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DOC)

合集下载

红河县农作物种结构

红河县农作物种结构

红河县农作物种结构
红河县根据实际情况,主推秸秆饲料化综合利用、肥料化综合利用、基料化综合利用。

一是秸秆基料化利用。

对在脱贫攻坚期间发展起来的食用菌企业继续加大扶持与推广。

2021年全县基料化利用甘蔗渣、玉米芯、玉米秆、稻草秸秆5500吨,形成了“秸秆→蘑菇→饲料→粪便→回田”的能量多级利用、物质链式循环生态农业模式。

二是肥料化利用。

红河县农作物种植以水稻、玉米、甘蔗为主,主推甘蔗残余物秸秆机械破碎腐熟还田的模式。

秸秆深耕还田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质,还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保水保肥性能,节省人力的同时还能提高效率。

目前,该技术正在进一步试验示范中,待技术成熟后在全县甘蔗种植区广泛推广运用。

三是饲料化利用。

通过青贮、黄贮、干贮等技术,增加秸秆饲料的营养价值,提高秸秆转化率。

2021年,红河县依据县内牛羊养殖企业养殖规模和收购秸秆的数量,对牛羊养殖企业进行补助。

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与栽培技术

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与栽培技术

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与栽培技术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与栽培技术对于农业生产的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合理的种植结构与选择恰当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农民的收益。

本文将探讨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栽培技术的相关内容。

一、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指的是同一农田或农户内不同作物的种植比例和组合。

合理的种植结构可以增加土壤养分的利用效率,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并且有利于农作物之间的互补和轮作。

1. 多样化农作物种植多样化的农作物种植是一种重要的种植结构模式。

通过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不同作物进行轮作或间作,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例如,在某个农田中可以轮作小麦、玉米和豆类作物,从而降低单一作物的病虫害风险,提高综合农产品产量。

2. 区域适宜农作物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形成区域特色农业。

例如,南方地区适合种植水稻和油茶,北方地区适合种植小麦和玉米。

适宜的农作物选择可以发挥地方资源的优势,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竞争力。

3. 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农业产业链的构建可以帮助农民进行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和销售,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例如,在某个地区可以建设以苹果种植为核心的农业产业链,涵盖种植、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农产品的全程利益最大化。

二、农作物的栽培技术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是指种植农作物所使用的方法和技巧,包括耕作、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1. 土壤改良和合理施肥通过合理的土壤改良和施肥措施,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养分利用率。

例如,通过有机肥的施用和轮作绿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合理施肥可以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求,减少氮、磷、钾等养分的浪费,提高施肥效果。

2. 水肥一体化和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是指在灌溉的同时进行施肥,实现养分和水分的同步供应。

通过合理的灌溉量和灌溉时间,可以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例如,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实现精确的水分供应,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渗漏。

中国农业地图大数据2

中国农业地图大数据2

中国农业地图大数据2 上海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浙江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江西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西藏自治区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青海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甘肃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宁夏回族自治区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山西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陕西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湖北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贵州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四川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重庆市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海南省
谷类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农作物种植结构(万亩)。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情况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情况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情况甘肃省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大省之一,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对于该省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的主要品种、产量及调整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

其中,小麦是甘肃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年均种植面积超过1500万亩,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

玉米是甘肃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年均种植面积约500万亩,产量在400万吨左右。

大豆是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渐增加的农作物,年均种植面积为300万亩左右,产量在200万吨左右。

除了粮食作物,甘肃省还种植了丰富的经济作物,如油菜、红枣、苹果等。

油菜是甘肃省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年均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产量在200万吨以上。

红枣是甘肃省的特色水果,年均种植面积约300万亩,产量在150万吨左右。

苹果是甘肃省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作物,年均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产量在150万吨以上。

在促进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甘肃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加大技术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力。

甘肃省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优良种子、绿色防治技术等,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调整主粮比例和经济作物比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甘肃省鼓励农民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积极开拓内外销渠道,提高农作物的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甘肃省还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调整农田结构,增加不同品种的种植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甘肃省也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加强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延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综上所述,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逐渐协调,农业综合效益得到了提高。

在未来的发展中,甘肃省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加强市场导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绿洲农资的坚强——探访甘肃农资行业发展状态

