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儿童》之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儿童》之读后感
前几天有幸读了《发现儿童》这本书,以前听说过感官教育,以及人们对于感官教育存在问题的各种看法,也听说过蒙台梭利和儿童之家,但是也只是知道一些皮毛,谈不上了解,因为不了解,又想一探究竟,所以就找相关方面的书籍来增长见识,看过《发现儿童》之后感受颇深,所以想把看到的内容和自己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
在没有介绍本书内容之前,我想大概介绍蒙台梭利本人,她是意大利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医生,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女权主义者,著名幼儿教育家,三次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
仅从这些方面的成就来看,就可以窥探蒙台梭利不是一个平凡的女人。
在看她的经历,十六岁(1886年)进入工科大学,专攻数学。
因后来发现对生物有兴趣,于1890年进入罗马大学读生物。
读了生物,蒙特梭利觉得对医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她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学医。
“女孩子学医”在当时保守的欧洲社会里,可谓荒谬与决不可能。
但蒙台梭利不顾父亲的反对(中断经济上的资助)以及教育制度的限制,凭着她不屈不挠的努力,终于获准进入医学院研读。
由于她是班上唯一的女生,经常遭到男同学的排挤,时常单独留在解剖室做实验,与死尸独处:再加上家人的反对,沉重的压力,无人可倾诉。
不过蒙台梭利却能愈挫愈勇,因而培养出异于常人的毅力,为她日后献身儿童教育,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从她的经历就可以推测出蒙台梭利是一个敢于挑战权威,敢于突破传统,很坚强执着而又特立独行的女人,她的这种非一般的性格,造就了她非一般的成就,她在次验证了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同时也为后来人树立榜样,在人生道路上可能会遇到各种阻碍,但是要想取得成功,必须学会坚持和执着,同时也需要有敢于打破传统的勇气。
她的成功也说明了优秀的教育家并非都是教育家出身,似乎这很讽刺,但又值得让人深思。
《发现孩子》这本书的是在蒙台梭利早期起步时完成的其中共有23个章节,下面我将对部分章节进行介绍。
一将科学用之于学校
意大利出现了科学教育学学校,该校有一个医生创办,目的是为新的教育方法培训师资力量,这在受到当时人们的追捧,因为意大利的人类学家热衷于教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观察,以及在精确使用测量仪器的优势,他们认为通过测量人的头部、身高,能够为教育提供方向,只有了解对方的直接信息,才能教育好孩子。
但是蒙台梭利并不认同这类学校。
她认为科学教育学学校只是交给教师如何进行人体测量,如何使用测量仪器和心理学和如何写个人案例等,以此,科学教育者就诞生了。
她认为真正的科学家是能够发现生命奥秘的人,对自然充满热情而不是那些只能够摆弄实验室各种仪器的人。
一个只懂如何做实验的人,就像只会从儿童读物强拼读简单字母的人,而社会应该将教师培养成为大自然的崇拜者和阐释者,就像一个了解拼读的人,有一天发现自己还能利用拼写某种符号的方式,综述莎士比亚的思想。
她认为教师必须具有研究人的兴趣,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结合在一起,同时具有牺牲精神,拥有基督徒虔诚之心,另外他将从孩子的身上学习到教育的方式方法,他讲从孩子身上学习到完善自我,其实这有点类似于我们现代所说的教师必备能力中的观察和反思的能力。
接着她又指出学校应该促进孩子的自由发展而不是去压制甚至是奴役孩子。
教室里的桌子椅子的设计限制了儿童自由的活动等。
物质上的奖励和惩罚是孩子灵魂上的课桌,这里她并不是贬低奖励和惩罚的基本的带有教育作用的含义而是要检查其被滥用和曲解的情况。
