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困境及解决路径

合集下载

德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德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德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德育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日益增多。

本文将围绕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展开探讨。

一、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德育工作的概念不够明确德育的定义和范畴并没有达成普遍的共识。

很多学校和教师对德育的认识欠缺深入,导致了德育工作缺乏指导思想和统一标准,给实际工作带来了许多困惑。

2.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单一德育工作滞留于“讲规矩”的层次,缺乏多元化的途径与方法,往往呈现出单调、僵化的状态。

德育工作不能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许多教育者需要拓展德育工作的内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3.德育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理念不过硬、制度不健全是当前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

教师工作量大、教学压力大、负担沉重等问题,都给德育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同时,德育工作也缺乏有效的量化指标和评价体系,难以实现实质性的改进。

4.教育资源不平衡德育资源相对教学资源来说明显不足,在德育上的投入远远落后于教学资源上的投入,德育设施相对匮乏,人力资源也难以被充分利用。

二、德育工作中的解决方案1.建立完整的德育工作体系完整的德育工作体系应当包括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学生个性化辅导、班级文化建设、学生社团建设等方面。

这样,才能够全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提升学校的整体文化素质。

2.拓展多元化的德育工作途径和方式德育工作需要更多的多元化途径和方式。

可以通过开展学生互助式学习、关爱式教育等实际操作方案来推广个性化的德育工作。

让学生在自然的环境中学习人情启蒙、社会礼仪等基本素养,丰富学生的道德素养水平。

3.教师的职业素养需要更多地关注教育者的师德师风需要不断提高,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家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并得到及时解决。

这些问题有时候会极大影响到学生的道德发展,因此必须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resolution。

同时,学校还应该加强教师的职业发展建设,提高教育者的教育能力和德育能力。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操作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寻找解决对策,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优秀品德的学生。

本文将对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割裂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被过分割裂开来,导致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相对独立,德育教育在实践中难以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德育教育难以形成系统性、整体性与连续性。

2. 德育教育理论脱离实际当前德育教育理论研究中普遍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一些理论研究成果难以立足于学校实际,无法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使得德育教育成为一纸空谈。

3. 德育教育教师水平不高目前,许多小学德育教育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全面素质较低,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无法有效地为学生传授正确的德育教育知识和方法,使得学生在道德品行形成方面存在较大的盲区。

4. 德育教育学生自觉性差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未受到外界强制和监督的情况下,无法自觉地遵守一些公认的道德规范,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存在一些道德难题。

二、解决对策1. 整合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学校应当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中,以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和教育活动为载体,贯穿全面的德育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各个学科教学过程中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德育教育。

2. 德育教育与实际结合德育教育理论研究要紧密结合学校德育实际,注重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的结合,从实际出发研究德育教育规律,为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使得德育教育成为能指导实践、贴近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

3. 提高教师水平加强小学德育教育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德育教育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教育学生,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强化学生自觉性学校要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管理和引导,通过设置专门的德育教育讲座、德育教育主题班会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他们的道德自觉。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小学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个性的重要一环。

然而,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本文将浅谈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对策。

问题一:德育工作粗放化当前,一些中小学德育工作流于形式,存在粗放化的问题。

学校只注重开展形式主义的教育活动,重视宣传口号和标语,但缺乏真正有效的教育和引导。

对策一:加强思想教育与德育结合学校应加强思想教育与德育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能力。

通过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追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同时,通过具体的德育课程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接受和实践道德规范。

对策二:建立科学德育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不只注重学生成绩和知识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指标,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德育素养和道德行为。

问题二:德育资源不足目前,中小学德育资源不足,德育工作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学校面临缺乏专业教师、教材以及相关设备等问题。

对策一: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应加强德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确保拥有一支优秀的德育教师队伍。

通过招聘、培训、评价等多种方式,吸引和稳定优秀的德育教师,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对策二:加强德育教材和设备建设学校应加强德育教材和设备的建设,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编写与学生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德育教材,开发多样化的德育活动和教具,提供丰富的德育资源。

问题三:家庭教育缺失当前,许多家庭教育缺失,父母缺乏对子女的德育培养和引导。

家庭对学生品德的要求不高、不严格,甚至存在溺爱和纵容等现象。

对策一: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相关部门应加强家庭教育指导,为家长提供科学、有效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方法。

