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5-文化史必考点(中国史)_含答案
2023届浙江省杭州市高考冲刺历史试卷5
高考冲刺卷5一、单选题1.图1为公元前5000年以来中国主要新石器文化遗存分布示意图。
这说明,我国图1A.远古北方文化长期领先B.先民活动受到地域限制C.区域文化在交融中发展D.文明起源的多元化特征2.公元前681年,齐桓公被周天子任命为东部国家的“伯”。
在先秦“伯”与“霸”相通,本义是兄长。
这反映出A.周王的权力得到加强B.礼治的内核依然存在C.宗法分封秩序的强化D.兼并战争拉开了序幕3.“云梦秦简”是指1975年12月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的大量竹简(文字),其中《为吏之道》说:“以此为人君则鬼(和柔之意),为人臣则忠;为人父则茲(慈),为人子则孝……君鬼臣忠,父茲(慈)子孝,政之本(也)”。
材料可以证明秦朝A.“以吏为师,以法为教”B.并没有完全排斥儒家思想C.官吏注重修身养性D.主要是竹简与毛笔书写文字4.由于东汉后期世家豪族势力的不断膨胀,以往在选官制度上实行的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
曹魏时期改为九品中正制,规定中正官由中央政府委任。
由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行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彻底解决了察举制弊端C.触犯了地主豪强势力D.过分重视对品行的考察5.在蒙古西征的基础上,蒙古帝国建立了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新秩序。
正如某学者所说:“忽必烈及其侧近策士,构思了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甚至是海洋世界等三个相异世界的相连,并且他还企图以欧亚整体的规模来完成。
”据此可知,蒙古帝国的建立A.保证了欧亚世界长久和平B.为东西方文明交流创造条件C.开始打破区域文明的界限D.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连为一体6.乾隆元年(1736年)八月,清廷命减征台湾的丁银。
次年,又减少对台湾番民征收的“番饷”,革除对澎湖渔船加征的陋规,严禁汉人兼并番地,对私占番地予以归还,惩治驻兵扰民等。
这些做法A.将阻碍番民对大陆的民族认同B.可消除台湾地区阶级和民族矛盾C.是清政府应对外来入侵的反应D.体现统一政权对台湾发展的兼顾7.商标作为商品的标识,不仅是营销手段,而且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
(2024年高考真题)2024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24年6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卷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古人云:“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家以传子,官以传贤。
”文中的“家天下”反映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内外服制D.郡县制2.研究发现,内有帐篷形象(遗物或壁画)的墓葬,东汉时分布于当时边疆地区的内蒙古、辽宁、山西及甘肃等地;魏晋南北朝时期数量增多,分布范围扩大,但集中在北方及西北地区,中原地区也有少数发现,隋唐时期主要分布在关中及中地区。
据此可知()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逐步交融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北方的主要民居类型发生变化D.边疆和内地一体化3.据下图可知,汉唐时期()A.纳入巡视对象的官员群体不断扩大B.监察机构的职责限于巡视地方官吏C.地方行政权力是现不断强化的趋势D.决策、执行、监察的权力系统已确立4.明嘉靖中,陕西蒲城要求在乡儿童于望日在社庙集合,参加圣谕宣讲,“庶一社之长幼卑尊皆惕然以省,翕然以悟,而无悖德悖礼者也”。
雍正十年(1732)以后,清朝在湖南永绥、粤东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开设义学,宣讲《圣谕广训》,使苗、黎儿童渐知礼义,然后课以经书。
这可以反映出明清时期()A.儒学开始渗透基层B.儿童的教化受到重视C.边疆局势日趋稳固D.乡约与法律逐渐合流5.1875年,《申报》评论某经济实体时写道:“夫贸易可以设立公司者,其需本总在数百万与数十万也,故无论至富之家可以与分,即中下之产亦可以与分。
盖每股份出银多则千两,少则百两,必须数百十人以共集成。
浙江省2020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历史试题(后附答案解析)
2020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于天。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诗文形象地反映了西周的政治风格。
下列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神权与王权结合②“传贤”演化为“传子”③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④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
如图所示之东汉字砖,有学者研究认为系行书之滥觞肇迹,盛行于晋代。
据此判断A.行书介于篆书与草书之间B.行书肇自甲骨金文并吸收草书之长C.行书之体介于楷书与草书D.行书兼具隶书之对称与楷书之方正3.根据如图所示判断,该冶铁供风形式始于A.战国B.西汉C.东汉D.元代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
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
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A.相权有所分散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C.“外朝”参议要政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5.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
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
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6.今天人们有关明朝的印象中,除了锦衣卫、飞鱼服、绣春刀外,还有不能不提的政治体制的重大变化。
恰是这种变化,形塑了明朝的政治生态。
下列项中,属于这种变化的是①罢除丞相②设立内阁③设司礼监④六部直属皇帝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
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
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
浙江省2020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学考复习(中国古代史)
浙江省2020年6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第一课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注:2019级高中学考开始采用2017年新课标,2020级高中学考完全使用新教材、新课标、新理念。
本资料为2019级浙江高中生第一次历史学考专用,已渗透新课标和部分新教材相关内容。
