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

合集下载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四个全面”战略的内在逻辑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四个全面”战略的内在逻辑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政治理念,并将这一建设目标摆到了重要位置。

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开班式以及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等多个重要会议上,对这一概念多次进行了阐释,出访海外时也专门做了介绍。

2015年2月,在中央党校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内容的“四个全面”作为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加以阐述。

全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有必要深入分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从社会学角度讲,国家治理体系本质上是国家管理的体制、机制和制度的统一体,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综合治理的社会设置,集中体现为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系统化制度安排。

如何理解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呢?首先,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治理”是核心,也是理解问题的关键。

治理既是国家行动过程,也是社会行动过程;既有政府机制发生作用,也有非政府机制发生作用;既遵循市场规则,也遵循法理规则。

治理的主体,既有国家,也包含社会和民众,在共同治理活动中,构成了国家、社会、民众三者的互动关系。

其次,作为治理体系,既包括治理目标,也包括治理手段;既包括国家权力的运行,也包括社会组织和公众权力的运用;既要规范公共秩序,也要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

再次,从治理水平角度讲,国家治理是历史的呈现,具有时代性。

国家治理现代化标志着国家治理的水平,表明在全球视域下,以世界其他国家的治理模式为参照系,本国治理所具有的状态。

从发展的角度讲,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是一个进步的过程。

一方面,要对现有的国家治理体系进行自我修正,实现自我完善;另一方面,要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战略要求,创新国家治理体系。

创新绝不是简单的修补或调整,而是从治理结构方面进行根本的变革,目的是以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模式服务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宗旨和变革的主要内容。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研究

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研究一、本文概述在全球化、信息化和复杂化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治理现代化成为各国普遍追求的目标,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则是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其路径选择。

通过对国内外社会治理模式的研究和分析,本文旨在为我国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界定了治理现代化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概念,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接着,文章分析了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包括社会结构多元化、利益诉求多样化、社会矛盾复杂化等问题。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包括提高治理效能、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的作用。

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指出现有社会治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需要通过创新来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

同时,文章也指出了社会治理模式创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如制度障碍、利益冲突、文化差异等。

文章提出了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路径选择,包括推进法治建设、加强社会协同、优化治理结构、运用科技手段等方面的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推动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实现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问题,为提升我国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二、治理现代化与社会治理模式的理论基础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它要求各国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不断推动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社会治理模式是这一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涵盖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观点。

治理现代化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合作。

与传统的政府单一主导模式不同,现代治理理论提倡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力量的协同作用。

这种协同治理的理念源于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等领域,它要求政府放权、赋权,引导社会组织、企业、公民等各方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

试论网络舆情对政府公信力及政府决策的影响

试论网络舆情对政府公信力及政府决策的影响

理论研究-113-试论网络舆情对政府公信力及政府决策的影响赵文婷(210023 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江苏 南京)摘 要:近年来,网络舆情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网络舆情的飞速发展,给政府的治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本文将从网络舆情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网络舆情对政府决策的影响两个方面来着重讨论网络舆情对政府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实现网络舆情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网络舆情;政府公信力;政府决策当前,中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网络舆情对于转型时期中国政府的影响也日益凸显,这种影响是多角度、多方面的,其中,网络舆情对于政府公信力与政府决策的影响尤为显著。

一、网络舆情基本情况概述(一)网络舆情的概念在把握网络舆情的概念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舆情。

王来华将舆情定义为民众针对党和政府的社会政治态度,包含来自民众的赞扬、认同、批评和帮助等政治指向性的情绪、认知和行为倾向。

刘毅认为舆情“是个人以及各种社会群体构成的公众,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空间内,对自己关心或与自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各种公共事务所持有的多种情绪、意愿、态度和意见交错的综合。

”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个组成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

刘毅认为网络舆情“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

”曾润喜认为,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

”不同的学者关于网络舆情有不同的认知,但一个基本的共同认知是:网络舆情是社情民意在互联网上的一种特殊的直接反映。

简单来讲,网络舆情就是以互联网为渠道,表达、传播具有主观倾向性的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等,并具有一定的、广泛的后续影响力。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网络舆情亦源于现实,只不过,人们将表达和传播舆情的场所或者渠道拓展到了互联网上。

