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坝论述
地理知识水坝、丁坝、河口坝
地理知识⽔坝、丁坝、河⼝坝导读应⽹友后台留⾔的要求,⼩蹊这⾥整理了⼀下关于⽔坝、丁坝、河⼝坝等相关知识,希望能让⼤家了解更多⼀些知识。
⽔坝⽔坝,是拦截江河渠道⽔流以抬⾼⽔位或调节流量的挡⽔建筑物。
⽔坝主要原理是提⾼⽔位,形成落差,在上游可形成⽔库,抬⾼⽔位、调节径流⽤于防洪、供⽔、灌溉、⽔⼒发电、改善航运等。
调整河势、保护岸床的河道整治建筑物也称坝,⽐如丁坝、顺坝和潜坝等。
世界上最早的⽔坝是公元前2900年埃及⼈为向⾸都盂菲斯供⽔在尼罗河上建造的⼀座⾼15⽶的砌⽯坝。
⽬前仍在使⽤的最古⽼的⽔坝现存于伊拉克,它建于公元前1300年。
当今世界最⼤的⽔坝就是中国建造的三峡⼤坝。
可是建造⼤坝也会对⽣态环境及⼈类⽣活造成⼀定的影响:在河流上建坝会在河流上游形成⽔库。
⽔库的⽔会向周边扩散,淹没原有的栖息地。
⽔库最初的注⽔淹没原有的植被,使得富含碳的植物和树⽊死亡和分解。
腐烂的组织向⼤⽓⼤量排放碳。
腐烂的植物沉⼊不含氧的⽔库底部,由于缺乏流⽔来增加⽔的含氧量,最终分解成甲烷,导致⽓候变化。
⽔坝还会成为动物在上下游栖息地之间迁徙的障碍,⽔坝的建造⼏乎总是会减少物种多样性。
与没有⽔坝的情况相⽐,⽔库中的⽔在冬天更热⽽夏天更凉。
当⽔库⽔流⼊河流,河⽔的温度也随之改变。
这对⽔库和河流中的动植物均会产⽣影响,使它们的原⽣环境变得陌⽣。
⽔坝的建设阻隔了沉积物向下游流动,使下游原有的地貌逐渐被侵蚀,同时增加了⽔库中的含沙量。
⽔坝建成后造成的⼈⼯湖常常成为许多疾病的滋⽣地,同时也可能会造成局部的地震等。
丁坝丁坝⼜称挑⽔坝,丁坝(丁字坝)⼀种⽔利⼯程设施,是⼀段伸⼊江⽔(或海⽔)中的堤,呈“丁字形”,可以减轻江(潮)⽔对堤塘的冲击,延长堤塘的使⽤寿命和抗潮防汛强度。
该坝的端与堤岸相接呈“T”字形,丁坝⼀般与河岸或路基导流堤等成丁字形,与⽔流⽅向的夹⾓约为60°~90°的构造物,其作⽤是将⽔流挑离河岸或构造物,并使泥沙在坝根附近的三⾓形地带沉积形成新的⽔边线,以达到保护河岸和构造物免受冲刷的⽬的。
丁坝工程
•
6.丁坝的施工
丁坝施工中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1)施工顺序:选择流势较缓和的地点先行 施工,然后再推向流势较急之地点,以保证工程 安全。 (2)在施工中应注意观测研究已修丁坝对上、 下游及对岸之影响。 (3)应考虑按照现有沟道之冲淤变化,不能简 单地将丁坝基础按照现有沟底一律向下挖一定深 度。 (4)在丁坝开挖坑内回填大石,以抵抗冲刷。
(二)丁坝的设计与施工
由于荒溪纵坡陡,山洪流速大,挟带泥沙多,丁 坝的作用比较复杂,建筑不当不仅不能发挥作用,有时 还会引起一些危害,因此在丁坝的设计与施工中应注意 以下几问题。 1.丁坝的布置 (1)丁坝的平面布置形式主要指丁坝的长度、方位角和 档距等。 (2)丁坝的间距 丁坝的间距与淤积效果有密切的关系。间距过大, 丁坝群就和单个丁坝一样,不能起到互相掩护的作用, 间距过小,丁坝的数量就多,造成浪费。
丁坝工程
学院:水利与环境学院 班级:20111011 学号:2011101120 姓名:田秋红 课程班号:四班
丁坝简介:
• 丁坝为非连续性护岸工程,即一般常说的“守点顾线”工 程,其目的是通过各守护据点将大溜挑移出所保护之河岸, 或降低流速,防止冲刷,常用的形式为短丁坝群。用于航 道整治的丁坝,一般起调整流向,改善局部水流流态,或 束窄过水断面,增大水深,减缓水面比降,固定边摊等作 用。 根据国外经验,成功的丁坝护岸工程,主要取决于河 道弯曲率,护滩材料、丁坝间距、以及其形状和丁坝与河 道夹角的大小。对于水流平缓的大曲率半径河湾,证明丁 坝是非常有效的。同时认为,几个大丁坝,比一群小丁坝 作用要大,也较经济。
丁坝工程
(一)丁坝的性能 1.丁坝的主要作用如下: (1)改变山洪流向,防止横向侵蚀。
(2)缓和山洪流势,使泥沙沉积,并能将水流挑向对岸,
丁坝施工方案
丁坝施工方案丁坝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丁坝是指依地形特点修筑在小河道、湖泊或沟壑梗塞位置的块堤。
本次施工方案是为了修建一座丁坝,用于水库的蓄水和防洪。
丁坝长约100米,高约5米,底宽约10米。
二、施工准备:1. 施工人员:组成一支由工程师、技术员、施工队长和操作工组成的施工队伍;2. 施工设备:挖掘机、装载机、卡车、钢筋切断机、焊接机等;3. 施工材料:水泥、砂、石、钢筋等。
三、施工步骤:1. 坝基处理:清理施工区域,将沙石等杂物清理干净,挖掘机开挖坝基,确保坝基平整,清除软土和杂质;2. 坝基浇筑:在坝基上铺设一层砂浆,厚度约为10厘米,然后架设模板,将混凝土倒入坝基,将坝基浇筑至设计高度;3. 建筑墙体:按照设计要求,在坝基上架设模板,施工墙体,采用倒模式施工,墙体厚度约为1米,同时注意设置排水管和锚固钢筋;4. 坝顶浇筑:在墙体完成后,架设模板,将混凝土倒入坝顶,坝顶宽度约为5米,厚度约为0.5米,同时注意倾斜坝面,方便排水;5. 坝面处理:坝面铺设防渗材料,如土工布,以增加坝面的抗渗性能;6. 防护措施:在丁坝两侧设置护坡,采用草皮护坡或石块护坡,增加丁坝的稳定性和美观性;7. 水闸设置:根据需要,在丁坝上部设置水闸,用于控制水位和排洪。
四、施工安全:1. 施工前,要对工程区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没有暗藏危险;2. 施工现场要设置合理的警示标志,明确危险区域;3.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具,如安全帽、安全鞋等;4. 施工过程中,要做好交通疏导工作,保持施工道路畅通;5. 钢筋焊接前,要检查焊接设备,确保焊点牢固,焊接后要进行无损检测。