复习范围:人民版历史必修第一册专题一、必修第二册专题一及必修第三册专题一、二2019年部编版历史新教材链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至四单元相关内容中华文明的形成——从三皇五帝到夏朝1.夏代应该是中国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国家);2.二里头文化可能是夏代文化遗址。
中华文明的早期发展——商与西周(1)商周信史地位的确立①殷墟的发掘和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文献中关于商朝的部分历史记载。
②大量的青铜铭文,反映了西周贵族的各种活动。
(2)商周时期的政治历程①商的建立与内外服制度(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年);②西周的建立与覆灭(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年);③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
(3)商周时期的社会经济①井田制度,石器锄耕;②青铜器物,丰富灿烂;③养蚕缫丝,丝织发达。
四.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1.多元一体(1)新石器时代多元一体的格局初步奠定①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从“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②满天星斗——新时期中期,六大文化区系并行不悖;③中原核心——新石器晚期,只有中原区系龙山文化维持在较高水平。
(2)战国时期多元一体的格局正式形成①从商周至战国时期,华夷杂处、华夷交融。
②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正式形成。
(3)从秦代开始,多元一体的格局被大一统的政治所巩固2.源远流长(1)超百万年的文化根系(指旧石器文明遗存);(2)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新石器的文明遗存);(3)五千年的古国(中华文明的形成);春秋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罕有的变局。
军事方面列强争霸,合纵连横;政治方面封建体制逐渐瓦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县官僚制国家逐步在各国建立;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均有极大的进步,商业也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文化方面产生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05(北京专用)(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24年高考考前信息必刷卷(北京专用)05历史(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查学生党史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必然要求。
北京高考历史试题从党史蕴含的丰富教育资源中选取素材,引导学生在具体史实中感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自觉,并从中汲取思想养分,坚定历史自信。
北京高考还注重通过呈现多维度、多角度、立体化的材料,加强对信息加工、逻辑推理等关键能力的考查,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透过现象看本质。
本卷第16题,以表格展现“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人口数量”“运用表格数据,绘制隋唐时期人口数量变化折线图”为试题情境,考查学生对科学研究过程中所运用到联想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逆向思维和超前思维等创新思维方法含义的理解,引导学生辨识与判断这些创新思维的特点,认识并明确创新改造世界。
第19题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货币的发展历程,蕴含党史教育。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
据此可知,战国时期()A.中国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B.铁农具已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C.铁犁铧用灌钢法制成D.铁农具并未完全取代青铜农具【答案】B【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
根据材料“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铧,人们耕地时把它安装在犁上,用来破土,省力易行。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战国时期,铁农具就已经在农业生产中得以使用了,B项正确;“中国人率先掌握了冶铁技术”不符合历史事实,世界上率先掌握冶铁技术的是西亚地区,排除A项;“灌钢法”出现于南北朝时期,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材料主要讲述“铁农具在农业上的应用”,而青铜农具在当时并没有广泛应用于农业之中,故“铁农具并未完全取代青铜农具”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有答案)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0届高三12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孔子认为人生应扎根于社会现实,极力主张从道德领域解决人生及社会的一切问题。
老子强调“清静无为”,主张从自然状态出发,从宇宙中去开启人生的智慧。
两人的人生观A.蕴含着强烈社会责任感B.是不同时代背景的折射C.体现出思想核心的差异D.适应了统治者统治需要2.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代的分裂与分治如同后来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一样,只是中华统一国家中的内乱与分治时期,秦始皇只是在经历了战国近四百年的内战与分治之后重新统一了中国。
”该学者旨在说明A.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发展趋势B.西周分封制下己形成统一国家C.秦始皇是统一中国的第一个君主D.秦王朝是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开端3.西汉建平元年,“太皇太后诏外家王氏田非冢茔,皆以赋(给)贫民”;东汉永平九年,“诏郡国以公田,赐贫民各有差”。
上述措施说明当时A.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B.赠予是农民获地的主要途径C.小农生产遏止了土地兼并D.国家扶持小农经济的发展4.唐中期,大臣刘晏改革盐法,在产盐区设官负责收盐户所煮之盐,转卖给商人,对盐商则“纵其所之”。
在距产盐区较远的地区,如盐商不至,则官府把盐减价卖给百姓。
这反映了A.官商勾结致使吏治败坏B.抑商政策有所松动C.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D.商品经济空前繁荣5.“颜体”用笔浑厚强劲,气势磅礴,代表着盛唐气象。
下列书法作品属于“颜体”的是A① B. ② C. ③ D. ④6.元代管民及理财之官由中书考绩迁调,军官由枢密院定议,二品以上高级官员均由特旨任命。