通过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家长对德育教育的认识和意识,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子女的德育培养。

德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案

德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案

德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案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

但是,在操作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甚至感到力不从心。

本文将就德育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进行探讨,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对未来的德育工作有所帮助。

一、困难在2023年,我们所遇到的德育工作中,最大的难点就是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

由于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大,很多孩子出现了心理压力过大的情况。

而且,随着物价的上涨,家长为了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往往会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赚钱方面,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和陪伴,这样就会导致孩子内心的孤独感加剧,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此外,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常常受到电子产品的干扰,特别是智能手机和电视。

这些现代电子产品会让孩子们沉迷其中,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导致他们的心理受到侵害,无意中侵害了他人的权利。

二、解决方案在解决以上问题方面,学校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舒压活动的时间学校可以适当增加休息时间和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去运动和放松自己。

舒压活动可以包括各种运动、亲子活动、看电影等等,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行多样化设置。

2、关注家庭教育,开展家长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和家庭教育相辅相成的优势,对家庭教育进行宣传和引导,鼓励家长在关心孩子身心健康的同时,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不要过分强调成绩,忽略了孩子的成长。

3、加强现代科技的管理学校可以加强对电子产品的管理,鼓励学生在使用现代科技产品时遵守规定,不要过度沉迷其中。

同时,学校也可以开展相关的科技教育,让学生们了解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同时教育他们科技产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4、建立心理问题交流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心理问题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及时地了解到自己和同伴的心理状况,学会倾听和尊重,让情感得到释放和宣泄。

另外,学校可以邀请专业人士来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帮助学生们解决心理问题。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德育也逐渐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小学德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但在实际的教育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1. 德育教育教师素质不高在一些小学中,德育教育教师的整体素质较低。

他们可能并不具备足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无法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这样一来,德育教育就会变成形式主义,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和引导。

2. 德育课程缺乏系统性和实效性在一些小学中,德育课程的设置缺乏系统性和实效性。

德育教育往往只停留在口号和标语的层面,缺乏具体的实践活动和案例教学。

这样一来,学生难以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也难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3.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德育方面存在较大的脱节。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往往忽略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这样一来,学校开展的德育教育难以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德育教育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4. 学生德育责任感不强在一些小学中,学生对德育教育的责任感不够强烈。

他们往往对德育教育的参与度不高,缺乏对自身道德行为的自我约束和反思。

这样一来,德育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对策要解决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首先要提升德育教育教师的素质。

学校和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培训、提高待遇和激励机制等措施,吸引优秀的教师来从事德育教育工作。

同时还要加强对德育教育教师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2. 加强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3. 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为了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德育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学校和家庭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和合作。

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会和家长培训,加强对家长的德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宣传与普及。

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中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问题分析中学德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目前许多中学注重知识输送而忽视素质教育,导致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其次,在评价体系上过于注重成绩而忽略了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此外,由于家庭环境、社会影响等因素的不同,学校要面对个体差异大、行为准则不统一等挑战。

二、问题解决方案2.1 综合素质教育强化2.1.1 引入课外活动:开设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选修课程,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志愿者服务、艺术创作等领域,以帮助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时间和组织资源的能力。

2.1.2 针对性辅导:根据各个年级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或安排专职辅导员,在关键时期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和压力。

2.1.3 强化实践环节:将社会实践活动融入课程,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亲身体验社会、锻炼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

此外,可以开设科技创新项目或创业培训班等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发现自己的潜能并培养创新精神。

2.2 评价体系改革2.2.1 多元评价方法: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外,在评价中应注重德育、艺术等其他方面的表现,并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估。

比如通过个别谈话、集体讨论、作品展示等形式来了解学生在合作与沟通、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表现。

2.2.2 家校合作共同评价:家庭是中小学德育最基本也是不可替代的单位之一。

建立起学校与家长之间紧密联系的机制,通过定期家长会议或线上平台进行意见交流和双向反馈。

这有助于全方位地了解学生在不同环境中所展现出的品质和行为,以提供更准确、客观的评价。

2.3 个性化教育定制2.3.1 引导合理竞争:要避免学生之间过度激烈的竞争,重视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特长。

通过举办各种选拔赛事等形式来发掘和鼓励优秀人才,并提供相关培训和指导。

2.3.2 社交能力培养:德育工作不仅是传授道德知识,更是培养学生与别人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