绿洲农资的坚强——探访甘肃农资行业发展状态

种植结构 :大 田耗水作物正在减少 ,经济作物逐年增 多
按照甘肃省统计局农调 队对全省 3 0个县 、20个村 、2 0 1 10个农户的入户调查显示 甘肃 农作物 种植 结构 呈 ” 五增三减 ”态势 。“ 五增 ”是 :油料种植 面积 将同比增长 4 9 % :棉花种 3 植面积 同比增长 7 4 % 甜菜种植面积同 比增长 3 % 蔬菜 瓜 果类种植面积 将同 比增 长 2 0 3 2 % ;青 饲料和绿 肥种植 面积将 同比增长 9 0 % 。 2 3 三减 ”是:粮食种植面积 将同 比减少 0 5 % .和 近几年相 比 , 9 减少 幅度 明显缩小 :主要 粮食作 物小麦 玉米和 马铃薯呈 一增 二减 态势。其中:小麦 面积减少 2 5 % ,玉米面积减 8 少 1 7 ,马铃薯面积增长 7 8 % :种植药材同 比减少 2 7% 。 4 % 9 7
13 2 5. O
3 .1 28
2 .3 28
l.5 15
83 .7
1 .1 23
1 .1 38
5O .9
48 . 4
平 凉 市
4 .5 35
2. 4O O
64 .2
74 . 4
31 . 4
酒泉市
庆 阳市 定 西地 区 陇 南地 区 临 夏 州 甘 南 州
折 纯 量 33 .8 O1 . 4 23 . 3 38 .8 55 .8
实物 量 折 纯 量 53 . 5 13 . 7 O2 .3 OO .8 39 .6 13 . 2 44 .2 12 . 5 98 . O 26 .6
武威市
张 掖 市
124 9 .5
水资源不足是甘肃 发展 农业 面临的最 大难题 。目前甘肃很多地方已改 漫灌 为 沟灌 “ 、

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

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

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是指根据市场需求、优势地区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对传统的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以实现农作物生产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农作物的调整意义、调整方法和调整前景三个方面,探讨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

一、调整意义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对于农业发展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 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通过调整种植结构,选择适应当地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气候等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 优化农业生态环境。

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可以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土地的保持和恢复。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种植结构调整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和农业增效,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调整方法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施:1. 引导政策支持。

政府可以制定支持政策,如提供补贴和奖励,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向市场需求紧缺的农作物转型。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供专业咨询,帮助农民合理选择农作物。

2. 加强科学研究。

农业科研机构可以加强对当地气候、土壤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研究,提供科学指导,推荐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并提供高新技术和品种改良的支持。

3. 产销对接。

加强产销对接,建立农作物种植和销售的信息平台,促进农民和农业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4.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

引进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如精准农业、有机农业和保护性农业等,以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益和质量。

三、调整前景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1. 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培育市场需求旺盛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效应,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促进农业增效。

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

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

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愈发突出。

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甘肃省的耕地利用效益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着重对甘肃省耕地的利用效益进行评价,探讨提高耕地利用效益的策略。

一、甘肃省耕地资源概况甘肃省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总面积达45.61万平方公里。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甘肃省的耕地面积约为570.8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5.7%。

甘肃省地处高原山地、沙漠戈壁、丘陵山地等地形复杂的地区,耕地资源相对较为稀缺。

因此,提高甘肃省耕地的利用效益,对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的评价指标(一)产量指标产量是评价耕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甘肃省农作物主要种植区域分布在黄土高原和河道两侧的平原地区。

甘肃省主要农作物包括小麦、玉米、大豆、马铃薯等。

通过对农作物的种植结构、种植面积和产量进行统计,可以评估甘肃省的耕地产量水平及其潜力。

(二)资源利用率指标耕地资源利用率是评价耕地利用效益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由于甘肃省地形复杂,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提高耕地利用效益的关键。

农作物的品种选择、土地的轮作休闲、合理施肥等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甘肃省的耕地资源利用率。

(三)经济效益指标经济效益是评价耕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统计甘肃省主要农作物的市场价格和产量数据,分析农作物的市场价值,进而评估甘肃省耕地的经济效益。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都能够进一步提高甘肃省耕地的经济效益。

三、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评价的现状目前,甘肃省耕地利用效益总体上比较低下。

一方面,由于地形复杂、气候条件恶劣、水资源短缺等自然因素的制约,甘肃省耕地的产能较低,耕地利用率相对较低。

另一方面,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偏单一,耕地的利用方式和方法相对落后,导致耕地利用效益不高。

