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
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创新举措及经验分享。
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创新举措及经验分享。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进。
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学校德育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多方面能力。
本文旨在介绍一些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创新举措,并分享一些经验。
一、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这需要我们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出发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
一些学校通过开设创新实验课程,开展社会实践和科技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一些学校也在学生德育教育中采用游戏化教学等方式,让学生在获得快乐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加强德育教育的互动性德育教育的互动性是很重要的,通过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可以更好地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
一些学校通过组织辩论赛、德育竞赛和社区同行教研等活动来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在互动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创新德育教学模式德育教学模式是创新的重点,这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课程的设置和教学的方式。
一些学校开设“品德讲堂”,每周由一名学生分享自己的道德感悟,以此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此外,一些学校也通过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例如“关爱环保”、“文明礼仪”等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些素质。
四、注重德育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科学性是德育教学的核心,我们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梳理与分类,通过系统化地将德育内容差分解构,达到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德育教育的包容性,让学生在认识道德的过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
以上仅是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创新举措的方案选取,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了解更全面的措施并制定适合自己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方案。
我们相信,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思考和科学系统的策划,才能够打造一个真正具有全面素质良好的学生群体。
浅谈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创新
浅谈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创新【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创新的必要性凸显出来。
本文从倡导全面发展的德育理念、结合新时代特点更新德育内容、引入现代技术手段促进德育教育创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水平、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现目标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为此,不断推进德育教育创新是必然趋势,只有加强创新,才能培育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关键词】新时代、德育教育、创新、全面发展、特点、现代技术、教师队伍、学生素质、目标、趋势、优秀人才。
1. 引言1.1 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新时代背景下,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德育教育的需求也变得更加迫切。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教育教学的一部分,更是培养优秀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
在当今社会,人才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竞赛,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德育教育正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只有通过德育教育,才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德育教育也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个社会如果没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价值观念,就很难实现稳定和发展。
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道德观念,增强大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在新时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必须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德育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德育教育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必须不断创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德育教育创新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随着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传统的德育教育很难涵盖所有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德育教育创新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手段的引入可以为德育教育提供更多可能性,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职院校德育模式创新的思考
职 学 生的 发展 需 求 ,耐 心 引导 学 生正 确 把 握 自己 ,充 分 发 挥 学 生 的主 体 作 用 ,积 极 创 建 高 职 院校 新
的德 育模 式 ,提 高高 职 院校 德 育 工作 成 效 。
f 键 词 ] 高 职 德 育 模 式 创 新 关
目前 ,全 国 很 多 中 等 专 业 学 校 升 级 为 高 职 院校 。 高 职 教育 在 教 育 理 念 上 与 中 专 教 育 、本 科 教 育 有 相 当
结 合 多 种 教 育 引 导 因素 为 基 本 方 式 的主 体 性 德 育 ,成 为 德育 模 式进 行 重新 探 索 和 整合 的 新 的方 向。
成 功 的教 育 不 是 培 养 永 远 依 赖 教 师 的学 生 ,而是 帮 助 学 生 自主 、健 康 地 学 习和 成 长 , 即教 育 在 于要 达 到 “ ,是 为 了不 教 ” 的 境 界 。 在 这 复 杂 多 变 的 网络 教 信 息 社 会 更 需 要 培 养 高 职 学 生 自主 把 握 德 性 的能 力 。
的期 望 又如 何 转化 为 学 生 内在 的 需求 ?
■
当前 教 育 中德 育 内容 过 时 、陈 旧 ,德 育 目标 过 高 、
过 空 ,德 育 内 容过 于 理 性 、抽 象 ,德 育 实践 途 径 过 于
单 一 甚 至违 背学 生 道德 心 理 发展 规 律 。 德 育需 贴 近 生
必 须 改 变 思 考 问题 的角 度 ,即从 教 育 者 的 意 愿 出发 转
究 趋 势 。事 实 上 , 随着 高 职学 生 自觉 、 自主 和 民 主 意
识 的逐 步 加 强 ,以教 师 说 教 为 主 的填 鸭 式德 育 模 式 已
浅论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
