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途径的调查报告
媒体调查报告
媒体调查报告在当今信息时代,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媒体调查报告作为媒体报道的一种形式,不仅能揭示社会问题和舆论热点,还能促进社会治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以及推动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
本文将分别从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结果等方面阐述媒体调查报告的特点和意义。
媒体调查报告的调查对象可以是社会热点事件、公共政策、社会现象等,而且涉及面相当广泛。
这也表明媒体调查报告在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通过深入的采访和调查,揭露一些社会问题和现象的不足,引起公众对社会问题和价值观的关注和思考,从而达到提高社会满意度的目的。
此外,媒体调查报告也可以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了解公众对政策和措施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从而对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
媒体调查报告的调查方法涉及面比较广,一般采用的方法有问卷调查、深度采访、统计分析等。
不同的方法可以用于不同的调查对象,从而提高调查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
例如,问卷调查适用于调查大众对某个话题的看法和意见;深度采访可以针对性地了解某一群体的具体情况和心理状态;统计分析可以对调查结果进行量化和数据化处理,从而更好地展示问题和现象的实际情况。
这些方法的灵活应用能够为媒体的调查报告提供多样性的视角和角度。
媒体调查报告的调查结果一般都是相关数据和调查的结论。
它具有严谨、客观的特点,能够提供权威的信息和数据支持,对于公众在判断和决策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媒体调查报告通过公布和宣传,促进社会对某一问题的深入了解和讨论,引导社会各界关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因此,媒体调查报告不仅仅是一种信息发布形式,同时也承载着公共服务和价值引领的使命。
总之,媒体调查报告的特点和意义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它为了我们提供一个更加深刻、严谨和权威的视角,促进了公共政策的完善和社会治理的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媒体调查报告所揭示的问题和现象并不只是社会问题,也存在种种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日常隐秘,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媒体调查报告并从中获取启示和思考。
社会媒体使用调查:信息获取习惯
社会媒体使用调查:信息获取习惯信息获取在现代社会中变得越来越容易,并且社交媒体的兴起也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达。
人们普遍认为,在社交媒体上获取信息是最便捷的方式之一。
而且,社交媒体可以为用户提供一种全新的体验,人们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好友互动,并且获取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
然而,目前还没有针对使用社会媒体获取信息的人群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通过一项调查研究探究现代社会中人们使用社交媒体获取信息的习惯。
调查结果显示,人们使用社交媒体获取信息的主要原因是其及时性和有效性。
与其他传统的媒体相比,社交媒体可以及时地传达新闻和重要信息。
此外,社交媒体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各种类型的文本、图片、视频等。
结果还表明,在社交媒体中获取信息的用户群体中,80%的人每天会使用社交媒体,60%的人在每周使用频率方面也比较高。
在信息获取方面,社交媒体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质量无法保证。
由于每个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因此无法保证社交媒体上的信息的高质量和准确性。
其次,社交媒体上的信息比较碎片化,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这些问题意味着,用户需要增强信息获取的技能和能力,以便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
此外,调查还发现,社交媒体使用的时间和频率与用户的人际关系网络有关。
人们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其主要目的是与他人保持联络。
通过互动和分享,人们可以加强人际关系,建立信任和互相支持的环境。
因此,社交媒体的使用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
总体而言,社交媒体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获取方式。
在使用社交媒体获取信息时,用户需要注意信息质量和准确性方面的问题,并且需要与其他传统媒体相结合,以便形成一个全面的信息获取体系。
此外,社交媒体的使用对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作用。
新闻报道的调查报告
新闻报道的调查报告近年来,新闻报道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向公众传递信息,还对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行为进行监督。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准确性也备受质疑。
为了探讨这一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旨在了解公众对新闻报道的看法以及他们对新闻可信度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对新闻报道持怀疑态度。
其中,有60%的受访者认为新闻报道存在偏见和不实之处。
他们认为媒体往往会根据自身利益或政治立场对新闻进行选择性报道,从而导致信息的失真。
此外,还有30%的受访者认为新闻报道缺乏深度和客观性,过于注重煽情和娱乐性,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问题。
针对新闻报道的不准确性和偏见,我们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以了解公众对于解决这一问题的建议。
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受访者认为媒体应该加强自律,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他们希望媒体能够更加专注于事实,避免夸大和歪曲事实,以免误导公众。
此外,也有一部分受访者认为政府应该加强对媒体的监管,制定更加严格的规定和标准,以确保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公正性。
除了对媒体和政府的期望,我们还发现一些受访者对自身的责任有所认识。
他们认为作为受众,应该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不盲目相信媒体的报道,而是要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和分析。
他们表示,通过多渠道获取信息,包括阅读不同媒体的报道、参与社交媒体的讨论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事件的真相。
综上所述,新闻报道的调查报告显示,公众对新闻报道的可信度持怀疑态度。
他们认为新闻报道存在偏见和不准确之处,希望媒体加强自律,政府加强监管,并且自身也要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
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才能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恢复公众对媒体的信任。
新闻信息调研报告
