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液与循环课件

合集下载

生理学完整课件-循环

生理学完整课件-循环

06
循环系统的调节
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是循环系统的主要调节方式之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实现对循环系统的调 控。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循环系统的主要神经,它们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影响心脏和血 管的功能。
交感神经兴奋时,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血管收缩等,以增加心输出量和维持血压。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则产生相反的效果,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舒张等,以降 低心输出量和血压。
循环系统的组成
总结词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详细描述
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负责推动血液流动 ;血管是血液的通道,负责运输血液;血液则含有各种营养成分、氧气和代谢废 物等。
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
总结词
循环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以及血管的扩张和收缩。
详细描述
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循环系统中的器官和组织通过自身的反馈机制来调节其功能。
例如,当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的牵张感受器会感受到压力变化,并通过神经和激 素的调节机制,使血管舒张、心率减慢,从而降低血压。
此外,心脏和血管的内在反馈机制也可以对其功能进行精细调节,以维持循环系统 的稳定。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VS
详细描述
心率受到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激素、代 谢产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生理状态下 ,心率具有一定的变异性,以适应不同的 生理需求和环境变化。维持正常的心率对 于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和代谢分类和功能
动脉
静脉
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具 有弹性膜和肌肉层,可调节血流量和血压 。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防御感染和参与免疫反应,例如吞噬病原体、产生抗体和介 导炎症反应等。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完整版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完整版

窦房结是心脏正常起搏点,产 生的电信号经传导系统传遍整 个心脏,引起心肌细胞收缩。
心脏工作原理剖析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功能。收缩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收缩,将血液泵出; 舒张期时,心房和心室肌肉舒张,血液回流填充。
心脏收缩与舒张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心脏的调节作用。
心脏工作过程中伴随着心电活动和机械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两者紧密相连。
形态 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直径约7.5μm,厚度约 2.5μm。
3
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白细胞种类、数量及作用
01
种类
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五种。
02 03
数量
白细胞总数为(4.0~10.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占50%~70%, 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1%~ 5%,嗜碱性粒细胞占1%左右。
将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排出,同时吸入 氧气,使血液在肺部得到氧合,为体循 环提供富含氧的血液。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机制
组织液生成
毛细血管壁对液体的通透性和滤过压共同作用,使血浆中的液体成分通过毛细 血管壁滤出,形成组织液。
组织液回流
组织液中的水分和溶质通过淋巴管和毛细淋巴管回流至静脉系统,维持组织液 的动态平衡。同时,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和细胞通过淋巴系统回流至血液循 环。
静脉血管类型及功能
容量血管
静脉系统作为容量血管, 可容纳全身约60%-75%的 循环血量,具有较大的可 扩张性。
静脉瓣
静脉内存在静脉瓣,可防 止血液逆流,保证血液单 向流动。
静脉回流
静脉回流受重力影响较小, 主要依赖骨骼肌的挤压作 用和呼吸运动等因素进行 调节。

6循环系统精品PPT课件

6循环系统精品PPT课件
浦肯野纤维网:最后与心肌纤维相连接。
第三节 血管
动脉 毛细血管 静脉
血管分布的主要规律是: ①身体左右对称部分的血管分布通常也具有对称性; ②血管分布与机能相适应; ③血管走行多与长轴并行,常与神经一起被结缔组织 包裹成血管神经束,血管神经束一般位于关节屈侧; ④在容易受到牵引或挤压的地方(如关节周围)以及经常 变换形状的器官(胃、肠)处,血管大多吻合成网或弓。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紧张素使后微动脉和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真毛细血管关闭;
收缩压主要反映搏出量
脉压↑