浅论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Discussion on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in the newsituation innovation[摘要]新形势下,由于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高校德育工作所达到的效果现状不容乐观。
创新高校德育工作的理念、方法和内容成为高校德育工作发展突破瓶颈的必然途径。
这个时候就需要总结高校德育的现状,深入分析,树立时代性、针对性、丰富性发展理念和思路,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高校德育工作;现状;创新一、高校德育工作现状分析1.高校德育工作的发展面临社会危机经济全球化的社会转型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纷纷出现,影响社会发展走向的经济、文化、政治因素的日益多样化,导致了社会矛盾的集中凸显,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热点难点问题。
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受到了巨大的影响,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面临着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
(1)网络快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庞杂、良莠不齐的网站,多元化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往往带有一定的价值导向,有些不良的价值理念与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相偏离,久而久之极易形成高校学生多元化的价值观。
(2)经济全球化影响下,社会主义信仰危机不时显现,部分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命力的信仰产生动摇。
(3)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下,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被重视,导致高校学生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水平不高。
(4)市场经济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浮躁的社会意识形态在高校学生中蔓延,一些学生开始忽视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精神追求虚无,理想信念淡漠等。
2.高校德育工作自身发展危机逐渐显现(1)培养目的定位不准确。
高校德育工作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高校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高校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具体的培养目标上因材施教。
但在我们的工作中,往往求全求多,空洞说教,高校学生培养目标逐渐脱离了现实,脱离了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缺乏了教育的针对性从而减弱了实效性。
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
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导言】在当今社会,教育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而在教育的过程中,德育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的模式创新是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要想办好一所学校,就必须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
因此,对学校德育模式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旨在探究关于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研究。
【正文】一、学校德育模式创新背景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学校德育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创新。
近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受到了文化多样性、互联网、家庭变化、社会诱惑等多方面的影响,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
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有效开展德育工作,是全国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
二、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学校德育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格、道德,提升学生的素质、关爱他人的能力以及维护优秀校园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
校园德育和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是一个学校的形象和文化的展示,同时也是学校整体素质的提升。
因此,德育模式创新不仅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需要,而且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学校德育模式创新的探究1.开展多元化德育活动:学校应该在德育教育上开展更多的活动,比如德育口号环境创设、德育演讲、德育手册制作等,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受到爱、友情、宽容、自信等等。
2.建立全员参与的德育管理机制: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再是少数教师的任务,而是通过全员参与的活动和机制来展开,这样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3.开设德育专题课程:在系统、全面、科学地开展德育教育中,建立德育专题课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创新德育工作的测评方式:不能只是通过科目分数,而要根据德育教育要求制定更加科学、全面的测评方式,建立德育模式的考核体系。
5.融合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学校德育工作: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学校可以在德育工作上利用人工智能,如智能教室、智能考试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新形势下创新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模式刍探
关键词
新形势பைடு நூலகம் 高职院校
德 育工作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 分 类 号 : G7 l l
《 国家 中长 期 教育 改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2 0 1 0 —2 0 1 2 )  ̄U 感 知 学 习 的效 果会 著 优 于 单 个 感 官 感 知 的学 习效 果 ,这 是 教育部 l 6号 文 件 明 确 要 求 要 坚 持 以人 为 本 、 德 育 为先 , 要 创 传 统 德育 教育 方 法 所 无 法 比拟 的 。 新 德 育形 式 , 丰 富 德育 内容 , 不 断提 高 德育 工 作 的 吸 引力 和 感 2新 形 势 下 如 何 创 新 高 职 德 育 的工 作 方 式 染力, 增 强 德 育 工 作 的 针对 性 和 实 效 性 。当前 , 高 职教 育 改 革 2 . 1 建立高职德育的网络 阵地 发展和现 代职教体系建 设对 高职德育工作体系提出了新要求 。 在新的形势下, 高职德育工作应该拓展教育的阵地, 在巩固 l 新 形 势 下 高 职 德 育 工 作 面 临 的挑 战和 机 遇 好原 有 的教 育 阵地 , 如课 堂 教学 、 书本 、 报纸、 电视等 的基 础上 , 积极 拓展 德 育 工作 的 网络 阵 地 。 利 用好 网络 的开放 性 、 多元化 、 1 . 1网络时代 背景 下高职德 育工作 面临的挑战
