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中央银行学重点(删减后版)

中央银行学重点(删减后版)

中央银行学重点一、名解(7*3)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能时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力、决策与行动时的自主程度。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的反映在中央银行同政府的关系上。

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2、银行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所从事的的业务。

3、管理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最高金融管理当局从事的业务。

4、存款准备金制度:中央银行依据法律所赋予的权力,根据宏观货币管理的需要,控制金融体系信贷额度的需要,以及维持金融机构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来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交存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例和结构,并根据货币政策的变动对既定比例和结构进行调整,借以间接地对社会货币供应量进行控制的制度。

5、货币发行:有两重含义,一是货币从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通到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6、经济发行: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国民发展需要的客观需要增加货币发行。

10、财政发行:是指因弥补国家财政赤字而进行的货币发行。

11、再贴现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所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中央银行据此以贴现方式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的业务。

13、国际储备: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14、主权风险:是指因国家间关系恶化或对方国家发生政治经济混乱而冻结我方资产或使我方资产难以调回的风险。

16、清算:又称银行间清算,是指通过一定的支付服务组织和支付系统,实施支付指令的发送与接收、对账与确认、收付金额的统计轧差等一系列专业程序。

17、支付体系:是在既定的法规制度框架下,由提供支付服务的中介机构和专业技术手段共同组成,通过支付工具的应用实现债权债务清偿及资金转移的一种综合金融安排。

中央银行学 重点整理

中央银行学 重点整理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条件)2.货币信用与经济的融合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促进了货币、信用与经济的融合。

以货币关系为特征的银行信用逐步替代商业信用成为信用的主要形式。

3.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中央银行是指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代表一国政府调控金融和经济发展的特殊金融组织,它是商品经济、货币信用制度以及银行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满足统一银行券发行、票据清算、稳定信用体系、金融监管以及政府融资等方面的客观需要而建立的。

(二)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现实经济背景(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必然性)1.统一银行券的发行与流通的要求2.统一国内票据交换与清算的要求3.保证银行支付能力、充当最后贷款人的要求4.满足政府融资的需要5.统一金融业监管的需要瑞典银行是世界上最早的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现代中央银行的鼻祖。

中央银行初创时期的特点1.普通商业银行的自然演进2.货币发行权的逐步集中3.非国有化4.与法制健全并存5.金融监管职能不完善(五)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中央银行制度发展变化的特点1.国有化成为设立中央银行的重要原则2.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得以确定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由一般运用向综合配套运用转化4.中央银行监管、管理的手段不断完善5.各国中央银行的国际合作不断加强第二节中央银行的性质与职能中央银行的性质: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中央银行不同于一般政府机关1.其业务更多地具有银行的业务特征;2.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其金融业务活动实现;3.与政府是相对独立的关系。

中央银行不同于一般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1.中央银行的金融活动主要是宏观金融活动;2.中央银行不经营一般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3.中央银行的业务不以盈利为目的;4.中央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5.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维护本国货币对内和对外价值的基本稳定。

中央银行考试复习重点

中央银行考试复习重点

中央银行学复习重点By:社体大个一、名词解释:1、派生存款:商业银行在贷款过程中派生出来的存款。

2、再贴现:商业银行在急需资金周转时,将其由贴现而取得的商业票据提交中央银行,请求作第二次买进的经济行为。

3、基础货币:由流通中通货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组成(高能货币、强力货币)4、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

5、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控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6、公开市场操作:中央银行为了将货币数量和利率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的政策行为。

7、原始存款:由客户存入的现金和中央银行的再贷款和再贴现款形成的存款。

8、再贴现政策:央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从央行获得的再贴现额和超额准备,达到增减货币供给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种政策措施。

9、法定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按照法律规定必须存在中央银行里的自身所吸收存款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准备金。

10、通货膨胀(紧缩):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下跌)。

11、开放式基金:发行的股票和受益凭证是不固定的,可根据需要追加发行,投资者可通过买卖受益凭证给基金公司来加入或退出基金12、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指中央银行在国家法律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比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控制社会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二、简答题1、中央银行监管的范围:(1)事前的预防性监管;(2)事后的“最后贷款人责任”及救助行为;(3)存款保险制度。

2、金融监管的原则:(1)依法监管;(2)公开公正公平及适度竞争;(3)自我约束;(4)安全稳健与促进创新相结合;(5)提高监管效率。

3、央行独立性的意义:(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有利于其制定政策的客观、适用,不受政府的干扰和控制,不能由于政府的利益而损害整个国家的利益。

(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有利于央行准确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形成客观的政策判断,有利于经济的稳定。

中央银行学重点

中央银行学重点

中央银行学重点一、名词解释1、货币发行业务的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库流到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

2、弹性比例制度:增加发行的钞票数超过了规定的现金比率时,则国家对超过法定现金准备部分的发行课征超额发行税,如果钞票回笼或准备现金增加,且达到规定比例,则免征发行税,以限制中央银行过度发行钞票。

3、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是一定时点上中央银行所拥有的债权。

包括再贴现、再贷款、证券买卖和黄金外汇储备4、正回购:是央行向交易对手卖出有价证券收回市场流动性,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证券的交易行为。

到期时,央行再向市场投放流动性5、现券卖断:为央行直接从交易对手处卖出持有有价证券,一次性回笼基础货币6、实时全额清算系统:“实时”即结算在营业日清算期间内非间断、非定期地持续进行;“全额”即每笔业务单独处理、全额结算,而不是在指定时点进行借、贷方总额轧差处理。

7、委托国库制度:指国家不单独设立经管国家财政预算的专门机构,而是委托银行(主要是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业务,银行根据国家的法规条例,负责国库的组织建制、业务操作及管理监督。

8、金融概览:将银行概览与汇总的其他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合并。

金融概览提供了整个金融机构与其他经济部门之间经济联系的信息,即整个金融机构对非居民和其他经济部门的债权、债务情况。

(目前我国尚未编制)9、货币中性论:货币在经济中保持中立性,既不发挥积极作用,也不产生消极影响,这样经济活动就在不受货币因素的干扰下由实物因素起决定性作用。

货币非中性论:认为货币不仅仅是媒介交换,货币量及其货币的价格—利率的变化对经济具有实质性作用。

10、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1)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内涵:指中央银行在政府的干预和指导下,根据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目标,独立地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责、独立的完成中央银行的任务。

