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地《政治经济学》模拟试卷一(附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卷㈠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
⒊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⒈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什么?
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⒊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有什么区别?
⒋简要说明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⒈论述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⒉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和改革民生角度论述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四、材料分析题(18分)
2007年夏天以来,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并引起了美国和国际社会的金融危机。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也使中国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请阐述如下问题:
⑴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这场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⑵国际社会如何应对?
⑶我国政府的有效措施。

政治经济学模拟试卷㈠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人与自然界发生关系,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也叫社会的物质生产力。

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社会关系,叫做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

⒉不变资本和可变资
不变资本:表现在生产资料上的这部分资本。

在工人劳动的作用下其实物形态被耗费掉或转换存在形态,形成新的使用价值;其价值只是一次或逐渐地转移到新的产品中,不会发生量的变化,只是转移生产资料的旧价值。

可变资本:表现在劳动力上的这部分资本,其实物形态是雇佣劳动者本身,其使用价值是劳动者的活劳动。

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由于被工人的活劳动所代替,凝结在产品中能创造新价值,不仅包括自身的价值,还包括剩余价值。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了量的变化,使价值增殖。

⒊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
资本集聚:指个别资本家通过剩余价值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即本来意义的资本积累。

资本集中:是指通过在竞争中大资本兼并中、小资本,或者通过若干资本联合成为股份公司的办法,把原来分散的资本合并成更大的资本。

⒋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所谓通货膨胀,就是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所谓通货紧缩是指由于流通中的纸币供应不足、流通量下降而导致的单位纸币升值、物价持续下跌现象。

一般用消费物价指数作为度量指标。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⒈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形式是什么?
价值规律要求相交换的商品的价值量要相等,即要求进入交换领域的商品交换价值与价值一致。

但是,在现实的商品交换中,商品的交换价值与价值相一致只是个别的、偶然的现象,而交换价值与价值相背离的情况则是经常发生的。

这是因为,交换价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还要受其它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受商品供求关系的影响。

在以货币为媒介商品交换条件下,商品交换价值表现为价格。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市场中存在着商品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对比关系,即供求关系。

当某种商品在市场上的供给量不能满足需求量,即供不应求时,商品的购买者为了获得商品,必然竞相购买,价格就会涨到价值以上。

反之,当某种商品的供给量超过需求量,即供过于求时,商品销售者必然竞相出售,价格就会跌到价值以下。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是盲目进行的,因而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经常存在不平衡,商品的价格与价值也就经常地不一致。

(3分)
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地不一致,并不意味着违背了价值规律,更不表明价值规律失去作用。

这是因为:(3分)
(1)从孤立的一次商品交换来看,商品的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价值;但从商品交换的总体来看,也就是从较长时期来看,价格的上涨部分和跌落部分可以相互抵消,因而一定时期内商品的平均价格与价值是相等的,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2)从不同商品各自的价格变动来看,商品的价格无论怎样波动,都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而变动的。

例如,一辆普通自行车的价格不管怎样波动,它的价格总是低于一辆汽车,原因就在于自行车的价值低于汽车的价值。

可见,价格的这种上下波动,既不是无限制地上涨,也不是无限制地下跌,它始终是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上涨后又下跌,下跌后又上涨。

这正表明,商品的价格归根到底要受价值的制约。

所以,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且正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使商品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进行交换成为现实。

(2分)
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什么?
第一,国有垄断资本,由资产阶级国家直接经营与掌握的资本。

其形成途径有两个:一是国家利用财政手段投资建立国有制企业,主要分布于一些投资数量大、资本周转时间长、利润率比较低,但又是社会资本再生产所不可缺少,而私人垄断资本没有能力并且不愿意投资的产业部门;二是私人垄断资本企业的国有化,即国家用高价收买或其他补偿办法,把一些私人垄断资本创办的企业收归国有。

战后初期,英、法、意、奥等国,都对电力、煤炭、城市煤气、铁路运输、航空、邮政、电讯等公共生产服务部门及传统产业部门实行国有化。

(2分)
第二,国有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范围的结合,其组织形式是国私合营的股份公司。

这种结合主要有三种途径:(3分)
⑴国有垄断资本以参与制方式与私人垄断资本合办企业;
⑵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共同投资创办新的企业;
⑶吸收私人垄断资本加入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企业。

在合资的股份公司中,以国有资本的股份为参照,可以分成两大类:
一类国家掌握股票控制权的企业;
另一类是国家不掌握股票控制权的企业。

第三,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社会范围内的结合,即以私人垄断资本为主体,而国家垄断资本参与调节的结合方式,主要是:(3分)
⑴在剩余价值生产方面的结合,包括国家通过向私人垄断资本出售国有企业或国有资产,对私人垄断资本企业给予补贴,提供资助及提供优惠贷款等方式,直接为私人垄断资本企业提供生产所需的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还包括通过国家对科学研究、基础设施、教育及社会保险、保障,为私人垄断资本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及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⑵在剩余价值实现方面的结合。

