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学串讲(上)
《教育统计学》优秀教案
《教育统计学》优秀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运用教育统计学方法对教育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教学目标:1. 了解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 掌握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技能,如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3. 能够运用教育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教育问题;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证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1. 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 教育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 教育数据的收集和整理;4. 描述性统计分析;5. 推断性统计分析;6. 教育统计软件的使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教育问题,引发学生对教育统计学的兴趣和思考;2. 讲解:讲解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3. 实践:让学生运用教育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分析学生成绩、教育质量等;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结果和心得,互相学习和交流;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6.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积极性;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4.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消化和运用能力。
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育统计学教材;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讲解;3. 案例:收集实际教育问题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4. 教育统计软件:安装并提供学生使用的教育统计软件,如SPSS、EXCEL等;5.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学术文章、视频教程等,供学生自主学习。
教育统计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育统计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什么是教育统计学?教育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教育领域中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它利用统计学方法来帮助教育工作者了解和评估教育系统中的各种现象和趋势。
教育统计学可以提供决策制定和政策改进的依据,以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样本和总体- 样本是从总体中选择出来的一部分,用于代表整个总体。
通过对样本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对总体的特征和趋势进行推断。
样本是从总体中选择出来的一部分,用于代表整个总体。
通过对样本进行研究,我们可以对总体的特征和趋势进行推断。
- 总体是我们感兴趣的全部个体或事物的集合。
例如,如果我们对一所学校的学生做研究,那么学校中的所有学生就是总体。
总体是我们感兴趣的全部个体或事物的集合。
例如,如果我们对一所学校的学生做研究,那么学校中的所有学生就是总体。
频数和频率- 频数表示某个特定数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次数。
频数表示某个特定数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次数。
- 频率指的是某个特定数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相对次数。
频率可以用绝对频数除以总体大小得到。
频率指的是某个特定数值在数据集中出现的相对次数。
频率可以用绝对频数除以总体大小得到。
中心趋势测量-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它是衡量数据的中心趋势的一种指标。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它是衡量数据的中心趋势的一种指标。
- 中位数是将数据集按大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值。
它也是衡量数据中心趋势的一种指标。
中位数是将数据集按大小排列后,位于中间位置的值。
它也是衡量数据中心趋势的一种指标。
- 众数是指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
它也可以作为衡量数据中心趋势的指标。
众数是指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
它也可以作为衡量数据中心趋势的指标。
变异性测量- 范围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异。
范围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异。
- 标准差是一组数据与其平均数之间差异的平均值。
它是衡量数据变异性的一种指标。
教育统计学_第一章 绪论
六、教育统计学的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六:统计误差
误差是测得值与真值之间的差值。 测得值=真值+误差 统计误差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测量误差与抽
四、学习教育统计学的注意事项
几个问题
畏难情绪 重点注意使用条件 多做练习
五、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
教育统计学
描述统计 推断统计 实验设计
1、描述统计
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现其 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目的是将大量零散的、杂乱无序的数字资 料进行整理、归纳、简缩、概括,使事物 的全貌及其分布特征清晰、明确地显现出 来。
六、教育统计学的基础知识
抽签法:先将总体各个体编上号,这些号 码无大小意义,仅是各个体的代号,每一 个体都要有一个号码。将每一号码写到纸 签上或卡片上,充分混合,任意抽取,抽 到预定的数目为止。
六、教育统计学的基础知识
随机数码法:在总体数目较大时,抽签法 不方便,用随机数码表,将各个体先编上 号,从《随机数码表》中任何一个地方开 始,向任何一个方向选取。教育研究中一 般采用不可重复抽样。
二、什么是教育统计学
教育研究数据的特点
研究数据和结果多以数字形式呈现 数据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 数据具有规律性 目标是通过部分数据来推测总体特征