新闻信息调研报告新闻信息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和目的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为了了解公众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和传递的情况,本次调研旨在收集公众对于新闻信息的偏好、渠道以及信息可信度的评估等相关数据,为新闻媒体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和内容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渠道进行。
问卷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新闻获取方式:调查公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包括电视、报纸、网络等。
2. 信息可信度评估:调查公众对于不同渠道获得的新闻信息的可信度评估,包括对于电视台、报纸和社交媒体等媒体的评价。
3. 新闻内容偏好:调查公众对于新闻内容的偏好,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娱乐等方面。
4. 新闻传播方式:调查公众对于新闻传播方式的偏好,包括新闻客户端、社交媒体、新闻推送等。
5. 新闻付费意愿:调查公众对于付费新闻的态度和意愿。
三、调研结果分析根据对于1000名受访者的调查数据统计,以下是调研结果的分析:1. 新闻获取方式:近60%的受访者通过网络获取新闻信息,约20%的受访者通过电视获取,15%的受访者通过报纸获取。
可见,网络已经成为公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
2. 信息可信度评估:电视台和报纸被认为最为可信的媒体,约70%的受访者对其评价较高。
社交媒体等新兴渠道的可信度评估较低,仅有10%的受访者对其表示信任。
3. 新闻内容偏好:政治、经济和社会新闻是公众最关注的三个方面,分别占总样本的30%、25%和20%。
4. 新闻传播方式:新闻客户端是公众最喜欢的获取新闻的方式,占据了45%的受访者选择。
其次是社交媒体和新闻推送,分别占比25%和20%。
5. 新闻付费意愿:约4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为高质量的新闻付费,但是仍有60%的受访者对新闻付费持保留态度。
四、结论和建议综合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 新闻媒体应该重视网络渠道的发展,加强新闻内容在互联网上的传播,提升可信度和影响力。
新闻 调研报告
新闻调研报告新闻调研报告引言:在新闻传播的时代背景下,新闻报道的价值与影响力愈发凸显。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新闻报道的现状及其对受众的影响,以促进新闻传播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新闻报道的现状1.新闻报道的主题及频率:调查结果显示,新闻报道的主题涵盖政治、经济、社会和娱乐等多个领域。
其中,政治类新闻报道最为频繁,其次是经济类和社会类新闻报道。
娱乐类新闻报道的频率相对较低。
2.新闻报道的媒体平台:在媒体平台方面,调查显示互联网、电视和报纸仍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渠道。
其中,互联网在新闻报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首选平台。
3.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受众普遍认为新闻报道缺乏真实性和可信度,更有甚者称之为“假新闻”。
调查结果表明,造假等不负责任的报道不仅会给受众带来困惑,还会对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产生严重影响。
二、新闻报道对受众的影响1.新闻报道的信息获取:调查显示,新闻报道是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接近八成的受众表示通过阅读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和社会动态。
新闻报道不仅提供了多样化的信息资源,也使受众能够了解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
2.新闻报道的价值取向:调查数据显示,新闻报道在塑造受众的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超过一半的受众认为新闻报道对他们的价值取向产生了影响。
然而,一些媒体滥用新闻报道的权力,将其作为传递个人立场和意识形态的工具,引发了舆论的混乱和社会的撕裂。
3.新闻报道的舆论引导:新闻报道作为舆论引导的重要环节,受众对其表达了深深的担忧。
近六成的受众认为新闻报道存在选择性报道和片面的呈现,有偏颇的报道会导致受众对事件的理解产生偏差。
面对这种情况,受众呼吁新闻媒体提高责任意识,真实客观地报道事件,不偏不倚。
三、新闻报道的改进方向1.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为了解决新闻报道真实性和可信度的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媒体内部的自律机制,增加新闻报道的审核和查证环节,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加大对“假新闻”的打击力度,严惩虚假报道和散布谣言者。
热点调查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调查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社会热点问题不断涌现,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为了深入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及时掌握公众的意见和需求,我们于近期开展了“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活动。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公众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决策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线上调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问卷调查网站等渠道进行,线下调查则通过随机抽样、访谈等方式进行。
调查内容涵盖了经济、教育、环保、医疗、社会治安等多个领域。
三、调查结果(一)经济领域1. 就业压力:调查结果显示,80%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尤其是年轻人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
其中,近60%的受访者表示对自身就业前景感到担忧。
2. 收入分配:近70%的受访者认为我国收入分配不均问题较为严重,特别是城乡、地区、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较大。
3. 房价问题:调查显示,约75%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房价过高,给年轻人购房带来很大压力。
(二)教育领域1. 教育资源分配:近80%的受访者认为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地区之间教育资源差距较大。
2. 教育质量:约60%的受访者认为我国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
3. 教育公平:近70%的受访者认为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突出,尤其是高考招生制度。
(三)环保领域1. 大气污染:调查结果显示,约80%的受访者认为我国大气污染问题严重,对日常生活和健康造成较大影响。
2. 水污染:近70%的受访者表示我国水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特别是农村地区水污染问题突出。
3. 土壤污染:约60%的受访者认为我国土壤污染问题不容忽视,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四)医疗领域1. 医疗资源分配:调查结果显示,近80%的受访者认为我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
2. 医疗服务价格:约70%的受访者认为我国医疗服务价格过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较大经济负担。
3. 医疗改革:近60%的受访者认为我国医疗改革进展缓慢,仍需加大改革力度。
社会热点调查报告
社会热点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变迁的加速和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热点问题呈现出日益多元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为了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的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覆盖了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域背景的受访者。