2 3构建 “ 校企合作” 的德育模式 l - 1 . 4 职业教育 的发展趋 势对 职业院校德 育工作体 系提 出 教育部 《 关 于 推 进 高 等职 业 教育 改 革 创 新 引领 职 业 教育 了新要求 科 学发 展 的 若干 意 见 》 ( 敦 职成 【 2 0 l 1 】 2号 ) 明确 提 出 : “ 高 等职 2 0 0 9 年 以来 , 高职教育德育工作取得 了更大的进展 , “ 育 业 教育 具有 高 等 教育 和 职业 教 育 双重 属 性 , 以培养 生 产 、 建设、 人 为本 、 德育 为先 ” 的理 念 成 为 共 识 , 德育 制 度 建 设不 断 强化 , 管理 、 服 务第一线 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 。 ”实践 德育 课 程 体 系 不 断 完 善 , 品 牌 活 动 和模 范典 型 层 出 不 穷 , 德 育 证 明, 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仅靠学校 自身的德育资源是无法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模式创新刍议
重视 学生 道 德知 识 的学 习 、道 德认 知 能 力 的 强制 性 。教 育 过程 中学 生 的感受 体 验无 人关 注, 道 能 培养 , 忽视情 感 因素 在道 德学 习 中的作 用 。古希 德学 习 的 自主性 、 动性 被禁锢 。 但
腊苏格 拉底认 为 “ 美德 即知识 ” 。他 认为 , 昧无知 愚 的人 不 可能 有 道 德, 德 教育 要 引 导人 们 “ 知 ” 道 爱 、 “ 追求 知识 ” 。他 的学 生柏 拉 图发展 了他 的思 想 , 进
法 深受 理性 主义 的影 响 ,德 育 课程 化 、课 程 知识 运 用灌输 和说 教等 理性 的话 语 形式 , 辑有 序 地对 “ 逻 化、 教学 灌 输化 ” 特点 越 来越 让 德育 远离 学 生生 学生进行道德知识和行为规范的传授, 等 单纯使学生
活 , 育 成 为 了一 种 理 性 的外 在 的 规 约 手段 , 德 渐渐 接 受有 关 “ 与 错 ” 对 的现成 结 论 和 既定 规 范 ,教 育 “
括和 概念 式 的思 维 、 再思 维 才能 发现 人 生 的真 理 。
德 受这种 哲学 观 的影 响, 道德 教 育 中情 感 因素 被看 学生 的道德 发展 提供 必须 的知识 储备 。但 “ 育课 在
也会 带 来 这样 一个 后 果 : 育课 以外 的学 校 德 作是 可有 可 无 甚 至是 无益 的, 术 、 性 的话 语 在 程 化 ” 艺 诗
职 通 2 0 6 0 ̄ 期 1
德 育园地
新形势下高职 院校德育模 式创新 刍议
徐 新 巧
( 州 轻 工 职 业技 术 学 院 轻 化 系 , 苏 常州 2 36 ) 常 江 1 14
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问题及创新思考
高职 院校 的特色是为社会提供专 门的应用 性人 才 , 因而
大多学生认 为专业 知识的学习才是重 要的 , 认为 只有专业 知 识才能造就本领 , 才 能在社 会 上立 足 , 所 以很 多 学生 忽视 了 对 自身道德素质 的提高 , 他们没有认 识到道 德的力 量在 自身 成才及社会发展 中 的重要 作用 。同时学 校设 置 大量 的专业 课程, 这虽然 有利于 提高学 生 的专业 知识 和专 业技 能 , 但也 使 道德教育空 间相对 减少。事实证 明 , 一个 人对美及 道德上 的辨别力和追求在很 大程 度上 影 响着个 人 的成才 及社 会 的 发展, 只有将专业 教育 和道 德教 育相 结合 , 才 能使 学生 成 为
一
人生 和工作 中的重大作用 , 他们 才会 从根本 上修正 自己的人 生观 、 价 值观 , 将 道德 内化 为 自己的内心需 求 。高 职院校 学 生在 中学 常处在 被遗 忘 的角落里 , 缺乏 自信 , 人生 目标不 明 确, 学 习习惯及学习态度都存在很 大 问题 , 于是有 了逃课 、 上 网、 课 堂睡觉等诸 多不 良习惯 。但他 们也 有 自己的优 势 , 生 活抗挫能力强 , 社会 实践 经验 相对 丰富 , 如果 教师从 正 面加 以利用 , 就会 发现 这是 丰富 的道德 资 源。所 以, 高校 教师 应
No v . 2 0l 3
V o 1 . 2 6 No . 6
新 形 势 下 高职 院 校 德 育教 育 问题 及 创 新 思 考
韩 芬
( 潞安 职业 技术学院 , 山西 襄垣 0 4 6 2 0 4 ) 摘 要: 目前 , 我 国正处于社 会转型期 , 多元价值观正 深刻地影 响 着高职院校 大学生。 高职 院校 德 育教 育 面临
关于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创新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
张 树 弘
【 摘
要 】高职院校德育应顺应时代要求,与世俱进,在继承中不断创新,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创新思路 。 .
【 键 词 】 高职 院 校 ;德 育教 育 ;创 新 ;研 究与 思 考 关
高职德育整体性研究在我国还 刚刚开始 ,必须不断推进德育 工作的创新 ,以创新的精神整体构建高职德育体 系,在时代性 、 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改变过去那种过 多的说教灌 输 、过少的能力锻炼、过强的共性 制约等传统模 式:创新德育 理 念 ,确立与时代要求和高职学生成 长需要相适应 的新型德育观 : 深入研究高职学生的特点 ,努力营造有利于其健康成长 的教育环 境 :加强高职德育前瞻性 的研究,切实提高高职德育的 实效性 ・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 ,随着独生子女大学生群体 的形 成,各高 校针对此种情况先后开展了许许 多多的道德教育 工程 ,加强 了学 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为了建 立与社会主义 市场经 济体制相 适 应的思想 道德 体系 ,中共 中央 印发 了 《 公民道 德建设 实施纲 要 >,纲要 提出 了 “ 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 友善 、勤 俭 自 爱 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阐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 主 要 内容是:以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 出发 。坚持 以为人 民服务 为 核心 ,以集体 主义 为原则 ,以爱祖 国、爱 人民 、爱劳动 、爱科 学 、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以社会 公德 、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 为着力点 : 指出实施 《 纲要 需要采取 的组织 、宣传 、领导等各 项措施。因此 ,高职德育应顺应时代要 求,与世俱进 ,在继承 中
培 养高职学生具有一种人与 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 ,懂得 自己 所面对 的客观世界决不仅仅是被认识和被征服的对象 ,而是与 自 己处于 同一利益共 同体 中不可分割 的整体 ,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 参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工作 ,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为子孙后代 留下充分的空间和资源。 人文素质 ,就是在培养高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 向学生进行历史、文学、地理、时事政治 、宗教等知识的传播 ; 通过鉴赏音乐、美术、影视、戏剧 、摄影等优秀作品 ,培养学生 的兴趣 、爱好和情操 ,使他们具有 高雅的气质。 心理素质 ,对高职学生的思想 品德 、智力开发、身心发展和 学业的成败关系重大 ,起着基础性 的作用 。高职德育应培养学生 良好的心理素质 ,增强适应新环境 的能力 ,能处理复杂的人际关 系,能面对现实 ,正视挫折 ,并能从挫折中崛起 ;培养学生的自 信心 ,相信 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相信他人、相信组织和社会 , 遇 到 困难不退却 ,不怨天忧人 ,对前途充满信心 ,始终保 持乐观 、 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科学素质 ,培养学生具备马克思主义的辩证 唯物主义 和历史 唯物主义的基 本知识 ,培养好奇心和 冒险精神 , 信科 学 , 相 根据 科学原理来解决问题 ,不信 邪 ,与伪科学作斗争 。 从总体要 求上看 ,高职德 育与普通高等教 育的德 育是一 致 的 ,并有许多共性 的规律可遵循 。但是 ,就德育 目标 、内容、方
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创新研究
湖南农机H U N A NA G R I C U L T U R A L M A C H I N E R Y2008.7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创新研究(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林彰森摘要:本文从分析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现状出发,指出目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德育教育高职院校创新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320(2008)07.0000.32O n t he i nnova t i on of m or al e duc at i on i n voca t i ona l col l egesLi n zhangs engA bst r ac t:T hi s paper an al yse s t he i n nov at i o n ofm or al edu cat i on in voc at i on al col l eg es and poi n t es out t he m a i n probl e m s a nd i nnovat i ve idea s.K e y w or ds:M or al educa t i on,voc at i ona l col l e ge,i nnova t i on高职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新兴起的高等教育序列,她办学时间短,先天经验不足,加之高职学院大都是在原中专的基础上升格而来的,德育教育观念陈旧。
