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奉献(下)_第二十三章 李红光在东北抗日
校本课程---东北抗联英雄故事

东北抗联英雄故事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中共满州省委的军委代理书记杨靖宇。
东北抗联密营抗联第一路军第二方面军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东北抗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赵尚志。
抗联战士雪地行军东北抗联“八女投江”的带头人冷云。
八女投江——东北抗日联军8名女官兵,在顽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投江殉国。
东北陆军第十七师骑兵第五旅旅长,黑龙江骑兵总指挥,黑龙江黑河警备司令,东北挺进军司令马占山。
重创日军的马占山部队。
赵一曼——先后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中共滨江省珠河县中心县委特派员、铁北区委书记。
1935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2团政治委员。
东北抗日联军骑兵部队。
6前言《东北抗联英雄故事》选取了东北抗战时期抗日联军英雄与日本侵略者殊死战斗的英雄事迹。
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这些故事虽然只是他们经历的战斗中的几个片段。
但就是这些片段,已经让我们感到震撼,让我们对英雄产生由衷的崇敬之情。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
在这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高举起了抗日救亡的伟大旗帜,多次迅速发表宣言,作出决议,向全国各阶级、各阶1层人民发出了抗战的号召。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人民首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抗日高潮。
东北抗日联军是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的对日作战条件最艰苦,历时最长的一支抗日武装。
东北抗联经历了中国人民抗战中最为惨烈、最为悲壮的14年历程。
十多年间,东北抗联和日伪军发生了大小战斗66611起,消灭了18万日伪军。
牵制了70多万日本关东军,为全民族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东北抗联在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铸就了伟大的抗联精神:这2就是:不屈外侮、奋起抗敌、捍卫民族独立的伟大民族精神;忠贞爱国、矢志不渝、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困境求存,险境无畏,绝境赴死的大无畏精神;愈挫弥坚、宁折不弯、坚忍不拔的顽强斗争精神。
这种精神是东北人民,也是全国人民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李红光:红光万道洒南满

李红光:红光万道洒南满
王泉涌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
【年(卷),期】2022()24
【摘要】在战斗中,他沉着机智,身先士卒,获得战士们的爱戴和拥护。
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他率部出奇制胜,屡立战功,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就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参谋长兼第一师师长、抗日英烈李红光。
粉碎“围剿”李红光,1910年生,20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王泉涌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
【相关文献】
1.用红光增感的重铬酸明胶记录李普曼全息图
2.红学闪烁——记黑龙江省红光糖厂厂长赵景满
3.浅谈李红光同志在南满游击区反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4.“红光满室”叙事的渊源学考察
5.纪儒林:青春热血洒南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们身边的爱国故事:李荒

从战⽕中⾛来,参加过抗⽇战争、解放战争。
作为东北解放区15位正式代表之⼀,出席过1949年举⾏的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届全体会议。
他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推动者,是“*”的受害者,是思想解放的⽀持者、改⾰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见证了共和国的发展历程和党的不平凡历史。
他是⼀位正省部级领导同志,⼼中有党,为党尽忠;⼼中有民,为民竭⼒。
他⼼中有责,敢于担当;⼼中有戒,为官清廉。
他叫李荒,曾任中共辽宁省委原书记处书记,辽宁省政协主席,中央党校副校长,辽宁省委常务书记。
⼼中有党信仰坚定忠诚不渝1916年5⽉22⽇,李荒出⽣于辽宁营⼝⼀个破落地主家庭。
1929年,他辗转来到奉天(今沈阳),在东北⼤学附中读初⼀,开始接触到蒋光慈、郭沫若、鲁迅、邹韬奋等进步⼈⼠的著作,新思想在他幼⼩的⼼灵播种。
1931年9⽉,李荒刚刚考⼊东北兵⼯学校,九·⼀⼋事变爆发。
东北沦陷,⼭河破碎,⽬睹⽇寇暴⾏、不愿做亡国奴的李荒投奔抗⽇声浪⾼涨的北平,并于1932年考⼊北平的东北中学,次年考⼊东北⼤学。
1935年,⽇寇的铁蹄逼近华北。
“华北之⼤,已安放不得⼀张平静的书桌了!”痛失家乡的李荒参加了轰轰烈烈的⼀⼆·九学⽣运动,成为东北⼤学先锋队队员,⾛在*队伍最前列。
1936年2⽉,上了反动政府“⿊名单”的李荒侥幸逃脱,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当上了分队长,到基层动员⼯农群众参加抗⽇救亡运动。
美国记者斯诺曾说,“东北⼤学的学⽣是最积极的,他们深⼊农村,叙述⽇本侵占他们家乡的事实,⿎励⼈民备战。
”这其中,就有李荒。
1936年5⽉,李荒加⼊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9⽉,李荒辗转到达⼋路军总部。
⼼中有责⽴场坚定敢于担当“*”期间,辽宁有三起事件轰动全国,其中之⼀是“销毁⽑主席著作案件”。
起因是“*”前,省⾥有关部门出版了⼀批⽑主席著作,但印出来后发现排版错谬百出、印制粗劣,对这批书进⾏了集中销毁。
专案组在调查是“谁批准销毁”这⼀关键问题时,⼀时查不到记录。
爱国奉献(下)_第二十八章 徐特立病中念着老百姓

