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养殖尾水处理工艺及其应用78页PPT
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方案
水产养殖尾水是指养殖场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出去的废水,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以下是一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方案:
1.静态沉淀法:将养殖废水通过静态沉淀池进行处理,使悬浮物沉淀到池底,再将上清液
排放出去。
2.活性池法:采用活性池生物处理技术,将养殖废水通过生物过滤器进行处理,使有机物
被微生物降解,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3.人工湿地法: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将养殖废水通过人工湿地进行处理,使悬浮
物、营养物质、重金属等被吸收和稳定,最终获得高效净化的效果。
4.膜分离法:利用超滤、反渗透等膜分离技术,在养殖废水中滤除有机物、微生物、重金
属等杂质,获得高品质的清洁水。
以上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需要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
同时,还需要注意养殖废水处理后的排放标准,确保达到环保要求。
养殖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ppt课件
• 工厂化封闭循环水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是 水处理技术。针对养殖废水的特点, 综述了 用固/液分离、泡沫分离、膜过滤、生物过 滤、臭氧处理、紫外辐射消毒等技术处理
养殖废水的原理及最新研究进展。其中主 要介绍了生物过滤。
• 固/液分离技术主要是针对养殖废水中悬浮 固体去除的废水处理技术。悬浮固体废物 的去除是一个固/液分离的过程, 按照悬浮 颗粒物的特性(密度、颗粒的大小) , 又可分 为机械过滤和重力分离两种技术。
• 生物过滤技术是目前研究水产养殖废水处 理技术和养殖污染控制方法的一个重要趋
势。生物过滤处理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植 物等的吸收、代谢等作用,达到降解水体中 有机物和营养物质的目的,主要去除溶解态 污染物。目前采用较多的生物过滤技术包 括植物过滤、微生物过滤和动物过滤等。
• 臭氧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 广泛应用于水产 养殖系统的消毒和改善水质, 如去除浊度、
藻类、颜色、气味、味道等。用臭氧处理 去除水中含碳废物有两条途径,一是氧化水 中的溶解有机物, 二是改善有机颗粒物V) 广泛用于水产养殖系统中, 可破坏残留的臭氧和杀死病菌, 且具有低成 本和不产生任何毒性残留的优点。
• 膜过滤技术分为微滤和超滤技术, 微滤膜 (孔径0.1~10μm) 用于微米级颗粒的分离 和浓缩,而超滤膜则主要用于相对分子质量 为1 000~500 000物质的分离。膜过滤技 术主要采用不同孔径的膜滤除颗粒物, 是依 膜孔径截留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过程。水产
养殖中采用膜过滤技术主要处理直径小于 20~25μm的微颗粒。
• 泡沫分离技术又称浮选分离技术, 主要处理 养殖废水中的小颗粒固体废物(粒径小于50 μm)和溶解性有机物, 如溶解蛋白质、有机 酸等。这种技术通过向水体中通入空气, 使
池塘养殖尾水综合治理模式
MAJOR VARIETIES AND MAJOR PRODUCTIVE TECHNIQUE 池塘养殖尾水综合治理模式薛洋(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重庆渝北401120)1模式内容池塘养殖尾水治理综合技术是一种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化的废水处理技术,采取进排水改造、池塘底排污、生物净化、人工曝气、人工湿地、生态沟渠等技术措施,实现对养殖尾水中的氮、磷以资源化利用,及去除化学需氧量,具有成本低、维护少、用途广等特点。
开展对集中连片池塘养殖区域和工厂化养殖尾水治理,推动养殖尾水资源化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
以50亩养殖池塘为例,尾水治理面积为养殖池塘面积的8-10%,约4-5亩。
水流的设计采用串联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结构,尾水治理系统低于养殖池塘,实际操作时用底排污系统将底层的富营养化水排入生态沟渠中,以后通过水力坡设计,一般为0.1-0.5%,水体经生态沟渠、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物净化池,再用水泵将过度回流湿地中的水泵入至养殖池塘循环利用。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在尾水治理末端建设多级人工湿地提高净化能力。
2模式特点2.1养殖池塘架设生物浮床生物浮床面积为池塘面积的5-10%,水上种植空心菜、水稻、花卉等水生植物,养殖塘中放养一定比例的籬鱸等滤食性鱼类,通过养SMzK原位调控飙池塘水质。
2.2池塘底排污生态化改造在养殖池塘底部最低处不同位置,根据池塘面积大小建设一到多个锅底形的排污井,排污井通过管道直接连通尾水处理池或资源化利用区域,一般3-5亩配置1个排污口。
将养殖过程中沉积在池塘底部的鱼类排泄物、残饵及F 体等通过排污管排出养殖水体,排出的有机颗粒废弃物经固液分离池分离,固体沉积物作为农作物的有机肥,上清液流入尾水治理系统循环利用。