浅谈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者:孔祥伟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05期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地,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教育。

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之所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林崇德教授说过:“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

”目前,着重加强德育工作已经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我们对于德育工作给予了极大重视,但是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德育工作没有较大改观而陷入困境。

现代中小学德育要想摆脱困境,必须针对德育的现状,探索产生这种困境的根本原因,找出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

对于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经过我们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认为德育工作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德育工作落后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的脚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社会各方面变化巨大,带来了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社会生活的更新。

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停留在早期的教学内容及思想上,忽视了社会的发展速度及现状。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人们的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取向在日益多元化,广大中小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也在多元化,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针对这样的状况,学校的德育方式没有与时俱进,而仍然停留在书本的层面,没有针对社会现状向同学们提出并解决具有代表性及说服力的问题。

所以,同学们对德育的内容没有深入到社会中去,他们无法理解并体会到德育的思想。

这样的德育当然收效不高。

二、学校没有掌握正确的德育教育的方法杜威说过:“任何主张将知识灌注在一无所有的心灵上的各种教育方法,都应该被扬弃。

”大多数学校的德育方法,着重说教、灌输,与学生的自我实践,自我教育严重脱节。

思想政治课本来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为目地的,应着重于学生思想道德的认识和进步。

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困境及解决路径

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困境及解决路径

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困境及解决路径海南省是我国南海边际的一个省份,位于中国的南海之滨,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元的社会经济活动。

然而,作为中国教育中心城市之一的海南省,近年来在中小学德育方面却存在着一些困境。

这篇文档将探讨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困境,并提出适合海南省的解决路径。

一、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困境1. 师德缺失师德作为中小学教育德育的首要环节,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在海南省中小学中,存在一部分教师缺乏师德,行为不端,甚至严重违反教师职业规范。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学术成就,甚至可能导致学生的偏差行为和择业危机。

2. 教育资源不均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海南省已经有了大量的中小学教育资金和教育资源。

然而,海南省中小学教育资源在各个地区的分配却不够均衡,导致在某些地区的学生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支持,德育教育的效果愈加有限。

3. 德育评估机制欠缺德育评估机制是中小学德育教育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在海南省中小学教育领域中,缺少统一的德育评估标准,缺少有效的德育教育评估体系,导致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监管机构无法对德育教育进行科学评估和有效监管。

二、解决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困境的路径1. 强化教师师德教育海南省教育部门应当建立具体、科学的师德评估标准,树立以德养教的教育理念,重视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和准入审核。

鼓励教师加入教育行业协会,加强社交及职业人际交往,形成包容、互助的心态,促进师德建设。

2. 实现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为解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海南省教育部门应该加强对安排教育资源的部门的管理,实施教育资源均衡分配。

促进中小学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资源共享,为普及德育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3. 建立德育评估机制海南省教育部门应该建立完整的德育教育评估机制,确立针对德育教育科学、全面、系统的评估标准,以此作为中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的基本工具,促进教师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为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实施效果的评 估与反馈
评估标准制定
评估指标: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评价 评估标准:明确、具体、可操作 评估方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反馈机制:及时、有效、针对性强
实施效果评估
评估指标:德育教 育的目标达成度、 学生品德提升程度 等
评估方法:问卷调 查、观察法、成绩 分析等
反馈机制:建立学 生德育档案、定期 开展德育工作会议 等
建立德育评价体系
制定德育评价标准 定期开展德育评价活动 建立学生德育档案 德育评价结果与奖惩机制相结合
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
培训内容:德育理 念、教育方法、心 理辅导等
培训形式:线上培 训、集中培训、工 作坊等
交流平台:建立教 师交流群、组织德 育教育研讨会等
激励措施:设立德 育教育优秀教师奖 、提供职业发展机 会等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 在的问题及其解决
措施
汇报人:
目录
01 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02 解决小学德育教育问题的措施
03 具体实施方案
04 实施效果的评估与反馈
05 总结与展望
小学德育教育 存在的问题
教育内容过于陈旧
缺乏时代性:德育 教育内容未能跟上 时代发展,与现实 生活脱节
缺乏创新性:德育 教育方式过于传统, 缺乏创新和突破
更新教育内容
增加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 内容,弘扬民
族精神
强化德育实践, 注重知行合一
更新德育课程, 完善教材体系
创新德育方式, 利用现代信息 技术手段提高
德育效果
创新教育方式
利用信息技术 手段,如网络、 多媒体等,提 高德育教育的 趣味性和实效
性。
开展德育实践 活动,如志愿 服务、社会实 践等,让学生 在亲身体验中 培养道德品质。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品德修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问题分析
1. 德育教育重视不够。

