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KW18-2《古诗二首 敕勒歌》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敕勒歌说课稿第1篇】《敕勒歌》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敕勒歌》。

下面我从教材、学情、教法及学法、教学过程、板书、作业设计等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敕勒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首乐府民歌。

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本单元以“想象”为主题编排的,“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二、说学情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在经过了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已经得到了初步培养。

在此之前,他们积累了一些简单的古诗,并且学习兴趣浓厚。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认识“似、庐、笼”等6个字,会写“苍、茫”等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的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从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学习特点出发,结合教材内容,我预设本课的教学重点为:1. 认识“似、庐、笼”等6个字,会写“苍、茫”等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诗歌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为: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四、说教法学法新课标提倡“以学定教、以读代讲”。

根据以上原则及学生年龄特点,本节课我将采情境教学法、朗读感悟法、想象理解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理解诗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出诗歌描绘的画面。

五、说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诗歌的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

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的同时,感受中国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七个教学环节。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1.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敕勒歌》,并背诵。

1.2 理解诗意,能够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大草原风光。

过程与方法:2.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2 借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3.2 引导学生体会古代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绘的大草原风光。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其能够准确描述诗中的画面。

四、教学资源•《敕勒歌》诗文及注释•大草原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古诗朗读音频•教学课件五、第一课时教学结构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创设情境:展示大草原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想象并描述画面,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由朗读《敕勒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并讲解字义。

•学生跟读、齐读,巩固生字的读音和记忆。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尝试理解诗意,并思考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诗意,理清古诗的层次结构。

4.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强调对古诗的理解和背诵。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乡的美景,尝试用古诗的形式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敕勒歌》第一课时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板书古诗全文,标注重点词语和节奏)七、课后反思课后,我应反思本课时的教学过程。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我也应思考如何更好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 二年级上册《课文 18 古诗二首 敕勒歌》优质课教学设计_1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 二年级上册《课文 18 古诗二首 敕勒歌》优质课教学设计_1

教材分析:《敕勒歌》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描写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

短短几个诗句就把敕勒川的清新、辽阔,及所散发的山野草地的特殊气息尽收诗中,宛如一幅草原放牧的美丽画卷,可谓“诗中有画”。

《敕勒歌》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饱含着慷慨豪迈之情,洋溢着对故土的热爱和思恋,写景抒情层次分明。

教学理念:用课件创设情境,实行身临其境的想象。

反复朗读,读中绘景、读中悟情、读中品味,营造愉快的氛围,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增加课外阅读,学以致用,实现拓展迁移。

教学目标:1、使用“根据诗句,想象画面”的方法读古诗,感受诗中描绘的画面。

2、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激发对大自然的喜悦和热爱之情。

3、通过《敕勒歌》《出郊》等诗文的学习,感受诗歌中“动与静”的美妙。

教学重难点:使用想象,感受诗中的画面,感悟诗中的“静与美”;感受诗歌中“动静搭配”的美妙。

教学过程一、读《敕勒歌》,发现“静”“动”之美。

1、视频导入,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草原的美。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引导度好诗歌“节奏”。

3、(课件:草原图)看着图,带上想象。

把诗读出来。

4、想象,感受“天”“草原”构成的“静之美”,读好诗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5、想象感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动之美”。