(2)中央银行相对独立性的内容:①独立的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②独立地发行货币;③独立地管理金融市场、调控宏观经济。

中央银行学各章考试复习重点

中央银行学各章考试复习重点

中央银行学各章考试复习重点第一章一、央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一)政府融资的需要(二)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银行券的分散发行制度具有诸多弊端:1、银行由于经营不善、同业挤兑破产产生的银行券不能兑现问题2、同一地区多种银行券同时流通产生问题3、银行券跨地区使用问题(三)保证银行支付能力的需要(四)票据清算的需要(五)金融监管的需要二、央行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了解)(一)初创时期(17世纪—20世纪初)1、瑞典银行2、英格兰银行(1)产生背景:英法战争,1694(2)英格兰银行与普通商业银行的差别:3、美国联邦储备体系(1)美国第一银行(1791-1811) (2)美国第二银行(1816-1836)(3)自由银行时期(1837-1863)(4)国民银行制度(1863-1913)财政部:通货监理署,政府债券担保(5)美国联邦储备体系(1913-4、初创时期的特点:普通商业银行的自然演进;货币发行权的逐步集中;政府控制的不断增强;为商业银行提供服务;与法制建设并存(二)普遍推行时期(20世纪初-二战)1、背景:一战之后的金融混乱:金本位制度崩溃;银行券过度发行,通货膨胀严重2、特点:人为创设和政府推动;活动重心在于稳定币值;集中存款准备金成为稳定金融的手段(三)强化时期(20世纪中叶之后)1、政府控制的增强:国有化2、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3、由货币政策的单一运用向综合运用转化4、国际合作加强IMF WB 1974 十国集团;1976巴塞尔委员会;1988巴塞尔协议;1997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2004新巴塞尔协议;G8 G20 巴塞尔协议Ⅲ三、央行的性质:1.特殊的国家机关2.特殊的金融机构四、央行的基本职能:1.发行的银行,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银行的银行,①集中存款准备金②最后贷款人③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3.政府的银行:①代理国库②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③向政府提供信用④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包括外汇、黄金和资产形式的国际储备⑤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⑥对金融业实施金融监管管理,维护金融稳定⑦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⑧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五、央行的作用:1、稳定货币、稳定金融: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金融市场2、调节经济3、组织资金清算、加速资金周转4、加强国际合作六、央行制度的基本类型(一)单一型1、一元式代表国家:英日法中2、二元式代表国家:美国德国美国中央:美联储理事会、公开市场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地方联邦储备银行会员银行(二)复合型:没有专门的中央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既履行央行职责,也履行商行职责(三)跨国型: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国家共同组建中央银行,由它在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责其职能是发行统一的货币、制定相同的货币、金融政策等。

中央银行学试题及答案

中央银行学试题及答案

中央银行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责是什么?A. 执行货币政策B. 执行财政政策C. 维护金融稳定D. 促进经济发展答案:A2. 中央银行通常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A. 利率B. 货币供应量C. 外汇储备D. 全部答案都对答案:D3.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什么?A. 不受政府干预B. 不受市场影响C. 不受国际组织监管D. 不属于任何政府体系答案:A4. 下列哪个是中央银行的特殊职责?A. 监管商业银行B. 发行货币C. 维护金融系统稳定D. 进行货币政策研究答案:C5.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主要目标是什么?A. 控制通胀率B. 维护金融稳定C. 促进就业D. 所有答案都对答案:D二、问答题1. 简述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

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利率调控、公开市场操作和金融机构准备金要求。

利率调控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利率水平来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影响市场的货币供求关系;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卖政府债券等方式来调节市场上的流动性;金融机构准备金要求是指中央银行规定商业银行必须向其存放一定比例的准备金,从而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2. 什么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为什么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重要?答: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其在货币政策决策方面不受政府的直接干预和控制。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独立性有助于中央银行更好地履行其职能和职责,不受政治因素的干扰,确保货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其次,独立性有助于维护市场的信心和稳定,市场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有信任,才能更好地执行货币政策;最后,独立性有利于减少政治风险,防止政府滥用货币政策手段,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3.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请解释其重要性。

答: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主要包括控制通胀率、维护金融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

这些目标的重要性在于:控制通胀率能够保持物价稳定,维护货币的购买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稳定能够防范金融风险,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促进经济发展则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稳定。

关于中央银行学复习重点

关于中央银行学复习重点

1、论述1949年以来中央银行处于强化时期的基本特征。

人为发展型是强化时期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有以下方面:①中央银行国有化趋势加强;②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加强;③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能力增强;④中央银行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加强。

2、简述20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制度改革的四件大事。

(P25)①1993,按照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强化金融调控、金融监管和金融服务职责,划转政策性业务和商业银行业务。

②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首次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标志着中央银行体制走向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是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③1998年,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部署,改革了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撤销省级分行,设立跨省区分行,同时,成立人民银行系统党委,对党的关系实行垂直领导,干部垂直管理。

④20XX年,按照党的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和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分离出来,并和中央金融工委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同年9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准人民银行的“三定”调整意见。

12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

3、与商业银行相比,央行业务有哪些特殊性?(P32)①从业务的法定权力和法定限制来看,目前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法定业务权力主要有七项,同时为了确保中央银行能够认真履行职责、有效制定并实施各项金融政策,各国中央银行法又对中央银行业务活动进行了必要的限制(6条)。

②从业务经营的目的来看,中央银行不以盈利为经营目标。

这一点与商业银行大有不同。

③从业务服务的对象来看,中央银行主要是直接同各商业银行、政府机构及其他金融机构进行业务往来,从而贯彻执行国家的货币政策和履行其他管理监督职能。

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

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

填空名词解释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发展:一般银行、大银行、发行银行、中央银行。

历史上最先具有国家银行名称的是:瑞典国家银行。

(不具备现代中央银行的各种功能)1656年.。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立的标志英格兰银行1694年;美国的中央银行制度----美国联邦储蓄体系中央银行四个阶段:一是萌芽阶段(1656年---1844年);二是创建阶段(19世纪中叶---1920年)三是19世纪初至20世纪中期,为中央银行制度的推广阶段;四是20世纪中期至今为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阶段.。

