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地球运动导学提纲1--2

合集下载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

高一必修一地理复习提纲学习地理要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复习提纲大全,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一地理复习提纲一二章知识点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天体: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流星、彗星,其中恒星和星云是最基本的天体。

恒星特点:①自身可以发光、发热;②体积、质量巨大; ③距离遥远。

彗星哈雷彗星 76周年比较: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天体系统:运动中的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河外星系地球天体系统:总星系地月系太阳系月球其他行星系银河系其他恒星系4.八大行星名称:水、金、地、火、(小行星带)、木、土、天王、海王星(距日远近)5.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分类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6.共同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日地距离适中,形成了适宜生物生长的温度条件内部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大气聚集,形成了适宜生命物质呼吸的大气7.存在生命地球上有液态水的行星安全的宇宙环境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概况: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其表面温度约为6000K.太阳能量的来源:太阳内部的核聚变。

太阳辐射的影响:①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促进生物生长②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③煤、石油等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④是生活和生产中多种能源的来源注意:地热、核能、潮汐、地震与太阳辐射能无关4.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递减5.太阳的结构:由内向外,分别是光球层(太阳黑子)、色球层(耀斑和日珥)、日冕层(太阳风)。

#FormatTableID_0#6.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 耀斑---色球层太阳活动最激烈(剧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的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②影响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③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④影响地球气候,发生异常(主要黑子与降水的关系)。

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教案第一册

高中地理第1章地球的运动第2节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教案第一册

第2课时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的更替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通过地理课件的演示,观察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

(地理实践力)2.结合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总结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变化规律;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

(综合思维)3。

运用资料,了解二十四节气及其意义。

(人地协调观)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弧和夜弧:一个地方的昼夜长短,与它所在纬线昼弧与夜弧的长度有关.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

2.变化规律(1)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夏半年(自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

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范围也达到最大.(3)北半球冬半年(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四周,出现极夜现象。

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范围也达到最大。

(4)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相反。

(5)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时.二、四季的更替1.天文四季(1)表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2)典型地区:中纬度地区出现明显的四季变化。

(3)划分①我国传统四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起点.②欧美传统四季: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作为四季的起点.2.气候四季(1)划分目的:与气候变化相吻合。

(2)划分方法:北温带国家多把3、4、5月确定为春季,6、7、8月确定为夏季,9、10、11月确定为秋季,12月和次年1、2月确定为冬季。

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恰好相反。

(1)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差别越大。

()(2)自9月1日到教师节,我国各地昼长夜短,昼渐短夜渐长。

()(3)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短。

()(4)全球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特征明显;低纬度、高纬度地区“四季模糊”,特征相似。

高中地理地球和地球运动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地球和地球运动复习提纲

专题复习 地球和地球运动知识总结(一)地球知识1. 形状和大小。

地球形状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

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

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

(1)纬线:纬线都是圆,也称为纬线圈,长度不等。

赤道最长,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纬度:赤道是零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 ”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 ”作代号。

北纬、南纬各有90°。

低纬、中纬和高纬。

南北半球划分。

(2)经线:也叫子午线。

经线是半圆,所有经线长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度:零度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属于东经,用“E ”作代号;以西的180°属于西经,用“W ”作代号。

东西180°经线合为一条经线。

用20°W 和160°E 的经线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二)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的方法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中学生常见的经纬网图(图1)有以下三种形式:①确定纬线与纬度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

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增大。

②确定经线与经度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

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少。

(三)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在经纬网图上可以根据经纬度量算两点之间的距离。

纬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即经线长度)大约是111km ,赤道上经度1°对应在地面上的弧长大约也是111km ,因此只要知道了任意两地间的纬度差,或者是赤道上任何两地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 (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o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第二单元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00-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二: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1-3-2地球的运动2要点

1-3-2地球的运动2要点

课堂互动与探究知识详解知识点一地球的公转运动1.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

2 .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

3.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

但从地球北极上空向下俯视,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日公转;从地球南极上空向下俯视,地球沿顺时针方向绕日公转。

