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直辖以来各年GDP及各年增长率变化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重庆市三大需求变化轨迹分析

重庆市三大需求变化轨迹分析
重庆正处 于投 资与消费关 系调整, 重建合理 比例 ,
引致 需求 , 受消 费 决定 的 。直辖之 初 ,受 相对 薄弱 是
的基础条 件和城 乡二元 结构影 响,政府 工作重 点在库 使 经济增 长 由主要 依靠投 资驱 动 向投 资消费双轮驱动
区移 民、振兴 国企、解决 农村贫 困人 口温 饱 问题 、加 转变 的 时期, 实现投 资和消 费的 良性循环, 净流 出有
对 强 生态保护 四件大 事上 ,一方面促 进居 民收入持 续稳 序 健康 发展 , 培育经 济增 长 的持续 动力至 关重 要 。 因在区域发 展中 的先行 地位, 以及 重庆 经 定增 长的机 制还未 形成 ,收入增长 较为缓 慢 ,有 效需 就重庆 而言, 三 求不足 ;另一方面 由于住房 、医疗 、教育 的市场 化改 济 的特 殊情况 , 大 需求呈 现 出一些 不 同于 其他 省市 革 ,而 社会保 障制度 又未跟 上 ,使 相关支 出成为城 乡 的特 征,需要理性看 待 。 居 民的主要 负担 ,形成挤 出效应 ,降低 了居 民消 费预 期, 导致 消 费需 求增 长较 为缓 慢 , “ 五 ”期 间消 费 十 对经 济增 长 的贡献 率只 有4 . % “ 一 五 ”时期 , 14 。 十
源要 素产生极 大集聚 能力。未来 “ 十二五 ”规划 一系
‘- D . G P

8 7 8 l 6 8 7
l5 1 1 4 0 l7 2
1 7 9 8 7 16
消费需求增速 6 7 1 79 0 6
‘一 资 求 速 呻投 需 增 资料 来 源 :
法,对直辖 以来重庆三大需求变化轨迹进行分析 。


引言
国际上研究 需求与经济增 长关系 ,一般按支 出法来进行分析 。需求拉

近五年来重庆CPI和PPI运行情况分析及2023年物价走势预判

近五年来重庆CPI和PPI运行情况分析及2023年物价走势预判

近五年来重庆CPI和PPI运行情况分析及2023年物价走势预判摘要:近五年,重庆市委、市政府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积极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重庆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平稳。

本文对近五年来重庆CPI和PPI总体运行情况及运行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国际国内以及重庆本地影响物价重要因素、重点行业发展状况等进行综合梳理,据此研判当前和全年物价形势。

2023年,随着重庆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发力,疫情影响逐步消退,消费场景逐渐回归正常,旅游、住宿、餐饮等服务类消费逐渐回暖,预计2023年重庆CPI将保持温和上涨,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数据显示,2023年年初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信贷大幅增长,印证国内经济开局向好,市场信心提振。

随着各地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政策落地见效,房地产市场回暖将带动下游产业加快发展。

此外,综合考虑消费需求恢复传导至生产资料价格的时间差,以及受地缘政治摩擦、能源危机等因素影响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预计2023年重庆PPI将以小幅回落开局,年中开始逐步回升。

关键词:CPI; PPI; 预判近五年,重庆物价水平总体保持平稳,重庆CPI年均上涨1.7%,整体呈温和上涨态势,PPI价格变动幅度保持在合理区间。

本文对近五年来重庆CPI和PPI总体运行情况及运行特点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国际国内以及重庆本地影响物价重要因素、重点行业发展状况等进行综合梳理,据此研判当前和全年物价形势。

2023年,随着重庆保供稳价政策持续发力,疫情影响逐步消退,消费场景逐渐回归正常,旅游、住宿、餐饮等服务类消费逐渐回暖,预计2023年重庆CPI将保持温和上涨,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数据显示,2023年年初制造业景气水平明显回升,信贷大幅增长,印证国内经济开局向好,市场信心提振。

随着各地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政策落地见效,房地产市场回暖将带动下游产业加快发展。

此外,综合考虑消费需求恢复传导至生产资料价格的时间差,以及受地缘政治摩擦、能源危机等因素影响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不确定性,预计2023年重庆PPI将以小幅回落开局,年中开始逐步回升。

重庆经济发展状况

重庆经济发展状况
《重庆经济发展状况》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重庆经济发展概述 • 重庆产业经济发展 • 重庆企业经济发展 • 重庆区域经济发展 • 重庆经济发展的展望与思考
01
重庆经济发展概述
重庆的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
地理位置
重庆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是连接东西部地区的 重要枢纽,也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
1 2
推动西部地区发展
重庆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其发展对 于带动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促进长江经济带建设
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其发展 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3
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重庆作为连接东西部地区的重要枢纽,其发展 对于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战略意义 。
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预测
持续增长
重庆市的经济发展在未来几年有望持续增长,这主要得益于其内陆开放高地的战略地位以 及“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的优势。
产业升级
随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重庆市的产业结构将更加优化,从而提升经 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创新驱动
重庆市将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相结合,实现经济发展由 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历史背景
重庆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商贸中心和交通要道,其历史可追 溯到千年前的巴国时期。近代以来,重庆成为了中国西南地 区的工业、商业和文化中心。
重庆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特点
现状
重庆现已成为全国重要的汽车、电子、化工、金融、商 贸物流中心,拥有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市场规模。
特点
重庆经济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 产业结构优化
重庆企业所有制结构

