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李煜- 超级实用

合集下载

南唐李煜《虞美人》翻译及赏析

南唐李煜《虞美人》翻译及赏析

南唐李煜《虞美人》翻译及赏析原文: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春花年年开放,秋月年年明亮,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在过去的岁月里,有太多令人伤心难过的往事。

小楼昨夜又有东风吹来,登楼望月又忍不住回首故国。

旧日金陵城里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都在吧,只不过里面住的人已经换了。

要问心中的愁恨有多少,大概就像东流的滔滔春水一样,无穷无尽。

赏析: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面对“春花秋月”这良辰美景,引起无限往事的回忆:“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

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作者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虞美人》原文赏析

《虞美人》原文赏析

《虞美人》原文赏析《虞美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为作者绝笔,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虞美人》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美好的情景是何时结束的呢?过往的事,有多少还记忆犹新呢?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词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

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地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原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五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栏同:阑)译文: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春花秋月:指季节的更替。

了:了结,完结。

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砌:台阶。

雕栏玉砌:即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泛指南唐宫殿。

栏,一作“阑”。

砌,台阶。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几多:多少。

创作背景: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

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

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希望能帮到你!李煜诗词《虞美人》赏析1【词牌简介】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

《虞美人》即是如此。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一】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就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地位。

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

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

“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

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

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

”“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

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东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堪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大抵只能如此吧。