1920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国际金融会议。

中央银行制度的类型:1)单一中央银行制(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2)复合中央银行制3)准中央银行制4)跨国中央银行制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它是一国只设立一家统一的中央银行,行使中央银行的权利和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机构自身上下是统一的,机构设置一般采取总分行制,逐级垂直隶属.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它指中央银行体系由中央和地方两级相对独立的中央银行机构共同组成.单一中央银行制:是指国家单独设立具有高度集权的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履行中央银行的职能,领导全部金融事业的制度。

复合中央银行制:多元的中央银行制度。

是指政府在中央和地方两级设立中央银行机构,按规定分别行使金融管理权。

准中央银行制:一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没有建立通常意义上的中央银行制度,只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或有政府授权一个或几个商业银行行使部分中央银行职能的体系.二是建立了中央银行,但只是具有初级形式,不具备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其特点是,一般只有发行货币,为政府服务,提供最后贷款援助和资金清算的职能。

跨国中央银行制:两个以上主权独立的国家共同拥有的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国家资本、集体资本、公私混合资本、多国资本、无资本1904年,户部银行是清政府的国家银行,也是中国最初的中央银行。

1908年7月,户部银行更名为大清银行。

中央银行学 重点

中央银行学 重点

题型:选择题,2分*20个=40分;
业务题:3问,填表,传导机制,宏观论述;
其他不变;
说明:老师的重点说的很模糊的,出题会比较细,所以看的细一点。

重点:
1-4章按照章节的大标题复习
第一章:1、两种类型的央行产生途径
2、结合时代背景,央行与政府的关系
第二章:1、央行的职能
2、央行与政府的特殊关系(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其他的基础)第三章 1、央行的体制类型
2、央行的资本组成类型
3、权力分配形式和组织结构
第四章 1、为什么要探讨央行的独立性问题
2、央行独立性争论的几个阶段
5-8章【微观层面】
央行的各种业务的内容形式;
明确业务发展的初衷是为了管理而非盈利;
9-12章【宏观的角度】
第九章1、央行货币政策的概述
(与财政政策的比较,各自的概念、特点、成长机制等)
2、第二节(4)、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封闭的流程图】
3、第三节业务的例题【考试业务题:9、11章结合,20分】
4、第四节货币政策理论简述(前四种)
第十章
第十一章政策工具是如何反映在个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上的以及如何影响的【还是着重看一下案例类的吧】
第十二章
1、第二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美联邦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的传导图形】
2、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
3、图表。

中央银行学重点归纳

中央银行学重点归纳

1.英格兰银行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中央银行,为各国中央银行体制的鼻祖。

2.真正全面具有中央银行职能的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于1913年建立,也是这一阶段最后形成的中央银行制度,同时也标志这中央银行初建阶段的基本结束。

3.1904年由户部奏准清政府设立户部银行,1905年8月在北京开业。

4.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5.中央银行制度的基本类型:(1)单一式中央银行制度:分为a.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英国、法国、日本b.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美国、德国(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中国(3)准中央银行制度:中国香港(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

6.中央银行的资本组成类型:全部资本为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国家拥有部分股份与民间股份混合所有的中央银行、全部股份为非国家所有的中央银行、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资本为多国共有的中央银行。

7.1984年1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8.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2)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3)货币关系与信用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4)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已经显现。

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2.从中央银行对政府独立性的强弱看,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目前有三种类型:(1)独立性较强的中央银行,如德国联邦银行、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瑞典银行等。

特点是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中央银行运行在较大程度上独立于政府。

(2)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如意大利银行、法兰西银行等。

特点是中央银行隶属于政府,不论在名义上还是实际上,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政策、履行其职责时都比较多的服从政府或财政部的指令。

(3)独立性居中的中央银行,如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等。

特点是中央银行隶属于政府,在名义上独立性较弱,但在实际上中央银行拥有较大的决策与管理权和独立性。

3.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制度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