三、学习教育统计学的意义
学习心理与教育专业的诸课程需要统计学 知识。
从事心理与教育工作的实践需要统计学知 识。
进行心理教育科学研究需要统计学知识。 科学的思维需要统计学知识。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教育统计学
教育学专业的教育教育统计学教育学专业中的教育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数据的学科,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教育数据来揭示教育现象和问题的规律性。
教育统计学的应用范围广泛,可以用于评估教育政策的效果、研究学生学业发展的轨迹、分析学校的教育成果等。
本文将介绍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统计学是统计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它关注的是教育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变量。
教育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包括学生、学校、教师、家庭以及教育相关的政策和实践等。
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数据:教育数据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收集到的信息或指标,如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的师生比例、教师的教学经验等。
教育数据可以是定性的,如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可以是定量的,如学生的年龄、学费的数额等。
2. 教育变量:教育变量是指在教育数据中所包含的可以变化的因素,如学生的性别、学校的规模、教师的资格等。
教育变量可以是分类变量,如学生的年级;也可以是连续变量,如学生的身高。
3. 教育指标:教育指标是对教育现象或问题进行度量和描述的量化指标,如学生的平均分数、学校的毕业率等。
教育指标可以用于比较不同群体、不同地区或者不同时间段之间的教育差异。
二、教育统计学的主要方法教育统计学通过采用各种数据分析方法来对教育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以便于揭示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本质。
教育统计学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描述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分析是对教育数据进行总结和概括的方法,包括计算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统计指标,绘制频数分布表、条形图、折线图等图表以及计算相关系数、回归方程等。
2. 推断统计分析:推断统计分析是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推断来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方法。
它可以用来估计总体参数、检验两个或多个总体之间的差异、进行因果推断等。
3. 多元统计分析:多元统计分析是通过考虑多个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方法。
它包括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等多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变量之间的主成分、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等。
《教育统计学》(王孝玲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华东师大心理统计学大纲教材:《教育统计学》(王孝玲编著,修订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6月第一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一、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研究统计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具体地说,它是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分析反映事物总体信息的数字资料,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统计学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数理统计学。
它主要是以概率论为基础,对统计数据数量关系的模式加以解释,对统计原理和方法给予数学的证明。
它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另一类是应用统计学。
它是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如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应用到工业领域,称为工业统计学;应用到医学领域,称为医学统计学;应用到心理学领域,称为心理统计学,等等。
应用统计学是与研究对象密切结合的各科专门统计学。
二、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的内容统计学和心理统计学的研究内容,从不同角度来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从具体应用的角度来分,可以分成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实验设计三部分。
1.描述统计对已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概括,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称为描述统计。
2.推断统计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推测,这种统计方法称为推断统计。
推断统计的内容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部分。
3.实验设计实验者为了揭示试验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在实验之前所制定的实验计划,称为实验设计。
其中包括选择怎样的抽样方式;如何计算样本容量;确定怎样的实验对照形式;如何实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等组化;如何安排实验因素和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用什么统计方法处理及分析实验结果,等等。
以上三部分内容,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联系的。
第二节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随机变量具有以下三个特性的现象,成为随机变量。
第一,一次试验有多中可能结果,其所有可能结果是已知的;第二,试验之前不能预料哪一种结果会出现;第三,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试验。
教育统计与测量串讲笔记