刘毅将网络舆情的特点概括为自由性与可控性、交互性与即时性、隐匿性与外显性、情绪化与非理性、丰富性与多元性、个性化与群体极化性这六个方面。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法治建设研究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法治建设研究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法治建设研究随着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法治建设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

法治建设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法治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为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增强国家治理能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域下,深入研究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讨法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路径,对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二、法治建设的重要性1. 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法治建设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是实现公正社会秩序和维护社会平等的重要手段。

依法治国可以有效规范社会行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下,必须加快推进法治建设,提高司法公正和公正执法水平,为社会公平正义提供坚实保障。

2. 提升国家治理效能。

法治建设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可以有效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国家治理制度和机制,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加强法治建设可以有效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为国家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法治建设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完善法律体系和法治环境可以有效保护产权,促进投资和创业活动,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

完善法治环境可以有效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求下,必须深入推进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法制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1. 完善法制体系。

完善法制体系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建立健全的宪法体系、民法体系、刑法体系、行政法体系等,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坚实法治基础。

2. 推进依法治国。

推进依法治国是法治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加强政府依法行政,推进全面法治政府建设,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提高司法公正和公正执法水平等。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域下提升政府网络谣言治理 能力的路径探究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域下提升政府网络谣言治理 能力的路径探究

48INTERPRETA TION 区域治理作者简介:郝梓任,生于1992年,学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府管理。

新公共服务理论视域下提升政府网络谣言治理能力的路径探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郝梓任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特别是互联网在全世界的普及和发展,网络传播成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传播方式,网络媒体成为可与传统媒介分庭抗礼的传播媒介。

互联网在改变传媒传播方式的同时,也改变着社会舆论的结构。

在互联网这个“自媒体”时代,社会舆论不再为传统的媒体所垄断、引导和塑造,任何一个善于利用网络的个人或群体都可以成为社会舆论的源头。

网络公共空间开始从以前被政府管控的公共舆论空间中独立出来。

本论文将从现有网络谣言及其应对中的问题出发,综合考察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各种成果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积极利用谣言和网络谣言的一般规律性知识,根据转型期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总结和归纳我国网络谣言生成和传播的规律,在分析当前我国政府网络谣言应对方式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的相关做法的基础上,根据网络谣言生成和传播的流程及其特点提出一套比较系统化的政府网络谣言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理论;网络谣言;政府职能;治理对策中图分类号:TN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0-0048-0002一、前言在谣言管理过程中,政府不能仅仅停留在新闻发布会阶段。

为了改善政府反驳谣言的现状,不仅需要及时发布信息,而且还必须从政府的认知习惯,行政行为和对事情的态度开始,寻求方式来反驳和压制谣言。

网谣言成因的理论研究都比较深入,但是对于解决这一问题的研究却相对肤浅,关于政府在政府治理中的作用的研究也很少。

互联网谣言,因此本文选择了这种观点。

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研究。

二、政府治理网络谣言存在的问题(一)网络谣言的预警能力较差网络谣言会经历潜伏期、爆发期、变迁期以及消亡期四个阶段。

当网络谣言还处在没有大规模爆发之前的潜伏期时,政府部门治理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因此这个阶段是治理网络谣言危机的重要阶段,政府若是能在这个阶段做出较好的防范与处置,那么就能有效防止谣言的产生或是削弱谣言所带来的影响。

大数据时代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大数据时代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大数据时代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徐晓萌(辽宁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00)[摘要]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行政机构大力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相关信息系统为行政管理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和帮助。

在大数据应用层面通过挖掘行政大数据的价值,保证科学管理、科学决策、推进科学发展。

但发展中仍存在大数据信息孤立无法共享,不能发挥数据价值,大数据利用和管理方法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建立共享机制,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建立健全大数据利用和管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数据时代[中图分类号]D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1)04-0089-02Abstract:The wide application of big data not only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but also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In the era of big data,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system provides good support and help for th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At the application level of big data,we can ensure scientific management,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and promot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by mining the value of administrative big data.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such as the isolation of big data information,unable to play the value of data,imperfect use and management methods of big data,and so on.This paper puts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such as establishing a sharing mechanism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solated information island,and establishing and improving the use and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big data.Key words: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system reform,big data era第2021年第4期(总第536期)商业经济No.4,2021Total No.536[作者简介]徐晓萌(1996-),女,辽宁海城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与政府治理。

