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成为杂志编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成为杂志编辑

文/针儿

前些时候,我收到一封读者来信,她将要升大三,读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希望今后成为杂志编辑,但不知如何入手,具体要做些怎样的准备。

我也是汉语言文学(中文)专业的,当编辑时,我是最爱去翻字典的一位,同事们经常请我吃好吃的,以便我能替他们校对。在我的同事中,读新闻和中文专业算是比较常见,另外也有很多来自各种不相干的专业:英语、俄语、法律、历史、经济、财会……有一位甚至是土壤化学!他们经常会写错别字,句式混乱,然而总有一种闪闪发光的特质是我无法企及的。比如学英语的是时尚编辑,她思维活跃,异想天开,行文诗化;学法律的是旅游编辑,视角新颖,逻辑分明,环环相扣;学经济的是文化编辑,胸襟广阔,总是从大社会、民生、社群角度着手写作;土壤化学那位爱好摄影,脾气很好,极有耐心,为拍一张好照片能蹲上一天不挪窝儿,曾有照片被选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由此可见,学什么专业跟能否成为杂志编辑关系不大,最重要的还是要问自己:内心的渴望是什么?强项是什么?当然,还需要一点际遇——而这也是可以安排的。有位朋友也是学中文,喜欢摄影,从大学开始他就订阅各种摄影杂志,参加各种摄影比赛,本地摄影杂志举办的活动他一定会参加,大三时他已进入这个杂志当不支薪的实习生,于是,毫无悬念地,毕业后他成为一位支薪的杂志编辑。

初入行时,编辑得有发自内心的爱才能坚持下来。撇去表面的浮华,编辑只是像一只蝉,吸取大量养份,经过四年黑暗的苦工,然后得到一个月阳光下的歌唱,所有基本功都在这个过程中习得。而读者朋友,你需要的是清楚自己的渴望,然后尽量去取得入行的门票。假如你能有一些发表过的作品,至少杂志社不会拒绝给你一张实习生的桌子。

最后,说说语言问题。在水准相等的中文专业与新闻专业求职者中,我会倾向于后者。原因是中文系总是

试图培养文学家或评论家,而杂志是另外一套语言体系。杂志有规矩,也有天地,你得时刻记着地盘多大,不能逾越,同时也要尽量试探底线,你不能孤芳自赏,但你可以寻求最好的表达形式。杂志世界就像一首诗,一首讲究平仄却有无限内容的诗:律诗。

(作者邮箱:theeme@)

再谈如何成为杂志编辑

文/针儿

收到一封读者来信,说最近在应聘编辑职位时,由于对编辑工作不了解,而所写的文章也被认为不像一位编辑的文章,估计被聘用的可能性很小。该读者问:要进入这个行业,首先该学的是什么?

要进入这个行业,需要具备多种能力,这些能力就是首先该学的。我在招聘的时候会出一些题,试图找出具备这些能力的求职者。有一份考题是这样的:

杂志定位:旅游杂志;读者定位:大学生;可选栏目:异国神游、自游自吃、旅游预算;资料:英国、法国和美国的街头小吃。题目:1、选择一个栏目,或自设一个栏目;2、根据栏目写一个放在栏目前端的编者说明,以16开杂志的1/3版面为宜;3、编辑、改写这三篇文章,使其统一到栏目里;4、写一个组稿建议,你认为还应该组织哪方面的稿件?对从哪里组稿有想法吗?

有头脑的求职者能通过杂志定位与读者定位确定文章的风格。不同栏目代表了不同的方向,比如“自游自吃”应是第一人称,着重在个人体验,“旅游预算”的着重点应放在攻略与TIPS上。而“编者说明”一定要紧扣栏目,还要符合文章风格,这体现了求职者的理解能力、文字组织能力。“组稿建议”则体现了求职者的想象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我给的三篇文章是在网络上找的,虽然都是写小吃,叙述角度不一样,有跟朋友去吃的也有自己留学体验到的,叙述方式也不一样,有流水账式的也有列举式的,真要改写可要花点时间,而全部做题时间只有一小时!

要是让我来做这么变态的题目,我一定恨死出题的人了。估计求职者也恨死我了。有的人挥汗如雨,到了时间不肯交卷,硬要做完;有的人老老实实一条条做下去,到了时间,改写没完成,“组稿建议”一点没写。这两种我肯定不会招。

其实写过稿的人都知道一小时是不可能完成任务的。做编辑,经常需要同时处理多任务,做事得懂分先后,也经常要面对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急,得想办法。我要考的就是这个。

最后招了谁?当然是4道题目都完成的人。第3道,不需要真改,只要简单写写打算以哪种叙述角度、叙述方式来修改就OK了,要是能补一句编辑意图、文章风格,我会让明天就来上班的!

(作者邮箱:theeme@)

三谈如何成为杂志编辑

文/针儿

又收到一封读者来信。她说刚毕业在一间杂志社实习,整天看见工作人员忙来忙去,自己却没什么事情可做,一个多月过去了,也没学到什么东西,很郁闷,希望我能给一点建议。

这封信勾起了一些回忆,我也曾试过在杂志社实习坐冷板凳的日子。那时我虽然已经为几本杂志撰过一些稿件,但对杂志社的运作还没有认识。经介绍去了一家全国一流的文化类周刊实习,带我的老编辑让我先报两个选题,就不再理我了。没有属于自己的座位,不能参加选题会和评刊会,发表后会有稿费但没有差旅费,这些都不算大问题,关键是自己没有能力找到那个杂志社的气场并融入其中。

现今我还能想起骑着自行车穿过阳春三月的姹紫嫣红,进入杂志社时却立刻变得畏缩与寒冷的心情,还有独自坐火车去采访,琢磨着文章能不能被通过,看见车窗外闪电划过平原,雨点扑打在车窗上,那种难以言喻的悲壮心情。那时我颇有点“面对我前面的人群,我得穿过而且潇洒”的文青气质,不知道做杂志,很多功夫是在文章外。

最终结果是,选题通过了,关键人物采访到了,文章也发表了,但老编辑却认为我不符合该杂志社的要求。这曾成为我心底的谜与创伤,直到我成为一位资深编辑,后来又成为主编,这才明白了个中玄妙。假如是个小杂志社,用人之际,可能能接受一位不懂世事但文字尚可的实习编辑;一流杂志社,多少人盯着这有限的空缺,实习机会尚不可多得,要成为正式编辑,除了文字外,还需有其他附加价值。

所以,我想建议这位读者,尽量勤勉些,按时上班,一定要争取旁听选题会、评刊会,及时与带你的编辑沟通选题,仔细阅读本杂志,并购买同类刊物作比较,若有可能写下笔记,并与带你的编辑探讨。并且,眼中要有活,既然工作人员很忙,那打打下手吧。假如你文字基础不错,可以主动帮人校对;如果电脑运用纯熟,那主动帮人找配图;平常至少倒水时可替人顺手倒一杯,也可以备点零食,下班时顺手拿给要加班的同事。如此处世,日久必有功,融入一家杂志社指日可待。

多年以来,当经过报刊亭看见那本杂志,我的心情总有点复杂。希望这位读者,不用吃一堑后才长一智吧。

(作者邮箱:theem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