她认为奖励和惩罚只是成年人为了束缚孩子行为的权威,人类的真正进步的内在驱动力来自于心灵如兴趣和爱好。
尽管她的思想已经过了一个世纪,但是对于当代的教育而言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比如说教师我们认为是传道受业解惑者,其实真正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反思之人。
惩罚和奖励一直以来都被用来改善个体行为的一种手段,我们有时候是不是应该反思使用这些手段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它可能会导致学生的骄傲,嫉妒和敌对的心理产生,只是为了得到一种奖励
或者避免惩罚做某事而不是发自内心的驱动做某事,即使事情完成了,我们能从中体验到快乐满足还是痛苦压抑呢?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到现代的应试教育,在这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下,学生没有任何自由而言,就像蒙台梭利所描写的那样。
当然这与国家得政治经济不能分离,此时想让了王守仁的一句话“存在即是理”。
二对教育方法的回顾
蒙台梭利曾在在一家精神病院做实习生,在此期间她对智力发育缓慢的儿童产生了兴趣,随后阅读了塞根的作品,了解塞根的特殊教育法,针对各种缺陷如耳聋采用特殊的教育治疗方法,这给蒙台梭利以启发,她认为教育必须与治愈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紧密结合。
随后她致力于智力缺陷儿童的工作并取得成功,之后她开始想象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正常儿童的身上,并开始彻底研究所谓的治疗教育,并且决定在已经建立的原则的基础上研究正常儿童的教育,在次进入大学,开始研究哲学。
她认为伊塔第一个提出系统指导听觉发育的人,他从科学研究中得出一系列的练习方法,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补救低劣状态的缺陷,从而修正个体。
而完善有缺陷儿童教育体制的人是塞根,他最初是教师,后成为医生。
随后她又开始研究正常儿童之科学教育发现过程,在贫民区创办第一所儿童之家,并取得成功,迅速蔓延。
三自然教育
她认为在当时的社会中,孩子们的生活环境远离大自然,很少有机会亲近大自然,更没有直接体验。
现代的社会依然是这样,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多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四运动教育
她将人的循环系统,描述成红人,属于植物性神经系统,从周围环境中采集所需营养,去氧气和食物。
将人的神经系统描述为白人,与人的感官相连,接受外部感官的信息,执行各种运动的肌肉系统相关联。
前者为个体吸收物质,后者为精神工作。
通过工作来锻炼儿童,儿童通过工作习惯了了解如何移动自己的手臂,比起一般的体育锻炼,这些活动更能加上肌肉的韧性。
各种生活教具都不带有任何科学研究目的,它们只是儿童经常在家中看到的可用物品,但这些物品完全按照儿童适合的尺寸特别定制的,这些生活实践的活动可以更好的促进孩子的身体发展又不至于很疲劳,同时可以吸引孩子兴趣。
孩子们完成实践活动的秘密很特别,这个秘密就是精确度,人类必须要精确的执行各种动作,例如往杯里倒水一事,相比之下,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如何再不接触玻璃杯边的情况下,不把水洒到桌面的前提下,将杯里的水倒出来。
在孩子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对行动产生极大兴趣,并急于了解如何行动的时候,想要成为主宰自己行为的主人,从生理学角度看,他们的肌肉和神经发育正处于一个过渡期,正在学习如何协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行为的分析:任何一个复杂的行为都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而且是一个接一个连续的动作,行为分析就是包括竭力认识并执行这些各自独立又独特的动作。
