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文档

合集下载

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杜甫诗三首分别是那三首,怎么翻译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一、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二、《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注释⑴诗题一作《九日登高》。

三、《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美丽容颜?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杜甫诗三首标准版文档

杜甫诗三首标准版文档
1、有人说,《石壕史》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史步步紧逼出来的。你同意这 个说法吗?为什么?
答:“可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一般有两种解释:
(1)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2)以花、鸟拟人,花感时而落泪,鸟恨别而惊心。你赞成哪一种解释?理由 是什么? 答:“这是一道开放题,设题目的是使同学们进入诗中境界(jìngjiè)。只要言 之成理即可。
身的裙。老太婆雖然力氣衰,還請連夜跟您走, 第三部分(第三段):写老妪致词(zhìcí)。
课后练习解答(jiědá) 老太婆雖然力氣衰,還請連夜跟您走,趕到河陽服兵役,還能勉強給部隊做早餐。
黃昏時份,我趕投宿到石壕村河,夜陽裡聽到服有官兵吏來捉役人。,還能勉強給部隊做早餐。夜
久不再聞人語,似乎只有抽泣聲。天明後,我
告辭上路去,獨與老翁相道別。
第五页,共13页。
[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夫如何]那怎么得了 [未了]不尽 [凌绝顶]登上最高山峰(shānfēng) [一览众山小]站在一眼望去许多山都矮 小了 [烽火]战火,家书:书信,抵:胜过 [走]逃跑
第六页,共13页。
《望岳》 第一层(首联、颔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第二层(颈联、尾联):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春望》 第一层(首联、颔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 第二层(颈联、尾联):写心念亲人的离愁,和忧国、伤时、思家的沉痛。 《石壕史》 第一部分(前四句):写“致词(zhì cí)”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部分(五、六句):写差使的凶横残暴和老妪的痛苦情状。 第三部分(第三段):写老妪致词(zhì cí)。 第四部分(后四句):尾声,暗示老妪已被差使抓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
.
背景材料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 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 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 艺术性最高的诗。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59)弃 官,至今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 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八首诗是 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第二首中 “每依北斗望京华”,第四首中“故国平居有所思” 是八篇的纲领。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
.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 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
昭君怨恨什么?
一怨:远嫁朔漠,故乡千里 二怨:死葬胡沙,魂魄空归 三怨:元帝昏庸,终身遗恨
结语“怨恨”二字,乃一诗归宿处.“一 去”,怨恨之始也,“独留”,怨恨所结 也.“画图识面”,生前失宠之‘怨恨’ 可知;“环佩归魂”,死后无依之‘怨恨’ 何极!—清·蒲起龙

种艳丽的感觉。因为“玉露”有白色的

暗示,白是一种冷色;“枫树林”有红
色的暗示,红是一种暖色, 在悲哀中藏
有热烈。这两种颜色的强烈对比,就更
增强了“凋伤”这个词给人的感觉。
.
巫山巫峡气萧森
这是从夔州东望之所见,点出了他
1. 现在是身在夔州。“巫山” 上到长江两 课 岸的高山;“巫峡” 下到深谷之间长江 文 的流水。这虽然只是两个地名,但其中 分 有一种包罗一切的“张力”:从高处到 析 低处,从天到地,从山到水,眼前所有
.
《咏怀古迹》是一个系列,它一共五首, 每首各抒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 王昭君、刘备、诸葛亮,是一组七律诗 组。与《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 秋天。昨天我们已经讲到,这一年,安 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 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吟咏古迹, 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 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杜诗三首

杜诗三首
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 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可以看到诗人
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 雄心和气概。 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 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 群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 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 : 鸣的原因。Βιβλιοθήκη 知内容,想意境 悟情感,品特色