以上为丁坝施工方案,该方案能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最终完成一座稳定可靠的丁坝工程。
什么是丁坝
什么是丁坝
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丁坝,丁坝又称“挑流坝”,是与河岸正交或斜交伸入河道中的河道整治建筑物。
该坝的端与堤岸相接呈“T”字形。
我国幅员辽阔,江河密布,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必需的水资源和舟楫之利,但也需进行防灾兴利的治理。
在治河工程中,丁坝是应用广泛的水工建筑物;在交通建设、河滩围垦和海涂工程中,丁坝也是常用的建筑物之一,丁坝有长短之分,长者使水流动力轴线发生偏转,趋向对岸,起挑溜作用;短者起局部调整水流保护河岸的作用。
由丁坝组成的护岸工程,能控导溜势,保护堤岸,又有束狭河床、堵塞岔口和淤填滩岸的作用。
丁坝由坝基和坝头组成,其平面形状呈直线型或拐头型。
坝头多为流线型、圆头型或斜线型。
丁坝一般由坝头、坝身和坝根三个部分组成。
按照丁坝坝顶高程与水位的关系,丁坝可分为淹没和非淹没式两种。
用于航道枯水整治的丁坝,经常处于水下,一般为淹没式。
用于中水整治的丁坝,其坝顶高程有的稍高出设计洪水位,或者略高于滩面,一般洪水情况下不被淹没。
海洋灾害,是指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
想要了解更多的海洋灾害小知识请到,在这里大家会了解到海岸防护设施种类及其作用。
丁坝的原理
丁坝的原理
丁坝是指一种拦截水流实现防洪和灌溉目的的工程措施,也称为围河、堰、拦河堤等。
丁坝的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丁坝的原理包括了阻挡和引导水流。
通过在河道上设置一道固定的堤坝,可以有效地阻挡水流,使其不能顺利流过。
丁坝通常由土石、混凝土等材料构成,具有较高的耐水和抗压性能。
堤坝的高度和形状会影响水流的流动速度和流量。
通过调整丁坝的高度和形状,可以达到调节水流的目的。
其次,丁坝的原理包括了固定和稳定河床。
丁坝可以将水流引导到目标地点,如农田或人工水渠中,从而实现农田灌溉或其他用途的需求。
通过合理设计丁坝的位置和形状,可以使河床得到固定和稳定,防止水流冲刷和改变河道方向。
第三,丁坝还可以实现水资源的调节和分配。
在干旱地区,丁坝可以通过拦截和蓄积雨水,提供灌溉所需的水源。
在洪水时,丁坝可以起到调节洪峰流量、减少水流速度和缓解洪水灾害的作用。
通过灵活使用和管理丁坝,可以实现水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合理利用。
此外,丁坝还可以用于防止咸水入侵和保护海岸线。
在某些地区,海水与淡水的交界处容易发生盐碱地,丁坝可以在河流和海洋之间建立一道屏障,阻止海水渗透到内陆,保护土壤和地下水的水质。
总之,丁坝的原理主要包括了阻挡和引导水流、固定和稳定河床、实现水资源的调节和分配,以及防止咸水入侵和保护海岸线等功能。
它是一种多功能的水利工程措施,通过科学设计和合理运用,能够有效地应对洪涝灾害、保障农田灌溉和维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求。
小米滩丁坝坝根水毁成因的试验研究
小米滩丁坝坝根水毁成因的试验研究丁坝是指用于航道整治并使之满足航运使用的建筑物,可将水流集中于航道中并冲刷航槽以达到增加其深度的目的,同时还起到保护两岸护堤的作用。
然而,随着上游来流长时间的冲刷,易造成丁坝不同部位的损毁。
对于丁坝的损毁,以往研究以坝头、坝身的损毁为主,坝根水毁研究相对较少,而长江上游等山区通航河段丁坝坝根水毁时有发生。
因此,研究丁坝坝根水毁成因对长江上游航道,乃至类似的山区航道中丁坝坝根的保护具有实际的意义。
论文通过总结及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及相应理论,依托长江上游段湖北宜昌上游小米滩的河道地形进行概化试验设计,分别进行了清水定床水流试验及相应的清水动床冲刷破坏试验。
试验采用流量控制与测量系统(DCMS)控制水槽前端来流量,重庆交通大学自主研制的旋桨流速仪系统采集丁坝坝根附近的流速值。
本试验通过水槽试验的研究手段并结合理论分析的方式,对不同河床地形条件下以及不同来流情况下丁坝坝根处的水毁程度进行研究。
研究内容包括:坝根水毁体积、坝根后冲刷坑的形成与发展、坝根附近的水流水面线、各断面的流速等。
根据试验结果绘制了不同工况下坝根水毁体积对比图、坝根后冲刷坑的发展变化图、最终地形冲刷图及坝根周围的水流水面线图、流速分布图等,通过详细分析总结出不同工况下坝根水毁过程及成因并针对性的提出坝根防护措施。
试验结果表明在影响坝根水毁的因素中,流量对其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丁坝的坝长,而水深的作用仅为坝顶1-3cm。
本论文通过试验的方式全面揭示了丁坝坝根水毁的整个过程,坝根破坏的临界水流条件及坝根周围的流速分布情况乃至整个水槽的流速分布情况。
通过改变上游对岸的石梁大小及丁坝与挑流石梁之间的距离,推导出在此种水流条件下丁坝坝体的最佳选址公式。
丁坝工程2
用于整治山区弯道浅滩 在山区河流弯道浅滩,丁坝可布置在凹岸弯顶略上游,以调整 水流,加强对凸岸碛嘴的冲刷 用于整治山区急滩 对于某些山区急滩(包括滩段较短的窄槽型急滩),可在滩口下 的一岸布置或两岸同时布置丁坝,壅高水位,减缓滩口流速 比降。