重庆经济发展报告:直辖以来的辉煌成就

重庆经济发展报告:直辖以来的辉煌成就

重庆GDP增长历程及特点
重庆GDP增长历程
• 1997年直辖时,重庆GDP为1360亿元
• 2010年,重庆GDP突破1万亿元,达到10011亿元
• 2020年,重庆GDP达到25003亿元,年均增长10.7%
重庆GDP增长特点
• 经济增长速度快,位居全国前列
• 经济增长稳定性好,波动较小
• 经济增长质量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 建成重庆主城九区之间的快速路网,提高城市通行能力
• 2010年,重庆建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
•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出行比例
• 2015年,重庆开通第一条地铁线路——轨道交通1号线
重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成就
重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形成了以大型水库、引水工程、提水工程为主的水利设施体系
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 工业结构调整优化,高新技术产业、
• 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
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
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 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
业附加值
重庆农业发展及农业现代化
重庆农业发展 -形成了以粮食、生猪、蔬菜、水果、
水产为主的农业产业体系
重庆农业现代化
• 农业产值持续增长,2020年重庆农
D O C S S M A RT C R E AT E
重庆经济发展报告:直辖以来的辉煌成就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重庆直辖背景及发展历程
重庆直辖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1997年,重庆直辖,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
• 优化国家行政区划布局,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 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增强区域综合实力

重庆市历年生产总值(GDP)一览(1978-2010

重庆市历年生产总值(GDP)一览(1978-2010

重庆市历年⽣产总值(GDP)⼀览(1978-2010年份GDP⼈均GDP(元) GDP(亿元)占全国⽐重增幅(%)全国重庆本币美元⽐重(%)位次全国重庆(本币)本币美元197871.742.58 1.942211.717.1381287170 197980.9852.08 7.611.1419321206 198090.6860.53 7.87.7463357238 198197.257.01 5.2 6.2492379222 1982108.0857.09 9.18.9528419221 1983120.0160.73 10.910.3583461233 1984141.6461.05 15.215.9695542234 1985164.3255.95 13.58.6858624212 1986184.653.46 8.88.6963694201 1987206.7355.54 11.6 5.31,112766206 1988261.2770.2 11.39.51,366958257 1989303.7580.68 4.1 4.91,5191,103293 1990327.7568.52 3.87.01,6441,181247 1991374.1870.29 9.29.21,8931,338251 1992461.3283.63 14.216.52,3111,641297 1993608.53105.61 14.015.62,9982,156374 1994833.696.72 13.113.54,0442,935341 19951,123.06134.48 10.912.35,0463,931471 19961,315.12158.18 10.011.45,8464,574550 19971,509.75182.12 9.311.26,4205,253634 19981,602.38193.55 7.88.66,7965,579674 19991,663.20200.92 7.67.87,1595,804701 20001,791.00216.33 8.48.77,8586,274758 20011,976.86238.84 8.39.28,6226,963841 20022,232.86269.77 9.110.59,3987,912956 20032,555.72308.77 10.011.710,5429,0981,099 20043,034.58366.63 10.112.412,33610,8451,310 20053,467.72423.32 1.742311.311.714,18512,4041,514 20063,907.23490.03 1.682412.712.416,50013,9391,748 20074,676.13621.7 1.672414.215.920,16916,6292,211 20085,793.66834.21 1.74239.614.523,70820,4902,950 20096,530.01955.94 1.79239.114.925,57522,9203,3552010年,重庆市全年实现地区⽣产总值(GDP)7894.24亿元,⽐上年增长17.1%。

重庆市两化融合进程

重庆市两化融合进程

重庆市“两化”融合进程一总体情况分析(一)经济概况2010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894.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1%,增速创被确立为直辖市以来的新高。

与2010年全国GDP增长10.3%的速度相比,重庆市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8个百分点。

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6∶36∶4.16,第一产业增加值685.39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4356.41亿元,增长22.7%;第三产业增加值2852.44亿元,增长12.4%。

2010年,重庆城镇家庭人均总收入18990.54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7532元,增长11.3%。

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重庆人均收入绝对额比全国平均水平仍低1577元,虽然在西部排第2位,但是在全国排名只居第11位。

作为我国直辖市中较新的一员和西部重镇,重庆依旧面临着保持经济较快增长和调结构、促转型、增效益的双重任务和压力。

重庆城市化率达到51.59%。

信息基础设施发展良好。

截止到2010年底,重庆移动电话和互联网用户数分别达到1664.4万户和263.1万户,普及率分别达到58.2%和9.2%。

(二)综合分析2010年,重庆“两化”融合综合排名全国第17名,综合指数仅为0.307,与综合排名全国第1位的广东省(指数:0.609)的差距较为明显,仅为最高值的一半,同时其指数低于全国均值(指数:0.324)。