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

1.中央银行的产生:在资本主义银行制度发展过程中;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与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程度相适应;从商业银行中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政府性金融机构..2.产生的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2商业银行的普遍建立3货币信用关系普遍崔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4经济发展中的新的矛盾频繁显现3.产生的金融基础:1银行券统一发行的客观需要2集中统一票据交换和清算的客观需要3保证银行支付能力和稳定银行体系的客观需要4对金融业监督管理的客观需要5政府融资便利和代理国库的主观需要4.产生途径:1自然演变瑞典、英格兰2政府立法美国联邦储蓄银行5.发展2个阶段:一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中央银行制度的普遍推广时期;二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到现在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发展时期..6.央行制度推广具体原因:1新的货币本位制度建立的影响2布鲁塞尔会议和日内瓦会议的影响3麦克米伦委员会的影响4新国家的产生5来自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支持7.中央银行制度推广时期的特点:1大部分依靠政府力量创建;是中央银行发展最快的时期2设立中央银行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3稳定货币、控制通货膨胀成为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4进一步加强了对金融的管理与货币信用控制;中央银行的职能逐步扩展8.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的典型特征:政府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中央银行宏观经济调控职能进一步强化..9.政府加强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货币政策改革发展的需要3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心得宏观经济调控理论的出现4国家干预的实践提供了可借鉴依据5加强国际之间的政策协调和合作的需要10.中央银行制度强化的表现:1中央银行实施国有化改革2中央银行成为国家干预和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3新的银行法的制定更加明确了中央银行的职责4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断扩大并日益成熟5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联系;合作逐步加强11.中央银行性质:中央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承担管理一国金融事业、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国家机关;是经营金融业务的特殊金融机构..12.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的特殊性:1调控货币供给量2监管和规范各种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3参与国际金融事务的往来于合作;强化一国金融主权13.中央银行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职能作用的特殊性:1调控手段:经济手段2调控作用的发挥:比较平缓有一定时滞3政策制定:独立性较强14.央行是金融业务的特殊金融机构目标业务的特殊性:1经营目标:不以盈利为目标2服务对象: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3经营内容:货币发行、金融机构和政府存款..15.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16.发行的银行: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发行机构17.作为发行的银行的重要职责:一保持币值的稳定;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掌握货币发行与流通二掌握货币发行准备、控制信用规模、调节货币供应量18.垄断货币发行意义:1是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的基本保证2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3稳定币值的基本条件4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19.作为政府的银行职能表现:①代理国库②代理振幅债券的发行③为政府融通资金④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⑤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活动⑥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⑦监督管理金融业⑧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发布经济金融信息..20.作为银行的银行;其职能作用表现:①集中存款准备金加强商业银行等存款性金融机构的支付和清偿能力;调节信用规模和控制货币供给量②最后贷款人③组织全国清算21.中央银行的作用:1稳定币值防止通货膨胀2集中清算;加速资金周转3稳定金融;防范金融风险4调节国民经济;促进经济正常发展5推进国际金融合作22.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卖出有价证券23.中央银行制度:1单一中央银行制度2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3准中央银行制度香港、新加坡4跨国中央银行制度欧洲中央银行、西非、中非、加勒比24.中央银行的资本结构类型:1全部股份国家所有英法、加拿大2公私混合所有日本、墨西哥、巴基斯坦 3全部股份私人所有美、意、瑞4无资本金的中央银行韩国5多国共有资本的中央银行货币欧盟、欧洲中央银行25.中央银行独立性:指作为货币行政管理当局的中央银行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过程中相对独立于国家权力、立法、司法、和政府..中央银行独立性是相对独立性..26.独立性内容:1垄断货币发行权2保持政治上的独立性3拥有操作上的独立性27.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不同模式:一独立性强的模式:组织上的独立性、人事上的独立性、决策上的独立性、资金运用上的独立性、制定规章和实施处罚上的独立性二独立性次强的模式三独立性弱的模式28.中央银行独立性的重要意义:1中央银行是负有社会性责任的机构;它的货币政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应具有稳定性和连贯性..2中央银行应独立于政府;保持超然地位;以稳定币值为首要任务;可以对政府的通货膨胀政策起制约作用..3中央银行不是一个纯政府的服务机构;而是一个社会化服务机构;因此中央银行应具有独立性29.中央银行具有一定独立性的表现:经济、政策、人事、组织30.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不同模式:独立性较强的模式..(1)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独立性:人事独立性、经济独立性资金来源于对银行的贴现收入和持有政府债券所获得的收入、政策独立性联邦储备体系理事会经国会授权;无须总统批准;有权独立地制定货币政策;自行决定采取措施和运用政策工具(2)德意志联邦银行的独立性:人事独立直接向议会负责;联邦政府的成员虽有权参加联邦银行理事会的会议并提出动议;但没有表决权、经济独立禁止政府向银行透支;政府机构向银行的借款必须保证归还、政策独立性两者出现矛盾时;联邦银行则以完成自己的职责为主(3)欧洲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独立性稍弱的模式:英格兰银行最高决策机构是董事会;不给政府垫款;只提供少量的隔夜资金融通和日本银行货币委员会为最高决策机构独立性较弱的模式;中央银行隶属于政府;较多地服从政府或财政部的指令..代表是意大利银行和法兰西银行..31.中国人民银行的独立性问题:1、组织独立性..A、隶属于国务院;与财政部地位相等;不受财政部制约..B、实行行长负责制;最高决策人是行长;最高决策机构是行长办公会议..2、人事独立性..行长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副行长由国务院总理任免..3、经济独立性..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和包销政府债券;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实行独立的预算管理制度;依法提取总准备金后的净利润全部上缴中央财政;亏损由中央财政拨款弥补..4、政策独立性32.中央银行发立法结构:1总则2中央银行组织结构3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4中央银行业务5中央银行的预算和决算6中央银行的法律责任33.中央银行的业务范围:一中央银行的法定业务权力二中央银行的法定业务范围三中央银行的法定业务限制34.法定业务权力:有权发行货币;有权管理货币流通;有权发布监管金融机构的业务命令与规章制度;有权持有、管理、经营国家的黄金外汇准备;有权经理国库;有权对金融业的活动进行统计和调查;有权保持业务活动的相对独立性..35.法定业务范围:1发行货币2办理必要的银行业务3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进行管理;发布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4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5代理国库、代理政府债券发行和兑付6对金融业的活动进行稽查、检查、审计、统计和调查7法律允许的其他业务36.各国中央银行的法定业务限制:A、不得经营一般性银行业务或非银行金融业务..B、不得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贴现业务..C、不得从事商业性证券投资业务..D、不得从事不动产买卖业务..E、不得向任何个人、企业、单位提供担保;不得直接向他们发放贷款..F、一般不得向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37.中央银行的业务特点:1中央银行开展业务的目的是为了履行其宏观调控职能2中央银行业务操作的重点是调控货币供给量3中央银行业务对象主要是金融机构而非个人4中央银行业务操作平台是金融市场38.中央银行业务经营的原则:1服从履行职责的需要2不以盈利为目标3不经营一般商业银行业务4保持资产的流动性5保持业务的公开性6保持业务的主动性和一定的独立性39.资产负债表基本结构:1资产国外资产;对中央政府债权;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2负债储备货币;发行债券;中央政府存款;国外负债;自有资金40.资产负债表特点:1资产负债表反映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特点2中央银行的资产与负债业务的关系是资产引起负债41.资产负债表与其职能的关系:1中央银行业务对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影响2资产与负债方存在对应关系3中央银行业务反映其调控职能42.负债业务:货币发行;存款业务;发行中央银行债券;其他区负债业务43.货币发行含义:一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的发行库通过各家商业银行的业务流向社会;二是指货币从中央银行流出的数量大于从流通中回笼的数量44.货币发行的种类:1经济发行;为了满足商品流通的需要而发行的货币;为了支持和促进经济发展;防止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发生.2财政发行;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的货币..易造成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影响货币、金融秩序的正常运行..45.货币发行渠道:再贴现、再贷款、购买证券、购买金银和外汇等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活动46.货币发行原则:垄断法性原则;信用保证原则;弹性原则47.发行准备制度:1现金准备发行制2证券保证准备制3现金准备弹性比例制4证券保证准备限额发行制5比例准备制48.存款业务特点:1开办存款业务是为了实现调控职能2存款具有一定的强制性3存入款项的对象具有特殊性4存款人之间的关系具有特殊性49.存款业务的意义:1有利于维护金融业的安全稳定2有利于加快资金清算3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存款准备金率;调控货币供给量50.存款业务种类:准备金存款、政府和公共机构存款、外国存款和特种存款51.准备金存款业务基本内容:1被要求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机构范围2准备基数;即哪些负债项目应该缴纳法定准备金3哪些资产可以充当法定准备金4法定准备比率的高低5计算准备金和缴纳法定准备金的时间52.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银行按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的准备金..存款准备金=自存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53.