以下是调查结果及我们的一些看法。
一、社交媒体的普及与人际关系的变化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八成的受访者每天都会使用社交媒体,其中绝大多数人认为社交媒体对于他们的生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们认为通过社交媒体可以方便地与亲友保持联系、获取信息以及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社交媒体过度使用导致的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肤浅和虚拟。
二、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在如今高竞争和高压力的社会环境下,工作压力成为了许多人的普遍问题。
调查显示,近六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压力,其中近四成人感到非常压力山大。
大部分人对于工作压力的来源主要集中在长时间的工作、工作任务过重和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困难上。
同时,调查还发现,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呈现出密切的关联。
约三成的受访者承认在工作中出现了焦虑、抑郁及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三、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面对全球环境问题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保问题,并提高了环保意识。
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的受访者积极采取了一些环保行动,如减少使用塑料袋、节约用水和能源等。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尽管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实际行动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近四成的受访者认为环保行动需要付出个人代价和努力,这限制了他们在实际行动中的主动性。
四、教育不平等与社会流动性教育公平一直都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对于教育不平等的看法存在一定的差异。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贫困家庭的孩子在获得高质量教育方面存在较大困难。
此外,不同教育背景的个体之间的社会流动性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虽然社会对于教育公平的重视在逐步提高,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分配以及社会阶层和教育质量之间的密切联系仍是制约社会流动性的主要原因。
了解新闻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了解新闻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引言新闻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它向民众传递信息,引导民众的思想和行为。
中国新闻事业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新技术的发展给新闻传播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次实践调研主要针对新闻社会实践,通过实地走访,深度采访和数据调查等方式,探讨中国新闻事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新闻工作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二、调研内容1.中国新闻传播的现状1.1 新闻传播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1.2 新闻媒体的经济发展和盈利模式1.3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2.新闻传播技术的变革和发展2.1 互联网对新闻传播的影响2.2 移动设备对新闻阅读和传播的影响2.3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中的应用3.新闻事业的人才培养和素质要求3.1 新闻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3.2 新闻传播专业的教育培训体系和课程设置3.3 新闻事业的就业前景和竞争压力三、调研方法本次实践调研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1.实地走访:前往多家新闻媒体机构和新闻传播公司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他们的组织结构、运营模式和技术设备等。
2.深度采访:与多位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学者展开面对面的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新闻传播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3.数据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收集新闻传播行业的相关数据,分析新闻媒体的经济状况和读者对新闻品质的期望等。
以上方法的综合运用,我们可以全面地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四、调研成果1.中国新闻传播的现状1.1 新闻传播机构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在中国,新闻传播机构主要分为国有媒体、民营媒体和境外媒体三大类。
国有媒体在政治导向和宣传功能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力;民营媒体在商业化运营和新闻创新方面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境外媒体主要是涉及国际新闻报道和跨境传播。
1.2 新闻媒体的经济发展和盈利模式当前,中国新闻媒体主要使用广告收入、订阅收入和政府补贴作为经济收入来源。
随着新闻传播技术的发展和行业竞争的加剧,新闻媒体需要不断开拓新的盈利模式,如会员制、内容付费等。
媒体行业的新闻获取渠道调查
媒体行业的新闻获取渠道调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行业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在新闻获取方面,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渠道正在逐渐与网络媒体相结合,以满足信息时代的需求。
本文将调查媒体行业的新闻获取渠道,并探讨其对行业的影响。
一、传统媒体渠道1. 报纸报纸作为传统媒体渠道的代表,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
报纸以其权威性和深度报道在读者群体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报纸面临着发行量下滑和广告收入减少的问题。
2. 电视电视作为传统媒体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图像、声音和文字的综合表现形式,向观众传递新闻信息。
电视新闻的视觉冲击力和传播效果仍然是其他媒体难以比拟的。
然而,随着网络视频的流行,电视面临着观众流失和广告投放的竞争。
3. 广播广播是另一种传统媒体渠道,通过声音的传播方式,向听众提供新闻内容。
广播的优势在于可以随时随地收听,适合人们在开车、工作或运动时获取新闻。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手机或网络收听音频资源,广播市场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二、网络媒体渠道1. 新闻网站新闻网站是网络媒体渠道的主要形式,通过网页或移动应用向用户提供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新闻报道。
新闻网站的优势在于实时性、互动性和方便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新闻内容。