(2)心率 ↑
收缩压↑
舒张压↑
脉压↓
响 动
(3)外周阻力 ↑
收缩压↑
脉压↓

舒张压↑


舒张压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缓冲(降低)收缩压 维持(升高)舒张压
四、微循环
定义: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 血液循环。
它是血液与组织液之间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的场所。 (一)微循环的组成
动脉和静脉又分为大、中、小和微动、静脉四级
内膜:管壁的最内层,由内皮和内皮下层组成。 血 管 中膜:位于内膜和外膜之间。 壁 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1、动脉
2、静脉
静脉是血液由全身各器官流回心脏时所经过的血管。 毛细血管汇合成微静脉和小静脉。 较大的静脉具有由内膜向内折叠而形成瓣膜,防止血
微动脉 后微动脉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 真毛细血管 通血毛细血管 微静脉
动-静脉吻合支
它包括三种通路。 直捷通路:使一部分血液能迅速通过微循环进入静脉。 迂回通路:是血液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 动—静脉短路:在体温调节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普通生物学-4 血液与循环

普通生物学-4 血液与循环

(2)血型 凝集原:红细胞膜上的抗原性物质;

凝集素: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 凝集反应:当含有某种凝集原的红细胞与另一 种与它相对抗的凝集素相遇时发生的反应。
(3)以ABO血型来进行验证 血型 O型 A型 B型 AB型 红细胞凝集原 无 A B A、B 血清凝集素 抗A,抗B 抗B 抗A 无
8.2.7 Rh因子是输血和妊娠中的重要因素
环节动物(蚯蚓)以及低等脊索动物: 有由肌肉壁构成的能搏动的血管。
中空的、能搏动的肌肉器官——心脏: 心脏是脊椎动物血液循环的总枢纽。心脏的收缩 和舒张造成血液的循环流动。
鱼类:血液循环是单循环心脏里的血液为静脉血。
两栖类:心房分成两部分、开始出现不完全的双 循环 爬行类:心室中出现不完整的纵隔,血液仍有混 合。 鸟类和哺乳类:完全的双循环
T淋巴细胞
血红蛋白的结构
血红素基
8.2.2 血液有运输物质和联系机体各部分的作用

红细胞:有大量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或释放的影响因素是外界氧的分压。 亲和力随外界pH的变化而改变,不同动物中血红蛋白与 氧气的亲和力不同,胎儿的血红蛋白和成人的血红蛋白 分子略有不同。 二氧化碳少部分溶于血浆、90%进入红细胞,其中1/3与 血红蛋白结合。其余2/3与红细胞中的水分子通过碳酸 酐酶的催化形成H2CO3。

Rh因子的血型系统,阳性和阴性
二次输血时的考虑 妊娠怀孕时要特别注意 慎重输血



8.3 哺乳动物的心脏血管系统
循环系统的演化
⑴ 水管系统的形成 海绵动物:水管系统(腔内壁上有漏斗细胞)。
腔肠动物:胃水管系统(消化和运输功能),如水
母。
开放式循环系统: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海鞘类)。

普通生物学_8血液与循环

普通生物学_8血液与循环

Rh血型
除ABO血型之分外,还有Rh血型阳性和阴性之分。汉 族人Rh阳性率达99%,输血时还需注意Rh血型的鉴定 Rh血型抗体是免疫抗体,输入Rh抗原后在体内产生
Rh阴性的人接受Rh阳性的血液后,即产生Rh抗体,
第二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时,输入血液中的红细胞即 出现凝集反应,造成严重后果 Rh阴性的母亲,如怀的胎儿为Rh阳性血型,胎儿的 红细胞可因胎盘绒毛脱落等原因而进入母体循环,使
血型
血型(Blood group)是以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 的一种遗传性状。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 在个体间的差异 但现已知道除红细胞外,在白细胞、血小板乃至 某些血浆蛋白,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 因此,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个
体间出现的差异
血型系统
红细胞血型是1901年由奥地利K.兰德施泰纳发现的
血糖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Blood sugar),绝大多数
情况下都是葡萄糖 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空 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 血糖浓度超进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 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 血糖浓度低于70毫克%称为低血糖,脑组织首先
对低血糖出现反应,表现为头晕、心悸、出冷汗以
献血
• 国内献血者体检标准有: (1)年龄:18~55周岁。
(2)体重:男>=50千克,女>=45千克。
(3)血压12~20/8~12千帕(90~140/60~90毫米汞柱),脉压 差>=4千帕(>=30毫米汞柱)。 (4)脉搏:60~100次/分,高度耐力的运动员>=50次/分。 (5)体温正常。 (6)皮肤无黄染,无创面感染,无大面积皮肤病,浅表淋巴结无明 显肿大。 (7)五官无严重疾病,巩膜无黄染,甲状腺不肿大。 (8)四肢无严重残疾,无严重功能性障碍及关节无红肿。 (9)胸部:心肺正常(心脏生理性杂音可视为正常)。 (10)腹部:腹平软,无肿块、无压痛,肝脾不肿大。