融合硬度列全国第9位(指数:0.463),其指数略超过全国均值(指数:0.427)。

但是从指数绝对值看,重庆融合硬度与列第1位的江苏(指数:0.676)也有一定差距。

融合软度列全国第20位(指数:0.233),其指数低于全国均值(指数:0.282)。

融合深度列全国20位(指数:0.225),其指数略低于全国均值(指数:0.263)。

(三)具体分析融合硬度方面。

2010年,重庆工业化规模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列全国第20位(指数:0.160),低于全国均值(指数:0.272);工业化质量列全国第11位(指数:0.544),保持高于全国均值(指数:0.485)的水平。

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重庆市用电量、发电量、装机容量及电力交易情况分析

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重庆市用电量、发电量、装机容量及电力交易情况分析

重庆市经济运行情况、重庆市用电量、发电量、装机容量及电力交易情况分析国家中心城市重庆,新兴支柱产业齐头并进。

2019年全国GDP增速预计值为6.1%,重庆市再次增速超全国平均水平,GDP为23605.77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三次产业增速依次为 3.6%/6.4%/6.4%,分别较去年同期变化-0.8%/3.4%/-2.7%。

2019年三产增速略微下滑2.7个pct,但是二产增速同比提升3.4个pct,拉动总体增速上行0.3个pct。

二产增速回升反映了工业生产状况改善。

当年重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18年增长6.2%,较上年提升了5.7个百分点。

几大支柱产业中,材料产业和电子产业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14.7%、14.3%;汽车产业下降4.1%,降幅较上年收窄13.2个百分点。

《2020-2026年中国电力工业节能环保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数据显示:有利资源吸引新产业,两江新区成就重庆经济增长。

两江新区具有极佳的区位优势与政策倾斜,是重庆市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在加快构建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形成内陆重要城市群中发挥着重要地位和作用。

两江新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上升,GDP从2012年的1002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2933亿元,年均增速14.3%;依托江北机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果园港B保区及一批国家指定进口口岸的枢纽优势,初步构建了园区主导产业,形成了汽车、智能、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四大产业集群;同时不断升级产业园区,形成包括两江云计算产业园、江北嘴金融中心在内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和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用电量稳定增长,近期增速有所回落用电量稳定增长,二产是用电主力。

预计2019年重庆市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1156亿千瓦时,同比增速为 3.7%,较2018年增速有所回落。

分产业用电来看,2018年二产仍然是用电主力,用电量占比为60.37%。

三产和居民用电占比分别为20.94%、18.40%。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业大市。

虽然重庆拥有比较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农业经济却属于该市经济薄弱的环节,为了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优势,本文从重庆农村经济现状着手,通过找出问题,提出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

一、重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重庆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因为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环境,也是一个不择不扣的农业大市。

全市所辖面积82万平方公。

截止2011年,总人口3329.81万,其中农村人口2324.5,占总人口的69.8%。

重庆市的经济随着直辖市的成立和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得到了高速发展,截止2011年,全市GDP达到了10011.37亿元,比1997年增长了563%。

(一)重庆第一产业GDP增长情况重庆自直辖以来,农村经济增长总体上是上升的。

据统计,重庆第一产业GDP在1997-2011这15年里,从307.21亿元增长到844.52亿元,一共增长了537.31亿元,近3倍多,而且呈现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总体看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97-2000年。

在这四年里,第一产业GDP总体呈负增长。

1997年第一产业GDP产值为307.21亿元,到2000年第一产业GDP产值仅为286.1,四年间减少了21.11亿元。

这段时间影响第一产业GDP负增长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受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我国的经济也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从而使得第一产业受到波及。

第二个阶段:2001-2006年。

在这期间,第一产业GDP总体呈增长趋势,并且在2004年达到了26.2%的增长。

但是增长幅度缓慢,2004年也只是恢复性的增长,随后增幅大幅度放缓,到200年又成负增长,这说明影响第一产业增长缓慢的长期性原因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善。

第三阶段:2007-2011年。

在此过程中,第一产业GDP增长加速,年增长率达到了17.25%。

201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2016年3月11日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全面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总任务,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各种风险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扎实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719.72亿元,比上年增长11.0%。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1150.15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7071.82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增加值7497.75亿元,增长11.5%。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7.3∶45.0∶47.7。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9637.53亿元,增长11.1%,占全市经济的 61.3%。

其中,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809.35亿元,增长12.2%,占全市经济的49.7%。

图1 2011-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表1 2015年五大功能区域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2330元(8402美元),比上年增长10.1%。

表2 2015年五大功能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016.55万人,比上年增加25.15万人。

城镇化率60.94%,比上年提高1.34个百分点。

年末户籍总人口3371.84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1391.02万人,乡村人口1980.82万人。

全年外出市外人口505.50万人,市外外来人口150.21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05‰,死亡率为7.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6‰。

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3,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9.9。

表3 2015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1.82万人。

最新最全的重庆市情介绍[1]1

最新最全的重庆市情介绍[1]1

重庆悬挂在联合国大厅的世界地图上,仅仅标出了中国四个城市的名字,其中一个就是重庆。

重庆面积8.24万Km2,人口3200万。

2009年中国城市竞争力重庆排名西部第一。

1997年重庆成为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也是中国中西部18个省市唯一的直辖市。