甘肃大豆间套种发展情况汇报

甘肃大豆间套种发展情况汇报

天水及陇南生产区
本区年均气温7—15℃,无霜期160—285天,年降雨量 445—950毫米,年均日照为1800—2200小时。是甘肃省大 豆的主要产区之一,年种植面积50万亩左右。 该区大豆以夏 播大豆为主。一般在冬小麦和油菜收获后复种夏大豆。夏播 大豆于6月上中旬播种,均于9月下旬10月初收获。种植大豆 品种有豫豆8号、中黄39、中黄13、冀豆12、吉林30等。以 引进优质早熟品种试验示范、结合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栽培技 术的推广,扩大复种面积、提高单产为主攻方向。
一、甘肃大豆生产基本状况
3. 供需矛盾突出
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省大豆总产一直徘徊在7~8万吨左右。1993 年总产达11万吨,有了较快的增长。目前大豆总产量26万吨,人均 大豆量仍不足9公斤,远低于全国人均膳食营养14.5公斤的基本要 求。特别是近年来甘肃饲料工业的发展和食品工业对大豆需求的增 加,大豆供需矛盾加大,每年仍需从外省调入大量的大豆及豆粕。
甘肃大豆间套种发展情况汇报
一、甘肃大豆生产基本状况
1. 自然条件优越
光能资源十分丰富。年太阳辐射量为106—158千卡/平方厘米, 总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日照时数在l700—3400小时之间;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增加大豆净同化率,提高产品数量和质量。
热量条件较好。 ≥0℃活动积温1200—3960 ℃ 。 沿黄灌区是我省大豆间套种植区之一,而该区地处黄河上游,灌
溉设施较为完善,水量充沛,能够保障大豆生长期间水分需求; 甘肃东部降雨相对较多,雨热同季,有利于大豆生长。
土地广阔,全省总耕地面积 5300 万亩。
一、甘肃大豆生产基本状况
2. 种植历史悠久
大豆在甘肃省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解放前的1936年大豆面积达到 200万亩以上。1953年,大豆面积达到 177万亩。此后,大豆面积 持续下降。到70年代末期,大豆面积不足50万亩,1980年大豆播 种面积47万亩。 1993年127万亩。近二十年来,甘肃省大豆播种面 积逐步增加,进入2000年,大豆年播种面积平均在200万亩左右。 目 前 大 豆 播 种 面 积 在 200-230 万 亩 。 其 中 春 播 大 豆 面 积 占 60% 左 右,夏播大豆占40%。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04.11•【文号】农农发〔2016〕3号•【施行日期】2016.04.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农业部关于印发《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农农发〔201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农村经济)、农机、畜牧、农垦局(厅、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1号)精神,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农业部编制了《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现予以印发。

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农业部2016年4月11日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种植业是农业的重要基础,粮棉油糖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

“十二五”时期,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为经济发展和改革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发展的任务更加繁重。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调整的主要作物为粮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及饲草作物,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紧迫性“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有力促进了粮食和种植业持续稳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粮食产量连续五年超过5.5亿吨,连续三年超过6亿吨,综合生产能力超过5.5亿吨。

同时,果菜茶等园艺作物稳定发展,棉油糖等工业原料作物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

农业分析中的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农业分析中的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农业分析中的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导言: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是指农业生产中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等因素,合理调整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和比例,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关键点出发,探讨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并以中国农业为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背景和意义农作物种植结构是农业生产的基础,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农产品需求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粮食作物逐渐受到其他农产品的替代,需要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二、影响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因素1.市场需求变化:消费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也会发生变化,特别是高品质、绿色健康的农产品需求将逐渐增加。

2.资源禀赋差异: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水资源等禀赋差异会导致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差异,对于特定的农产品种植来说,需要选择最适合的种植区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生态环境需求: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调整还应考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生态环境敏感的区域,应减少非适应性作物的种植,提倡生态友好的种植方式。

三、中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现状和问题1.主粮作物优势地位下降:中国农业过去长期以粮食作物为主,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减少,主粮作物如水稻、小麦等的种植面积却没有相应调整,导致种植结构失衡。

2.绿色生态需求增加: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日益关注,对绿色生态农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

然而,目前中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中绿色农产品的比例仍然较低,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四、中国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实施与成效1.政府引导:中国政府通过农业结构调整补贴政策、种植结构调整指导等方式,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绿色生态农产品的种植比例。

2.粮食种植结构调整:政府逐步减少主粮作物的种植面积,增加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以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综合效益。

靖远县农作物的调研报告

靖远县农作物的调研报告

靖远县农作物的调研报告靖远县位于甘肃省庆阳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的县份。

本次调研主要关注靖远县农作物的种植情况、特点和发展趋势等方面,以下是详细报告:一、种植主要作物:靖远县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和油料作物等。

其中,小麦是农民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作物之一。

大豆是该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在种植面积和产量方面居于垫底位置;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上升,已成为该县的主打作物之一;油料作物主要是油菜、花生等,其种植面积和产量也有一定规模。

二、特点与问题:1. 水资源短缺:靖远县位于干旱地区,缺水是农作物种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由于缺乏有效灌溉条件,大多数农田依赖雨水灌溉,降雨量不稳定导致作物生产风险增加。

2. 土壤肥力不足:该县土地多为黄土地貌,土壤薄层次少,肥力较低。

长期的粗放耕作和不合理施肥方式,导致土壤退化,农作物产量受限。

3. 种植结构单一:靖远县农作物种植结构相对单一,以小麦为主导,缺乏多样化的种植结构。

这导致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增加了农业发展的风险。

三、发展趋势与对策:1. 节水灌溉技术:靖远县应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渗灌等,以减少浪费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作物产量。

