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要相信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年的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他提出了一条永远的教育真理,就是:要相信孩子。
他总在思考一个教育者应该怎样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这个大问题,而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工作中我常常对不遵守纪律、懒散、任性的孩子束手无策,看到孩子对我的教育方式无动于衷时,我很懊恼。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一书中指出“学生不是不可救药的,而在于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的方针是错误的。
教师往往只致力于纠正缺点,最多是预防缺点。
经验,更多的是痛苦的经验使我相信,通过这种途径是培养不出坚定的道德信念的”。
在实践中,他遵循的原则是: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儿童身上的一切好的东西;对个体教育和整个集体的教育密切结合。
在引导儿童自觉地改正错误这一章中,苏霍姆林斯基举了维佳的例子。
一年级:发现维佳有偷东西的苗头,先是拿了一个小姑娘的玩具,后来把教室橱窗里的球拿走了。
分析:就偷东西而言,不用孩子们的批评,维佳自己也知道是不对的。
策略:在此后几年的教育过程中,时时注意给维佳创造适当的环境,以便使他经常有机会在两种不同行为中做出选择:或者为了集体的利益选择诚实的,高尚的行为,或者选择不诚实的不道德的行为,而这一切都得由孩子自己做出抉择。
干坏事情,可以不费力气,可是集体马上就会说他是个干坏事的孩子,表现出高尚的品德确实要难得多,但同学们会发现他的优点,而且给以好评。
手段; 一年级:教师提倡学生攒钱集体订一份儿童报纸并由维佳保管钱。
发现:教师观察到维佳用了很大的劲儿才做到了对集体的钱分文不动,但他毕竟战胜了各种各样的诱惑而做到了这一点。
结果:钱保管的很好,分文不差。
二年级:一个小男孩锯上的几根小锯条不翼而飞,教师家访刚好碰上维佳在锯东西,教师什么也没有说,可是维佳却十分窘迫,脸也红了起来。
手段:全班搜集破铜烂铁用卖得的钱买小锯条。
发现:维佳干的特别卖劲儿。
他在将功补过。
结果:这件事情以后,不论是单独或是和同学们一起留在工作室里,都在没有带走过锯条或是胶合板。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他写了不少充满了“人”的魅力的书:《要相信孩子》、《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关于人的思量》、《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怎样培养真正的人》等等。
其中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
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的菁华部份,另从苏氏的其他着作里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条目作为补充,全书仍有一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不少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
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这本书共设计到100条建议,我就其中的受益颇深的几个建议,谈谈自己的感受。
翻开书,一百条建议之首便是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首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在学校里,教师不应该“一视同仁”,特别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
作者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末这就会伤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
儿童的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这样各不相同的。
读到这我不禁想到一个向来困绕我的问题:为什么在我所教授的学生中会有明显的优差生等级?为什么同时教授,有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却什么也学不会,现在我终于明白原来我没有在备课中考虑到孩子们的差异性,没有精密的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要做什么,没有因人而异,为他们挑选适合他们学习的内容,使他们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就。
原来就因为我这种欠缺考虑的备课,使我的课堂中产生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而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wei)险吧。
《孩子,我完全相信》读后感
《孩子,我完全相信》读后感《孩子,我完全相信》是一本令人感动而又真实的教育故事集,作者王悦微是一位知名的小学语文老师和班主任。
她通过书中的40多个故事和十几封给家长的书信,展示了她与孩子们之间的亲密关系和教育理念。
这本书的故事充满了温情和智慧,不仅反映了孩子们的天真和可爱,也探讨了教育中的问题和挑战。
王悦微不仅仅是一位教育者,她更像是孩子们生活中的朋友和引路人。
她用心倾听每个孩子的声音,给予他们真实的关怀和支持,以及无条件的信任。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育中的力量和意义。
王悦微用她的言行和行为影响着每个孩子,引导他们成长并塑造他们的人格。
她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力,只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和信任,他们就能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
通过这本书,我对于教育的看法也得到了一些启示。
教育并非只是灌输知识和培养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情商和社交能力。
王悦微始终以身作则,以她的情操和修养影响着每个孩子。