上述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削弱行省权力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D.简化选官程序7.黄宗羲赞叹“东汉太学三万人,……公卿避其贬议”,主张主管太学的“祭酒”应位同宰相,天子、宰相、百官都需定期到太学听祭洒评论政治得失。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历史(浙江卷)(参考答案)
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浙江卷)历史·参考答案(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 2 3 4 5 6 7 8 9 10A A C D CB ACD A11 12 13 14 15D A A B C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 17 18 19 20 21C CD C A C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第22题14分,第23题6分,第24题20分,第25题12分,共52分)。
22.【答案】(1)认识:多民族混合(大杂居小聚居)。
(2分)时代背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维新运动促进了思想启蒙和人民觉醒;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任2点4分)(2)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分)目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2分)思想原则: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确立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治疆方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分)(3)表现:致力于与世界各大国建立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把与发展中国家合作作为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一部分;积极推动区域和国际合作(写区域组织不得分);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任答3点6分,写具体表现:如成立中非合作论坛、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等也可给分);“布局”特征: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2分)23.(6分)【答案】观点:宋代官僚制度已经进入相当成熟的阶段理解:从横向权力结构上看,北宋在中央构建了二府三司制并加强了台谏制度。
中书门下掌行政,三司掌财政,枢密院掌军政,三者分权,削弱了相权,再加以台谏的检查,皇权大大加强。
历史-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专项提分集训 中国古代史100题(51-100题)(含答案解析)
集训02 中国古代史100题(2)51.(2023·湖北襄阳·襄阳四中校考模拟预测)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五祀卫鼎”内壁铭文,讲述了西周共王五年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与邻居邦君厉发生土地纠纷,并将该事报告给刑伯等王室大臣。
经过调解,裘卫以“田五田”交换邦君厉靠近水源的“田四田”,三有司等官员进行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
铭文内容()A.表明西周分封制遭到破坏B.反映当时存在部分私有土地C.可用于研究西周青铜制造D.说明周王室的权威遭到挑战【答案】B【详解】本题是多项类单项选择题。
据次题干信息可知,本题是本质类、推断类选择题。
据题干信息可知,铭文中内容讲述了西周共王五年正月,一个叫裘卫的人与邻居邦君厉发生土地纠纷,并将该事报告给刑伯等王室大臣。
经过调解,裘卫以“田五田”交换邦君厉靠近水源的“田四田”,三有司等官员进行实地勘察、划定地界,并办理了手续。
结合所学可知,西周当时的主要土地制度是井田制,这反映了西周当时在井田制之外还存在部分私有土地,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反映铭文中记载的土地纠纷,未涉及分封制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反映铭文中记载的土地纠纷,C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周王室的权威遭到挑战,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选B项。
52.(2023·湖北襄阳·襄阳四中校考模拟预测)曲宴是古代帝王赐宴的一种,具有私宴性质。
下表为宋朝部分官员出席曲宴的记载,出席人员变化反映出()时期太祖朝真宗朝建隆二年,“宴刺史、统军、军指挥使以上及诸道进奉使于广政殿”咸平五年(1002年)“癸亥,赐近臣岁节宴于宰相吕端第。
自是遂以为例”曲宴记载乾德二年,“宴大将王全斌于崇德殿”“三年八月八日甲寅,诏近臣观书于龙图阁,遂宴于崇和殿”A.宋初治国方略的调整B.科举制度日益完善C.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D.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答案】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宋代。
2017版浙江选考高考历史考前特训:训练5-文化史必考点(中国史)(含答案)
训练5文化史必考点(中国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孔子收徒讲学,西汉设立太学,都是对古代教育事业的重大发展。
下列对两者分析有误的是()A.办学性质并不相同B.教育对象都涉及社会中下层C.都推动儒学的传播D.教授内容以《论语》等为主2.论述先秦某学派思想的一篇论文中,含有关键词“显学、尚贤、非乐”。
该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3.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齐物”,有的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有的主张“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明确提出上述思想观点的学派有()①道家学派②斯多亚学派③儒家学派④智者学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
以下“天下”的涵义明显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墨子》“一同天下”B.《孟子》“天下定于一”C.《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D.《汉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5.冯友兰认为中国经历了三次“新儒学”运动,其中前两次发生在古代中国。
与前两次“新儒学”运动密切相关的大儒有()①孟子②董仲舒③朱熹④李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某学者在点评君主们执政心法时说道:“摆起面孔说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一派杂霸之术。
”君主“得其心法”始于()A.东周B.西汉C.北魏D.南宋7.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时说:“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宗、道教、儒教的混合产品。