2. 土壤肥力提升:县政府应组织相关部门引导农民科学施肥,严格控制施肥量,推广有机肥料的使用,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增加农作物产量。

3. 调整种植结构: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适当减少小麦种植面积,增加玉米、大豆、油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农业科技支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发展适应该县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加强农业科技与农民的对接,提升农民的科技水平。

5. 合理使用农药: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管理和监管,严禁违法违规使用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等绿色环保方法,减少农药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总结:靖远县农作物种植具有一定的特点与问题,但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定西种植产业结构

定西种植产业结构

定西种植产业结构定西是位于中国甘肃省的一个地级市,其种植产业结构以农作物种植为主。

主要种植作物包括粮食、油料、果树和蔬菜等。

首先,粮食是定西的主要种植作物之一。

主要种植的粮食包括小麦、玉米、大米和高粱等。

这些粮食作物在定西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

定西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水资源,为粮食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农民通过选择合适的品种和合理的耕作管理措施,提高了粮食产量和品质。

其次,油料作物也在定西的种植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

常见的油料作物包括油菜籽、花生和葵花籽等。

这些油料作物不仅可以提供植物油,还可以作为动物饲料。

油菜籽是定西的重要油料作物之一,由于其适应性强、产量高、油脂含量高等特点,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种植青睐。

除了粮食和油料作物,果树种植也在定西的农业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定西的气候条件适宜果树生长,主要种植的果树包括苹果、梨、葡萄和核桃等。

定西的苹果品种繁多,口感鲜美,产量高。

定西的梨也以肉质脆嫩、汁多味甜而闻名。

葡萄和核桃也在定西得到了广泛的种植和发展。

最后,蔬菜种植也是定西农业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蔬菜种植丰富了定西农产品的品种,且是定西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

定西的土壤肥沃且水资源丰富,为蔬菜的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蔬菜种植以番茄、黄瓜、西瓜、青椒、白菜和豆角等为主。

这些蔬菜不仅在本地市场有较大需求,而且也向周边省市供应。

总之,定西的种植产业结构以农作物种植为主,主要包括粮食、油料、果树和蔬菜等。

这四类作物的种植在定西具备良好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得到了发展,成为定西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

未来,定西可以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挖掘绿色有机农业的潜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促进定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与空间布局

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与空间布局

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与空间布局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与空间布局在农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关乎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农民的经济收入,还直接影响到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与空间布局的意义、主要内容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

一、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与空间布局的意义合理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和空间布局能够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

首先,农作物的种植结构要合理选择不同作物之间的轮作与间作关系,以达到土壤养分的均衡利用和病虫害的控制;其次,空间布局要考虑到区域气候、土壤特征等因素,科学规划种植作物的分布,以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

通过优化种植结构与空间布局,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农业生产的风险,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二、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与空间布局的主要内容1. 种植结构调整种植结构调整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业资源禀赋,合理选择农作物的品种和数量。

通常通过植物学、农学等科学研究的指导,结合市场需求,调整各类农作物的比例。

例如,根据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的比例,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2. 空间布局优化空间布局优化是指将不同农作物在空间上进行合理分布,以适应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

例如,在山地区选择适宜果树种植的地域,提供更多的阳光和空气流通;在河流、湖泊等水域区域,选择适宜稻谷种植的地域,充分利用水资源。

通过科学规划空间布局,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益和品质。

三、实施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与空间布局的政策措施1. 完善农作物种植指导政策加强对农作物种植指导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提供科学种植技术的指导和支持。

例如,制定农作物轮作与间作的技术规范,指导农民合理选择农作物的种植顺序和间隔时间;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

2.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与调配建立健全的土地资源管理与调配机制,合理规划农作物的种植结构和空间布局。

通过土地流转、农地梯度利用等方式,实现各类农作物的产地合理分布,优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情况分析报告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情况分析报告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情况分析报告
一、综述
当前,农业种植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受到国家的重视。

随着农业
机械化、肥料施用、种植技术的提高,农业种植技术现代化程度和农业生
产效益也得到了提高。

尤其是新型农作技术的发展,精准农业技术的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以下将对近年来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情况进行分析。

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1、作物种植减少
近年来,我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重点是作物种植减少,同时增加了
薯类、坚果、果蔬、菌类和其他农作物的种植。

据统计,从2024年到
2024年,全国稻谷种植面积增加了7%,谷物种植面积减少了7%,林果种
植面积增加了17%,油料种植面积增加了3%,蔬菜种植面积增加了9%。