她坚定地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并努力发掘他们的特长和潜能。
此外,我也被书中那些温情的家长们所感动。
他们与王悦微一同努力,用心倾听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需求,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积极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们,更有可能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价值观。
《孩子,我完全相信》令我意识到,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
我们需要相信每个孩子的潜力,并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机会去展示自己。
只有在充满爱和信任的环境中,孩子们才能自由地成长,展现他们真实的自我。
这本书不仅仅让我思考了教育的意义,也让我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作为一个年轻人,我也应该相信自己的潜力,并为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变化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拥有自信和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实现自己的目标。
总之,《孩子,我完全相信》是一本富有教育智慧和人性关怀的书籍。
《要相信孩子》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
《要相信孩子》优秀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要相信孩子》优秀读后感1《要相信孩子》优秀读后感1《要相信孩子》是苏霍姆林斯基25年的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他提出了一条永远的教育真理,就是:要相信孩子。
书中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把读者带进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要相信孩子”的教育力量,并从书中得到启发而又有所共鸣。
以下谈谈我看完本书后的一些体会与启发:一、重视集体的威力。
书中写道:“如果一个集体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并以此为骄傲,那么这个集体里的孩子也会自觉地努力争取在各方面都表现良好。
”苏霍姆林斯基举例女生莉达刚开始不懂收拾学习用具以及马虎的学习态度影响了班级荣誉,但其他同学对她的行为却无动于衷、不闻不问的,缺乏了集体荣誉感。
后来经过女教师的一些教育策略,改变了其他同学的看法和做法,让他们有了集体荣誉感,使得莉达改变了自己的不良行为和习惯,也让这个班级在每天的比赛中都获得第一名。
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本人也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如在刚结束的学校第十六届校运会中,我班同学都表现出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运动员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为班级争荣誉;观众在台下遵守纪律、互帮互助、讲文明、讲卫生、积极投稿,每一次都坚持到比赛结束后才离场,大家都为班级荣誉做出了努力。
这些都是平时重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体现。
二、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
本章节中,苏霍姆林斯基通过例子说明了一个问题:“即我们必须仔细地观察、研究每一个学生,发掘他们身上根本的东西,让他们在校门内就能长上翅膀,准备飞翔。
”即使是我们所教育的对象身心存在缺陷,但他们也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特长。
我们要善于学会发现,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然后进行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获得成功。
我校每周一早上的“激发潜能、炫我风采”活动,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发掘学生闪光点的舞台。
因为,我们的孩子不仅需要关爱,更需要赏识。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我相信孩子读后感,是一种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尊重和鼓励。
阅读是一种思想的碰撞,是一种心灵的交流,通过读书,孩子们能够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因此,我认为孩子读后感是一种宝贵的表达方式,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最近,我看到了一篇孩子读后感的文章,让我深受启发。
文章中,孩子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了对书中故事的理解和感悟,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纯真和真诚。
在这篇读后感中,孩子不仅仅是简单地叙述了故事的情节,更重要的是,他们表达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让人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世界的丰富和深刻。
阅读是一种启发思维的过程,通过阅读,孩子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因此,我认为孩子读后感是一种宝贵的表达方式,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读后感,孩子们可以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让人更加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孩子的读后感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对于书中故事的理解和感悟,可以看到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这些读后感不仅仅是对书中内容的简单复述,更重要的是,它们展现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世界。
