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
2016__一轮复习__探究世界的本质
动 物
抽象
具
物 质
体
表
现
物质的具体形式
抽象
具体
二、哲学的物质概念 (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 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是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 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的 客观实在。
是指物质的客观性,无论人们是 否感觉到,它都是客观存在的, 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与唯心主 义划清了界限) 是指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 们所认识、所反映(与不可知 论划清了界限) 物质的唯一特性、万事万物的唯一 共性,物质和意识的唯一区别。
思维碰撞:
下列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①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正确,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 时,也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②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 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方法论要求 错误倾向 A、要用运动、 反对只承认静 A、运动是无条件的、 变化、发展的 止而否认运动 永恒的和绝对的。 观点观察和处 的形而上学的 不变论,又反 理问题, B、静止是有条件的、 暂时的和相对的。 B、又要看到 对只承认绝对 C、物质世界是绝对 事物相对静止 运动而否认相 运动和相对静止的 的存在,坚持 对静止的相对 绝对运动和相 主义和诡辩论 统一 对静止的统一。 原理内容
人类社会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 有人类社会。
劳动者
生产力 劳动资料
(工具)
物质的 客观的
物质 资料 的生 产方 式 生产关系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 制关系
物 质 关 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 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不 能 随 意 改 变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复习
或:①从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 发;②从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 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树立正确的思想意 识;③从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角度认识。
思维拓展
拓展2、理解规律的含义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关系: (1)规律与联系 规律是联系,但不是任何联系都是规律。
(2)哲学上的规律与具体科学的规律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规律与规则 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规 则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或废除
拓展3、 有关规律的几个错误认识 (1)唯心主义不承认规律的存在。 唯心主义同样承认规律的存在,但是却否认规 律的客观性。 (2)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 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 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 (3)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意味着改变或创造 规律。 规律的客观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 能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客观规律是 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也不能消灭规律。
•概括了一切客观存在着的 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客观实在性。是抽象的, 永恒的、不生不灭的
联 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概括和抽象, 具体的物质 形态是物质的具体表现。
二者是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 系。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大和小的关系 。 混淆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唯物主 义哲学的观点。
4.1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一轮复习
A C
B D
A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是指 A、物质的多种形态 B、原子、电子等物质形态 C、物质现象的总和 D、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
D
人能够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 西,这种创造活动的基础是( ) A、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 A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C、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条件 D、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B
D
劳动者 生 产 方 式
生产力(客观 劳动资料 的物质力量)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客观 的经济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都 是 物 质 关 系 , 具 有 物 质 性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 会是物质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 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 性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 主观符合客观
研析高考考点
考点一 哲学的物质概念
知识清单 1.物质的含义 ①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 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客观存在与客观实在的区别 客观实在仅指物质现象 客观存在包括物质现象,还包括精神现 象。 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
注意:哲学上说的物质和我们平时所说的物 质一样吗? 例如:一枝粉笔是不是物质? 不够准确,一枝粉笔是 物质的具体形态
矫正训练2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 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 ( ) ①人与自然的矛盾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 践不断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发展 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 的矛盾越来越激化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
样化和复杂化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
2023届一轮复习: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宏观物体
热、光、电及分子、原子 原子、离子 生命有机体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人脑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 是根本不存在的。
——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 仁者心动
慧能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 犯了什么样的错误?
刻舟求剑者在物质和运动关系上又犯 了什么样的错误?