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之迟辟智美创作【古诗今译】一年一度的月下花前什么时候才华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几多!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接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若要问我心中有几多忧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赏析一】此词年夜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即是是李煜的绝命词了.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固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其实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栏杆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月下花前”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春风”带来春季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胜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年夜水平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如,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笼统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年夜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发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赏析二】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政事”的国君,李煜是失败的;但正是亡国成绩了他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位置.正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虞美人》就是千古传诵不衰的著名诗篇.这首词刻画了强烈的故国之思,取得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效果.“月下花前”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华了结呢?一语读来,令人不胜好奇.但只要我们设身处地去想象词人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了: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比较,徒生伤感.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几多.”“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可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季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季却一去不复返呢?“小楼昨夜又春风,故国不胜回首月明中.”“春风”带来春的讯息,却引起词人“不胜回首”的嗟叹,“亡国之音哀以思”,年夜抵只能如此吧.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几多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一“又”字包括了几多无奈、哀思的感情!春风又入,可见月下花前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故国不胜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胜回首故国”的倒装.“不胜回首”,但究竟回首了.回首处“栏杆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几多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转达出无限怅恨之感.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比较和隔句呼应,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长久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月下花前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比较;三四两句“又春风”和“故国不胜回首”比较;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比较.“又春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胜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比较和回环,形象逼真地转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最后,词人的满腔幽愤再难控制,汇成了旷世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喻愁,可谓“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刘禹锡《竹枝词》“水流无限似侬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这些诗句或失之于轻描淡写,或失之于直露,都没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得感动听心,所谓“真伤心人语”也.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就使笼统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愁思如春水涨溢恣肆,豪放倾泻;又如春水不舍昼夜,无尽东流.形式上,九个字平仄交替,读来亦如满江春水起伏连绵,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全表达出来了.以这样声情并茂的文句作结,年夜年夜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合上书页,读者似也被这无尽的哀思所淹没了.全词抒写亡国之痛,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清新;词虽短小,余味无穷.难怪王国维有如是评价:“唐五代之词,有句而无篇.南宋名家之词,有篇而无句.有篇有句,唯李后主降宋后之作,及永叔、子瞻、少游、美成、稼轩数人而已.”(《人间词话》删稿之四○)[ 赏析]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唐后主”.这首词是李煜对自己身世和遭遇的感叹,诉说自己人生的无奈和痛苦.这首词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那时李煜由南唐国君一下子酿成宋朝的囚犯,不单仅失去了居高无上的皇帝的位置和权力,更残酷的是也失去了最起码的人身自由.残酷的现实使他“日夕以泪洗面”,这使他发生了特有的悲与愁.这首词倾泻的就是作者的怀念亡国之痛,哀叹朱颜已改的情怀.“月下花前”和小楼“春风”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可在李煜的笔下寓意却变了,一个“何时了”,一个“又”,把原本令人向往和盼望的良辰美景和春季醉人的信息变得蒙上了一层凄苦和忧愁,究其缘由,那就是越是这良辰美景越是容易触发起作者的怀旧情结和思念故国的伤痛.“故国不胜回首”,连回忆一下故国的过去都“不胜”又怎能愿意见这年年如是的月下花前和报春的春风呢.每轮回一次,那就意味着又被囚禁了一年哪.这与李煜那时所处的境遇是分不开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发前人未所发之愁.以水喻愁,一句巧妙的比如,贴切生动地将笼统的感情形象化、具体化了,将那看不见莫不着的愁思酿成了有形的、永无止境的一江春水,缔造了意想不到的的艺术效果,这也成了李煜词的主要特点,对后人的影响很年夜.作品通篇一气盘旋,曲折动乱,如泣如诉,动听心魄.全词写的是亡国之痛,抒的是念国之情,意境深远,感情真挚,结构精妙,语言深沉.尽管词作篇幅短小,但余味无穷,能使读者发生强烈的共鸣.堪称为婉约派作品之绝.学习目标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理解李煜词“把笼统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学习重点:理解李煜词“把笼统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学习难点: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一、作者介绍及其词作李煜,史称南唐后主.是五代是最有成绩的词人.其前半生豪华奢侈,所写词多暗示宫廷、男女和离愁别绪.亡国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其创作转向孤寂悲凉,多写故国之思、亡国之恨.本词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怀念,相传因在七夕之夜命歌妓唱此词,李煜被宋太宗赐鸩酒而死,所以也就成了他的绝命词.“作个秀士真绝代,可怜苦命作君王”玉楼春(李煜)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未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这是李煜身为南唐后主时的作品.该词用淡笔素描的手法,抒发了李煜在豪华富丽的宫廷里享受美满、欢乐、浪漫生活的愉悦心境.早期词作代表:《相见欢(乌夜啼)》(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首词,概况写离愁,而实际上仍是表达自己亡国去乡之恨.后期词作代表:《虞美人》二、诵读1.“月下花前”是美好的事物,为何希望它早点结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月下花前”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所以,“问”在情理之中.2、请问,文中哪个字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明确:愁3、年夜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4、作者用了哪些创作手法来写“愁情”?虚实结合(眼前—回忆、想象)比较(现在—过去、物—人)比如(满腔愁绪—一江春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5、比如、夸张A、愁思像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愁思多;B、愁思像春水般昼夜不竭,长流不息,无穷无尽,愁思绵长 .C、欣赏品味从修辞、情感等角度赏析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李煜《相见欢》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三、歌曲欣赏四、本词艺术特色:1、比如:把笼统的感情形象化2、比较:身份变动招致情感变动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望江南李煜几多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你读出了什么?(1)从概况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上是表达梦醒后其处境无限凄凉.(2分)(2)请从艺术手法运用的角度谈谈你对这首词的看法. (4分)3、反衬手法.作者通篇分歧毛病以后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这场繁华生活的梦境进行有力的反衬.梦境越是繁华热闹,梦醒后的哀思便越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今日处境越凄凉. (艺术手法:反衬或以虚写实,以乐景衬哀情)五、作业: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法)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洁的眼泪.”思考这句话的意味,结合李煜词内容进行理解,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写“愁”的古诗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的著名诗歌《宣城谢眺楼饯别校叔云》如李煜的《相见欢》:剪不竭,理还乱,是离愁.还有李清照的《一剪梅》也表达了离愁: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有对国家暗示的愁,这要数李煜的词中暗示的最多如:也有表达对爱的情愁如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如欧阳修的《浪淘沙》:聚散苦仓促,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还有表达人生之愁的:如辛弃疾的《丑奴儿》: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还有知己难觅之愁:如岳飞的《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谁人听秦观的《涣溪沙》中的一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莫道不用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川剧与民俗:川剧发生于18世纪中期,即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它直接继承和发扬了我国民族戏曲的优秀传统,经过许多前辈艺人的辛勤劳动,以及胜利吸收了古典戏曲的昆腔、弋阳腔、梆子腔和皮黄四年夜声腔和本地区的民间灯戏精华,在这些戏曲流入四川以后,受到四川处所语言及民间音乐的影响并相结合,经过长期的改造、演变过程,这才形成一个具有丰富内涵、以及具有共同艺术风格和浓郁四川处所色彩的处所剧种.真正把川剧的几种声腔形式结合起来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各年夜城市建立了茶社的时期,它为川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由于有了固定的演进场所---茶社,这一市民固定的娱乐场所,从客观上为川剧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和较好的物质条件.而且不单是这些专业的班子,老苍生也喜欢介入进来,这种业余的饰演,四川称为“玩友”或“围鼓”,是老苍生重要的文娱活动方式,这为川剧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群众基础.川剧是一种以音乐、舞蹈、念白作为暗示手段,以写意为主,虚实结合的饰演艺术,它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展现了广阔的内容川剧的浓郁生活气息,四川人幽默诙谐的民俗,使川剧喜剧剧目非常丰富,这不单使川剧自己非常吸引人,而且还被许多兄弟艺术或兄弟剧种借鉴,入夏梦主演的《抢新郎》、韩非主演的《乔老爷上轿》、张君秋主演的京剧《望江亭》、金采风主演的越剧《碧玉簪》、木偶艺术片《一只鞋》,都取自川剧优秀传统剧目,还有许多与其相关的,如近年的电视片《傻儿师长》、《傻儿军长》等.川剧的剧装非常精彩,着装是以闻名中外的蜀绣制作,金丝银线,绘龙描凤,绣禽刺兽,百花蜂拥,巧夺天工,光彩精明.头饰精致复杂,美不胜收川剧用四川方言念唱,有浓愈的巴蜀音乐特色、民俗风情特色和文化传统特色.其饰演艺术细腻,技术要求严格,语言幽默风趣,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任何一种传统文化艺术要保管、生存、发展,都必需要遵循继承中立异的规律.从戏剧文化角度看,川剧是一个四川化的戏曲剧种;从地区文化角度看,川剧是一种戏曲化的处所文化;而从剧目形态及其分歧时代特征看,川剧不单继承了戏曲母体的遗产,更富有年夜量暗示自身生命活力和体现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现代缔造与发展.川剧作为一个以饰演为中心的处所戏曲剧种,是巴蜀人民情感、观点、兴趣等审美意识的物态化.作为构成一种特色鲜明的地区文化的元素或一个地区文化的标识表记标帜的工具,通常是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形成的,与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也具有非常恒定很难受外界影响而骤然变动或消失的力量.。