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也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在孩子的读后感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可以看到他们对于世界的独特见解。
这些读后感不仅仅是对书中内容的简单复述,更重要的是,它们展现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世界。
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也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总的来说,我相信孩子读后感是一种宝贵的表达方式,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也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更好地成长。
因此,我会鼓励孩子们多读书,多写读后感,让他们在阅读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对孩子充满信心读后感
对孩子充满信心读后感《对孩子充满信心》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
这是一本充满温馨和力量的书,它讲述了一个母亲对自己孩子的信心和支持,以及孩子在这种信心和支持下不断成长和进步的故事。
读完这本书,我不禁感慨万分,对于孩子,我们应该充满信心,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在自信和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这本书中的母亲对自己孩子的信心让我深受触动。
无论孩子遇到了什么困难和挫折,母亲总是坚定地相信孩子的能力和潜力,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正是这种信心和支持,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始终充满动力和勇气,不断超越自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对孩子的信心和支持是多么重要,它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力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这本书中,孩子们也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品质和能力。
他们在母亲的信心和支持下,不断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展现出了出色的成绩和表现。
他们的自信和勇气让人感到震撼,让人深信,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和支持,他们一定能够取得成功,成为优秀的人才。
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对孩子充满信心的信念,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信任和关爱。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对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作为一个家长,我应该时刻给予孩子充分的信心和支持,让他们在自信和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我要多和孩子交流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要成为他们坚实的后盾,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再感到孤单和迷茫,而是充满自信和勇气,勇往直前。
总的来说,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感悟。
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对孩子的信心和支持是多么重要,它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力量,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作为一个家长,我要时刻给予孩子充分的信心和支持,让他们在自信和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信心和支持中茁壮成长,成为优秀的人才。
充分信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读后感
充分信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读后感读了这篇文章后,我就像被人敲了一下脑袋,突然开窍了一样。
以前我看那些育儿经啊,总觉得是些高大上的理论,离我挺远的。
但这篇文章就不一样,它说的那些事儿就像发生在我身边,或者就发生在我自己身上一样。
文章里强调充分信任孩子,这可太重要了。
我就想起我小时候,我爸妈对我那是半信半疑的。
我想自己做个小手工,我妈就在旁边不停地唠叨:“你能行吗?可别把东西弄坏了。
”本来我满心的热情,被她这么一说,就像被浇了一盆冷水,一下子就没劲儿了。
我就想啊,要是当时我爸妈能像文章里说的那样,充分信任我,说不定我现在都成手工大师了呢,哈哈。
从孩子的角度来说,信任就像是给他们的超级能量包。
当孩子感受到被信任的时候,他们心里就会想:“爸妈都觉得我能行,那我肯定行!”然后就会充满干劲儿地去做事情。
比如说孩子想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家长要是信任地说:“行啊,宝贝,我们相信你肯定能在台上大放光彩!”那孩子就会特别积极地去准备,因为他们不想辜负这份信任。
而且信任还能让孩子变得更加自信。
我有个朋友,他爸妈就特别信任他。
他小时候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是他爸妈从来不会说他没出息之类的话。
相反,他们总是相信他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进步。
结果呢,我这朋友就像开了挂一样,学习越来越努力,成绩也蹭蹭往上涨。
