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初高学习】(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5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12讲 营造地表形态的
2019年高考地理人教版全国一轮复习课件:第5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节
)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差别侵蚀成谷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审题突破】 1.从材料中获取信息
由材料: “ 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 ” 。
说明具有层理构造,此地为沉积岩,另一方面也知道各岩 层的新老。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2.从图像中获取信息
向斜 山岭
背斜 谷地
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
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 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实践意
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4.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
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回答 地质构造类型时,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 弯曲状况及岩层是否连续。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 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
地、陡崖等,回答构造地貌时,只根据地表形态和高低状
上图 b 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1.褶皱山 (1)褶皱 挤压 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 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 _______ 波状弯曲 。 产生一系列的_________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②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背 从形态上 斜 向 斜
向上 拱起 岩层一般______
向下 弯曲 岩层一般______
(新课标)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综合检测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综合检测(五)(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邯郸检测)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岩浆强烈挤压)重新结晶变质形成的。
翠玉白菜(左图)是用翡翠雕刻成的工艺品,它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这件翠玉白菜工艺品与图中岩石类型相同的是( )A.①B.②C.③D.④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的原因是地质作用的差异B.L2时该地地质作用以内力作用为主C.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上升运动D.岩层⑦-④-②-①按照由新到老的顺序排列解析:第1题,翠玉为变质岩。
①②为侵入岩,其周边受高温高压作用,变质形成③变质岩.第2题,L1时a、b地表形态差异是因为a受外力侵蚀作用强于b,是地质作用差异的结果.L2时该地地质作用以外力作用为主。
地表由L1演化为L2过程中,经历了地壳下沉、外力沉积过程。
岩层⑦-④-②-①按照由老到新的顺序排列。
答案:1.C 2.A断层形态多样,如果破裂面两侧岩块的运动只在水平方向上,并且平行于断层面,那么这种断层叫走向滑动断层,简称走滑断层.如果两侧岩块沿断层面作上升下降的相对运动,则是倾向滑动断层。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新人教版
2.主要表现形式
表现 影响因素
作用
风化 温度、水、 ①使岩石发生 崩解 和 破碎 ;
作用 生物
②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①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侵蚀 水、冰川、
②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 作用 空气等
侵蚀 地貌
表现 影响因素
作用
搬运 风、 流水 、①移动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
别为断层和岩浆岩,主要为内
A.Ⅰ、Ⅱ
B.Ⅲ、Ⅳ
力作用所形成。
C.Ⅰ、Ⅲ
D.Ⅱ、Ⅳ
解析
答案
2.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
剖面示意图。图中Ⅰ、Ⅱ、Ⅲ、Ⅳ处主要由 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D )
Ⅰ、Ⅲ处为沉积岩层,主要为 外力作用所形成;Ⅱ、Ⅳ处分
别为断层和岩浆岩,主要为内
力作用所形成。
A.Ⅰ、Ⅱ C.Ⅰ、Ⅲ
考点二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作用使地表形态更加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 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互为条件、紧密联系、共同作用,塑造 各种地貌,其中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尤为普遍。
大连池