服务型政府视域中的领导力提升

服务型政府视域中的领导力提升



领 导
中 的
力 胡

仁提升ຫໍສະໝຸດ 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政府以及 统治者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民众则是强权的受体和 被统治的对象。“管理型政府”强调的是以“政府效 率”为中心,以理性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来管理政府 与社会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政府及其管理者一直 处于中心地位,政府往往会通过制度化了的刚性权 力实施管理。尽管出于提高效率的原因,“管理型政 府”在处理与社会的关系时,表现出意识形态的适度 松动和权力形态的有限弹性,但“以政府为本”却是 两种政府模式所共有的领导理念。“服务型政府”强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公 共需求的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公共产 品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公共投入短缺、分 配不均衡的问题日益凸现,由此形成劳动就业、公共 卫生和基本医疗、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安全、环 境保护等诸多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建立。另一方面,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缺位、越 位和错位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地方政府对如何提供 服务、提供何种服务以及服务效果如何等问题缺乏 清晰的认识,同级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责任机 制不健全;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和专家咨询制度、社会 听证制度不完善;政府和公务员绩效考评机制不科 学,客观上影响了政府职能的履行。因此,加强对政 府职能转变的领导已刻不容缓。从建设服务型政府 对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来看,加强对职能转变的领
导主要是指加强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领域与执行领 域的领导,通过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领导,明晰政府的 职能定位。这种领导具体体现在:在政治层面上,逐 步完善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着力优化公共服 务的结构布局,努力确保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一个安 全、平等、民主的制度环境;在经济层面上,确保政府 为社会提供市场难以有效供给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 务,制定公平规则,加强市场监管,保证市场竞争的 有序性;在社会层面上,确保政府从社会长远发展的 角度和利益出发,提供稳定的劳动就业、义务教育、 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等社会保障,同时注重向欠发 达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倾斜,以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

数字政府视域下政务数据治理风险研究

数字政府视域下政务数据治理风险研究

数字政府视域下政务数据治理风险研究摘要:在数字政府中,对政务数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风险。

为此,本文以“数字政府视野下的政务数据治理风险研究”为主题,对数字政府视野下的政务数据治理风险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够为在数字政府视野下的政务数据治理风险的有效防范提供借鉴。

关键词:数字政府;政务数据;治理风险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领域都开始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政府为了更好地进行基础治理,也开始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工作中,数字政府的概念也开始出现并发展。

数字政务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逐步向网络转型,并利用网络进行政务活动的一种新模式。

数字政府不但可以提高内部工作的效率,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基层社会治理。

在“数字中国”建设中,“数字政府”是重中之重。

全面构建“数字政府”,对“数字中国”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数字政府指的是一种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开展政府管理工作的一种全新的形式。

它可以使政府管理的功能得到很大的加强,有助于政府主管机关更好地收集并处理数据信息。

然而,网络环境中的数据治理却伴随着一些风险,给政府工作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为此,针对数字政府的特点,研究了数字政府的治理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数字政府的概述(一)什么是数字政府数字政府是基于电子信息技术,逐步向网络转型,并利用网络进行政务活动的一种新模式。

数字政府不仅能提升内部工作效率,也能极大地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便利性。

数字政府对日常工作、信息采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方面的数据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它所表现出来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如:远程会议,居民网上随机查询,电子投票等。

数字政府是以“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为基础的一种政府治理的方法。

数字政府已经彻底地改变了传统的政府工作方式和形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政府的管理功能。

数字政府的内涵包括共享、互联和便捷。

(二)发展数字政府有什么意义数字政府作为一种新的行政管理方式,其所体现的价值与意义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的能力