《教育统计与测量》串讲笔记(1)1、教育统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 2、测量结果能在其上取定数值的量尺,从量化水平高低的角度可分为:名义量尺、顺序量尺、等距量尺与比率量尺。
在名义量尺上所指定的数字,只具有类别标志的意义,而无性质优劣,分量多寡的意义。
顺序量尺上的数字量化水平则较高,有优劣、大小、先后之别,如学业成绩评定优劣。
等距量尺上的数字量化水平又更高,这种数字是单位相等但零点可任意指定的线性连续体系上的值,如温度、可比可加。
比率量尺是一种有绝对零点的,等单位的线性连续体系。
如身高、体重等。
能加、减、乘、除 3、测量工作按一定的规则进行,体现为三种东西即:测量工具、施测和评分的程序与要求、结果解释参照系或参照物4、心理测量跟物理测量的两点突出差异:一间接性;二要抽样进行5、数据的种类①从数据来源分成计数数据、测量评估数据和人工编码数据②根据数据所反映的变量的性质分分为称名变量数据、顺序变量数据、等距变量和比率变量数据 6、顺序变量数据之间虽有次序与等级关系,但不具有相等单位,也不具有绝对的数量大小和零点。
因此只能进行顺序递推运算,不能做加减乘除运算。
等距变量不能用乘、除法运算来反映两个数据之间的倍比关系,能做加减运算。
比率变量数据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7、数据三个特点①数据的离散性②数据的变异性③数据的规律性8、统计一批数据的次数分布两种方法:一、按不同的测量值逐点统计次数;二、为了简缩数据以区间跨度来统计次数。
如分数段统计9、编制简单次数分布步骤①求全距②定组数③定组距④写组限⑤求组中值⑥归类划记⑦登记次数 10、相对次数分布表主要能反映各组数据的百分比结构11、累积次数分布表还分成“以下”累积次数分布表与“以上”累积次数分布表两种。
“以下”累积其目的在于反映位于某个分数“以下”的累积次数共有多少12、次数分布图两种表达方式:次数直方图和次数多边图22、等级相关适用的几种情况①两列观测数据都是顺序变量数据,或一列是顺序变量数据,另一列是连续变量的数据。
教育统计学
第一章:概述一、教育统计学的含义(一)什么是统计学A统计学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量规律性的一门数学分支。
自然界中有两类现象:a.确定现象b.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的规律性可用概率论来描述,起源于(法)帕斯卡对赌博现象的研究。
B数理统计学:以概率论为基础C应用统计学:是数理统计学理论在各个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二)什么是教育统计学探讨如何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应用于研究教育现象中数量关系的科学。
根据不同功能可划分为:1.统计设计:研究如何科学全面地搜集统计数据以确保统计结论的可靠性。
如:如何进行随机抽样,如何设计实验等。
2.描述统计:研究如何对搜集到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以显示数量关系,如:计算数据的集中度、离散度等。
3.推断统计: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测和判断未知的总体特征,如总体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
二、几个基本概念(一)变量与变量值A变量:可以定量并能取不同数值的事物的某种特征。
B变量值:变量具体的数值如考试的分数、智力水平C变量的类型:①类别变量:只是用数字来代表事物或对事物进行分类,数字没有任何数值意义。
不能做量化分析,无大小意义,只表明类别。
如性别男1 女2②顺序变量:表明类别的大小或某种属性的多少。
主要用于分等论级和分类。
仅表示等级,不表示某种属性的真正量和绝对值。
无参照点(没有绝对零度)和相等单位。
如:五点评分:ABCDE③等距变量:存在大小关系,无绝对零点,但存在相对零点。
可进行数学运算、有相等单位。
如IQ④比率变量:有相等单位和绝对零点,可以知道事物之间的某种特点上相差多少及他们之间的倍数关系。
如长度(二)总体与样本A总体:具有某种特征的个体总和例如大学生、中学生、女性、男性,包括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总体的量化特征称为总体参数。
如总体平均数B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观察对象。
样本容量(>30称为大样本,<30称为小样本),样本的量化特征称为样本统计量,如样本平均数。
(研究分布关系越大越好;研究事物关系越小越好)第二章:原始数据的整理一、次数分布表(一)分类1.简单次数分布表:又称简单频叔分布表,根据不同组别数据出现频数编制而成。
统计学中的教育统计
统计学中的教育统计教育统计是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集中研究和应用统计方法来分析和解释与教育相关的数据。
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教育统计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教育系统、学生表现和教学方法的重要信息。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常用的统计方法以及教育决策和政策制定中的应用。
一、教育统计的基本概念教育统计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与教育相关的数据的学科。
它与一般统计学相似,但更加专注于教育领域。
教育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教育系统的结构和规模,学生的学术成绩和表现,以及教学方法和效果。
通过教育统计,我们可以获取定量数据并进行科学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教育现象,辅助教育决策和实施。
二、教育统计中的常用统计方法1. 描述统计方法描述统计方法是教育统计中最常见的分析方法之一。
它包括统计数据的集中趋势(如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离散程度(如标准差和方差)以及数据的分布情况(如直方图和箱线图)。
通过描述统计方法,我们可以对某一特定变量或整体数据进行概括和解释,提供对教育现象的定量描述。
2. 探索性数据分析(EDA)探索性数据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发现数据中的模式、异常和关联关系。
在教育统计中,EDA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学生成绩的分布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教育政策的影响。
通过可视化工具和统计方法,EDA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数据,并由此提出假设和研究问题。
3. 核心计量经济学核心计量经济学是将经济学原理和统计学方法相结合,用于研究教育领域中因果关系的一种方法。
通过使用实验设计、回归分析和处理控制V方法等统计技术,核心计量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评估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的效果,解决因果推断的问题,并提供依据支持教育决策。
三、教育统计在教育决策和政策制定中的应用教育统计在教育决策和政策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教育政策制定者可以了解教育系统的现状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教育学的教育统计学学
教育学的教育统计学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思想、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学科。