德育教育内容照搬普遍本科院校的教材,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要搞好高职德育教育,必须对高职德育教育进行创新。
1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1.1对德育教育内容的认定过于集中统一目前,各高职院校使用的教材与及普通本科院校统一为《思想道德修养》,几百万学生一本教材,这本身就不合理。
要知道,高职生与其他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相比有他自身不同的特点,即高职生的层次参差不齐,一般而言.报考高职的学生,是没有达到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的高中生和职高、技校的”对口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课较本科生要低一个档次,这种降低分录取、降低层次的做法,使他们承受了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一些人也因此而自卑。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创新的思考
收 稿 日期 :0 6 0 —0 2 0 —2 1
作者简介 - 王合家( 9 3 ) 男 , 17 一 , 福建泉州人 , 福建警官职业学 院讲 师 , 福州 大学 20 0 5级 在职硕士 , 主要研究 方 向为思
想 政治教育。
维普资讯
王合 家: 新形势下 高职 院校德 育创新 的思考
随着 经济 全 球 化 的加 剧 , 国 与世 界 的联 系进 我
一
( ) 育 内容过 于 陈旧 、 二 德 僵化
步 加强 , 国内外各 种思 想文 化相 互 激荡 , 成 了前 形 长期 以来 , 职 院校德育 内容 稳 定有 余 、 新不 高 创 所未 有 的文 明冲突 和文 化碰撞 。社会 正 在经 历 着全 足 , 教学 内容 与 学 生年 龄 特征 和实 际需 求 脱 节 。 高 方位 的变 革 , 会道 德选 择 的困惑 日益增 多 , 有这 职 院校德 育在 内容体 系方面存 在 着 内容 的更 替 远远 社 所 些都 正在 深刻 地 影 响 着 当代 的大 学 生 , 必然 冲击 落后于时代和社会需要的现实, 也 出现了德育内容 的
目的 已经 转 变 和 集 中在 为社 会 培 养 劳 动 力 的层 面 业技 能知 识 的学 习而 无 暇 顾 及 德 育 的 培养 。这 样 , 高职 院校 往 往 在 人 才 培 养 上 重 教 书 、 育 人 , 智 轻 重
择和 能力 的培 养 ; 灌输 , 重 轻交 流 , 习惯 于我 说你 听 , 缺乏 平等 对话 和情 感 沟 通 ; 说 教 , 实 践 , 重 轻 忽视 了
一
高职 院校德 育 工作存 在 的 问题 ( ) 育地位 弱化 一 德
、
生学 习和 实践 德 育 的兴 趣 和热 情 , 而 使 德 育作 为 从 培养 学生 人格 重 要 手 段 之 一 的 功 能也 就 随之 失 效 。
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创新与实践研究
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创新与实践研究高职院校是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渠道,其育人工作对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高职院校中,文化育人的实践与创新面临着困境和挑战。
如何在立德树人的视角下,创新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方式和方法,成为了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加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宣传教育文化育人的成功,首先要通过宣传教育让广大师生认识到文化育人的重要性。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立德树人的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职业观。
同时,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实际行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实践活动,展示学生的成果和风采,激发学生参与文化育人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以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为目标,推进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创新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本质特征和职业需求,推进文化育人的创新。
例如,积极倡导课外阅读,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广阔天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素质。
又比如,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自我管理中培养社交和组织能力。
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校期间得到全面而有效的发展。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实践需要有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文化育人管理制度,规范文化育人活动,加强对文化育人活动的监管和评估,提高文化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高职院校还应该加大对文化育人工作的投入,建设相应的文化育人场所,提供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和条件,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工作不仅仅是学院的工作,更是社会的工作。
立德树人是学院文化育人工作的根本任务,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实践,不断创新文化育人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创新与突破——论新形势下的高职院校德育机制
在 中共 中央 、国务 院发 出的 《 关于 进一步 加强 和改进 大学生 思 想政 治教 育的意见 》。系统 阐述了加强 和 改进 大学 生思想 政治及 道
德教 育 的时代背 景和战 略意义 ,全面提 出了新的形 势下加 强和改 进 大 学生思 想政治 及道德 教育 的战略举 措 ,是 新世纪 新阶段 指导大 学 生 思想政 治及道 德教育 工作 的纲领 性文献 。 《 意见 》指 出 ,加强 和
山 西青 年
管 创 新
创新与突破
论
4 5 3 0 0 7
势 下 蔫 职 校 德 育机 制
李 钱
河南 新乡 河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 : 由于人 才培 养模 式的创新发展 ,现阶段我国的高等教 育形式 也是推陈 出 新 。高职院校作 为一股新 生的主力军,对于 高职院校德育机 制的创新突破 也有 了新要 求:构建科学规 范的德 育机制 ,是对人才培养 模 式创新的继承 ,是确保德 育实热 } 生 的关键所在。这就要 求我们必须在 高职院校学生中切 实提 高整体道德水平。要从开拓 道德教育途径、创建 道德教育环境、健全道德评价制度等几个方面构建德育新机制。 关键 词 :高职院校;德育机制 ;创新;炙破
改进大学 生思想 政治教 育 ,必须坚持 教书 与育人相 结合 、坚持政 治 理 论教育 与社会 实践相 结合 、坚持 知行统 一 ,把传 授知识 与思 想政 治 教 育结 合起 来 : 要深 入发 掘各 类课 程 的思 想政 治教 育 资源 ,在 传