如下图所示:4.公转速度随着距离太阳远近而变化。

距离太阳近,公转速度快;反之,距离太阳远,则公转速度慢。

地球在近日点时,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最快,在远日点时,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最慢。

6月22日至12月22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12月22 日至6月22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5.公转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年,约为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一个恒星年,它是以一颗遥远的恒星作为参照物测定的,是地球公转360°所需的时间。

【例11 有关地球公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公转轨道为一正圆B .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速度最快,正值北半球的夏至日C .北半球的夏半年比冬半年的时间短,而这则与公转速度的变化有关系D .地球离太阳最远时为7月初[解析]地球公转轨道为一近似正圆的椭圆;地球在公转轨道近日点时是1月初,为北半球的冬季。

北半球夏半年时地球公转速度慢,而北半球冬半年时地球公转速度快,所以北半球夏半年应比冬半年的时间长一些。

因此正确答案是D[答案]D知识点二黄赤交角1.黄赤交角示意图黄赤交角是指赤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度数为23.5 °正是由于有黄赤交角的存在,才会有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才会有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也可以这样说,没有黄赤交角也就没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2.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夏至口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23°26'S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简称太阳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1-2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59张)

2022-202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件1-2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59张)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在地球由B位置向C位置运动的过程中
A.北半球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夜变长,并长于昼
在地球由B位置向C位置运动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向南回归线,南半球 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长。
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正午太阳高度:当地地方时为12:00的
太阳高度,也是一天中最大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A地正午太阳高度= 90°— 两地纬度差
地转偏向力左手定则(南半球)
地转偏向力右手定则(北半球)
注:两地指A地与太阳直射点
计算:冬至日时北京(40°N)的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
基础过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如果②地位于北半球,那么,纬度最高的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②地昼弧为270°,说明该地昼长夜短,如果②地位于北半球,昼弧为195°的③地 也是昼长夜短,也位于北半球,但③地昼弧短于②地,说明③地纬度低于②地; 昼弧为165°的①地与③地纬度数相同,且①地位于南半球;④地昼弧为180°,说 明该地昼夜等长,位于赤道。综上所述,四地纬度由低到高:④<①=③<②。 纬度最高的地点是②地,故选B。
黄赤交角变化
热带
五带范围变化
温带
寒带
增大 扩大 减小 扩大
减小 减小 扩大 减小
太阳视运动
“太阳视运动轨迹图“的结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为)

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温差

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温差

高中地理选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温差摘要:一、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1.地球自转的概念2.昼夜交替的原因3.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二、地球公转与四季形成1.地球公转的概念2.地球公转的轨道及特点3.四季形成的原因4.地球公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地球运动与温差1.地球运动与太阳辐射的关系2.地球运动对地表温度的影响3.温差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正文: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广泛体现在昼夜交替、四季形成和温差等方面。

了解这些现象的原因和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运动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一、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1.地球自转的概念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线旋转,每转一圈称为一个自转周期。

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自转周期约为24小时。

2.昼夜交替的原因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

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

阳光照射的一面是白昼,未被阳光照射的一面是黑夜。

随着地球自转,阳光照射的区域不断变化,从而形成昼夜交替。

3.地球自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地球自转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作息,如作息时间、工作时间等。

此外,地球自转还影响了通信信号的传输和导航系统的精度。

二、地球公转与四季形成1.地球公转的概念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上的运动。

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称为一年。

2.地球公转的轨道及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呈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地球公转具有周期性、方向性和稳定性等特点。

3.四季形成的原因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不同地区受到太阳辐射的不均匀,从而形成四季。

春、夏、秋、冬四季的划分是根据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变化而来的。

4.地球公转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地球公转影响了我们的气候、农业生产、能源消耗等方面。

如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导致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改变,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