而教育统计学则是教育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教育领域中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
教育统计学不仅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教育现象,还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从而改善教育系统的运作。
本文将从教育统计学的定义、应用领域以及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育统计学的定义教育统计学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
它主要侧重于教育领域的数据分析,以获取有关教育活动和教育成果的信息。
教育统计学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和数学模型等工具,帮助研究者从大量的数据中获取有关教育现象的信息,并通过分析结果为教育实践和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二、教育统计学的应用领域教育统计学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政策制定、教学评估与改进、学生评价和教育经济等。
首先,教育统计学可以用于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
通过运用统计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政策制定者可以了解不同政策的效果和影响,从而做出科学的决策。
其次,教育统计学可以帮助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教学评估与改进。
通过收集、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教育资源利用情况,教育机构可以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此外,教育统计学在学生评价和教育经济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客观的数据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教育统计学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教育统计学在教育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大量的教育数据进行分析,教育统计学可以揭示教育现象的规律和趋势,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在教师培训方面,教育统计学可以用于评估不同培训模式和方法的效果,以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
在学校管理和领导方面,教育统计学可以帮助校长和管理者了解学校的整体情况,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教育统计学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提供有效的建议和方案。
总之,教育统计学作为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统计学第一讲
1、学习教育统计学可以顺利地阅读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科研报告和文献,从中可以间接地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2、学习教育统计学可以提高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在教育、教学和教育行政管理中,需要运用教育统计方法来提高科学性及其效率。
3、学习教育统计学可以为学习教育测量及教育评价打下基础。标准化测验的编制过程中,测题的筛选、测验信度和效度的鉴定;教育评价中,对评价质量、评价信度的估计、效度的鉴定、评价结果的整理和分析,都运用了大量的教育统计方法。
2、推论统计是根据样本所提供的信息,运用概率的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分布特征进行估计、推测。推论统计的内容包括总体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两部分。推论统计的目的在于根据已知的情况,在一定概率的意义上估计、推测未知的情况。
3、实验设计是实验者为了揭示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在实验之前所制订的实验计划。包括选择怎样的抽样方式;如何计算样本容量;确定怎样的实验对照形式;如何实现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等组化;如何安排实验因素和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用什么统计方法处理及分析实验结果,等等。
牡丹江师范学院教案
教研室:教育学教研室教师姓名:姜涛授课时间:第一周(1)
课程名称
教育统计学
授课专业和班级
教育学专业13级
授课内容
第一章绪论
授课学时
2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统计学的含பைடு நூலகம்;理解教育统计学的概念、任务、内容及意义;掌握教育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教学重点
教育统计学的概念、任务和内容
教学难点
教育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作为观察对象的一部分个体。
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容量,一般用n来表示。一般把容量n>30的样本称为大样本;而n≤30的样本称为小样本。
教育学的教育统计学
教育学的教育统计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学科,而教育统计学则是教育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应用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分析教育数据,为教育决策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教育统计学的概念、研究领域、方法与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概念与背景教育统计学是教育学与统计学的交叉学科,它将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领域,通过对教育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解释,揭示教育现象的内在规律。
教育统计学旨在通过量化研究方法,提供对教育问题的科学答案,为教育决策与实践提供支持。
教育统计学的发展与应用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获取和处理大规模的教育数据变得更加容易,这为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信息技术也为教育统计学提供了更多的工具和方法,例如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以更准确地分析教育数据并得出有效结论。
二、研究领域教育统计学涉及的研究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分配与利用:通过数据分析,评估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探讨资源利用效率,为优化资源分配提供依据。