2.3生态沟渠每50亩配备生态沟渠100m以上,水深:1.3-1.5m,宽度2-2.5m以上,利用养殖区域内原有的排水渠道进行改造而成,加宽和挖深等方式提高排水渠道的排放水功能,渠道内种植水生植物,水面可架设生物浮床,通过水生植物的吸收作用对养殖尾水进行初步处理,最终融生态将养M t I c汇集至沉淀池。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方案
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方案水产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然而,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问题一直是困扰养殖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尾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氨氮、硝酸盐等污染物质,如果不经过有效处理,将对水体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研究和应用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尾水处理技术方案的选择针对水产养殖尾水的处理,我们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技术方案:1. 生物处理技术:利用生物降解的特性,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利用微生物等方式,将尾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无害物质。
这种技术方案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适用于规模较小的养殖场。
2. 物理处理技术:通过物理方法,如沉淀、过滤、吸附等,将尾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等固体污染物去除。
这种技术方案操作简单、效果明显,适用于处理尾水中的固体污染物。
3. 化学处理技术:利用化学药剂对尾水进行处理,如利用氧化剂、还原剂等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无害物质。
这种技术方案处理效果较好,但需要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量,以避免对水体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二、尾水处理技术方案的应用根据不同的养殖场规模和尾水特点,可以选择适合的尾水处理技术方案。
对于规模较小的养殖场,可以采用生物处理技术,如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是一种模拟自然湿地的处理系统,通过湿地植物和微生物的作用,将尾水中的有机物质降解为无害物质。
同时,人工湿地还可以起到净化水体、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对于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可以采用物理处理技术和化学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通过物理方法去除尾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如沉淀池、过滤器等设备可以有效去除悬浮物、颗粒物等。
然后,再利用化学药剂对尾水进行处理,将有机物质氧化分解为无害物质。
三、尾水处理技术方案的优势和挑战尾水处理技术方案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1. 环保性:尾水处理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降低养殖业对水体环境的污染,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2. 经济性:选择适合的尾水处理技术方案,可以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养殖场的经济效益。
浅析水产养殖池塘尾水处理方式
事、干事、成事,使之成为推进“三变”改革、破解发展瓶颈的坚强领导力量。
作为连接党和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桥梁与纽带,山河村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党的基层干部应有的担当。
遴选路径,关键在“谋”。
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山河村所选择的发展路径,没有照抄照搬、简单复制,并非浅尝辄止、点到为止,而是立足村情和村民企盼,把每项改革措施谋细、谋实、谋深、谋透,把精准做到极致,做到最大化。
山河村的发展路径,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管用的路径,是切合山河实际,别具山河特色,值得其它地区空壳村学习借鉴的新路径。
蝶变突围,关键在“变”。
作为空壳村和贫困村,山河村敢于直面短板,大胆试,大胆闯,得益于“三变”改革春风,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指导,得益于全体村民的戮力同心。
村党组织从散到聚,集体经济从无到有,村民生活从穷到富,村容村貌从差到美,民风民俗由乱到治……山河村凭借穷则思变的精气神,改革谋变的责任心,创新求变的紧迫感,“摸着石头过河”,依托“借鸡生蛋”“无中生有”谋略,“变”出了脱胎换骨的山河模式。