三、地球运动与温差1.地球运动与太阳辐射的关系地球运动,尤其是地球公转,影响了地球不同地区受到太阳辐射的强度。

第一章地球上的运动-高中地理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

第一章地球上的运动-高中地理全册必背章节知识清单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知识点1: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

2.运动特点特点自转轴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北半球纬度越高,北极星相对地平线的高度越高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太阳日:24时恒星日:23时56分4秒,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速度角速度:约为15°/h ,除极点外都相等线速度:由赤道至两极递减知识点2:地球的公转 1.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1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1恒星年为365日6时9分10秒,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4.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5.速度位置 时间 速度A 点 近日点 1月初 线速度较快,角速度较快B 点远日点7月初线速度较慢,角速度较慢知识点3: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概念(1)赤道平面: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

(2)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平面。

(3)黄赤交角: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黄赤交角,目前是23°26′。

2.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1)移动规律(北半球)Chapter 1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2)周期: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一、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还有相关性,具体如下表所示:三、我国航天发射基地区位条件评价(1)常规法: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由此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2)极点法: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同理,看到地球是逆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在北极上空,看到地球是顺时针方向旋转的是在南极上空。

(3)经度法: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也是地球自转方向。

(4)海陆法:根据大洲和大洋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判断地球的自转方向。

如沿某一纬线从欧洲到亚洲的方向或从太平洋经巴拿马运河到大西洋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方向。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一章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第一章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象。昼渐长则极昼范围渐大;昼最长则极昼范围最大(整个极 圈);昼渐短则极昼范围渐小。
昼短于夜的半球,纬度越高夜越长,极地附近出现极夜现 象。夜渐长则极夜范围渐大;夜最长则极夜范围最大(整个极 圈);夜渐短则极夜范围渐小。
例如:
请分析2022年寒假(1月21日-2月14日)及暑假(7月15日9月1日)期间,广州的昼夜情况及变化趋势?
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季节变化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各地,每年
受到太阳直射两次。
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季节变化(规律总结)
太阳直射点靠近某地时,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大; 太阳直射点远离某地时, 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小。
活动:描述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活动:描述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二)正午太阳的方向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内正 午太阳有时在南方,有时在北方。
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全年 正午太阳都在南方。
在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全年 正午太阳都在北方。
活动:描述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
案例1: 图1.17a示意地球上四个特殊纬度年内正午太
A.A点所在纬度地区昼短夜长 B.C点所在纬度地区昼长夜短 C.B点所在纬度地区昼短夜长 D.P点所在纬度地区昼长夜短
答案:D 读图可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P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A、P位于北半球,
昼长夜短,A错误,D正确;C位于南半球,昼短夜长,B错误;B位于赤道,昼 夜平分,C错误。故选D。
课后练习:
四、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
(一)四季更替
由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太阳辐射在 一年中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形成了四季。