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的能力

19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作出了科学定位。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级各类社会组织主动作为、攻坚克难,以社会慈善力量为主要代表的社会组织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展现出强大能量。

社会组织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升素质能力,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贡献力量。

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社会组织的科学定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社会组织是新时代国家治理的主体之一,《决定》从三个方面对社会组织作出了科学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

明确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决定》第九部分指出,要“发挥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自律功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

充分肯定了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这与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社会治理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提升社会组织参与国家治理的能力冯俊刚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前后呼应的,社会组织要在新时代社会治理中认清角色、明确定位、承担责任、发挥作用。

明确第三次分配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

《决定》第六部分指出,要“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高度肯定了第三次分配是除市场分配、政府分配之外的重要分配方式,这为慈善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资源配置、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提供了制度遵循,同时也对社会组织筹措运用好社会资源和社会资金,在社会治理特别是危机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明确社会组织是创新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

《决定》第八部分指出,要“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数字政府的纵向治理逻辑分层体系与协同治理

数字政府的纵向治理逻辑分层体系与协同治理

数b&q的纵向治理逻辑:分™休系与协同治理!赵娟孟天广内容提要数字政府是数字技术基于技术赋能和技术赋权机制嵌入国家治理体系,通过政府数字化转型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社会协同能力的政府形态,融整体政府、开放政府、回应政府、智慧政府、濡化政府于一体。

本文聚焦于数字政府的纵向治理逻辑,从治理功能、治理资源、治理工具三个维度的层级差序特征出发,提炼出数字政府建设的三个类型,即“战略型”、“枢纽型”和“回应型”。

基于治理功能、治理资源和治理工具的层级差异,中央、省域、市域和基层等不同层级有必要构建数字政府的纵向治理分层体系,该体系依托科层逻辑和协同逻辑为政府内部关系以及政府-社会、政府-市场关系的协同治理提供了解决方案。

数字政府发展既要促使不同层级政府发挥各自的特定功能,更需要构建上下耦合、协同互促的纵向治理体系,依托科技驱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数字政府纵向治理分层体系协同治理引言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技术革命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驱动作用。

与历次革命所引致的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变迁相伴而生的,是经济社会体制的变革和政府治理结构的转型。

现今,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智能终端所掀起的数字化浪潮迅猛而来,人类经济社会的基本面貌以及全球治理秩序,正受到数字技术革命的深刻形塑和重构。

我国正处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历史进程中,数字技术驱动的政府治理创新,为探索行之有效的政府治理范式,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时代命题与转型要求。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强调要“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

”数字政府已成为未来政府演进的必然路径,①数字政府建设将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来崭新的治理机遇。

目前有关数字政府的研究多处于概念要素辨析、治理模式归纳、作用机制揭示及转型路径探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社会治理监测、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项目号:18ZDA110(、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数字政府转型机制与路径研究”(项目号:20CGL058)的阶段性成果。

新媒体视域下行政管理的创新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行政管理的创新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行政管理的创新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使得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面临了巨大的挑战和改变。

过去,政府机构的信息发布和沟通主要依靠传统的媒体渠道,信息传播效率低下且受限制。

而新媒体的出现,如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为政府部门提供了更便捷、快速和广泛的沟通工具,使得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和高效。

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新媒体视域下的行政管理创新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来提升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如何利用新媒体来加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和信任,这些都是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通过对新媒体对行政管理的影响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新媒体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优势和局限,从而为政府部门的管理实践提供更科学的指导和建议。

本文将从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三个方面入手,探讨新媒体视域下行政管理的创新研究。

1.2 研究意义为2000字的研究意义内容如下:新媒体视域下行政管理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行政管理领域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研究新媒体视域下行政管理的创新模式,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加高效、便捷、透明的管理方式,实现政务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新媒体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案例不断涌现,对于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和提高政府形象具有积极作用。

研究新媒体的应用方式和效果,可以为政府部门改进管理方法和提升服务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新媒体视域下行政管理的挑战也日益凸显,需要深入研究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新媒体视域下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可以为政府部门更好地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前做好准备,使行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效。