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五代)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译文春风回来,吹绿庭院杂草,柳树萌新芽,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虽然竹声新月一如当年,却再无当年赏月时的处境和心绪。

乐曲还在继续演奏,酒宴未散,池水冰面开始溶解。

夜深之时,华丽而精美的君室也变得幽深。

我已鬓发斑白,年老体衰,难以承受这极度的忧思啊。

注释虞美人:词牌名。

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风:指春风。

庭芜:庭院里的草。

芜,丛生的杂草。

柳眼:早春时柳树初生的嫩叶,好像人的睡眼初展,故称柳眼。

春相续: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凭阑:靠着栏杆。

竹声:竹制管乐器发出的声音。

竹,古乐八晋之一,指竹制管乐器,箫、管、笙、笛之类。

一说“竹声”为风吹竹叶之声。

笙歌:泛指奏乐唱歌,这里指乐曲。

尊罍(léi)在:意谓酒席未散,还在继续。

尊罍,一作“尊前”。

尊,酒杯,罍,一种酒器,小口大肚,有盖,上部有一对环耳,下部有一鼻可系。

池面冰初解:池水冰面初开,指时已初春。

烛明香暗:是指夜深之时。

香,熏香。

画堂:一作“画歌”,一作“画楼”;一作“画阑”。

指华丽而精美的君室。

深:一作“声”,指幽深。

清霜残雪:形容鬓发苍白,如同霜雪,谓年已衰老。

思难任(rèn):忧思令人难以承受,即指极度忧伤。

思,忧思。

难任:难以承受。

任:一作“禁”。

创作背景这首词应作于李煜亡国之后,公元976年(宋太祖开宝九年)正月,南唐亡国,李煜当了宋王朝的俘虏。

两年之间,李煜与旧臣、后妃难得相见,行动言论没有自由,笙歌筵宴都歇,有时贫苦难言。

这首词就是在此背景下写成的。

赏析宋朝王銍《默记》称太宗派徐铉去看李煜,信有老卒守门。

李煜的《虞美人》全诗

李煜的《虞美人》全诗

李煜的《虞美人》全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李煜的《虞美人》全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李煜的《虞美人》全诗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李璟第六子,90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

