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4.5《第四章复习》课件(浙教版七年级下)

浙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复习培优提高

H G F E D B C A 1 平行线复习 1、平行线的概念 例题:判断对错: 1)不相交的直线互相平行 2)不相交的线段互相平行3)不相交的射线互相平行 4)有公共点的直线一定不平行 5)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6)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且仅有一个公共点7)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8)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9)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0)过任意一点可作已知直线的一条平行线 2、平行线的画法:一贴,二靠,三移,四画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例:分别判断下列各图中有几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第1图第2图第3图 4、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 例:1)如图要判断AB//CD,可以增加一个什么条件? 2)如图,DH EG BC ∥∥,且DC EF ∥,那么图中和∠1相等的角的个数是多少 3) 将三个相同的三角尺不重叠不留空隙地拼在一起,图中相互平行的线段有多少对?

E D C B A 5、问题探究——平行线间的折线问题 1)如图,AB//CD,探究∠B, ∠E, ∠D之间存在的关系 2)如图,AB//MN,探究∠B, ∠C, ∠D, ∠E,∠N之间存在的关系? 3)通过1),2)你发现什么规律 4)如图,已知AB//CD,探究∠l,∠2,∠3之间存在的关系?如果再折两次呢?发现什么规律? 5)如图,AB∥EF,∠C=90,则角、、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6) 如图,AB//CD,α β β α2 , ,= ∠ + ∠ + ∠ = ∠ + ∠ =证明: D C B E A

7)如图 ,已知AB CD ∥,ABE ∠和CDE ∠的平分线相交于F ,140E ∠=?, 求BFD ∠的度数? 6、问题探究——平行线与角平分线、垂直的问题 1)已知:OE 平分∠AOD ,AB ∥CD , OF ⊥OE 于O , 求证:∠FOB=2 1∠D 2)如图,AB ∥CD ,若EM 平分∠BEF ,FM 平分∠EFD , EN 平分∠AEF ,则与∠BEM 互余的角有哪些 3)如图,AB//CD ,直线平分∠AOE ,求证∠2=90°-2 1∠1 4)如图12,//AC BD ,//AB CD ,E ∠=∠1,F ∠=∠2,AE 交CF 于点O , 试说明:CF AE ⊥.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教案全集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教案 全集 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

平行线 教学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3.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 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相交线是如何定义的 2.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相交外,还有哪些呢 二、解决新知: 1.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画出图形)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1);(2). 3.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 两个关键:一是“”(举例说明);二是 “”. 一个前提:对直线而言. 4.平行线的画法:

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方法为: 一“落”(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 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 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直至落在已知直线上的三角板的一边经过已知点), 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 5.平行公理: 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再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出几条 .C .B m 回忆垂线性质: 平行公 理: . 上图中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和前面过点B画出的直线平行吗 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即:如果b∥a,c∥a,那 么. c