授 专业知 识过程 中加 强思想 政治教 育 ,使 学生在学 习科学 文化 知识 高职院校 存在 的问题 高职 院长期 以来 ,高等职 业院校 的德 育工作都 坚持 贯彻党 的教 过 程 中 ,自觉 加强思 想道德修 养 ,提 高政 治觉悟 。这就 要求高职 院 育方 针 ,在 提高 学生 的思想道 德 品质 和科学 文化 素质 ,推进学 校的 校的德育 机制体 制必须 进行创 新和完善 。 1 . 建 立独具 高职特色 的规章 制度 教育改革 。维护学校和谐稳定的局面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然 没有规 矩 ,不成 方 圆。规章 制度是 学生在理 论学 习和生产 性 实 而 ,近年 来 ,随着高考 招生 制度 的改革 ,高等职 业院校 的生源 成 为 践 中必须遵 守的共 同行 为准则 。是 高职 院校管 理规范 化 、科 学化 、 了一个特殊 的群 体 ,其行 为表现有独 特 的一面 ,而德 育工作 的现状 不 容乐观 。 因此 ,要 总结经 验 、剖析 问题 、寻找 对策 ,以进 一步提 民主化 水平 的重要标 志 ,是 高职 院校办 学宗 旨和办学 理念 的重要体 现 ,是学校 开展各项 工作 的依据 。在高 职院校 的管理 过程 中 ,如 果 高 高等 职 业 院校德 育 工作 的 实效 性 。特 别是 2 0 0 5 年教 育 部颁 发 了 《 关于加 强大 学生思 想道德 建设 的若干 规定 》 ,各级 教育行 政部 门 没 有严 格 的规 章 制度 ,德 育 工作 就 无法 落 实 ,德 育评 价就 无 从 谈 也 出 台了各种 德育 工作的 实施方 案 ,并 将其纳 入教 育督导 的评估 内 起 。必须注 意的是 ,规章 制度不 是摆设 ,而应 重在 实施和 落实 。学 容 高等 专科学 校在德 育 目标 、内容 、过 程 、评 价等 方面独具 一格 , 校应 该结合 合作企 业 的实际情况 与企 业共 同制定一 整套规 章制度 , 包括 学 习纪律 、劳动纪 律 、工作 要 求、 岗位职 责 、社会 实践要 求、 能 在德 育实施 过程 中较好 地整合 政府 、学校 、社 区、家庭等 各 方面 的德育 资源 ,形成 了教育 合力 ,为进 一步构 建大德 育体 系 ,提 高德 顶岗实习要求、课程标准等。 2 . 建立 贴近现 实的教学 内容 育实效 打下 了坚实 的基础 。 当前我 国高职 院校的德 育还存 在 以下几 不 贴近 现 实 的德 育 教学 就像 是 象 牙塔 一 样 ,虽 然美 丽 ,却缺 方面 的问题 : 乏生气 。我们德 育教 学也应 该从 实际 出发 ,贴近 生活 ,尽量 与学生 1 . 高职教 育缺乏特 色 息 息相 关 ;不 再 以 “ 假 大空 ”为教 学 内容 。以笼 统 的说 教 为教 学 目 我 国 的高 等职 业 教 育培 养 目标 的 不 同 ,学生 素 质 的差 异 决定 的 。我们 应 该联 系 实 际 。以现 实 中 的各 种实 例 为基 础 ,通 过 对实 了高职 院校 的德 育 内容 ,方式 等方面 都应 不 同于 普通高 校 ,应 有 自 身 的特色 。 目前 高职德 育模式 基本 上是沿 袭普通 高校 的德育模 式 , 例 的分 析 ,是 学生对 得来 的认知产 生深 刻的 印象。我们 不应 该只拘 这 种德育 模式使 得德 育在广 大高职 青年学 生面前 难 以发挥应 有的效 泥于 书本教学 ,对 学生进 行填鸭 式的灌 输德育 的基本理 论知识 。相 反 ,应 该通过 丰 富德 育教 学 内容 ,吸 引学生主 动进行 德育教 育方面 果 。变成 空洞 的说 教 ,苍 白无 力。 的学 习 ,从而 达到我 们的教 育 目的 。对学生 产生潜 移默化 的影 响。 2 . 德育 内容 空泛 3 . 建立合理 的评价 体系 当前 德育 投 入 与收 效 的 明显 反差 的一个 主 要 原 因就是 高 职德 工 学结 合 模式 下 的评 价机 制 ,必须 将 传统 的 单 一评 价 改 变为 育 在 内容上 己滞后于 社会 的变革 。具体 表现 要求过高 ,内容 空泛 , 般化 号召 多 ,笼统 说教 多 ,严 重混 淆道德理 想与道 德现 实之 间的 多元 评价 。一要 注重评价 主体 的多元 化 ,评 价主体 必须从 传统 的教 质的差 别 。甚 至把 过去 的一些道 德现 实作 为道德理 想 固定 在学校 的 师包办 改变为教 师 、班 组 、同伴 、学 生 自我 和企 业的共 同评价 ;二 德育 中。 为适应 当前时代 发展 和改革 的要 求 ,我们 的德 育工作不 能 要 注重评 价标准 的多极 化 ,做 到结 果评价 与过程评 价相 结合 ,表现 消极 适应 ,而应积 极变 革。新 形势下 高职教 育 的根 本 目标 、根本 任 评 价与发 展评价 相结 合 ;三 是要注 重评价手 段 的多样化 ,采 用表扬 务和 高职学 生 的成 长规律 、思 想发展 特点也 都发 生了新 的变化 ,过 与批评相 结合 的方式 ,表扬 手段可 以包括 学生 的入党推 优 、岗位轮 去 的德育 内容必 然滞后 。根据 新的形 势和 学生 的身心发 展阶段 性特 换 、岗位 提升 、就业培 训 、创 业资助 、各种 荣誉评 奖等方式 。 点,在德育工作的内容上必须加以更新,切实地 、有计划、有针对 参 考文 献 :
论创新高职院校德育教育
渐摆脱成人 和外在的强制 , 真正执行能过协作得 来的规则 ; 活动 加深TJ 童对道德规 则的理解 , L 为道德的真正获得提供 了基础 。 因此, 在高职 院校的学生德育教育 中 , 我们也可 以用上述理论作 指导, 提高开展 以协作 为 目的 的活动 , 培养 、 发展学生 的真 正责 任 意识和义务感 ,以形成和发展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及集体 主义
维普资讯
(第4 ) 总8 期
20 08年 6月
’
8 U Z H I J I O Y U L U N 1。 N A ^
芫 论坛
N0. 。 0 8 620
( u uaie N . ) C m lt t O8 vy 4
论 创 新高职 院校 德 育教 育
能有很大 的进展 。 因此 , 笔者从活动教育的角度做一些粗浅的探
其次 , 忽视 了青少年 的时代特征 。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 , 每一代 人都有他 们特有 的心理倾 向。对 上一代人极为有效的方
法, 若全盘照搬 , 对下一代则可能收益甚微 。这就可 以解释为什 么一些 德育方法在某个阶段或时期有效 而在另一个阶段或另一
所列举并亲历实施的英语课外活动的组织 诸形式 ,教学 实践证
堂 4 钟来达到这一 目的所应采 用的新方 法还有待进 一步探 5分 索分析。 【 参考文献 】 【 胡文仲. 1 】 英语的教 与学[ . M】 外语教 学与研 究 出版社 ,9 8 1 9
[ 王宏印. 2 ] 英语学 习方法[ . M】 河南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0 1 20 .
小组 活动来达到这一 目的。 而对于如何把好课 内关 , 充分 利用课
个 学生都懂得打字。 但对于打英文 , 尤其是要快速必须对所要输 入 的语段 内容 、 词汇熟悉。 组织这一活动,适宜选教材上的 内容 以及相关的课外精美
德育课题创新点
德育课题创新点
德育课题的创新点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考虑,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跨学科整合:将德育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例如历史、文学、艺术等,通过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2. 体验式学习:通过创设情境、角色扮演、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德育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数字化德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对德育教育进行数字化管理和分析,提高德育教育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 家校共育: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共同参与德育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德育教育的整体效果。
5. 多元化评价:建立多元化的德育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德育表现和进步。
6. 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情感交流中体验德育的价值和意义。
7. 传统文化与现代德育的融合: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德育教育相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8. 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品质。
这些创新点可以为德育课题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德育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探讨
学生 的综合 素质可概括为 :一是有理想 , 努 力成为对祖 国 ,对社 会 有贡献的人 ;二是身心健康 ,具有身体健 康心理健康 ;三是有 良好 的心态 ,事业 心 、责任 心 、平 常心 ;四是 要有综 合 能力 ,技术 能力 、
应变能力 、组 织协 作能 力 、人 际交 往 能力 ;五是 全 面的要 求 ,会 管
[ 1 ]袁敏嘉 ,谢婷.如 何看待 大学生 的社 会公德 心 [ M] . 豆丁
网 .2 01 1— 1 0—2 5 .
[ 2 ]袁敏嘉 ,谢婷.如 何看待 大学生 的社 会公德 心 [ M] . 豆丁
网 .2 0 1 1一i O 一2 5 .
[ 3 ]袁敏嘉 ,谢婷.如何 看待 大学生 的社会 公德 心 [ M] .豆 丁
走 向社会 、融入社会 ,首先就要认识 自我 、塑造 自我。所 以 ,提高 高
( 二) 高职德育 工作本身所存在 的缺 陷 1 .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教 育观念 的影 响,德育教育只注重强调 理性
知识 ,没有把理论与学生的 日常行为表现相结合 ,导致 人们片面理解
德育 ,认为道德就是遵 守规范 ,德育 就演变成 了遵 守规范 的教育 ,由
2 0 1 3 牟 ・ 2 月 ・
学 术・ 理 论 现代衾 薯
新 时期 高职 院 校 德 育 教 育 探 讨
于
摘
伽 ( 大连职工大学
辽宁
大连 )
要:本 文针对高职 院校 新时期德 育教 育面临着多重挑 战,浅析 了德 育教 育的内涵及对策 ,对 高职 院校进一 步加 强学生德 育工作 具有 一
远 的战略意义。
一