循环系统--生理学

循环系统--生理学

2021/10/10
34
(二)局部性体液调节:增加开放的毛细血管的数量,并 增大毛细血管通透性。只能在产生这些物质的局部发生作 用,调节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 1、激肽:作用是使血管平滑肌舒张。 2、组织胺:使局部毛细血管和微静脉管壁的内皮细胞收 缩,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促进血浆成分从血管中滤出, 造成局部水肿。 3、前列腺素: 作用是使大多数组织的血管舒张。 4、组织代谢产物:舒血管。对脑血管有较强作用的是二 氧化碳、氢离子,对心肌有较强作用的是腺苷和低氧,对 运动中的骨骼肌有较强作用的是低钾、低氧和高渗透压。
(1)毛细血管血压:血压高则生成多。
肌肉运动、炎症时,微a扩张,毛细血管血压升高;是
右心衰时,V回流受阻,毛细血管血压逆行性升高。 (2)血浆胶体渗透压:渗透压降低则生成多。
某些肾脏疾病时,大量血浆蛋白随尿液排出,血浆胶体
渗透压降低。
(3)淋巴回流:回流受阻则生成多,在受阻部位之前组
织液积聚,呈现水肿。
脉搏的传导速度远较血流速度快,且从主动脉到外周动 脉,传导速度逐渐加快;动脉硬化时,传导速度增快。正 常情况下,主动脉脉搏传导速度为3-5m/s,较小的动脉为
15-35m/s,
2021/10/10
25
(三)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
1、静脉血压:血液对静脉管壁的侧压称静脉血压。 由于消耗能量,静脉血压会变的更低,从微静脉到大静
③第三心音:发生于快速充盈期末;是血流突然减慢引 起心室壁和瓣膜发生振动所致。
④第四心音:但在异常有力的心房收缩和左室壁变硬的 情况2下021/,10/10心房收缩使心室进一步扩张,引起振动。 11
(五)心输出量和心力贮备: 1、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收缩时每分钟向动脉血管射出的血量称心 输出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基本指标。

《体液平衡》PPT课件

《体液平衡》PPT课件
• 一、血液气体运输
• 〔一〕氧的运输
• 氧的运输与HbO2解离曲线 血液中O2和CO2只有极 少量以物理溶解形式存在,大局部O2以Hb为载体在 肺部和组织之间往返运送。Hb是运输O2和CO2的主 要物质,将O2由肺运送到组织,又将CO2从组织运 到肺部,在O2和CO2运输的整个过程中,均有赖于 Hb载体对O2和CO2亲和力的反比关系:当PO2升高 时,促进O2与Hb结合,PO2降低时O2与Hb解离。
• 4、“第三因子〞的作用
• 有人在用狗作的实验中观察到,当细胞外液容量增加 时,血浆中出现一种抑制肾小管重吸收Na+从而导致 尿钠排出增多的性质未明的物质,称为“称钠激素〞 〔natriuretic hormone〕或“第三因子〞。但这方 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说明。有些资料也未能证实这种 物质的存在。
• 〔二〕CO2的运输
• 血液中CO2的存在形式有三种,物理溶解; HCO3- 结 合 ; 与 Hb 结 合 成 氨 基 甲 酸 血 红 蛋 白 〔HbNHCOO3-〕。CO2在血液中的这三种存在形 式,实际上也是其三种运输方式。组织细胞代谢过程 中产生的CO2自细胞进入血液的静脉端毛细血管,使 血浆中PCO2升高,其大局部CO2又扩散入红细胞, 在红细胞内碳酸酐酶〔carbonicanhydrase,C.A〕 的作用下,生成H2CO3,再解离成H+和HCO3-形 式随循环进入肺部。因肺部PCO2低,PO2高,红细 胞中HCO3-+H+→H2CO3→CO2+H2O的方向生 成CO2,并通过呼吸排出CO2到体外。红细胞中一局 部CO2以R-NHCOO-形式运送,约占CO2运输总量 的13%-15%,溶解状态运送的CO2仅占8.8%。
• 溶液的渗量浓度是以每千克溶剂、通常为水所含的以 毫渗量〔mOsm/Kg.H2O〕为单位的溶质浓度来表示。 正常成年男性血清及除尿以外的所有体液的渗量浓度 约为285 mOsm/Kg.H2O血清或血浆的渗量浓度可 以直接测定也可通过的主要溶质的浓度进展计算。临 床应用中最简便的公式是: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统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统