2、种植地域调整
受气候、土壤和资源条件的制约,我国的种植分布有较明显的地域划分,特别是近年来,农业部在考虑气候条件下,大力倡导作物种植结构调整。

特别是加快发展可节水、低耗水、中低耗磷氮肥的作物,充分发挥低
耗水资源优势,形成区域性的种植结构优势。

3、年份调整
种植结构的变化还会体现在农作物的年份调整上,一些农作物因其特性,其中一年种植的比例要小于或大于其它年份,因此。

农作物种植结构与布局

农作物种植结构与布局

农作物种植结构与布局随着现代化农业的普及,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布局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正确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布局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农业产量和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概念解析农作物种植结构,指的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地、水资源等条件,合理选择并搭配不同的农作物种植,以达到最佳效益的一种布局。

农作物种植布局,则指农作物在具体的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格局和排列方式。

二、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1. 单一作物种植结构:农户选择单一作物进行种植,此种结构主要适用于特殊环境、土地状况较好、需求市场比较大的区域,例如,某些水果种植区域,此种种植结构能够较好地适应品种生长和发展,有助于提高产量和收益。

2. 复合作物种植结构:此结构种植多种有机农产品,是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因其具有提高种植土地平衡性、降低土地耗损率、促进土壤质量改良等显著效果,所以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逐渐被广泛采用。

3. 适度复合作物种植结构:适度复合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内,针对不同种植条件选取数种最适宜种植的农作物,进行适度搭配种植。

适度复合种植结构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并综合利用当地的资源,实现高效益农业生产。

三、农作物种植布局要点1. 准确分析土地条件,选取适宜品种的地理分布位置和播种的排列方式,推动土地的资源化。

2. 选择耐病、耐旱、抗虫、适应性强的品种,降低因环境因素产生的种植风险。

3. 平衡各农作物种植季节和品种,防止产生季节性生产过剩和压缩销售收入的风险。

4. 优化各类作物的氮、磷、钾等肥料营养配比,以提高作物生长速度和品质,同时减少对环境的侵蚀和损害。

5. 灵活制定农作物产量和设定销售计划,降低农作物利润管理中的风险。

6. 对农作物进行组合优化,实现对土地的最大利用。

四、结语要正确选择最佳的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布局,必须根据当地的土地、气候、水资源等条件,综合考虑各项因素,进行科学合理布局,才能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农业生产的高效益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与产量优化

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与产量优化

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与产量优化农作物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保障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产品产量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在农作物种植中,不同作物的种植结构和优化产量是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农作物种植结构与产量的优化方法。

一、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比例和组合关系。

调整种植结构可以提高农作物的适应能力和产量。

1. 合理选择主要农作物:根据土地肥力、气候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应当地条件的主要农作物。

比如在气候适宜的地区选择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提高粮食生产。

2. 多样化农作物种植:增加农作物种植的多样性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并减轻对土壤和水资源的压力。

引入经济作物、蔬菜、果树等与粮食作物相结合的种植方式,提高综合效益。

3. 轮作和间作: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安排,可以减少同一作物土壤传染病害的发生。

比如将豆科植物与禾本科植物交替种植,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作物产量。

二、农作物产量的优化优化农作物产量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种优化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1. 种植优良品种:选择抗病虫害、适应性强的优良品种,能够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通过混合播种、组合种植等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产量。

2. 合理施肥:科学施肥能够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和高产。

合理施用有机肥、化肥和微量元素,结合土壤测试结果进行调整,避免过量施肥和养分不平衡。

3. 病虫害防治:及时采取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作物损失。

4.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干旱地区,合理利用灌溉水资源,采取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灌溉效果,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5. 预防和治理自然灾害:在农作物生长季节,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减少灾害对农作物的损害。

比如在地震易发地区,采取地震抗灾措施,保护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作物种植结构定义

作物种植结构定义

作物种植结构定义
作物种植结构是指一个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关系。

它反映了农业生产中不同作物的布局和组合,以及对土地、劳动力、资金等资源的利用情况。

作物种植结构的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作物种类:作物种植结构包括了各种农作物的种类,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等。

不同地区和农业生产单位可能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适合种植的作物种类。

2. 种植面积比例:作物种植结构关注各种作物在总种植面积中所占的比例。

这些比例反映了不同作物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和地位,以及对资源的分配情况。

3. 时间维度:作物种植结构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不同年份、季节或农业生产周期内,作物种植结构可能会有所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政策变化等因素。

4. 资源利用:作物种植结构还涉及对土地、劳动力、资金等农业资源的利用。

合理的作物种植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5. 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作物种植结构的形成受到经济效益和市场需求的影响。

种植结构的调整旨在满足市场对不同农产品的需求,同时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

总之,作物种植结构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组织形式,它反映了一个地区或农业生产单位在特定时期内对不同作物的选择和配置,以及对资源的利用情况。