,同时执行两个动作和混淆两个本应顺序连接的动作都是不完美的表现。
行为分析与节省动作密不可分,不执行多余的动作就是最高级别的完美。
她还认为行为分析中的练习可以通过固定的框架让儿童实践。
比如纽扣的工作。
另外为了锻炼孩子的平衡感,她设计沿线行走的工作,同时控制行为的另一种方式就是不动与安静,这也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身体协调和自我控制力。
五儿童教具的开发
儿童之家的教具一部分来自伊塔和塞根在教育发育迟缓幼儿时使用的教育,一部分来自心里测验使用的教具,还有一部分是蒙台梭利早期自己设计的教具。
她认为训练并加强儿童的感
觉教育优势很明显,即扩大了儿童的知觉范围,又为儿童智力发育打下基础,通过与环境的接触和探索,智力建造了存储实际概念的仓库。
感觉教具包括一系列根据某种物理特性组合在一起的物品,如颜色,形状大小,每组教具都有同样的材质,不同的级别,要有规律的逐步区分不同的教具。
教具具有单一的特性,此种练习剔除所有转移注意力的因素,它能使儿童投入到内在和外在的分析中,从而获得清晰地思路。
教具的特质1.可以进行错误控制即当儿童放错了教具,教具本身具有纠正儿童错误的功能,儿童可以根据视觉进行错误判断,从而纠正自己的错误。
2.教具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富有吸引力,在颜色、亮度和比例上完美统一。
3.教具可以被移动,被使用。
4.教具在数量上是有限制的,在有限和直接范围内,这些事物可使儿童内心的混乱产生秩序,避免儿童漫无目的的瞎逛。
六对儿童的训练
课程的特点是简单性,训练中不需要思考,推理,判断等非绝对真理之外的事物,其二语言较少,其三就是客观性,教师忘却自我,使儿童注意力集中在教具上。
对儿童进行感觉教具的训练(相反,相同,和分级三个步骤)相反是为了让孩子感受物体差异,同时吸引儿童的兴趣,相同是为了让孩子彻底了解物体间的差异和发展孩子的更加精致化的感官,最后给教具分等级,排顺序。
感官教具的练习包括触觉、温度、重量、实体辨别、嗅觉和味觉的练习。
七视觉辨识
立体插件和积木对于儿童视觉能力的开发有很好的作用,慢慢地,孩子便开始辨识之前觉察不到的差异了,如积木位置不正。
八感觉训练综述
教育的任务首先是生理层面的任务即协助儿童自然成长,其次是社会层面即帮助个体适应社会环境。
通过感觉训练,孩子的一些不容易被发现的缺陷可以及时得到重视和矫正。
正是孩子接受生理技能方面的训练,正是通过开发完善其感觉器官并培养推测联想的习惯,才为他的心理发展铺平道路。
教育的另一方面,它可以使个体适应环境,站在多说人忙于观察自身外部的环境,因为我们必须最大限度的开发他,感觉训练将人类个体打造成一个观察员,从这点看,它不仅履行了协助儿童适应当代文明方式的一般性功能,还帮助孩子做好了应对生活中紧急情况的准备。
感觉器官用来理解领会外界事物的各种形象的器官,它对大脑思维来说必不可少,正如身体离不开手一样。
九儿童的指导老师
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主要向儿童说明教具的用途,使儿童和教具之间发生联系。
首先老师要了解教具,其次要订立规矩,所谓规矩是指教具摆放在特定的位置,不能乱放,这是有计划开展训练的基础。
再者老师也要维持纪律,最后教授技能。
十授课技巧
1.突出目标:教师要隔离一切外界事物,使孩子注意力集中在教具上。
2.准确操作:教师给孩子呈现的是正确的操作方法
3.唤起注意:教师在进行演示教具时,应表现出对所做工作极大兴趣,以此吸引儿童注意力。
4.操作中避免出错
三阶段课程
第一:感觉与名称之间的关联
老师在不做任何添加的情况下说出基本的名称或形容词,发音要洪亮。
如“光滑的”
第二:认识与名称相对应的教具。
如“哪一个是光滑的”
第三:记住与实物相对应的名称“这是什么”
其中第二阶段最重要,通过多次重复,名称或者形容词就会被记住。
十一对偏见的看法
很多人认为教几何图形就是教几何,还有人认为要交儿童几何图形应该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
蒙台梭利认为教的几何图形只是让孩子感受几何的形状而并不对它进行分析。
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多以平面的形式呈现,如桌面,门窗,孩子很少去观察注意那些细小的边,所以她认为平面更易于儿童的理解。