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

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爽,极富艺术感染力。

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旧”。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年轻。

君: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缘由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或许并不值得怜悯,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妙,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不堪回首”的嗟叹,由于它们都勾发了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的心境,是真实而又深刻的。

《李煜·虞美人》原文、注释与赏析

《李煜·虞美人》原文、注释与赏析

《李煜·虞美人》原文、注释与赏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题解】《虞美人》,著名词牌之一,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

此词大约作于归宋后的第三年,也是作者词的代表之作。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此正是促使太宗下令毒死作者的原因之一。

因领受了人生的悲哀,又直率、真切地把自己的悲哀倾泻在词中,这就使他的词“深衷浅貌,短语长情”,突破了晚唐五代词的传统,将词由花前月下娱乐遣兴的工具发展为歌咏人生的抒情文体。

无论就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来看都大大超越了前人,达到了小令的最高境界。

【注释】1.了:了结,完结。

2.砌:台阶。

3.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4.应犹:一作“依然”。

5.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6.君:自称。

【串译】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风,故国的伤痛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承受得住啊。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江山易主,颜色已变。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读提示】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使人烦恼倍增。

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这些美好的事物只会让他触景伤情,勾起对往昔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今昔对比,徒生伤感。

问天天不语,转而自问,“往事知多少”。

“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但是一切都已化为虚幻了。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煜《虞美人》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李煜《虞美人》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李煜《虞美人》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问您能有多少愁?正象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赏析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唐宋词中的名篇。

李煜以帝王之尊度过三年“日夕以泪洗面"的囚禁生活,受尽屈辱,尝尽辛酸,最后被宋太宗用药毒害而死。

这首词可以看作是他临终前绝命词,据说这首词中抒写自己的悲恨和怀念故国,因而成为他被害的直接原因之一.词中吟咏感叹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诉说自己的悲剧命运和人生的愁恨,追怀往事,怀念故国,表达了亡国之痛。

词的开头一句就极为沉痛。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可是作者却以怨恨的口吻发出诘问:“春花呀,秋月呀,什么时候才能终了呢?”词人为什么这样见花落泪,对月伤心,为什么这样痛不欲生呢?因为春花秋月只会引起他对往事的追忆,而往事桩桩件件都会令人心碎.“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句缩笔吞咽,放笔呼号.因偷生人间,历尽折磨,感到这种非人的生活、痛苦的折磨没有尽头,而往日的一切又不堪回首,只能更加增添悲愁.下阕承上,因故国月明进一步联想,旧日的宫殿犹在,而江山易主,人事已非,回想起来真是肝肠寸断,凄惨之至。

结尾两句自问自答,倾吐心中不可抑之愁,用江水的长流不息来形容自己愁恨的永无尽时,以兴体作结,尤为精警。

全词以问起,以问结,由仰首问物,到抚心自问,一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泣如诉,声泪俱下。

通篇语气连贯而又起伏不定,抒发感情深沉真挚.词中还运用反衬和比喻,如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但却怨问其“何时了",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不堪回首"之念。

虞美人李煜原文

虞美人李煜原文

虞美人李煜原文虞美人李煜原文《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为作者绝笔,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虞美人李煜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虞美人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创作背景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之词,当作于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

是时李煜幽囚汴京已近三年。

相传李煜于七月七日生日当晚,在寓所命故妓作乐唱此词,宋太宗闻知而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宋代王铚《默记》云:“后主在赐第,因七夕,命故妓作乐,声闻于外。

太宗闻之,大怒。

又传‘小楼昨夜又东风’及‘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并坐之,遂被祸。

”据这些记载可知,宋太宗一直对李煜心存怀疑,杀之而后快之心由来已久,这首词是导致李煜被毒死的直接原因。

赏析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原文赏析

《虞美人》原文赏析

《虞美人》原文赏析《虞美人》原文赏析《虞美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为作者绝笔,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虞美人》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美好的情景是何时结束的呢?过往的事,有多少还记忆犹新呢?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词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