PPT文档演模板
•神经细 胞
•神经胶质细胞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 统
第二节 人体骨骼生物学
PPT文档演模板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 统
➢成人骨共计有206块,分为躯干骨、上 肢骨、下肢骨和颅骨四部分(图9-9)。
PPT文档演模板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 统
PPT文档演模板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 统
PPT文档演模板
➢ 神经系统
—反向弧,脑,神经
➢ 血液生物学
—血浆,血细胞,血型
➢ 血液循环系统
—心脏,血管
➢ 呼吸循环系统
—外呼吸、内呼吸及气体运输
➢ 泌尿系统
—肾的构造 ,尿的生成,排尿及其调节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 统
•人体的构成
•神经系统
•调 节
(二) 皮肤组织
PPT文档演模板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 统
二、结缔组织
➢ 结缔组织由细胞和大量细胞间质构成。 ➢ 人体的结缔组织包括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
织、网状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以 及血液和淋巴等。
PPT文档演模板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 统
(一)疏松结缔组织
PPT文档演模板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 统
二、胃消化
➢ 胃的功能主要是贮 存食物和对食物进 行初步消化。胃也 不是主要的吸收部 位。
PPT文档演模板
第9章人体生物学第四节体液循环系 统
(一)胃液分泌
1、胃液成分
(1) 盐酸 (2) 胃蛋白酶 (3) 粘液 (4) 内因子
2、胃液分泌的调节

循环系统血液循环体液循环

循环系统血液循环体液循环
防御功能
血液中的白细胞、抗体等免疫物质能 够识别和清除病原体,保护机体免受
感染。
调节内环境稳态
循环系统通过运输激素、酶等生物活 性物质,参与调节机体的代谢、免疫 和神经等生理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 态。
促进组织修复
循环系统中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能够 在血管受损时迅速止血,促进组织修 复。
02
血液循环过程与机制
组成部分
01 心脏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器官,通过收缩和舒张推 动血液在血管中流动。
02 血管
血管是血液流动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 血管。
03 血液
血液是循环系统的运输介质,由血浆和血细胞组 成。
生理意义
维持生命活动
循环系统通过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 为身体的各个组织提供能量和养分,
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心电图检查
记录心脏电活动,有助于诊断心 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
治疗措施
药物治疗
手术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降压药、降脂药、抗凝 药等药物,改善循环系统功能,缓解症状。
对于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脏瓣 膜病等,可通过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搭桥 术、瓣膜置换术等。
介入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利用导管技术对心血管病变进行局部治疗, 如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术等。
毛细血管壁薄且通透性高,血液与组 织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为组织细胞 提供营养和氧气,同时带走代谢废物。
静脉回收血液
静脉血管壁较薄,弹性差,容量大, 能够回收来自全身各部位的血液,返 回心脏。
血液成分及其作用
红细胞
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维持组织细胞的正 常代谢。
血小板
参与止血和血栓形成过程,维护血管完整 性。