6、引导感悟“有动有静”的美。

二、读《初郊》,深入感受“静”“动”之美。

1、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发现“动”与“静”。

进一步感受动静之美。

3、深入体会“动静搭配”带来的感受。

三、读《夏日荷塘》,创作“动静搭配”之美。

请学生展开想象些诗句,让诗“动”起来。

四、课外拓展,收集“动”“静”之美。

板书设计:敕勒歌苍苍茫茫静(辽阔无边)草低见牛羊动(茂盛肥壮)。

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说课稿

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敕勒歌》说课稿

《敕勒歌》说课稿一、说教材《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着大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在蓝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人对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二、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目标的确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的实际规律,确定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2.过程与方法:解析诗意,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广阔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三、说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说难点: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确定的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的确定重难点,即由诵读到理解赏析,其中运用的一些写作手法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说如何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情景法、诵读法、探究法、读写法来指导学生学习.四、教法、学法:1.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授课在讨论、合作的氛围之下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说学法学生采用“诵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浅入深,共同合作完成学习内容.五、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走进敕勒草原1.歌曲引入(播放《天堂》,电子相册展示草原风光图):听完这首歌曲,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学生自由发言)过渡语:精美的图片展示了草原壮美的风光,一曲《天堂》,唱尽了牧人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而一首《敕勒歌》则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心驰神往.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北朝民歌《敕勒歌》,板书课题.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2)2. 了解《敕勒歌》、敕勒族、《乐府诗集》的相关常识.《敕勒歌》是北朝时期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教师介绍敕勒族.问:你还知道哪些与这首诗歌相关的知识呢?(学生展示)《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共5000多首,传世佳作众多.它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简单了解,不需要记忆)(二)朗读,感受音韵之美过渡语:当然,《敕勒歌》也是乐府诗中的传世佳作.下面就让我们朗读诗歌,感受这首千古传颂的牧歌.1.展示配乐朗读.2.全班齐读,教师强调字音、停顿、重音和情感.(过渡语:读准读顺了诗歌,这只是诗歌朗读的初步,朗读诗歌一定要注意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还要注意诗歌所表现的情感基调,这样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律美.)字音提示:“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见”读“xiàn”.停顿提示: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重音提示:“穹庐”“笼盖四野”“苍苍”“茫茫”“见”“牛羊”.情感提示:质朴粗犷、豪迈雄壮是北朝民歌的最显著特点,敕勒歌,主要是对敕勒川这个大草原的歌颂,它是在辽远壮阔的大草原上纵情歌唱的歌,境界开阔,整体上要读出豪迈雄壮.例如:“敕勒川,阴山下”读出高亢之调;“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以及“天苍苍,野茫茫”要读出苍远辽阔的意境;而“风吹草低见牛羊”则要读出音调的高低起伏,重音落在“见”“牛羊”上,语调中洋溢对美丽大草原的无比热爱之情.3.学生自由朗读品味.4.教师点读,引导学生点评,感受敕勒歌的音韵美.(三)品读,再现意境美过渡语:清代诗歌评论家许印芳赞誉它有“得意忘言之妙,斯为乐府绝唱”,为什么寥寥数语的《敕勒歌》会成为千古绝唱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这首诗的魅力.1.你在诗中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请大家找出所写的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描写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学生独立完成(板书:辽阔苍茫、美丽富饶)2.根据景物和特点,想象并描绘敕勒川壮丽的美景.(教师指导: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我们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示例:★敕勒川,坐落在雄伟的阴山脚下.站在这个美丽的大草原上,环顾四野,天空就像硕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蓝蓝的天空上漂浮白云朵朵,点点白色的蒙古包散落在翠青色的大草原上,极目远望,无边无际,一片茫茫.这时一阵清风吹过,茂盛的牧草随风轻伏,一群群牛羊闪现出来了.看,那黄的牛,白的羊,东一群,西一伙,在悠闲自得吃着草.骑着马的敕勒族小伙子,一边抽着响鞭,一边纵情地唱着《敕勒歌》,那苍劲豪放歌声随风飘扬,引得一些牛羊也仿佛在侧耳倾听!(四)悟读,体会情感之美过渡语(引导思考探究):敕勒歌这首诗通过阴山、天空、草原、牛羊等简单意象,为我们展现了敕勒川的多姿多彩、生机勃勃,壮丽富饶的美丽景色,那么在这些意象和美丽的画面中,抒发着敕勒族人怎样的情感呢?你是从哪些句子或词语中品出来的?(PPT10)1.学生研读诗歌,小组交流探究.2.学生展示.★“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既写出了草原的空旷与辽阔,也表达出敕勒族人对于草原的喜爱之情.在敕勒族人的眼里,他们觉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们的家呢,这说明天空、草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他们的——(家)家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我们最感温馨和亲切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庐”这个比喻,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草地的丰茂、牛羊的肥壮,为的是表现敕勒川的美丽富饶,体现了敕勒人对自己家园美丽富饶的赞美与自豪!小结:这首诗歌敕勒人歌颂了家乡大草原的苍茫辽阔、美丽富饶,歌颂了悠闲富足恬静的美好生活,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敕勒人对大草原感激和热爱、崇敬和膜拜之情!(板书:热爱家乡)3..让我们再次齐读全诗,感受敕勒族人的炽热情怀.(五)析读,品析艺术之美过渡语:请同学们从修辞手法、用词、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归纳这首诗的写法特点.(PPT11)1.学生研读诗歌,组内交流,教师引导点拨.2.学生展示,教师评价明确.★衬托体现了敕勒川的壮阔苍茫.“敕勒川,阴山下”,用连绵雄伟的阴山,衬托了敕勒大草原的壮阔.★比喻修辞手法,展现了敕勒川的辽远苍茫.“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空就像硕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写天空的硕大是从仰视的角度衬托出了敕勒川的辽阔的.★动静结合.诗的前六句是静态的勾画;“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是动态的描写.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灵动.色彩的丰富,画面的灵动,使敕勒川变得更加美丽.★这首民歌的语言直白如画,音调雄壮,艺术概括力极强.用最具民族特色的“穹庐”设喻,描写天空的辽远苍茫,朴素新奇.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草原独特的壮丽景色,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教师板书:比喻、动静结合、对比、衬托)教师小结:衬托和比喻手法的使用,使草原更加的苍茫辽远;动静结合,使画面充满了动感,弥漫着活力,彰显了《敕勒歌》的艺术之美,形成了阔大恢宏的意境!(六)课堂总结,升华情感整首诗仅用27个字,传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正是这首诗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天,还没有哪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能够超过它.无论哪个人,也包括我们,只要有机会来到草原,心中涌起的一定是这首诗,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来背背这首诗吧!听着你们清脆、明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人,一直都在学习它.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板书:经典),像《敕勒歌》这样的一篇篇经典诗词和一部部经典著作,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板书:文化).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少年,作为新生的一代,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我们民族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同学们,传承经典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二首《敕勒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2)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18古诗二首《敕勒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2)