2. 教育经济学:通过统计方法,研究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分析教育经济效益,为教育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3. 教育评估与质量监测:通过统计指标和方法,评价教育质量,并监测教育改革与政策的实施效果,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数据支持。
4. 教育统计指标与标准的制定:根据教育目标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统计指标和标准,为教育政策制定、评价和监测提供统计信息。
5. 教育需求与预测:通过对教育数据的分析与建模,预测未来教育需求,为教育规划和资源配置提供预测依据。
三、方法与应用在教育统计学的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回归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对教育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从中发现规律和得出结论。
教育统计学的应用范围广泛,既涉及教育管理和决策层面,也涉及教育研究和实践层面。
教育学专业教育统计学
教育学专业教育统计学教育学专业教育统计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领域中的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
通过统计学方法的应用,教育学专业能够深入研究教育现象、评估教育政策的效果,并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将从教育统计学的定义、应用、技术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对这门学科进行探讨。
一、教育统计学的定义教育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教育领域中各种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的学科。
它与一般统计学相比,更加专注于教育领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教育统计学旨在通过搜集和分析教育数据,揭示教育现象与问题,并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依据。
二、教育统计学的应用教育统计学的应用广泛而深入。
首先,教育统计学可以用于教育政策的评估。
通过对教育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评估某一教育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对学生学业成绩、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其次,教育统计学还可以用于学校管理。
通过对学校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学校的整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此外,教育统计学还可以用于教育研究,通过对教育数据的分析,加深对教育现象的理解,并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三、教育统计学的技术教育统计学依赖于各种统计学技术。
其中,最常用的是描述统计与推论统计。
描述统计是指根据教育数据,通过制表、绘图等手段,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以了解教育现象的大致情况。
推论统计则是在样本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概率推断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和规律。
此外,教育统计学还涉及到多元统计、回归分析、因子分析等高级技术,以更深入的分析教育数据。
四、教育统计学的发展趋势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教育统计学正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大数据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统计学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来源和分析工具,使得教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更为全面和精确。
另一方面,教育统计学也面临着教育数据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伦理和法律问题,需要建立相应的规范和政策。
总结起来,教育学专业教育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通过统计学方法的应用,揭示教育现象的特点和问题,并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依据。
教育统计学PPT精品课程课件全册课件汇总
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
教育统计学的分类
(1)依研究的问题实质来划分,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内容 可划分为描述一件事物的性质、比较两件事物之间的差异、
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一件事物两种不同属性之间的相
互关系、取样方法等等。 (2)依统计方法的功能进行分类,教育统计学的研究 内容可分为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和实验设计。
教育统计学的性质
教育统计学是心理学与统计学交叉结合的学科,是数理统
计方法在教育领域的具体应用,属于应用统计学的范畴,是应
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是教育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也是 最基本的一种定量化的研究工具。
教育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关系
数理统计学研究的领域包括怎样设计一个实验,如何从局部观测推论整
推论统计
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局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推论总体(或称全局)的 情形。 具体内容包括: (1)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即各种各样的假设检验,包括大样本检 验方法(z检验),小样本检验方法(t检验),各种计数资料的假设检验
的方法(百分数检验、χ2检验等),变异数分析的方法(F检验),回归
分析方法等等。 (2)总体参数的估计方法。
(3)各种非参数的统计方法等。
实验设计
主要目的在于研究如何科学地、经济地以及更有效地进 行实验。 具体内容包括:在实验以前对研究的基本步骤、取样方
法、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结果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等作出
严格的规定。
思考题
描述统计、推论统计和实验设计这三部
分统计内容有何关系?