在国内,国家作为商品和劳务的采购者,向私人垄断组织大量定货,提供稳定市场;在国际上,国家通过国有垄断资本输出为私人垄断资本企业开辟国际市场,促进其商品输出。

⑶在剩余价值分配中的结合,即在剩余价值的分配中,私人企业通过上缴税收形式把剩余价值或额利润转到国家手中,国家再通过财政渠道进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各种形式保证私人垄断资本的利益,如在国有企业与私人垄断资本的采购与供应关系中,通过低价售出、高价购入的办法,把国有企业中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大部分,甚至国家财产转化为私人垄断资本企业的利润或形成新的私人垄断资本。

⒊级差地租与绝对地租有什么区别?
首先,内涵不同:(3分)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是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超额利润。

它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

绝对地租由于土地私有权垄断的存在,租种各类土地都必须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地租。

其次,存在条件不同:(2分)
级差地租存在的条件是土地自然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在农业中,优越的土地自然条件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获得超额利润。

绝对地租存在的条件是农业属于资本有机构成比较低的社会生产部门,农产品价值高于生产价格,剩余价值大于平均利润,这使得租种劣等地的农业资本家把农产品按高于生产价格的价值出售,在平均利润以上出现了余额。

最后,存在的经济原因不同:(3分)
级差地租产生的经济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由于自然条件优越的土地是有限的,劣等土地是绝大多数。

而好地一旦被某些农业资本家租佃,就排斥其它农业资本家再来使用上好的土地。

绝对地租产生的经济原因是农业中的土地私有权垄断,使农产品按价值而不是按生产价格出售,即不参与利润率平均化。

在农业部门中,土地是不能由资本自己创造和自由支配的,独立于资本之外,存在着与资本相对立的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这使资本对农业产业的进入构成一种壁垒或限制。

这个壁垒不是排除工农业之间的自由竞争,而是决定了资本如不缴纳地租,不论租种优等地、中等地、劣等地,在事实上不可能的。

所以,正是土地私有权垄断的存在使得农产品按价值不是按生产价格出售,不参与利润率平均化,并把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以上的余额截留下来转化为绝对地租。

⒋简要说明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

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或基本目标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提高经济效率;二是实现社会公平。

(1分)
在现实生活中,宏观调控的最终目标具体表现为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即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平衡国际收支。

中共十六大也提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与以往的宏观调控目标比,这是考虑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一般要求以及我国宏观经济总体情况提出的宏观调控目标。

(3分)
⑴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4分)
⑵充分就业。

⑶稳定物价。

⑷平衡国际收支。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⒈论述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是对公有制经济的有益的必要的补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3分)从我国现阶段来讲,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有:(2分)
⑴个体经济——小私有制经济;
⑵私营经济——资本主义所有制经济;
⑶外资经济——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资本经济。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原因:(6分)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整体水平比较低,经济发展不平衡,生产的社会化程
度不高,客观上要求有一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正在成为与公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融合的经济成分,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⑴贯彻“三个有利于”生产力标准的结果;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在国家法律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并适当发展,从总体上看,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更快发展。

⑵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毫不动摇的发展。

我们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权宜之计,不是暂时的东西,是长期的、稳定的、一贯的方针。

⑶无论是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它们本身都要按照现在企业的制度来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调整,这样才能够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且必须用政策和法律对它们进行干预和调整。

要坚持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公平竞争。

在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同时,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消极作用要加以引导,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国家的政策、法令对它们加以引导、限制和监督,促进它们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竞争中促其健康的共同发展。

(4分)
⒉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和改革民生角度论述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答案要点: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系统的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总体。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支柱,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

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这几项社会保障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

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的“安全网”,它对社会稳定、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5分)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在于:首先,是社会主义市场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竞争和优胜劣汰,如果企业或者劳动者个人在竞争中暂时被淘汰,就要由社会来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展。

(5分)
其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需要,社会保障体系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是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发展的体系能够为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分享。

(5分)
总之,建立和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

四、材料分析题(18分)
2007年夏天以来,美国发生了次贷危机并引起了美国和国际社会的金融危机。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已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也使中国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请阐述如下问题:
⑴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这场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⑵国际社会如何应对?
⑶我国政府的有效措施。

答案要点:
⑴造成这场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不当的原因,也有金融监管缺失的原因。

但是其最根本的原因或根源是资本对高额利润的追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一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表现在消费领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要相对缩小的矛盾,特别是房地产无限扩张和普通老百姓的收入相对缩小的矛盾。

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达到尖锐化程度时,就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

(9分)
⑵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是继续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尽快恢复市场信心,遏制金融危机扩散和蔓延。

主要发达经济体应该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实施有利于本国和世界经济金融稳定和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稳定自身和国际金融市场,维护投资者利益。

同时,各国应该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扩大经济金融信息交流,深化国际金融监管合作,为稳定各国和国际金融市场创造必要条件。

(9分)
⑶我国政府采取了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和其他措施,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9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