5.丁坝间距的确定 确定丁坝间距的原则 (1)为防止坝头、坝根受到冲刷,应使下一条丁坝的壅水 影响能避免上一条丁坝的坝头发生较大的跌水现象。同时应 使水流绕过坝头后形成的扩散水流边线能达到下一条丁坝有 效长度范围内,避免坝根冲刷。
(三)土心抛石丁坝
采用砂土或粘土料填筑坝体,块石护脚护坡,沉排护底。对于石 料缺乏的平原河流这种坝型较经济实用。同时这类坝型的坝心土料还可 以利用水力冲填方法修筑,大部分工作可以机械完成。 土心丁坝因具有 较好的护岸导溜作用,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及北方中、小河流广泛使用 。 按照施工方法的不同,黄河下游土心丁坝又分为旱工、水工两种。
1972.3.15测 1975.3.11测
图4-12 莱茵河下游里斯深槽回填
整治建筑物结构设计
一、抛石丁坝
1.材料选用及粒径确定 抛石坝的石质,要选未风化的不溶于水的岩石 忌用页岩和疏松的砾岩等。 一般多用花岗岩、砂岩、玄武岩和石灰岩。 块石应具有合理的级配,坝身不宜采用片状石 坝体应按设计要求嵌砌牢固。
表.5~3.0)L 凹岸 (1.0~2.0)L (0.8~2.0)L 顺直段 (1.2~2.5)L
整治线方向与洪水方向夹角较大时,间距可适当缩小 顺坝内侧格坝间距可参照凸岸丁坝间距处理。
(2)采用推求“尖灭点”位置的方法 (3)由回流区确定丁坝的间距
整治建筑物的结构与设计
整治建筑物的作用与布置 整治建筑物构造 整治建筑物结构设计
一,丁坝
丁坝工程解析
3按丁坝的挑流角划分-根据丁坝轴线与水流的交角大小,即挑流角大小。-丁坝分为上挑丁坝、下挑丁坝和正挑丁坝三 。-<900-a=900-a>900-b-c-4按丁坝的相对高程划分-相对于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而言,丁坝坝顶 高有低,-据此可将丁坝分为高水丁坝、中水道水流和泥沙的影响-1非淹没丁坝的水流泥沙现象-¥wxwwwe2 ww-平面图-5383-V原 面线-河床-nnnnnnnnnnAnnnnnnnTnnT-纵剖面图-图4-3丁坝附近绕流现象
2淹没丁坝的水流泥沙现象->在凹岸一般采用正挑丁坝->布置在凸岸或弯道浅滩上口-的丁坝宜采用下挑丁坝-流向 >布置在深槽内的丁坝通常采->布置在边滩上的丁坝则多-平面图-采用正挑丁坝或下挑丁坝->丁坝群的首座丁坝应 用-下挑丁坝。-断面图->在潮汐河段或流向顺逆不-图4-5淹没丁坝水流泥沙运动情况-定的河段上,宜采用正挑
3顺坝布置原则-1顺坝上身常靠近整治线,布置在凹岸或主导河岸一侧-2顺坝走向与整治线大体一致,按需要做成直 或平缓曲线,坝-头伸入或接近下深槽,并保持水流平顺。-顺坝与水流交角不宜过大,洪、中、枯不一致,顺坝与中水 向-致,以免中水位漫顶产生“滑梁水”。-3以拦截横流为主的洲头、洲尾顺坝宜沿洲脊线布置,与江心-州地形平顺 接。-(4两岸不宜同时布置顺坝,否则,施工后整治线宽度不合适,-无法改正。-5坝头延伸至下深潭,避免水流突 扩散形成口门浅段;坝根-布置在主流转向点上游。
在流速较大、来沙量小,以维持航槽稳定为主的浅滩-宜采用下挑丁坝。-在来沙量大、流速较小,-要求冲刷航槽,淤 坝田为-主的浅滩,可采用正挑丁坝或上挑丁坝。-用于壅高水位、调整比降、减缓流速的丁坝和护岸短-丁坝,宜采用 挑丁坝。-用于调整流向或把航线挑离危险区的丁坝常用下挑丁
丁坝局部冲刷机理和防护措施
丁坝局部冲刷机理和防护措施摘要:丁坝是河道整治及护岸工程中常用的重要工程措施,在国内外航道整治工程中应用较多,普遍应用于护岸、航道和公路路基以及桥位调治构造物等的防护工程。
在河道上修建丁坝后,局部河道的水流特性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开展相关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丁坝附近的冲刷机理。
除此之外,由于存在时间的增长,结构老化,还受到动力,结构,人类活动和维护等因素的影响,丁坝会出现老化导致损坏。
近年来相关学者也关注到了这个现象,对丁坝损坏问题进行了定量性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丁坝局部冲刷;冲刷机理;防护措施1 丁坝附近的水流结构多位学者先后对工程中被广泛应用的非淹没丁坝附近的水流结构进行了细致研究,认为丁坝的阻水作用使得上游侧水位壅高,在丁坝上游形成局部的水面横比降,使流线向对岸偏转。
偏转后的流线一部分绕过坝头,另一部分顶冲在丁坝上游面上。
顶冲水流以垂向最大流速面为界,上部水流边上升边向坝头方向偏转,从水面处绕过坝头,下部水流下潜至河底,在横向水压力作用下向坝头偏转,紧贴河底绕过坝头。
上游坝脚处相对静水区在绕坝主流的剪切作用下形成一个不大的回流区。
表层水流绕过坝头后受惯性作用继续向对岸偏转,与坝头发生边界层分离,在丁坝下游不远处形成收缩断面。
在收缩断面处,水位低于原河道水位,形成始于收缩断面延伸至回流区末端的逆坡,水面线呈 V形。
坝前水面线纵向比降的局部增大,使得在收缩断面处形成冲向河底的下降水流。
过坝后高速主流区与坝后相对静水区之间产生强烈的剪切作用。
在纵向剪切力和横向水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坝后形成一个较大的回流区。
底层水流绕过坝头后是以马蹄形状的旋涡的方式扇形流动。
2 丁坝坝头的冲刷机理由于在丁坝附近的水流结构异常复杂,所以学术界一直没有对丁坝坝头局部冲刷的机理形成统一的认识。
当前学术界对丁坝坝头水流结构主要存在4种学说:马蹄形旋涡学说、单宽流量增大学说、下潜水流学说和综合学说。
(1)马蹄形旋涡学说。
丁坝设计