2.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Facebook等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之一。
通过社交媒体,用户可以关注媒体机构或记者,及时获取其发布的新闻内容。
同时,用户之间可以进行互动和分享,增强了新闻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3. 短视频平台随着短视频应用的兴起,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也成为新闻获取的新渠道。
媒体机构和记者可以通过短视频形式迅速传递新闻内容,吸引更多年轻用户的关注。
短视频的趣味性和碎片化特点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新闻表达方式。
三、对行业的影响1. 多样化报道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结合,使新闻报道的形式更加多样化。
社会热点调查报告
社会热点调查报告标题:社会热点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和目的社会热点是指当下社会中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和事件。
本调查旨在了解大众对于社会热点的关注程度、态度和观点,以及针对特定热点问题的解决方案和建议等内容。
二、调查方法和样本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结合线上和线下渠道,共计收集有效问卷500份。
调查样本广泛涵盖各个年龄层、职业等不同群体,以保证结果的客观性和代表性。
三、主要调查结果1. 社会热点关注程度调查结果显示,5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关注社会热点,33%的受访者表示比较关注,17%的受访者表示一般关注。
调查结果表明社会热点问题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普遍关注。
2. 社会热点热议话题受访者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改革(25%)、环保问题(22%)、社会公平与正义(18%)、就业与经济发展(15%)、健康与医疗问题(10%)、科技与创新(8%)等。
3. 社会热点态度和观点调查结果显示,对于教育改革,56%的受访者认为应该重视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对于环保问题,68%的受访者支持政府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对于社会公平与正义,42%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大贫富差距的调控力度。
4. 社会热点解决方案和建议在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方面,调查结果显示,45%的受访者认为应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意识和责任感;37%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应该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力度;18%的受访者认为需要广泛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合力。
四、结论和建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社会热点问题牵动着公众的心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注重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意识和责任感;政府应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力度;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
以上为本次社会热点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仅供参考。
新闻获取渠道的报告范文
新闻获取渠道的报告范文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新闻获取渠道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传统的新闻媒体如报纸、电视等逐渐失去了绝对的话语权,网络媒体、社交媒体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崛起给新闻报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与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新闻获取渠道的变化,并分析其对新闻报道的影响。
二、传统新闻获取渠道传统新闻获取渠道主要包括报纸、电台和电视。
报纸作为最早的新闻媒体,是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在传统报纸时代,新闻是由记者实地采访、编辑加工后刊登在纸面上,人们需要购买报纸才能获取新闻信息。
电台和电视则通过广播和电视节目向大众传播新闻,人们可通过电视或收音机收听到最新的新闻信息。
然而,这些传统渠道存在信息滞后性高、资源流失大以及受众群体局限等问题。
三、网络媒体的崛起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新闻报道的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站、博客等网络媒体迅速崛起。
网络媒体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新闻报道的传播速度与范围。
记者们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发布新闻,而不需要等待纸媒的刊登周期。
此外,网络媒体的信息容量无限,新闻报道可以包含更多的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更丰富地呈现给读者和观众。
另外,通过搜索引擎和推荐算法,人们可以更方便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
四、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的兴起给新闻报道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Facebook等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分享、转发新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信息传播网络。
社交媒体的新闻报道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发布的信息,每个个体都有可能成为新闻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大大提高了新闻报道的参与度和多样性。
然而,社交媒体也面临着信息真实性难以保障、信息泛滥和传播病毒式谣言等问题,对新闻信息的质量和可信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五、移动互联网的冲击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进一步改变了新闻获取渠道。
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们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移动应用获取新闻信息。
社会时事调研报告
社会时事调研报告调研对象:社会公众调研时间:2022年1月1. 背景介绍:近年来,社会问题逐渐引起公众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公众的观点和态度,以及他们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我们进行了一项社会时事调研。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公众对于社会问题的认知水平、关注度和态度,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2. 调研方法:本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0份,有效回收问卷800份。
问卷采用了多选题和开放式问题,涉及教育、医疗、环境、科技、劳动力等方面的社会问题。
我们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回答中出现的关键信息进行提炼整理。