徐特立老爷爷是我国德高望重的无产阶级革命前辈,是杰出的革命教育家。
1947年3月,为了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党中央主动撤离了延安。
徐老随着大队人马,翻过一座座山岭,跨过一条条河滩,一夜间往往要行军一百来里地,白天也不能很好地休息。
过度的劳累,损害了这位年过70的老人的健康,来到山西汾城时,他终于病倒了。
徐老躺在炕上,喘着粗气,干咳着,同志们焦急地围在一旁,摸着徐老的额头,热得烫手,看着徐老干裂的嘴唇,大家的心比针扎还要难受。
秘书试了试表,徐老的体温竟高达40度。
病人是多么需要开水啊!可是,水桶是干的,水壶里也没有水了。
在这光山秃岭的晋北地区,连找点柴禾烧水都非常困难。
怎么办?大家正在发愁时,有个同志突然想出一个主意,跑去找老乡要一些麻秆来当柴禾用,这东西一点就着。
大家非常高兴,七手八脚忙碌起来,有的舀水,有的折要来的麻秆,准备点火。
“你们在做什么啊?”徐老听见动静,用微弱的声音发问。
“我们搞到了一些麻秆,给您烧点水喝,”一个同志说。
“什么?麻秆?”徐老一听,挣扎着坐了起来,当他看到地上放着的一把麻秆时,吃力地朝着准备点火的同志摆摆手,脸上露出十分生气的样子:“不!这个不能当柴禾用,快送回去,不能糟蹋老百姓的财物。
”徐老对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了解得非常清楚。
原来,这位同志拿来的不是普通的麻秆,而是一种经过浸制晒干,加过工的麻秆,这种麻秆很容易点着,也比较耐烧;这一带农民晚上就拿它点了照明,当灯用。
徐老对同志说:“你们光想到了替我烧水,却忘掉了群众利益,这怎么行呢?”说完,还要那位同志学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直到那位同志把麻秆退还给老乡,向主人道了歉,徐老才安心地躺下休息。
革命烈士红色故事书籍摘抄

革命烈士红色故事书籍摘抄革命烈士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献出生命的英雄。
他们的故事鼓舞着无数后人,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进,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奋斗。
在红色故事书籍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和感受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下面摘录了一些令人感动的故事。
第一篇:杨靖宇——战士的荣耀杨靖宇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伟大将领,他坚决抵抗日本侵略者,为保卫祖国献出了宝贵生命。
他是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曾多次指挥战斗,击溃敌军。
1940年,杨靖宇在一次战斗中被敌人俘虏,他并没有低头认输,而是不屈不挠地进行斗争。
在狱中,他组织狱友学习,鼓舞士气,维护了革命的尊严。
最终,杨靖宇因坚贞不屈而被敌人残忍杀害。
杨靖宇的英勇事迹让人深受感动。
他不仅展现了战士的勇敢,更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高尚品质。
他的牺牲和坚守,成为了后人的榜样,激励着我们继续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第二篇:赵一曼——女战士的坚毅赵一曼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出色女战士,她的事迹被誉为“东北女儿红”。
在敌人疯狂屠杀中国人民的时候,她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抗日斗争中,成为一名坚强的游击队员。
她率领着自己的队伍,进行了多次袭击和破坏敌人的行动。
赵一曼的事迹不仅体现了女性的坚韧和勇敢,更彰显了她的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
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在抗日战争中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她的勇敢和牺牲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奋发向前,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黄继光——英勇捍卫国家尊严黄继光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英勇战士,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被誉为“铮铮铁骨黄继光”。
1952年,美军一支侦察队潜入中国领土,黄继光奋勇抵抗,与敌人展开了激烈战斗。
尽管身负重伤,但他毫不畏惧,坚决保卫国家的尊严。
最终,黄继光在战斗中壮烈牺牲,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安全。
黄继光的故事充满了英雄主义和民族气节。
他的牺牲精神和英勇行为,激励着我们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奋斗。
红岩第23 24章读后感 5