”据此可知,胡适评论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代理学D.清代儒学8.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这一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是()A.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动摇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C.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传入D.城市工商业发展和市民意识产生9.顾炎武认为修史的目的在于通过“鉴往”而达到“训今”,否则修史就丧失其价值所在。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卷(浙江卷)(后附答案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浏览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可以看到不胜枚举、异彩纷呈的珍品。
下列项中属于先秦时代特色的文学成就是A.汉赋B.楚辞C.话本D.散曲2.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
观察下图(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A.①—秦始皇长城B.②—灵渠C.③—郑国渠D.④—都江堰3.史载:“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
其后颇有所改。
”其中“颇有所改”的是①设丞相②设内朝③设御史大夫④设司隶校尉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中国境内各民族既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又是文明成果的传播者。
以气贯苍穹之势矗立在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以其藏汉合璧的风格有力地佐证了民族团结协作的精神。
下列项中能够反映这一精神的是A.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B.鲜明的红白色彩与高低错落的布局和谐组合C.木雕伏兽与人面狮身巧妙融合D.木石结构的碉楼建筑与藻井、斗拱形式的有机结合5.有文献记载:“用薄铁叶剪裁,长二寸、阔五分,首尾锐如鱼形,置炭火中烧之,候通赤,以铁钤钤鱼首出火,以尾正对子位,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以密器收之。
用时置水椀(碗)于无风处,平放鱼在水面,令浮其首,常南向午也。
”这种人工磁化方法见载于A.《武经总要》B.《梦溪笔谈》C.《萍洲可谈》D.《梦粱录》6.南宋有学者记述:“午至鄂渚,泊鹦鹉洲前南市堤下。
南市在城外,沿江数万家,廛闬(街道里巷)甚盛,列肆如栉,酒垆楼栏尤壮丽,外郡未见其比。
盖川、广、荆、襄、淮、浙贸迁之会,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其盛壮如此。
”这反映了“南市”在当时①突破了政府在空间上的限制②已成为独立的商业都会③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④贸易通宵达旦,往来不绝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
【浙江选考】2020版历史考前特训 学考70分快练:训练3 经济史必考点(中国史)
训练3经济史必考点(中国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作为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下列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
”此工具名称是()A.耧车B.翻车C.筒车D.曲辕犁3.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或异乡僻壤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
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A.脆弱性B.封闭性C.再生性D.落后性4.从西汉中期耦犁推广以来,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不是向大型、高效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比较轻便灵巧。
这说明古代农具()A.已经达到定型阶段B.逐步走向停滞落后C.适应小农经济需要D.严重制约农业发展5.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
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
上述规定反映了()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6.“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
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
”诗句中这些纺织产品的主要用途是()A.自我消费B.对外出售C.交纳赋税D.捐赠礼品7.“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
如果这一土豪生活在唐朝,不可能成为他显摆资本的是()A.灌钢法制作的钢刀B.精美的青铜酒器C.艳丽柔和的粉彩瓷D.胎质细洁的白瓷8.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
”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的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9.(2016·宁波市九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下表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成就(部分),画线处所填内容正确的是( )A.B .①铁犁牛耕②大镰 ③风力水车 C .①刀耕火种②大镰 ③风力水车 D .①铁犁牛耕 ②耧车 ③曲辕犁10.(2016·杭州二中高三选考仿真考试)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主要表现为“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以下相关表述中有误的是( )①明“海禁”政策限制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禁止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②明清一直执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③明太祖曾屡次宣布“通番禁令”④雍正时期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三十五里,片帆不准下海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11.(2016·10月浙江选考)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
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版二轮复习考前特训—选择题题型专项训练 训练5 Word版含答案