b a 三.拓展应用 1.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 (1)点P是直线AB外一点,直线CD经过点P,且与直线AB平行; (2)直线AB,CD是相交直线,点P是直线AB,CD外的一点,直线EF经过点P 且与直线AB平行,与直线CD相交于点E ; 2.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形成的8个角中,其中同位角有对,内错角有对,同旁内角有对.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 ◆1、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意义。 ◆2、会在简单的图形中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会在给定某个条件下进行有关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判定和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各对关系角的辨认,复杂图形的辨认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已知AB ∥CD ,BC 平分∠ABE ,∠C =34°,则 ∠BED 的度数是( ) A .17° B .34° C .56° D .68° ,第1题图) ,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10题图) 2.石墨烯是现在世界上最薄的纳米材料,其理论厚度仅是0.000 000 000 34 m ,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正确的是( ) A .3.4×10-9 B .0.34×10-9 C .3.4×10-10 D .3.4×10-11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a 4+a 2=a 6 B .3a -a =2 C .(a 3)4=a 7 D .a 3·a 2=a 5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x 2y ·3xy 2=-6x 2y 2 B .(-x -2y )(x +2y )=x 2-4y 2 C .6x 3y 2÷2x 2y =3xy D .(4x 3y 2)2=16x 9y 4 5.如图,有a ,b ,c 三户家用电路接入电表,相邻电路的电线等距排列,则三户所用电线( ) A .a 户最长 B .b 户最长 C .c 户最长 D .三户一样长 6.如图,已知AB ∥CD ,∠AEG =40°,∠CFG =60°,则∠G 等于( ) A .100° B .60° C .40° D .20° 7.如果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x +y =3a , x -y =9a 的解是二元一次方程2x -3y +12=0的一个解,那 么a 的值是( ) A.34 B .-47 C.74 D .-43 8.为了绿化校园,30名学生共种78棵树苗,其中男生每人种3棵,女生每人种2棵,该班男生有x 人,女生有y 人.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x +y =78,3x +2y =30 B.?????x +y =78,2x +3y =30 C.?????x +y =30,2x +3y =78 D.?????x +y =30,3x +2y =78 9.某地为了紧急安置60名灾民,需要搭建可容纳6人或4人的帐篷,若所搭建的帐篷恰好能容纳这60名灾民,则不同的搭建方案有( ) A .4种 B .6种 C .9种 D .11种 10.如图,周长为68 cm 的长方形ABCD 被分成7个相同的小长方形,则小长方形的长为( ) A .10 cm B .12 cm C .14 cm D .16 cm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1.如图,在高为2米,水平距离为3米的楼梯的表面铺地毯,那么地毯长度至少需要 米. ,第11题图) ,第18题图)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综合训练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综合训练班级 姓名学号 一.选择题:(下面每小题都给出编号为A,B,C,D的四个答案,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择符合题意的答案的编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题共20分,每小题2分,选 错,多选,不选都给零分) 1.以下列各组线段长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1cm,2cm,4cm B.2cm,3cm,6cm C.4cm,6cm, 8cm D. 5cm,6cm ,12cm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a5·a6=a30 B.(a5)6=a30 C . a5+a6=a11 D . a5 ÷a6= 5 6 4.下列事件中,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A.晚上19:00打开电视,在播放新闻, B.水往高处流 C.丁丁买彩票中了特等奖 , D.在0O C度 5.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 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 事的办法是带( )去配. A.① B.② C.③ D.①和② 6.化简 x2-y2 (x-y)2 的结果是() A. x+y x-y B.1 C. x-y x+y D.x-y 7.4张扑克牌如图(1)所示放在桌子上,小敏把其中一张旋转180o后得到如图(2)所示,那么她所旋转的牌从左数起是() A.第一张 B.第二张 C.第三张 D.第四张 8.计算[(-x)3]2÷(-x2)3所得的结果是(x≠0)() A.-1 B.-x10 C.0 D.-x12 9.甲,乙两人进行百米跑比赛,当甲离终点还有1米时,乙离终点还有2米,那么,当甲到达终点时,乙离终点还有( )米 (假设甲乙的速度保持不变) 3.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 如图所示: 则所得的图形是( ) ①③ ② 第5题图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C B A 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___ 一、选一选(每小题有4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请把正确选项的编码填入答题卷 的相应空格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数不可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A)3,4,5 (B)7,6,6 (C)7,6,13 (D)175,176,177 2.已知某种植物花粉的直径为0.00035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种花粉的直径是()(A)3.5×104米(B)3.5×104-米(C)3.5×105-米(D)3.5×106-米3.如图,由ABC ?平移得到的三角形有几个……() (A)3 (B)5 (C)7 (D)15 4.小马虎在下面的计算中只做对了一道题,他做对的题目 是…………………………………………………() (A)7613 a a a +=(B)42 6 7a a a= ?(C)42 6 7) (a a=(D) 6 7 6 7= ÷a a 5.4张扑克牌如图(1)所示放在桌子上,小敏把其中一张旋转180o后得到如图(2)所示,那么她所旋转的牌从左数起是………………………………………()(A)第一张(B)第二张(C)第三张(D)第四张 6.从1、2、3、4四个数中任意取两个求和,其结果最有可能是…………………()(A)3 (B)4 (C)5 (D)6 7.王老师的一块三角形教学用玻璃不小心打破了(如图), 他想再到玻璃店划一块,为了方便他只要带哪一块就可以 了……………………………………………………() (A)①(B)② (C)③(D)④ 8.方程组 ? ? ? = + = - 1 3 4 3 2 y x y x的解是………………………………………………………() (A) ? ? ? - = = 1 1 y x(B) ? ? ? - = - = 1 1 y x(C) ? ? ? = = 1 2 y x(D) ? ? ? - = - = 7 2 y x 9.古代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驴子和骡子一同走,它们驮着不同袋数的货物,每袋货物都是一样重的。驴子抱怨负担太重,骡子说:“你抱怨干嘛,如果你给我一袋,那我所负担的就是你的两倍;如果我给你一袋,我们才恰好驮的一样多!”那么驴子原来所驮货物的袋数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复习