- 从--------------一句
我读出了---------的 社会状况,我感受 到作者-------------的 情感
国破山河在,
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 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 城春草木深。 (被毁坏到了无余人、无余物,忧国忧民 )
荡胸生曾云,(写细望泰山的景物、诗人感受 )
决眦入归鸟。 层层云升腾,涤荡心胸;飞鸟归山,
映入眼帘; 会当凌绝顶,(极望写诗人心底的愿望 ) 一览众山小。 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 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悟情感、哲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
这两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 天下”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
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和积极向上的
进取精神,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2)文脉结构
青未了——绵绵不尽 整体形象钟神秀——神奇秀美 割昏晓——遮天蔽日 望岳 生曾云——气象万千 主观想象入归鸟——幽静深远 凌绝顶——抱负远大
本诗中不说征兵、点兵、招 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 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用一个 “夜”字作“捉”的时间状语含 义就更丰富了。
合作探究:
3、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老妇人和官吏

《杜甫诗三首》最新

《杜甫诗三首》最新

杜甫不同时期创作风格变化
早期风格
杜甫早期诗歌风格较为清新明快, 注重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
感,如《望岳》等作品。
中期风格
随着国家动乱、人民疾苦,杜甫 中期诗歌风格逐渐变得沉郁顿挫, 更多地关注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
如《三吏》等作品。
晚期风格
杜甫晚期诗歌风格更加深沉悲怆, 语言更加凝练,意境更加深远, 如《登高》等作品。同时,晚期 杜甫在表达个人情感时也更加含
弘扬杜甫精神
在当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学习杜甫关注社会、关爱人民的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自身文化修养的提升,不断追求卓越,成为具有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时代青年。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 杜”。
主要成就包括: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的诗篇,如《兵车 行》、《三吏》等;在诗歌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 式,风格多样。
唐代社会文化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昌 盛的时期,文化、艺术、科技 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韵律节奏
02
采用七言古诗形式,韵律自由多变,节奏鲜明有力,富有音乐
美感。
表现手法
03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物
情感。
04 《兵车行》思想内涵与艺 术价值
战争背景下民众苦难生活描绘
诗中通过“车辚辚,马萧萧”等 描绘,生动展现了战争动员场景

通过对“爷娘妻子走相送”的刻 画,反映了民众因战争而被迫分
《兵车行》对后世的诗人和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中

《杜甫诗三首》完整

《杜甫诗三首》完整
颔联紧承首联对秋景作进一层渲染。 以飞动、壮阔的笔触叙写诗人忧郁的 情怀。
三、分析意象,鉴赏手法,把握感情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颈联承颔联一转,由景生情,抒发
感慨。 思乡之情的深沉浓烈和欲归不得的无
奈与凄伤。
三、分析意象,鉴赏手法,把握感情
形象地写出诗人急 不可耐的思念故园、心 怀家国的迫切心情。
昭君因汉元帝的昏庸、不辨美丑 而远嫁他乡,流离而不得归,身 死而遗长恨; 杜甫因疏救房琯(guǎn),触怒肃 宗而被疏远,最终郁郁辞官,漂 泊西南。
昭君思念故土; 杜甫思念长安。
主旨与特色
美女遗恨与才士失志本相通联,感 明妃遗恨绝域,叹志士失遇无路。美不 得宠才不得用,离家去国之思,寂寥千 载之恨,种种古人今人之怨恨,都概括 在诗中,借咏王昭君的事迹抒发自己怀 才不遇的情怀。
杜 甫 诗 三 首
学习目标
1 . 掌握借景抒情以及借古 抒怀的写作手法,学会鉴赏 诗歌。
2 .从写景、抒情、炼字(句)、 抓意象等方面赏析诗歌。
3 .知人论世,理解诗歌主旨, 感受作者抒发的感情。
一、知人论世 诗圣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 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原籍襄阳,迁 居巩县。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 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曾祖父杜 依艺曾任巩令一职。祖父是初唐诗人杜审言,官至膳 部员外郎且有自己的自传。父亲杜闲曾任奉天令。
玩弄了“野无遗贤”的骗术,参加
长 考试的人全部落榜,杜甫也身受其 安 害,困居长安10年之久.不幸的遭
十 遇是他进一步认识到统治者的腐朽, 年 创作出《兵车行》《丽人行》等杰
出的现实主义诗篇。