3. 调研结果:(1) 社会问题的认知水平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在社会问题的认知水平上呈现出较高水平。
其中,60%的受访者表示对社会问题有一定了解,20%的受访者对社会问题非常关注,仅有10%的受访者对社会问题不太关注。
(2) 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在被调查的社会问题中,教育和医疗问题是公众关注度最高的两个问题。
超过70%的受访者对教育和医疗问题持有较高关注度,环境和科技问题的关注度相对较低。
(3) 公众态度针对不同的社会问题,公众态度存在差异。
在教育问题上,大多数受访者倾向于加强教育资源和改善教育质量;在医疗问题上,受访者普遍认为应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降低医疗费用;在环境问题上,公众普遍呼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控制污染排放;在科技问题上,受访者普遍对科技发展持支持态度。
4. 建议: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向相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1) 在教育领域,应加强教育资源的平衡分配,提升教育质量,减小城乡教育差距。
(2) 在医疗领域,应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 在环境领域,应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并加强对污染企业的治理。
(4) 在科技领域,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进步。
以上建议旨在促进社会问题的解决,提高社会公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社会热点调研报告
社会热点调研报告
《社会热点调研报告》
近年来,社会热点问题不断涌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为更好地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的现状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研究,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报告。
首先,我们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分类,包括但不限于教育问题、环境问题、就业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医疗卫生问题等。
针对每个问题,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形式的调研,从不同角度获取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
其次,我们分析了社会热点问题的现状和影响。
在教育问题方面,我们发现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学校择校热等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环境问题方面,我们发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就业问题方面,我们发现大学生就业难、用工荒等问题频频出现,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最后,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建议。
比如,针对教育问题,我们建议加大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打破教育壁垒,提高教育质量;针对环境问题,我们建议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执行,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改善环境质量;针对就业问题,我们建议加强职业培训,鼓励创业就业,促进用工需求和劳动力供给的平衡。
综上所述,《社会热点调研报告》展现了社会热点问题的全貌,
并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我们相信,通过不懈努力,社会热点问题一定会得到有效解决,社会将迎来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关于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途径的调查报告(技术相关)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途径的调查报告【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数字和网络技术的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不断涌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信息接收和传递的模式,传统的媒介格局已经不复存在,新旧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模糊。
媒体与人类社会同时诞生,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不断进步,新媒体的出现带动了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途径的变化。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的人群对新闻信息也有着不同的获取方式,我们针对这个主题做了社会实践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做了整理。
【关键词】媒体新闻信息途径变化调查报告【导语】当代公民的价值观,和对实时新闻的了解程度,和政府相关公告政策的传达与实施有着密切的关心。
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呈现出科技化,多元化的态势,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身处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必须对自己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了解。
为此我们必须进行相应的调研实践,增加对此的认识。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目的:了解普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时间:1月25日——2月5日地点:本县城区内方式:(1)问卷调查(调查范围:本县城区)(2)各种书刊资料收集(3)网上查询(社会上的其他人士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4)材料整理与编辑内容: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与他们年龄阶段,职业的关联性,同时关注一下不同人群关注的不同新闻类型。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做了随机调查,并且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4组,每组又随机抽取20份调查问卷,大致年龄情况如下表分布: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1.您的年龄段选项反馈% 反馈数量15以下 2.50% 215~20 22.50% 1821~30 16.25% 1331~40 8.75% 741~50 13.75% 1151~60 11.25% 960以上25.00% 20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分组所得反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a)20岁及20以下人群这类人群多以学生群体为主,平时多在学校接受素质教育,获取新闻事间较短;但同时这类人群好奇心强,对电脑,手机等新兴媒介掌握较快,拥有较快的学习能力。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参与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热点问题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参与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参与社会调查了解社会热点问题在当今社会,社会热点问题时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思考。
