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新讲解
(完整word)《岳阳楼记》原文与翻译讲解

岳阳楼记1庆历四年2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3。
越明年4,政通人和5,百废具兴6。
乃7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8,刻唐贤今人9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10。
予观夫巴陵胜状11,在洞庭一湖。
衔12远山,吞13长江,浩浩汤汤14,横无际涯15;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6。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7,前人之述备矣18.然则19北通巫峡,南极潇湘20,迁客骚人21,多会于此2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23?若夫霪雨霏霏24,连月不开25,阴26风怒号,浊浪排空27;日星隐曜28,山岳潜形29;商旅不行30,樯倾楫摧31;薄暮冥冥32,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33去国怀乡,忧谗畏讥34,满目萧然35,感极而悲者矣36.至若春和景明37,波澜不惊38,上下天光39,一碧万顷;沙鸥翔集40,锦鳞游泳;岸芷汀兰41,郁郁42青青.而或长烟一空43,皓月千里44,浮光跃金45,静影沉璧46,渔歌互答47,此乐何极48!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49,宠辱偕忘50,把酒临风51,其喜洋洋52者矣。
嗟夫5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54,或异二者之为55.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5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57;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8。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9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60?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词句注释1. 记:一种文体。
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
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政治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2.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
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本文末句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点明作文的时间。
3. 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谪守,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词被贬官,降职解释。
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汉朝“守某郡",就是做某郡的太守;宋朝废郡称州,应说“知某州”。
岳阳楼记闫效平讲解 -回复

岳阳楼记闫效平讲解-回复“岳阳楼记”是清代文学家阮元所写的一篇文章,描述了他在游览岳阳楼时的所见所感。
闫效平老师是中国知名文化艺术教育家,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非常深入,并通过讲解将传统文化传承给更多的人。
下面,我将以闫效平老师的讲解为引导,一步一步回答相关问题。
一、岳阳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什么?(300-400字)在闫效平老师的讲解中,他首先提到了岳阳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岳阳楼作为中国古代的名楼之一,不仅是一座古老的建筑,更是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文人墨客的赏景胜地,还是著名的文化象征之一。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始建于东晋时期,历经多次修葺,至今已有约1700年的历史。
这座楼的风姿卓越,曾经吸引了许多文人雅士前来游览,并对楼景写下一些脍炙人口的诗文。
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阮元的《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一部经典之作,主要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以及人文历史。
它以作者亲自游览岳阳楼为背景,以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手法,展示了楼上的壮美山水,以及楼下的市井繁华。
通过描写细腻生动的楼景,阮元把自然与人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入的思考。
二、岳阳楼的景色如何描绘?(600-800字)在闫效平老师的讲解中,他详细地描述了《岳阳楼记》中描绘的景色。
岳阳楼位于洞庭湖之滨,背靠着丘陵,面对着湖泊。
楼上远眺,可以看到烟波浩渺的洞庭湖,湖水连绵不断,与天空融为一体,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而楼下的市井繁华,更是热闹非凡,人们来来往往,各种商业活动络绎不绝。
阮元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他描绘了湖泊辽阔无边的景象,湖面上的船只来来往往,仿佛是水中民生的缩影。
他还写道:“俨然秋毫之末,雕残缺而不陨”的楼阁,以及壮丽的山水,使读者不禁想象楼上站立垂挂的千古英杰们的豪情壮志。
同时,阮元也不忘描绘楼下的市井繁华。
他笔下的市井生活充满了生机活力,人们穿梭于熙熙攘攘的街道上,一派热闹景象。
岳阳楼记闫效平讲解 -回复

岳阳楼记闫效平讲解-回复《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迷人风情,深入探讨了人生境遇的无常和历史的变迁。
闫效平老师在讲解《岳阳楼记》时,从文化内涵、形象描写和艺术特色三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的解读,下面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他讲解的主题。
首先,闫效平老师从《岳阳楼记》的文化内涵入手,指出这篇文章是范仲淹借写岳阳楼寄托深情厚意、表达个人观点的一种韵味。
范仲淹运用岳阳楼的形象,描绘了大时空背景下的历史风云,表达了对中原文化的自豪和追求,并借此呼吁国家要弘扬文化传统,振兴中华。
闫老师还提到,在《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还揭示了人生历程中的无常和消长,表现了“人生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哲理。
通过描绘壮丽景色和传承文化的思考,范仲淹让读者重新审视人生和历史,并思考如何在变化的世界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接下来,闫老师详细解读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对岳阳楼的形象描写。
他指出,范仲淹通过描绘岳阳楼的建筑特色、山水环境、历史沉淀等方面的细节,以及对登楼人士的描写,使岳阳楼这一形象鲜活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从岳阳楼的气势磅礴、宏伟壮丽和巍巍巨大的外观描述,到楼内辉煌灿烂、殿堂云集的景象,范仲淹通过饱满的文字勾勒出了岳阳楼的辉煌与壮丽。
闫老师重点强调了范仲淹对楼内各殿堂的描写,用以展示出岳阳楼饱含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厚重感。
此外,闫老师还指出,范仲淹通过对登楼人士的描写,准确把握了他们的心情和境遇,以及他们对岳阳楼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这些形象描写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岳阳楼,感受到了其壮丽和魅力。
最后,闫老师着重分析了《岳阳楼记》这篇文章所具有的艺术特色。
他指出,范仲淹在文章中融入了大量的典故、诗词和古文名篇,使整篇文章文采斐然,文笔细腻。
范仲淹运用典故和名篇,既展示了自己的博学多才,同时也提升了整篇文章的文学价值。
闫老师还着重解读了《岳阳楼记》中的艺术手法,包括对景的描摹、运用对比手法和衬托手法等。
岳阳楼记知识点