诗的风格由早期的热情奔放,

杜甫诗三首.八年级_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八年级_杜甫诗三首

问题探讨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 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积极 进取的远大抱负。 《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 “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做具体解释。
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极望。
赏析和积累
诗歌语言精炼,有深刻的含义,你能赏析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感时花溅泪,
烽火连三月,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
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家书抵万金。 (思念家人 )
白首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 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叹息衰老 )
问题探讨
诗歌描写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战火不断,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民不聊生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诗人忧国伤时, 思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说说好在哪 里?
拟人手法,通过花和鸟来写春天,花因
国家战乱而流泪,鸟因人间离别而惊心, 移情于物,表达诗人内心的伤悲。
“城春草木深”的“深”字好在哪 里?
春天降临长安,然而眼前却是乱草
丛生,“深”字写出了国都因战乱 而荒芜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 (手段狠毒,黑夜突袭)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点。 写出了“吏”与“妇”的尖锐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矛盾。 (横蛮气势、悲凉境地 )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分三层:①(前六句)写老妇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诉说儿子情况,说明这一家人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已经为国家作出了重大牺牲。 ②(中间四句)写老妇诉说家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中现状,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③(最后四句)写老妇自请应 役。自愿为战士们做饭,以保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全家中仅存的三个人。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悲惨遭遇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照应开头,写出事件结局与 诗人感受。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暗示老妇已被差役抓走)

杜甫诗三首.八年级_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八年级_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杜甫,字子美,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 诗人。仕途坎坷,身经离乱,看到唐代社会由盛而 衰的转折,就用诗歌抒写情怀,反映时事,其作品 思想深刻,境界广阔,有强烈正义感和鲜明倾向性, 杜甫深入社会并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风 格沉郁顿挫,形式多样。由于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 所处的时代,后世称为“诗史”;又由于他能忧国 忧民,被誉为“诗圣”。代表作品:《前出塞》 《咏怀五百字》《北征》《兵车行》“三吏”“三 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 南河北》《登高》。
代表作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岱(dài) 了(liǎo) 曾(通“层”) 眦(zì )
整体把握: 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做作品。唐玄宗开 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 长安,到衮(yan三声)州(今属山东省) 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衮州司马。此 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 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 是这期间写的。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 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 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 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此诗的尾联描写诗人一个细微的动 作是( ),这一细节抒发了诗 人( )的思想感情。

忧国思家
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755年), 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叛乱,史称“安史之 乱”。 公元758年,为平息叛乱,郭子仪、 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率兵20万围攻安庆 绪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 天,由于史思明派来援军,加上唐军内部 矛盾重重,形势发生逆转。在敌人两面夹 击之下,唐军全线崩溃。郭子仪等退守河 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 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 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石 壕吏》是其中的一首。

杜甫诗三首课文原文

杜甫诗三首课文原文

杜甫诗课文原文杜甫诗三首课文原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杜甫诗三首课文原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甫诗课文原文篇1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杜甫诗课文原文篇2发阆中唐代杜甫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

江风萧萧云拂地,山木惨惨天欲雨。

女病妻忧归意速,秋花锦石谁复数?别家三月一得书,避地何时免愁苦?译文沿途各地荒无人烟,还有毒蛇猛兽出没,坐了一整天的船也没有看到一个村庄。

江上寒风呼啸,地面弥漫着云雾,山中林木衰残,天上笼罩着阴霾,倍感荒凉。

女儿病了,妻子很忧虑,就想快点到家,溪上的秋花锦石哪里还有精神去欣赏?为逃难而流落异地,离家几个月才收到一封家书,什么时候才不用愁苦与悲伤?注释“前有”二句写人烟稀少,坐了一整天的船也碰不到一个村庄。

刘向《新序》:“前有大蛇如堤。

”“江风”二句写溪行之景。

云拂地,写云随风掠地而过,正是将雨之象。

意不在景物,故曰“谁复数”。

锦石,水底有花纹的小石。

庾肩吾诗:“锦石镇浮桥。

”杜甫诗:“碧萝长似带,锦石小如钱。

”(《秋日夔府咏怀》)亦见水之清澈。

避地,为避难而流寓异地。

杜甫自公元七五九年由华州避地秦州后,转徙至此时,已近五年,故有“何时”之叹。

杜甫诗课文原文篇3客至唐代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包含杜甫的三首经典古诗,分别为:《望岳》、《春望》、《石壕吏》杜甫诗三首详细内容如下:第一首:《望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杜甫。