应变化 了的形势 ,难 以让学生从 内心得 到认 同 ,更难以落实 到具 体的 行为 习惯培养上 。再加上近年来高职学 校招生规模在逐 年扩大 ,师资 资源不足 ,繁重的教学任务使教师没有更多 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德 育教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对策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对策研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新时代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高职院校是培养各行各业技术和应用人才的重要平台,立德树人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落实“立德树人”的对策。
一、加强德育宣传,提高师生思想政治素质高职院校应加强德育宣传,选取适当的途径和方式,提高师生思想政治素质。
首先,可以通过德育课堂的形式,定期邀请思想政治理论专家、心理咨询专家等专家来进行讲座。
其次,建立高职院校“德育实践基地”,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感恩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加强师生教育互动,通过学生自治机构、师生活动中心等组织形式,让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建立友爱团结的校园氛围。
二、开展创新教育,提高教育质量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创新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可以通过开展“自主创新”课程、科技创新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就业等服务。
最后,鼓励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
三、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学生实际能力高职院校应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学生实际能力。
首先,可以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实际能力和工作经验。
其次,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任务,提高学生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最后,加强就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职业规划等知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高职院校应加强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首先,高职院校可以注重学生的体育锻炼,充分发挥体育锻炼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其次,可以加强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对文化艺术的认知能力。
最后,高职院校可以开设选修课,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提高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综合能力。
关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共青团加强德育工作研究[论文]
关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共青团加强德育工作的研究摘要: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职院校学校共青团组织要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创新,发挥自身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校共青团组织面临一些问题,如何发挥共青团的优势,提升共青团在德育中的地位发挥其作用,发挥共青团组织的德育功能等是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共青团德育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提出的要求(一)新形势下市场经济本身提出的要求。
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它的提出、建立和发展,给高教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挑战。
因此,在团工作中要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而团组织也应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团的体制改革,建立一套适应开放改革的高校团工作的新机制。
当然,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不是要把高校共青团完全推入市场。
但高校团工作作为思想上层建筑是取决于经济基础的,其工作方法、青年资源的开发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制方式、工作目标的确立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和调节。
(二)党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
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团的中心工作。
因此,高校共青团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种规格的人才。
(三)青年自身的要求。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强烈地感受到市场经济对自己的压力和由此产生的动力。
如不少学生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努力地学习外语、计算机、汽车驾驶技术等,为的就是以后在工作中具有更强的工作能力、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这也对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即要按市场经济的运行要求和运行法则,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培养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合格人才。
德育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探索论文(共3篇)
德育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探索论文(共3篇)第一篇:德育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探索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一名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德育教育也在不断创新和探索中。
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本文将就德育教学的创新和实践探索进行探讨。
一、德育教学的创新德育教学的创新,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下手。
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是太过抽象和理论化,在实践中学生难以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创新:1. 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方法是德育教育的核心之一。
为了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用性,我们需要采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例如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来教育学生,或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规范。
2. 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是创新德育教育的关键。
我们需要在课堂上更多地涉及到学生实际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价值观念进行教育。
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还可以加入一些文艺作品或是音乐曲目等,让学生能够从中汲取到更多的道德知识和经验。