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做出“314”总体部署,国务院3号文明确了重庆的13个黄金定位。

2010年6月18日,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之后,第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两江新区在重庆正式挂牌成立。

一、重庆是中国在新世纪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支点众所周知,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东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广东深圳引领珠三角地区,上海浦东新区带动长三角地区,天津滨海新区推进了环渤海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扩大开放引进外资,特别是引进外资所承载的技术、管理及人才等竞争要素,极大地刺激了中国巨大的国内需求及对国外产品的进口,为中外投资商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但在东部迅猛发展的同时,中国东西部的差距却在不断加大。

西部地区GDP平均增速比东部慢1个百分点,总量差由10年前的3万亿扩大到11万亿,人均GDP由6430元扩大到1.8万元,工业化水平约为东部的1/4,贫困人口占全国60%,基本养老保险仅占东部1/2。

尤其是对外开放的差距。

中国东部进出口约占全国90%,中西部仅占约5%;实际引进外资东部约占90%,中西部约占5%。

中国西部12省占国土面积71.4%,人口占30%,市场广阔,实际外资仅占全国3%左右。

温总理曾指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点与难点是西部地区和三农问题。

西部怎样才能以开放倒逼改革,引外资刺激内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向东向西双向开放,以破解不断扩大的东西和城乡差距。

回答是十分必要而且可行。

于是,中央选择重庆担当战略支点,承担起这种责任重大的历史使命。

二、重庆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重庆地处中国东西结合部,承东启西,辐射南北,人口3200万,大致与北京、上海及天津三个直辖市人口的总和相当。

201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8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
图1 2014-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亿元、%
图2 2014-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单位:%
权威发布 AUTHORITATIVE RELEASE
图3 2014-2018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及其增长速度 单位:元/人、%
全市常住人口3101.79万人,比上年增加26.63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31.5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50%,比上年提高1.42 个百分点。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79.29万人,市外外 来人口177.44万人。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1.02‰,死亡率为7.54‰,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8‰。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 (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63,出 生婴儿性别比为107.55。
表1 2018年年末常住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 标
年末数 (万人)
比重 (%)
全市常住人口 按城乡分 城镇 乡村 按性别分 男性 女性 按年龄段分
外资企业0.66万户,个体工商户168.62万户,农民 专业合作社3.50万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年规模以上工 业产能利用率为72.4%。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产能利用率为73.4%,比上年提高8.0个百分点;黑 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2.0%,提 高2.4个百分点。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750.74万平 方米,比上年末减少300.95万平方米。其中,商品 住宅待售面积383.63万平方米,减少194.45万平方 米。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7%, 比上年末下降1.5个百分点。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 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21.6% 和13.8%。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8年末全市农村贫困 人口1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万人;贫困发生率 0.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全年全市贫困地 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70元,比上年增长 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

市统计局发布《十八大以来重庆市汽车产业发展报告》重庆汽车工业产值10年来年均增长6%

市统计局发布《十八大以来重庆市汽车产业发展报告》重庆汽车工业产值10年来年均增长6%
10月19日市统计局发布十八大以来重庆市汽车产业发展报告称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好质量发展10年来汽车产业工业产值年均增长6其中2021年同比增长126
市统计局发布《十八大以来重庆市汽车产业发展报告》重庆汽车工业产值10年来年均增长6%
来源:重庆日报发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间:2022-10-21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10月19日,市统计局发布《十八大以来重庆市汽车产业发展报告》称,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向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好质量发展,10年来汽车产业工业产值年均增长6%,其中2021年同比增长12.6%。

重庆市直辖以来各年GDP及各年增长率变化分析

重庆市直辖以来各年GDP及各年增长率变化分析

查阅统计年鉴、完成图表分析一、重庆市直辖以来各年GDP及各年增长率变化分析1、重庆市直辖以来各年GDP及各年增长率原始数据如下:GDP指数(上一年为基年份GDP(亿元)GDP增长率(%)期)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重庆市直辖以来各年GDP及各年GDP增长率变化图示:3、分析如下:该图反应重庆市直辖以来各年GDP及各年GDP增长率变化特点;从图上可以看出,重庆市直辖以来,GDP呈稳步增长的趋势,没有经历大的波动。

1997年GDP为亿元,2011年为亿元,是1997年的倍;而GDP增长率的变化则呈现先下降后总体上升的趋势,且一直保持正值,直辖以来,重庆市GDP保持年均%高速增长。

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7—1999年重庆市GDP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至1999年达到最低值%;之后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发展的良性轨道,GDP呈上升趋势,2007年达到了一个小的高峰%,但是由于20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GDP出现下滑,2009年经济开始复苏,并且在2010年达到峰值%,是1999年的倍。

二、重庆市直辖以来三次产业变动情况1、1997—2011年重庆市三次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数据如下:本市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表12、1997—2011年重庆市各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变动情况示意图:图13、1997—2011年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饼状图:图2 4、1997—2011年重庆市三次产业产值数据如下:表25、1997—2011年重庆市三次产业产值变动情况:图36、分析如下:表1、图1和图2反应重庆市1997—2011年三次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变化的情况;由图表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下降,1997年到2011年下降了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呈缓慢增加趋势;第三产业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1997—2006年呈增加趋势,由1997年的%到2006年的%,提高了个百分点。