变质 岩石在一定温度、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
—
作用 压力下发生变质
形态
右图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 )
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
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
(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 )
A.地热能
3.岩石圈物质循环与矿产
岩浆侵入冷却过程中,矿物元素集聚形成宝石矿、金属矿产等;沉积 岩石中可能富有沉积矿产,比如煤、石油等;变质岩石中可能存在变 质矿产,比如铁矿等。
地理.新高考一轮总复习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2019四川遂宁实验中学月考)“精灵烟囱”位于土耳其安纳托利亚高原。
数亿年前火山喷吐而出的火山灰和熔岩堆积分别形成凝灰岩和玄武岩,后经长期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头带玄武岩“帽子”的圆锥形尖塔,被当地人称为“精灵烟囱”。
当地人在岩面上开凿窑洞作为客栈。
读“精灵烟囱”景观图及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精灵烟囱”的地质作用有()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③⑤2.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其有利条件是()A.玄武岩面多气孔,利于通风透气B.凝灰岩质地疏松,易于开凿C.塔形外表坡度大,利于排水D.岩体层理清晰,结构稳定2.B1题,由右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戊经由②变成沉积物,则②代表风化、侵蚀、搬运作用,沉积物经由①变为甲,则①代表堆积作用,甲为沉积岩,丙隆起后经由②变为沉积物,则丙为在岩层内部冷凝形成的岩浆岩,丙由丁变成,则丁为岩浆,戊为喷出型岩浆岩,乙为变质岩,③代表变质作用,④代表喷出冷凝,⑤代表熔融作用。
由文字材料知,“精灵烟囱”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岩浆喷发冷凝、火山灰堆积、风化侵蚀,故选择①②④,A项正确。
第2题,将“精灵烟囱”开凿窑洞建设客栈,主要是因为凝灰岩质地疏松,有利于窑洞的开凿,B项正确。
(2019山东济南高三5月三模)张掖祁连山丹霞主要由红色砾石、砂岩和泥岩组成,以交错分层、四壁陡峭、色彩斑斓而神奇。
下图为其形成初期岩层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张掖丹霞地貌中多七彩岩层,不同颜色岩层交替呈现的原因是()A.流水在溶蚀作用过程中,使岩层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B.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方式不同,导致岩层破坏程度不同C.冷热干湿的气候频繁交替出现,堆积色彩交互的地层D.地壳运动过程中,岩浆侵入形成了不同颜色的变质岩4.图示地貌地区,垂直节理发育后,地表岩石最易风化破碎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5.结合材料推测张掖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是()A.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外力堆积B.外力堆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外力侵蚀C.地壳运动—外力侵蚀—岩层弯曲—外力堆积D.外力侵蚀—外力堆积—地壳运动—岩层弯曲4.D5.B3题,图中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
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第3讲河流地貌的发育课件
【典题 2】 (2017·贵阳检测)下面的甲、乙两图分别 是同一地区相同比例尺的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图。读图, 完成(1)~(2)题。
(1)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东北向西南
C.自东南向西北 D.自西北向东南
(2)该地区属于( )
A.背斜成山
B.背斜成谷
C.向斜成山
D.向斜成谷
_向__下___和向源头侵 陡峭,横剖面呈
蚀为主
“__V__”型
向下侵蚀作用减弱 河流_凹__岸__侵蚀、
,向_河__谷__两__岸____ _凸__岸__堆积,河流更
的侵蚀作用加强 为弯曲,河谷拓宽
成熟期(C)
河谷展宽,横剖面 以向河谷两岸的侵
呈宽而浅的 蚀作用为主
“__U__”型
思考探究:峡谷、急流、瀑布为什么一般分布在河流
解析:第(1)题,若河流与等高线相交,则等高线凸
向河流上游,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图中河流为自西北向东
南,故 D 项正确。
第(2)题,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及海拔可知,图中 地形为山谷;根据图中地层的新老关系(中部老,两翼新) 可知该地质构造为背斜,因此该地区属于背斜成谷。
答案:(1)D (2)B
(2017·河南郑州模拟)从水动力对碎屑物质的搬运和 沉积作用来看,湖滨浅水地区主要有垂直于湖岸方向的波 浪和平行于湖岸方向的沿岸流两种动力的搬运与沉积作 用。波浪作用下往往形成与岸线平行且向陆地一侧与岸相 连的滩,而沿岸流作用下往往形成与岸有水体间隔的坝。 图示为呼伦湖滨湖水动力示意图。根据材料回答 1~3 题。
1.图示①②③④四处水域,最有可能分别发育有滩 和坝的是( )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①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
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实战演练:::强技提能[基础巩固组](2017 •河南六校联考)被誉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的库车大峡谷,位于天山山 脉南麓。
这里地壳发生过剧烈的变动,岩层呈波状弯曲,山体呈红褐色,当地人称为“克孜 利亚”,意思为“红色山崖”。