训练5 史学争辩方法类选择题1.《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 C解析史书修撰由私撰到官修甚至皇帝亲自参与,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把握和意识引导的政治目的,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C项正确。
史书的编写受编写者的才识和自身观念等影响往往带有主观性,官修的史书在史书中必定会体现统治者的意志,这都打算了其不行能完全真实、公正和客观,故A、B、D三项不精确,排解。
2.(2022·太原模拟)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
至清初,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
这些史实反映出当时( )A.皇帝疏于朝政造成大权旁落B.决策过程具有肯定制衡颜色C.决策制度僵化官员拘泥规制D.君主乾纲独断专制达到顶峰答案 B解析依据材料明朝的“内阁首辅掌有对谕旨的‘封还执奏’之权”以及清朝的“内阁进本拟签,经皇帝定后,由学士照签以朱笔批于本面”可知明朝的内阁首辅和清朝的内阁都在肯定程度上对皇帝有所约束,故B项正确。
3.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可分为祖先被神灵化的“神话时代”、回归人述但又缺乏可验证性的“传奇时代”、有文字可查又有实物验证的“信史时代”。
一般认为商朝是信史时代的开头,其理由是( )A.商朝的历史有甲骨文明确和完整的记载B.历史争辩的根本依据是考古发觉,殷墟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文物C.甲骨文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商朝以前的历史只有口头传奇D.商朝之前的古文献记载必需得到考古文物印证才能被证明是信史答案 D解析甲骨文记载只是反映商朝部分历史,不行能是全部历史,故A项错误;殷墟出土了中国最早的文物,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商朝以前的历史也有文献记载,故C项错误;历史争辩留意文献和考古的双重作用,但二者必需相互印证,方可采信,故D项正确。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大三轮复习非选择题专练(五)人民版
非选择题专练(五)(建议用时:30分钟)1.随着西方工业文明逐渐传入中国,知识分子对此有不同的反应。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桐城派文人管同(1780—1831)作《禁用洋货议》一文,慨叹“数十年来,天下靡靡然争言洋货。
虽至贫者亦竭蹶而从时尚”。
……管同是那个时候士大夫中的关心时务者。
论旨所归,在于“宜戒有司,严加厉禁,洋与吾商贾,皆不可复通。
其货之在吾中国者,一切皆焚毁不用,违者罪之”。
这种忧虑,说明他感到了来自外洋的压力,其敏锐有足多者。
材料二(1912年)张謇说“今欲巩固民国,非振兴农工商各项实业不可”,随后又提出“棉铁主义”等振兴实业的思想。
梁启超在结束长期的逋客(逃亡的人)生涯之后,1912年10月在北京总商会举行的欢迎会上说“在今日尤为一国存亡之所关者,则莫如经济之战争”,大讲振兴实业之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知识分子对洋货的态度并分析这一态度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年左右知识分子态度转变的因素及影响。
解析 (1)第一小问从材料中管同文章的题目即可判断态度;第二小问结合传统观念、儒家经义、国家政策的影响等回答。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191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实业救国”思潮、中华民国成立等方面概括回答;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促进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等方面回答。
答案 (1)态度:禁用洋货。
原因:儒家义利观;重农抑商政策;外国商品对民生的影响;“天朝上国”观念。
(2)因素:“实业救国”思潮;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影响:促进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一股新气息,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学说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浙江专版】2020届高考历史考前特训1:政治史必考点(中国史)含答案
训练1政治史必考点(中国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中国各省的简称来源多种多样,浙江简称“浙”,来源是钱塘江的古称,那么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其来源是()A.武王伐纣 B .西周分封C.春秋争霸D.山川地形2.西周实行系统完整的宗法制度。
依据当时的宗法制,下列对“士”这一阶层叙述正确的是()A.相对于卿大夫是大宗B.士以下不再有宗法制C.士实行嫡长子继承制D.士一定与周王室同姓3.下图是西周时期的世系图,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世官制D.韩非4.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
”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家国同构B.神权统治C.等级森严D.中央集权5.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
这主要反映出()A.传统统治秩序遭到破坏B.生产力发展导致社会需求增多C.青铜铸造技术有根本性突破D.青铜艺术的平民化6.“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
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这是司马迁《史记》中对秦实行的郡县制的一句评价性的话。
下列关于秦郡县制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基于分封制的某些教训而实行B.形成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C.要害在于强干弱枝避免国家分裂D.基本上将国家的权力集中于中央7.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对周边地区实施政治控制,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范围,而且推动了()A.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B.朝贡体系的形成C.地方行政三级管理局面的形成D.郡国并行局面的形成8.秦朝在中央设置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他们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秦朝的这种做法旨在()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避免皇帝决策失误C.确保皇帝的决断权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9.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A.废除宗法制B.采取郡国并行制C.加强皇帝制D.实行三公九卿制10.“它排除了宰相的个人专权,相权过大而威胁皇权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浙江省 2024 年 1 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2024年1月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