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地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高中虞美人原文

高中虞美人原文

高中虞美人原文高中虞美人原文在《虞美人》这首词中,李煜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以问为起句,以答为结句,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使作者自己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同时表达了作者自己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虞美人原文,欢迎阅读。

原文虞美人——[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虞美人:词牌名。

词牌名《虞美人》源自虞姬,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此得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春花秋月:指美好的景色。

这里应代指岁月的更替往事:指过去欢乐的宫廷生活。

又东风:又刮起了东风。

指春天来了。

故国:指李煜做皇帝是的南唐。

不堪回首:不堪,承受不了。

回首,回头看,此处意为回忆。

雕栏玉砌:指南唐华丽的宫廷建筑。

雕栏,雕花的栏杆。

玉砌,玉石的台阶。

朱颜:指人的美好容颜,也兼指“雕栏”朱红的颜色,当有双关语意。

翻译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赏析南唐后主李煌是五代词的代表作家。

他即位时,南唐国势已奄奄一息,这个风流天子一方面以金银供物取悦于北方的宋朝,求得幸存;另一方面仍是征歌逐舞、花天酒地,做了15年的偏安皇帝。

最后,宋太祖于开宝七年举兵南侵,南唐国很快灭亡。

破城之时,李煌还在静居寺里听经,仓忙肉袒出降。

从此被北宋幽囚起来,受到百般凌*,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生活,直至被药死。

李煜不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而是一个颇有天赋的词人,他工书善画、通晓音律、能诗能文。

他一生经历了由皇帝而囚徒的生活,这种特殊的经历使得他的词作内容也分为前后两期。

李煜的《虞美人》赏析

李煜的《虞美人》赏析

李煜的《虞美人》赏析李煜的《虞美人》赏析导语:对李煜作品《虞美人》,各位也可以作出自己的赏析。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李煜的《虞美人》赏析,欢迎各位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赏析1《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的象征。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

李煜《虞美人》赏析李煜《虞美人》赏析(精选6篇)相传虞姬容颜倾城,才艺并重,舞姿美艳,并有“虞美人”之称。

后人曾根据《垓下歌》,以及相传是虞姬所作的《和垓下歌》,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李煜《虞美人》赏析(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煜《虞美人》赏析篇1虞美人——[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虞美人:词牌名。

词牌名《虞美人》源自虞姬,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此得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春花秋月:指美好的景色。

这里应代指岁月的更替往事:指过去欢乐的宫廷生活。

又东风:又刮起了东风。

指春天来了。

故国:指李煜做皇帝是的南唐。

不堪回首:不堪,承受不了。

回首,回头看,此处意为回忆。

雕栏玉砌:指南唐华丽的宫廷建筑。

雕栏,雕花的栏杆。

玉砌,玉石的台阶。

朱颜:指人的美好容颜,也兼指“雕栏”朱红的颜色,当有双关语意。

译文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地更替,回首往昔,有多少往事早已经匆匆而去。

小楼晚来又春风吹拂,望着明月依旧,倾覆的故国却不堪回首,不忍再忆起。

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应该依然华丽,但亡国的宫女,美丽的容颜不再美丽。

物是人非啊,我自问该有多少的哀愁,正恰似那春来滚滚的长江,东流无语。

鉴赏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史称“李后主”、“唐后主”。

这首词是李煜对自己身世和遭遇的感叹,诉说自己人生的无奈和痛苦。

这首词是李煜囚居汴京时所作。

当时李煜由南唐国君一下子变为宋朝的囚犯,不仅仅失去了居高无上的皇帝的地位和权力,更残酷的是也失去了最起码的人身自由。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翻译独倚栏杆向远处望去,清江浦在哪里呢?大雨迷蒙,连天涯都一片苍茫。

好风像扇子,好雨似挂着的珠帘。

只见岸上红花开放,汀洲覆满绿草,浸水的印痕在不断上涨。

想象自己的梦魂进入了关山之路,那游冶的旧处在哪里呢?如今只剩梦影依稀,不堪回首。

碧绿的平野延伸至天际,引起离人无尽的归思。

只有在偶然的美梦中,才能回到长期思念的南方。

注释清江浦:清江,又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

浦,水滨。

渺渺:形容雨大,迷漾一片。

汀草,水边的野草。

青林:喻梦魂。

乘鸾:指仙游。

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箫,穆公为筑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遂乘而仙去。