读图,完成1〜2题。
1. 构成库车大峡谷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A.侵入岩 C.沉积岩解析:第1题,该岩石分层明显,属沉积岩。
第2题,首先是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地壳抬升后被侵蚀,形成该景观。
答案:1.C 2. A(2017 •重庆模拟)下图屮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
读图,完成3〜4题。
3. 右图中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最可能为()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⑤⑥④③②①D.④③②①⑥⑤4. 若①为石灰岩,则①与⑤接触地带易形成() A.花岗岩2. 对该景观形成过程的推断,合理的是( A. 沉积作用. 地壳运动. 侵蚀作用 B. 岩浆活动. 地壳上升. 侵蚀作用C. 沉枳作用、地壳运动、 变质作用 D. 变质作用、 地壳上升、风化作用 B.变质岩 D.喷出岩B.大理岩 D.砾岩C.页岩解析:第3题,一般下而的沉积岩先沉积、上而的后沉积,则①②③④形成的先后顺序为④ ③②①;⑤岩浆岩穿过了④③②①岩层,则⑤形成年代更晩;⑥岩浆岩穿过了⑤岩层,说明⑥形成年代晚于⑤。
第4题,岩浆具有很高的温度,故岩浆运动过程中,会使接触处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石灰岩变质形成大理岩。
答案:3. C 4. B(2017 •河北检测)下图是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
读图, 完成5〜6题。
5.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海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6.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A.岩洞B.岩礁C.沙滩D.海岸解析:第5题,岩洞受到海浪的侵蚀而形成。
(新课标)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下达标训练新人教
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下达标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18 •天津河西区模拟)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造及其活动情况。
下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
据图完成1〜2题。
1 •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A. 古生代前期B. 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C. 新生代后期D. 中生代后期一新生代前期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处岩石没有生物化石,为变质岩B. 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C. 丙处岩石由岩浆上升冷凝而形成D. 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解析:第1题,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岩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
第2题,甲处岩层侵入沉积岩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乙下面的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表面有被侵蚀的痕迹,说明在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丙处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质岩;丁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1.D 2.B(20 18 •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北郊,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属于花岗岩地貌。
景区内地势地伏,奇石众多,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
据此完成下题。
3. 清源山上奇石的岩石类型属于下图中的()A. ① C.③解析:选C 。
由材料可知,该地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岩层冷却 凝固而成的。
图中②喷出地表形成①,则②为岩浆,①为喷出岩, ③是由②侵入岩层冷却凝固形成的,应该为花岗岩,故C 正确。
(2018 •武汉调研)“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在 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延伸至海面, 数千年如一日地屹立在大海之滨, 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
2019年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复习方案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听课手册-详答
第五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基础自主梳理】1.(1)热能(2)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断裂带褶皱山脉甲海陆变迁丙地壳深处(3)高低不平2.(1)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印度洋板块。