现在啊,整个人都透着一股自信的劲儿,走到哪儿都闪闪发光的。
不过信任孩子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就像走钢丝一样,得掌握好平衡。
不能盲目信任,啥都不管。
比如说孩子要去玩火,那肯定不能说:“行,宝贝,你玩吧,我信任你。
”这不是信任,这是傻。
我们得在合理的范围内信任孩子,给他们正确的引导。
这篇文章就像一个贴心的小助手,告诉我们这些大人,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就得充分信任他们。
信任就像阳光一样,能让孩子这棵小树苗茁壮成长。
我觉得以后我要是有了孩子,或者对待身边的孩子,我肯定会把这篇文章里的道理记在心里,做一个会信任孩子的大人。
让孩子们在信任的温暖怀抱里,开开心心、健健康康地长大。
全情陪伴相信孩子读后感
全情陪伴相信孩子读后感
就像文章里说的那样,全情陪伴这个事儿,可不像我们平常想的那么简单。
以前我觉得陪着孩子不就是在他身边嘛,自己该玩玩手机就玩玩手机。
读完才知道,这完全是大错特错啊。
全情陪伴得把自己的心都放在孩子身上,要跟孩子同频共振呢。
比如说孩子在搭积木,咱不能在旁边干瞪眼或者瞎指挥,而是要真的蹲下来,跟他一起感受搭积木的乐趣,分享他每一次成功搭好一块的喜悦。
这就像是和孩子一起走进了一个专属于你们俩的小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孩子是主角,咱们是最佳配角。
再说相信孩子这一点,那可太重要了。
咱们大人啊,总是容易觉得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
其实孩子的潜力就像一个隐藏的宝藏,只要我们相信他们,他们就能给我们惊喜。
我就想起我家孩子有一次要自己做个小手工送给老师,我一开始还担心他弄得乱七八糟。
结果呢,他做得特别认真,虽然中间出了点小差错,但是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了。
要是我一开始就不相信他,直接上手帮忙,他哪能有这样的成长呀。
这篇文章就像是给我敲了一记警钟,让我意识到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家长得改变自己的态度和做法。
全情陪伴加上无条件的相信,就像是给孩子的成长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我现在就想着,以后要把手机扔得远远的,真正地跟孩子玩到一块儿,相信他每一个小小的决定和尝试。
我相信,只要我们家长做到这些,孩子肯定能茁壮成长,变成一个充满自信又快乐的小大人呢!。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教育始终是家庭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重要领域。
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和提升阅读能力过程中,让孩子表达自己的读后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无论是亲自与孩子沟通,还是要求他们写下读后感,这都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阅读的内容。
首先,理解孩子读后感的重要性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读后感,孩子能够表达对文本的理解、思考和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
这也是孩子主动学习的一种形式,能够为他们提供更全面和深入的学习经验。
而忽视孩子读后感的重要性,则可能导致他们对知识的浅尝辄止,只停留在表面的阅读上。
其次,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来表达自己的读后感。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和感受方式,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并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权利。
我们可以和孩子进行开放式对话,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
另外,我们还可以要求孩子写下自己的读后感,可以是一篇短文、一段话、一张绘画或者其他自由的形式。
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整理和组织自己的思绪,提升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此外,教育者和家长也应该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读后感时,不管内容如何,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
这将增强他们自信心和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而不当的批评或过多的干预,则可能压抑孩子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失去分享和交流的愿望。
最后,为孩子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和主题,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孩子们对文化、科学、历史、人物等方面的兴趣常常是多样化的。
我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丰富多样的图书和素材,让他们从中找到共鸣和乐趣,更自觉地表达自己的读后感。
例如,可以选择一本关于动物的科普读物,让孩子读后分享自己对动物的认识和感受;或者选择一本具有哲理性的童话故事,让孩子思考故事背后的含义和价值观。
总之,相信孩子的读后感是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要相信孩子》读后感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要相信孩子》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1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同课异构”、“同书异读”等活动。
最近学校给每位教师购买了苏霍姆林的《要相信孩子》一书,我认真阅读了其中的篇章,感受颇深。
我个人认为,《要相信孩子》这本书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献给我们所有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在《要相信孩子》这本书里,作者谈到了这么一个例子。