有人认为静处是一种停止心思的活动,蒙台梭利认为那是儿童自发征服了思想和语言的发育。
蒙台梭利还指出人们不应该通过环境的感染和归纳拓宽儿童的知识面,那样会让儿童儿童失去对事物的兴趣,而应该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成为主动观察者。
十二评估
静默就是中断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没有任何实际的目的,其意义在于自我征服。
蒙台梭利通过制作感官材料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它以一种明确的,可触摸,依序变化的方式,将事物的颜色、体积、形状、声音、气味呈现在孩子面前,从而使他能够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和分类。
正常儿童和智力缺陷的儿童差别在于,当他们接触同一事物时,后者不会对其产生兴趣,需要不断吸引他的注意力,他只有在鼓励之下才会展开活动。
十三书写机制
写字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设计运动机制和脑力劳动。
手部运动的分析:写字需要握住笔同时还能够保持手部的悬浮。
握笔的三个手指头,通过抓住圆柱体的球形突起物而得到练习。
轻柔的手,通过将手指浸在水中,然后悬起,使手指刚好在光滑或粗糙的平面上滑行,增强手指触感。
稳定的手,通过摸几何图形轮廓及相应的框架来练习。
对写字所做的直接准备
操控书写工具:主要让孩子画几何图形轮廓线,字母符号:让孩子描摹字母
最后对孩子进行三个阶段的练习,帮助儿童认识字母。
当儿童熟悉了字母之后,孩子会出对组合字母即单词产生兴趣。
当单词的构成被转化为一种心理机制,将听觉与视觉图像结合,她已经为书写做好了准备。
而且会出现书写爆发期。
十四阅读
如果写字可以矫正或是引导完善儿童的言语机制,阅读则有助于思维和语言的发展。
写字能够从心理当面对儿童有所帮助,而阅读能够从社交当面对他们有所帮助。
这里的阅读,蒙台梭利认为是将图形符号转化为思想,而不是将符号转化为声音。
不仅要把单词读出来还要明白它的意思。
写字是一种心理运动占主导地位的行为,而阅读是一种纯智力活动。
阅读之前先要进行读单词的游戏,即将卡片与实物匹配,等孩子们熟悉了单词,接着进行句子的阅读训练,做法是将句子写出来,让孩子们读出来并按句子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
十五孩子的语言
语言发展有两个阶段,一是低级阶段,使神经通道与中枢神经机制为感官通道与运动机制的相互连接做好准备。
另一个是高级阶段,它由高级精神活动决定,这些活动通过语言机制的运用实现的。
语言主要是进行三阶段的练习。
以字母为例,第一阶段,老师展示字母并说“这是a”,第二阶段主要是重复“摸摸a”,第三阶段类似提问“这是什么”
十六数字与算术
蒙台梭利认为孩子可以熟练的背诵数字却不一定能将数字与其对应的量结合起来。
而蒙台梭利提供的教具可以克服这个障碍。
比如木棒对应着不同数字,其长度也在发生变化。
学习数学主要学习由图形符号代表的数字,通过砂纸数字,运用三阶段教学法。
在一个是将数字与相对应的量的结合,如将一个圆片放在1的面前,还有就是零的练习,她认为必须让儿童知道零就是什么也没有。
当儿童认识数字并理解它的含义后,就要进行数字记忆的练习。
20以内的加减乘除同样用木棒来进行。
在没有了解蒙台梭利教具之前,一直认为她的教具是呆板的,她的感官教育是不符合现实的,因为现实中的东西没有一样只是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辨识的,还有认为老师和孩子缺乏交流。
在了解之后才发现教具的另一面,她可以让孩子自我纠正,锻炼孩子的自我判断力,推理能力,孤立的感官教育是为了是感官更加发达,更能够从外界获得更多的信息。
老师的语言少,是为了避免孩子的注意力分散,或者出现儿童不理解的句子,挫伤活动积极性。
她的教学法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肯定有它的原因,而我们在对其不了解的情况下,往往会扭曲它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