深入探讨新媒体视域下行政管理的创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媒体视域下行政管理的创新研究,探讨新媒体在行政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新媒体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与挑战,揭示新媒体对行政管理的促进作用和未来发展方向,为优化行政管理体系、提高行政效能、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法治建设研究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法治建设研究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法治建设研究1. 引言1.1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法治建设研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法治建设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法治建设已成为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手段和重要保障。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法治建设不仅是维护国家法制的重要保证,更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

在我国,法治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

我国法治建设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法律实施不力、执法不严、司法独立性不足等。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建设路径,需要持续加强法治意识,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快法治体系和法治机制建设,不断提升法治水平。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法治建设需要不断创新。

法治建设创新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在动力。

在法治建设创新过程中,需要依托科技进步,提升立法质量,加强法治监督,强化司法独立,构建法治文化,推动全面依法治国。

2. 正文2.1 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治是保障国家治理稳定、社会秩序有序的基石,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人民权益的关键保障。

在当今世界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法治建设更显重要。

法治建设能够促进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法治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

法治还能够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法治建设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依法治国可以规范政府行为,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法治建设能够提升国家的治理水平,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目标。

法治建设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有健全法治体系的国家,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保障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推动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只有有法治的国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法治建设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要不断加强法治建设,建设更加公平正义、稳定有序的社会。

这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

大数据视域下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大数据视域下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大数据视域下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张路斐\张艳丽2(1,2.中山大学,广东广州510000)摘要: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深刻影响社会生活并可利用的重要资源。

大数据为国家治理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方法和技术路线,为促进国家治理主体多元化、国家治理方式科学化、国家治理过程透明化提供了动力支持。

与此同时,下一步应用大数据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

下一步应为参与治理的社会组织提供数据便利,促进政府内部各部门数据资源共享,推动政府数据面向公众开放,健全数据安全保障机制,培养大数据技术人才,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大数据;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519 ( 2020 ) 01-0084-06进人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云计算的涌现和广泛运用,人们对海量 数据的挖掘和利用成为可能,人类已经进人了大数据时代。

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国纷纷颁布大数 据相关政策措施,将发展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环节予以支持。

美国颁布了《大数据研究与 发展计划》,该计划旨在推进能收集、存储、维护、管理、分析和共享数据的先进核心技术,利 用这些技术加快相关技术和管理的进步,加强国家安全,转变现有的教育方式,扩大从事大数据 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人员数量。

®英国政府发布《抓住数据带来的机遇:英国数据能力战略》,该战 略旨在培养能熟练运用大数据的技术人员,能够存储和分析大数据的工具和技术,推动消费者、企业和学术界获取和共享大数据。

®澳大利亚政府发布的《澳大利亚公共服务信息与通信技术战 略2012 — 2015》,以六条“大数据原则”为指导,旨在推动公共部门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服务改 革,制定更好的公共政策,保护公民隐私。

®总体上来看,各国颁布的大数据相关政策有三个特点:收稿日期:2019 -09- 30作者简介:张璐斐,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艳丽,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化路径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化路径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的优化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并首次将社会治理纳入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框架下。

这是党治国理政总体布局的新拓展。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站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加强网格化基层社会治理问题研究,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以社会治理现代化夯实“中国之治”的基石。

一、协调两项功能,服务和管理在社会治理中,服务和管理是基本要义。

服务和管理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互为前提,互为基础,不能偏颇,既要增强社会活力,又要加强社会秩序。

(一)在服务方面要多倾听群众呼声,多为群众排忧解难。

要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坚决杜绝暴力执法、野蛮执法、机械执法和执法生冷硬横。

要大力改善民生,促进群众充分就业,扩大群众增收渠道。

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救助,扶危济贫,让群众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二)在管理方面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正确对待和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用心用情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要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各种黑恶势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要加强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公共卫生等治理,不断提高社会安全保障水平。