高一地理上册必修一第1、2单元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上册必修一第1、2单元复习提纲(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上册必修一第1、2单元复习提纲(学问点总结)高一地理上册第1、2单元复习提纲(学问点总结)第一单元宇宙环境一、考试内容分析:人类对宇宙的相识在不断深化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会举例:恒星等;还有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缘由太阳系图: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的分类及各自的成员(地球的一般性)天体系统的层次: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总星系小行星带的位置彗星中心天体:太阳(质量最大)地球上生命存在的缘由(地球的特殊性)宇宙环境的缘由:九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太阳光照稳定地球自身的缘由:相宜的日地距;相宜的体积与质量太阳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重大的影响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影响:是自然界水、大气、生物循环的主要动力;生产和生活的能量(太阳能和化石燃料)太阳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大气分层太阳活动类型太阳活动比较对地球影响光球层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记对气候:降水与黑子数的相关性干扰电离层,影响短波通讯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磁暴色球层耀斑最剧烈的太阳活动显示;但两者常相伴出现,活动周期为11年地球自转的方向及周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北极逆时针;南极顺时针周期:1个恒星日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缘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一、二昼夜更替晨昏线的含义、位置太阳高度的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阳高度?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0昼夜更替的周期及意义:1个太阳日(24小时)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自西向东自转:地方时东早西晚;每15经度地方时差1小时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影响--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之三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处不偏影响:风向;洋流;河流两岸冲刷和泥沙积累状况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公转方向:同自转相同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及大致日期周期:1个恒星年速度的改变: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黄赤交角(体现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重视黄赤交角的立体图和平面图:理解图上重要的点、线、面、角及其关系,并要求会画、会描述地轴、晨昏线、赤道面、黄道面、南北回来线、南北极圈、太阳直射光线(点)黄赤交角与地轴的轨道倾角的关系黄赤交角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地表位置的移动--地表太阳辐射量的时间安排改变明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周期:--以1回来年为周期,在南北回来线间来回移动(线上有一次直射;线间有两次直射)黄赤交角的改变会导致五带范围的什么改变?“二分二至图”地球位置及相应的日期和节气、公转方向、地轴指向、近远日点的大致位置、公转速度的改变10、四季与五带的形成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周年改变:同日不同纬度的分布规律: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同纬度不同季节的改变:近大远小(6月22日前后12月22日前后)昼夜长短的周年改变: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直射点移向的半球昼渐长6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内有极昼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以内有极夜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四季的划分:(中纬度明显)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改变--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的时间为天文夏季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时间为天文冬季春秋是其中的过渡三种四季;24节气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状况--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五带形成五带界线及各自现象;五带是气候划分和自然带划分的基础11、宇宙探测的意义和现状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开发宇宙资源(空间资源及特点、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二、考题分析本单元内容在会考100分中约占10%;会考综合题中第一题出自本单元;1、请参照《会考说明》中试题举例进行练习:附录一的题型示例P10的三、1;附录二P29的第Ⅱ卷中的1、附录三P53的第Ⅱ卷中的12、关于本单元综合题要驾驭的基本点:南北回来线、南北极圈、黄道面、会画晨昏线、夜半球、赤道面自转和公转方向日期及节气该日直射点的位置、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图中各点昼长的比较、极圈和赤道的昼长是多少小时图中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状况图中各点的昼夜长短状况及今后的改变公转速度的改变能联系的学问点:北京何日早上6点升旗?(B、D)北京人影渐长是哪一阶段?(从A到C)当地球运行到A点(或C点)时:地中海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热--夏季/暧湿--冬季)因为受(副高/西风)限制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呈现(一片葱绿/一片枯黄)景观,因为受(赤道低压/信风)限制北京此时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寒冷干燥),主要因为(东南季风/西北季风)的影响亚欧大陆上(亚洲低压/亚洲高压)势力强盛东亚刮(东南风/西北风),缘由是(海陆热力差)南亚刮(西南风/东北风),缘由是(东南季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季风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冬季刮东北风的缘由是海陆热力差)北印度洋环流呈(顺时针-海水东流-因为刮西南风/逆时针-海水向西流-因为刮东北风)当地球公转到(A/C)点时,长江口旁边海疆的盐度最(低/高) 当地球运行到D到A的过程中:珠江、长江处于汛期(因为雨季雨水补给)从A到B的过程中:黄河(雨季到来)、塔里木河处于汛期(夏季冰川融水最多)其次单元大气环境一、考试内容分析1、大气的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体杂质等主要成分的作用低层大气组成:稳定比例的干洁空气(氧氮为主)、含量不稳定的水汽、固体杂质氮--生物体基本成分氧--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臭氧--地球生命爱护伞,汲取紫外线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杂质:凝聚核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分层气温随高度改变气流状况其它特征与人类关系对流层越高越低对流占3/4大气质量;水汽和尘埃;各纬度层高不一样天气现象平流层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飞行;存在臭氧层高层大气存在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太阳活动干扰短波通讯3、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能量源:太阳辐射(各类辐射的波长范围及太阳辐射的性质--短波辐射)(2)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热力作用)--太阳晒热大地,大地烤热大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三种形式及各自现象(用实例说明)影响减弱大小的主要缘由:太阳高度角(各纬度减弱不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了解地面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辐射(红外线长波辐射) 