一些小学教师、家长、学生们感觉德育教育教育意义不大,德育教育工作并不受到重视。

2. 教师德育意识不强。

一些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没有清晰的思路和方法,随意开展一些活动、实际效果不佳。

3. 德育教育内容重复、缺乏新意。

一些学校、老师在德育教育中,常常将内涵浅薄的故事、传统文化等教材作为主要内容,从而缺乏新意,影响德育的实际效果。

二、解决措施
1. 提高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学校应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宣传,宣传德育教育的意义,让学生、家长认识到在全面素质教育中,德育教育是不可和缺的重要环节。

2. 教师加强自我素质建设。

针对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加强德育方法技能的学习与研究,在教育培训中增强对德育的理解,提高教师自身德育素养。

3. 创新德育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鼓励学校、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如开设德育课程、学生自我管理、励志讲座等活动,挖掘学生优秀的道德行为,采用方式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

4.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家长应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德育工作,形成合力,让孩子在不同环境下,都能够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总之,要改善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问题,既要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又要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建设,更要创新教育内容与方法。

同时,家校合作也是重要的。

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接受德育教育,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向善的人格。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道德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

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较为简单,往往只强调道德规范的传授,缺乏实际行动和实践活动的引导。

小学德育教育的方式单一,往往只是通过讲解和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缺乏参与性和体验性。

小学德育教育的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往往只注重成绩和考试的表现,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

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为了丰富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开展社会实践课程和义工活动。

通过实际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还可以开展一些道德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加集体宣誓和社区服务等,让学生身体力行地践行道德规范。

为了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方式,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除了讲解和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外,还可以采用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例如视频教学和在线教学,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和互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为了改变小学德育教育的评价方式,可以引入多维度的评价标准。

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可以评价学生在道德行为、社会责任、集体荣誉、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

可以通过定期的班级评优、道德表现月评选和道德行为档案的建立,跟踪记录学生的道德发展轨迹,并给予及时的激励和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校还可以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可以与家长进行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例如家长会、亲子活动和家访等,让家长了解学生的道德教育情况,并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来。

学校还可以与社会组织和社区合作,开展有关道德教育的培训和活动,共同育人,形成育人合力。

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内容单一、方式单一和评价方式不科学等。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增加实践活动、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入多维度的评价标准和加强与家长和社会的合作等措施。

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德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然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们也必须承认,在实施德育工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1. **重视程度不够**:在以成绩为导向的教育体系下,有时候德育被边缘化或忽视。

学校和家庭普遍更关注学生成绩上层建筑,从而让德育处于次要地位。

2. **知识传递模式单一**:常见教学模式通常只着眼于传授知识点和解决题目,忽视了对道德品质与人格发展等重要方面的培养。

3. **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了现今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并且师资培训机制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在确保拥有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前提下,学校应加大对德育工作的重视。

4. **家庭因素不可忽视**: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第一个对其价值观产生影响力的环境。

然而,有些家庭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正确引导和指导。

在实施德育工作时,需要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5. **评价体系单一化**:现行教育体制依然注重分数、排名等硬性指标,在评价体系中未能给予足够关注和鼓励个人品质与道德素养等软性指标。

6. **课堂外机会缺失**:传统教学模式并未给予学生足够机会参与社会实践以及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上存在不足。

以上问题阻碍了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并且使得学生成为他们所处环境背后原则驱动力二无规划及方向感。

为解决这些问题, **改进措施如下****二、改进措施**1. **全面落实德育责任**:学校和家庭应共同肩负起德育责任,加强对学生品格与道德发展的引导与培养。

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明确教师、家长及相关人员在德育方面的责任。

2. **创新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需要更新的课程形式。

通过设计涵盖道德价值观和公民教育等主题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实践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新形势下推进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

新形势下推进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

新形势下推进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断推进,德育工作在中小学中变得日益重要。

尤其是在海南省,政府和学校要努力推进德育工作,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是要加强教材的编写。