《体液代谢讲座》课件

《体液代谢讲座》课件

治疗高钠血症的方法包括补充水分、限制 钠的摄入和使用排钠利尿剂等。
低钾血症
低钾血症概述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离子浓度低于正常范围,通常血清钾离子浓度低于3.5mmol/L。
低钾血症原因
低钾血症常见于摄入不足、丢失过多以及肾脏排泄钾离子的增加等。
低钾血症症状
低钾血症的症状包括乏力、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
心血管疾病与体液代谢密切相关。体液代谢紊乱如水钠潴留、高血压、高血脂等是心血 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心血管疾病的症状
心悸、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这些症状与体液代谢紊乱有关,如高血压可引起心脏 负担加重和心肌缺血。
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
长期心血管疾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猝死等。这些并发症与体 液代谢紊乱有关,如高血脂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事件。
造成严重威胁。
03
体液的平衡与调节
水平衡
01
水平衡的维持
水平衡是指体内水分摄入与排出的平衡,维持水平衡的关键是摄入足够
的水分和排出多余的水分。
02 03
水平衡的调节
水平衡的调节主要依赖于肾脏和皮肤的调节作用,当体内水分过多时, 肾脏会通过排尿将多余的水分排出,皮肤也会通过出汗等方式排出多余 的水分。
肾功能不全的症状
水肿、高血压、尿量减少、恶心呕吐、乏力等。这些症状与体液代谢紊乱有关,如水肿和高血压可引起水钠潴留和体 液失衡。
肾功能不全的并发症
长期肾功能不全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感染等。这些并发症与体液代谢紊乱有 关,如水钠潴留可引起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与体液代谢的关系
水平衡的失衡
如果摄入水分不足或排出水分过多,会导致脱水;如果摄入水分过多或 排出水分不足,会导致水中毒。

免疫学体液免疫ppt课件

免疫学体液免疫ppt课件

1.D 体液免疫还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
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方式来调节机体 的免疫状态,维持机体的稳态。
02 体液免疫的组成
抗原
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通常为外源性的微生物、毒素、细胞等 。
抗原通过与免疫系统中的T细胞和B细胞结合,引发体液免疫反应。
抗原的特性决定了其与抗体结合的能力,从而决定了免疫反应的强度和特异性。
01
02
03
病毒性感染
病毒侵入人体后,通过体 液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 体,如流感病毒、疱疹病 毒等。
细菌性感染
细菌感染后,机体通过体 液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抗 体,如链球菌、葡萄球菌 等。
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后,机体通过 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特异性 抗体,如疟原虫、弓形虫 等。
06 体液免疫的应用
疫苗的研发与接种
再次应答
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B细 胞被激活并快速分化为浆细胞,产生 大量高亲和力的IgG抗体,再次应答的 抗体产生量较少但亲和力高。
抗体的产生与类别转换
抗体的产生
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为浆细胞 ,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抗体 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
类别转换
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发生基因重排 ,合成不同类别的免疫球蛋白, 实现抗体的类别转换,如从IgM 转换为IgG。
05 体液免疫与疾病
超敏反应
Ⅰ型超敏反应
1.A 由IgE介导,发生迅速,常见于过敏性鼻炎、哮 喘等疾病。
Ⅱ型超敏反应
1.B 由IgG或IgM介导,引起细胞溶解和组织损
伤,如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
Ⅲ型超敏反应
1.C 由IgG或IgM介导,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 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如类风湿性 关节炎。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

生理学血液循环ppt课件
Action potential in purkinje cell
48
TP
Na+(If) K+(Ik)
49
(三)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
50
mv 0
-40 -70
Action potential in sinoatrial node(P- cell)
51
波形特点:
1. 最大复极电位(-70mV)和TP(-40mV)均高于浦氏细胞
2. 无明显的超射
3. 除极幅度小(70mV), 但除极时程长(长达7ms)
故称为慢反应细胞
4. 无明显的1, 2期 5. 4期自动去极速度快
7
C AB
C
A
B
C
A
B
水泵工作原理
8
C
A
B
C
A
B
水泵工作原理
9
瓣膜的关闭,血液的冲击+心肌收缩产生的振动
心音
二尖瓣关闭
产生第一心音,S1 收缩期的开始
特点: 调低,持续时间长
主动脉瓣关闭
产生第二心音,S2 舒张期的开始
特点: 调高,持续时间短
10
室缩 房压< 室内压 <动脉压