保温作用的过程:大气剧烈汲取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图示及实例说明--如霜冻出现时间;日温差大小的比较)保温作用的意义:削减气温的日较差;保证地球相宜温度;维持全球热量平衡4、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1)大气运动的根本缘由:冷热不均(各纬度之间;海陆之间)(2)大气运动形式:最简洁形式:热力环流(图示及说明);举例:城郊风;海陆风;季风主要缘由热力环流分解:冷热不均引起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风):形成风的根本缘由:冷热不均形成风的干脆缘由:水平压差(或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风的三个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表磨擦力风向的确定:1力风(理论风)--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2力风(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3力风(实际地表风)--斜穿等压线,北右偏,南左偏留意北半球实际地表气压场中的某点风向的画法5、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1)无自转,地表匀称--单圈环流(热力环流)(2)自转,地表匀称--三圈环流(3)三圈环流的组成:0-30低纬环流;30-60中纬环流;60-90高纬环流地表形成7压6风:纬向分布的志向模式(带状)各气压带的干湿状况(低压湿;高压干)各风带的风向及干湿状况(信风一般较干;西风较湿)极锋:60度旁边,由盛行西风和极地东风相遇形成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性南北移动而移动(4)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实际地表状况(块状)最重要的影响:海陆热力差表现(大气活动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太平洋上高压北半球1月(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太平洋上低压(5)季风环流(重视图示)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东亚季风最典型季风的成因:主因--海陆热力差(可说明东亚的冬夏季风;南亚的冬季风) 南亚夏季风的成因--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过赤道右偏成西南风(或概括说: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改变大,易有旱涝灾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柔少雨;夏湿热--留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季(东北季风限制)和雨季(西南季风限制)交替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和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6、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是对大气环流作用的总结(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促进了凹凸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与水汽的交换;调整了全球的水热分布;是各地天气改变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几类重要气候的成因: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岸;冬受西风限制,暖湿;夏受副高限制,干热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20度之间;全年高温,雨季受赤道低压限制,干季受信风限制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限制,气候暖湿热带雨林气候:赤道旁边;全年湿热,终年受赤道低压限制三种季风气候:(见以上分析)7、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锋面系统锋面类别图示符号表示过境前天气过境时天气降水位置举例冷锋暖气团限制:晴;气压低阴天、下雨、刮风、降温锋后冬寒潮;夏我国北方暴雨暖锋冷气团限制:晴;气压高连续性降水锋前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气压:凹凸压气流:气旋和反气旋图:会推断;会画风向中心气压水平气流方向垂直气流方向中心天气状况举例其它影响气旋低北逆南顺向上阴雨亚洲低压沿槽线形成锋面反气旋高南顺北逆向下晴亚洲高压锋面气旋(重要!)要求:图上每一个天气系统的识别;不同地点所受天气系统的限制及出现的天气现象8、地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8-1气候因子分析地理位置A纬度位置:确定太阳辐射--气候差异的最基本缘由--确定热量或气温B海陆位置:例如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温差小,湿度较大;大陆性反之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形成是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性质的差异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干脆限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干脆热源与水源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8-2气候类型气候特点(会推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气候要素:气温、降水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温带气候分为三种: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潮湿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气候成因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气压带和风带交替限制气候: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限制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气候分布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缘由及危害现象产生缘由污染物危害对策温室效应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殊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二氧化碳海平面上升(缘由?)对沿海低地构成干脆威逼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改变,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改变(详细表现?)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纳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臭氧层的破坏运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烃等太阳紫外辐射增加:干脆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全球合作,削减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主动研制新型制冷系统酸雨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最根本途径:削减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探讨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