答:Βιβλιοθήκη 教育统计学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内容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
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又可以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教育统计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育统计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引言教育统计学是研究教育现象与过程的统计学科。
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教育数据,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教育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解释等内容。
通过本文的研究,您将对教育统计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数据收集1.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问题并向受访者发放问卷,获得受访者的观点、态度和反馈。
2. 观察法:通过观察教育现象,如学生课堂表现、教师教学方法等,收集相关数据。
3. 记录法:通过查阅教育档案、学生成绩册等,获取相关数据。
4. 实验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实验结果,分析教育措施的有效性。
数据分析1. 描述统计学:通过统计指标(如平均数、标准差、频率等)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总结,揭示数据的特征。
2. 探索性数据分析:通过绘制图表、计算相关系数等方式,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3. 推论统计学:通过抽样和假设检验等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推断,从而得出总体的结论。
数据解释1. 数据可视化:通过图表、图像等方式,将数据转化为直观的可视化形式,使数据更容易理解和解释。
2. 堆积图:通过叠加不同类别的数据,展示数据之间的差异和比较。
3. 趋势图:通过显示数据的演变过程,揭示数据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结论教育统计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教育研究和决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介绍了教育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解释等内容。
通过研究这些基础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育统计学,为教育工作提供科学支持。
希望本文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注:本文参考了教育统计学教材与资料,整理而成。
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教育统计学是指应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教育领域的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统计技术,揭示教育现象的规律性和趋势,为教育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育统计学。
一、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收集和处理:教育统计学借助调查问卷、实验观测、档案资料等方式收集和处理教育领域的数据,建立数据集,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
2. 描述统计学:描述统计学是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它通过统计指标如频数、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对教育数据进行整体和个体特征的描述。
3. 推论统计学:推论统计学是教育统计学的另一重要方法,它通过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特征、进行假设检验和建立置信区间等,对教育现象进行推断。
4. 数据分析:教育统计学运用统计方法和技术,对教育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从中发现规律、解决问题和支持决策。
二、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方法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是教育统计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设计问卷、发放调查并收集数据,获取教育目标、教育资源、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等方面的信息。
2. 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教育统计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用于研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帮助我们了解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关性。
3. 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教育统计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用于研究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并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教育结果。
4. 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教育统计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的特征,帮助我们了解未知总体参数,并据此进行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决策。