这一时期()A.种植粟和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B.邦国林立,早期国家形成并发展C.先后出现精美玉器、青铜器和铁器D.氏族成员平等,未出现阶级分化【答案】A【解析】A.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
仰韶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仰韶文化时期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A正确;.B.夏、商、西周是中华文明和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时期,B错误;C.新石器时代尚未出现铁器,C错误;D.新石器时代晚期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D错误。
故选A。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下列项中,由老子提出且体现朴素唯物观的是()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答案】D【解析】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A错误;B.“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宇宙不停运转,人应效法天地,永远不断地前进。
B错误;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意思是大自然的运行有其自身规律,这个规律不会因为尧的圣明而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而就不存在。
该主张由荀子提出,C错误。
D.“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老子提出,意思是:人类的生活行为的运行是以地球物理运行的法则为法则,地球运行的法则是以这整个宇宙运行的法则为法则,宇宙运行的是以道的法则为法则,道的运行是以自然而然为法则。
简言之,道的运作是以宇宙本来自然的规律为规律,体现了朴素唯物观,D正确;故选D。
3.1896年,法国某考察团进入四川,留下了记载:“在彭山县进入了令人赞叹的成都平原——它遍地庄稼,人口稠密……繁荣富庶,令人难以置信,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当地人充分领悟、广泛使用的灌溉体系。
2020学年高三历史文化史复习题及答案
2020 学年高三历史文化史复习题及答案一. 选择题(2020 年新课标卷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个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C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根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2020 年全国卷文综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DA. 经部B. 史部C. 子部D. 集部(2020 年北京卷文综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艰难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x 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个现象表明AA. 兴建文庙是增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 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 .文庙额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 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2020 年北京卷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DA. 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 质疑孔子的性C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2020 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CA. 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 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 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2020 年安徽卷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 3 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BA. ①④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2020 年广东卷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能够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A. 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 诗歌创作表现繁荣局面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2020 年上海市单科历史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 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入学儒家,即BA. 爱无差等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 存天理,灭人欲(2020 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浙江省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考历史必刷试卷含解析
浙江省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考历史必刷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
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这反映出当地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B.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C.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D.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2.1933年上海《申报月刊》发起中国现代化问题的专题征文讨论。
收到的26篇论文或随笔中,主张走西方私人资本主义道路的只有1篇,倾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方法和统制经济的占绝大多数。
这表明当时A.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时代潮流B.知识界要求增强国力的迫切愿望C.国民党的统治失去民众支持D.中共根据地的发展影响日益扩大3.本改签指内阁将票拟好的题本进呈皇帝后,如皇帝不同意内阁票签的意见,就会下令内阁重新票拟,或直接拟好交内阁发出。