红岩第23 24章读后感 5
《红岩》是一部红色经典著作。
作者是罗广斌和杨益言,罗广斌和杨益言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是在50年代以充沛的热情写下了一系列纪实文学和革命回忆。
《红岩》主要讲了解放战争末的重庆。
重庆地下党的工作人员为了配合工人运动,而被国民党囚禁杀害,他们在监狱中受到了非人的待遇,历经了各种折磨。
而他们忍受了各种煎熬,终于等到了解放。
最后,渣滓洞和白公馆同时举行了暴动。
虽然刘思扬等同志牺牲了,但更多的同志终于冲出了魔窟,伴随着解放军隆隆的枪炮声,去迎接黎明时灿烂的曙光。
在这部小说中,人物形象众多,性格鲜明。
其中我最敬佩的是江雪琴江姐和许云峰老许。
当江姐的丈夫被敌人杀害,斩首示众时,她强忍伤痛到丈夫生前战斗的地方去,这一幕充分表达了江姐的坚强和以大局为重;当竹签子钉入手指她也没有屈服,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她坚定的走上刑场在她身上我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坚强。
许云峰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共产党员。
当书店有危险的时候他用他高度的政治敏感首先意识到了;当叛徒待国民党来找他的时候他冷静地面对保护了同志的安全;当他在宴会上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轻松应对;当许云峰知道自己将要牺牲的时候,他一点都不惧怕从容地面对死亡,他临死前那铿锵有力誓言让我感到震撼,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与江姐同样的革命精神,只有共产党才有的革命精神!看完了这本书我不禁声泪俱下,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革命前辈为了我们下一代的幸福而作出的牺牲,让我知道了现在生活来的有多么的不容易,让我懂得了要珍惜眼前的生活。
更让我体会到了共产党员坚定的革命精神!。
红岩23章读书笔记