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责任了解和关注这些问题,以便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的发展。
为了深入了解社会热点问题,我们积极参与了一次社会调查,下面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社会热点问题作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我们每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提升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思考能力,同时也能为我们的专业学习和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
因此,我们决定以调查的方式来了解社会热点问题。
二、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知程度、关注重点以及相关态度。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掌握大学生的观点和意见,为未来的研究和社会参与提供参考。
三、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问卷调查这种常见的调查方式,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广泛性。
问卷中包括了一系列关于社会热点问题的问题,以及提供意见和建议的空间,以便了解被调查者的真实想法。
四、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的调查结果:1.社会热点问题认知程度:大部分被调查者对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具体的细节和原因,了解程度不够深入。
2.关注重点:被调查者在社会热点问题方面的关注重点不尽相同,其中环境污染、教育公平和就业压力是被调查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3.态度和观点:大部分被调查者对社会热点问题持有积极的态度,并且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会参与来解决这些问题。
五、调查结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知程度还有待提高,但是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度和积极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为了更好地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建议大学生应当加强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学习和了解,积极参与相关活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建议和展望1.加强社会问题教育:学校应当加强社会问题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了解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线新闻阅读行为与信息获取调查报告
在线新闻阅读行为与信息获取调查报告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线阅读新闻。
本文旨在调查在线新闻阅读行为对个人信息获取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原因和趋势。
一、调查背景为了解在线新闻阅读行为与信息获取之间的关联,我们进行了一项广泛的调查。
调查对象包括不同年龄段、职业和教育水平的人群。
共收集到了500份有效问卷。
二、调查结果1. 新闻类型偏好调查显示,在线新闻阅读者最偏好的新闻类型依次是时政新闻、财经新闻、社会新闻、科技新闻和文化娱乐新闻。
这与传统媒体的新闻偏好有所区别,反映了人们获取信息的快速性和多样性需求。
2. 信息获取渠道调查表明,在线新闻阅读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超过80%的受访者表示每天都会通过在线新闻平台了解最新消息。
相比之下,传统媒体如电视和报纸的受众已明显减少。
3. 阅读平台选择调查发现,手机成为最受欢迎的在线新闻阅读平台。
超过70%的受访者选择使用手机阅读新闻,这得益于手机移动性强、易于操作和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便利性。
4. 信息可信度评价信息可信度一直是在线新闻阅读中备受关注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社交媒体和视频分享平台上的新闻可信度较低,而新闻门户网站和专业媒体被认可为信息可信度更高的来源。
5. 新闻分享行为调查表明,超过60%的受访者会将自己阅读到的在线新闻分享给他人。
这进一步证实了在线新闻阅读的社交属性,人们愿意通过分享将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他人。
三、原因分析1. 便捷性在线新闻阅读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其方便快捷的特点。
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上随时随地阅读新闻,满足个人获取信息的需求。
2. 多样性在线新闻平台提供了多样的新闻类型和内容,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多元化需求。
从时政到娱乐,从科技到体育,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感兴趣的新闻,加深对各种话题的了解。
3. 实时性在线新闻平台将新闻即时推送给读者,使得读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最新消息。
新闻行业调查报告
新闻行业调查报告新闻行业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新闻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闻行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一、新闻行业的现状调查显示,如今,大多数人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
相比于传统的报纸、电视和广播,社交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而且更加便捷。
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几乎完全依赖社交媒体获取新闻。
这一趋势对传统媒体构成了巨大的冲击,许多传统媒体面临着生存的危机。
此外,调查还发现,虚假新闻的泛滥给新闻行业带来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在社交媒体上,虚假新闻往往被点击和分享得更多,很多人很难分辨真假。
这给新闻行业的可信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因此,新闻行业亟需加强自律和质量监管,提供真实、客观、可信的新闻报道。
二、新闻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尽管新闻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是调查显示,人们对新闻的需求并没有减少,只是方式和形式发生了改变。
在未来,新闻行业将会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首先,移动互联网将会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平台。
如今,人们越来越依赖手机获取新闻,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新闻可以随时随地获取。
因此,新闻媒体需要加强移动端的布局,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其次,数据新闻将成为新闻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分析和利用已经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手段。
通过数据新闻,可以更加客观地呈现事实,提供更深入的报道和分析。
此外,调查还显示,人们对深度报道和专业分析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渴望获取更多的背景信息和深度解读。
因此,新闻媒体需要加强深度报道的力度,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最后,虽然社交媒体的兴起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冲击,但是调查显示,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度仍然较高。