丁坝设计丁坝是河道整治和航道整治中常见的建筑物。
丁坝是一种间断性的有重点的护岸型式,具有调整水流作用,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一些河堤除险加固时所采用。
在河床宽阔、水浅流缓的河段,常易采用这种护岸型式。
当丁坝长度很短时,常称之为“垛”,即为短丁坝。
丁坝的平面布置主要是指丁坝的长度、方位角以及丁坝间距等。
一般而言,丁坝在垂直水流方向的投影长度与稳定河宽之比小于0.33时,为短丁坝,否则为长丁坝。
长丁坝虽然挑流能力强,但是其深入河道主槽较多,对水流的影响很大,坝前局部冲刷剧烈,易出线且出险后难抢护,一般不采用长丁坝。
短丁坝则对水流的影响较小,挑流能力强,坝前冲刷较轻,产生的回流较弱,但其导流能力较差。
根据丁坝坝顶高程与水位的关系划分,丁坝分为淹没丁坝和非淹没丁坝两种。
用于枯水期整治的丁坝,经常处于水下,为淹没式丁坝;用于中水整治的丁坝,其坝顶一般不被淹没,成为非淹没式丁坝。
根据丁坝坝轴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划分,丁坝可分为上挑丁坝、正挑丁坝和下挑丁坝三种。
当丁坝坝轴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为110°~120°,称之为上挑丁坝;60°~70°为下挑丁坝;当夹角为90°时,为正挑丁坝。
研究认为,下挑丁坝有利于控导水流,对水流流态改变较小,把头冲刷坑相对较小,对丁坝坝体稳定有利。
丁坝的设计1、丁坝的平面布置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4)的规定,丁坝设计的平面布置应根据河道整治规划、水流流势、河岸冲刷情况和已建同类工程经验确定。
一般需符合以下要求:1)丁坝的长度应根据堤岸、滩岸与治导线距离确定;2)丁坝间距可为坝长的1~3倍,处于治导线凹岸以外位置的丁坝以及海堤的促淤丁坝的间距可增大;3)非淹没丁坝宜采用下挑型式布置,坝轴线与水流流向的夹角可采用30°~60°。
强潮海岸的丁坝,其坝轴线宜垂直于强潮流方向。
根据工程经验,一般丁坝在垂直水流方向的投影一般不超过0.25倍的河道宽,对于中小河流,可取0.1倍的河道宽。
浅谈川江过渡段浅滩整治中丁坝_顺坝的作用与布置
航道丁坝、, 丁、顺坝的作用和布置等方面进行论述 , 并以整治实例予以说明。
关键词过渡段浅滩整治ABSTRACT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ransition part shoal , function and arrangement of spur dike and training dike are expounded and living examples are given for explanation.1概述川江浅滩有 61处 , 大多为卵石浅滩 , 主要分布在万县至宜宾河段。
其中过渡段浅滩 36处 , 约占总量的 60%, 所以过渡段浅滩的治理是浅滩治理中的重点。
过渡段浅滩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洪水期卵石推移质在单向环流消失、转向及水流扩散等河段停积 , 枯水期又得不到充分冲刷而形成浅滩碍航。
在川江 , 过渡段浅滩一般产生在下列河段中 :(1 在两反向弯道的过渡河段 ;(2 在较顺直开阔、上下边滩高程有显著差异的河段 ;(3 在岸边有石梁挑流的河段。
针对川江过渡段浅滩的成因 , 采取筑丁坝、顺坝等整治建筑物予以治理 , 均能取得显著的整治效果。
2丁坝与顺坝在过渡段浅滩整治中的作用与布置丁坝、顺坝用于过渡段浅滩治理中 , 主要作用为束窄河床、抬高边滩、调整河床形态 , 以达到提高归槽水位、增大流速、加强冲刷的目的。
丁坝横向拦截水流 , 产生较强的挑流。
故丁坝可布置在离设计航槽稍远的地方。
另外 , 水流绕过丁坝后 , 在惯性力的作用下 , 将进一步收缩 , 一般丁坝最大作用点在坝下游 1~2倍坝长的地方。
丁坝一般布置在浅脊上游主导河岸一侧 , 使丁坝压缩水流最大的冲刷区 , 正处于航槽的浅脊范围 , 但需注意丁坝坝头应在浅脊上游有足够航深的断面处。
丁坝长度以能拦截整治水位时总流量的 30%左右为宜。
为平顺水流 , 便利航行 , 丁・ 12・《水运工程》 1997年第 2期坝多采用下挑形式 , 下挑角一般为 50°~80°。
浅谈丁坝在航道整治中的应用
浅谈丁坝在航道整治中的应用作者:曾尚来源:《珠江水运》2013年第13期摘要:天然河流常存在水深不足、水流流态险恶等影响船舶通航的现象,为了巩固和提高航道尺度、改善航行条件、扩大通过能力、增加通航里程、提高水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对碍航滩险进行治理,所采取的工程措施即为航道整治工程。
我省内河航道整治中整治建筑物多采用丁坝,本文阐述丁坝的作用、结构、施工工艺及整治后效果。
关键词:丁坝作用结构应用效果天然河流在水流与河床的相互作用下,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
处于自然状态下的河流,常常不能完全满足航行要求,有些地方水深不够,宽度不足,弯曲半径过小;有些区域流速太大,流态险恶阻碍航行。
为了满足航行要求,或者提高通航船舶等级,在河流上常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对航道进行整治,整治措施包括浚深河道,建造整治建筑物,渠化河流等,整治建筑物中丁坝在航道整治中常常采用。