一位女教师在教育一年级的孩子们要保持清洁时,发现一位小男孩的耳朵很脏。
她就指着小男孩说:“大家看,格里沙的耳朵多么脏!他没有洗耳朵就来上学,这样是不行的。
”结果,第二天,小男孩虽然把耳朵洗得干干净净地来学校,但他从此却变得非常紧张和胆怯,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他总觉得大家都在看他的耳朵。
教师越责备他,他的情况就越糟糕。
这位女教师根本不知道她已经伤害到了一个孩子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她的直接刺伤了儿童的心灵。
后来男孩转到别的班里,表现却一天比一天好,过去被那位女教师认为没有数学才能的他,恰巧在数学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才能。
事实上,女老师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来教育孩子们保持清洁——叫大家看一看某个干净整洁的孩子,然后号召大家向好的榜样学习,有意识地看格里沙一眼,用目光向格里沙示意。
用通俗地话来解释苏的用意,就是要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地改正不良行为和习惯。
事实确实也会如此。
比如,做眼保健操时,我班有的学生做得很认真,可也有部分学生很随便。
这时,我会说,某某同学做得真认真,这么一说,话音刚落,那几个不认真的同学立刻就开始认真起来了。
所以,以表扬代替批评,以榜样为示范,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再如《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特长》这节中作者认为孩子们往往是先在那些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显示其力量的领域里做出成绩,然后从这些领域里渉取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某方面的弱点。
读《要相信孩子》有感(共2篇)
读《要相信孩子》有感(共2篇)读《要相信孩子》有感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书信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书信是用于交流思想、表达意见、传递、互通情况的应用文书。
你所见过的书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读《要相信孩子》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前几天,我阅读了苏联伟大的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要相信孩子》这本书。
读过之后我再次深刻理解了“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的精髓,感悟到许多东西。
“每对孩子进行一次批评,实际上就是让他又一次加深了他是坏孩子、恶劣的孩子、十分讨人嫌的孩子的印象。
”每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总是觉得内心无比惭愧,在自己的生涯中,这样的事情不知发生了多少次?“教师之所以对个别学生无能为力,其原因并不在于学生是不可救药的,而在于我们的方法是错误的。
”从我们的角度越认为自己对某个学生的看法十分不足,恰如其分,就越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越会使孩子感到走投无路,无所适从,越会使本来缺乏经验的孩子今后的行动更冒失,更轻率。
苏霍姆林斯基在全书中始终以鲜明、生动的事例向我们诠释这一“要相信孩子”这个鲜明主题。
我觉得作为教师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改进自己的工作:首先我们要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
关心孩子,不仅要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而且还要学会用他们的思想和感情来生活,把他们的忧伤、焦虑和为之激动的事情统统装在自己的心里,对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和所提的每一个意见都应该慎重从事,考虑再三。
在教育中,首先要看到孩子身上的优点,每一个孩子,哪怕是一年级的孩子,如果他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印象比自己的实际表现坏,他的自尊心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
相反的,如果孩子不仅知道而且体会到老师对他个人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
走进孩子们心灵,理解孩子们,处理孩子们的问题时,我们应让自己站在孩子们的角度想问题,用自己的'诚心去碰撞另一颗心。
其次我们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交流。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有的习惯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有的喜欢在课堂上说话;有的怕困难不愿自己独立解答习题而愿去抄别人的,等等。
对孩子充满信心全篇读后感
对孩子充满信心全篇读后感文章一开头就像一把钩子,把我给牢牢钩住了。
它讲的那些事儿啊,就像是在我家安了个摄像头拍下来的一样。
我家那孩子,有时候调皮捣蛋得像个小恶魔,作业不好好写,房间乱得像被龙卷风席卷过。
以前呢,我总是忍不住对他唠唠叨叨,甚至有时候还会吼他,觉得他怎么就不能像隔壁家小孩那样听话懂事。
但是这篇文章就像个智者在我耳边轻声说:“你得对孩子充满信心啊。
”可不是嘛,孩子就像一颗小种子,他有自己的生长节奏。
我们老是急急忙忙地想让他开花结果,却忘了他可能还在扎根呢。
就像我家孩子,虽然调皮,可他对小动物特别有爱心。
上次在路边看到一只小流浪猫,他把自己的面包都分了一半给小猫,还跟我说要把小猫带回家养。
那时候我只想着家里不能养猫,还没意识到这其实是他的闪光点呢。
文章里还提到,要相信孩子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点真的让我反思了好久。
以前孩子遇到不会做的数学题来找我,我总是直接告诉他答案,还觉得这样能节省时间。
现在想想,我这是剥夺了他自己思考的机会啊。
就好比孩子在学走路的时候,我们要是老是扶着他,他怎么能学会自己稳稳地走呢?下次他再遇到问题,我得像文章里说的那样,鼓励他自己先想想办法,哪怕他想出来的办法有点笨,那也是他自己的努力成果啊。