南州:南方。

鉴赏这首词,是写春夏的雨景并由此而勾起的怀人情绪。

上片从近水楼台的玉阑干写起。

清江烟雨,是阑干内人物所接触到的眼前景物;渺渺天涯,是一个空远无边的境界。

“好风如扇”比喻新颖,未经人道,春夏,往往有这样的景色。

陶渊明诗“春风扇微和”的扇字是动词,作虚用;这里的扇是名词,作实用;同样给人以风吹柔和的感觉。

“雨如帘”的绘景更妙,它不仅曲状了疏疏细细的雨丝,像后来杨万里诗“千峰故隔一帘珠”那样地落想;而且因为人在玉阑干内,从内看外,雨丝就真像挂着的珠帘。

“岸花汀草、涨痕添”,也正是从隔帘看到。

“微雨止还作”(苏东坡句),是夏雨季节的特征。

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涨痕,所以说是“时见”。

“涨痕添”从“岸花汀草”方面着眼,便显示了一种幽美的词境。

这是精细的描绘,跟一般写壮阔的江涨气势采用粗线条勾勒的全不相同。

李煜虞美人全词翻译赏析

李煜虞美人全词翻译赏析

李煜虞美人全词翻译赏析李煜虞美人全词翻译赏析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李煜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注释⑴虞美人:词牌名。

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风:指春风。

庭芜:庭院里的草。

芜,丛生的杂草。

⑶柳眼:早春时柳树初生的嫩叶,好像人的睡眼初展,故称柳眼。

李商隐《二月二日》诗中有“花须柳眼多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之句。

春相续: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⑷凭阑:靠着栏杆。

⑸竹声:竹制管乐器发出的声音。

竹,古乐八晋之一,指竹制管乐器,箫、管、笙、笛之类。

一说“竹声”为风吹竹叶之声。

⑹笙歌:泛指奏乐唱歌,这里指乐曲。

尊罍(léi)在:意谓酒席未散,还在继续。

尊罍,一作“尊前”。

尊,酒杯,罍,一种酒器,小口大肚,有盖,上部有一对环耳,下部有一鼻可系。

⑺池面冰初解:池水冰面初开,指时已初春。

⑻烛明香暗:是指夜深之时。

香,熏香。

画堂:一作“画歌”,一作“画楼”;一作“画阑”。

指华丽而精美的君室。

深:一作“声”,指幽深。

⑼清霜残雪:形容鬓发苍白,如同霜雪,谓年已衰老。

思难任(rèn):忧思令人难以承受,即指极度忧伤。

思,忧思。

难任,难以承受。

任:一作“禁”。

参考译文春风吹回来了,庭院里的杂草变绿了,柳树也生出了嫩叶,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那吹箫之声和刚刚升起的月亮和往年差不多。

乐曲演奏未完,酒宴未散,仍在继续,池水冰面初开。

夜深之时,华丽而精美的君室也变得幽深。

我已年老,忧思难以承受啊。

创作背景这首词应作于李煜亡国之后,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正月,李煜打了败仗,失去属国君主的地位,离开江南、宫廷,后妃、臣子由战胜军带到汴京(今河南开封),当了宋王朝的俘虏。

【五代】李煜《虞美人》

【五代】李煜《虞美人》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百度来自喜马拉雅85.【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心情词签】本期词签由冰黛雨独家提供【本期关键词】故国忧愁春花秋月【诗词原文】《虞美人》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精华赏析】这首“满纸血泪”的《虞美人》,词劈头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是绝望情绪的呐喊。

“春花”和“秋月”原本是自然界非常美好、赏心悦目的景色,对于正常人来说,艳丽的春花和高洁的秋月,是一定能给人带来愉悦情绪的美景。

更何况,李煜本人就是一个文艺气质十足的词人,在亡国之前,他还是江南之主,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精神条件,都足够让他从容享受年复一年春花秋月的美好,并且他的这种物质享受还能通过他天才般的艺术修养,转化成最动人的文字。

可是,在《虞美人》中,春花不再浪漫,秋月不再清新,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质问,尤其是“何时了”这三个字好像有千钧之力。