直辖十五年重庆农业的变迁

直辖十五年重庆农业的变迁

直辖十五年重庆农业的变迁作者:来源:《农家科技》2012年第07期重庆市农委主任夏祖相在南川调研粮食生产重庆直辖十五年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以统筹城乡为纲、保供增收为要、现代农业为重、夯实基础为先、科技创新为魂、改善民生为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农村经济总量由1996年的491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370亿元,农业增加值由287亿元增加到8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479元增加到.6480元,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87万人,农村贫困人口由366万下降到20万人。

凸显特色,优化农业发展布局根据全市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遵循分类指导原则,着力培育三大特色区域。

一是主城近郊都市农业集中区。

发挥主城8区区位优势,依托城市、接轨城市、服务城市,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农科工贸等服务型农业,果蔬等设施农业,花卉苗木等园艺农业,打造主城的果蔬园、花卉园、后花园和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农科研发、教育培训、贸易服务中心和农业科普教育基地。

渝北国家现代农业园区、九龙坡农科贸易城、北碚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加快推进,建成北碚静观、九龙坡白市驿等一批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和巴南区南南线、北碚区静观线、渝北区沙坪线等花卉苗木基地。

二是渝西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带。

在渝西渝中14个区县,突出“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建设优质农产品保供基地。

大力推进潼南、南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长寿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以荣昌为核心的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培育一批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基地,基本形成潼南、铜梁、壁山等渝遂高速公路沿线优势蔬菜生产带和以涪陵榨菜为重点的加工蔬菜产业带。

三是“两翼”山区特色农业基地。

围绕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利用山区资源的多样性,以林下经济为重点,充分发掘闲置资源的增收潜力,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

合川经济失速情况汇报

合川经济失速情况汇报

合川经济失速情况汇报
近年来,合川市经济增速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迹象,一系列数据显示,合川市经
济增速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强劲。

这种失速情况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经济重新回到健康增长的轨道上来。

首先,从GDP增速来看,合川市GDP增速在过去几年一直呈现下滑趋势。

2018年,合川市GDP增速为6.5%,2019年为6.2%,2020年更是降至5.8%。


种持续的下滑趋势,已经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

其次,从产业结构来看,合川市传统产业占比过大,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这也是导致经济失速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传统产业面临着市场需求下降、环保压力增大等问题,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合川市的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这对经
济增长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老龄化人口的增多,意味着劳动力的减少,这对于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首先,要加快产业结
构调整,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其次,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强科技与产业融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另外,还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吸引更多高素质人才来到合川市,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合川市经济失速情况确实存在,但我们有信心和能力克服这些困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科学决策,采取有效措施,相信合川市的经济一定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重庆产业现状

重庆产业现状

重庆产业开展现状一、重庆市产业开展现状〔一〕总体概况1.产业规模日趋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初具雏形直辖以来,重庆经济总量不断增大,GDP保持年均11%的高速增长。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到达5097亿元,在全国排第24位,在西部地区位列第6位,是1997年的3.75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8025元,在西部地区仅次于内蒙古〔32214元〕、新疆〔19893元〕、陕西〔18246元〕,位列第四。

2021年经济增速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比全国水平9%高出5.3个百分点,在西部12个省市中居第3位,在全国31个省市中居第5位。

全市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目前已形成了以汽车摩托车、天然气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材料冶金、电子信息、综合能源、生物医药和局部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代表的优势产业集群,以金融、商贸物流、研发效劳等为代表的生产、生活性效劳业,以特色种养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构成了结构不断优化、门类更加齐全、布局日趋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二、三产业开展迅速随着经济的开展,重庆市的从业人员逐渐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

在1907-2021年间,农林牧副渔的从业人员比重降低了12.2个百分点,总量从989万降到747万;第二产业从1997年的18.3%上升到2021年的20.6%,第三产业从1997年的24.1%上升到2021年的34.0%,上升了将近10个百分点,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重要力量。

10203040506070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图3 重庆市三次产业的就业结构〔1997-2021〕全市投资主要流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1997年以来,第三产业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60%以上,第二产业在18-35%之间,第一产业投资占比小于3%。

2021年,全市三次产业固定投资比为2.2:35.52:62.27,呈现“三、二、一〞的结构特征。

重庆市产业结构演化特点及趋势分析

重庆市产业结构演化特点及趋势分析

陈 靖 余素芳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摘要:随着改革力度和政策导向的变化,重庆市产业结构在1978年、1997年、2010年发生了重大转变,第三产业将成为重庆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工业结构也在向高新产业转型。

重庆市在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已经初见成效,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但是在服务业发展中缺乏主导产业,金融业产值比重在GDP中比重偏低。

关键词: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电子信息产业中图分类号:F1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9-000490-01一、前言重庆市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一个直辖市,其经济发展状况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关注。

传统上,重庆市是以汽摩、能源、化工等主要产业的重工业城市。

但是随着新经济的崛起,特别是2010年两江新区设立以来,重庆市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重庆市的产业结构是如何演进的,其具有什么特点,未来发展趋势怎样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二、重庆市产业结构演化概况1.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化概况以1978年改革开放、1997年重庆市设立直辖市以及2010年重庆两江新区设立以后作为观察窗口,对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统计数据来源于重庆统计年鉴。