法定存款准备金:即存款货币银行按照法律规定必须按一定比率将吸收的存款转村中央银行的准备金..54.超额准备金:存款货币机构在中央银行存款中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55.准备金比率按活期、定期、储蓄的顺序逐步降低..56.发行债券的目的:一是针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超额储备过多的情况;发行债券以减少他们的超额准备;以便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量;二是以此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之一;通过中央银行债券的买卖行为;灵活的调节货币供给量..57.资产业务:再贴现、再贷款、证券买卖、储备资产58再贴现:指商业银行将通过贴现业务持有的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转让;借此获得中央银行的资金融通..59.再贴现金额=票据面额—再贴现利息再贴现利息=票据面额×日再贴现率×未到期日数日再贴现率=年再贴现率÷360=月再贴现率÷3060.再贷款: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再由商业银行向普通客户贷款..61.再贴现业务与贷款业务的区别:第一;贷款的收回方式不同..再贴现贷款;再贴现票据到期;中央银行向票据承兑人出事票据并要求承兑人兑付;收回贷款;抵押贷款;贷款期限到期;借款人向中央银行归还贷款并收回抵押品..第二;贷款的安全程度不同..抵押贷款与再贴现没有区别..信用贷款无物资保证;存在风险..第三;利息收回时间不同..再贴现是先扣除;贷款是到期才扣除..62.证券买卖:中央银行以市场交易主体的身份;在公开市场上通过买卖有价证券的办法来调节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币;从而调节货币供给量或者利率的一种行为..63.证券买卖业务与贷款业务的异同:相同:1都是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政策工具2融资效果相同;买进证券相当于发放贷款;卖出相当于收回贷款..3对货币供应量影响相同;买进证券和发放贷款一样;都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扩张;卖出证券和收回贷款一样;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多倍收缩;4都是以自己创造的负债去扩大自己的资产..不同:⑴形成资产的流动性不同..证券买卖业务的资产流动性高于贷款业务的资产流动性..⑵获得收益的形式不同..贷款业务有利息收入;而未到期的证券买卖业务只有买卖过程中的差价收益..⑶对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的要求不同..公开市场上的证券买卖业务对经济和金融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一般要求有发达的金融市场;贷款业务则对金融市场的发达与否没有过多要求..⑷主动性不同..公开市场中的证券买卖是中央银行主动进行的;其规模大小完全由它控制;而贷款业务实现不了这种控制;中央银行可以改变贴现率来鼓励和限制银行贴现;但难以直接控制贴现规模..⑸灵活性不同..贷款政策无法经常变动;而证券买卖业务却可以恰到好处地把握好规模;并且出现错误时可立即通过逆向操作来进行矫正64.支付清算:指中央银行作为一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参与者和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式、途径;使金融机构间的债权债务清偿和资金转移顺利完成并维护支付系统的平稳运行;从而保证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65.支付清算体系:清算机构、支付系统、支付结算制度66.中央银行支付清算服务的主要内容:1组织票据交换结算 2办理异地跨行结算 3提供跨国支付结算服务 4为私营清算机构提供差额清算服务 5提供证券和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清算服务67.中央银行支付清算业务具有重要意义:1支付清算系统是经济和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2对货币政策事实具有重要影响掌握金融状况、资金运动;成为公开市场操作手段的前提;增强货币市场流动性、增加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难度3与金融稳定有密切关系货币供应:是一定时期内由中央银行和存款货币银行提供的各种货币形式的总量..社会总供应: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能够提供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量..货币供应均衡和社会供求均衡之间的关系:1.货币供给促使社会总需求的形成2.社会总影响社会总供给3.社会总供求决定真实货币需求4.货币需求决定货币供给..货币政策:广义的指中央银行、政府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及其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狭义指中央银行为了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信用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内容: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外汇政策..货币政策特点:1.货币政策是宏观政策而非微观政策2.货币政策是一种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而非调节总供给的政策 3.货币政策是一种间接调控政策而非直接调控政策 4.货币政策是一种长期的经济政策而非短期的经济政策5.货币政策是一种逆经济风向调节政策而非顺经济风向调节政策货币政策的作用:1.促进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2.为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转提供一个稳定和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3.熨平经济波动;促进经济稳定增长4.促进充分就业;促进社会稳定5.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保持汇率相对稳定6.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防范金融危机货币政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积极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增多;紧的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减少..提高利率;货币供给量减少;降低利率;货币供给量增多..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宏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分析方法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各个有关的总量及其变动;特别是研究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之间的关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1.稳定币值衡量指标:GNP国民生产总值、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零售价格指数、生活费用指数..2.充分就业衡量指标:失业率..3.经济增长衡量指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一国生产能力..4.国际收支平衡衡量指标:自主性交易平衡与否、是否需要调节性交易来补偿..最终目标的选择:相机选择、临界原理选择、轮番突击选择..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供给量、利率、汇率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指受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影响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传导性金融变量目标..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对货币供给量活信用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政策工具;特点是:这些工具的运用是针对总量进行调节而非对结构性问题进行调节;对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发生影响..主要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俗称“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制度含义: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地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措施..存款准备金制度内容:1.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2.规定可充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内容3.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存款准备金制度优缺点:优:它对所有的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影响是平等的;对货币供给量影响力大;速度快;效果明显.. 缺:作用力猛烈;对经济的震动大;不适宜作为日常性操作工具..再贴现政策含义: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以融通短期资金的一种行为..作用机制:为刺激抑制经济增长—;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调低或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贷款和投资规模扩大或缩减—货币乘数放大或缩小—市场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市场利率降低或提高—投资、消费支出增加或减少..再贴现政策内容:再贴现率的调整;规定何种票据具有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再贴现政策优缺点:优:中央银行可以利用它来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避免金融恐慌;维护金融稳定..同时可以通过再贴现率的调整和再贴现贷款的发放;调节货币供给量和信贷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 缺:从控制货币供给量来看;再贴现率政策并不是一个理想的控制工具;从对利率的影响看;只能影响利率水平而通常不能改变利率的供给量;就其弹性而言;再贴现政策缺乏弹性;告示效应有局限性..再贴现率的作用机制:货币量偏多、经济过热—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融资成本上升—商业银行借款意向降低—商业银行准备金减少—贷款规模缩减—市场货币供给量减少—市场利率上升—客户融资成本增加—投资支出减少、经济增速放慢..公开市场政策含义: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来改变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准备金数量;进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利率;调节货币供给量的一种政策措施..公开市场政策的主要内容:1.确定买卖证券的品种和数量;制定操作计划2.决定操作方式的长期性和临时性3.选择操作机构4.确定交易方式5.公开市场操作过程公开市场政策的优缺点:优:1.公开市场政策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中央银行手里;其操作规模、大小和方向完全受中央银行自己控制;而不像再贴现那样;处于被动地位..2.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公开市场政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可以按任意规模买卖证券;知道满意中央银行的要求为止..3.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政策;对货币供给量进行微调;而不像存款准备金那样产生震动性影响..4.公开市场政策具有较强的可逆性..金融市场情况一旦发生变化;或万一发现错误;中央银行能迅速改变其操作方向;精确而灵活的调节市场货币供给量..而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则不能迅速地逆转..缺:公开市场业务因操作较为细微和经常发生;所以对大众预期的影响和对商业银行的强制影响均较弱;其告示效应较弱2.各种干扰因素的存在会部分抵消公开市场政策的影响力 3.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不一定能得到商业银行的配合..4.公开市场政策的运用需要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为前提..公开市场政策机制:市场资金短缺或过多—中央银行买进或卖出证券—基础货币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能力增强或减弱—贷款和投资增加或减少—市场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市场利率下降或上升—刺激投资支出增加或减少..。