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1-2-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生版)

高二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1-2-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学生版)

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课程标准课标解读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结合实例分析,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

2.通过观察总结,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结合材料,分析四季更替的原因及五带的划分。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夜长短反映日照时间的长短。

2.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目标导航知识精讲时间昼夜长短分布规律特殊现象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至北极四周为极昼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皆为极昼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至北极四周有极夜现象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昼夜等长均为12时【微点拨】(1)太阳直射某地,该地不一定昼最长、夜最短,北半球各地夏至日这一天昼最长,南半球各地冬至日这一天昼最长。

(2)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高,地球上各地昼夜相差越大,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越大。

(3)同一纬线上各地同一天的昼夜长短相等(日出、日落地方时也相同);同一纬线的昼夜长短在一年中有两个日期相同(除二至日),且这两个日期近似关于二至日对称。

【知识拓展】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1)对称规律:同一纬线上各地昼夜长短相同(同线等长);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二分日前后时间相同的两日期,昼夜长短相反。

二至日前后时间相同的两日期,昼夜长短相同。

(2)递增规律:大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3)变幅规律:赤道处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

(4)极昼、极夜规律: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

【即学即练1】2020年2月底,我国黄河站空间物理观测台(11°56'E,78°55'N)迎来了当年极夜之后的首次日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导学案设计

中图版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导学案设计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导学案知识链接:(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轴: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的,其北端始终指向附近。

从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方向:自向从南极上空看,呈方向旋转。

1.自转恒星日:真正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时。

周期: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地球自转,用时。

角速度:极点为,其他各处相同,即。

速度:线速度:自向减小(赤道处最大)。

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呈;从南极上空看呈。

周期:一个年,日时分秒。

2.公转形状:近似正圆的。

轨道:近日点:初。

远日点:初。

角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速度:线速度:平均:,点较快,点较慢。

(二)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地球运动是与的叠加。

2.黄赤交角:指平面与平面的交角,目前是。

3.影响:使太阳直射点在之间往返运动,并使地面获得太阳的辐射能. 请用图示意昼夜半球、晨昏线、太阳光线。

(注:太阳光线应始终与晨昏线垂直)4、地方时产生的原因:由于地球自向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来说,边的地点比边地点先看到日出。

这样时间就有了早迟之分。

边的地点比边地点时间要早。

同一时刻,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时。

经度相差°,时间相差1小时。

5、区时的计算(1)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的两地,时区号数相减,东加西减。

例如:东八区为8点,东九区为 点,东二区为 点。

(2)分别在东时区和西时区的两地,时区号数相加,东加西减。

例如:东八区为20点,西五区为 点。

6、我国统一采用“ 时间”,即 区的区时,东经 °的地方时。

美国纽约在 区,英国伦敦在 区。

7、赤道平面指过 并与 垂直的平面。

黄道平面指地球 轨道平面。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做 ,目前为 。

请在上图中注出地轴、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并注出南北极点、黄赤交角的度数。

请在下图中注出二分二至及日期、地球公转方向、地球自转方向。

二分二至如何判断?(1)根据地轴倾斜方向判断 ;(2)根据地球公转方向判断 。

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导学提纲4

高一地理必修一1-3地球的运动导学提纲4

第3课《地球的运动(04)》导学提纲(学生用)班级: 姓名: 小组: 评价:【学习目标】1.掌握地方时、区时及日期的计算2.昼夜交替、经度时差、经度时差的简单计算【重点难点】1.掌握地方时、区时及日期的计算2.昼夜交替、经度时差、经度时差的简单计算【学法指导】预习、合作探究【导学流程】时差同一纬度地区,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⑥____小时。

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⑦____分钟。

为避免世界各地使用地方时带来的不便,国际规定将全球分为⑧____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⑨___,东西十二时区,各跨经度⑩____合为一个时区。

各时区都以本时区?________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3.国际日界线:原则上指?______经线。

向东过日界线?____一天,向西过日界线?____一天。

【学习过程】探究点一地方时差探究材料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于北京时间2010年4月30日晚20:10在世博文化中心正式开幕,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总投资达450亿元人民币,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