(通联:242000,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委宣传部新闻中心手机:133********)○裴丽雯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大,我国对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关心和扶持力度明显增强,水产养殖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对环境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加快渔业发展供给侧改革,确保渔业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
一、水产养殖尾水存在的问题当前池塘高密度养殖方式在我国最为普遍,按照传统养殖方法,大量的残饵和粪便排入水体,养殖尾水污染日益严重。
水产养殖尾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有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磷及污损生物。
水产养殖尾水如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不仅恶化养殖水域环境,而且会导致鱼类、虾蟹类等的爆发性疾病,甚至大面积死亡,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
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技术
池塘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技术郑杰添等江门市是广东省海洋渔业大市,水产养殖面积、总产量和产值均居广东省前列,随着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的实施,相关从业人员环保理念增强,开展了养殖尾水治理的探索。
本文结合当前江门市水产养殖池塘尾水污染现状,探讨了养殖尾水的特性,提出养殖尾水的净化处理技术,有效减少尾水排放、促进尾水重复利用,减少水生动物疫病暴发概率,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助力江门市海洋渔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团队在养殖基地的60亩池塘开展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模式试验,养殖尾水净化后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减少了尾水排放。
此外,团队建立“养殖尾水净化技术示范点”,举办观摩培训班,培训水产养殖户,将在2023年底前辐射带动江门市2000亩以上鱼塘应用养殖尾水净化处理技术,逐步实现养殖尾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和达标排放。
一、池塘养殖尾水的特性池塘养殖水体中含有残余饲料、水生生物粪便污染物及残留渔药,通过自然降解或物理、化学分解后,产生较多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磷和悬浮物。
池塘养殖尾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总磷、总氮和部分有机物。
江门市目前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方式以直接外排进入河沟为主,这对河沟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依据SC/T 9101—2007《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淡水池塘尾水排放要求标准值见表1。
表1 淡水池塘尾水排放要求标准值二、尾水净化处理设施改造尾水处理设施主要包括池塘进水管管网系统、沉淀过滤区、生物曝气池、增氧曝气池、生态净化曝气池和潜流湿地六部分。
完善池塘进排水系统,用直径200mm的PVC管道建设一条约200m进水管,使池塘进、排水管道独立分开,避免相互影响。
沉淀过滤区为长13m、宽2.3m、高2m沉淀过滤池(见图1),内铺设各种滤料,滤料选择碎石、牡蛎壳等填充物介质。
生物曝气池规格为长4.7m、宽2.3m、高2m,水流经过此区域可充分曝气、吸附分解悬浮物。
增氧曝气池水面大小为12m×8.2m,内放置30套曝气头。
高效池塘养鱼技术PPT课件
②能更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各种食料资源,更好 地发挥池塘潜力。
③有相互利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同种异龄鱼的混养,可在食用鱼塘生产一部 分大规格鱼种,供次年放养的需要,而且也为 轮捕轮放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混养时应注意以下 3点: ①混养类型要合理。 ②混养密度不宜过大。 ③混养比例要合理。
5.轮—轮捕轮放
轮捕轮放是指一次放足不同规格的鱼种, 经一段时间饲养后,将达到食用规格的鱼 捕出,再补放小规格鱼种.这样养鱼措施 不仅能使池塘在饲养期间保持较合理的载 鱼量,避免因池塘密度过大而影响生长, 还可以提前在夏、秋淡水鱼季分期分批向 市场提供鲜活鱼,以改变鱼货供应淡旺不 匀的状况.
在实际生产中,确定放养密度的方式有经 验法和计算法两种,可参照如下经验公式:
单位放养量 = 估计单位产量 /(计划养成 成鱼的平均体重 -放养时鱼种的平均体重) *估计成活率
4.混—多品种混养
混养是指对同一个池塘进行多种鱼类的饲 养.