等容收缩期
isovolumic systole 0.05s
3
血管生理
心脏射血后,血液如何从 动脉经静脉回到心脏?
动脉、静脉血压的 形成和影响
在毛细血管中,是怎样进行 (物质交换)的
微循环与组织液 的生成
心血管活动受哪些因素 的影响?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体液和自身调节)
4
心脏活动的三个周期
心电周期: 动作电位(兴奋)的产生和传导

循环系统血液循环体液循环-人体生理学

循环系统血液循环体液循环-人体生理学
几率↑+开放时间↑→ [Ca2+]i ↑→心缩力↑。
收 缩 能 力 ↓ : ACh→M 受 体 →抑Ca2+通道+激活K+通道 →AP的2、3期缩短→Ca2+ 内流↓→心缩力↓。
3).后负荷:= ABp
后负荷↑(一定范围内)
等容收缩期↑+心肌缩速↓
射血期↓+射血速↓
搏出量↓
剩余量↑+回流量不变
前负荷↑ 异长自身调节↑
激活慢Ca2+通道
+
激活K+通道 ↓
Ca2+缓慢内流 与 K+外流处于平衡状
态↓ 缓慢复极化 (2期=平台期)
K+ K+ N Ca2+
2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3期:
慢Ca2+通道失活 +
IK 通道通透性↑
↓ K+再生式外流
↓ 快速复极化 至RP水平
(3期)
33期期
○泵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4期:因膜内[Na+]和[Ca2+] 升
0期
零电位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
阈电位
Ca2+
Ca2+
0期:当4期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激活慢钙 通道(Ica-L型)→Ca2+内流
3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
K+
Ca2+
3期:慢钙通道(Ica-L型)渐失活 + 激活钾
通道(IK)→ Ca2+内流↓+ K+递减性外流
(因钾通道的失活K+呈递减性外流)
4.传导特点:
⑴心房传导速度快,利于左右心房同步收缩。 ⑵房室交界最慢→房室延搁→利房排空、室充盈。 ⑶兴奋在心室内传导速度快→左右心室同步收缩,利 射血

循环系统--器官循环 ppt课件

循环系统--器官循环 ppt课件

高原低氧环境→肺动脉压↑→右心室肥厚 CO2分压↑→肺血管收缩 3.其它体液因素: N,NE,组织胺,5-HT →肺血管收缩 乙酰胆碱,异丙肾上腺素→肺血管扩张
三、脑 脑底动脉环
椎动脉――基底动脉/
静脉——静脉窦——颈内静脉——腔静脉
(二)脑循环的特点
1.流量大,耗氧量多 脑血流量:750 m1/min,占心输出量15% 耗氧量:46 ml/min,占总耗氧量20%
→右心房
(二)冠状循环的生理特点
1、途径短、流速快。 主动脉→冠状动脉→右心房,6-8s
2、血流量大 :250mL/min,占心输出量5% 3、动静脉氧差大(氧提取率大)
冠状动脉氧含量20ml/100 ml 冠状窦氧含量 6 m1/100 ml
心肌对缺血,缺氧特别敏感
心绞痛
4、灌注压高:血压接近主动脉血压
结构基础:无孔的毛细血管壁和脉络丛中 运输各种物质的特殊载体系统
特点:02和C02容易透过,离子不易透过
2.血—脑屏障:存在于血液和脑组织之间 的屏障
结构基础:毛细血管内皮,基膜和星状 胶质细胞的血管周足
特点:02、C02、乙醇,麻醉剂易进入脑组织 青霉素,胆盐,H+,HC03-不易进入脑组织 3.意义:保证脑组织周围理化因素的稳定;
⑵ 心肌收缩的挤压力
• 等容收缩期:心肌收缩挤压力↑→冠脉流量减 少或暂停
近心内膜处挤压力最大,易发生心肌损害和心 肌梗塞
右心室壁薄,挤压力小,右冠状动脉血流变化小
•射血期:冠脉血流量随主动脉压的变化而变化
•心舒期:心肌收缩挤压力↓→冠脉流量↑(80%)
舒张压的高低和心舒期的长短是影响冠 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
2.血流量变化小 颅腔容积固定,脑血管舒缩受限制