中央银行学 考试要点(绝版)

中央银行学 考试要点(绝版)

单选:1.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A.A.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2.最早的中央银行是D.D.英格兰银行英格兰银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于C.1995年3月通过并开始实施。

4.按独立性程度不同分类,属于独立性较小模式的是5.属于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量行为的是B.B.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6.以下不属于中央银行管理性业务的是C.C.保管法定存款准备金保管法定存款准备金7.以下各项中不是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特点的是C.C.自愿性自愿性8.在我国D.D.证券公司证券公司不需要向中国人民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

9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是短期的流动性贷款或季节性贷款,很少有B.长期贷款10.在我国,再贴现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发布与调整11.支付系统对各金融机构的每笔转账业务进行一一对应结算是指何种结算方式B.B.全额结算全额结算12.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HINA NATIONAL ADVANCED PAYMENG SYSTEM,CNAPS)于哪年启动C.1996年13.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了“经理国库”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之一。

14.关于中央银行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表述正确的是D.D.以上表述均正确以上表述均正确15.关于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存在较大的理论分歧,但从理论演变过程来看,其认识经历了B.B.有效有效有效——无效无效——有效的演变16.币值稳定是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17.将存款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则最初始于A.A.英国英国18.我国在D.1984年开始实施存款准备金制度。

19.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的货币政策中介变量是利率20.中介变量货币供应量对目标变量物价指数的传导是通过B.B.消费消费变量21.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的金融监管制度即是以B.20世纪2020~~40年代形成的制度为基础的。

22.实行分业监管体制的国家是A.A.新加坡新加坡23.目前,我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准人采取D.D.核准主义核准主义原则24.批准成立的商业银行,必须在取得营业执照之日起的B.6个月内开始营业。

中央银行学复习重点

中央银行学复习重点

中央银行学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复合中央银行制度不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由一家国家大银行兼行。

中央银行职能充当银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担当最后贷款人监管商业银行执行货币政策道义劝告所谓道义劝告,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对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劝告影响其贷款和投资方向,以达到控制信用的目的。

特种存款特种存款是指中央银行在银行体系中出现过剩超额储备时,要求其按一定比例把这种超额准备缴存中央银行冻结起来的一种存款方式。

金融监管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

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

拉德克里夫报告“拉德克利夫报告”指出,流动性才是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重要环节。

社会总支出取决于社会的流动性。

拉德克利夫报告又指出,利率变动对总支出有间接的影响。

利率的变动,特别是利率结构的变动是流动性变动的主要原因。

货币政策指在中央银行管理一国货币供给的条件下,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准中央银行制度没建立中央银行,政府设置类似中央银行的机构及其授权某些商业银行综合行使中央银行职能非介入准备金功能监管存款性公司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制度是指中央银行的存在形式、法律地位、业务集合、与政府的关系、运作方式和组织结构。

充分就业有能力并志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到适当的工作。

中介目标(相对)短期的、数量化的、比较精确的金融数量指标,又称为中介指标、中间变量等,它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操作目标)和货币政策目标变量(最终目标)之间的变量指标。

信贷规模指银行体系对社会大众及各经济单位的存贷款总额度。

信贷规模的数量构成包括存、贷款总额两大部分,且存、贷款总额一般表现为同增同减的变动趋势。

中央银行学复习重点

中央银行学复习重点

中央银行学复习重点考试题型名词解释5×4’简答题5×7’论述题1×10’+1×15’材料分析题1×20’第一章1、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⑴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国家以法律限制或取消一般银行的银行券发行权的方式,将信用货币的发行权集中到几家以至最终集中到一家大银行。

⑵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建立一个全国统一和公正的权威性清算机构,作为金融支付体系的核心,能够快速清算银行间各种票据,从而使资金顺畅流通,保证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⑶关于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为了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和银行以至整个金融业的稳定,客观上需要有一家权威性机构,适当集中各银行的一部分现金准备作为后盾,在银行出现难以克服的支付困难时,集中给予必要的贷款支持,充当银行的“最后贷款人”。