而且啊,对孩子充满信心还能让孩子变得更自信呢。
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我们怎么看他,他就怎么看自己。
要是我们老是觉得他不行,他也会觉得自己真的不行。
相反,如果我们总是相信他,他就会像被充了气的气球一样,充满了干劲。
我家孩子喜欢画画,以前我总是说他画得不像,现在我要改变态度了。
我要告诉他:“宝贝,你画得真棒,这是我见过最有创意的画。
”我相信这样他会画得更开心,也会越来越有进步的。
这篇文章就像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看到了对待孩子的另一种方式。
我决定从现在开始,把心里那些对孩子的怀疑都扔掉,换上满满的信心。
我要陪着孩子慢慢成长,就像陪着一颗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一样。
我相信,只要我对他充满信心,他一定能给我带来很多惊喜。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相信孩子读后感。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阅读,孩子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情感,提高语言能力,激发思维,培养兴趣。
而对于孩子们来说,读后感是对所读书籍的一种思考和总结,是对自己阅读理解的一种表达。
因此,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读后感,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在我看来,相信孩子的读后感首先是对孩子的尊重。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对所读书籍的理解和感受也会因人而异。
有些孩子可能会对书中的情节产生共鸣,有些孩子可能会对书中的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有些孩子可能会对书中的主题产生深刻的思考。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想法,给予他们充分的表达空间,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想法是被认可和尊重的。
其次,相信孩子的读后感可以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
通过读书和写读后感,孩子可以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总结和归纳书中的内容,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而我们相信孩子的读后感,就是在鼓励他们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相信孩子的读后感也可以促进家庭教育的沟通和交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讨论书中的内容,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当孩子写下自己的读后感时,家长应该认真倾听,给予肯定和鼓励,并与孩子一起探讨书中的内容。
这样的交流不仅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还可以促进孩子对书籍的深入理解,让他们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和表达。
最后,相信孩子的读后感也可以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兴趣。
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读后感受得到认可和鼓励时,他们会更加乐意去阅读,去思考,去表达。
他们会发现阅读不仅可以带来知识的积累,还可以带来情感的共鸣和思维的启发。
这样的正向循环会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愿意去探索更多的书籍,去感受更多的世界。
总之,相信孩子的读后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信任和鼓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是被认可和尊重的。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孩子是有能力的《要相信孩子》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思考。
一直以来,我们对于孩子往往抱有一种“幼稚”的看法,认为他们需要我们的保护和指导。
然而,书中通过一系列案例告诉我们,孩子是有能力的,他们可以做到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
在书中,作者讲述了许多关于孩子的真实故事。
有一个小女孩在旅途中迷路了,但她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最终成功找到回去的路。
还有一个小男孩,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力,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孩子并不是无能的,他们有着出色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我们应该放手让他们去探索和尝试,相信他们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
给予孩子信任和自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家长的信任和自由。
有时候,我们会过度关心或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让他们失去了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而事实上,正是这种信任和自由,让孩子能够展示出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在书中的案例中,有一个孩子在学校里被老师贴上了“不听话”的标签,认为他不适合学校的环境。
然而,他的家庭环境给予了他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让他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发展和学习。