岳阳楼记知识点1. 岳阳楼的背景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岛上,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之一。
岳阳楼始建于东晋时期,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江南地区最著名的楼阁之一。
2. 岳阳楼的建筑特点岳阳楼采用了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并结合了水上建筑特点。
整个建筑采用木结构,并以梁柱相承支撑。
岳阳楼共有三层,高约20余米。
每层都设有门廊和窗户,使得楼内充满了自然光线和通风。
3. 岳阳楼的历史意义3.1 文学作品《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篇散文,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这篇文章以描写岳阳楼为主线,通过对自然景色、历史沧桑和人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范仲淹对国家兴衰和人民疾苦的思考和忧虑。
3.2 岳阳楼的文化底蕴岳阳楼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它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学艺术和园林景观相结合的杰出典范。
在岳阳楼内,可以欣赏到许多古代文物和艺术品,如古代书画、瓷器、雕塑等。
4. 岳阳楼的旅游价值4.1 自然景观岳阳楼坐落在洞庭湖畔,周围被山水环绕。
从岳阳楼上可以俯瞰洞庭湖的美景,欣赏到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4.2 历史遗迹作为一个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建筑,岳阳楼本身就是一座历史遗迹。
登上岳阳楼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变迁,并通过展览和解说了解更多关于岳阳楼及其周边历史文化的知识。
4.3 文化体验在岳阳楼附近,有许多传统的文化活动可以参与。
游客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观看传统戏曲表演、参加民俗活动等,深入了解湖南的文化传统。
5. 岳阳楼的保护与开发为了保护岳阳楼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加强了对建筑本身和周边环境的保护,定期进行维修和清理工作。
其次是加强了对游客行为的管理,制定了相关规定,并设立了导游和讲解员,以便更好地传播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
此外,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岳阳楼旅游资源,相关部门还进行了一系列改造和升级工作。
岳阳楼记讲解

岳阳楼记讲解《岳阳楼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一篇散文,被誉为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
本文以岳阳楼为背景,通过对楼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进行描写,展示了作者对社会变迁、人生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慨,以及他对治理深邃的心理。
《岳阳楼记》根据范仲淹赴岳阳巡抚时登临岳阳楼的实际经历,以抒发他对江南美景和人们生活的思考。
文章描写了楼的历史,特别是楼与唐朝文人杜甫的历史渊源,以及楼的地理环境和所能触及到的人民生活。
范仲淹对这些事实进行了有力的描绘和点评,既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敬畏和对社会变迁的担忧,同时也对人生哲理和个人奋斗提出了深刻的思考。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了楼与当地人民的关系,他提到楼下有“排衙文武百官”,也有人们的居住区。
他描述了当时当地人民的生活情景,以平凡的细节展示了百姓的勤劳和生活的艰辛。
范仲淹在文章中亦指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高人身份,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系列对于社会治理、人生意义与价值的深刻思考。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对江南美景的热爱,对社会变迁的关切以及对个人境遇和奋斗的思考。
文章的结尾,范仲淹用“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表达人生短暂的思考,以及对个体在历史变迁中的渺小与不可替代性的思考。
《岳阳楼记》的文辞雄浑,气势磅礴,表达了范仲淹对社会、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和思考。
文章中融入了范仲淹独特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观,将个人情感与社会关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予读者以深刻的思考和感受。
总的来说,《岳阳楼记》是一篇以岳阳楼为背景的抒发思想感慨的散文杰作。
通过对楼的描写,展示了范仲淹对社会变迁、人生命运等问题的深刻思考,向人们提出了关于个人奋斗、社会治理和人生意义的重要命题,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岳阳楼记》对比鲜明 抒情言志课文同步讲解素材 新人教版