河道中丁坝建造完成后,能改变和调整水流结构,稳定主流,控制和调整泥沙在河槽内的运动,集中水流冲刷浅滩河床,增加航道水深;改善或消除不利于航行的急弯和汊道,减缓过大的纵向和横向流速,调整不利的水流流态,以达到改善险滩的流态和降低急流滩的流速。
成功的整治工程能较大的提高航道尺度,并能长期的维持航道稳定。
笔者参与过多条内河航道整治工程,下文论述丁坝这一整治建筑物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1.丁坝的作用与布置丁坝是最常用的整治建筑物。
丁坝坝根与河岸连接,坝头伸向河心,坝轴线与水流方向正交或斜交,在平面上与河岸构成丁字形,横向阻挡水流。
它的主要作用是:未淹没时束窄河槽,提高流速冲刷浅滩;淹没后造成环流,横向导沙,增加航道水深;调整分汊河道的分流比,控制分流;淤高河滩,保护河岸;挑出主流以防顶冲河岸和堤防等。
按照丁坝坝顶高程与水位的关系,丁坝可分为非淹没式和淹没式两种。
水流流向非淹没丁坝时受丁坝壅阻,比降逐渐减小,流速降低,接近丁坝时出现反比降,使水流流向河心,在丁坝上下游形成几个回流区,回流区内流速减缓,泥沙容易淤积,这些现象说明,可以利用丁坝加大主流区的流速,冲刷浅滩,使泥沙下移或在坝田内淤积。
(完整word版)丁坝设计
丁坝设计丁坝是河道整治和航道整治中常见的建筑物。
丁坝是一种间断性的有重点的护岸型式,具有调整水流作用,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一些河堤除险加固时所采用。
在河床宽阔、水浅流缓的河段,常易采用这种护岸型式。
当丁坝长度很短时,常称之为“垛”,即为短丁坝。
丁坝的平面布置主要是指丁坝的长度、方位角以及丁坝间距等。
一般而言,丁坝在垂直水流方向的投影长度与稳定河宽之比小于0.33时,为短丁坝,否则为长丁坝。
长丁坝虽然挑流能力强,但是其深入河道主槽较多,对水流的影响很大,坝前局部冲刷剧烈,易出线且出险后难抢护,一般不采用长丁坝。
短丁坝则对水流的影响较小,挑流能力强,坝前冲刷较轻,产生的回流较弱,但其导流能力较差。
根据丁坝坝顶高程与水位的关系划分,丁坝分为淹没丁坝和非淹没丁坝两种。
用于枯水期整治的丁坝,经常处于水下,为淹没式丁坝;用于中水整治的丁坝,其坝顶一般不被淹没,成为非淹没式丁坝。
根据丁坝坝轴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划分,丁坝可分为上挑丁坝、正挑丁坝和下挑丁坝三种。
当丁坝坝轴线与水流方向的夹角为110°~120°,称之为上挑丁坝;60°~70°为下挑丁坝;当夹角为90°时,为正挑丁坝。
研究认为,下挑丁坝有利于控导水流,对水流流态改变较小,把头冲刷坑相对较小,对丁坝坝体稳定有利。
丁坝的设计1、丁坝的平面布置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4)的规定,丁坝设计的平面布置应根据河道整治规划、水流流势、河岸冲刷情况和已建同类工程经验确定。
一般需符合以下要求:1)丁坝的长度应根据堤岸、滩岸与治导线距离确定;2)丁坝间距可为坝长的1~3倍,处于治导线凹岸以外位置的丁坝以及海堤的促淤丁坝的间距可增大;3)非淹没丁坝宜采用下挑型式布置,坝轴线与水流流向的夹角可采用30°~60°。
强潮海岸的丁坝,其坝轴线宜垂直于强潮流方向。
根据工程经验,一般丁坝在垂直水流方向的投影一般不超过0.25倍的河道宽,对于中小河流,可取0.1倍的河道宽。
丁坝论述
丁坝论述1 丁坝的分类丁坝的平面布置形式主要指丁坝的长度、方位角及裆距等。
对于丁坝的长度,有人认为当丁坝在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投影长度与稳定河宽之比小于0.33时,为短丁坝,否则为长丁坝。
长丁坝虽挑流能力强,但由于伸人河道主槽较多,对水流的影响大,坝前局部冲刷剧烈,易出险且出险后难抢护,因此目前已较少采用。
而短丁坝对水流的影响小,挑流能力强,坝前冲刷轻,产生的回流弱,但其导流能力弱。
特别短的丁坝称为矶头、垛、盘头等。
长江下游坝长一般为10~150 m,坝的间距不超过坝长的10倍,多为5~6倍。
黄河下游丁坝长多为100~130 m,常用于低滩控导工程。
按照丁坝坝顶高程与水位的关系,丁坝可分为淹没式和非淹没式两种。
用于航道枯水整治的丁坝,经常处于水下,为淹没式丁坝;用于中水整治的丁坝,其坝顶高程有的稍低于堤顶,高出设计洪水位,或者略高于滩面,一般不被淹没,这类丁坝为非淹没式丁坝。
以丁坝与水流方向的夹角来区分,丁坝还可分为上挑、下挑、正挑3种。
国内外常采用的坝轴线与水流线的夹角为:上挑丁坝,110。
~120。
;下挑丁坝,70。
~60。
,甚至更小,黄河上一般为30。
~45。
;正挑丁坝,90。
夹角的不同,对水流结构的影响也不同。
研究认为,下挑丁坝有利于控导水流,对水流流态改变较小,坝头冲刷坑相对也较小,对坝体稳定有利;正挑或上挑的丁坝有利于促使泥沙在坝裆(坝田)之间快速落淤,掩护河岸或海塘工程不直接遭受水流冲刷,同时有利于集中水流,壅高水位。
2 丁坝平面布置形式由以上分析可知,不同布置形式的丁坝对河流所起的效用是不同的。
河流特性与整治目的不同,丁坝布置形式也不同,为此,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种情况。
2.1 以稳定河势为目的的丁坝布置形式对游荡型河段来说,限制游荡摆动、稳定河势是河道整治的首要任务,可在河道内布置丁坝,利用丁坝调整水流、保护河岸的性能来控制主溜。
以稳定河势为整治目的的河道整治,一般把中水流路作为整治流路,该中水流路是经过河势演变分析,优选出的一条与洪水、枯水流路相近的流路。
丁坝和顺坝优缺点
丁坝和顺坝优缺点
丁坝和顺坝主要是调整水流流向和河道整治和维护建筑物,那么丁坝和顺坝优缺点是什么呢?