其全文诗词如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前言】《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

第一首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

第二首咏华山之作,流露出官场失意之情。

第三首咏衡山,流露作者爱国忠君之情。

【注释】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

古代以泰山为五岳之首,诸山所宗,故又称“岱宗”。

历代帝王凡举行封禅大典,皆在此山,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句首发语词,无实在意义,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

如何:怎么样。

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

原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青未了:指郁郁苍苍的山色无边无际,浩茫浑涵,难以尽言。

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

未了:不尽,不断。

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

这里指泰山的南北。

割:分。

夸张的说法。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昏晓:黄昏和早晨。

极言泰山之高,山南山北因之判若清晓与黄昏,明暗迥然不同。

荡胸:心胸摇荡。

曾:同“层”,重叠。

决眦(zì):眦:眼角。

眼角(几乎)要裂开。

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睛远望归鸟入山所致。

决:裂开。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会当:终当,定要。

凌:登上。

凌绝顶,即登上最高峰。

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译文】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杜甫诗三首》(自制)

《杜甫诗三首》(自制)
用 什 么 方 法 表 达

态事为 度 什 ? ( 么 诗 体 要 人 悟 写 在 感 这 诗 情 个 中 ) 古 表人 现这 出段 什往 么

的所 (描 弄写 清的 史古 实人 )、 往 事 是 怎 样

鉴 赏 咏 史 诗 三 步 骤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1、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望岳》 (涉世不深) 2、困守长安时期(746-755):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丽人行》、《兵车行》、《出塞》 (忧国忧民)
3、陷贼与为官时期 (756-759):
组诗“三吏”、“三别”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4、漂泊西南时期(759-770):(思想更深邃、诗风更
提问1:题目是什么意思? 提问2:诗句的字面意思。 提问3:诗中出现的意象。 提问4:这些意象有什么内涵? 提问5: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6:诗歌应用到了哪些艺术技巧?
玉露凋伤枫树林, 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 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
意象——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 塞上风云、丛菊、孤舟、捣衣声、白帝城。
意境——阴沉萧瑟、动荡不安
情感——身处动乱,居无定所.离乱之苦、 漂零之悲、故园之愁融入诗中。 诗人感情沉郁厚重,悲凉沧桑。忧国之情 和孤独抑郁之感溢于言表。
艺术技巧: 1.对偶(对仗)颔联颈联 2.借景抒情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25杜甫诗三首完整版

25杜甫诗三首完整版

25《杜甫诗三首》赏析一望岳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今属山东省)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

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

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

后两联为第二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细望所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用在这里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这首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又都是对偶二春望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诗人赴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

次年五月,贼破潼关,诗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州(今陕西富县)。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前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因他官卑职小,未被囚禁。

第二年四月,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如此强烈的反差怎能不使人怵目惊心呢!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

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

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杜甫诗三首 PPT精选文档

杜甫诗三首 PPT精选文档

.
22
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 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让她远嫁匈奴? “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明确】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 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 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 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 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 怎不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 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深厚。
.
8
登高
杜甫在夔州期间的杰
作,写于大历二年(767)的
秋天。这一年的重阳节,
杜甫约他的一个远亲吴郎
来饮酒,不想吴郎因事没
有来。杜甫感慨万端,独
自登高,写下了这首即景
伤怀的七言律诗.明代胡应
麟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
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
9
登高
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杜诗镜铨》),甚至称它是“旷 代之作”。
.
20
尾联“分明怨恨曲中论”正面写昭君的怨 恨,昭君怨恨什么?
昭君之怨,主要是一个远嫁女子永远怀念故 土的怨恨忧思。
杜甫可有怨恨? 诗人之怨,与昭君之怨可有相通之处? 背景:唐玄宗天宝五年,作者西入长安,羁
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 史之乱爆发后,他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 右拾遗。作者因上疏救宰相房琯触怒唐肃宗 而受排挤,被贬为华州司功。
.
3
赏析——第一步,读懂题目
“秋兴”这个题目的意思是什么? 因感秋而寄兴
赏析——第二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
4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杜甫诗三首