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专业性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因此,传统媒体需要加强与社交媒体的融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新闻调查报告(共7篇)
新闻调查报告(共7篇)第1篇:新闻调查农村新闻事业现状1.农村接受媒体形式单一在调查表中,农民接受新闻信息主要是电视,除了电视,没有第二种选择。
形式单一,没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也无法或得更全面的信息。
2.政府、新闻界对于农村新闻事业发展所需的投入不足即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家媒体在县级以下的基层设立过记者站或者专门的新闻联络处,也没有哪一个政府专项拨款用于扶助新闻事业在农村的发展。
中国的农村,地广村深,一些村子与县城的距离少则几十公里,多则上百公里,加上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往往一些新闻发生之后,记者都要匆匆忙忙地从县城的媒体或者记者站出发,而等他们赶到时,早已是事过境迁,成为旧闻了。
更有一些媒体或者记者,即使在获得一些农村的新闻信息源后,往往因为采访不方便,耗费精力大,而不愿前去采访。
本来农村的新闻信息源的流通就相对不畅,加上媒体的“惰性”,使得新闻往往就成为了城市的专利。
3.农村居民对新闻节目选择也比较倾向于一些软新新闻为主相信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应该知道,农村居民是少有看新闻的。
电视节目看得最多的是反映一些社会真情类,而且,电视剧为主。
排在晚间黄金时段的新闻类节目与电视剧相比,应该与百姓的生活、利益关联更大一些,更是久居村中的百姓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
但缘何不能引起他们的丝毫兴趣呢?农村百姓的文化水平较低固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当下农村,除了老一辈之外,大部分村民的文化程度还是能够看得懂新闻类电视节目的。
真正的原因,还是新闻过于脱离农村,脱离农民。
4.以当地电视台为主,不怎么反对子女看电视。
农民在看电视时,几乎都选择安徽卫视,特别对《我爱饭米粒》情有独钟,可见地域对其选择具有这莫大的影响力,而对其他电视台,除了cctv还有一点收视率,其它几乎就没有选择了。
而且,留守儿童较多,也许是一个子女的缘故,很少被限制看电视,虽然心里有点反对,但大多还是会放行。
形成的原因1.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制约着新闻事业在农村的发展新闻事业在农村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
社会热点调查报告5000字
社会热点调查报告5000字一、引言社会热点是指在当前社会中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的问题,它通常涉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如教育、就业、环境、医疗等。
本次调查报告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题,通过对500名受访者的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旨在了解他们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为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查目的和方法1. 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受访者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探究他们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和对解决问题的期望。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两种方式。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卷,对500名受访者进行匿名调查,了解他们的基本信息、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等。
深入访谈: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部分受访者进行深入访谈,以了解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三、调查结果1. 受访者基本信息在500名受访者中,男性占比55%,女性占比45%。
年龄分布方面,18-24岁占比30%,25-34岁占比40%,35-44岁占比20%,45岁及以上占比10%。
受访者的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到80%。
2. 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受访者对于不同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不同。
其中,教育问题是受访者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有6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关注,30%的受访者表示关注程度一般。
其次是就业问题,有5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关注,40%的受访者表示关注程度一般。
环境问题、医疗问题和社会安全问题也是受访者比较关注的问题,分别有40%、35%和3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关注。
3. 对社会热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1)教育问题:对于教育问题,受访者普遍认为当前教育体制存在问题,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缺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最主要的问题。
同时,受访者对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普遍认同,有80%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加强素质教育。
另外,受访者对于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也表示担忧,有70%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
村民获得新闻的渠道的调查报告
村民获得新闻的渠道的调查报告村民获得新闻的渠道的调查报告经过本人的亲身走访和问题询问,我获得了一系列的信息数据。
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到我村40岁以上村民获得新闻的渠道十分丰富,覆盖了所有现今科技发展能够提供的途径。
但是通过比较,通过看电视和收听收音机的人数占到绝大多数,和别人聊天知道新闻信息的也有一些,而阅读报纸和通过手机和电脑浏览网络新闻的几乎没有。
令人惊讶的是,在如此多渠道可以获得新闻的情况下,仍有少数的村民从不看新闻,对新闻的概念也是不甚了解。
我村40岁以上村民获得新闻的渠道很多,而且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接触到一些新闻信息,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会每天定时定量的收听、收看或者在网上浏览新闻信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只是会在看电视、听收音机、手机电脑上网时碰巧注意到一些新闻内容,并且对新闻的内容也不会非常清楚准确的记住。
聊天过程中传递的新闻信息也都是模棱两可,多数情况下都是以讹传讹,而且信息的内容几乎没有时效性,多是几天甚至更长时间以前获得的,在聊天过程中突然想起就成为了谈资,根本谈不上是新闻信息。
面对以上这些信息和现象,我通过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出了一下这几条解释:一、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发展不充分,村民的生活不富裕,不能达到有过多精力放到了解新闻信息的程度。
在我这个村里,40岁以上的有劳动能力的村民仍需要工作养家,他们都是以务农和外出打工养家糊口,这些活都是非常累人的劳动。
经过一天的大强度工作后,想到的只能是吃饭睡觉,有时候也会想到放松一下,但他们想到的大多是电视剧而非新闻信息。