混养是充分利用水体和饵料提高鱼产量的 重要措施。混养主要有3种情况:其一是同 种异龄混养;其二是异种混养;其三是异 种异龄混养。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饲料投喂实行“四定”的方法:
①定质:饲料要新鲜、适口,尽可能提高营养 价值。不喂腐败变质的饲料,以防发生鱼病, 这要求我们要保存好饲料,不要雨淋鼠咬。
②定位:投喂饲料要有固定的场所,这样鱼类 形成条件反射,浮性饲料设有饵料台,以免饲 料全塘漂散,一般6667~10000㎡ 鱼塘设 3~4 个投喂台为宜,这样鱼类可以均匀分开摄食, 避免拥挤造成摩擦损伤。
养殖水质环境的改良和尾水处理精品PPT课件
---适时适量换水,科学调节水质
1、换水量:水位的调节、正常盐度的维持、透明 度和水色的控制都是通过换水调节来实现的。前期以 加水为主,换水为辅。在池水达到最高水位后,在非 封闭式养殖条件下,水质调节靠科学地换水来实现。 换水量、换水频率取决于海区水质状况和池水水质条 件,特别要注意换水时间,应避开一天中高温阶段( 每天10:00-16:00)换水,且不宜大幅度换水,每次 换水量以10%-15%为最佳。
台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水产养殖对水污染的贡献
养殖水产品产量自1994年起连续14年位居世界首位,水产品 出口创汇额位居农业产业之首。但由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 水产养殖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相对粗放,使得我们在实现发展 的同时也付出了较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例一:某地高产养鱼网箱30多亩,年投饵共204.3吨,净产鱼 约102.13吨,按投入饵料与扑捞出所养鱼的氮和磷总量计算,净 增加输入并留存水体中氮和磷的量分别为6,444 kg和1,299.1 kg ,占投入饵料中氮量的68.1%,磷83.5%,都滞留于该养殖水体内 ,说明饵料中的大部份成为污染物留存在水体内。
台州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水产养殖对水污染的贡献
例二海水高位池养殖:
据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高位池清塘废水 COD(cr)平均浓度一般在300mg/L~550mg/L,最高可达10000mg/L 。据估算,2010年海南全省海水养殖COD(cr)年排放量达12万吨, 而海南省2010年污染源普查更新调查中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水的 COD(cr)年排放量总量仅9.3万吨,明显小于海水养殖废水COD(cr) 排放量,海水养殖已经成为近岸海域最主要的污染源。
(课件)-第八节养殖用水的处理方法
会打乱。滤料的孔隙上小下大,污染物多被截留于表层。但 其穿透深度浅,底层滤料的过滤作用难以发挥,整个滤池的 含污能力低,水头损失大,过滤周期较短。
②上粗下细 这种结构,滤料的孔隙上大下小,其穿透 深度深,整个滤池含污能力高。但反冲清洗时,低层粒径小 的滤料容易漏到承托板下,使滤料层变薄,也容易将粒径小 的滤料充至表层。
中和法 混凝法
氧化法
调整 pH,属预处理。
优点:占地面积小,
去除悬浮物、胶体物质及色度。
处理时间较短。处理后的 水质好。
去除溶解性物质、杀藻、杀菌、脱色。
缺点:费用较大。
好氧生物处理: 生物膜法; 活性污泥法。
厌氧生物处理: 消化池法 化粪池法
水生生物处理: 藻类(海藻)法 水草法 氧化塘法
去除溶解性污染物,BOD5 去除率达 85-95% 。 可处理高度污染的废水和带有某些重 金属毒物的废水。
第十五页,共一百三十四页。
(3)滤料种类、粒径与级配 滤料是完成过滤作用的基 本介质。良好的滤料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具有足够的化学稳定性 滤料不能溶于水,与水中的 污染物质不起化学反应,不产生有害或有毒的新污染物。
②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机械强度不够的滤料会在过滤池 反冲洗时因滤料颗粒不断碰撞和摩擦而生成粉末(如活性炭 等),随水流失,造成滤料损耗。而在过滤时又会聚积于滤 料表层,堵塞滤料孔隙,增加水头损失(sǔnshī)。而且滤速过大, 也容易穿透滤层,恶化出水水质。
水中悬浮固体虽浓度不高,但固体颗粒有凝聚性能, 在沉淀过程中颗粒能互相粘合,成为较大的絮凝体,且 沉降速度在沉淀过程中逐渐(zhújiàn)增大,称为絮凝沉淀。
鱼塘养殖尾水处理工艺及其应用 ppt课件
淡水池塘养殖产生的环境污染原因: 1、追求高产高密度的养殖模式:
过多的水生动物粪便及残饵,导 致有机质富集,水体缺氧和富营
水产养殖自身污 染产生的原因
养化。
2、鱼病防治:高密度养殖等时常
由鱼病爆发的风险,大量投入鱼
药和动保产品等,破坏生态平衡,
恶性循环。
部分养殖模式产生的环
境污染原因: 1、工厂化养殖:水质
宏观原因: 1、主要以粗放型养殖为主,放
净化技术不完善,导致 养殖过程中养殖废水的
养密度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 2、大部分养殖人员环保意识薄