杜甫诗三首

学习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基本的文 学常识。 2.反复朗读,理解诗歌的思想内 容。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 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生字:
yè shù
邺戍
qún chuī yōu yè
裙 炊 幽咽
写作背景
杜甫历经安史之乱,真切地感受到百姓的疾苦, 尤其在郭子仪等九位节度使兵败邺城后,当时恰逢他 从洛阳回华州,一路上他看到官差疯狂抓人当兵,人 民苦不堪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石 壕吏》《新安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 《垂老别》。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情节生 动而流传最广。
6、最终抓到人没有?从文中哪 句话可以看出?
抓走了老妇人,到河阳军中做饭。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总结:
这是一首叙事诗,诗的前四句写 “致词”的由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和地点。(一) 其主体部分是老妇人的“致词”(二)
最后四句是这件事的尾声,暗示 老妇人已被差吏抓走。(三)
听名家朗诵录音, 初步感知诗歌魅力
诗人“望”见了什么?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近体诗
近体诗是指在唐代形成的格律诗 。从句式上说有五言、七言之分,从 篇幅上说有律诗、绝句两种。律诗分 五律、七律两种。全诗共四联,头两 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 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 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 平声韵。
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 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 可以看出?
地域之广阔
齐鲁青未了
景色之秀美
造化钟神秀
山势之高峻
阴阳割昏晓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亮点探究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从这 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 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 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 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杜甫诗三首(八年级上册)

杜甫诗三首(八年级上册)

幻灯片1幻灯片2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4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大历三年(768),携家人南下湖南投亲访友,至大历五年,在湖湘大地浪迹近两年,登临衡山,歌咏衡州,后死于耒阳方田驿,葬于耒阳县治北郊耒江左畔洞阳观之西(今耒阳市一中校园内)。

期间写下100首(一说99首)闪耀着现实主义光辉的诗篇,不仅全面反映了当时湖湘地区的真实社会生活,而且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当时的思想感情,体现出一位千古诗人的鲜明形象。

幻灯片31.《望岳》2.《春望》3.《石壕村》幻灯片4幻灯片5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幻灯片610.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这两句是写由望岳而产生的________的意愿,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_________________。

11.《望岳》全诗中没有“望”字但处处写望,距离是自____而____,时间是从____至____,并由_____遥想将来的____。

12.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13.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岳雄心和气概远近朝暮望登幻灯片712.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泰山地域之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之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之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色顶,一贤众山小)13.作者当时为什么有这样的理解呢?1、唐朝盛世。

2、诗人年轻,意气风发。

3、漫游泰山,热情歌颂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进而透露出诗人早年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

幻灯片84.本诗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角度不同,试分别指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同步练习题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岱.宗()决眦.()溅.泪()簪.()逾.墙()戍.守()老妪.()幽咽.()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词。

⑴齐鲁青未了(青未了:)⑵造化钟神秀(钟:)⑶荡胸生曾云(荡胸:)⑷会当凌绝顶(会当:)⑸家书抵万金(抵:)⑹浑欲不胜簪(浑:)⑺老翁逾墙走(逾:)⑻吏呼一何怒(一何:)⑼有孙母未去(去:)⑽犹得备晨炊(犹得:)4.填写:⑴《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⑵《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⑶《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6.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

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

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7.《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8.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9.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吏呼一何..苦。

..怒,妇啼一何⑵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解释诗句中的词语。

一男附书至(书:)二男新战死(新:)死者长已矣(已:)室中更无人(更:)11、对这首诗开头四句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句交代了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3、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2、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13、描写战争之惨烈的句子是:。

14、“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①②③(二)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5.解释诗中加点的字(1)城:(2)搔:(3)浑:(4)烽火:16.在诗中空缺处填入原诗句。

17.首联写什么?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18.颔联寄于,表达之感,运用了的修辞。

19.用衬托手法写由于国破家亡,使人极度悲伤变得更加苍老的诗句是。

20.本文以为线索,表达了诗人之情。

21.表达思念亲人的句子是。

《杜甫诗三首》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的积累1.按要求默写诗句:(1)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2)《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3)《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

