笑)天都峰这么高,你看到了么?生一愣,随后会意,笑,举手。
生:“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我从抬头这个词体会到天都峰太高了,要仰着脖才能看到。
做抬头的姿势,其他生笑。
师:真是身临其境啊,那咱们都来仰头说说:“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生仰头惊叹。
生1:老师,我觉得作者说的话有问题。
师赞许,带询问的神情。
生1:峰顶在云彩上面,抬头望又怎么能看见呢?师:你问的很有道理,同学们看看你对他们的话有什么看法?生2:我觉得刚才、、同学说得有道理,是不是该改改。
师:我们听听这位专家的宝贵意见生笑后略一思索:“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被云彩遮住了,我都看不见哩!”其他生笑。
师:我想我们应该为他的反应迅速而鼓掌,你还有没有不同意见?生3:我刚才看了一下课文的插图,我觉得应该能看见,因为云彩是薄薄的,不是紧紧的为在山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七彩语文”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3号选手稳抓稳打,学会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爬天都峰》教学实录及感悟执教:新疆乌鲁木齐实验小学郭飞整理:启东市久隆小学施卫华教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高和险。
4.学习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师:同学们,下午好!生:老师好!师:咱们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中国的汉字就是重要的一部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古老的文字,大家想不想认识?生:想。
师:请你仔细地看一看。
(老师板书篆书:峰)上面是一个山,下面是一个高山的尖,猜猜这个哪个字?生:我猜这个字是峰。
师:很好,这就是峰,大家看,像刀尖一样的山这就是峰,峰的本义就是这样。
现在同学们手拿起来,跟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
生书空。
师:峰左右结构,写它的时候,山要窄一点小一点,写这个横撇的时候,撇稍微短小一点,捺长一点。
大家看这个字,我们谦让一点,让它过来,我穿插的时候注意避让,我们写字的时候要讲究这个,咱们平时做人的时候也要讲究一个谦让,如果我谦让你,你也谦让我,那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和美了,那人美了,字也就美了。
这是峰字,课文里面出现的是哪座峰啊?这座峰叫什么名字?生:这座峰叫天都峰。
教师补充课题。
师:“都”这个字在这里念dū还是dōu?用dōu组一个词语。
生:dū,首都。
师:dū组了一个词。
生:dōu,全都。
师:天都峰位于黄山,黄山最有名的有72峰,天都峰是其中最险的一座。
谁来把题目读完整。
师:来跟我一起写这个字。
大家看,这个捺写得比较长,因为要给旁边的巴字留点位子,所以这个字半包围。
你看,相互一谦让,这个字就匀称了。
好,一起来读题目。
【教学感悟:我们的汉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
如果在字词教学的过程中,能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学生就会惊喜地发现,原来枯燥乏味、难以捉摸的方块字是一个个有趣的符号,他们也会由此产生无穷的乐趣。
郭老师讲“峰”这个字,不仅讲清了字的音形义,更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生:爬天都峰。
师:看到课文的题目,你可以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吗?生:天都峰这么险,能爬上去吗?师:这是你的疑问。
生:谁去爬天都峰?师:你问的是人物。
生:天都峰是什么样子的呢?师:问到了天都峰的样子。
生:小作者是什么时候去爬天都峰的呢?师:你问到了时间。
生:天都峰多险呢?师:你说到了它的特点了。
生:她是怎样爬的呢?师:你问到了爬山的过程。
生:她有没有和别人一起爬?师:你还看到了人物。
生:她最后爬到了天都峰的山顶了吗?师:你问到的是事情的结果,非常好。
大家这么多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从题目发出了自己的疑问。
【教学感悟:拿到一篇新的课文,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采用“质疑引导”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从教材来看,根据文体特点,确定思考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阅读文本解决问题的欲望。
从学生方面来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不同的问题,有的是熟悉文本的问题,有的是深层理解的问题。
郭老师还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出自己的观点,在文本中寻求自己的答案,这是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落到了实处。
】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师:现在,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分到了课文,打开,一起来自由朗读这一课,看看刚才同学们提到的问题,你能不能在书中找到相应的答案。
下面老师有几个小小的要求:首先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拿出铅笔标出自然段落。
在读文的过程中发现有容易读错的字或不好读的字画出来,待会儿和自己的同桌交流交流。
生:写字注意三个一,一拳一寸一尺。
学生标小节号。
师:标好了以后就大声读,一定要让我听见你读书的声音。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评价:读得真好!你读得很投入!你读得很有感情。
你读得真认真。
非常好,你刚才没有听人家停下来你就停下来,你一直读。
【教学感悟:在自读的时候,教师不停地表扬学生读得非常认真,这其实也是在激励学生,在暗示学生要认真读课文。
可是,这样会不会干扰学生的朗读呢?教师的自读要求很多,学生能记得住吗?】三、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师:课文读完了,想想老师的问题,大家来看大屏幕。
我把同学们刚才提的问题作了一个整理,看看你自己能回答多少: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结果怎样?先看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生:暑假里的一天师:这是时间。
生: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中间遇见了一个老爷爷。
师:这是人物,也讲到了爬山的原因,继续。
生:天都峰十分颤抖,但最后我们还是爬上了天都峰。
师:好,你刚才讲到了事情的过程,也讲到了结果,很完整。
但是,刚才有个词,你说天都峰怎么了?很颤抖,合适吗?谁来帮他纠正一下?生:颤抖是人的动作,应该是陡峭。
师:这个词就用得准了,你接受吗?生:我接受。
师:刚才这位同学通过补充课文的题目,把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了,大家要注意他刚才概括得很有特点,是按照我们平时记事文的六要素进行概括。