⑷关于金融业的稳健运行问题由于金融业监督管理的技术性很强,这个专门从事金融业管理、监督及协调的职能机构要有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操作手段,还要在业务上与银行建立密切联系,以便于制定的各项政策和规定能够通过业务活动得到贯彻实施。

⑸关于政府融资问题为了保证和方便政府融资,发展或建立一个与政府有密切联系、能够直接或变相为政府筹资或融资的银行机构逐步成为政府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2、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3、中央银行的职能⑴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在有些国家,硬辅币的铸造与发行由财政部门负责)。

⑵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指:①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②中央银行与其业务对象之间的业务往来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贷、汇”业务的特征;③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服务,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者。

中央银行学各章考试复习重点

中央银行学各章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一、央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一)政府融资的需要(二)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银行券的分散发行制度具有诸多弊端:1、银行由于经营不善、同业挤兑破产产生的银行券不能兑现问题2、同一地区多种银行券同时流通产生问题3、银行券跨地区使用问题(三)保证银行支付能力的需要(四)票据清算的需要(五)金融监管的需要二、央行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了解)(一)初创时期(17世纪—20世纪初)1、瑞典银行2、英格兰银行(1)产生背景:英法战争,1694(2)英格兰银行与普通商业银行的差别:3、美国联邦储备体系(1)美国第一银行(1791-1811) (2)美国第二银行(1816-1836)(3)自由银行时期(1837-1863) (4)国民银行制度(1863-1913)财政部:通货监理署,政府债券担保 (5)美国联邦储备体系(1913-4、初创时期的特点:普通商业银行的自然演进;货币发行权的逐步集中;政府控制的不断增强;为商业银行提供服务;与法制建设并存(二)普遍推行时期(20世纪初-二战)1、背景:一战之后的金融混乱:金本位制度崩溃;银行券过度发行,通货膨胀严重2、特点:人为创设和政府推动;活动重心在于稳定币值;集中存款准备金成为稳定金融的手段(三)强化时期(20世纪中叶之后)1、政府控制的增强:国有化2、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3、由货币政策的单一运用向综合运用转化4、国际合作加强IMF WB 1974 十国集团;1976巴塞尔委员会;1988巴塞尔协议;1997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2004新巴塞尔协议;G8 G20 巴塞尔协议Ⅲ三、央行的性质:1.特殊的国家机关2.特殊的金融机构四、央行的基本职能:1.发行的银行,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银行的银行,①集中存款准备金②最后贷款人③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3.政府的银行:①代理国库②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③向政府提供信用④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包括外汇、黄金和资产形式的国际储备⑤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⑥对金融业实施金融监管管理,维护金融稳定⑦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⑧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向社会公众发布经济金融信息五、央行的作用:1、稳定货币、稳定金融: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金融市场2、调节经济3、组织资金清算、加速资金周转4、加强国际合作六、央行制度的基本类型(一)单一型1、一元式代表国家:英日法中2、二元式代表国家:美国德国美国中央:美联储理事会、公开市场委员会、咨询委员会地方联邦储备银行会员银行(二)复合型:没有专门的中央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既履行央行职责,也履行商行职责(三)跨国型:由参加某一货币联盟的国家共同组建中央银行,由它在成员国范围内行使全部或部分中央银行职责其职能是发行统一的货币、制定相同的货币、金融政策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题型填空 1*10 判断 4*5 名词解释 3*5简答 8*5 论述 15*1一、名词解释充分就业:任何愿意工作并有能力工作的人都能找到适当的工作,但其并非追求零失业率。

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通货之和,是商业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基础。

货币乘数:指中央银行每创造或者消灭一个单位的基础货币能够引起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M = Ms/B窗口指导: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规定商业银行的贷款重点投向和贷款变动数量等,并要求其执行。

联邦基金利率:指美国同业拆借的利率,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

它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洗钱:指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其它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征信:信用管理技术名词,指为信用活动提供的信用信息服务,实践中表现为专业化的机构依法采集、调查、保存、整理、提供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并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评价,以此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对信用信息的需要,解决借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复合中央银行制:指在一国之内,不设立专门的中央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来同时执行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种职能。

如前苏联。

告示作用: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执行中,不断通过媒体或其它正式渠道向公众传达政策意图,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货币政策的最终效果。

利率政策:指央行根据货币政策实施的需要,适时的运用利率工具,对利率水平和利率结构进行调整,进而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状况,实现货币政策的既定目标的政策措施。

现金漏损率:又称提现率,指客户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

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

出现现金漏损会减小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信贷规模控制:指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时期货币政策目标而事先确定的控制银行贷款的指标,多指控制新投放贷款的最高限额。

二、简述题1.中央银行产生的经济基础。

①统一银行券发行的需要;②票据交换、清算的需要;③承担最后贷款人的需要;④金融监管的需要;⑤政府融资的需要。

2.中央银行保持相对独立性的原因。

①独立性较弱的中央银行将加剧政治性经济周期;②中央银行追求的长期目标与政府追求的短期目标之间的矛盾性;③避免中央银行为财政部弥补赤字提供方便;④事实已经反复证明,政治家缺乏解决复杂经济事务的才能,而货币政策又如此重要,当然不能交给政治家。

3.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法定准备金改革的内容及原因。

内容:逐步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部分国家甚至不再将其作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使用。

原因:①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②巴塞尔协议的风险加权资本充足性管理,极大地抑制了商业银行信用扩张能力;③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发达,金融资产种类繁多,商业银行在较低的法定准备率下也容易进行资产与负债的流动性管理;④法定准备率作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所固有的缺陷;⑤公开市场业务在货币政策中地位的上升。

4.选择和操作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标准。

①可测性:第一,数据能迅速获得;第二,有明确的定义,能精确的测量、观察和分析。

其意义在于在货币政策发生错误时能比最终目标更快地发出信号。

②可控性: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及时和准确的进行控制和调节。

其意义在于如果中央银行不能有效控制的话,即使发现它们偏离了调控目标,也无可奈何。

③相关性:中介目标的变动能够可预测的影响最终目标,操作目标的变动能够可预测的影响中介目标。

④抗干扰性。

⑤与经济体制、金融体制有较好的适应性。

5.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

①依法监管原则;②适度竞争原则;③不干涉金融机构正常经营;④自我约束与外部强制相结合;⑤稳健运营与风险预防原则;⑥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6.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构成及职责。