5. 多变量分析:多变量分析是教育统计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用于研究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寻找变量之间的模式和结构。
三、教育统计学的应用领域教育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评估:教育统计学可以用于评估教育政策和教育项目的效果,通过收集和分析教育数据,评估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果。
教育统计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育统计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教育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关于教育现象的统计学科,它利用统计方法和技术来收集、分析和解释教育数据,从而推断和判断教育领域中的各种现象和关系。
本文将介绍教育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了解该领域的核心概念和方法。
1. 教育统计学的重要性教育统计学是教育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研究者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教育统计学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教育政策制定、教育评估、教学改革等。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对教育领域的问题进行量化描述和解释,为决策者提供有力的依据。
2. 教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
在教育统计学中,我们往往无法调查整个总体,所以需要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的情况。
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指研究对象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
在教育统计学中,我们往往无法调查整个总体,所以需要通过样本来推断总体的情况。
- 变量与指标:变量是指教育统计研究中需要观察和测量的特征、属性或现象,比如学生成绩、家庭背景等;指标是度量变量的具体方法和工具,比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变量与指标:变量是指教育统计研究中需要观察和测量的特征、属性或现象,比如学生成绩、家庭背景等;指标是度量变量的具体方法和工具,比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如频数、比例、均值等;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的统计结果,推断总体的特征和关系,通过抽样误差估计总体参数。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描述统计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如频数、比例、均值等;推断统计是根据样本的统计结果,推断总体的特征和关系,通过抽样误差估计总体参数。
3. 教育统计学的常用方法- 抽样方法:在实际调查中,我们通常无法对整个总体进行研究,而是通过合理的抽样方法来选取一部分样本,使得样本代表总体。
常用的抽样方法有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设检验的种类
参数检验(parametric test):总体分布 形态已知,只对总体的未知参数 进行假设检验
非参数检验(non-parametric test):总体 分布形态未知,对未知分布函数 的形式及其他特征进行假设检验
一、假设与假设检验
假设:用统计学术语对总体参数所做的假定性说 明种类: 零假设(Null hypothesis):根据样本信息期待拒 绝的假设,一般用H0表示,可直接检验 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根据样本 信息期待证实的假设,用H1表示,不能直接 检验 两种假设相互对立,只能有一个正确 假设检验需要建立零假设和备择假设
t分布
是统计分析中应用较多的一种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也称学生氏分布 分布形态:左右对称,峰态比较高狭,分布形状随 样本容量n-1的变化而变化的一族分布
t
X s n 1
(公式6-9)
t分布与σ无关而与n-1(自由度)有关 自由度:指任何变量中可以自由变化的数目,用符 号df或ν表示 t分布的自由度df=n-1
注意:
中数可能是数据中的一个,也可能根本不是原有的 数据
中数的优缺点与应用
优点:比较严密确定,简明易懂,计算方便 缺点:其大小不受制于全体数据
受抽样影响较大 反应不够灵敏 不能做进一步代数运算
适用情况:
1.一组数据中出现两个极端数值时 2.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不清楚,不确切时 3.当需要快速估计一组数据的代表值时
1- α
α= 0.025
α1
随机区间
α2
正确概率95%,错误5%
第八章
假设检验
统计推断:从样本出发来推断总体分布的 过程。 参数估计:已知数据分布类型,由样本统 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 假设检验:在统计学中,通过样本统计量 得出的差异作出一般性推论,判断总 体参数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的推论过程
数是两列变量间相关程度的数字表现形式。作 为样本间相互关系程度的统计特征数 ,常用r表 示,作为总体参数,一般用ρ表示, 是应用比较 广泛的一个有代表性的统计量。
相关系数是就线形关系而言的
相关系数的取值
1 r 1
内在涵义:
1.取值范围:位于-1.00至+1.00之间,是一个比率, 常用小数形式表示 2.取值大小:表示双变量相关的强度 │r│→1,则相关越密切 │r│→0,相关越不密切 3.正负号:表示双变量相关的方向 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 4.代表值:r=+1,表完全正相关 r=-1,表完全负相关 r=0,表无相关
2.比率:两个数的比成为比率。相关概念:比例 3.频率:又称相对次数,是对于总体而言的。计算方法:某一事件发生
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
4.概率:又称机率,或然率,用P表示。指某一事件在无限的观测中所
能预测的相对出现的次数,通常用比例表示。
统计表:用来表达统计指标和被说明事物之间关系的表格
(二)正态分布的特征
1. 2.
3.
4.