乾隆时期,很多题本改签的内容或是由军机处传达到内阁,或是先由军机大臣草拟,然后呈报皇帝,获准后,发交内阁照签办理题本改签。
这一变化表明乾隆时期A.中央集权日益强化B.制衡机制得到完善C.内阁决策受到削弱D.君主专制日益加强4.资中筠在《美国十讲》中指出:“新政在美国历史上既无先例可循,也没有系统的经济理论作为基础。
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任何一批政策法令的颁布实施,都不是事前计划好的,都是应急性的、试验性的。
”作者意在强调罗斯福新政A.基于实际的灵活性B.整顿措施的系统性C.脱离理论的盲目性D.取得成功的偶然性5.“苏格拉底彻底改变了早期希腊思想家更多地关注字宙本质的倾向,使哲学研究变得更有意义,他把哲学根植在了人类的城市和家庭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5文化史必考点(中国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孔子收徒讲学,西汉设立太学,都是对古代教育事业的重大发展。
下列对两者分析有误的是() A.办学性质并不相同B.教育对象都涉及社会中下层C.都推动儒学的传播D.教授内容以《论语》等为主2.论述先秦某学派思想的一篇论文中,含有关键词“显学、尚贤、非乐”。
该学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3.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齐物”,有的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有的主张“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明确提出上述思想观点的学派有()①道家学派②斯多亚学派③儒家学派④智者学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大一统”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
以下“天下”的涵义明显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墨子》“一同天下”B.《孟子》“天下定于一”C.《荀子》“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D.《汉书》“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5.冯友兰认为中国经历了三次“新儒学”运动,其中前两次发生在古代中国。
与前两次“新儒学”运动密切相关的大儒有()①孟子②董仲舒③朱熹④李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6.某学者在点评君主们执政心法时说道:“摆起面孔说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一派杂霸之术。
”君主“得其心法”始于()A.东周B.西汉C.北魏D.南宋7.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时说:“挂着儒家的招牌,其实是禅宗、道教、儒教的混合产品。
”据此可知,胡适评论的是()A.先秦儒学B.汉代儒学C.宋代理学D.清代儒学8.李贽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这一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是()A.程朱理学统治地位的动摇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C.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传入D.城市工商业发展和市民意识产生9.顾炎武认为修史的目的在于通过“鉴往”而达到“训今”,否则修史就丧失其价值所在。
这表明顾炎武主张()A.保家爱国B.博通经史C.发扬儒学D.经世致用10.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欧洲自从蒙古军西侵以及前后七次十字军东征以后,传入了不少的东方新事物。
”这些新事物中,最有重要意义的是()A.瓷器和丝绸B.四大发明C.西方的科技著作D.工业技术与产品11.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最先为中国的巫师所知,他们用一个按北斗七星的形状、用磁铁矿做成的勺子,放在一个光滑的铜天盘上指示北极。
”该项发明是()A.印刷术B.造纸术C.司南D.火药12.下图是收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一幅康熙书法作品,从书法形体上看,它应属于()A.隶书B.楷书C.行书D.草书13.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D.元曲和杂剧14.下图《清明上河图》备受史学家的关注。
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A.绘画题材广泛B.当时城市商业经济繁荣C.社会政治清明D.汴河两岸秀丽的自然风光1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从创作风格来看,该作品属于()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16.李约瑟称朱熹理学“反映了近代科学的立足点”,“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无不同”。
他的主要依据是朱熹主张()A.格物致知B.先理后气C.心即理也D.理气同源17.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建议中国人应该尽快发展自己的工业、商业、航运业、金融业。
还刻意介绍了英美等国民主制度,以为英美联邦制、选举制、分权制衡的司法制度,值得中国人注意借鉴。
这表明魏源() A.提出发展资本主义B.主张进行变法维新C.倡导“开眼看世界”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18.有史学家评论道:“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
”此观点强调了“中体西用”()A.是理想的救国方案B.容纳资本主义的新文化C.符合当时的国情D.充斥封建主义的旧文化19.立宪派在不同历史阶段名称各不相同:戊戌变法时为维新派,戊戌政变后为保皇派,日俄战争后为立宪派。
不论如何变化,不变的是()A.代表封建阶级利益B.坚持改良主义路线C.阻碍社会进步发展D.维护专制主义政体20.“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的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这段话表明孙中山强调的革命中心纲领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21.近代以来,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寻求强国御侮之路,拉开了近代思想解放的帷幕。
以下著作,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文学革命论》②《海国图志》③《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④《孔子改制考》A.①③②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③①D.③④①②22.一位学者说:“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为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