合理的作物种植结构有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和满足市场需求。

天水市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查

天水市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查

天水市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查
胡正邦;张廷纲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
【年(卷),期】1990(000)005
【总页数】4页(P1-4)
【作者】胡正邦;张廷纲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7.1
【相关文献】
1.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在引黄灌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查中的应用 [J], 张永庭;严瑾;杨雪茹
2.天水市省级示范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研究\r——学生学习状况调查 [J], 袁毅君;梁燕;卢文倩;宋廷军
3.天水市省级示范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r——教师教学部分调查 [J], 袁毅君;梁燕;卢文倩;安建平;石志学
4.临洮县南部川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查分析 [J], 李谋强;师桂英
5.树立新思路致富天地宽——关于农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查与思考 [J], 王英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定西县主要作物最优种植结构模型

定西县主要作物最优种植结构模型

定西县主要作物最优种植结构模型
石界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
【年(卷),期】2002(000)008
【摘要】@@ 定西县地处甘肃中部,关川河上游.处在东经104°12'~105°01',北纬3°17'~36°02'之间.总土地面积3638.7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定西县届黄土梁峁沟壑区,山大沟深,干旱多灾,海拔1750~2580米,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地势东南低西北高,目前耕地面积为116617hm2,保灌面积仅为6825.8hm2,占总耕地面积的6%,年降水量少,干旱频繁,属雨养农业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石界
【作者单位】定西地区农业气象试验站,74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1
【相关文献】
1.平凉市农作物种植结构最优化方案研究
2.基于比较优势下的吉林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研究
3.基于长时间序列MODIS影像的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研究
4.石家庄地区主要农作物需水规律及种植结构现状分析
——以藁城区为例5.借助线性规划确立束鹿县主要农作物近期种植结构的数学模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峪关市辖:嘉峪关市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日照长,温差大,光照资源充足,适于春小麦、玉米、蚕豆、胡麻、甜菜等作物的生长,有利于优质瓜、果、蔬菜作物的栽培,当地圆葱、西瓜、大蒜等产品优质高产,远销1 4个省市。

农作物面积:玉米1.23万亩、蔬菜3.3万亩、小麦1万亩、果树0.68万亩、马铃薯0.356万亩。

金昌市辖:金川区、永昌县。

金昌市有名贵中药材秦艽、麻黄、大黄、锁阳、雪莲、甘草、苁菪、羌活、党参等30余种。

食用类植物有发菜、蘑菇、蕨麻、地卷皮、沙葱等10余种。

果木有梨、苹果、李、杏等。

颇具经济开发价值。

金昌县现存耕地58万亩是河西走廊的主要产粮区,甘肃省粮油生产大县,被列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

每年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占全省的十五分之一,商品油占全省的九分之一,甜菜、黒瓜杯、大豆均已形成规模种植。

农作物面积:玉米5.44万亩、小麦22.61万亩、大麦25万亩、蔬菜11.37万亩、马铃薯5.49万亩、油料作物3.87万亩、甜菜0.03万亩。

白银市辖:白银区、平川区、靖远县、会宁县、景泰县。

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优质农产品种类繁多。

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洋芋、水稻、荞麦、糜谷、荞麦、豆类等20多种;经济作物有油料、睥酒大麦、甜瓜籽等;瓜果类有西瓜、甜瓜、苹果、梨、桃、杏、葡萄、红亭等20多种、60多个品种。

靖远不仅是甘肃省最大的优质稻米生产区,被喻为“塞上小江南”,高效设施农业使反季节蔬菜生产形成规模优势,享有“陇原菜乡”的誉称。

农作物面积:蔬菜25.65万亩、水稻4.4万亩、玉米65.48万亩、薯类87.91万亩、杂粮70万亩、果树20万亩、小麦76.59万亩、油料作物16.03万亩。

天水市辖:秦州区、麦积区、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天水市是西北农作物生长最适宜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最佳水果和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苹果、桃、梨、核桃、花椒、辣椒、韭菜等果品和蔬菜产量大、品质优,特别是“花牛”苹果在海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清水县红星、红冠、超红、首红、红富士等苹果质优量大,颇受国内外消费者欢迎,是驰名中外的天水花牛苹果重点产区之一。

秦安县果椒园面积达54.5万亩,已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桃之乡”,正在申报“中国名特优经济林苹果之乡、花椒之乡”称号,果椒生产蕴藏看巨大的发展潜力。

甘谷辣椒独具特色,素以肉厚色艳味香著称,深得消费者青睐,已远销全国各地及韩国、美国和东南亚各国。

甘谷白条党参、红富士苹果久负盛名,远销东南沿海及世界各地。

以“燕家韭菜”、“雒家蒜苗”等为代表的无公害精细蔬菜畅销全国。

武山是典型的农业县,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有小麦、洋芋、玉米、高梁等20多种;经济作物以油料、蔬菜、药材、瓜果等为主,经济林果有苹果、桃、梨、杏、核桃、葡萄、花椒等。