第一章 平行线 一、三线八角 同位角:∠1与∠5,∠2与∠6,∠3与∠7,∠4与∠8 内错角:∠3与∠5,∠4与∠6 同旁内角:∠4与∠5,∠3与∠6 判断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方法:描线法 注意: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成对的,且每一对角都有一条公共边,在 三线八角的截线上。 二、平行线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平行或者相交(包括垂直) 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同时垂直于这两条平行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画平行线的方法:一贴、二靠、三推、四画 三、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推论一: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推论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四、图形的平移 平移的性质: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每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 平移的距离:对应点连线的长度 画平移后的图形:定方向,画方向,定距离,描点连线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两边都是整式 两边都是整式 两边都是整式 只有一个未知数 有两个未知数 一共有两个未知数 未知数的指数是一次 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是一次 两个一次方程 解:只有一个 解:一般有无数个解 解:一般只有一个解(可能无解或无数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代入法(未知数系数是1或-1) 加减法(相同减,相反加) 注意:有括号或分数,先整理(未知数左边,常数右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类型:求两个及两个以上未知数(有几个未知数就需要几层关系) 常见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配套问题,利润问题,利率问题,几何问题,集合问题 {{ { { { 1、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分线的位置关系 2、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浙教版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1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是钝角。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由三角形的一条边的延长线和另一条相邻的边组成的角,叫做该三角形的外角。 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能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有一个角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SAS的推论) 有两个角和这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AAS的推论) 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定理:SSS、SAS、ASA、AAS是根据三角形的稳定性推导的。 第2章图形和变换 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起来,直线两侧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对称轴垂直平分线连结两个对称点之间的线段。 由一个图形变为另一个图形,并使这两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成轴对称,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轴对称变换,也叫反射变换,简称反射。经变换所得的新图形叫做原图形的像。 轴对称变换不改变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由一个图形改变为另一个图形,在改变的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个方向运动,且运动相等的距离,这样的图形改变叫做图形的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及例题 第1章平行线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思考:定义中为什么要有“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 3.平行线的基本事实:经过直线外 ...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思考:为什么要经过“直线外”一点? 4.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方法:一贴,二靠,三推,四画.(注意:作图题要写结论)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判断过程:①画出给定的两个角的边(共三条边),公共边就是截线,剩下两条边就是被截线; ②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判断. 同位角: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线的同一侧. 内错角:在截线的异侧,被截线之间. 同旁内角: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线之间. 练习:如图,∠1和∠2是一对___________;∠2和∠3是一对___________; ∠1和∠5是一对___________;∠1和∠3是一对___________; ∠1和∠4是一对___________;∠4和∠5是一对___________; 6.★★★★★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 (5)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不必在同一平面内) (6)在同一平面内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练习:如图,要得到AB∥CD,那么可添加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全部)7.★★★★★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练习:如图,已知∠1=58°,∠3=42°,∠4=138°,则∠2=________°.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一、知识结构 ?????? ??? ??? ??? ???????????? ??? ??? ??? ??? ?? ??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直线平行的判定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直线平行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与相交线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尺规作图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相交线:补角、余角、对顶角 二、要点诠释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2)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交平行线。 2.几种特殊关系的角 (1)余角和补角:①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②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2)对顶角:①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得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②性质:对顶角相等。(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构成八个角。 ①在两条直线同一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旁边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三、主要内容 (1)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浙教版七年级下数学 经典例题+知识点+习题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1章平行线知识点及典型例题 【知识结构图】 【知识点归纳】 1、平行线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的方法:一贴,二靠,三推,四画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a1 , a2被直线a3所截,构成了八个角。 在“三线八角”中确定关系角的步骤: 确定前提(三线)寻找构成的角(八角)确定构成角中的关系角 知道关系角后,如何找截线、被截线:两个角的顶点所在直线就是截线,剩下的两条边就是被截线。 3、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特殊情形: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地说,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5、图形的平移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到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二、知识巩固 (一)区分三种角各自特征和用途 练习1:如图1-1①∠2和∠5的关系是______; ②∠3和∠5的关系是______; ③∠2和______是直线______、______被______所截,形成的同位角; 练习2:如图2,下列推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1)若∠1=∠2,则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若AB∥CD,则∠3=∠4(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二)平行线判定和性质应用 1.已知,如图2-1,∠1=∠2,∠A=∠F。求证:∠C=∠D。 证明:∵∠1=∠2(已知) ∠1=∠3(对顶角相等) ∴∠2=∠() ∴BD∥()(1-1) 平行线同位角、内错角、 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图形的平移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 相交线:补角、余角、对顶角 二、 要点诠释 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 相交的两条直线交平行线。 2. 几种特殊关系的角 ( 1)余角和补角: ①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 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 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②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 2)对顶角:①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得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②性质:对顶角相等。 (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构成八个角。 ① 在两条直线同一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旁边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② 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③ 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三、主要内容 (1)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2.1 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 二元一次方程 。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2.2 二元一次方程组 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 二元一次方程组 。 同时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解,叫做这个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 2.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消元就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消元的方法是代入,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 入消元法 ,简称 代入法 。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是: 1. 将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变形,使得一个未知数能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 2.用这个代数式代替另一个方程中相应的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 值; 3. 把这个未知数的值代入代数式,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4.写出方程组的解。 ② 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当两个方程组的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是互为相反数时,可以通过把 两个 第一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一、 知识结构 平行线与相交线 平行线 直线平行的判 定 直线平行的性质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 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 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尺规作图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 段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 角