”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A.洋务运动期间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期间D.新文化运动期间23.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或自由制度的蓝本,而是共产主义。
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
”毛泽东“领导中国起死回生”的关键是() A.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B.制定了灵活的方针政策C.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D.建立了工农革命武装24.邓小平在1978年曾说:“社会主义要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二十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这句话从本质上说明了()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B.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C.要从根本上变革社会主义制度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25.邓小平1975年9月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下列不属于邓小平倡议和影响下的举措是()A.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B.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C.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D.制定了《义务教育法》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26.明清时期,我国传统农业文明继续发展,同时在其内部也生长出了某些新的思想观念。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
……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
……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王守仁《传习录》材料二有人者(君主)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三梨洲(黄宗羲)之学,自然以阳明为根底……他一生无日不做事,无日不读书,独于静坐参悟一类功夫,绝不提倡。
……梨洲不是王学的革命家,也不是王学的承继人,他是王学的修正者。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王守仁的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对当时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所产生的影响。
(4分)(2)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政治理想。
据材料三,说明黄宗羲是“王学的修正者”。
(4分)(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解释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的表现。
(2分)27.戏剧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戏剧艺术在元代走向了成熟,是中国戏曲第一个繁荣期。
到了明代尤以传奇成就最为显著,产生了不少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品,成为中国戏曲的第二座高峰。
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据段亚婷《浅谈明代戏剧的基本格局》等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版的外国戏剧集有76部,其中现代主义戏剧竟占一半以上。
可以说,当时西方已经出现的各现代主义戏剧流派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几乎无所遗漏地被介绍了过来。
——据杨文华《西方现代主义戏剧对中国戏剧的深层影响》(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戏剧发展的原因。
(4分)(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国知识分子大量介绍西方现代主义戏剧的目的是什么?(6分)训练5文化史必考点(中国史)1.D2.D[儒家推崇“仁”“义”“礼”等思想观点,故A项错误;道家推崇“无为”和“小国寡民”等思想,故B项错误;法家推崇“以法治国”等思想,故C项错误;墨家推崇“尚贤”“非乐”等思想,故D项正确。
]3.A[材料中“顺应自然”表明了道家思想,故①正确;依据所学可知,斯多亚学派的物理学是一种自然哲学,它不仅阐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也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②正确;材料中“制天命而用之”是儒家荀子的思想,故③正确;智者学派放弃了对物质世界的探索,转而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与材料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符,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4.D[A项中“一同天下”的意思是一统天下,“天下”主要指疆域;B项中的“天下定于一”的意思是天下统一,该“天下”也是指疆域;C项中“一天下”的意思也是统一天下,同样,此“天下”也是指疆域;D项中“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意思是全国不管大事还是小事皆由皇帝决断,此“天下”有全国之意,更强调的是全国的统治权,D项符合题意。
]5.C[孟子处于儒家思想的产生时期,故①错误;董仲舒处于汉代儒学的发展阶段,其吸收了法家和阴阳家的思想,故②正确;朱熹处于宋代儒学的进一步发展阶段,将儒学改造为理学,故③正确;李贽处于明代儒学的发展阶段,应当属于第三次的“新儒学”运动,故④错误,C符合题意。
]6.B[根据题干中“仁义道德”“一派杂霸之术”可知是指汉代儒学外儒内法的特点,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是在西汉时期,故选B项。
]7.C[先秦儒学属原始儒学,佛教尚未传入,道教尚未形成,故A项错误;汉代儒学指董仲舒新儒学,佛、道教尚未传入与形成,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把儒学上升到“理”的高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是三教合一的产物,故C项正确;清代儒学适应了资本主义萌芽的需要,提倡工商皆本、学以致用,与佛道无关,故D项错误。
]8.D[明清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依然是程朱理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谈到君主专制问题,故B项错误;西方人文精神的大量传入在19世纪末期,与李贽时代不一致,故C项错误;材料中“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强调对“私”的一种肯定,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的背景下,最初的民主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