3. 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手段包括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使用的媒介和教具。
对于德育教育的创新,我们需要尝试使用新型的教学工具和技术。
例如,在网络时代,我们可以采用在线教育的形式,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使德育教育更加便捷和实际。
二、德育教学的实践探索德育教学的实践探索,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
在探索德育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1. 坚持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在教育学生的道德品质时,不能一味食用“教条化”的方式。
要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去教育不同的学生。
例如,对于倾向于感性思维的学生,应该采用情感化的教育方式,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体验到道德的内涵和情感;对于倾向于理性思维的学生,则应该采用逻辑性更强的教育方式。
2. 引导学生“做好自己”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轨迹和价值观念。
德育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发掘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让他们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从而做好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董瑞娜(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尤其是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动态与心理特征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现阶段,在东西方文化相互影响的发展过程中,高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是在这种新形势下对高职院校德育教育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个人的意见与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大学生社会生活的时代特点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时代特点,高职学生在各种信息冲击的环境下成长,受多元文化影响较大。
但是高职院校工作的重心是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在日常的管理与教育工作中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久而久之,就造成了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大幅“缩水”,造就了一批批技能单一、知识面窄、综合素质差的“机械型”人才。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但是存在着教育管理模式陈旧的状况。
所以,加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创新工作势在必行。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分析要抓好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首先要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够结合学生实际开展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与教学实际,发现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正确接受外来信息的能力有待提高由于社会大背景造成的很多不良信息往往成为大学生模仿和效法的主要内容,这种不良信息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体现。
比如:现在各大电视台所举办的选秀节目和相亲节目,这些节目如果筛选好选手应该不是一件坏事,但是现实中的选手往往良莠不齐,尽人皆知的“宁愿坐在宝马车里面哭,也不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的言论影响了很多人的思想意识,其中不乏处于青少年期的大学生。
在这种网络信息泛滥与社会不良信息的长期“熏陶”下,大学生如何正确分辨信息、接受信息已经成为德育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之一。
2.心理脆弱,自我提升能力差近年来,发生在大学校园的恶性事件已屡见不鲜。
造成这种恶性事件的主要原因有很多方面:第一,在社会大环境下,大学生心态浮躁的现象比较普遍。
第二,很多大学生由于在高中阶段一直是埋头苦读,来到大学后,对如何正确和恰当地与人相处却一窍不通,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他们极端心理的形成。
第三,因为很多高职学生在高中时就属于“二流”学生,所以,他们在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方面相比本科院校的学生就要差一些。
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培养他们积极阳光的心态。
二、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职院校存在着重技能、轻德育的教育现状。
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都有一种共同的想法:他们以为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大学,只要是学生的技能学好了,其他的都是次要的;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工作是师范类院校的任务,与高职院校无关。
甚至有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师存在着歧视德育教育工作者和德育教育的现象。
2.德育目标不明确由于高职院校发展与起步相对较晚,并且发展速度过快,这就造成了很多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没有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管理模式,很多高职院校的德育目标设计大多参照本科院校的标准制订,因此在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
要将高职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他们的德育教育工作要达到什么标准?高职院校对于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在德育教育工作目标的设定上存在贪大求全、不切实际的情况,缺乏可操作性,达不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3.德育教育工作模式陈旧目前,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模式陈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重灌输,轻交流。
很多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缺乏平等对话和情感沟通,忽视了德育过程中由知到行的转化环节。
只依赖于严格的要求与纪律约束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人格和道德习惯,忽视学生自身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和坚持不懈的自律慎独。
第二,重经验,轻思考。
德育理论的缺失和德育研究不到位导致了德育工作效果低下,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重管理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没有对当今社会大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情况进行正确合理的分析并形成新的教学理论。
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1.加强重视程度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和其他院校的使命和宗旨是一样的,都是培养人、发展人和教育人。
加强德育教育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和壮大起着保证和推进的作用。
其次,加强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有利于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
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