构成: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开市场委员会、联邦咨询委员会、12家联邦储备银行和作为联储成员的商业银行。

除作为成员的商业银行外,其他机构组成了美国的中央银行体系。

职责:①运行其权力,制造通货和银行储备,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创造一个有弹性的货币供应环境,以预防和应付银行业危机和金融恐慌;②建立一个迅速的、更有效的资金清算体系;③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灵活地供给货币,取消以国家公债作担保发行银行券的制度;④对全国的银行业实施全面的联邦级的监督和管理;⑤进一步巩固存款准备金制度,集中银行业的各类储备,保证银行业的支付能力。

7.货币政策对进口、出口和净出口的影响。

①如果中央银行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利率上升,外国对本国生息金融资产的需求就会增加,为购买本国金融资产,外国人必须购买本国货币。

这使得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下降,进口上升,净出口下降。

模型如下:M↓→r↑→本币↑→净出口↓→Y或GDP↓。

②如果中央银行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利率下降,外国对本国生息金融资产的需求就会减少,不必为购买本国金融资产而购买本国货币。

使得外币升值,导致出口增加,进口下降,净出口增加。

模型如下:M↑→r↓→本币↓→净出口↑→Y或GDP↑。

注:M 货币供给量;r 利率;Y 总收入;I 投资。

8.托宾的q理论。

① q=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的重置成本,企业的市场价值是该公司股票的价值,重置成本为该公司如重新购置机器设备、建造厂房等需要付出的费用。

②当Q>1时, 购买新生产的资本产品更有利,这会增加投资的需求;当Q<1时, 购买现成的资本产品比新生成的资本产品更便宜,这样就会减少资本需求;当Q=1时,金融市场和产业市场的套利空间消失,资本将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③ Ms↑→r↓-PE↑→q↑→I↑→Y↑其中,PE为股票价格9.时滞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到实施后发挥实际效果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如果时滞很短,则政策可以及时调整及时修正及时对经济产生影响,效果加强。

如果时滞很长,政策效果降低,很难证明是否是政策产生的影响。

)①如果货币政策时滞较短或者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时滞能准确预测,货币政策效果就容易确定,货币政策工具在实施和传导的选择中就容易把握方向和力度;②如果货币政策时滞较长且不稳定,政策效果就难以观察和预测,那么,政策工具在实施和传导过程中就可能变得无所适从,政策的取向和力度不能根据对政策生效程度的判断而随时确定和灵活调整,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政策目标;③如果货币政策时滞太长,其间的经济形势已发生很大变化,还可能导致最初采取的政策工具和选取的传导中介变得无效,导致政策的彻底失败;10.公开市场业务对利率水平和结构的影响。

⑴当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券时,一方面,证券需求增加,价格上涨,相应的利率将降低;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增加会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同样使利率水平降低。

(简:当中央银行买进有价证劵时,一方面证劵需求增加,证劵价格上升,影响市场利率;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储备增加,货币供给增加,影响利率。

)⑵通过交易不同期限种类的证券,可以达到调节利率结构的目的。

如货币当局可以进行“扭动操作”,即在买进一定数量政府长期债券的同时又售出等量的短期债券,或买进一定数量的短期政府债券的同时又售出等量的长期债券,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供应量并没有变化,但利率结构,即长期利率和短期利率却发生了反向的升降变化。

(简: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卖不同期限的有价证劵,可直接改变市场对不同期限证劵的供求平衡状况,从而使利率结构发生变化。

)11.公开市场业务以防御性操作为主的原因。

防御性操作指中央银行为保持准备金的稳定,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主要是国债)的行为。

一些市场因素(主要是指组织银行间的资金清算、财政部在中央银行存款的变化)的波动经常会引起准备金的很大变化,且这种变化是暂时的。

为了稳定货币供给、稳定同业拆借利率,中央银行作了相当大努力来预测各个市场因素的可能的影响,并且通过公开市场防御性操作来抵消其影响。

总体来讲,公开市场操作是防御性的。

12.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的利弊。

13.公开市场操作中本币操作与外汇操作的比较。

14.货币政策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非对称效应。

三、论述题1.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内容、特点以及在我国的适应性分析。

⑴内容: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未来中长期的通货膨胀进行合理预测,确定未来的通货膨胀率或者目标区间为货币政策目标,并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操作,努力使其控制在目标区间内。

⑵特点:①一种长期货币政策目标;②以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等短期目标为重心,允许短期内偏离通货膨胀目标;③所有国家的目标区都在零以上;④目标区大于零,表明稳定物价应该保持适度的通货膨胀率,中央银行还必须和低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紧缩作斗争;⑤一种“规则”和“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策略的有机组合;⑥与货币供应量指标比较,它是高度透明的,易于为公众理解;⑦增强了中央银行的责任感。

⑶我国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分析通货膨胀目标制具有许多令人羡慕的优点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存在许多缺陷。

从它的诞生到现在已经有十几年的时间,在大多数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总体上比较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能够完全忽视它的缺陷就来采用它,而是应该结合我国的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可行性。

①预测通货膨胀率存在较大误差通货膨胀目标制是高度向前的货币政策,能否精确预测未来通货膨胀的走势成为货币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

然而,迄今为止,对通货膨胀的预测仍然是不精确的。

这是因为,一方面从货币政策操作到影响通货膨胀率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滞(一般为1.5—2年),所以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至少是一年半以上。

而预测期距离目标期的时间越长,预测的精确性就越差;另一方面,现实中的经济现象错综复杂,仅仅用计量手段来反映经济运行规律并模拟其未来的运行轨迹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宏观经济运行波动较大时尤为如此。

新西兰从1990年就开始实行通货膨胀目标制,按理说应该具有比较丰富的预测经验和预测方法,但它在1992年到1999年期间对通货膨胀的预测误差仍较大,更何况我们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面还很不成熟,对通货膨胀率的预测误差就更大了。

②中国人民银行缺乏独立性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属于独立性较弱的银行。

1995年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这就明确了中国人民银行隶属于国务院,是国务院领导下的宏观调控部门。

该法第5条第1款规定,“中国人民银行就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做出的决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