记事的六要素大家知道吗?生: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师:我们看到记事的文章可以这样做,通过六要素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是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
接下来,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再次走进课文,想想你读了这篇课文之后,课文的哪些内容你的印象比较深刻。
待会儿我请你给大家汇报一下。
【教学感悟:《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年级阅读教学目标之一: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这一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训练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郭老师在这儿教了学生两招:要素罗列法、课题扩充法等常用的概括方法。
通过谈话,归纳出常用的概括方法,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述与归纳总结的能力,同时也把老师从繁琐的板书中解脱出来,更多地聆听学生的意见,起到真正的主导及调控作用。
】生默读,教师提醒:默读不动唇,不出声,不用手指。
默读的速度会比朗读的速度略微快一点,如果你有印象深刻的,现在就可以举手。
生: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第二自然段:“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师:读得不错哦。
刚才这位同学他找到的是天都峰特别险要的部分,他对这部分印象深刻,这是在爬山之前。
生: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十自然段:“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师:读得很流利,这是他对爸爸说的话印象很深刻,这是在爬山之后。
生:大家跟我看第六自然段,我对第六自然的段印象最深:“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子一样……”师:读得不错,她刚才对作者“我”爬山印象非常深刻,这是爬山之时。
刚才这几个同学读了课文的相关段落,现在谁来给大家汇报一下,说一说这篇课文的叙述顺序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呀?生: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师:是事情发展的顺序。
注意一下刚才刚才给大家的提示语,既然是爬山,爬山之前他看到的是什么?生:爬山之前看到的是天都峰的陡峭,爬山之后。
师:那么他是爬山之前看到山的陡峭,之后呢?生:爬山之后,爸爸对我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师:这是爬山之后,刚才有爬山之前,现在有爬山之后,还有……生:爬山之时。
师:爬山之时,就是爬山的经过。
那咱们的课文叙述顺序可以是爬山之前爬山之时爬山之后,这就是这篇课文的一个叙述顺序。
我们就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学习课文。
四、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
现在请同学们轻声地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读完第二自然段待会儿我想请你跟大家说说读完第二自然段之后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师:已有举手的了,你来说。
生:从第二自然段我能体会到天都峰是这么的高,因为小作者她说她站在天都峰的脚下都感觉发颤。
师:他的感受是山高。
生:我是补充他的,他说她站在山脚下的时候就感觉山很高,不敢爬了,正突出了天都峰的陡峭和高。
师:他的感觉就是山的陡。
生:我想补充一下胡颖的,我找的句子是:“我爬的上去吗?”这句话采用了反问的方式,正突出了山的陡。
师:山的高和陡都说明山怎样?生:险。
师:说明山特别的险,天都峰实在是太险了。
(板书:峰,险)刚才这几位同学说天都峰特别的高特别的陡(板书:高,陡),那我们就来看天都峰到底多高?生:它有一个句子:“仿佛是天上挂下来的。
”(强调“天上”)师:她刚才说的是什么?生:刚才她说的是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师:天上挂下来,这个“挂”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体会到天都峰很高。
师:他体会到了高,如果老师把句子换一下可以吗?我换成“垂”或者“掉”,垂下来、掉下来,可以吗?再读读课文。
生:这个不能换,如果换了的话,就不能突出天都峰的陡了。
师:读得真好,一个“挂”字非常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天都峰的陡。
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起来背一下前两句。
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师:这首诗里面也有一个“挂”字,这个“挂”字化动为静,它体现了瀑布长的特点。
在这里,这个“挂”字体现了天都峰的什么呀?生:高。
师:也体现了天都峰的陡,是不是?一个“挂”字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面,它的意思一样不一样呀?生:不一样。
师:这就是咱们汉字咱们汉语的一个特点,也是它的魅力所在。
你读了这段文字还有什么感受?哪里能体现了山之高?【教学感悟:抓住了“挂”体会高,换成其他垂、吊,郭老师用对比的方法品析词语的表达之妙。
李白的“遥看瀑布挂前川”这里的挂的意思和文中的意思进行对比,使学生读出了一个简单的汉字背后的深厚,品味出了语言的意味。
】生:我从这句感受到山之高的:“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师:他高吗?这个山高到哪里去了?生:云彩。
(教师板书:如上青天)师:高如上青天,李白在《蜀道难》里有这样一句话:“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说的是蜀道的高。
你能读出这句话的高的感受吗?谁愿意读一读?生: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师:老师提醒一下,你读得很好,在“峰顶”这儿稍微停一下,“这”声音发长一点,中间略停两个字。
生:啊,山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师:有一个字读错了,谁来帮她纠正读读。
读错了峰顶。
生:“峰顶”读成了“山顶”,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
师:很好,他读出了山的什么呀?望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山高。
师:那作者是在哪里望山高啊?生:作者是在山脚下望山高的。
师:这个“望”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她用“望”,是需要抬头去仰望,说明这天都峰非常的高。
师:他刚才讲到抬头望,大家抬头望一望,你感觉到了山高吗?生(抬头望):我感觉到了。
师:不过我们看到的是天花板哦。
刚才大家说山之高,在山脚下望,这个“望”还说明什么?还说明她在哪个地方看啊?生:在山脚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