排放。 2、网箱养殖:污染主
弱,未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3、盲目用药甚至使用违禁药现
要来源于大量的残饵、 粪便和养殖动物尸体等。
象。 4、监管力度不够,遗留环境污
环境水体底 质的变化
水体酸碱 度变化
水体溶解 氧变化
2、水生生物的呼吸 作用和有机质的分 解产生CO2,到时 水体PH下降,致使 水体环境恶化。
3、评价水体自净能力的 重要指标,养殖动物呼吸 、残饵和排泄物等分解消 耗大量的氧气,若水体中 溶解氧耗尽,有机质进行 厌氧分解,水体中硝酸盐 、亚硝酸盐、铵盐等还原 为分析零值,同时产生硫 化氢等有害气体,水生态 环境极度恶化。
• 水产品生产者不得在水产品禁止生产区域养 殖、采集、捕捞水产品。
《广东省渔业管理条例》
•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
强对养殖的水域环境、水质状况、水生生物毒性和疫情等 的监控,并对水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养殖品种和方式予 以限制。 • 养殖水域环境遭到污染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行
4.0
0.7
5.6
9.0
0.14
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技术
○尚卫敏在不断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的新背景下,人们对优质水产品和优美水域环境的需求日益强烈,而国内目前仍然主要以高密度的池塘养殖模式为主,在带来丰厚经济效益的同时,势必不同程度对环境治理造成一定的压力,养殖尾水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现状当前,池塘养殖仍以集约化高密度养殖为主,在追求高产量的同时,过量投放的渔药、饲料、化学品以及大量的排泄物等容易造成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直接导致水生动物的爆发性疾病,甚至大面积死亡,养殖产品质量和产量下降。
实现水产养殖的绿色发展,要从观念到行动上做出改变,水质的提高为鱼类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水产品,为人民的餐桌安全提供有力基础保障。
因此,寻求研究一种高效环保的池塘养殖用水处理技术,实现水体良性循环,对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池塘养殖尾水处理技术2.1物理方法对于淡水池塘养殖模式,目前尾水处理的物理方法主要有机械过滤和膜分离。
机械过滤是水产养殖系统中分离固态和液态的常用技术手段,具体净化过程是利用设备的筛网对养殖尾水进行简单的过滤处理。
由于筛网的孔径限制,杂质会停留在筛网内,进而达到净化的效果。
由于水体中还存在大量的微小颗粒物,因此,需要对筛网的孔径做出调整,使用微滤机对养殖尾水进行进一步的处理,这样过滤处理杂质的效果可以达到80%左右,具有明显的可操作性。
膜分离技术主要采用不同孔径的膜滤除颗粒物,是依膜孔径截留不同粒径颗粒物的过程。
水产养殖中采用膜过滤技术主要处理2020-20--38直径小于20μm-25μm的微颗粒。
生物膜对养殖尾水治理有明显的效果,研究表明,不同的生物膜比生物滤池的流程安排更能影响处理效果,装有十字交叉和多孔生物膜的生物滤池对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效果良好。
物理方法主要是采用机械设备对水体内的悬浮物进行过滤,然而对有机氮、磷去除效果不佳,并且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大量的人力,环节比较繁琐,对于大型的养殖水体并不合适。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工艺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工艺在这个“人多势众”的时代,水产养殖已经变成了很多人谋生的好选择,尤其是工厂化水产养殖,既省心又高效。
然而,咱们不得不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的尾水问题,简直就是一个让不少养殖户头疼的大难题。
说白了,就是鱼塘里的水呀,虽然通过循环系统过滤了不少杂质,但总还是会有些污水、污染物残留,这样一来,水质一旦变差,鱼儿就容易得病,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养殖环境的生态平衡。
所以,怎么把这堆尾水处理干净,成了大伙儿心头的一块“疙瘩”。
可不就是这么回事嘛!咱得找到既经济又高效的方法,不然可真是“鸡飞蛋打”,得不偿失啊!说到尾水处理,这里面有一大堆技术和工艺,光听名字就让人头大。
比如什么生物滤池、沉淀池、厌氧反应池,听起来都挺高大上的。
但其实吧,处理尾水的根本目的就是让这些污染物沉淀下来,不再影响到水体的质量。
这样说吧,就像你家洗衣机里的水,一旦被用完了,不清理干净,剩下的污水还得倒掉,不然洗得再干净也没啥用,反而成了污染源,鱼儿们也就不安生了。
这时候咱们的“循环水处理工艺”就派上了大用场。