《敕勒歌》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阴野苍茫”等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课文插图,想像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学习,从中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遇见经典,喜欢经典的情感。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

教学难点: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草原的古诗,一首北朝民歌。

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敕勒歌)齐读课题。

2.理解课题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大草原上,过着放牧的生活。

这首诗就是敕勒族人创作的一首歌,至今已经流传了1600年了,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让我们到诗歌中寻找答案。

二、初读诗歌,读正确、流利。

1.初读,随文识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歌,在读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提一点小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圈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自读圈画谁来说一下,你圈出了哪些生字词?同学们读书可真认真!老师把你们圈的字都给请出来,(屏幕出示带红色生字的古诗)A: “阴”第一个谁来读?连起来读“阴山”,诗中的山叫——阴山。

(评价:准确,字正腔圆)B:“穹庐”这两个字不常见,谁会读?穹庐就是蒙古包,牧民们移动地家。

C:“四野”?诗歌中的野就是草原的意思。

D:“苍苍”“茫茫”这是一对叠词,谁想读?我们来看(图片)山上的松柏绿绿的我们说---松柏苍苍,草原的天空(蓝蓝的),我们说——天苍苍;接着看(图片)大海无边无际我们说——海茫茫,云雾无边无际,我们说——雾茫茫,草原(无边无际)我们说——野茫茫。

E:这里有一个特殊的读音给大家强调一下“见”,读两遍!3.再读,正确流利。

生字没问题了,诗歌读的怎么样呢?同学们先自由练习(1)学生自由练读可以了吗?我请你先读给你的同位听,如果他读对了,你就给他一个甜甜的微笑;如果读错了你就帮他订正一下。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8古诗二首 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 18古诗二首 说课稿

说课案《敕勒歌》说课稿一、说教材《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的一首民歌,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语言直白如画,艺术概括力极强。

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二、说学生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经验,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古诗学习的方法。

为此我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本诗。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古诗教学的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 认识5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四、说教法学法根据本课的设计思路,教法上我采取了激趣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同时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主,对收集的有效教学资源进行重构,与学科教学完美整合。

学法上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我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主线,创设教学情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参与性,让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教学过程共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第二环节: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是扫清语言障碍,指导读通诗句,整体感知诗句。

第三环节: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先读懂前4句,再读懂后3句,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朗读全诗。