二、强化两个手段,人力和技术人力和技术是社会治理的基本要素和手段。

人力是基础,是先导。

技术是支撑,是保障。

(一)做大做强多元化网格工作队伍。

网格工作队伍是网格化社会治理的中坚力量,是网格运转的基石。

要进一步加强对网格员的关心关怀,提高福利待遇。

要开展经常性的业务培训,加强考察考核,不断优化网格员队伍。

要继续推广“基层吹哨、部门报到”的先进做法,给予社区“对上”的评价考核权,用考核的指挥棒促使上级人员真“下沉”。

要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二)依托信息技术,不断提高网格化治理智慧化水平。

大数据不仅是一场技术和经济革命,也将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走向现代化。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中央八项规定的政治功能探析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中央八项规定的政治功能探析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中央八项规定的政治功能探析【摘要】本文从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出发,对中央八项规定的政治功能进行探讨。

首先介绍了中央八项规定的背景和意义,然后详细分析了其主要内容和实施效果。

接着探讨了中央八项规定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动作用,以及在政治功能上的体现。

最后总结了中央八项规定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未来中央八项规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可能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中央八项规定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央八项规定、政治功能、背景和意义、实施效果、推动作用、重要意义、发展方向1. 引言1.1 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中央八项规定的政治功能探析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追求目标,也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一背景下,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当前的重要政治措施,对于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

本文将从中央八项规定的背景和意义、主要内容、实施效果、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动作用以及在政治功能上的体现等方面进行探析,旨在深入理解中央八项规定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对中央八项规定的政治功能进行深入剖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其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并为未来国家治理现代化中中央八项规定的进一步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中央八项规定的背景和意义中央八项规定是党中央为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纠正“四风”、加强作风建设而出台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其背景可以追溯到2012年党的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当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反对“四风”、加强作风建设的号召,并在党的十八届八中全会上拟定了中央八项规定。

这些规定旨在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国家治理效能提升视域下的现代财税体制建构

国家治理效能提升视域下的现代财税体制建构

2021年第2期国家治理效能提升视域下的现代财税体制建构匡丹邓强[提要]勺.1rq家治瑁的芯«:1;和;亍•::-支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冃內的对化体勺迁*下竺迁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问题,主要体现:t:珂即管:疗.、政+间*.仁爻.,、■',!;、■:!.,1J;■;■;度、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四个方面的不完善;通过深化预算:"J!t?<T、理'最中夬下化■/-V.:玫关系、完:三-现代税收制度、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四个方面的改革完善,以增进财政活动效率与公平为基本目标,着力构建现代财税体制,对于推动国家治理取得<::V"""八'1e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巩代"i■;'*.体■';'!:再宣治n:划就改革[作者简介]匡丹,中共南昌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财政与税收、绿色经济;邓强,中共南昌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产业规划和区域经济发展"(江西南昌330008)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中央明确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而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就正式地被提高到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定位上。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建立现代财税体制的目标要求、主要任务和实现路径。

通过深化预算制度改革、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完善现代税收制度、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四个方面的改革完善,以增进财政活动效率与公平为基本目标,着力构建现代财税体制,以财政现代化建设及财政治理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将财政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不断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新成效。

一、财税体制在国家治理中的战略地位(一)问题提出的背景治理理论及实践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西方国家和一些国际性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经合组织等),是对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这三对基本关系的反思而产生、并随着对这些基本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构筑了一个与“统治”、“管理”不同的政治学概念丿1]西方学者一般认为,政府统治的权力总是自上而下的,它运用政府的政治权威,通过发号施49.#@«2021.2令、政策制定和政策实施,对社会公共事务实行单一向度的管理;治理则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文献综述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文献综述

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模式文献综述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互联网技术迅速开展,计算机在民众中得到普及,我国的网民数量也迅速增加到今天的5.13亿左右。

由于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开展,网络空间的虚拟性,网络影响力的增加,我国公民和网民越来越多的通过网络表达对公共事件的看法、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

虽然我国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治理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关于网络治理的相关问题我国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从总体上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政府网络治理的开展现状分析。

从文献中,我们发现网络治理越来越受到政府重视。

当前,加强执政能力建立、提高执政水平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强舆情信息工作、建立舆情信息机制。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就如何加强网络舆情引导和掌控能力方面提出了三点明确要求;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平安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以及“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立,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立、运用、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