咱们可以借助物理、化学甚至生物的手段,把那些不健康的东西给去除掉。
你看,像物理方法里有滤网、沉淀池,这些方法简单直接,一看就懂。
沉淀池呢,就是给水里的杂质一个“安静的地方”,让它们自己慢慢沉下来。
至于生物法嘛,就是用微生物来“吃掉”水中的有机物,这可就像是用生态清洁工来打扫卫生,既环保又实用。
但话说回来,处理尾水的技术要真做到既环保又高效,可不是件容易事。
你要是只想着“图个省事”,用点简单的设备就完事,搞不好反倒适得其反。
比如,过滤网滤不了细小的杂质,沉淀池的沉降速度也不够快,久而久之,水质还是不稳定,那就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所以,咱们得不断优化这些处理工艺,找出适合自己养殖环境的最佳方案。
这样才能既省水又省钱,还能让鱼儿在清澈的水中自由畅游,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得给大家说一个小窍门,像现在很多养殖户都开始用“多级处理”方式了。
养殖尾水处理工艺流程
养殖尾水处理工艺流程养殖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尾水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环境难题。
养殖尾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氨氮、硫化物等污染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周围的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养殖尾水处理工艺流程的设计和实施变得至关重要。
一、养殖尾水处理工艺的目标和要求养殖尾水处理工艺的目标是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高效、经济、环保的处理,使得处理后的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排放标准。
处理工艺的要求包括:高效去除有机物、氨氮和硫化物等污染物质,降低水体的COD、BOD、氨氮和硫化物含量;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和溶解氧含量;减少污泥产生和处理的成本。
二、养殖尾水处理工艺流程养殖尾水处理工艺可以分为物理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三个阶段。
1. 物理处理阶段物理处理的目标是去除养殖尾水中的大颗粒物质、悬浮物和浮游生物等。
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格栅过滤、沉淀池和机械过滤等。
首先,将养殖尾水通过格栅过滤去除较大的杂质,然后进入沉淀池,通过重力沉淀,使悬浮物和颗粒物沉淀到底部,再使用机械过滤器进一步去除悬浮物和浮游生物。
2. 生化处理阶段生化处理是将养殖尾水中的有机物质通过微生物降解和转化为无害物质的过程。
常用的生化处理方法有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
好氧处理是利用养殖尾水中的氧气和微生物,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进行降解。
厌氧处理则是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进行降解。
生化处理可以通过活性污泥法、固定床法和膜生物反应器等方法实现。
3. 深度处理阶段深度处理是对处理后的尾水进行进一步的去除污染物和提高水质的过程。
常用的深度处理方法有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和紫外线消毒等。
活性炭吸附可以去除养殖尾水中的有机物和异味物质,臭氧氧化可以降解有机物和氨氮,紫外线消毒可以杀灭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三、养殖尾水处理工艺流程的优化与改进为了提高养殖尾水处理效果和降低处理成本,可以对处理工艺进行优化和改进。
一方面,可以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设备和技术,如膜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法和反硝化除磷等,提高处理效率和水质稳定性。
养殖池塘水质调节与微孔增氧技术ppt课件
细菌性出血病初期的调水方案
▪ 小野杂鱼的死亡 ▪ 黄丝状浮膜(原因不清) ▪ 少量死亡 ▪ 先按常规方式处理 ▪ 内服外消 ▪ 3-5天之后分使用微生物制剂调水
高温季节调水
特点: 1.水质变化较快(来得快,去得快) 2.饲料的大量投喂带来的问题,氨氮、亚盐容
花白鲢产量、各种鱼成活率、各种鱼产量
“坚持”,核心思维在于“防”
(五)异常水质的处理方 法
异常水质的处理方法
预防水质恶化是核心
但是出现了水质恶化我们该如何处理
?
▪
请看下面案例分析和处理方法:
浑水
如何处理
▪ 产生原因:
▪ 水中浮游植物减少,通常见于杀虫、杀菌、变天倒藻之后, 或者砂质土池塘。水中藻类缺乏,造成池泥土颗粒悬浮, 同时见于出现了寄生虫疾病的池塘中。
▪ 好水保证,效益自成!