首先要加强品德教育教材的编写,使德育教育内容能够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需求,丰富和拓展德育教育内容。

其次,也要加强书籍与网络资源的整合,借助网络更好地促进德育工作,让学生更快地接触到海量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使德育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是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应该抓紧培养更多的专业、高素质的品德教师,以及能够有效实施德育工作的专业人才。

还应该让教师们熟悉当今社会的文化,加强对新技术的了解,以便更好地实施德育工作。

另外,还应该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课程知识和教学技能。

三是要加强学生的参与。

学生要站在学习和发展的角度,积极参与德育教育,运用所学知识有效地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建立良好的品德观念。

此外,学生也应该参与校园文化的推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并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四是要加强对家庭的倡导。

家庭是民族文化的源泉和学生品德培养的基础,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影响力对学生的品德观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家庭教育要加强,要倡导正确的教育方式和价值观,营造和谐家庭环境,促进孩子健康发展。

五是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社会力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不仅可以开展多样的德育活动,还能请资深的名师前来授课,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总之,新形势下推进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关键是在于强化德育教育的内容、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推动学生参与实践、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只有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才能帮助中小学生更好地德育,更好地成长,从而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德育工作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价值观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德育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其有效开展。

首先,存在着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的脱节问题。

德育工作往往被视为一种附加的、并列的任务,而不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这导致了德育工作与学科教学脱节,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品德和态度的培养。

其次,缺乏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也是一个问题。

在目前的德育工作中,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学科知识的掌握,而对于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的培养缺乏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

再次,家校合作存在不足。

家庭是学生德育的第一道防线,但是很多家长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缺乏关注和参与,学校在进行学生德育工作时,往往没有得到家长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二、改进德育工作的对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从制度上加强德育工作。

学校应将德育工作纳入教育体系的核心,明确德育的地位和重要性。

建立具有科学合理的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使德育与学科教学相互贯通、相互促进。

其次,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的德育发展,将德育纳入到全面评价体系中,对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此外,学校和家长需要加强合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学校应主动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工作和成果,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德育教育,形成学校和家庭共同育人的局面。

另外,加强教师的德育素养培养和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和专业水平。

通过定期的培训和交流,帮助教师掌握德育教育的最新理论、方法和技巧,提升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

三、建立和谐健康的德育环境除了改进德育工作的对策,我们还需要建立和谐健康的德育环境,为学生的德育提供良好的条件。

首先,学校需要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要建立鼓励学生良好行为的制度和机制,及时表彰和奖励那些在品德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

我国中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对策-德育

我国中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对策-德育

我国中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对策-德育我国中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对策一、我国中小学德育面临的挑战1、德育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脱离社会发展需要。

德育内容滞后,重大节而轻小德。

在当前的中小学德育内容中,极多的注重政治立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热爱祖国等大的思想理念的培养,而较少地重视行为习惯,理解尊重,交流合作等细节品行的养成。

德育内容具有较强地功利主义倾向,往往为了考试而创设内容,轻视学生的实际需要,难以满足学生生活上的需要,使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价值观,认为德育无能论的观点。

除此之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这无疑要求德育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改革德育内容,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然而,由于德育和社会生活缺乏建立广泛的联系,因此,德育内容渐渐脱离了社会生活需要,显得陈旧、单薄。

2、德育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学校的德育往往采取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生硬地方法实施强制性的灌输德育知识,老师仅仅靠一颗粉笔一张嘴的方式教育学生,这种完全在教室里培育出的德育之花,不仅使德育经不起现实的考验,还极大妨碍了学生自觉自愿精神的形成,难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这种传授方法使德育失去了本源的色彩,致使德育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

3、德育地位不高,重视程度低。

德育地位不高,这是教育需要解决的一个难点,也是人们一直探究的课题。

然而,德育地位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多数学校教育中,重视智育发展,轻视德育,可以说德育在学校中处于可有可无的状况,正如人们对德育的评价,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很多学校为了提高本校的声望,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读,在学校根本不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一般将德育教育混杂在政治课程里面进行教育,使德育蜕化为政治,弱化了德育功能,使学生难以发现德育的重要性;二是德育经费不足。