(2)亚欧消亡非洲生长交界火山、地震内部南极洲(3)消亡生长3.(1)太阳辐射能风化侵蚀堆积(2)风化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3)三角洲流水堆积河流入海口风蚀蘑菇风力侵蚀干旱地区(4)东部沿海地区西北内陆干旱地区4.(1)沉积岩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2)①②(3)岩浆软流层沉积岩(4)岩浆岩浆岩变质岩冷却凝固作用风化堆积重熔再生作用变质作用大气生物【考点互动探究】1.(1)B(2)B[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壳运动。
从该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可以看出,乙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丙为侵入型岩浆岩层,为岩浆侵入乙所在岩层形成的,丙岩层上方为侵蚀面,再往上才形成沉积岩层甲。
所以B正确。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地质构造与地貌。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未形成褶皱的沉积岩层应与地平面平行,而形成褶皱后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从该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中的岩层倾斜状况可以看出,甲、乙附近沉积岩层与地平面相比,发生倾斜,且甲、乙附近沉积岩层倾斜角度不同,因此该地区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两次褶皱,所以B正确。
2.D[解析]图示平顶海山为岩浆喷出活动形成的火山,随板块移动海拔下降,顶部主要受海浪等外力作用形成平顶形态,最后整个山体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3.(1)C(2)B[解析]第(1)题,本题主要考查洪积扇的成因。
根据题干中“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主要是因为贺兰山东坡河流、沟谷众多。
第(2)题,本题主要考查堆积物堆积的一般规律。
读图可知甲地西侧为低山,其相对高度较小;甲地上游河流长度较长,河流在上游挟带的碎屑物质,因坡度较小,颗粒较大的(如砾石)先堆积下来,能到达河流出山口甲地的,主要是颗粒较小的碎屑物质。
2019届中考地理一轮复习第5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ppt课件
地理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变质作用
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作用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表现形式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火山地貌,如 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等。
地震
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 地势起伏,如汶川地震后形成的滑坡、堰 塞湖等。
3.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
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
考点3
外力作用与地貌
1.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及其分布地区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在温度变化、水的冻融、生物作用下,地
风化作用 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 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物)。
表现形式
地 壳 运 动
水 平 运 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 向运动。
岩层发生了水平 位移和弯曲变形 东非大裂谷、阿尔卑斯山、喜 ,形成了断裂带 马拉雅山等。 和褶皱方 向运动。
典型的陷落地形:汾河谷地、 岩层隆起和凹陷 渭河平原、吐鲁番盆地、青海 引起地势起伏和 湖等。典型的隆起地形:庐山、 海陆变迁。 泰山、华山等典型的块状山地。
来的)。
地理 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
风力侵蚀 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 城堡等。
分布地区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
侵蚀 流水 侵蚀作用 侵蚀 溶蚀 “V”型谷,是坡面破碎,形成 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 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形成北斗、角峰、“U”型谷、 冰川侵蚀 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 湖、千湖之国芬兰的许多湖泊) 等。
2019届高考地理复习第五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A.搬运作用 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
D.风化作用
答案 B 本题以实景图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动导致岩层的变形或位移而形成的,故图示地质构 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地壳运动,故B项正确。
命题视角三
板块构造及其影响
下图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
(2)张裂分离
(生长边界)
裂谷 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 常形成⑫ 海洋板块中张裂地带, 常形成大洋中脊
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
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
运动类型