蔬菜是武山的一大支柱产业,武山蔬菜以其质优、无污染、品种多而闻名。

农作物面积:玉米88.34万亩、洋芋34万亩、花椒3.96万亩、无公害蔬菜55.3万亩、果树40万亩、高梁8.52万亩、马铃薯9.21万亩、谷子7.67万亩、蚕豆0.55万亩、小麦218:86万亩、油菜48.33万亩。

武威市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天祝藏族自治县。

武威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油基地,也是全省瓜果蔬菜生产基地和肉类繁育生产基地。

中药材250多种。

白兰瓜、黄河蜜瓜、大板瓜籽享誉全国,远销东南处及港澳台地区;无壳瓜杯、天祝白耗牛为世界所仅有。

民勤县粮食生产以优质小麦、玉米和睥酒大教养为主,是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县;农副产品遐迩闻名,龙眼大板黑瓜籽、小茴香、黄河蜜瓜、玉金香等名优产品远销海外。

古浪县农作物以小麦、豆类、玉米为主,芹菜、荷兰、草莓、牛蒡、理想大根等绿色果蔬饮誉陇农作物面积:蔬菜32.36万亩、玉米65万亩、棉花23万亩、大麦22.4万亩、杂粮68万亩、辣椒7.8万亩、葡萄8.4万亩。

张掖市辖:甘州区、民乐县、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张掖有黑河水灌溉,物产丰饶,以乌江米为最,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油菜、胡麻等农作物,为全国重点建设的12个商品粮基地之一。

土特产品有圆葱、苹果梨、乌江米、红枣、发菜、丝路春酒等。

瓜果,蔬菜种类多、品质好,洋葱、辣椒、茄子、西瓜及新引进的精细瓜菜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是著名的西菜东运基地。

红枣、苹果、苹果梨、桃子、葡萄及其它优质杂果颇负盛名。

同时还出产姜活、麻黄等80余种中药材。

民乐县主产小麦、油菜籽、玉米、豌豆、苹果梨、紫皮大蒜、睥酒大麦、碗豆、洋芋。

民乐苹果梨果形美、色泽鮮、皮薄、肉脆、核小、果肉细膩、营养丰富、含糖重高;紫皮大蒜个大瓣肥,汁多味辣,久负盛名,是上乘的佐餐调料;油菜籽优质高产,所产油品营养丰富,芥酸含重较低,深受梢费者青睐。

高台县是全国商品稂基地县之一。

粮食总量达16000万公斤以上。

盛产小麦、玉米、大豆、蚕豆、水稻、胡麻、谷子、荞麦和棉花、甜菜、蔬菜等,其中蔬菜年产量10000万公斤以上。

农作物面积:小麦511.15万亩、玉米306.39万亩、大麦20万亩、蔬菜22.89万亩、棉花6万亩、果树19.25万亩、油菜21万亩、菊芋0. 388万亩、马铃薯26.77万亩、中药材6.4万亩。

酒泉市辖:肃州区、玉门市、敦煌市、金塔县、瓜州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酒泉市锦丰梨、早酥梨、呜山大枣、李广杏等瓜果品种被评为部优、省优产品。

全区已建成全国、全省商品粮棉基地、瓜果蔬菜基地和畜牧业基地。

这里还是全国重要的玉米繁种基地,是全国三大对外瓜菜制种基地中最具优势的地区之一。

敦煌市主要农作物有棉花、西瓜、甜瓜、蔬菜小麦、玉米等。

金塔县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甜菜、籽瓜、胡麻、孜然和各种果品等100多个品种。

农作物产量高、品质优,已形成了年产40万担棉花、16万吨甜菜、1亿公斤粮食和6万亩中药材、4 万亩孜然及瓜籽的生产基地。

玉米和西瓜、甜瓜、番茄、大辣子、花卉等制种,倍受国内外种子商家的青睐。

瓜州县境内盛产棉花、蜜瓜、小麦、葡萄,甘草,锁阳、苁菪等,享有“中国蜜瓜之乡”、“中国锁阳之乡”和甘肃“棉花基地”、“河西粮仓”的美誉。

农作物面积:席花66.2万亩、蔬菜25万亩、孜然5万亩、天才3.98万亩、红枣1.8万亩、小麦11.18万亩、玉米2.78万亩、西甜瓜1.58万亩、伊丽莎白瓜0.18万亩、苜宿6.76万亩。

庆阳市辖:西峰区、庆城县、环县、华池县、合水县、正宁县、宁县、镇原县。

庆阳素有“陇东粮仓”之美誉,盛产小麦、玉米、油料、荞麦、4、米、燕麦、黄豆等特色小杂粮久负盛名,备受推崇。

被农业部列入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生带,红富士苹果、曹杏、黄柑桃、九龙金枣等优质农产品享誉国内外。