最终,这个被贴上标签的孩子成长为了一个非常成功的企业家。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只有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和自由,才能让他们真正展现自己的潜力。
鼓励孩子实现梦想孩子有梦想,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去追寻和实现。
在书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孩子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故事。
有的孩子梦想成为一名职业舞蹈家,有的孩子梦想成为一位科学家,有的孩子梦想成为一名音乐家。
这些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决心,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兴趣。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自己的期望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和选择。
然而,孩子才是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兴趣,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孩子需要支持和鼓励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和鼓励。
有时候,他们会面对挫折和困难,在这个时候,我们的支持和鼓励会成为他们最大的动力。
充分信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读后感
充分信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读后感读完这篇文章,我就像被人敲了一下脑袋,突然开窍了。
原来信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就像超级英雄的超能力一样厉害!文章里说的那些例子,就跟我身边发生的事儿似的。
我有个邻居家的小孩,那孩子以前可调皮捣蛋了,干啥都没个正形。
他爸妈呢,一开始就是天天唠叨、批评,结果孩子越来越叛逆,就像个小刺猬,谁碰扎谁。
后来啊,他爸妈不知道从哪儿学来的“信任大法”。
开始不管孩子做什么,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错,就先选择相信他有自己的道理。
比如说孩子把自己的房间搞得乱七八糟,说是在搞一个“伟大的发明”,他爸妈就忍住没发火,还说相信他能把房间再变回整洁的样子。
你猜怎么着?这孩子慢慢就变得不一样了,做事情有责任心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故意跟大人对着干了。
这就跟文章里讲的一样,孩子其实就像一颗小种子,你要是老是怀疑它长不大,老是去把它挖出来看看,那它肯定长不好。
但是你要是信任它,给它阳光、雨露,也就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信任,那这颗种子就会努力地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我还想到我自己小时候,有一次考试考得特别差,我心里害怕极了,觉得回家肯定要挨揍。
可是我爸妈看到成绩后,并没有骂我,而是说他们相信我不是没有努力,一定是有什么地方没掌握好,让我自己分析原因。
当时我就特别感动,心里想着下次一定要考好,不能辜负他们的信任。
从那以后,我学习就更自觉了,因为我知道爸妈信任我,我不能让他们失望。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信任孩子不是嘴上说说的,得真的从心里相信他们有无限的潜力。
就像放风筝一样,线在我们手里,只要风是对的,就大胆地让风筝飞,它会飞得又高又稳。
要是我们老是害怕风筝掉下来,紧紧地拽着线,那风筝就只能在低空晃悠,永远也飞不到蓝天上去。
我们做大人的,或者即将做大人的,都得学会这种信任的魔法,让孩子们在信任的滋养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信任啊,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孩子内心那扇通往美好未来的大门呢!。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教师的意义
东西南北 2020年7月2期·385·《要相信孩子》读后感——教师的意义张远森 惠州市第一中学摘要:教师这份职业,是一份充满爱心和耐心的工作,没有一定的情怀是做不来也做不长久的。
做教育的过程就是倾听生命律动的过程,我们要做到用心关注教育的温度,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信自由地追逐梦想、畅想人生,激励他们凝聚起追梦圆梦的力量,成为能担天下大任的顶梁柱。
关键词:倾听;关注;信任;激励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在这个特殊而漫长的寒假里,学校组织老师们用多种形式拜读了好几遍苏霍姆林斯基《要相信孩子》这本书的教育感悟,每读一遍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里面很多的观点和一个个真实的事例使我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和启示。
这些年我在教育路上也走了不少弯路,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也犯了很多文中提到的错误做法。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中,很多时候没有从深层次上挖掘学生犯错误的根源,而是加了很多个人主观意识在里面。
对犯错误的学生大多数停留在浅层批评教育层面,没有深入了解内在的原因;对一些特殊的学生也没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育人不止的境界。
现在细细想来不免有些愧疚。
对于教师而言,印象最深的学生莫过于那些反应迟钝、调皮捣蛋、难于管教等身上诸多“毛病”的学生。
很多老师就没有善于去发现这些学生潜在的特殊的优点,我们常常犯这样的错误。
作者在书中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教育要遵循一个原则:首先,从在学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善于发现,并不断巩固和发展儿童身上的一切好的东西。
我觉得这句话非常实在,我将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不断践行这个原则。
1 学会倾听生命的律动教师这份职业,是一份充满爱心和耐心的工作,老师要真正用心去面对学生。