4.2 池塘条件
池塘条件对水质的影响
▪ 水源:工业污染,生活污水;水源有季节性 ▪ 底质:多年不清淤,砂质土壤,酸性土壤等; ▪ 风向:坐北朝南,风吹范围广阔 (大树遮光,
挡风); ▪ 面积:面积大,水质稳定;面积小,调水快,
稳定短; ▪ 水深:水深调节很讲究
水深调节
▪ 水源较好:考虑水温
▪ 处理方法: ▪ 一、一般浑水: ▪ A.先用净水底改类泼洒,或者用明矾3-5斤/亩·米澄清水
质;
▪ B.第二天化水泼洒磷肥15-20斤/亩·米; ▪ C.第三天用生物肥+光合细菌
浑水
▪ 二、寄生虫引起的浑水: ▪ A.晴天上午用底改+杀虫剂配合使用,根据
不同的季节和寄生虫选择杀虫剂; ▪ B.5天后使用生物肥+光合细菌 ▪ 三、另外还有因为喂食不足引起的水质发浑,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
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水产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及应用水产养殖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在满足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水产养殖废水的排放问题。
水产养殖废水中富含有机废物、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如果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水质产生严重污染,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甚至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因此,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目前已经涌现出了多种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这些处理技术相互结合,形成了完整的废水处理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水产养殖废水的处理难题。
物理处理是通过物理手段将废水中的固体颗粒物和悬浮物进行分离,常见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沉淀、过滤和分离等。
沉淀是将废水中的悬浮物通过重力沉降分离出来的方法,可以通过调节pH值、加入絮凝剂等手段来提高沉降效果。
过滤则是利用过滤介质将废水中的悬浮物、颗粒物等进行截留,常见的过滤介质包括砂滤器、精密过滤器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离心分离等方法将废水中的固体物质与水分离。
化学处理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剂来改变废水中有害物质的性质,从而实现废水的处理。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氧化还原法、中和沉淀法和离子交换法等。
氧化还原法利用强氧化剂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成无机物,如臭氧氧化法和高级氧化法。
中和沉淀法则通过加入酸碱药剂来调节废水的pH值,使其中的酸、碱物质中和使其变为沉淀物。
离子交换法则利用固体离子交换树脂将水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进行交换,实现废水的处理。
生物处理是通过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降解、转化和吸附等方式进行废水的处理。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植物净化法等。
活性污泥法将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转化成无机物,利用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降解。
生物膜法则通过在废水处理系统中形成一层生物膜,利用生物膜上附着的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
植物净化法则利用水生植物的吸附、降解能力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同时还可以改善水体的氧气含量。
浅谈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及应对措施
浅谈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及应对措施_腾兴华等一、池塘养殖尾水的特点池塘养殖尾水属富营养化水体,有机质及氮、磷元素含量较高,具有固态悬浮物含量高、氮磷含量高、COD含量高和水色浓透明度低“三高一低”的鲜明特点。
二、池塘养殖尾水治理设施建设应注意问题1.前瞻性预测养殖品种不同、生产管理模式的变化都将影响尾水治理设施运转效果。
无论是半封闭式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还是池塘养殖,投饵形成的水体有机、无机污染都影响着尾水治理的合理方式和设施规模的大小。
相反,一个治理单元一旦建设完成,其性能也会影响今后对主要养殖品种、密度的新选择。
因此,筹划建设尾水处理设施时,应为今后转产与否预留余地。
要充分利用现有沟渠等闲置土地资源,统一规划设计,合理设计落差,尽量减少动力消耗。
2.功能协调一般情况下,水处理面积占养殖面积的5%~10%(因养殖品种、密度而异),其中沉淀池、曝气池占水处理面积的50%。
固态悬浮物沉淀主要在生态沟、沉淀池中沉淀处理。
进入沉淀池的尾水最好先进行固液分离,将大部分固态物资转移出来,减轻整个系统的处理负荷,提升处理效率;COD 和有机质氧化主要在曝气池中,氮、磷元素主要在生物净化区处理。
3.选择净化植物栽培需选择生长期长、根系发达、成活率高、有一定经济价值或较高观赏性的植物。
水面可使用浮萍等漂浮类植物,浅水种植挺水植物如芦苇、莲藕、菖蒲,深水区种植沉水水草如轮叶黑藻、菹草、伊乐藻等。
过滤坝种植适合生长的湿地植物如美人蕉、菖蒲等。
4.容积得当,满足日常要求生态沟渠深度要求1.2~1.5米、宽度2.0~2.5米;生态沉淀池水停留时间不低于10小时,池深:进水端2.5~3米、出水区1.0~1.5米;生物氧化池、洁水池水深要求1.5~2.0米。
5.操作便利沉淀池、生物净化池应设计安装底排污系统,减少干池清整的概率。
干池清整不仅可能影响整个系统有序运转,进而影响整个生产,还突出表现在原已建立起的微生物降解功能受到严重破坏,即便恢复也需要近20天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