优点
1.调整急弯,规顺岸线
在山区航道整治中,对于航道过于弯曲的河段,用顺坝封弯来修整不规则的枯水岸线,使之形成新的河岸,平顺水流,改善流态,可以使碍航因素得以改善。
2.堵塞支汊,调整分流分沙比
在分汊河段上布置顺坝,堵塞支汉,增加主航槽枯水流量,调整分流分沙比。
5.用于丁坝上游,以改善丁坝坝头水流条件
在丁坝群上游第一道丁坝,一般采用下挑丁坝。根据河道条件,在丁坝群的上游也可布置顺坝,改善丁坝群的水流条件。在岷江朱石滩整治中,右岸丁坝群的上游布置了一条长顺坝,不仅航道尺度达到设计要求,而且横比降减小,整治效果好。
丁坝和顺坝的缺点是有的寿命短,一般15年需更换一次坝袋,运行管理难度较大,需常了解上游水位情况来决定坝袋充高与坍坝。同时易受河中漂浮物划伤及人为破坏,需常检修。
3.拦截洲头横流,改善汉道口流态
在分汊河段,往往存在两汊道水面高程不一致,在江心洲头部产生横流,妨碍船舶航行。在江心洲头部布置洲头顺坝,拦截横流,使汊道进口水流平顺。
4.调整汇流处的交汇角,以改善汇流条件
在分汊河段汇流处,受两汉水流相互顶托影响,在口门处易产生淤积碍航,或因两汉水面高程的差异,产生碍航横流。在江心洲尾部布置洲尾顺坝,可调整汇流处的交汇角,改善汇流条件,平顺水流,减小淤积。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预测专题课件之丁坝
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 (1)“东水”:干流东侧年降水量较大。“西沙”:干流西侧支流上游地势起伏较大; 流经沙地,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集中,多暴雨。 (2)生产生活用水量大,过度开采地下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低于 河流水位。 (3)保护河岸;提高枯水季节河流水位,利于通航;提高河水流速,减少泥沙在 河床中部的沉积。
典型例题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东省乳山市白沙口电站是我国第一座潮汐电站。电站库区为白沙口潟湖(潟湖指被沙嘴、沙坝 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电站大坝横亘潟湖出口。涨பைடு நூலகம்时,闸门自动打开,潮 水涌入潟湖;退潮时,闸门自动关闭,形成落差进行发电。当地在潟湖出口东侧修建了300多米长的丁 坝。下图示意白沙口电站位置及该区域海岸地貌。
典型例题
(1)1996年黄河向北改道导致北岸潮沟数量明显减少,说明其原因。 (2)分析侧弯丁坝的修建对其南北两侧海岸线产生的影响。 (3)2008年后黄河三角洲南部潮沟长度缩短,解释其原因。 (4)分析互花米草与潮沟的相互作用对其他湿地植物的不利影响。
答案解析
参考答案: (1)1996年黄河向北改道,黄河三角洲北部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潮沟发生淤塞,数量减少。 (2)侧弯丁坝建成后,侧弯丁坝南侧潮滩失去泥沙补给,被海水侵蚀,海岸线向陆地退缩;原本应随 着潮流运移到南侧的泥沙被拦截,使北侧海岸线向海延伸速度加快。 (3)大面积潮滩被围垦,阻断了潮沟向上发展的通道;侧弯丁坝南侧泥沙被拦截,潮滩受海水侵蚀不 断后退,所以潮沟长度缩短。 (4)互花米草适宜在淹水、高盐度环境中生长,且潮沟良好的连通性有利于互花米草的人侵;随着互 花米草密度的增大,其消浪、缓流作用加强,潮流侵蚀作用减弱,阻碍潮沟进一步发育;并通过减弱潮 汐动力和阻碍潮汐通道而改变其他湿地植物生长发育必要的水盐条件,不利于其生长。
丁坝局部冲刷机理及防护措施研究现状
丁坝局部冲刷机理及防护措施研究现状发布时间:2022-10-17T05:42:59.755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1期作者:张皓锋[导读] 丁坝是河流整治中广泛应用的整治建筑物,往往通过丁坝系列(丁坝群)防止海岸冲刷,稳定和增加通航水深以及对河道的生态修复等张皓锋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重庆交通大学 400000 0引言丁坝是河流整治中广泛应用的整治建筑物,往往通过丁坝系列(丁坝群)防止海岸冲刷,稳定和增加通航水深以及对河道的生态修复等。
航道整治中丁坝的目的在于调整河床水深以达到航道整治目标。
丁坝由坝头、坝身和坝根三部分组成坝根与河岸相连坝头伸向河槽坝头与坝跟之间的主体部分为坝身。
丁坝有长丁坝和短丁坝之分。
丁坝坝身的长短决定着束水作用的大小。
坝身愈长束窄河槽愈显著挑流作用就愈强。
丁坝坝顶高程视整治目的而异。
用作防护近堤河岸的丁坝坝身和堤身相连坝顶高程略低于堤顶高程一般不被洪水淹没。
1冲刷机理1.1关于冲刷不同的观点关于丁坝冲刷机理的研究,有些学者认为冲刷是由于行进水流受丁坝影响,在近场河底形成流向下游的马蹄形漩涡,致使河床上的泥沙被水流冲起挟至下游,逐渐形成冲刷坑;流向下运动,形成下潜水流,造成丁坝底部河床的冲刷;还有学者认为是丁坝致使河也有研究认为是由于丁坝阻碍水流的行进,使水流在丁坝附近形成压力差,部分水道紧缩,局部流速增大导致其附近的冲刷现象的发生。
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很多学者认为丁坝冲刷应是上述3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丁坝冲刷是由下潜水流和绕过坝头的水流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马蹄形漩涡综合作用造成的。