1.材料中的“北京时间”就是北京的地方时吗?地方时和区时有何区别与联系?2.家住纽约的玛丽想看世博会开幕式直播,则应在什么时间打开电视机观看,说明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步骤。

3.通常情况下,在地球上的日期界线有几条,有何区别与联系?如何确定“今天”与“昨天”的范围?【堂测堂练】右图中心点为北极,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甲地地方时为( )A.15时 B.9时 C.3时 D.12时第3课《地球的运动(04)》导学提纲(答案)⑥1 ⑦4 ⑧24 ⑨15°⑩7.5° ?中央经线 ?180° ?减 ?加 ?地球自转 ?右 ?左?无探究点二:1.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不是北京所在的116°E的地方时。

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1)地方时的判断与计算①依据:同一时刻地球不同经度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相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一学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速度。

2、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方向、周期、速度和公转轨道的特点。

3、认识地球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关注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学法指导1、通过阅读地图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2、能根据经度数的变化规律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

3、能动手绘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特点。

三、知识链接地球上的方向,恒星年,太阳年,角速度和线速度 四、自测题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阅读课文完成)1、地球的运动包括 和 两种基本形式2、地球运动的基本情况(1)地球自转方向:是 ,北极 、南极 。

请用箭头示意。

地球侧视图 北半球图 南半球图(2)、地球自转周期; 真正周期是 日,为 时分 秒;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日。

为 时 分 秒;(3)、地球自转速度(A )角速度约为 °/小时,南北极角速度为 ,地表其他各地角速度 ; (B )线速度由 向 递减,南北极线速度为 。

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2、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地区是( )A.赤道地区B.两极地区C.南北纬300附近D.南北纬600附近 3、关于地球自转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B.一个太阳日地球自转360°C.一个恒星日是24小时D.太阳日比恒星日稍长 4、有关地球自转角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天大约向东转15度B.每小时大约向东转过15度C.自转的角速度,处处相同D.自转的角速度因纬度不同而不同。

5、关于地球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地球的公转②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都是自东向西 ③地球公转的轨道接近于正圆,周期为一个月④每年七月初,日地距离最大,地球公转速度最慢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6.下列与地球自转运动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地球上不同地点自转线速度都相同B .地球上任何地点每24小时昼夜都更替一次C .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D .地球上任何地点的角速度都是15°/小时7、读右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用箭头在图中标出地球的自转方向; (2)填注图中每条经线和纬线的度数; (3)写出图中A 、B 两点的经纬度。

A. 、 。

B. 、 。

问题讨论:读教材图1.14北极星附近星辰运动轨迹,据图回答1)图中星辰的运动轨迹为何以北极星为中心?2)图中星辰的运动轨迹反映了什么内容?3)图中星辰的运动方向怎样?问题讨论:读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说明; 1)地球自转角速度,线速度有何规律?2)通过线速度的变化, 北纬 60度的线速度是赤道的多少?3)与A 点相比,自转线速度和角速度都相同的点有________。

4)同一纬线上的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线速度相同吗?为什么?问题记录★ ★ ★ ★ ★五、当堂检测1、下列叙述中,与毛泽东诗句描述的“坐地日行八万里”情形最相吻合的是 A.赤道处的线速度 B.30°纬度处的线速度C.60°纬度处的线速度D.任何纬度,因为诗句描述的是地球公转线速度2、 位于地球上空的同步人造卫星,其绕日公转的速度与地面上对应点的自转速度相比较,两者的: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D .角速度不同,线速度相同 以下是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 3.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A 、北半球中纬度B 、北半球低纬度C 、南半球中纬度D 、南半球低纬度 4.图中a 、b 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 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 、a 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 、b 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 、a 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D 、b 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5、读以极点为中心的投影图(虚线为回归线),分析回答: (1)C 点代表 (南、北)极点。