“何时了”只有三个字,可是我们如果试图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话,可以有不同的版本。

正常的版本可以是这样的:春天的花儿秋天的月啊,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呢?我们还可以换一种更口语化的版本:春天的花儿秋天的月啊,你们这样来来去去的,无休无止,你们烦不烦哪?不过,我觉得,“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样的句子,最好是不要任何蹩脚的翻译,它只需要我们沉静下来,用心去体会李煜彼时彼刻的绝望心境。

当他不再有任何欣赏春花秋月的兴趣的时候,季节的轮回,景色的转变,对一个阶下囚来说,早已没有任何意义,春花秋月这种源于自然的生命情趣,他已无心留恋了。

“何时了”三个字,听上去简单,实际上是对生命表示决绝的一种强硬态度了!正像当代词学家唐圭璋先生所说的那样:“问春花秋月何时了,正是求速死也。

”(《屈原与李后主》)这就是绝望,这就是生无可恋的死地,这就是李煜了无生趣的心境。

虞美人李煜古诗原文

虞美人李煜古诗原文

虞美人李煜古诗原文虞美人是经过精心结构的,通篇一气盘旋,波涛起伏,又围绕着一个中心思想,结合成谐和协调的艺术整体。

下面是相关的诗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这首词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

“春花秋月”,人多以为美好,可是,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见了反而心烦,他劈头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好奇!然而,从后主处境设身处地去想,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

后主面对春花秋月之无尽时,不由感叹人的生命却随着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

于是转而向人发问:“往事知多少?”一下转到社会现实中来了,“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国当皇帝的时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

《虞美人》李煜古诗

《虞美人》李煜古诗

《虞美人》李煜古诗一、《虞美人·春怨》南唐·李煜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译文:春风回来,吹绿庭院杂草,柳树萌新芽,一年又一年的春天继续来到人间。

独自依靠着栏杆半天没有话说,虽然竹声新月一如当年,却再无当年赏月时的处境和心绪。

乐曲还在继续演奏,酒宴未散,池水冰面开始溶解。

夜深之时,华丽而精美的君室也变得幽深。

我已鬓发斑白,年老体衰,难以承受这极度的忧思啊。

这是一首抒写伤春怀旧之情的作品。

从全词看,充满着往事不堪回首的怨愁情思,应是李煜后期的作品,故也有人称其为是后主绝命词第二首。

赏析:上片写春景以引抒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

作者以景入情,用细腻的观察、清丽的语言极力刻画出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光图。

但“风回”一句也让读者隐约感到作者虽面对春色,心中却满是旧思的忧愤之情。

“凭栏”句一出,词意渐明,“无言”中仿佛有千言万语。

“依旧”是对往昔的怀恋,对现实的感慨,还是清丽多于灰暗,春光胜于春愁。

下片则是把上片原有的那一点点由回忆中升起的生机在现实的痛苦中消灭了。

承接上片引出的对奢华生活的回忆更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愁怨,“烛明”一句中孤独情思,到了“满鬓”一句无法自禁,哀怨至极。

这是全词的点题之句,也是全词中最具情感震撼力的一句。

全词描写生动,笔触细致,情景融汇,由景见情,由情生景,借伤春以怀旧,借怀旧以发怨,借发怨以显痛苦,结构精妙,意象生动,在感情上十分挚烈,艺术手法上相当成熟,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这首词结合被俘后的生活来反映故国之思,写春天的到来,东风的解冻,对生机盎然、勃勃向上的春景中寄寓了作者的深沉怨痛,在对往昔的依恋怀念中也蕴含了作者不堪承受的痛悔之情。

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处、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烘托孤苦情怀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李白《月下独酌》
• 三、表现美好的、纯洁无暇的感情。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 四、渲染清幽气氛,烘托悠闲自在、 超脱旷达的情怀
南 唐 李 煜
虞 美 人
[ ]
知人论世
李煜,原名从嘉,字重光,自号“钟隐”,其志自在 山水,善属文,工书画。 煜为南唐李璟第六子。其兄自二至五皆夭亡。公元 959年,长兄弘冀暴卒。 弘冀死后,璟欲立煜,钟谟言:“从嘉德轻志懦, 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 961年(25岁),继南唐后主位,世称“后主”。 975年(39岁),国亡被俘,受封“违命侯”。 978年(42岁),七夕生日为宋太宗毒死。
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 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 的安全感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
“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 则说明时光飞逝. 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 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 渐破灭!
4、“朱颜”的含义是什么?
• 后宫佳丽的容颜, • 词人的容颜, • 国家的容颜。
乐 景 衬 哀 情
忆江南 ——李煜 多少恨,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今昔对比,物是人非
第一处、月亮本身是永恒的象征,它代 表着时间与空间的永恒。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 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 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 实 小楼 “物是” 虚 东风 (自然永恒) 明月 景 往事 故国 雕栏玉砌 朱颜 一江春水 “人非”
(人生无常)