对比鲜明抒情言志
——简析《岳阳楼记》的艺术特色
《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事家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约而写的一篇记。
它通过迁客骚人在
阴天和晴天站在岳阳楼上所见景色之感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
想。
一、景的对比
例句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例句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这两句分别描写了阴天和晴天站在岳阳楼上的所见之景。
然而,写这些的主要目的并非为了写景,而是
为了引出下文由观赏这些景色而产生的两种心情的对比。
二、情的对比
例句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例句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两种心情,一悲一喜,泾渭分明。
其原因在于迁客骚人,以己悲,以己乐。
这些为下文写作者的政治理
想做了很好的铺垫。
三、志的对比
例句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例句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这两句既隐含了作者对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的处世态度的否定,又旗帜鲜明地亮出了作者自己
的观点,也是文章的重心和主旨所在,表达了作者宽广博大的胸怀,寄寓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可见,全文表面写景,实际是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先忧后乐的处世态度。
后人评价此文时说:“记为
游览而作,却推出如许大道理,只缘公自写其志耳”,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1 / 1。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原文及翻译和讲解

中国地板行业十大品牌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原文及翻译和讲解“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
”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
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
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原文: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中国地板行业十大品牌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译及讲解:第一段的翻译:庆历四年(1044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很多长年荒废的事业又重新兴办起来了。
还重新修建了岳阳楼,扩大它旧有的规模,还在上面刻中国地板行业十大品牌上唐代贤人和当代人的诗赋,(滕子京)并嘱咐(我)写一篇文章用来记述这件事。
讲解: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全文讲解及赏析