原理3: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 的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
让我们看看周围的世界: 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鸟鱼虫,
也有许多我们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如 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 从哲学的角度看,上述事物有什么共同属性呢? 结合课本P29回答。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
(客观的物质力量)
物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
决 定
反 作 用
劳动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
生产关系
(客观的经济关系)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 相互关系(人与人)
产品的分配关系
都是客观 的,不以 人的意志 为转移
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 社会。—— 马克思
支配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它 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古猿到人的进化中脑量的变化
意识产生的条件
客观世界 人脑:人身体的一部分,具有客观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 一起产生的。
一、自然界是物质的 二、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三、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和 生理活动:意识能够调节和控制 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影响人的 身心健康和行为表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意识能够指导实践:意识能够指 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影响实践的 结果和方向
意识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创造 性,能够创造出新的概念、思想 和文化成果
04
规律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主观能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理,推动人类认 识和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05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起 点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真理具有具体性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真理具有条件性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真理具有可变性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感谢观看
汇报人: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直接经验,认识世界。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断提出新问题,推动人们去探索和研究,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验证认识的正确性,因为实践是主观见 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这一目的。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实践是认识的来 源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实践是认识发展 的动力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实践是检验认识 的真理性的唯一 标准
此处输入你的智能
图形项正文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提纲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世界A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的物A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质性A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失误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同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3、人得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认识A运动的含义: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物质A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运动时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时物质的运动,把握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不存在的;运动A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2,、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规律的含义: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A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C按客观规律办事: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我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基础是物质都具有反应特性,前提是生物的反应形式,如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2、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意识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的本质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应:不管是找哪个缺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质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__探究世界的本质__复习与检测
课堂练习现场讲评,加深记忆,反馈课堂学习效果,有针对性的加较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板书设计含义
物质人与自然
探究物质与运动世界运动运动与静止本质含义
规律特征及要求框架式板书清晰,直观,使同学看了一目了然,且富于连贯性,还能创造一种美感,从而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反思本课总体来说教学比较成功,本课的设计坚持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并穿插学生各种活动在其中,激发了学
生的兴趣及参与活动的热情,效果比较好,但是在问题设置上还有需要再完善,争取让课堂上
的45分钟时间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度。
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总结课件
【原理表述】 ①自然界是物质的, ②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 的物质性, ③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 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 的物质性。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 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注意】反对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 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客观存在是相对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而言的。 对于具体的人来说,客观存在除包括物质现象, 还包括除他人的意识。它既可以指具体的物质形 态,也可以指具体的思想。
2.联系:客观实在是一种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 东西不一定客观实在。客观存在不仅包括具有客 观实在性的物质现象,还包括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的精神、意识现象。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 观点看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
【注意】错误倾向:反对割裂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统 一性的观点。只承认静止而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 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是相对主 义和诡辩论。
典例 (2011浙江高考)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 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 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 盐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 )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材料旨在表明海水与海床沉积层之间每天都有盐分流动, 但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每天都有盐分流动表明运动的绝 对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④当选;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 即其性质保持不变,这是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表明静止是 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③当选。
第二单元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课件
哲学上讲的物质概念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具体的物质形态
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概括了整个世界一切 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 象的共同本质(客观 实在性)。 •具有永恒性、绝对性。 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 •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部 分,或者说只涉及一部分 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特征。 •具有暂时性、相对性。
【解析】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界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③说法错误;同时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于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 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顺从自然,④说法错误。
提醒 (1)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依然是客观的,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具体的物质形态,但 不可以改变和创造物质。(2)自然规律是客观的。人有主观能动 性,能够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和保护自然。人与自然可以和谐 相处,不存在人的活动与自然生态不可解决的矛盾。改造自然 不必以牺牲自然为代价。
拓展 全面认识相对静止: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 就人类社会的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世界长 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2)就人类社会的本质来说:构成社会物质生活 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 式都是客观的。
(3)就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来说:人类社会的发 展规律也是客观的。
【方法论】(1)反对把人们的主观动机或某种神秘的力 量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反对否定人民 群众创造历史的英雄史观。
提醒 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 和现象的共同本质,物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的万事万物,物质的内涵是客观实在。物质不同于物 质的具体形态。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 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A.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B.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C.自然界中可以直接感知的事物 D.世界上一切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总称 解析 物质不同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排除A;C缩小 了物质的外延;D扩大了物质的外延。
高考政治 (必修ⅳ)一轮复习 第4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13
2.哲学的运动概念 (1)哲学的运动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 过程。 (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载体)。这 要求我们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反对离开物质谈运 动的唯心主义。
9
考点1 哲学的物质概念和运动概念 1.哲学的物质概念 (1)哲学的物质概念。哲学上的物质是指不依赖于人的意
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 观实在性。
(2)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 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 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19
3.古希腊诡辩论者提出“飞矢不动”,指出飞行着的箭在 飞行轨道上的每一个点上是静止不动的,所以飞行的箭是不动
的。该观点( ) ①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只承认绝对运动
而否认相对静止 ③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的表现 ④把相 对静止绝对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材料中的观点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割裂了运动与 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②与题意不符,①③④ 符合题意。 [答案]D
[尝试解题]D 【指点迷津】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认 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制定、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
28
[解析]荀子的话说明天地都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不以人的 好恶而改变,D 项符合题意。A 项强调世界的本原,B 项强调 自然界的产生,与荀子的话不一致。C 项体现的是唯心主义观 点,应排除。
高中政治必修四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
探究世界的本质
一.必背概念:
物质、运动、静止、规律。
二.必背原理: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4.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5.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正确理解物质概念
明确世界物质性的五种表述
(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3)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4)世界统一于物质。 (5)世界是物质的。
3.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属性和 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1.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方法论? 2.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根本属性?