(完整版)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 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余角、对顶角 二、 要点诠释 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 相交的两条直线交平行线。 2. 几种特殊关系的角 ( 1)余角和补角: ①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 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 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②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2)对顶角:①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得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②性质:对顶角相等。 (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构成八个角。 ① 在两条直线同一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旁边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② 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③ 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三、主要内容 ( 1)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 2)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知识结构 平行线与相交线 平行线 直线平行的判 定 直线平行的性质 尺规作图 相交线:补 角、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Z)单元测试.docx

七年级(下)数学(Z)单元测试 第1章平行线 A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16?柳州)如图,与∠1是同旁内角的是() A.∠2 B.∠3 C.∠4 D.∠5 2.(2016春?永登县期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分别是相交、平行、垂直 B.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C.两条直线的铁轨是平行的 D.我们知道,对顶角是相等的,那么反过来,相等的角就是对顶角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B.同位角相等 C.互补的角是邻补角 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4.(2016?来宾)如图,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直线a与b平行的是() A.∠1=∠2 B.∠2=∠3 C.∠3=∠5 D.∠3+∠4=180° 5.(2016春?东明县期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只有两种:相交和垂直

B.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C.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D.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6.(2016?济宁)如图,将△ABE向右平移2cm得到△DCF,如果△ABE的周长是16cm,那么四边形ABFD的周长是() A.16cm B.18cm C.20cm D.21cm 7.(2016?东营)如图,直线m∥n,∠1=70°,∠2=30°,则∠A等于() A.30°B.35°C.40°D.50° 8.(2016?赤峰)如图,工人师傅在工程施工中,需在同一平面内弯制一个变形管道ABCD,使其拐角∠ABC=150°,∠BCD=30°,则() A.AB∥BC B.BC∥CD C.AB∥DC D.AB与CD相交 9.(2016春?微山县期末)如图,木工师傅在一块木板上画两条平行线,方法是:用角尺画木板边缘的两条垂线,这样画的理由有下列4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④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③