国家、学校对德育的经费投资不足,限制了德育活动的开展;三是德育缺乏与社会、家长联系,因此,得不到社会、家长的支持,造成德育仅仅成为学校教学的内容;四是德育吸引力不强,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五是社会上功利主义的高扬造成了德育功能在生活中的失落,大大削减了德育在学校中的地位。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重要环节,而在实际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针对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师德育意识不强在一些小学中,教师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德育工作存在一定的盲区和空白。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更多地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而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关注不够,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应付。

2. 德育教育内容单一小学的德育教育内容过于单一,更多地停留在口号和典型故事宣传的层面,并没有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中,缺乏实际的生活化教育内容。

德育教育也难以与学生的特点相结合,缺乏个性化的教学方式。

3. 学校家长配合度低家长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配合度不够,往往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持观望态度,对学校提出的一些德育要求,比如家校合作,学生行为管理等方面的配合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德育教育的开展。

4. 德育评价机制不完善小学德育教育单纯以成绩、奖励、惩罚等来评价学生的品行表现,而忽略了学生身心发展和品行关键的综合评价。

学生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德育工作无法真正发挥出作用。

二、解决措施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德育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和专业素养。

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德育研修班、讲座和研讨会,让教师了解德育教育的理论与方法,提高德育教育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应该丰富德育教育内容,从多个角度出发,将德育教育内容贯穿于学科教学之中,通过学科知识教学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德育故事宣传、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多样化的德育活动。

3. 加强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德育工作的沟通,建立正面的互动关系,鼓励家长关注学生的品行教育,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

可以在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德育教育讲座,引导家长合理引导孩子的行为,主动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品行表现进行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形势下推进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

新形势下推进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

新形势下推进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智能化、信息化、社交化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校教育也受到了新形势的影响,智能化、数字化正在成为全新的教育趋势。

海南省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发展转型的先行地区,正在不断推动教育改革,推动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展。

首先,海南省的中小学德育教育应更加重视学习者的自觉性和主体性。

历久弥新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尊重和自觉是传统美德之一。

遵纪守法、学习文明、尊重师长,是学生们应该做到的。

只有当学生有了自觉性和主体性,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让学校德育教育起到实际效果。

其次,学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将德育教育融入课程,形成德育教学的整体布局。

中小学课程设置应更加注重德育,引导学生重视道德的培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公民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学生道德教育,以达到增强学生责任心、义务感和爱国主义情怀的目的。

此外,要推广和发展新型课程,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

这些课程将以具体的生活现象、实际情况为基础,将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到学校教育中,使德育教育更加深入生活,更加活跃、更加实用。

最后,科技发展给海南省的中小学提供了更多的新工具,以及更有效的教学方式。

学校可以利用智能课堂、网络平台、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丰富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动,营造一种公民意识的浓厚氛围,使学生有效地掌握道德素质。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推进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义务感以及爱国主义情怀,我们应该做到:尊重学习者的自觉性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把德育融入课程体系;推广新型课程,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利用智能课堂、网络平台、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丰富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动。

从而使海南省中小学的德育教育取得有效的发展和实质性进步。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增多了。

这篇文章将分析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解决措施。

问题一:重理论轻实践许多小学的德育教育往往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忽略了实践。

例如,学生只知道初步的道德原则,但并不知道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解决措施: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在校内外积极参与各种道德实践活动,以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校园义卖活动,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问题二:缺乏教师专业性许多小学教师有德育教育的责任,但却没有受到专业的培训。

这导致教师缺乏德育教育的必要技能和知识。

解决措施: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课程,帮助教师提高其德育教育技能和知识水平。

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实践案例中学习,了解办法的实施方式,以及如何有效地教育学生。

问题三:缺乏家长的支持家长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

然而,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和家务,缺乏参与学校德育教育的时间和意愿。

这导致学生缺乏德育教育的支持和指导。

解决措施: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议、家长学校等形式,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学校的德育教育中来。

此外,学校应与家长建立沟通机制,定期反馈学生在德育教育方面的表现,并尽可能地为家长提供帮助和指导。

问题四:德育教育内容过于单一许多小学的德育教育内容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

这导致学生缺乏全面的道德教育,只是停留在表面的道德知识层面。

解决措施:学校应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和多样性化的德育课程,引导和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实践活动、道德讲座、道德课间操等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接受道德教育。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育中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共同解决。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扩大教育内容多样化,构建起一个良好的德育教育体系,培养更多优秀的小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困境及解决路径作者:钟婧车越彤来源:《新课程研究·下旬》2018年第05期摘要:海南省当前中小学德育总体现状良好。