(2)当图中A 点天文台于6月9号晚上9时,将一台天文望远镜对准织女星, 并保持望远镜位置和一切状况不变,到6月10日 望远镜再次对准织女星的时刻是 ( )A.晚上9点B.晚上9点3分56秒C.晚上8点56分4秒D.晚上8点3分56秒六、知识清单12、写出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七、学后反思;0°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第一章、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第二学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原理,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

2、结合相关示意图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点以及它们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3、分析黄赤交角形成的原因以及对地球产生的影响。

二.学法指导1、阅读P14,图1.17掌握地球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和远日点。

2、阅读P15,图1.18掌握地球公转轨道上的四个节气及日期。

黄赤交角的形成。

3、能动手绘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特点。

三、知识链接1、看右图能认识赤道平面、黄道平面、黄赤交角及度数 赤道平面指过 地心 并与 地轴 垂直的平面。

黄道平面指地球 公转 轨道平面。

赤道平面与 黄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交角,叫做 黄赤交角 , 目前为 23 °26′2、尝试画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简图:34.夏至日和冬至日的光照图应该怎么画?图6为夏至日的光照图,图中已经画出直射光线和赤道,要求画出晨昏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图7为冬至日的光照图,图中已经画出直射光线和赤道,要求画出晨昏线、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四、自测题;(阅读课文完成)1、地球公转运动 ;(1)、地球公转方向是 。

(2)、地球公转周期真正周期是 年,为 日 时 分 秒;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是 年,为 日 时 分 秒。

(3)、地球公转轨道是 轨道。

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4)近日点( 月初)、远日点( 月初)(5)、地球公转速度:近日点速度较 ,远日点速度较 。

(6)、在图中标注地球公转方向,A 、B 、C 、D 四个点的节气和日期。

单项选择题1.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范围是由下列哪个条件决定的( ) A.地球的形状 B.地球的自转 C.国际规定的 D.黄赤交角的大小2. 每年劳动节到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 ) A.先向南再向北 B.先向北再向南 C.一直向北 D.一直向南3. 当我们欢度2015年元旦时,地球公转位置在( ) A .近日点附近B .远日点附近C .冬至点D .夏至点4.从12月22日至第二年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移动方向是:( ) A.向北移动 B.向南移动 C.先向南后向北移动 D.不变5.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当中能见到太阳直射头顶景象的次数是(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一次也没有6.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 )A. 0度B. 23度26分C. 66度34分D. 90度 7.当地球公转运行到近日点附近时( ) A.公转速度不快B.公转速度较慢C.北半球正值冬季D.南半球正值秋季 8. 关于地球的公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的公转轨道是椭圆,但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中心B.地球运行至远日点附近大致是每年的7月初C.地球公转一周需要的真正时间是一个回归年(长为365d5h48m46s )D. 地球公转至近日点时速度最快,正值北半球的夏至日9、下列各地角速度相同,但是线速度不同,线速度最大的是()A.哈尔滨B.北京C.广州D.海口10、读下面四幅示意图,图中,能正确表示黄赤交角的是()A.①B.②C.③D.④问题记录;★★★★★五、当堂检测1.下图是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示意图,当直射点()°A.位于④处时,日期是6月22日前后B.位于①或⑤处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C.从①处移到⑤处,需要1个恒星年D.从②处移到④处,我国各地白昼逐渐变长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6分)(1)在公转轨道上标出公转方向和在A位置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当地球运行到B点时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为北半球的________(节气)。

(3)C点位置,地球公转到________(近日点、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________(较快、较慢)。

(4)从D到C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半球,向________(南、北)移动。

3、下图XOY为地轴,MN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ST、S′T′为极圈。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A.∠XOF B.∠TOFC.∠FON D.∠TON(2)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有(多选)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B.各地全年都昼夜平分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E.无大气环流现象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3)假设黄赤交角变为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 _____ (纬度)纬线向南、北降低;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范围将扩大的是____六、知识清单;1、学会在图中恰当的位置用箭头表示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并注出二分、二至日的位置2、能在右图中区分黄赤交角并回答问题: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 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为③④七、学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