3.客观存在和客观实在是什么关系?(个性和共性)
4.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方法论? 5.什么叫运动?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 6.什么叫静止?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 7.规律的相关知识(原理)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
动是根本不存在的。(运动离不开物质)
③物质与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
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
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物质的五种运动形式: 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
对于规律的理解: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 定的联系。
固有的 -不是主观赋予或神创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本质的 -不是现象的 (苹果落地、水往地处流) 必然的 -不是偶然的(守株待兔) 稳定的 -不是多变易逝的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理解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辩证关系: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方法论: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并不是否定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2、从认识的来源、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等角度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1、什么是联系?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
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的学习已经结束,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复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探究世界的本质知识点梳理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2、什么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概括了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主体)。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和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区别: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②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①规律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②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③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
④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6、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规律;并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二、探究世界的本质同步练习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3分,共60分)1.(海南卷)达尔文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
4.2哲学第四课高三一轮复习课件探究世界的本质
①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②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④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方式不会发生变化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 解析 本题易错选④,错在没有准确理 解规律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材料体现了人们利用自然要遵循自然 规律,这是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 人的意志为转移,违背了规律要受到 规律的惩罚,①②③正确,选A。 • 答案 A
下列哪些属于规律,为什么? 并分析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 (1)红灯停,绿灯行 (2)乌鸦报丧,喜鹊叫喜
规则,人制定 的,强加的 唯心主义 主观意识 赋予
(3)国之将亡,必有妖异; 国之将兴,必有吉兆
(4)新陈代谢
规律,生物体本身 所固有的联系
4、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规律 规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含义
不 同 客观的、普遍的、 主观的、可以制 性质 点 不能创造和废止 定、修改、废止 联系 规律决定规则,规则反映规律。
• 矫正训练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 的。” • 这说明 ( ) • A.运动是有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 B.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 C.静止是无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 D.静止是不存在的
解析
本题易错选A、C、D,原因在于对运动和
静
止的关系认识不清。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 动变化中,因此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 的,A错误,B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有关静止的信 息,而且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有条件 的,C、D错误。 答案 B
技巧点拨 考生在做涉及物质运动的规律的选择题时,凡是 看到题肢中出现“人可以改变规律”、“人可以 创造规律”、“人可以消灭规律”、“人可以无
视规律”、“人可以凌驾于规律之上”、“人在
高中政治 哲学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复习课件 新人教必修4
MOMODA POWERPOINT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Fusce id urna blandit, eleifend nulla ac, fringilla purus. Nulla iaculis tempor felis ut cursus.
考点3: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3、(09江苏)“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故A项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属性,故B项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C项正确;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D项错误.
D
1、运动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的基本形式:有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五种基本形式。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原理内容) ①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观点,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观点。 4、方法论: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
感谢您的下载观看
D
例6:
9、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1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11、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12、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 13、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14、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15、比不了得就不比,得不到的就不要。。。***** 16、行动出成果,工作出财富。。*** 17、做前,能够环视四周;做时,你只能或者最好沿着以脚为起点的射线向前。。**** 9、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 10、很多事情努力了未必有结果,但是不努力却什么改变也没有。。**** 11、成功就是日复一日那一点点小小努力的积累。。***** 12、世间成事,不求其绝对圆满,留一份不足,可得无限完美。。**** 13、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15、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16、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9、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概念 运动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物 质 主体载体 根本属性 存在方式 运 动 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错误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错误
联 系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概括和抽象, 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的具 体表现。 二者是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不是整体与部分、多数与少数、大和小的关系
混淆二者、将物质具体形态等同于物质是古代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
知识明辨
哲学的物质概念与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概括了整个世界一切客观存在 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客 观实在性)。 •具有永恒性、绝对性。
说法是错误的。(2分)
请分析下列观点蕴含的哲学思想,谈谈你的看法? •《易传》: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含往则暑来, 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对精神”的自我运动
•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荀子: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C.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D.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2.2005年10月12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10月17日 凌晨4时32分,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返回 舱在内蒙古四王子旗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仅相差 1 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我国神舟六号航天载人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说明 ( A )