最有特色的是氏阳黄花菜,似花非花,自古以来就有“谁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的赞美诗句。

庆阳还是全国最大的杏制品加工基地,全国规模最大的白瓜好仁加工出口基地,全国品质最优、发展面积最大的黄花菜基地,国家特产经济开发中心确定的全国特产白瓜籽、黄花菜示范基地。

庆阳还是中医药之乡,产有甘草、黄芪、麻黄、穿地龙、柴胡等30 0多种中草药。

华池县白瓜籽、黄花菜、黑木耳、小杂粮等土特产品驰名陇上,华池被称为“白瓜籽”之多、“小杂粮”之乡。

宁县素有“陇东粮仓”之称,盛产小麦、玉米、油料、黄豆、小米等,尤以特色小杂粮久负盛名,备受推崇。

宁县是甘肃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由于山水形胜的灵气所致,出产的早胜曹杏、九龙金枣、黄甘桃、红富士苹果享誉国内外。

农作物面积:果树112.63万亩、蔬菜112.81万亩、中药材11.22万亩、白瓜子6.6万亩、苜蓿7.15万亩、烤烟18.3万亩、马铃薯40.05万亩、小麦300万亩、玉米90万亩。

定西市辖:安定区、通滑县、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漳县、岷县。

定西市土壤气候极适合中药材、马铃薯生长。

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已査明的中药材有300多种,尤以岷归、党参驰名中外。

所产马铃薯形整、质优、储存期长、淀粉含重高。

通滑县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业为主,粮食作物有小麦、莜麦、扁豆、速效豆、谷子、糜子、玉米、洋芋、荞麦等17个种类。

经济作物有胡麻、蔬菜、瓜果、药材、花卉等上百个种类。

渭源是个农业县,素有“蚕豆之乡”、“马铃薯良种之乡”之称。

全县农作物以小麦、马铃薯、蚕豆、玉米为主,年种植良种马铃薯30万亩以上,是全省各地乃至周边省区的良种马铃薯繁育基地。

陇南市辖:武都区、成县、文县、宕昌县、康县、西和县、礼县、徽县、两当县。

宕昌县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盛产小麦、玉米、洋芋、大豆等粮食作物和花椒、苹果等各类经济林果。

境内有野生中药材636种,特别是当归、党参、大黄、红芪四大药材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质量优。

荣获国家经贸部《荣誉证书》,畅销国内外。

“大红袍”花椒、大白蚕豆、早熟薄皮核桃、松花蜜、花牛苹果、巨蜂葡萄、天然食品荞麦、燕麦已成生产规模,羊肚菌、蕨菜、剌龙芽、龙爪、剌五加等山菜产量大、质重优,深受中外客商青睐。

礼县主要产小麦、玉米、洋芋、大豆等粮食作物和苹果、花椒、核挑等经济林果,是全国32个优质水果基地县之一。

境内有各种药用动植物534种,素有“陇南药乡”之称,被誉为“五朵金花”的大黄、红芪、当归、党参、半夏等中药材远近闻名。

农作物面积:果树8.03万亩、蔬菜42.259万亩、花椒203.6万亩、玉米110万亩、大豆49.38万亩、荞麦30.3万亩。

临夏州辖:临夏市、临夏县、康乐县、永靖县、广河县、和政县、东乡族自治县、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临夏州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洋芋、蚕豆、青稞五大类,经济作物主要有大麻、甜菜、瓜果、花椒、药材类。

蚕豆是临夏的传统优势作物,粒大味美,营养丰富,是外贸出口的主要粮食品种之;临夏大麻色白质柔,为陇上名产;唐汪大接杏久负盛名,远销香港等地。

广河县小麦、玉米、洋芋为主要粮食作物,胡麻、油菜为主要经济作物。

和政县粮食作物主要有春小麦、青稞、蚕豆和洋芋,其它作物还有豌豆、玉米、荞麦、糜子、谷子、大燕麦,小燕麦等。

东乡族自治县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洋芋、玉米、豆类等,尤其盛产洋芋品优、质好、产量高;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胡麻、向日葵等。

农作物面积:花卉0.6193万亩、花椒2.46万亩、蔬菜9.77万亩、玉米万亩、小麦11.82万亩、当归3.37万亩、洋芋17.15万亩、油菜2 5.76万亩、胡麻2.23万亩、蔬菜15.2万亩。

甘南州辖:合作市、临潭县、卓尼县、舟曲县、迭部县、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

2004年全州建立各类特色产业生产基地61.90万亩,其中青稞生产基地25.23万亩,藏中药材产业基地7.38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 39万亩,全州各地兴起了一批规模化特色产品生产乡(村),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