合格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一是有过硬的专业技能,二是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增加巩固了学校发展的根基,那些对学生同时进行德才教育并且取得实效的高职院校确实受社会的青睐。
2.明确德育目标与内容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目标是以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为主,德育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加强心理素质教育。
针对高职生的具体情况,要着重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努力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转变消极情绪,坚定成才的信心。
第二,突出职业道德教育。
增强服务观念,树立敬业思想。
把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法制教育、品德教育结合起来,以达到综合提升的教育目标。
第三,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
先进的校园文化在高职德(下转第77页)(上接第75页)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有助于高职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
3.更新与创新教育模式教育模式的更新与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第一,德育观念的创新。
一是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理念,二是要具备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
要始终牢记没有科学的德育理念,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德育创新。
第二,德育方法的创新。
德育方法的创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实践法,可利用教学实践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可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举行各种知识性、技能性竞赛。
二是网络教育法,可以通过校园内网和外网进行双向教育。
如通过建立德育教育交流群、建立红色网站、心理咨询或者各种类型的贴吧等形式来充实德育教育工作内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拓展德育的方法和手段。
4.抓好社会舆论主阵地工作国家和相关部门有必要对网络和媒体的不良信息进行封杀和限制。
2013年,国家就对各大电视台的选秀与相亲节目做了很多限制与规范,这对于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一些网络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以此正确地引导与教育学生做人做事的标准与原则。
总之,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常抓常新的工作,我们应始终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以与时俱进的观念不断深化和拓展德育工作的内涵,配合适宜的德育模式,使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不断丰富化和常态化。
参考文献:[1]伦红梅.知非明理,德育为先———论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15).[2]韩东亮.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河南农业,2008(8).[3]邹丹蓉.谈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1).办学特色,这是一个专业发展壮大的必需条件。
在研究物联网专业定位时,应该充分考虑专业开设背景。
新专业依托老专业的办学基础和借鉴老专业的办学特色,则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陷入另外一个误区,过份依赖现有办学条件,以致因人设课、因地制宜。
要通过进修、自我学习、科研实践等手段提高教师的物联网知识水平,要不断探索适合物联网专业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
3.区域经济国务院指出,高职教育必须服务区域经济。
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区,物联网的发展方向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发展态势各异,对物联网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各有不同。
所以,物联网专业必须适应地方经济特色、行业特色,找准切入点。
研究物联网专业定位时,应该对本区域经济和物联网行业有深入的了解。
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了解区域(行业)经济,这些渠道包括:(1)各级政府的政策文件。
比较典型的有国务院的五年计划、各地方政府的五年计划、工业和信息产业部的物联网规划等。
物联网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仔细研读这些物联网相关的政策文件,以准确把握全国物联网的布局和区域物联网发展重点。
(2)全国以及区域性物联网行业会议。
通过接触与会的行业专家和有影响力的企业代表,会获取大量行业经济和区域经济信息。
(3)走访物联网企业。
通过现场参观、座谈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包括适合高职毕业生的就位岗位等宝贵信息。
(4)其他渠道,如聘请专家、企业到校指导等。
只有深入了解区域行业经济,专业定位方能有据可依、有的放矢。
只有与行业结合,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专业才能做细做精,做出特色。
4.前瞻性眼光近几年,由于经济以及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教育普遍存在着跟不上社会发展步伐的问题,高职这类技术应用型教育尤为突出。
所以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都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教学内容的改革,以期紧跟行业发展步伐,紧跟技术发展态势。
但是,对于物联网专业来说,仅仅做到不落后当前技术水平是不够的。
IT行业本身就是高速发展的行业,从原始的软盘到机械式硬盘到U盘到今天的大容量SSD,从单机到网络到今天的云计算,都不过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
物联网作为IT技术的新生分支,发展尤其迅速。
所以,在研究物联网专业定位时,应该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眼光,除关注目前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状态外,还应该考虑到未来几年的技术发展方向和趋势。
四、结束语物联网是继计算机、因特网后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代表着未来信息社会的发展方向。
2010年,我国政府把物联网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列入大专院校的专业目录。
物联网专业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和可遵循的标准。
物联网专业定位是各大专院校值得大力研究的课题。
笔者所在高职院校成立了“物联网专业定位研究”课题组,作为课题成员,笔者阅读了物联网相关的政策文件和大量相关的文献,参考了同类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发展经验,对物联网专业定位有了粗浅的认识,撰写此文,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文中有认识不深、考虑不周的地方,敬请各位专家、学者和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1]顾卫杰,王云良.对不同层次教育的物联网专业定位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182-183.[2]杜雪峰.浅谈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的建设[J].三门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3):43-44,48.[3]邱志宏,谢翠兰,黄力.高职院校开设物联网专业的思路[J].大众科技,2011(6):156-157.[4]刘锦,顾家强.我国物联网现状及发展策略[J].企业经济,2013(4):114-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