第四环节: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一)交流识记字形。

(出示生字:似苍阴野茫)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加一加:“亻+以”是“似”,“艹+仓”是“苍”,“阝+月”是“阴”,“里+予”是“野”,“艹+汒”是“茫”。

(二)指导书写。

1.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2.学生练写。

19 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19 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人教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敕勒歌教学准备学情分析北朝民歌《敕勒川》是2017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18课《古诗二首》之第二首,本单元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

本单元课文侧重于想象之美,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是当时北方的少数民族之一,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歌中的敕勒川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周围的广大地区。

北有大青山挡风,南有黄河迂曲补水,是游牧民族十分向往的冬夏两宜的肥美牧场。

《敕勒歌》全诗仅27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它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境界开阔,音调雄壮,风格奔放、雄健质朴,意蕴真淳,语言直白如画,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

宋代诗人黄庭坚说这首民歌的作者“仓卒之间,语奇如此,盖率意道事实耳”。

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古独特的壮丽景色,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把草原的清新、辽阔,把敕勒川所散发的山野草地的特殊气息尽收诗中,宛如一幅草原放牧的美丽画卷,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壮阔,富饶,幸福安康的草原生活,可谓“诗中有画”。

这首民歌唱颂的不正是人们向往的人类生活的天堂吗?《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记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和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和《孔雀东南飞》等。

教学工具这首《敕勒歌》我们在一年级国学课堂上就已经接触过,其短小,朗朗上口,孩子们很快就背诵下来了,但是对于诗的意境还不能有很深的领会。

二年级的小朋友再看到“老朋友”,一定会很喜欢。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针对这一理念,本次教学时,重点就放在识字写字以及对古诗的理解感悟上,以北朝民歌《敕勒歌》为载体,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自主合作学习生字,创设教学情境,在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中,展开想像,从中获得情感体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享受阅读的乐趣,感悟古诗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领略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感受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古诗二首敕勒歌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古诗二首敕勒歌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8古诗二首敕勒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18课,学习两首古诗——《敕勒歌》和《华山怀古》。

《敕勒歌》是一首描绘大草原壮丽景色的诗歌,我们将会详细解读诗歌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感,感受古诗的韵味。

3. 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生僻字词的识别和诗句含义的理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草原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详细过程: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草原的特点。

2. 新课导入: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学习《敕勒歌》。

详细过程:a. 介绍敕勒歌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b. 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c. 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诗歌,分析其结构、意境和修辞手法。

详细过程:a. 逐句解析诗句,分析诗歌的意境。

b. 指导学生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c. 分析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古诗知识,进行创作和解读。

详细过程:a. 学生仿写一首描绘大自然景色的古诗。

b.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修改,提高创作质量。

详细过程:a. 让学生复述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和诗句。

b. 强调朗读技巧和审美情感的培养。

六、板书设计1. 诗歌《敕勒歌》2. 诗人:佚名3. 生字词:敕勒、穹庐、笼盖、野茫茫、见牛羊4. 诗句解析: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古诗知识,创作一首描绘大自然景色的诗歌。

答案示例:大自然如诗如画,山水相依美如画。

鸟儿鸣叫树梢间,花儿盛开迎春风。

【精选】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8《古诗两首》《敕勒歌》人教(部编版)

【精选】二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18《古诗两首》《敕勒歌》人教(部编版)

《敕勒歌》说课稿【教材分析】《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

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肥壮。

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

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山川风貌,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课前预习】1.熟练朗读《敕勒歌》。

2.了解关于《敕勒歌》以及《乐府诗集》的相关文学常识。

3.初步感受《敕勒歌》所表现的“景”与“情”。

【相关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共同分析、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体会音韵美。

2.了解《敕勒歌》和《乐府诗集》相关常识。

3.赏析诗歌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炽热情怀。

4.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展现的敕勒川壮丽的美景,体会敕勒族人对家乡的炽热情怀。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阔大恢宏的意境,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比较法归纳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走进敕勒草原1.歌曲引入(播放《天堂》,电子相册展示草原风光图):听完这首歌曲,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学生自由发言)过渡语:精美的图片展示了草原壮美的风光,一曲《天堂》,唱尽了牧人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而一首《敕勒歌》则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心驰神往。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欣赏北朝民歌《敕勒歌》(课件出示课题PPT1)板书课题。