上游水流行进到丁坝时受阻,引起坝头附近水流强烈的三维紊动和剪切层涡列的发展,导致水流流速和单宽流量的局部增强,增强了水流输沙能力,这是丁坝局部冲刷发生的直接因素。
而马蹄形漩涡和下潜水流对水流冲蚀力的增强与局部冲刷的形成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方面冲向坝面的水流受到阻碍以后,在丁坝迎水面产生停滞,造成压力梯度变化,形成下潜水流,下降水流运动形态类似垂直射流,冲击河底床沙;另一方面坝头附近流速的增加导致了河床底部流速的增大和马蹄形漩涡的生成,马蹄涡系具有很高的河床剪力以及极强的搬运泥沙颗粒的能力,造成局部冲刷。
河道整治建筑物-丁坝
(2)土心丁坝:此丁坝采用沙土或粘性土料作坝体,用块 石护脚护坡。 (3)石柳坝和柳盘头:在石料较少的地区,可采用石柳坝 和柳盘头等结构形式。 3.丁坝的高度和长度 丁坝坝顶高程视整治的目的而定。在山洪沟道中,以修 筑不漫流丁坝为宜,坝顶高程一般高出设计水位1m左右。 丁坝坝身长度和坝顶高程有一定的联系,淹没丁坝,可 采用较长的坝身,而非淹没丁坝,坝身都是短的。
第三节 整治建筑物
整治建筑物按其性能和外形,可分为丁坝、顺坝等几种。
3.1.1丁坝 (一)丁坝的作用种类 1.丁坝的作用 丁坝的主要作用如下:
(1)改变山洪流向,防止横向侵蚀。
(2)缓和山洪流势,使泥沙沉积,并能将水流挑向对 岸,保护下游的护岸工程和堤岸。 (3)调整沟宽,防止山洪乱流和偏流,阻止沟道宽度发展。
2.丁坝的种类 丁坝可按建筑材料、高度、长度、透水性能及与流 水所形成的角度进行分类。 (1)按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石笼丁坝、梢捆丁坝、砌石 丁坝、混凝土丁坝、木框丁坝、石柳坝及柳盘头等。 (2)按高度不同,即山洪是否能漫过丁坝,可分为淹没和非 淹没两种。 (3)按长度不同,丁坝分为短丁坝与长丁坝。 (4)按丁坝与水流所成角度不同,可分为:垂直布置形式 (即正交丁坝)、下挑布置形式(即下挑丁坝)、上挑 布置形式(即上挑丁坝)。 (5)按透水性能不同,可分为不透水与透水丁坝。
(2)丁坝的布置形式 对崩塌延续很长范围的地段沙保护崩塌段的坡脚;在崩塌段 的上游起点附近,则修筑非淹没丁坝。丁坝的高度,在靠 山一面宜高,缓缓向下游倾斜到丁坝头部。 2.丁坝的结构 (1)石丁坝:其坝心用乱抛堆或用块石砌筑。表面用 干砌、浆砌石修平或用较大的块石抛护,其范围是上游伸 出坝脚4m,下游伸出8m,坝头伸出12m。其断面较小,顶 宽一般为1.5—2.0m。
丁坝名词解释
丁坝名词解释
丁坝 (Dingbatan) 是一种传统的水利工程建筑,主要用于拦截黄河、长江等河流的水流量,保证河流的畅通。
丁坝一般由多根高大的木结构桥梁构成,横跨在河流上,坝身长度一般在 100 米以上,高度在 30 米以上。
丁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就开始利用木结构的建筑来拦截水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丁坝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建筑,被广泛应用于黄河流域的防洪、灌溉和航运等方面。
在中国历史上,丁坝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建筑,也是文化和艺术的象征。
在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中,丁坝都被用作防洪设施,例如在抗日战争期间,丁坝被用作了黄河的防洪工程。
此外,在当代,丁坝依然是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建筑,被广泛应用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开发等方面。
除了传统的木结构丁坝外,现代丁坝主要采用混凝土结构,成为一种现代化的水利工程建筑。
丁坝的建造需要经过详细的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丁坝的建造中,有许多技术要点需要注意,例如防水、防火、防盗等。
丁坝是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建筑,对于维护黄河、长江等河流的畅通,保障农业生产和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未来丁坝的建造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和环保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坝论述
1 丁坝的分类
丁坝的平面布置形式主要指丁坝的长度、方位角及裆距等。
对于丁坝的长度,有人认为当丁坝在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投影长度与稳定河宽之比小于0.33时,为短丁坝,否则为长丁坝。
长丁坝虽挑流能力强,但由于伸人河道主槽较多,对水流的影响大,坝前局部冲刷剧烈,易出险且出险后难抢护,因此目前已较少采用。
而短丁坝对水流的影响小,挑流能力强,坝前冲刷轻,产生的回流弱,但其导流能力弱。
特别短的丁坝称为矶头、垛、盘头等。
长江下游坝长一般为10~150 m,坝的间距不超过坝长的10倍,多为5~6倍。