浙教版七年级下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2016学年度七下数学期末经典测试卷 注意事项:本卷共26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精心选一选(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计算(-0.25)2014×(-4)2015的结果是() A.-1 B.1 C.-4 D.4 2.方程■x-2y=x+5是二元一次方程,■是被墨迹盖住的x的系数,请你推断■的值属于下列情 况中的() A.不可能是-1 B.不可能是-2 C.不可能是1 D.不可能是2 3.PM2.5是大气压中直径小于或等于0.0000025m的颗粒物,将0.0000025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0.25×10-5 B.0.25×10-6 C.2.5×10-5 D.2.5×10-6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a-2=1 2a B. -2a2=4a2 C.2a×3b=5ab D.3a4÷2a4= 3 2 5.如果把 3x x y + 中的x,y都扩大10倍,那么这个分式的值() A.不变 B.扩大30倍 C.扩大10倍 D.缩小到原来的 1 10 6.为了了解我校1200名学生的身高,从中抽取了200名学生对其身高进行统计分析,则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1200名学生是总体 B.每个学生是个体 C.200名学生是抽取的一个样本 D.每个学生的身高是个体 7.化简:( 1 3 x- - 2 1 1 x x + - )﹒(x-3)的结果是() A.2 B. 2 1 x- C. 2 3 x- D. 4 1 x x - - 8.若方程 7 6 x x - - - 6 k x - =7有增根,则k的值为() A.-1 B.0 C.1 D.6 9.若方程组 4 5 x ax by = ? ? += ? 的解与方程组 3 2 y bx ay = ? ? += ? 的解相同,则a,b的值是() A. 2 1 a b = ? ? = ? B. 2 1 a b = ? ? =- ? C. 2 1 a b =- ? ? = ? D. 2 1 a b =- ? ? =- ? 10.如图,AD平分∠BDF,∠3=∠4,若∠1=50°, ∠2=130°,则∠CBD的度数为()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下册) 1.平行线 1.1.平行线 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平行”用符号“//”表示。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1.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所示: 同位角:∠1和∠5 内错角:∠3和∠5 同旁内角:∠4和∠5 1.3.平行线的判定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4.平行线的性质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图形的平移 图形平移的定义: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原图形上所有的点都沿同一个方向移动相同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图形平移的性质: (1)图形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一个图形和它经过平移所得的图形中,两组对应点的连线平行(或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相等。 图形平移的描述:要描述一个平移,必须先指出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是决定平移的因素。 平移图形的画法: (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者端点) (2)按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分别描出各个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 (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顺次连接 2.二元一次方程组 2.1.二元一次方程 像0.6x + 0.8y = 3.8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2.2.二元一次方程组 由两个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时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新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点汇总

新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知识点第一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一、知识结构 ?????? ??? ??? ??? ???????????? ??? ??????????? ?? ?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直线平行的判定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平行线直线平行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平行线与相交线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尺规作图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相交线:补角、余角、对顶角 二、要点诠释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2)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交平行线。 2.几种特殊关系的角 (1)余角和补角:①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②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2)对顶角:①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得有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②性质:对顶角相等。 (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分别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构成八个角。 ①在两条直线同一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旁边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②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旁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③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同旁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三、主要内容 (1)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2.1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一次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2.2二元一次方程组 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并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同时满足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消元就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消元的方法是代入,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是: 1.将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变形,使得一个未知数能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 2.用这个代数式代替另一个方程中相应的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 3.把这个未知数的值代入代数式,求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4.写出方程组的解。 ②对于二元一次方程组,当两个方程组的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是互为相反数时,可以通过把两个方程的两边进行相加或相减来消元,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通过将两个方程的两边进行相加或相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是: 1.将其中一个未知数的系数转化为相同(或互为相反数); 2.通过相加(或相减)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 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到这个未知数的值; 3.将求得得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一个方程,求得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4.写出方程组的解。 2.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当问题中所求的未知数有两个时,用两个字母来表示未知数往往比较容易列出方程。 一般地,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为: 理解问题(审题,搞清已知和未知,分析数量关系) 制定计划(考虑如何根据等量关系设元,列出方程组) 执行计划(列出方程组并求解,得到答案) 回顾(检查和反思解题过程,检验答案的正确性以及是否符合题意) 题目: 1.方程组 1 325 x y x y -= ? ? -= ? 的解是()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平行线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平行线知识点 知识点 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如:AB平行于CD,写作AB∥CD 2、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推论(平行线的传递性):平行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a∥c,c∥b ∴a∥b. 课后练习 1.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 2.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 _________. 3.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_______. 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_______________.