第四章体液论

第四章体液论

第四章体液论体液----是人体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在肝脏中形成的,能被机体所转化,为人的生命活动赋予力量的,并适于人类的本性所转化的复杂液体的总称。

它分胆液质,血液质,粘液质和黑胆质等4种。

体液是人类生命脉及生理活动过程种的基本物质。

人体健康与否,与四种体液及气质是密切相关的。

体液不断生成,又被不断利用,为人体的物质代谢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一节正常体液的形成及吸收利用任何一种物质体的形成,都要有其物质因素,产生因素,成形因素及成果因素等4种要素起关键作用。

体液的形成,同样也不能缺少这4种要素。

即体液的形成,首先必须具备摄入的营养物这一先决物质条件。

物质条件具备后,要求有消化途径和消化腺等生产因素。

营养物质经消化途径和消化腺这两个生产因素对其的改变,在肝脏的各种力等成形因素的推动下形成体液。

体液被组织和器官吸收转变后各个器官各行其职则可视为成果因素。

从上述观点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摄入营养物质变成体液,到达器官和组织后,被吸收转化成人体的组成部分,需经以下4个过程:一、食物经消化道分解成粗粥糊质的过程人体摄入的食物经咀嚼活动与腺液产生反应,结束最初的消化后到达胃部。

经胃蠕动与胃液产生反应后,形成粥糊状物质。

再由胃到达肠道后,经胆汁,肠道分泌液的分解和肠蠕动,变为机体必须成份能被充分吸收的、真正的粗粥糊质。

这种粗粥糊质中能转变为体液的透明、纯洁的部分,在肠壁血管的帮助吸收下,至门静脉,在由此吸收至肝脏,结束体液的初步形成阶段。

未被肠血管吸收废弃部分,则被当作粪便由肠道排出体外。

如果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食物在消化道的分解受阻,或在血管失常,或肝脏之吸收塔率减弱时,粗粥糊质就不能被肝脏充分吸收,影响体液的生产和补充,引起体液失调。

由此,人体就会出现营养不良、化谢减弱、缺水等一系列变化导致由贫血、营养不良引起的消瘦、乏力等症。

二、粗粥糊质在肝脏吸收转化成体液的过程有肝脏是自然力的中心。

它具有护卫人体,为器官提供营养,生产生命所必需的物质,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生产体液、以及帮助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等腰三角形功能。

武汉大学循环系统课件

武汉大学循环系统课件

2. 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结构因素 )
心肌纤维的直径 传导速度
(2)生理因素 )
主要因素
已兴奋部位Ap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 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 已兴奋部位 传导速度 邻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
去 极 化 速 度
苯妥英钠
奎尼丁

三、体表心电图(ECG) 体表心电图( )
1. 概念:由窦房结发出的兴奋按一 概念: 定途径和时程依次传向心房和心 室,心脏各部分在兴奋过程中出 现的生物电活动, 现的生物电活动,可以通过心脏 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传导到身 体表面。 体表面。如果将测量电极放置在 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 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可以记录 到心脏兴奋过程中发生的电变化, 到心脏兴奋过程中发生的电变化, 所记录的图形。 所记录的图形。 2. 测量:细胞外记录法,即膜外两点电位差。 测量:细胞外记录法,即膜外两点电位差。 3. 电极放置位置不同,记录的心电图曲线也不同。 电极放置位置不同,记录的心电图曲线也不同。
分期 时程 兴奋性 无 局部 反应 低于 正常 高于 正常 机制 Na+通道完全失 活 Na+通道刚刚恢 复 Na+通道尚未恢 复 Na+通道完全恢 复膜电位距阈电 位近 有 绝对不 0期~3期(-55mv) 期 期 效 应期 不 应 局部反 -55mv~ -60mv 期 应期 相对不应期 -60mv~ -80mv 超常期 -80mv~ -90mv
第六章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生理
• 循环 各种体液间不断流动、相互交换的过程 循环:各种体液间不断流动、 各种体液间不断流动 血液循环 主导 淋巴循环 • 循环系统 组织液循环 脑脊液循环 房水循环 • 血液循环 结构基础: 结构基础:心血管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