利用规律的表现:
1)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遇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 践活动,取得预期目的; 2)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 少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 注意: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造规律
基本概念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世界观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 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 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 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人有主观能动性,在规律面前,人并 不是无能为力的。
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
•只涉及自然界中的一部分,或者 说只涉及一部分物质具体形态的共 性特征。 •具有暂时性、相对性。
•混淆二者、将哲学上的物质概念等同于自然科学中的物质概念是近代机械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里的客观 实在是( D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所有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的有形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形成和发展的, [ ]
方法论意义:我们要在尊重自然,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的基础上认 识和改造自然;
基 都有自己的„,它们都是„的组成部分。 本 原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理 1)人类社会是„„的产物。
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 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它的物质性。 (世界观原理)
基本概念 运动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基本概念 1)静止的含义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主要有两方面含义:„„根本性质基本不 变„„空间位置相对不变 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区别: •运动是普遍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静止是暂时的、相对的、有条件的 联系: •静止是一种不显著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误区警示]
1.规律是无条件的、永恒不变的
2.规律有好的、也有坏的 3.自然规律、社会规律是客观的,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4.规律就是现象的总和 《模块总复习》P272 4
3.规律是普遍的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和变化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 其固有的规律 4.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①人能够认识 ②人能够利用规律
方法论
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 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我们要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 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 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为人类造福。
巩固基础 单项选择题 1 .太阳活动呈周期性变化,周期约为 11.2 年。太阳剧烈活动一般表现为 黑子增多,大型耀斑爆发。从太阳内部喷发太阳风。太阳剧烈活动时产生 的紫外线大大增加,而紫外线的过量照射能引发人体一系列病变。太阳活 动呈周期性变化表明( C )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体系,构成社
会生活的基本要素都是„„的要素。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 中伴随…一起产生的。
注意 1.在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统一,它们都是物质的。 3.关于世界的物质性的不同表述:①世界的本质(本原)是物质;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世界统一于物质; ④世界是物质的。 ②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原
•基本概念: •基本观点: —物质、运动、规律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知识结构 探究的问题 主要的观点
揭示世界的本原 •唯物论 (辩证的唯物论) (4-5课) 辩证 唯物 马 主义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历史 唯物 主义
•认识论 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6课)
巩固基础 单项选择题 1.据天文学家观察研究表明,宇宙空间93%的元素是氢,另外还有无数的其 他物质充满星际空间。上述事实蕴含的哲理是( A.世界的本原是氢 B.氢是宇宙中最重要的物质 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D.物质就是宇宙中的万事万物 C )
2. 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称作反物质。1928 年英国物理学家狄拉 克预言反物质的存在。1997 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在银河系上方约 3500 光年处 有一个不断喷射反物质的反物质源。2002 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 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 存在表明 ) D (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
B
)
D.否认了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单项选择题 5.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一种不可名状的“旋风”,瞬息
万变。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什么都不能说”。他错误
在于( C )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6.下列符合唯物辩证法运动观的是( AD ) A.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B.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C.一切皆变,瞬息万变,不可捉摸
D.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基本概念
规律 1.规律的概念: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非外部力量强 加非主观臆造 的非上帝创造 非表面现 象 非偶然 的或不 确定的 非多变的 易逝的
基本概念
区分: (1)规律与联系 规律是联系,但不是任何联系都是规律。
(2)哲学上的规律与具体科学的规律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承认静止而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最终陷入不可知 论 ----都是形而上学的错误观点。
巩固练习 单项选择题 1.“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由于某种运动才得 以存在、生活。 ”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的哲学涵义是(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A )
题: 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C
)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了物质的运动
4.“人甚至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A.正确地说明了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 C.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A.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C.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我们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3.我国古代的哲学家荀况主张“制天命而用之”。荀子的这个观点 ( D )
A.否定了规律的客观性 B.肯定了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C.认为人必须听天由命 D.认为人能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D.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3.人类社会是物质的,因为 A.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B.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
( C )
C.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和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都是客观的 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4.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所以 ( D )
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是没有区别的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规律与规则
规律是客观的、不能被创造、改变和消灭;规则是主观的,可以制
定、修改或废除
(4)规律与定律 《模块总复习》P272 3
2.规律是客观的(规律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 灭。 注意: 1.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为它的不可抗拒性,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 惩罚。
物质与意识辩 证关系
实践与认识辩证 关系 联系、发展、矛 盾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 识辩证关系„ 人生价值在于奉 献
•辩证法 (唯物的辩证法) 揭示世界的状态 (7-10课)
人类社会的本质规律 •唯物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第11课) •价值观 人生观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第12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