但存在德育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德育队伍专业化程度不足、德育教学方式相对单一、德育教育“三位一体”模式效果不佳等困境,围绕困境寻找针对性解决路径将有助于推进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困境;解决路径作者简介:钟婧,海南省海口市琼台师范学院社科部教研室主任,海南省人才科学研究基地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等(海南海口 571127);车越彤,海南省人才科学研究基地。

(海南海口 570203)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2017年规划课题“海南省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研究”(项目编号HNSK(JD)17-20)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15-0003-03一、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困境分析近年来,德育相关有力政策大力实施,涵盖课程改革、教材更新、教学方式创新等方面。

而海南省中小学德育总体现状良好,但亦存在困境,亟待有效解决。

1. 德育资源配置不合理。

现阶段,海南省部分中小学存在德育资源缺乏的问题,尤体现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

经调研,海南省农村中小学在一定比例及程度上存在因德育人力、物力资源投入不足而导致的必要德育实践活动不能有效开展的情况,继而影响了德育教师从事德育工作的积极性。

而与之相对应的,海南省城市地区中小学,基于经济相对发达、德育条件设施齐备等有利条件,能够有计划地开展相应的德育教学实践活动,但亦存在着德育资源不能有效整合的问题。

而这类问题较多反映在非经济条件所限制的“软件”因素层面。

如片面重视传统德育文化资源的开发,忽视甚至否定国外德育文化资源的有效研究及辩证运用,难以推进中外德育文化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等。

2. 德育队伍专业化程度不足。

德育有效性的发挥首先取决于德育实施主体——教师的综合能力之有效性体现。

在一定意义上,德育教师的综合能力相较于其他专业教师之要求需更高。

这是因德育教师是中小学生正确三观培育和塑造者之角色决定的。

德育教师综合能力之首要便在于其专业化程度。

而据相关调研显示,海南省中小学德育教师梯队中,存在部分德育教师学历较低、专业化程度不足之困境。

德育教师专业化程度不足,一方面容易造成因德育理论知识研究不深入而导致的,对青少年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教育方面相关问题的认识和了解相对欠缺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在德育工作进程中,德育教师由于缺乏专业化知识储备又容易走向专业化教学方式不足、教学定位不清晰等困境。

3. 德育教学方式相对单一。

德育教学方式的多元性、开放性是德育教学有效性实行的重要载体及环节。

伴随着海南省德育相关有力政策的大力实施,各中小学的德育课堂相继引入了各类新教法,如交际、社会德育活动等。

这些新教法较有效地提升了德育课堂氛围,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提高了教学效果。

但是,客观地讲,各类新教法的运用并不能普及至每一位教师、每一节课堂,以讲授式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依旧是现阶段较普遍运用的德育教学模式,而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无法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德育实践,课堂氛围缺乏参与情绪,容易造成学生对德育学习之被动性,不利于德育实效性的提高。

与此同时,中小学还较普遍地存在着德育课程考试制度,为了应试,德育教学就容易受教材固化之影响,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导致单一化、缺乏多元性及开放性,容易造成学生学与练、思与行的分离,达不到良好的德育效果。

4. 德育“三位一体”模式效果不佳。

基于大德育的理念,对中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塑造及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依赖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需要三种教育通力合作,“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合力,推进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然而,现实状况是,家校之间、学社之间、社与家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联系,三者之间,甚至于在一些德育标准及德育方式上存在较大分离。

此外,一些学校的德育老师与各科老师之间的德育目标和德育方式亦存在较大差异,在矛盾与差异中,无法发挥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的合力作用。

二、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困境突破路径分析基于德育资源配置、教师专业化程度、教育教学模式及三位一体的大德育环境所面临的困境,在社会转型深入,互联网信息多元、新时代所缔造之德育工作新形势、新环境下,海南省中小学校及德育工作者应如何进行德育转型与升级,以更好地做到立德树人、以德治校,这是摆在每一位德育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 推进德育资源配置方式之合理化。

海南省中小学校德育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依赖于“硬件”配置及“软件”配置两大方面。