岳阳楼记全文讲解及赏析一、文章结构《岳阳楼记》全文共分五段。
第一段,记述作者撰写本文的原因和宗旨。
本文从交代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事实入手,通过对岳阳楼盛衰变化的描写,突出文章的主题。
第二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衰原因及岳阳楼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景色。
其中“余观”一句在写景和抒情方面总领以下文字。
“此其所以然者”一句总结上文。
以下就是对形成岳阳楼“苍然”之景的原因的具体说明。
第三段,写“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一阴一晴的自然景观,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悲”“喜”之外的旷达情感。
第五段,总括全段,点明全文的主旨。
先写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然后直抒作者的胸臆,表明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和“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
二、语言特点本文的语言特点:简练、传神,句式整齐,音节铿锵。
1. 简练。
全文只有三百六十八字,分五段撰写,却取得了“前人之述备矣”的效果。
作者对岳阳楼的描绘,语言精炼传神。
如写水天一色之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又以“一阴一晴”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写洞庭湖的君山,只用“衔远山,吞长江”八字,便概括了君山与长江、洞庭湖的关系;写“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只用十一个字便写出四种动物的活动和体态。
这些都表明作者用较少的笔墨,就能抓住事物本质特征,概括丰富的内容。
2. 句式整齐。
本文多用对偶句,四字句和六字句交替使用,读起来节奏感强。
如写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朝晖夕阴”是四字句,“气象万千”是六字句;写月下洞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长烟一空”是四字句,“皓月千里”是六字句;写渔歌,“渔歌互答,此乐何极”,“渔歌互答”是四字句,“此乐何极”是六字句。
作者还运用平仄声的交错配合来描绘景物,读起来抑扬顿挫,更增添了音节美。
如:“衔远山——吞长江”中,“衔”“吞”二字位置平仄相对;“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中,“北”“南”、“通”“极”四字平仄相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属予作文{
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 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 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 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 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 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 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 文的主旨。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 完全,既然这样, 雄伟景象。 详尽。 那么…… 巫峡,南极潇湘,迁客 骚人,多会于此, 直达,直到。 降职远 诗人。 调的人。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叙(已经) 很详尽了。既然如此,那么洞庭湖北面直通到巫 峡,南面到达到潇水和湘水,被贬官的诗人和不 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 触发的感情,难道会有所不同吗?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又如。 日光。
兴,起。
一片。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 芷 汀兰,郁郁青青。 群鸟停歇在 美丽的鱼。 小草。 小洲。 树上。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有时。 全。
圆形的玉。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 愉悦。 哪有穷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
好景色。
浩浩汤汤(shāngshāng), 横无际涯; 水流大而急。 朝晖夕阴, 日光。 气象万千。 景象。 宽阔无边。 涯:边。
我看那巴陵郡的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上。洞 庭湖衔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浩浩荡荡,宽阔 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景色千 变万化。
• • • •
写阴晦悲凉的气氛语句是( ) “迁客骚人”此时登楼的感情是怎样的? 写阴晦悲凉的气氛其作用是什么? 虚写阴晦悲凉的气氛,为“悲”做铺垫。
问题:找出第三段两组对仗最为工整的对偶 句,加以品味。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 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 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日星隐耀,山岳潜形”
两句极写天气的昏暗阴沉。 “隐”“潜”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化静为 动,为画面增添了动感.
找出第四段对偶最工整的两句,并品味其妙处 明确: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 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 动态美。 “静影沉璧”的语法结构、修辞方法 跟上句相同,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 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 静,相映成趣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 及写作缘由. 第二部分(2-4)写迁客骚人览物而 生的两种感情.
第三部分(5)抒写宽广胸怀和政治 抱负.
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 (文中的话回答) 从背景中你读出“滕子京”是怎样的一个人?
积累 成 语 政通人和 浩浩汤汤 一碧万顷 心旷神怡 气象万千 百废具兴
1、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 不同在哪里?
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 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滕子京的政绩: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总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
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一起。
持,执。
至于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 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畅游, 岸上的小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烈,花叶茂盛。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 动的光闪着金子般的光点,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 的玉璧。渔夫的歌声此唱彼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 (这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一种心胸开阔、精神 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举起酒杯面对清风而 喜气洋洋的感觉。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
(3)“迁客骚人”登岳阳楼的“览物之情” 是悲和喜,悲则: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喜则: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一词多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判断词,是 则{ 然则北通巫峡 连词,那么
极{
南极潇湘
尽,直通
此乐何极 穷尽 予观夫巴陵胜状 有时 或{ 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也许 政通人和 和乐 和{ 春和景明 和煦
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 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 ,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者欣赏他的阔 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嗟(jiē)夫!予尝
求 古仁人
之
心, 或异二者之为。
曾经 因为。
探 古代品德 的 思想 或许。 心理 活动。 求。 高尚的人。 感情。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朝廷。
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
不在朝 既然这样, 廷做官。 那么。 在朝廷 这样。做官。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
不在朝廷做官。
2、其余散句按意义划分,不
要读破句。
请给以下四个句子划分停顿:
衔 远山,吞 长江
沙鸥 翔集,锦鳞 游泳
刻
唐贤今人诗赋
巴陵胜状。
于其上
予观夫
读出轻重缓急; 如:第一段以叙为主,应读得舒缓、庄重。
“前人之述备矣”语调转入平缓,“然 则”引出新意境,语调应升高。
next
last
读出语气感情; 如: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 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于是就
其旧
制,刻唐贤今人
规模。
诗赋于其上,
在。
属(zhǔ)予作文以记之。
同“嘱”, 嘱托。 用来。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职到 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 百姓和乐,所有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 的规模,把唐代好的和现代的诗赋刻在 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情。
zhé
谪守
怒号
tīng
há o
隐曜
hà o
jiē
yà o qiá ng
樯倾楫摧
jí
岸芷
xié
zhǐ
汀兰
波澜
lá n
皓月
嗟夫
薄暮冥冥
忧谗畏讥
chá n
mí ng
偕忘
2018年10月2日10时55分
朗读节奏的方法:(骈散结合)
1、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
凡三字句第一个字后停顿,四 字句皆两字一顿 。
巩固拓展——温故知新
温故
风烟俱静
知新
百废具兴
解释
都
永州之野产异 岳阳楼之大 的 蛇 观也 乃丹书帛曰 乃重修岳阳 于是,就 楼 得无楚之水土 得无异乎 难道 使民善盗耶?
归纳质疑
1.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 什么?(文中的话回答)从背景中你读出 “滕子京”是怎样的一个人? 2.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3. “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话中哪两 个字用得好?说出好在哪里。
• • • • • • • • • (10)满目萧然: (11)大观也: (12)居庙堂: (13)处江湖: (14)是进亦忧,退亦忧: (15)述备矣 (16)古仁人之心 (17)感极 (18)微斯人
3.填空 (1)面对人生中的欢乐和失败,我们应有“—————— ————————,——————————”的心态。 (2)《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 ———————,——————————”。 (3)《岳阳楼记》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 (4)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5)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从时间角度写岳阳楼雄伟景象 的句子是:“——————,——————”。 (6)文中表现古仁人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害怕。讥讽。
像那阴雨连绵的时候,几个月都不放晴,阴 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 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 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 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登上这座 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 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一眼 望去,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极了,内 心十分悲伤。
黄鹤楼——湖北武汉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灏《黄鹤楼》
滕王阁——江西南昌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岳阳楼——湖南岳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听读 要求: 1.划分朗读节奏。 2.圈化出你不会读的字音。
展示反馈
注意下列字词
next
last
• 结合书下注释以小组合作为单位翻译文章
一、二小节,圈划出你不理解的字词,待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
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巴陵郡。
做郡守。
越 明年, 政通人和,
到。 政事顺利, 百姓和乐。 扩大。
百废
各种废弃 的事业。
具
兴。
同“俱”, 全,都。
乃 重修岳阳楼,增
通假字:
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
同“俱”,全,都
同“嘱”,嘱托
古今异义词
前人之述 备矣 去国怀乡 沙鸥翔集
{ {
古义 今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