红岩23章读书笔记
摘要:
1.作品《红岩》简介
2.23 章内容概述
3.读书笔记总结
正文:
《红岩》是一部描绘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罗贯中。
本书通过讲述主人公江姐、许云峰等人在革命战争中的坚定信仰和英勇斗争,展现了革命者在严酷环境下的顽强精神。
在《红岩》的第23 章中,主要描绘了江姐、许云峰等革命者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如何通过地下斗争,继续抵抗敌人。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始终坚定信仰,勇往直前。
本章重点突出了革命者在斗争中的智慧、勇敢和团结精神。
通过阅读第23 章,我们可以看到革命者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事迹,以及他们在逆境中永不放弃的精神。
同时,这一章节也让我们反思了在和平年代如何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结合当今国内外形势,我们应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和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总之,《红岩》第23 章向我们展示了革命者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他们坚定的信仰和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2023届高考语文小说专题训练---抗日题材小说(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小说专题训练---抗日题材小说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八小时童村他一定不会想到,在吕家菜园子,当那几个身背长枪的日伪军七手八脚把他抬到爬犁上的时候,他的时间还剩下最后的8小时。
大雪覆盖的山路上,那匹紧拉着爬犁的老马,在马鞭的催促下,一边喷着浓重的雾气,一边吃力地向前奔跑……他能够猜得出来,接下来到了分驻所敌人要对他做些什么。
那些没完没了的严刑审讯,无非是让他带领抗联缴械投降。
对于审讯,他是不怕的,他早已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头年十月,他带着仍然愿意跟随他的最后5名战士,越过波浪滚滚的黑龙江,再次踏上祖国的土地。
当他看到被日军铁蹄肆意践踏的这一片白山黑水,就已经暗暗在心中发誓,从此之后宁肯死在东北抗日的战场上,死在故乡的土地上,也坚决不再回头。
自然,那个时候,他还想了很多。
此前,不知究竟多少次,他曾反复告诫战士们,在防奸反特这件事情上不得有半点马虎大意。
但是他怎么能想到,虽然倍加小心,却还是跳进了他们的陷阱。
尽管那个名叫刘德山的陌生人,曾经一度让他产生过怀疑。
事到如今,也只能责怪自己求胜心切,没有早些识破袭击日军分驻所,原来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大骗局。
午夜时分,当那一记枪声从吕家菜园子猛然响起,一瞬间,他便一切都明白了。
子弹从他的后腰穿进去,又从他的下腹蹿出来、在轰然倒下的一刹那,虽说是侧身拔枪,连连回击,那汉奸即刻毙命于雪野之中,但一切还是都晚了。
当密探带着那队日伪军飞速赶到现场,并将吕家菜园子团团围住后,又经过整整15分钟的激烈交战,直到打光了枪里的子弹,他这才无力地坐在那里,面对着一拥而上的敌人,一边捂着血流不止的伤口,一边轻蔑地笑笑:“我是赵尚志,你们可以绑去请功了……”一句话没说完,便倒头昏迷过去。
雪色无边。
那匹老马,终于把雪爬犁拉到了目的地。
紧接着,那几个背着长枪的日伪军,又七手八脚地把他抬到一间冰冷的囚室里。
抬头望去,透过那一扇小小的窗口,他看到外面的世界又下雪了,好大的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民族英雄李红光(1910—1935年),是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是杨靖宇将军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也是南满游击队的创始人之一。
他英勇善战,是东北抗日部队的杰出军事指挥员。
李红光,原名宏海,朝鲜族,1910年出生在朝鲜京畿道龙任群一个农民家庭。
1926年全家老少六口人,背井离乡到磐石柞木杨子落户,第二年迁到伊通县流沙咀子屯,以开荒种地为生。
1927年17岁,积极参加农民群众反日斗争和抗租抗粮斗争。
1930年,他在地方党组织的培养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反帝斗争。
1931年担任伊通县支部书记、伊通、双阳特别支部组织委员会,磐石县委委员。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和领导当地群众的反日斗争,并组织党领导下的人民武装赤卫队(又叫“打狗队”)任队长。
1932年5月,与孟洁民等在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杨林指导下,发动了著名的“五·七”蛤蟆河子大暴动,参加群众达1 000余人,抓捕日本走狗50多人,没收粮食1 000多担,拆毁铁路数里,破坏铁路桥梁工程,烧毁了枕木,锯倒了电线杆。
接着李红光等召开群众大会,处决了日本走狗和反动地主,把没收的粮食分给贫苦农民,全县掀起了抗日热潮。
同年夏初,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决定成立满洲工农反日义勇军第四军第一纵队,简称“磐石工农义勇军”。
李红光任纵队参谋长。
11月,杨靖宇以中共满洲省委代表的身份来到磐石,将磐石工农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下辖3个大队1个教导队,杨靖宇任游击队政委,李红光任教导队政委。
敌人四次向游击根据地“讨伐”,都被游击队打退,南满的抗日斗争出现了新局面。
1933年7月,杨靖宇、李红光召开当地各抗日武装首领会议,决定成立抗日军事联合参谋处,李红光当选为参谋长。
联合参谋处决定各抗日部队共同攻打磐东重镇呼兰集场子(即呼兰镇)。
这里由汉奸、反动地主高希甲的地主武装盘踞。
并有日伪军驻守。
联合参谋处调集兵员1600余名,由杨靖宇任总指挥,李红光任参谋长,从8月13日开始进攻,连续三昼夜未克,日军200多人赶来增援,有的抗日队伍阻击不力,自行撤走,最后只有南满游击队坚持战斗。
守敌乘机发起2次反扑,均被打退。
高希甲见援军已到,得意忘形地从敌营走出来,呼喊:“看见没有,高老爷出来了,看高老爷的手提式……”话音未落,即被游击队一枪击毙,顿时敌阵大乱。
9月,组建东北革命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师参谋长。
东北人民革命军的成立,对日本侵略者的统治是极大的威胁。
独立师在杨靖宇、李红光指挥下,又接连攻克大荒沟、凉水河子等城镇据点。
东边道“剿匪”司令、伪军少将邵本良调动所部“围剿”独立师被粉碎。
1934年11月,东北人民革命军正式成立,杨靖宇任东北人民军革命军第一军长兼政委,李红光任第一师师长兼政委。
11月25日,李红光率一师配合军部袭击通化三岔河邵本良部和驻三源浦日军守备队,毙敌30余人。
12月3日,又袭击邵本良老巢孤子,毙敌20人。
李红光还利用有利时机,率部进入朝鲜境内,打击日本侵略者,极大地鼓舞了当地人民抗日斗争精神。
1935年5月,率领部队在桓仁、新宾县境与日寇讨伐队遭遇,在指挥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仅25岁。
李红光是党领导的磐石抗日武装的创始人之一,是杨靖宇将军的亲密战友。
他英勇善战,智勇双全,善于出奇不意地打击敌人。
每次战斗中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关心同志,爱护战士,
深为士兵、群众所爱戴。
李红光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毛泽东曾称赞他是“有名的义勇军领袖”。
磐石县委和磐石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抗日民族英雄李红光烈士,为了继承先烈遗志更好地教育下一代,根据磐石县朝鲜族人民的要求,经省、市政府的批准1987年10月正式把磐石县朝鲜族中学更名为“红光中学”。
1988年5月16日,彭真同志为这所中学题写了校名,同时为李红光塑像题了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