我们先来看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2)2. 了解《敕勒歌》、敕勒族、《乐府诗集》的相关常识。

《敕勒歌》是北朝时期北方敕勒族的民歌,教师介绍敕勒族。

问:你还知道哪些与这首诗歌相关的知识呢?(学生展示)《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共5000多首,传世佳作众多。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 二年级上册《课文 18 古诗二首 敕勒歌》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人教新课标小学语文 二年级上册《课文 18 古诗二首 敕勒歌》优质课教学设计_0

《敕勒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似、庐”等6个生字,会写“阴、野”等5个字,理解“苍苍、茫茫”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草原的高远辽阔。

教学重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1、孩子们,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吗?想去吗?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欣赏美丽的草原风光。

(出示草原图片)2、你们从这些图片中都看到了什么?3、师:山高高,天蓝蓝,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啊!今天就让我们从诗歌中领略草原风情吧!4、书写课题:敕勒歌二、解诗题,知背景敕勒:北方的游牧民族;《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

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三、熟读诗,析字词1、借助拼音大声的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读完后圈出生字、新词。

两人一组合作学习字词,并互相检查提醒,试着把字词读准确;3、检查生字词,纠正字音;敕勒穹庐笼盖四野苍苍茫茫见4、再读古诗,读出节奏;(1)师范读,学生仔细听诗句的节奏,并画出节奏线。

(2)生练习朗读。

(3)指名诵读。

过渡:诗会读了,那么这首古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意思呢?我们一起去学习!四、明诗意,入诗境方法:结合图片,想象画面,猜出诗句1、理解“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很多蒙古包):你看到了什么?(2)你们说得真好!诗中哪句描写了图中的内容?(3)在图片旁出示这两句诗:请大家自由地读读这两行诗,想想自己有什么不懂的地方?(4)针对学生的问题讲明诗意(5)指导朗读(板书:辽阔无边)2、理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很多的羊群。

)自由读读后两行诗。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精品(教案2)古诗二首——《敕勒歌》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精品(教案2)古诗二首——《敕勒歌》

18 古诗两首——敕勒歌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会认“似”、“笼”、“庐”“茫”“盖”“苍”6个字。

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

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

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

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今天,咱们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

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个字概括了我们用话语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

就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师(板书诗题):谁来读读诗题?师(给“敕勒”注上拼音):看看拼音,再来试试。

师:(请学生读,齐读诗题)诗写得可美了!我们一起来读读吧!二、初读古诗1.师:大家自由地读一读古诗,借助拼音把每个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笼盖苍茫见(xiàn)牛羊3.这些字谁会读?(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

(指名读)5.师:谁来评一评?6.师:分组赛读吧,看哪组的字音读得最准,读得最流利。

三、背景资料:《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

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

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敕勒歌》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敕勒歌》优质课教案

最新人教统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敕勒歌》优质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敕勒歌》。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草原的无比壮阔,体会草原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敕勒歌》。

难点在朗读中感受草原的无比壮阔,体会草原人民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1.这节课,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2.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能用说不完的话来形容它、赞美它。

北朝时期却有人用简单的27字就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齐读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似、庐、笼、盖、苍、茫)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从诗中你看到了些什么?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三、品读古诗,熟读成诵1.课件出示图片:草原上,高高的阴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1)你看到了什么?(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2)诗中哪句描写了图中的内容?(指名说)(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3)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质疑)敕勒是种族名,敕勒川是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它位于耸入云霄的阴山脚下。

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4)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1)课件出示图片: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牛羊。