从上述数据可以观察到,自1978年以来,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各个产业演进的路径各有差异,基本上呈现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产业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的产业,第一产业是唯一发生这种变化的产业,这是符合经济发展基本规律的;第二种情况则是产业比重一直呈上升趋势,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第三产业中的房地产产业都基本上呈现这种发展规律,这说明重庆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行业在这几十年里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第三种情况是有升有将的产业,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经历了三次升降。

第一次是在1978-1997年间,第二产业的比重下降了5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近20个百分点,这是在改革开放初期,重庆市经济发展主要在民生领域的改善有关;第二次是在1997-2010年期间,第一产业比重上升了近12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比重略有下降,说明重庆直辖以后,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其中,工业贡献了近9个百分点,建筑贡献了近3个百分点,而第三产业中,除其他服务业以外的各个行业比重都有所下降,其中金融业下下降程度最大,达到1.4个百分点;第三次变化是在2010年以后,第二产业在2011年达到顶峰以后,产业比重下降非常快,到2014年已经下降到50%以下,其中工业产值比重下降超过10个百分点,但是建筑业产值比重依然在稳步上升,而第三产业则快速增长,目前已经超过第二产业。

GDP地区流动分析

GDP地区流动分析

表3 地区GDP流出率F平均值 %
1995- 1998地 区 2003 2003
北 京 -13.0 -13.8
天 津 0.0
0.1
河 北 9.7
9.7
山 西 -2.5 -3.0
内蒙古 -6.2 -6.6
辽 宁 11.6 11.7
吉 林 -2.4 -2.2
黑龙江 6.9
7.8
上 海 5.6
9.1
江 苏 8.6
表1
各地区货物和服务净流出额
单位:亿元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北 京
-277.97
-109.18
-121.92
-194.91
-305.84
-259.95 -397.36
天 0.46 -13.01 -7.96 -16.03 10.56
17.50
3.77

河 北
2560.72
33.67 3.39 838.15 945.58 -69.14 -134.90
-7.44 -8.03 -87.44 -127.37
1.95 3.96 -277.61 -348.92 -251.42 -285.46
8.00 5.80 -147.22 -158.91 -32.20 -40.80 -74.72 -110.35 -88.65 -132.83 -11.81 -140.54
一、各地区净流出之和与全国净出口数据大体吻合 一个地区净流出是该地区GDP流出的总额减去流入的总额。流出的 总额既包括该地区GDP流到国内其他地区的数量,也包括流到国外的数 量;流入的总额同样包括两个部分,即从国内其他地区流入本地区的数 量和从国外流入本地区的数量。当地区净流出数据为正数时,表示该地 区的流出总额大于流入总额,反之,净流出为负数时,表示流出总额小 于流入总额。就其经济意义来讲,地区净流出指标反映了该地区常住者 的生产与使用的平衡关系,此处的使用是区内最终使用额,即支出法 GDP中的最终消费加上资本形成总额。很明显,通过观察地区净流出指 标,可以看出该地区创造的GDP在总量上够不够本地区使用,是有结 余,还是不足,并进而了解结余或不足的程度。 理论上,各地区净流出之和应该等于全国的净出口数量。但实际核 算时,由于搜集地区流入流出数据难度很大,因此,出现一些偏差,甚 至较大偏差都不足为奇。从我国的资料看,各地区核算的净流出之和与 国家统计局核算的净出口数据大体吻合,从而为开展这方面的分析提供 了相对有利的数据基础。

经济学实验1:GDP的测定(附实验报告)

经济学实验1:GDP的测定(附实验报告)

实验一、GDP 的测定实验内容1)收集我国或某地区10年来GDP相关数据2)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3)根据分析结果讨论我国或某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4)提交分析报告实验目的:1、加深对GDP概念的理解2、掌握宏观经济数据收集的来源和方法3、掌握不同组成部分和不同产业对GDP的贡献。

4、掌握对GDP数据的分析方法5、学会进行横向和纵向数据比较要求:利用GDP指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基本分析,要求每人提交一份实验报告。

分组:(1)全国(2)重庆(3)成都(4)北京(5)上海(6)天津分析可以分为纵向和横向分析一、GDP的纵向分析以一个地区或整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分析过去5-10年的GDP指标,分析该地区或者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主要推动因素,并且提出相应的建议。

分析示例参考:用GDP对重庆地区5年来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第一部分十年来重庆GDP的变化情况1、 GDP总量和总量的变化2、人均GDP及其变化3、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4、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及变化情况5、按照支出法,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进出口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和变化6、各个区县GDP在重庆市所占的比重及其变化,各个区县之间的差距第二部分从GDP看重庆经济发展的特点第三部分影响重庆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第四部分我们的建议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宏观经济学实验项目名称GDP的测定开课院系及实验室实验日期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实验成绩教师评语:教师签字:批改时间: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GDP概念的理解2.掌握宏观经济数据收集的来源和方法3.掌握不同组成部分和不同产业对GDP的贡献。

4.掌握对GDP数据的分析方法5.学会进行横向和纵向数据比较(二)要求:利用GDP指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基本分析,要求每人提交一份实验报告。