(4)《石壕吏》哪句话写出了官吏的凶狠。

2.默写:(1)造化钟神秀,。

(2) ,一览众山小。

(3)国破山河在,。

(4) ,浑欲不胜簪。

(5)夜久语声绝,。

(6) ,老妇出门看。

3.对下列各诗句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鸣 B.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吏呼/一何怒 D.二男/新战/死4.下面各句中书写与全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D.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5.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石壕吏》是一首唐诗,其作者与《马说》的作者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

B.《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C.《春望》中“三月”并非实指,借“三”极言战争时间拖得久D.《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写泰山秀美,用的是实笔,后一句写泰山的高大,用的是虚笔。

6.下面加粗的字解释有错误的是( )A.老翁逾墙走(越过) B.一男附书至(书写)C.二男新战死(最近) D.急应河阳役(应征)参考答案一、1.(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1)阴阳割昏晓(2)会当凌绝顶(3)城春草木深(4)白头搔更短(5)如闻泣幽咽(6)老翁逾墙走3.C4.C5.C6.B7.(1)唐、李白《潼关吏》《新安吏》《望岳》(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比如:竹外桃花三两枝,千朵万朵压枝低二、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3.叙事诗;老妇人;差役乘夜捉人,年迈的老妇被抓服役的事4.一表明官府捉人之事常有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反抗无法捉到;二是表明官吏捉人手段狠毒,在人们入睡的时候来个突然袭击。

5.分三层。

一层(前六句)老妇诉说三个儿子全部都应征赴邺城作战,已有二个战死;二层(中间四句)老妇诉说家中现状;三层(最后四句)老妇自请应役6.表达诗人对人民的同情一、积累与运用3.阅读《春望》,根据提示填空。

(1)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语句是:(2)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3)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是:4.根据你对《望岳》这首诗的理解,完成下面的填空。

(1)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的语句是:(2)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语句是:(3)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语句是:(4)既是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又是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坚定)的语句是:5.阅读《石壕吏》,根据提示填空。

《石壕吏》中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是:!表明老妇家遇不幸、亲子战死,揭露战争罪恶的语句是:。

表明家无壮男,凄婉可怜的语句是:。

表明战争给家庭带来的不幸与困苦的语句有:。

6.根据诗意,用“/”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7.巍巍五岳,举世闻名。

早在古代,歌咏五岳的名言佳句就不胜枚举。

请任意写出其中完整的一句,并注明作者。

二、阅读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8.读上面的诗,请简要说说作者是怎样通过写景来表达内心世界的。

9.选出对杜甫的《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A.这首五言律诗,前两联写“感时”,后两联写“恨别”,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B.首联言明春望所见,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着一“深”字,叫人满怀凄然。

颔联以一特写镜头,将无情的花鸟化为有情,更突出了诗人悲痛之深切。

C.一个“望”字统领了前四句的内容。

诗人的视域由远而近,由小到大,从山河到草木,再到花鸟,视像也由部分到整体,由浑浊到清晰。

D.颈联结构工整,感情浓郁,表现了诗人在消息隔绝又盼家书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尾联以诗人的情态作结,用一“搔”字,更显示了其愁苦之心。

1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形式和内容上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杜甫诗三首》练习及参考答案:一级目标1.zì yù zān yè yè shù liǎo2.(1)眼角几乎要裂开(2)简直。

(3)越过。

(4)还能够。

(5)多么。

(6)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3.(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4.(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6.(1)国破 / 山河 / 在,城春 / 草木 / 深。

(2)造化 / 钟 / 神秀,阴阳 / 割 / 昏晓。

(3)存者 / 且偷生,死者 / 长已矣。

7.课内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作者:杜甫课外名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作者:李白8.描写破败的春城,草木蔓生,花也落泪,鸟亦惊心,感时忧国,思家念亲,借景抒情,深沉真挚。

9.C10.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深切感情。

尤其是“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的急迫心情,这是人人心中都有的想法,很自然的使人产生共鸣。

4.填写:⑴《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⑵《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⑶《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6.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

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

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

7.《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8.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9.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⑵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详细出处参考:答案1.略2.唐、《新安吏》《潼关吏》3.⑴山色不尽⑵聚集⑶心胸摇荡⑷终要,终当⑸值⑹简直⑺越过⑻多么⑼离开⑽还能够4.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