〞如在谢金林的?网络舆论的政府治理: 理念、策略与行动?、?网络空间政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原那么?、郑曙村和张勇的?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刘良的?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变迁?、姚引良.刘波和汪应洛的?网络治理理论在地方政府公共管理实践中的运用及其对行政体制改革的启示?等文章中都详细阐述了政府对网络舆情的治理方法及策略,表达出政府对网络治理的重视。

但在网络治理如火如荼开展的背后也存在写缺乏与缺陷。

根据近两年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统计数据看,2021年排名前20位的网络热点事件中,与政府直接相关的有15件,负面事件有14件,占政府事件总数的93%;2021年排名前20位的网络热点事件中,与政府直接相关的负面事件6件,占政府事件总数的75%。

说明当前网络热点事件往往反映的是政府的负面信息,直接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及领导干部的形象。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现代治理理念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现代治理理念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的现代治理理念作者:吴传毅来源:《党政论坛》2020年第06期[摘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中国从发展中国家迈入发达国家序列,必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强化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合作治理、源头治理、专业化治理、精细化治理、网格化治理等理念。

只有强化现代治理理念,才能把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关键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治理理念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中国是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

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的人口、超大规模的产业、超大规模的经济以及超大规模的社会,中国崛起必然是史无前例的大国崛起。

中国的“超大型崛起”本身不仅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力量,更会产生“超大型治理”所带来的巨大问题和困难。

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然是对以往大国崛起模式的超越,而不可能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实现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然综合采用各种现代治理理念。

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强化现代治理理念。

只有强化现代治理理念,才能把我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一、系统治理系统治理是根据客观事物具有的系统性特征,从事物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实现治理的整体效果。

国家治理是个宏大工程,它涉及整体与部分、整体与结构、整体与层次等关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与军队等多个领域,且多个领域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所以,国家治理需要强调系统治理,要求处理好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要求考虑多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即要求统筹兼顾、统筹谋划、统筹推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息化建设 ,强化政府信息的公开 、透明。与此 同时 ,通过微博 、微信 、政务 A P P的互动 ,从而
[ 收稿 日期]2 01 6 —1 0 — 2 5
[ 作者简介]程奎文( 1 9 6 4 一) ,男,甘肃甘谷人,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电子政务。

1 5—
增 强 了公众 主动参 与公 共事 务意识 。在 新一 代社 交 媒 介 助推 下 ,个 体对 行 政事 务 的信息 消 费 和创 造 , 集 成 了具 有相 当影 响力 的 “ 微力量” ,突破 传 统成
治理能力提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提 出了 “ 互联 网+ ”助推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 关键词]互联 网+ ;政 府 治理 ;能力提 升
[ 中图分类号] D 6 3 — 3 9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 0 0 9 — 6 5 6 6 ( 2 0 1 6 ) 0 6 — 0 0 1 5 - 0 3