黄河下游丁坝长多为100~130 m,常用于低滩控导工程。
按照丁坝坝顶高程与水位的关系,丁坝可分为淹没式和非淹没式两种。
用于航道枯水整治的丁坝,经常处于水下,为淹没式丁坝;用于中水整治的丁坝,其坝顶高程有的稍低于堤顶,高出设计洪水位,或者略高于滩面,一般不被淹没,这类丁坝为非淹没式丁坝。
以丁坝与水流方向的夹角来区分,丁坝还可分为上挑、下挑、正挑3种。
国内外常采用的坝轴线与水流线的夹角为:上挑丁坝,110。
~120。
;下挑丁坝,70。
~60。
,甚至更小,黄河上一般为30。
~45。
;正挑丁坝,90。
夹角的不同,对水流结构的影响也不同。
研究认为,下挑丁坝有利于控导水流,对水流流态改变较小,坝头冲刷坑相对也较小,对坝体稳定有利;正挑或上挑的丁坝有利于促使泥沙在坝裆(坝田)之间快速落淤,掩
护河岸或海塘工程不直接遭受水流冲刷,同时有利于集中水流,壅高水位。
2 丁坝平面布置形式
由以上分析可知,不同布置形式的丁坝对河流所起的效用
是不同的。
河流特性与整治目的不同,丁坝布置形式也不同,
为此,将其总结为以下几种情况。
2.1 以稳定河势为目的的丁坝布置形式
对游荡型河段来说,限制游荡摆动、稳定河势是河道整治
的首要任务,可在河道内布置丁坝,利用丁坝调整水流、保护河岸的性能来控制主溜。
以稳定河势为整治目的的河道整治,一般把中水流路作为整治流路,该中水流路是经过河势演变分析,优选出的一条与洪水、枯水流路相近的流路。
用于中水整治的丁坝为非淹没式丁坝,由于非淹没式下挑丁坝绕坝水流较平顺,所引起的冲刷较弱,而上挑丁坝造成坝头水流紊乱,局部冲刷严重,因此以选用下挑丁坝为宜。
黄河与辽河都有游荡摆动剧烈的河段,其河道整治都是以稳定河势为主。
黄河以中水流路为整治流路,采用的丁坝为非淹没式下挑丁坝,运用多年来,工程配套河段河道的游荡摆动范围有所减小,河势基本稳定;辽河上以枯水流路为整治流路,采用的丁坝为淹没式下挑短丁坝,整治工程实施以来基本控制了河势。
2.2 以保证航运为整治目的的丁坝布置形式
在航道整治工程中,为了束窄和稳定航道而沿滩岸布置丁坝,
促使泥沙在坝问淤积,使滩岸得到固定。
根据坝高,可分为淹没式丁坝和非淹没式丁坝。
用于航道整治的丁坝一般是为了保证航运的最小水深,坝高按枯水位设计,为淹没式丁坝,坝长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
淹没式上挑丁坝水流漫顶后,丁坝的表面流流向丁坝外缘,与主流挤压,促使底流流向岸边、泥沙进入坝田而淤积,如钱塘江海塘工程桩式正挑丁坝之间的坝田高度,要比没有丁坝地段的滩地高出2 m以上H ;淹没式下挑丁坝水流漫顶后,表面流流向岸边,促使底流指向河心,由于含沙量上稀下浓,因此泥沙在坝田间淤积较少。
为保证航运流速和稳定航道宽度,在许多以航道枯水整治为目的的河流上,淹没式下挑丁坝被广泛采用,如长江、密西西比河和密苏里河都采用下挑丁坝。
用于中水航道整治的非淹没式丁坝,其坝顶高程有的稍低于堤顶,高出设计洪水位,或者略高于滩面,一般不被淹没,即使被淹没,历时也很短。
非淹没式上挑丁坝将造成坝头水流紊乱,局部冲刷严重,影响航道稳定;非淹没式下挑丁坝则水流较平顺,绕流所引起的冲刷较弱,坝前冲刷坑浅,有利于航运,并且为避免丁坝严重阻水,危及坝体安全,非淹没式丁坝长度尽量控制在100—200 m。
因此,在航道中水整治中以下挑短丁坝为好。
为了避免上挑丁坝造成水流紊乱、冲刷严重,有些河流采用折中的丁坝布置形式——正挑丁坝,如钱塘江、汉江、莱茵河等。
2.3 以适应河口感潮河段的丁坝布置形式
河口感潮段受两种动力的影响,一是河川径流的影响,二是
潮汐升降形成的往复水流的影响,丁坝与水流方向应垂直。
对于河口航道整治的丁坝,一般是针对枯水航道整治,丁坝经常处于水下,为淹没式正挑丁坝。
如辽河口、长江口、珠江口、浑河口等都采用淹没式正挑丁坝。
2.4 以护岸固滩和保护海塘工程安全为目的的丁坝布置形式
在长江、阿姆河这些水量丰沛的河流上,洪水期滩岸崩塌严重,一次崩岸可达数十米甚至数百米,对防洪安全威胁很大。
因此,保护河岸不受冲刷,稳定滩地是其主要整治目的。
淹没式上挑丁坝因水流漫过坝顶后将形成沿坝身方向指向河岸的平轴螺旋流,可将泥沙带向河岸一侧,有利于坝裆之间的淤积,起到促淤护滩的效果,对护岸固滩为目的的河流来说应该是比较适用的,但这种布置形式的丁坝对水流和近岸河床有剧烈影响,工程的稳定和加固均较困难,甚至还会出现垮坝事故,因此在河道整治中,大多将丁坝布置成下挑形式,有的布置成正挑形式,这样既照顾了坝裆间的淤积,又考虑了丁坝对水流的影响。
长江河道整治有护岸与航运两方面的要求,为保护河岸和保证航道稳定而必须布设丁坝时,采用下挑丁坝形式,潮流段采用正挑丁坝;阿姆河采用非淹没式上挑丁坝来护岸固滩。
长江和阿姆河整治工程实施运行以来,崩岸塌滩情况均有所缓解,有效保证了防洪安全。
长江上目前采用的下挑式长丁坝被认为对水流的改变仍很强烈,因而广泛采用平顺护岸形式;阿姆河上挑丁坝由于受水流冲刷较
强,丁坝经常出险。
3 丁坝的平面布置形式与整治目的的承辅关系
水流漫过上挑丁坝后,形成沿坝身方向指向河岸的平轴螺旋流,可将泥沙带向河岸一侧,有利于坝裆之间的落淤;而下挑丁坝与此相反,螺旋流指向河心,造成坝裆间冲刷,危及坝根安全,但为了保证河势的稳定,一般采用下挑丁坝,或采用折中的形式——正挑丁坝。
非淹没式丁坝下挑时水流较平顺,绕流所引起的冲刷较弱;上挑丁坝将造成坝头水流紊乱,局部冲刷十分强烈。
在河口感潮河段,以及有顶托倒灌的支流河口段,为适应水流的正逆方向交替特性,丁坝多修建成正挑形式。
由此可见,除为适应河口感潮段双向水流动力作用采用正挑丁坝外,其他整治目的的丁坝布置形式以下挑丁坝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