4.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邻补角 2.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3.垂直有且只有垂线段最短 4.点到直线的距离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浙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材料齐全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 1.1认识三角形 ①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做“△ABC”读作“三角形ABC”。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得到如下性质:三角形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②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由三角形一条边的延长线和另一条相邻的边组成的角,叫做该三角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 1.2三角形的平分线和中线 在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三角形的平分线。 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1.3三角形的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垂足在相应顶点的对边上。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上的高分别与另一条直角边重合,垂足都是直角的顶点。而在钝角三角形中,夹钝角两边上的高都在三角形的外部,它们的垂足都在相应顶点的对边的延长线上。 1.4全等三角形 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能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

“全等”可用符号“≌”来表示。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5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①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当三角形三边长确定是,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完全被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这是三角形特有的性质。 ②有一个角和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③有两个角和这两个角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有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1.6作三角形 在几何作图中,我们把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简称尺规作图。 练习: 例1.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C,D是BC上一点,且FD⊥BC,DE⊥AB,∠AFD=140°,你能求出∠EDF的度数吗? 例2.如图,有甲、乙、丙、丁四个小岛,甲、乙、丙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乙、丙在甲的正东方,丁岛在丙岛的正北方,甲岛在丁岛的南偏西52°方向,乙岛在丁岛的南偏东40°方向.那么,丁岛分别在甲岛和乙岛的什么方向? 例3.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D⊥BC,BE⊥AC,CF⊥AB,BC=16,AD=3,BE=4,CF=6,你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期末试卷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一、选一选(每小题有4个选项,其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请把正确选项的编码 填入答题卷的相应空格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组数不可能组成一个三角形的是………………………………………() (A)3,4,5 (B)7,6,6 (C)7,6,13 (D)175,176,177 2.已知某种植物花粉的直径为0.00035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该种花粉的直径是() (A)3.5×104米(B)3.5×104-米(C)3.5×105-米(D)3.5×106-米3.如图,由ABC ?平移得到的三角形有几个……() (A)3 (B)5 (C)7 (D)15 4.小马虎在下面的计算中只做对了一道题,他做对的题目 是…………………………………………………() (A)7613 a a a +=(B)42 6 7a a a= ?(C)42 6 7) (a a=(D) 6 7 6 7= ÷a a 5.4张扑克牌如图(1)所示放在桌子上,小敏把其中一张旋转180o后得到如图(2) 所示,那么她所旋转的牌从左数起是………………………………………() (A)第一张(B)第二张(C)第三张(D)第四张 6.从1、2、3、4四个数中任意取两个求和,其结果最有可能是…………………() (A)3 (B)4 (C)5 (D)6 C B A

7.王老师的一块三角形教学用玻璃不小心打破了(如图), 他想再到玻璃店划一块,为了方便他只要带哪一块就可以 了……………………………………………………(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8.方程组???=+=-13432y x y x 的解是………………………………………………………( ) (A )???-==11y x (B )???-=-=11y x (C )???==12y x (D )???-=-=72y x 9.古代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驴子和骡子一同走,它们驮着不同袋数的货 物,每袋货物都是一样重的。驴子抱怨负担太重,骡子说:“你抱怨干嘛,如果你给我一袋,那我所负担的就是你的两倍;如果我给你一袋,我们才恰好驮的一样多!”那么驴子原来所驮货物的袋数是 …………………………………………………… ( ) (A )5 (B )6 (C )7 (D )8 10.如图,在△ABC 中,AD ⊥BC 于D 点,BD=CD ,若BC =6, AD =5,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 (A )30 (B )15 (C )7.5 (D )6 二、填一填(请把正确答案填入相应横线上,每小题3分,共30分) 11.当x = 时,分式 2 9 3--x x 的值为零。 12.分解因式:=-22916b a 13.计算:=?--203)3 1 ( D B C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