分组情况如下:(1)全国(2)重庆(3)成都(4)北京(5)上海(6)天津。

重庆第三产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重庆第三产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重庆第三产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题目:重庆(1990-2010年)第三产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很大的变化,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有着明显的改善。

第三产业在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就重庆地区而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重庆的工业化、城市化步伐加快,经济实力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越来越大。

但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比例失调问题亟待改善,传统服务业供过于求和新兴服务业供给不足的矛盾,是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主要解决的问题。

本报告通过对重庆20年(1990——2010)第三产业的相关数据的收集,运用SPSS软件,采用因子分析统计分析方法,选取城镇化率、工业化率,人均GDP等8个对第三产业产生有较大影响的因素,具体分析每个因素变化对第三产业产生的影响,并建立简单二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第三产业内部生产和消费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影响大于政策因素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的影响。

关键字: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因子分析线性回归一、引言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产业结构是一个体系,它包括构成该体系的各子系(即产业部门)的构成形式及地位、各子系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是分不开的。

产业结构体系的构成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变动的。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 一个通过专业化和社会分工会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在一定意义上又决定了经济的增长方式。

经济的增长主要是通过一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度量的,早在1949 年库兹尼茨论述国民收入的度量问题时就提出, 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衡量。

根据《2011 年重庆市统计年鉴》资料,重庆市国民生产总值在2010 年达到了7925.58亿元。

单从绝对数量上看,20年来重庆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近24 倍。

经济总量的扩张使三大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产业结构也日趋优化。

1990 年重庆市的第三产业产值为91.73亿元;2010年第三产业产值2881.08亿元,绝对数量增长了31 倍,第三产业的发展尤为迅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查阅统计年鉴、完成图表分析一、市直辖以来各年GDP及各年增长率变化分析1、市直辖以来各年GDP及各年增长率原始数据如下:年份GDP(亿元)GDP增长率(%)GDP指数(上一年为基期)1997年1509.75 11.2 111.2 1998年1602.38 8.6 108.6 1999年1663.20 7.8 107.8 2000年1791.00 8.7 108.7 2001年1976.86 9.2 109.2 2002年2232.86 10.5 110.5 2003年2555.72 11.7 111.7 2004年3034.58 12.4 112.4 2005年3467.72 11.7 111.7 2006年3907.23 12.4 112.4 2007年4676.13 15.9 115.9 2008年5793.66 14.5 114.5 2009年6530.01 14.9 114.9 2010年7925.58 17.1 117.1 2011年10011.37 16.4 116.4 2、市直辖以来各年GDP及各年GDP增长率变化图示:3、分析如下:该图反应市直辖以来各年GDP及各年GDP增长率变化特点;从图上可以看出,市直辖以来,GDP呈稳步增长的趋势,没有经历大的波动。

1997年GDP为1509.75亿元,2011年为10011.37亿元,是1997年的6.6倍;而GDP增长率的变化则呈现先下降后总体上升的趋势,且一直保持正值,直辖以来,市GDP保持年均12.2%高速增长。

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1997—1999年市GDP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至1999年达到最低值7.6%;之后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发展的良性轨道,GDP呈上升趋势,2007年达到了一个小的高峰15.9%,但是由于2008年次贷危机的影响GDP出现下滑,2009年经济开始复苏,并且在2010年达到峰值17.1%,是1999年的2.25倍。

二、市直辖以来三次产业变动情况1、1997—2011年市三次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数据如下:本市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97年100.0 20.3 43.1 36.6 1998年100.0 18.8 42.2 39.0 1999年100.0 17.2 42.0 40.8 2000年100.0 15.9 42.4 41.7 2001年100.0 14.9 42.6 42.5 2002年100.0 14.2 42.9 42.9 2003年100.0 13.3 44.4 42.3 2004年100.0 14.1 45.4 40.5 2005年100.0 13.4 45.1 41.5 2006年100.0 9.9 47.9 42.2 2007年100.0 10.3 50.7 39.0 2008年100.0 9.9 52.8 37.3 2009年100.0 9.3 52.8 37.9 2010年100.0 8.6 55.0 36.4 2011年100.0 8.4 55.4 36.2表12、1997—2011年市各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变动情况示意图:图13、1997—2011年市三次产业结构饼状图:图25、1997—2011年市三次产业产值变动情况:图36、分析如下:表1、图1和图2反应市1997—2011年三次产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重变化的情况;由图表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下降,1997年到2011年下降了1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呈缓慢增加趋势;第三产业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1997—2006年呈增加趋势,由1997年的36.6%到2006年的42.2%,提高了5.6个百分点。

之后有略微的减少。

产业结构由1997年的20.3:43.1:36.6转变为2011年的8.4:55.4:36.2;2011年非农产业比重为91.6%,比1997年提高了11.9个百分点;因此,市现在还处于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末尾的产业布局状况。

表2和图3反应了市1997—2011年三产业产值变化情况,不难看出,直辖以来,市三产业都在发展,。

三次产业平均增速分别为8.1%、16.7%、14.9%。

第一产业增长速度最高的是2004年26.2%,最低的是2006年—16.6%;第二产业增长速度最快的是2008年29.1%,最低的是1999年3.3;第三产业增长最快的是2011年25.8%,最低的是1999年8.5%;2011年第一产业的产值是1997年的2.7倍,第二产业8.5倍,第三产业6.6倍,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速较慢,第三产业迅猛发展。