“硬件”配置及硬性条件的完善,涵盖德育制度、德育设施、德育教师等必备条件的配备,而“软件”配置,主要基于德育教学资源的开发。

就海南省农村及城市地区中小学德育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来看,政府应广泛开展调研,基于不同地区的不同实际,因地制宜地予以相对应的政策扶持,包括专业化德育教师的配备、德育实践设施及基地等,以此进一步缩小城乡间德育资源的差距;而囊括城市地区乃至海南省所有地区中小学的德育资源配置,应着力于开发现代德育新资源,即各个地区及学校的德育团队应立足国本,从传统国学中挖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及华夏五千年历史轨迹中蕴含着的优秀中华智慧,同时亦应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优良的德育资源。

与此同时,注重挖掘校本资源中的德育资源,实现各类优秀德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此外,值得强调的是,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可利用本地区的风土人情、自然资源等优势,开发农村乡土德育课程资源以培植更加优良的德育新资源。

2. 加强德育教师队伍之专业化。

从德育教师自身而言,应铭记自身之职业责任,积极发挥自身之主观能动性,多方位、多渠道提升专业综合能力,包括努力学习现代德育理论相关知识、积极参加有关“教师德育专业化”问题的学术研究、学习先进的德育教学技术与方法、自觉进行德育实践及总结反思、基于专业本位拓展多学科知识储备、提升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等方方面面;而德育实施的载体——学校,也应深刻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尝试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状况的“教师德育专业化”校本模式,鼓励教师在论坛、交流会议以及其他平台进行交流学习,同时加大对本校教师的培训力度,结合考核评价的测评方式进行教师德育培训,以促进德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3. 推崇德育方式之新颖化和生活化。

好的教育效果不能或缺的是好的教育方式,如何使理论性、原则性强的德育内容被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的中小学生所喜欢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之理念,关键在于德育方式之变化。

海南省精神文明办协同海南省人才战略研究中心自2012年10月起在海南省各市县中小学举办的“未成年人道德讲坛”项目,以其新颖的演讲方式,与学生心连心的交流互动,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受到所到地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普遍好评,德育教学效果明显。

这类典型的德育方式,为海南省中小学德育方式的进一步探索与创新提供了借鉴。

总体而言,中小学德育一方面应积极引进开放式、针对性、依据不同年龄阶段而开发的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新教法,如游戏教学法、情景模式演练法、分组讨论法、师生角色互换法、幕课教学等新教法。

与此同时,可尝试将校本资源融入德育课程中,让德育课堂富有校本及地方特色等;另一方面,学校及相关教师应重视德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德育回归本真生活。

学校应适当调整德育考试制度及德育教师评优制度,如可尝试采用书面应试结合情景测试等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道德评价。

书面考试考察道德认知,情景测试考察道德行为,两者相结合的考察方式,有利于促进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结合。

此外,德育教师应摒弃假大空的教条说辞,并适当给予学生更多了解现实生活、体验社会生活以及为社会服务的锻炼机会。

让学生的知情意行尽可能地贴近现实生活、符合社会生活。

同时,在互联网时代、在多元文化信息冲击下,德育教师要善于观察及积极引导学生对各种社会道德实践进行多元解读,让学生初步具备对道德糟粕和腐朽文化的辨别能力。

4. 提升德育“三位一体”模式的构建。

学校、家庭、社会德育“三位一体”模式的有效构建,其关键点在于思想观念的统一,即对德育目标理解的一致性。

基于此,一方面,学校与家长之间要进一步拓展沟通渠道,包括线上沟通渠道及线下沟通渠道。

线上沟通,包括利用微信、微博、公众平台等网络媒介广泛进行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成果反馈及问题解疑;线下沟通,在于开展多类型的学生与家长互动体验式活动,增进师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体验,提升德育共鸣,增进交流互信;另一方面,以学校为基点,通过学校开展走进社会相关德育实践教育活动,举行诸如“志愿者服务”“爱国、爱校、爱家”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家长带动学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普遍联系,营造积极、良好的大德育氛围,推进德育目标的统一。

总体而言,德育工作非朝夕之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期,在新时代下亦有着时代背景影响下的新特性,这意味着中小学德育工作需要探究更多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及学生特点的有效路径,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1] 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03.[2] 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89.[3] 杜时忠.关于德育实效的调查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7,(2).[4] 杜威.学校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61-62.[5] 吴康宁.社会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01-105.[6] 张香兰.当前中国道德教育的文化使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4).[7] 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责任编辑张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