有劳动能力的因为劳累没有精力和心情去看新闻,没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定时看新闻的比由劳动能力的更少。
没有劳动能力的村民年岁都很大,视觉听觉对他们看新闻的能力其实并没有影响,可这些老村民的经济状况更是不堪,他们家里的电视还都是21世纪以前流行的款式,他们也不会每年花上几百元钱连上数字信号,有这些钱他们想到的还是留下养老,家里的电视基本上是不打开的,因为每个月会多交几块钱的电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途径的调查报告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数字和网络技术的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手段不断涌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信息接收和传递的模式,传统的媒介格局已经不复存在,新旧媒体之间的界限逐渐淡化模糊。
媒体与人类社会同时诞生,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不断进步,新媒体的出现带动了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途径的变化。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的人群对新闻信息也有着不同的获取方式,我们针对这个主题做了社会实践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做了整理。
【关键词】媒体新闻信息途径变化调查报告
【导语】
当代公民的价值观,和对实时新闻的了解程度,和政府相关公告政策的传达与实施有着密切的关心。
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呈现出科技化,多元化的态势,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身处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必须对自己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有一个清晰而准确的了解。
为此我们必须进行相应的调研实践,增加对此的认识。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目的:了解普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途径
时间:1月25日——2月5日
地点:本县城区内
方式:(1)问卷调查(调查范围:本县城区)
(2)各种书刊资料收集
(3)网上查询(社会上的其他人士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
(4)材料整理与编辑
内容: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与他们年龄阶段,职业的关联性,同时关注一下不同人群关注的不同新闻类型。
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
我们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做了随机调查,并且按照不同年龄段分为4组,每组又随机抽取20份调查问卷,大致年龄情况如下表分布: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分组所得反馈,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a)20岁及20以下人群
这类人群多以学生群体为主,平时多在学校接受素质教育,获取新闻事间较短;但同时这类人群好奇心强,对电脑,手机等新兴媒介掌握较快,拥有较快的学习能力。
此类人群的新闻获取途径多以此为主,反馈如下:
不难看出20岁及20以下人群获取新闻的途径多从手机、电脑、电视中获得,关注的内容大多是娱乐新闻、政治新闻等。
b)20岁-40岁人群
这类人群是新兴科技的最早享用者们,他们既拥有较高的学习获得能力,同时又逐步参加了工作,对新闻信息的获取要求及时方便。
他们与20岁以下人群多有相似性,但不同的是此类受众更强调新闻信息的便捷性,时新性。
因此,手机,平板等移动互联网产品成为他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媒介。
2010年6月8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8日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状况》白皮书说,互联网在中国新闻信息传播领域得到充分应用。
白皮书指出,互联网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
自从互联网进入中国,人们就充分运用互联网传播新闻信息。
中国的通讯社、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利用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开展网络新闻传播,满足人们的新闻信息需求,已形成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中国广播网等一批综合新闻信息服务网站,不仅扩大了权威新闻信息传播的广度,而且为传统媒体自身发展拓展了新的空间。
白皮书说,一批著名的商业网站也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渠道。
据统计,80%以上的网民主要依靠互联网获取新闻信息。
网络媒体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有效性,而且在报道重要新闻事件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充分满足了人们的信息需求。
而20—40岁人群是这类互联网途径的主要使用者,然而随着移动终端网络的发展,手机这一利器同样也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他们获取新闻的主要途径。
c)40岁-60岁人群
这类人群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由于他们工作性质、个人性格的不同,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差别较大。
报纸、电视、电脑、微博、手机等媒介兼而有之,电视依然是他们获取新闻的一个主要渠道,微博和手机超过多数传统媒体成为仅次于网站和电视的两大渠道。
随着微博自媒体价值不断得到实现,“微”内容的影响和效果已经不逊于传统媒体的主体内容,微博成为传统门户网和行业网站的有力竞争者。
由于电视新闻具有报道性、纪录性、即兴性,以及定期性的特点,电视的传播速度惊人,以图像、声音、文字等符号直接作用于听众的感知器官,在多数情况下,易为人们接受。
电视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综合了广播、电视、影响传播符号的所有的媒介的符号,就是这种多元符号,围绕着主体信息的综合性的优势开发。
电视的多元信息符号不仅是信息和影像的整合,还有文字、报纸、图示、图表、电视拥有的多种信息符号,它不是不同媒体符号的简单相加,而是围绕着主体信息的多种要素的多逻辑、多线索的集成。
各种要素自身的逻辑才能变得连贯,但是当这些要素整合在一起的时候,却能传递出去准确的信息。
同时,时效性强和广播一样,几乎是同步的一种传输效果,此特点需要依托有同步或几乎同步的传输的机制作为保证。
受众希望得到第一时间的新闻资讯,因此电视便成为40—60岁人群新闻获取的主要途径。
由上表可以看出,电视、电脑门户网站、手机网络是调查人群中排名前三的获取途径。
d) 60岁以上人群
60岁以上人群由于年龄条件限制获取新闻主要局限于电视、报纸等方式,而新兴的新闻媒介并未给这类人群造成太大影响。
他们还是延续了之前较为传统的新闻获取途径,获取的新闻类型主要是时事政治类新闻。
三、 结语
媒体与人类社会同时诞生,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不断进步,新媒体的出现带动了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途径的变化。
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的人群对
05
10
15
40-60岁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
您是如何获取新闻信息的?(多
选)反馈数量
普通社会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您是如何获
取新闻信息的?(多
选)反馈数量
新闻信息也有着不同的获取方式,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传媒人,应及时掌握了解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途径,以便针对时代发展趋势对主要的传播方式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