水平运动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侵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 、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 蚀 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布) 溶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 蚀 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桂林山水、云南石林) 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 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 貌。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海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 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讲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天津河西区模拟)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测地质历史上生物、构造及其活动情况。
下图为某地质勘探队员绘制的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
据图完成1~2题。
1.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的地质时期是( )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新生代后期
D.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处岩石没有生物化石,为变质岩
B.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
C.丙处岩石由岩浆上升冷凝而形成
D.丁岩层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解析:第1题,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岩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
第2题,甲处岩层侵入沉积岩层中,为侵入型岩浆岩;乙下面的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的岩层)表面有被侵蚀的痕迹,说明在乙岩层形成之前该地发生过地壳抬升;丙处岩石形成于侵入岩周围,属于变质岩;丁岩层含有三叶虫化石,属于沉积岩,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1.D 2.B
(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北郊,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属于花岗岩地貌。
景区内地势地伏,奇石众多,素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美誉。
据此完成下题。
3.清源山上奇石的岩石类型属于下图中的(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选C。
由材料可知,该地的岩石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由岩浆侵入岩层冷却凝固而成的。
图中②喷出地表形成①,则②为岩浆,①为喷出岩,③是由②侵入岩层冷却凝固形成的,应该为花岗岩,故C正确。
(2018·武汉调研)“巨人之路”是位于英国北爱尔兰海岸的著名旅游景点,在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这个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绵延数千米的堤道,从峭壁延伸至海面,数千年如一日地屹立在大海之滨,看起来就像巨型石阶,所以被称为“巨人之路”。
下左图为“巨人之路”的景观图,下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读图完成4~6题。
4.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属于上右图中的( )
A.甲B.乙
C.丙D.丁
5.“巨人之路”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可能是( )
A.深海沉积—地壳抬升—流水溶蚀下切—海水侵蚀
B.板块张裂—岩浆侵入—岩浆冷却凝固—风力侵蚀
C.板块碰撞—岩浆侵入—地壳隆起抬升—风力侵蚀
D.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岩浆冷却凝固—海水侵蚀
6.对“巨人之路”景观未来观赏价值影响最大的可能是( )
A.风力侵蚀B.海水侵蚀
C.全球变暖D.火山爆发
解析:第4题,根据题干中“由数万根高低不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而成”判断,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属于岩浆岩。
根据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的沉积物判断甲、乙中有一种为沉积岩,而甲与沉积物之间有双向箭头,可判断甲为沉积岩;有三个箭头指向丁,有一个箭头从丁指出,说明丁为岩浆,则乙为岩浆岩,丙为变质岩。
第5题,根据题干中“北爱尔兰”和
“玄武岩”等信息判断“巨人之路”景观是因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玄武岩,后在沿海地区长期受海水侵蚀形成的。
第6题,由“屹立在大海之滨”判断“巨人之路”可能会受到海水上升的影响,而全球变暖会使海平面上升,可能淹没“巨人之路”的台阶,从而影响其观赏价值,C对;风力侵蚀对其影响不大,A错;一般来说,海水侵蚀与火山爆发是形成“巨人之路”的有利条件,B、D错。
答案:4.B 5.D 6.C
(2016·高考天津卷)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发现的贝壳堤,是贝壳及碎屑物受潮水搬运,在海边经较长时期堆积而形成的垄岗,可以作为当时海岸线的标志。
据此回答7~8题。