1.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联系 学过的诗歌,谈谈“月”这个意象有 何特定含义?
第一处、“春花秋月”这般美好,诗人为 何却问何时了?
“春花秋月”象征时间空间的永恒,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 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 对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 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的。
实景:春花秋月 虚写:回忆往事 上片 眼前景物:登楼远望 虚写:回忆往事
“何时了 ” “知多少” 时光易逝 悲 时光消逝 “又东风” 恨 亡国之恨 “不堪回首”

虚写:雕栏水 愁
“应犹在” 故国凄凉 “人事非” 物是人非 “向东流”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对比赏析
• 情感上: • 《虞美人》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和绵绵不绝的愁 情; • 《浪淘沙》表达梦醒之间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 感,离别之痛,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 • 同是亡国之痛,这首比《虞美人》显得更哀伤、 凄苦。
手法上: 《浪淘沙》虚实结合 对比 借景抒情 《虞美人》虚实结合 比喻 乐景衬哀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 遂深。 ——王国维(《人间词话》
• 翻译: • 门帘外传来滴滴答答的细雨声,浓郁 的春意将要凋残了。薄薄的丝绸被已使人 耐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在梦里竟然忘记 了自己已身为俘虏,这才有了片刻的欢愉 。 • 独自一人不要倚栏远望,辽阔的南唐大 好河山,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 很艰难了。落花随流水而去,春天将要结 束,今昔对比,真是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前赤壁赋》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万丈生白毫。 ——苏轼《和子由中秋见月》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 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 么?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愁之长度)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愁之形态)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愁之重量 )

古代以水、以丝、以雨、以柳、以山、
以风等喻愁,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铸就
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愁”情飞扬,可见
“愁”是可知可感,可触可摸,千姿百态
那么李煜在词中 到底写了什么?竟让 他付出了生命代价?
抓诗眼:
抓意象
春花秋月 小楼 东风 明月
品意境
往事 故国 雕栏玉砌 朱颜 一江春水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虚实相济) 1、实写:
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像、实事、实境。
2、虚写:
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 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 1、幻想: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想象:设想的未来之境 3、回忆:已逝之景之境 4、联想:由此及彼
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
“改”
朱颜 (经历风吹雨打) 地位 (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 心情 (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
鉴赏
恰 似 一 江 春 这句词是千古 水 流传的佳句,试 向 作赏析 东 流

问 君 能 有 几 多
鉴赏
这句词运用了比喻设问和夸 张的修辞手法(步骤一),将 愁思比作春水,愁思像春水汪 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 思的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 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 长 ,将抽像的感情形象化了 (步骤二),大胆抒发了亡国 之恨,将词人的故国之思,亡 国之恨表达得更沉重(步骤 三)。
在表达的情感和所用手法上,和 《虞美人》有何异同?
• ②潺潺:形容雨声。 •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 ④罗衾(音qīn):绸被子。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 ⑥一晌(shǎng):一会儿,片刻。一作“ 饷(xiǎng)”。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 乐。 • ⑦凭栏:靠着栏杆。 • ⑧江山:指南唐河山。[2] • • 暮春意象:飘零,美景消逝
这首词为什么会招来杀身之祸?
本词表现了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恋。 念念不忘过去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 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 这在宋太祖看来是不是会有“东归故 国”之意呢?可以这样说,两个“东” 字,断送了一代文章圣手的性命
拓展引申: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 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 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作为南唐后主,并没有致力 于国事,而是纵情于声色,奢靡 荒淫,耽于享乐。宋太宗八年, 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 往卞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 的软禁生活。三年后,他41岁 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 》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 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 机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 的绝笔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