因为我们的学生富有个性又天真可爱,我们必须对学生变化莫测的心灵进行及时把控和深入的了解,呵护这些富有活力的孩子,同时塑造他们良好的品格;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家长、学生之间要互相信任与沟通,加强心与心之间的碰撞交流,这样才能让教育获得理想的效果。
要相信孩子读书心得(优质18篇)
要相信孩子读书心得(优质1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要相信孩子读书心得(优质18篇)读书心得是在我们读完一本书之后对书中所思所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表达方式,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相信孩子》读后感
《要相信孩子》这本书是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深入总结他二十五年来所热爱并为之献身的教育工作写下的。
这本书,给了我深刻的启迪,也让我感悟到很多东西。
每个人在自己的读书生涯里,总会犯这样或者那样的小错误,也会经常看到有同学犯错误的时候。
你还记得老师是怎么处理我们这些做错事的孩子吗?相信很多人都会记得,老师对待犯错误的同学,基本上就是一种处理办法——在班上点名严厉的批评,希望班上同学引以为戒,同时幻想这位犯了错的同学能知错改过。
很可惜,老师们往往收到的是反效果。
这个犯了错误的孩子表现出来的不是悔疚的神色,而是无言的愤怒;班上的同学对这位“倒霉”的同学表示出来的是深深的同情,甚至会在心里面为这位伙伴找可以原谅的理由,而并不是认为他是反面的榜样。
且来看看苏霍姆林斯基这位教育大师是怎么做的。
“我们做教师的应该果园的园丁精心地照看嫁接到野生植物上的果树,爱护它的每一枝、每一叶那样,爱护和保持孩子们身上的一切好品质。
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去揭穿儿童的不好的、错误的地为,不要急着把儿童的所有缺点公诸于众,而应当让儿童发挥内在的精神力量来克服自己的缺点。
让集体看到的首先是每个儿童的优点,这才是育人的艺术所在。
”他认为,一开始就把孩子的缺点暴露于集体之中,这会让孩子失去了做一位好孩子的积极性,而且严重地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去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让他在不知不觉中让思想品格得到升华,如可以让经常迟到的孩子当纪律委员;让贪小便宜的孩子管理班集体的财物;让不爱劳动的孩子负责课室的保洁;等等。
当他们的工作哪怕是有一点点小进步,教师也要及时真诚地表扬。
通过这些措施,一步一步地把他们的小毛病纠正过来。
这比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无休止的批评和说教来得更加奏效。
在《要相信孩子》这本书里,作者谈到了了这么一个例子。
一位女教师在教育一年级的孩子们要保持清洁时,发现一位小男孩的耳朵很
脏。
她就指着小男孩说:“大家看,格里沙的耳朵多么脏!他没有洗耳朵就来上学,这样是不行的。
”结果,第二天,小男孩虽然把耳朵洗得干干净净地来学校,但他从此却变得非常紧张和胆怯,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他总觉得大家都在看他的耳朵。
教师越责备他,他的情况就越糟糕。
这位女教师根本不知道她已经伤害到了一个孩子的人格、自尊和自豪感,她的直接刺伤了儿童的心灵。
后来男孩转到别的班里,表现却一天比一天好,过去被那位女教师认为没有数学才能的他,恰巧在数学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才能。
事实上,女老师完全可以采取另一种方式来教育孩子们保持清洁——叫大家看一看某个干净整洁的孩子,然后号召大家向好的榜样学习,有意识地看格里沙一眼,用目光向格里沙示意。
这个事例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当一名教师言行严谨的必要性,因为很可能自己一句不恰当的语言,或者甚至是一个眼神,都有可能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相反,如果孩子不仅知道而且体会到了教师对他个人的优点既注意到了,又很赞赏的话,那么他就会尽一切努力变得更好。
这其中,我有着深刻的体会。
一直以来,我都是班上默默无闻的学生,成绩不好也不坏,是属于最容易被老师忽略的学生。
有一次我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被班主任无意中看到,他拿着报纸来问是不是我投的稿,得到我肯定的回答后,他在班上特意表扬了我。
不久又推荐我当学校的小记者,负责把学校里发生的大事小事以通讯稿的形式写在学校的板报上。
为了不让老师失望,我在课余时间看了很多的课外书,坚持不懈地练笔。
从那之后,每次写作文,我的文章几乎都成了老师在堂上朗读的范文。
同时我还努力地学习其他科目,包括自己最差的数学,我也拼命去啃,最后,我在期末的时候,拿了全校的第一名,让很多同学和老师都很惊讶。
我想说的是,老师那份欣赏与鼓励的力量,就是我努力前进的最大的动力。
我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教育都提倡正面教育的初衷吧!
苏霍姆林斯基还特别注重在集体中教育孩子,用集体的力量去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
但这首先要培养孩子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集体的其中一员,自己表现的好坏直接与集体对上号。
“如果一个集体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并以此为骄傲,那么这个
集体里的孩子也会自觉地努力争取在各方面都表现良好。
”这就是集体的威力。
通常我们会看到,那些获得荣誉的集体里的孩子,会为了维护他们集体的荣誉而自觉地克服一些自身的缺点,或者为自己无意识的行为损害了集体的声誉而感到十分的难过,并想尽一切的办法去弥补。
因此这也让我明白了,要想教育好一个孩子,单凭老师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要巧妙地运用集体这个大家庭来对他施加压力,加以感化,从而将孩子身上的优点渐渐巩固下来,将不足的地方一点点剔除。
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那样“教师对于教育对象的关怀、爱护确实会在他们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但集体的关怀往往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这也难怪每一位负责任班主任都费尽心思致力于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