为什 么 “ 互联 网+ ” 能够 提升 政府 治理 能 力
( 一) “ 互联 网+ ” 的 内涵与特 征 “ 互 联 网+ ”是 以: 互联 网平 台为基 础 ,利用 云计 算 、大数 据 、物联 网等新 一 代 信息 技 术 与各
行业 的跨界融合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并不断创造 出新产品、新业务与新模式 ,构建连接一切的 新 生态 ( 马化 腾 版) 。 “ 互 联 网+ ”并 不是 要 彻底 颠 覆 传 统 行业 ,而是 互 联 网 与传 统 行业 的深度 融合 ,是对传统各行各业的改版升级 、 提质增效 ,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大大加速了传统行业改版换 代的进程。 “ 互联网+ ”好比给予传统行业插上 “ 互联网”的双翼 ,实质上是传统行业的数字化 与在线化 ,它打破 了以往业务局 限在政府 、企业 内部或某个部门的陈旧模式 ,随时可在协作主体
联 网 已成 为公众 参 与 的模 式之 一 ,为广 大 民众参 与
公共事务表达诉求 、保 障 自身权益提供 了广 阔平 台。另外 ,社会 组织 与市 场组 织也 通过互 联 网改变
了政 府独 断 的治理 权力分 布 ,使其 转为 多元 主体共
享从 而形 成多元 共 治 的社 会治 理模 式 。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 0 1 6 年第 6 期( 总第 1 0 2 期)
“ 互联 网+ ’ ’ 视域 下政府 治理 能力的提 升
程 奎 文
( 中共 天水 市委党 校 ,甘肃 天水 7 4 1 0 1 8 ) [ 摘要]互 联 网的快速 发 展 对政 府 治理提 出 了更 高的要 求 。针 对 当前 “ 互联 网+ ”在 推 动政 府
形 的政 治运 作能 力 ] 。 当前 ,一 个 公共 热 点话 题 易
在 网上 自由而 又 热烈 讨 论 ,网 民主 动 设 置 讨 论 议 程 、积极 引导公 共 热点话 题走 向。 由此 可看 出 ,互
流与资源共享的水平 。 “ 互联网+ ”时代 的到来意
味着 数据 上升 为 战略资产 ,有 了数 据就 相 当于掌握
新” , “ 推动新技术 、新产业 、新业态蓬勃发展”的目标营造 了极佳的成长环境和空间,为产业
的智能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适应 了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的深入实施。总体而言 , “ 互联网+ ”具 有跨 界融 合 、创新 驱 动 、重 塑 结构 、尊 重人性 、开放 生态 、连 接一 切等 主要特 征 。
了核心竞争力 ,况且现代社会种类繁多且海量化的 信息和数据呈 “ 井喷式”传播 。现阶段 由于地域和 经济 发展水 平 不 同 ,加之 政府 组织 结构仍 是 “ 串联
间 、产业 链 的上 下游 实 现最 低 费用 的流通 与交 换 。 “ 互联 网+ ”代表 一 种理 念 ,是 一种 全新 的经 济形 态 ,它不 只是 单纯 地将 互联 网扩 散 、移动 于 现代制 造业 中 ,并且 还在 其 中融人 不可计 数 的知 识 和数 据 ,创 造 了无 处 不 在 的创 新 条 件 ,也 为 “ 十三 五 规 划 ”提 出的 “ 推 动 大众 创 业 ,万 众 创
众 “ 足不 出户 ” 、 “ 零 排号 ” ,从 而更 加便 民 、利 民 。 2 . 优 化参 与 ,推进 多元共 治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 ,政府门户 网站的不断完善 ,政务微博 、微信 、政务 A P P的应用 、论坛
的开 设 ,公众 可 以通过 多渠 道便 捷地 参 与公共 事务 ,公 众 与政府 间 的交流 互动 日益频 繁 。在这 一 过 程 中 ,显 然互联 网起 着关 键 性 的桥 梁 作用 ,这 也在某 种 程度 上要 求各级 政府 不得 不加 强 自身信
( 二) “ 互联 网+ ”赋 予政 府提 升 治 理能 力的 新机遇
1 . 以民为本 ,智慧感 知需 求 。
将互联 网融合于电子政务 当中,不仅可提升政府的治理效率 、服务水平和质量 ,而且能充 分发挥互联网的社会服务作用 。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平 台与微博 、微信 、政务 A P P 等途径 ,智慧
பைடு நூலகம்
升治理能力”是国务院发布的 《 促进大数据发展 的 行动纲要》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而数据开放共享 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 发展及其设施 建设是 分不开 的,各地方政府 、各部门的信息技术水平及其配套
设施 建设 程度 直接决 定 着府 际间 、各部 门间信息 交
本相对过高的现实公共参与的蕃篱 ,轻而易举地掌 握 了强 大 的信 息传 播能力 、非凡 的活动 号 召力与无
感 知 和预 判 不 同地域 、不 同社 会 阶 层公 众 的多 样需 求 ,并 在充 分 获 悉 需求 的前 提下 积极 作 出 回 应 ,实现 官 民间 的 良性 互动 ,使 得政 府服 务愈 加 精准化 、智能化 和人 性化 ,真 正地 做到 以公众 为 中心 ,将 互联 网益 处 落实 到公 众身上 。通过 在线 服务 、网上办 事等公 共 服务方 式 的优化 ,实 现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