三、1978—2011年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动情况1、1978—2011年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动数据如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978年26.09 9.91 6.52 3.39 1980年29.68 11.16 6.46 4.70 1985年36.13 13.10 6.80 6.30 1986年54.47 19.54 6.59 12.95 1987年48.72 17.24 6.52 10.72 1988年38.58 13.49 6.79 6.70 1989年39.79 13.79 6.93 6.86 1990年42.53 14.62 6.73 7.89 1991年37.61 12.83 6.55 6.28 1992年35.62 12.09 7.09 5.00 1993年35.75 12.09 6.84 5.251994年40.05 13.46 6.70 6.76 1995年39.39 13.16 7.17 5.99 1996年41.06 13.63 7.18 6.45 1997年36.99 12.20 6.91 5.29 1998年35.51 11.64 7.09 4.55 1999年30.68 10.01 6.74 3.27 2000年35.22 11.43 7.98 3.45 2001年26.26 8.48 6.06 2.42 2002年28.65 9.20 5.80 3.40 2003年30.00 9.61 5.78 3.83 2004年33.72 10.74 7.47 3.27 2005年30.66 9.71 4.40 5.31 2006年36.57 11.49 4.68 6.81 2007年44.66 13.88 5.15 8.73 2008年43.26 13.33 7.57 5.76 2009年40.82 12.50 8.00 4.50 2010年62.83 19.10 11.85 7.25 2011年41.27 12.44 5.90 6.54表12、1978—2011主要年份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动图示:图13、分析如下:表1和图1反映了1978—2011主要年份市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变动情况;由图表可以看出:1978—2011主要年份人口出生率和人口的增长率曲线前面部分大致相同,后面略有差异;人口死亡率曲线前面部分基本保持不变,后面部分稍有变化;1978—1986年人口的出生率呈不断上升趋势,1986年达到峰值19.54%;1986年以后,1983年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开始起作用,虽然中间略有波动,但是人口的出生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至2001年下降到最小值8.48%;2001年以后人口的出生率呈现反弹趋势,2010年出现一个小高峰19.1%,之后又下降至12.44%。

1978—1999年人口的死亡率基本持平,保持在6.8%左右;1999—2005年人口的死亡率开始下降,至2005年达到最小值4.4%;之后人口的死亡率开始回升,在2010年达到一个小高峰11.85%,2011年又回落至5.9%,比刚直辖时降低了1.01个百分点,这归因于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

1978—2001年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曲线与人口的出生率曲线趋势基本相同,是因为这一时期人口的死亡率基本保持不变。

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至2001年降至最小值2.42%;之后人口的增长率开始回升,至2007年达到一个小高峰8.73%,然后回落,最终维持在6.54%;从长期来看,人口的自然变动相对稳定,但是出生率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仍然偏高。

四、直辖以来城市与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动情况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按此划分标准,20世纪90年代,恩格尔系数在20%以下的只有美国,达到16%;欧洲、日本、加拿大,一般在20-30%之间,是富裕状态。

东欧国家,一般在30-40%之间,相对富裕,剩下的发展中国家,基本上分布在小康。

2、1997—2011年市城市与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图示:图13、分析如下:表1和图1反应1997—2011年市城市居民家庭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在整体上都是呈下降趋势,但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远高于城市居民家庭;市的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在1997年为65.8%,大于60%,属于贫困型生活水平,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有下降的趋势,2011年为46.8%,为小康型生活水平;市的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在十几年之间由46.7%下降到38.5%,下降了8.2个百分点,由小康型生活水平过渡到相对富裕型生活水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差距在1997年为19.1%,2011年为8.3%,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但是其平均差异程度为14.9%大于10个百分点,说明城乡生活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

农民用于支付食品支出的费用非常高, 居留于贫困生活状态。

受三峡库区建设的影响, 产业空心化导致农民收入很低。

城市居民已经进入小康生活水平, 而农村只能解决基本温饱问题。

从城乡和居民收入差异系数和恩格尔系数分析, 市城市化进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城乡二元结构比较明显, 城乡差异较大, 进一步体现出城市化的质量有待继续提高。

五、直辖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情况1、1997—2011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情况数据如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1997年5681890 14.01998年6193991 9.01999年6670104 7.72000年7199508 7.92001年7823114 8.72002年8535962 9.12003年9346711 9.52004年10683290 14.32005年12278119 14.92006年14315133 16.62007年17111165 19.52008年21471209 25.52009年24790110 15.52010年29386000 18.52011年34878070 18.7表12、1997—2011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情况图示如下:图13、分析如下:表1和图1反应市1997—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动情况;由图表可以看出: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稳步增涨趋势,由1997年的5681890万元到2011年34878070万元,增长了5倍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阶段;且其在2008年的增涨速度最大,为25.5%;1999年增速最小,为9.9%;在直辖的十几年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年均14%的增长速度;说明直辖以来才,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社会商品的购买力有了很大的增强,零售商品的规模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