7.上图所示古海岸线分布地区地势的总体变化趋势是( )
A.由东北向西南倾斜B.由西向东倾斜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D.由北向南倾斜
8.该地区5 000年来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反映了( )
A.海平面间歇性下降B.气候持续性变暖
C.海滨泥沙不断淤积D.地壳阶段性下沉
解析:第7题,由图中信息可知,古海岸线集中分布在天津南部并向东南方向推进,由此可以判定东南部地区地势较低,沉积作用明显,故C项正确。
第8题,图中信息表明海岸线总体持续向东南方向推进,海面下降;题干、文字材料表明作为海岸线标志的贝壳堤需在海边经较长时期的堆积才能形成,由此可以判定海平面是间歇性下降,故A项正确。
如果是气候持续变暖或地壳阶段性下沉,则海岸线会向陆地方向推进,故B、D项错误。
如果海滨泥沙不断淤积,海岸线会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不会形成海岸线的标志——贝壳堤,故C 项错误。
答案:7.C 8.A
(2018·河南八市重点中学模拟)“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一直向内陆延伸50 km,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
读图回答9~10题。
9.关于“千湖沙漠”中沙丘的形成原因,其解释可信的是( )
A.沿岸地区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旱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炎热干旱天气
C.雨林大量被砍伐,信风长期吹蚀裸露地表
D.河流挟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
10.图中新月形沙丘( )
A.缓坡大致朝向东方
B.1-4月移动速度快
C.陡坡风力大于缓坡
D.缓坡降水多于陡坡
解析:第9题,“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沿岸洋流为暖流,A 错;赤道附近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B错;只受信风吹蚀,没有沙源则不会形成沙丘,C错;“沙丘从海岸一直向内陆延伸50 km”说明沙源来自海岸线附近,由此推断,沙丘是河流挟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形成的,D对。
第10题,沙丘缓坡是迎风坡,陡坡是背风坡,该地冬季受东南信风带控制,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所以沙丘缓坡大致朝东,冬季移动速度快,夏季移动速度慢,A对、B错;迎风坡风力大于背风坡,C错;该地降水多时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信风控制时为少雨季节,并且沙丘相对高度小,坡向对降水影响小,所以陡缓两坡降水几乎没有差异,D错。
答案:9.D 10.A
11.(高考天津卷)下图所示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且属于地壳持续下沉区。
经考证发现,近30年来,甲地海岸线基本稳定,乙地海岸线向海推进,丙地海岸线向陆后退。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海岸的( )
A.地貌形态B.泥沙沉积量
C.河网密度D.抗侵蚀能力
解析:选B。
甲、乙、丙三地都是淤泥质海岸,其地貌形态和抗侵蚀能力差异不大;图中显示甲、乙、丙三地附近河网密度差异也不明显;引起三地海岸变化的主因是泥沙沉积量,黄河输沙量最大导致乙地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山东齐鲁名校协作体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2分)
材料铝土矿是在古气候条件的作用下,古陆上的成矿母岩经过风化淋滤,其中的K、Na、Ca、Mg等元素大多数被淋失,Al、Si等元素相对富集而成。
(1)根据材料推测形成铝土矿的古气候特点并说明理由。
(12分)
(2)通过地质勘探发现,一般情况下,在大的山顶宽缓平台,矿石品位较低,在低缓的山顶或山坡处,矿石品位较高,请结合材料解释原因。
(10分)
解析:(1)“成矿母岩经过风化淋滤”“元素大多数被淋失”,说明风化、淋滤作用都很强,而风化作用与气温有关,淋滤作用与降水有关,故可能是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
(2)矿石品位高低就是有用矿物含量多少。
材料中提及铝土矿是其他成分被淋失而Al、Si富集的结果,低缓的山顶或山坡,由于水流速度快而淋滤作用强,大部分硅被淋失,铝含量较高。
答案:(1)古气候特点:高温,多雨。
理由:气温高,成矿母岩风化强烈,释放铝土多;降水多,K、Na、Ca、Mg等元素被淋失多,有利于铝土矿富集。
(2)低缓的山顶或山坡处泄水条件好,从而加速了淋滤脱硅,有利于铝土矿富集。
13.(2018·南昌检测)下图是新疆和田区位略图。
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都”。
和田玉为变质岩,其矿体分布在海拔4 000 m以上的昆仑山高山地区,乙处河滩玉石富集,是拾玉的重要地段,秋季又是在此拾玉的最佳季节。
读图回答问题。
(24分)
(1)结合地形条件,说明甲处狭长区域没有冰川分布的原因。
(8分)
(2)说明乙处河滩玉石富集的外力作用过程。
(8分)
(3)分析秋季成为乙处最佳拾玉季节的自然原因。
(8分)
解析:(1)冰川是由终年积雪形成的,故冰川形成条件是有降水(降雪)、气温低;结合甲地等高线分布从地形入手分析该地气温高、降水少的原因。
(2)玉石为变质岩,出露地表
必然经过岩体的破坏(风化、侵蚀)过程;源自4 000 m 以上的昆仑山的玉石,到达乙所在河滩,必然经历了河流的搬运与沉积过程。
(3)秋季成为最佳拾玉季节,说明秋季此处玉多且出露河滩;结合河流夏季汛期搬运能力强,但此时河水水位高不易发现河床中的玉石,而秋季水位下降玉石出露分析即可。
答案:(1)地势低,气温偏高;地形封闭,水汽不足。
(2)(含有玉石的)岩体经过风化(侵蚀或外力破坏),再经过河流搬运(向下游运动),到达地形平缓处(乙处),(玉石)发生沉积。
(3)夏季河流(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玉石沉积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夏季;秋季河流水位下降,玉石出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