图形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且M=Md=Mo, 此点y值最大(0.3989) 正态分布的中央点(即平均数点)最高,然后 逐渐向两侧下降,曲线的形式是先向内弯,然 后向外弯,拐点位于±1σ处但终不能与基线 相交 正态曲线下面积为1,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各 0.50 正态分布有两个重要参数μ=0,σ=1,写作 N(0,1),根据Z分数的性质,很容易转换标准 正态分布,查附表1即可
计算公式严密确定 适合代数运算 受抽样变动影响小
二、标准分数
标准分数又称Z分数(Z-score), 是以标准差为单 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位置的相对位 置量数。离平均数有多远,即表示原始分数在平 均数以上或以下几个标准差的位置,从而明确该 分数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的量数。
X X 计算公式: Z S
2 x
s2
(X X )
2
x
2
(公式4 7)
N
(公式4 8)
(四)、标准差和方差的性质和意义 方差和标准差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指 标,是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中最常用的差异量数。 在描述统计部分,只需要标准差就足以说明一组 数据的离中趋势。
优点: 反应灵敏 容易计算 简单明了
4.原始数据中,各个Z分数的标准差为1, 即sz=1 。 5.若原始分数呈正态分布 , 则转换得到的所有 Z 分数值的 均值为 0, 标准差为1的标准正态分布 (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
第五章 相关关系
相关系数(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相关系
1.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
2.若出现模糊不清的数据时,无法计算平均数
中数与众数
一、中数
中数,又称中点数,中位数,中值,它是按顺序排 列在一起的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即在这组 数据中,有一半的数据比它大,有一半的数据比它小。 可见,中数是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的一 组数据一分为二的数值 中数通常用符号Md或Mdn表示 中数是集中量数的一种,它能描述一组数据的典型 情况
量数
三、四分位差
四分位差也可视为百分位差的一种,通常用符号Q表示; 指在一个次数分配中,中间50%的次数的距离的一半,即 用依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间部位的50%频数距离的 一半作为差异量指标,即四分位差。
P25
0 25 Md 50
P75
75 100
其中:P25和P75分别为第1个百分位数和第3个百分位数
显著性水平(significance
level):指估计总
体参数落在某一区间时,可能犯错误 的概率;用符号α表示。
小概率事件:概率p≤0.05或p≤0.01的
事件为小概率事件,统计学上认为不 大可能发生 0.05(*)和0.01(**)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两 个显著性水平
显著性水平α
正态分布下面积为1 α= 0.025
平均差:次数分布中所有原始数据与该组 数据的平均数离差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 数,用符号A.D.或M.D.表示 方差与标准差
三、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也称变异数、均方,它是离均差平 方的算术平均数,用符号 s 或 表示 (一)计算公式:
2 2
N N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s s2
相关量数主要描述双变量数据的分布特 征
算术平均数 中数和众数 众数是指在次数分布中出现次数最多的 那个数的数值,常用符号MO表示。
平均数的优缺点
Hale Waihona Puke
优点:具备一个良好的集中量数应具备的条件。 1.反应灵敏 2.计算严密 3.计算简单 4.简明易懂 5.适合于进一步用代数方法验算 6.较少手抽样变动的影响 缺点:
T分数(T scores)
T分数是从Z分数经过转化而来的一种正态化的标准 分数,心理与教育统计常用它来建立常模 公式:T=10Z+50 优点: 1.没有负数 2.取值范围比较符合百分制的计分习惯,易被人们接 受 3.理论上为正态分布的测验分数,由于抽样误差等偶 然因素导致原始分数偏态分布,那么,运用T分数 迫使其称为正态
第七章 参数估计
一般情况下,总体参数未知,此时可以由样本统计 量估计总体参数,包括参数估计和非参数估计 参数估计:已知数据分布类型,由样本统计量估计 总体参数的方法 种类: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推论依据:样本分布理论 非参数估计:数据分布类型不清时对总体参数的估 计
(二)置信区间与显著性水平
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 是一种连续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是一种应用极为广泛,及其重要的 概率分布。 在教育和心理的大量研究中,许多 现象一般都呈正态分布,如学生的 品德、学业成绩、身高、体重等。
正态分布的条件
频数分布以均数为中心
左右两侧基本对称 靠近均数两侧的频数较多 两侧距均数较远时,频数逐渐减少。
t分布图
(一)t分布的特点
1.平均数为0 2.以平均值0左右对称的分布,左侧t为负值, 右侧t为正值 3.变量取值在-∞-+∞之间 4.当n-1→∞时,t分布为正态分布,σ=1; 当n-1>30时,t分布接近正态分布,σ>1,随 n-1的增大渐趋于1 当n-1<30时,t分布与正态分布相差较大,随 n-1减少,离散程度越大,分布图的中间 变低但尾部变高
(公式4-16)
(一)标准分数的性质
X X Z S
1.Z分数无实际单位,是以平均数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 的一个相对量。 2.由原始分数转换得到的Z分数可以是正值,也可以是负值。 小于平均数,Z为负值 等于平均数,Z为0 大于平均数,Z为正值
3.所有原始数据的Z分数之和为零,Z分数的平均数也为零。
第四章 差异量数
全距又称两极差,用符号R表示,它是说 明数据离散程度的最简单的统计量。
二、百分位差
(一)百分位数的概念
是位于依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 某一百分位置的数值。一般用 表示(我
们可以把大写的P看作是某一数值,而小写的p是 该数值的百分点,即百分等级。例如P70)。
Pp
百分位差:用P10和P90之间的距离作为差异
次数多边图
多边图以纵轴上的高度表示频数的多少。
描述统计
内 容 功 能 准确、完整 集中趋势 离中趋势 相对位置 相互关系 均数、中数、众数 方差、标准差 百分等级、标准分数 积差、等级、点二列 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