(2)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回答)(3)谁愿意来读一读?(4)教师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诗的感受),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古诗二首——《敕勒歌》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2)古诗二首——《敕勒歌》
3.情感与价值观: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诗歌;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定去过不少地方.看过不少的美景。什么样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
师:看样子.大家去过的地方还真不少。你们去过美丽的大草原.见过草原的美丽景色吗?播放腾格尔的《天堂》.听了歌曲看了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
4.学生先自己反复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诗中天地旷远宏大的气势。
5.师:谁先来试试?读得好.你们就把掌声送给他!(请3—4名学生配乐读)
6.师:看到你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想读一下。
7.师:我们来齐背这首诗.希望大家都能背出自己的感受.这样你们会比老师背得还要棒。如果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学生配乐齐背。)
生3:我觉得牧民的生活很富有.他们养的牛羊这么壮.一定可以卖很多钱。
4.师:对呀.能生活在这么美的大草原上是多么幸福的事呀!谁愿意把最后三行诗句读一读?
(生抢着举手.请一名学生读)
5.‘‘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千古名句.特别为人称道.请你分析这句诗的意境?
6.师: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诗中只写了景色.没有提到敕勒人.你猜那些人在哪里?(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 笼盖 苍茫 见(xiàn)牛羊
3.这些字谁会读?(多形式认读生字) 指名读、 “开火车”读!
4.师(出示整首诗):字音都读准了.我相信古诗也一定会读得很棒的!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其他同学仔细听.听听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指名读)

二年级上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二年级上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二年级上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18 敕勒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1.教师:教学挂图、敕勒川草原录像。

2.学生:读熟古诗。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古代流传下来大量赞颂祖国山川的优美诗篇。

第18课就介绍了两首古诗。

板书:18古诗两首敕勒歌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

2.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引出诗题。

你觉得大草原怎么样?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这里一直流行着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

板书:敕勒歌齐读课题。

这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再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要求:(1)把诗句读流利。

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川:指平原。

敕勒川:敕勒是古代的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

阴山:指阴山山脉。

穹庐:古代游牧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

四野:周围,四面八方。

苍苍:深蓝色。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

见:露出,呈现。

四、细读诗文,体会诗意。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

教师随机点拨。

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

18.古诗二首_敕勒歌-人教二上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部编)

18.古诗二首_敕勒歌-人教二上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部编)

18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目标]1.认识“似、庐”等6个生字,会写“阴、似”等5个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穹庐、笼盖、苍苍、茫茫、见”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图文结合,感受诗描写的北国草原风光。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大意。

难点: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写的北国草原风光。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

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

开头交代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接着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帐,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最后描绘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

全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诵读法、启发式教学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诗《夜宿山寺》,感受了诗人夜宿高山寺庙的奇思妙想。

有哪位同学来愿意背一背这首诗?(指名背诵古诗《夜宿山寺》)2.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首描写北方草原的乐府诗——《敕勒歌》,同学们还记得乐府与乐府诗吗?(出示乐府与乐府诗:乐府指音乐机构,乐府诗指乐府搜集整理的诗歌。

) 3.敕勒歌,就是中国古代的民族,一个原始游牧部落——敕勒的民歌。

这首民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在黄河以北流传的一首民歌,后来翻译成汉语,一直流传至今。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

在学新的古诗前,先背诵已学古诗,再通过复习乐府与乐府诗,理解诗题,激起学生更深一步品读古诗的求知欲。

二、课文学习(一)初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1.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朗读视频。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敕勒歌》教案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知识与技能:1.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敕勒歌》,并背诵。

1.2 理解诗意,能够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大草原风光。

过程与方法:2.1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2 借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3.2 引导学生体会古代人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

•理解诗意,感受诗中描绘的大草原风光。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其能够准确描述诗中的画面。

四、教学资源•《敕勒歌》诗文及注释•大草原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古诗朗读音频•教学课件五、第一课时教学结构设计1. 复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通过复习已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创设情境:展示大草原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想象并描述画面,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2.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学生自由朗读《敕勒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指导学生正确认读生字,并讲解字义。

•学生跟读、齐读,巩固生字的读音和记忆。

3. 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节奏。

•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尝试理解诗意,并思考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诗意,理清古诗的层次结构。

4. 总结拓展•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强调对古诗的理解和背诵。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乡的美景,尝试用古诗的形式进行描述。

六、板书设计《敕勒歌》第一课时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板书古诗全文,标注重点词语和节奏)七、课后反思课后,我应反思本课时的教学过程。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同时,我也应思考如何更好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情感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古诗二首敕勒歌》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敕勒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并能体会我国北方辽阔草原的美丽景色。

[教学重难点]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体会我国北方辽阔草原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 “天似穹庐”的比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播放腾格尔《天堂》,课件展示草原图片。

师:一曲《天堂》唱尽了游牧民族对家乡的热爱,令人心潮澎湃,一首《敕勒歌》写尽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让人为之陶醉。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敕勒歌》。

(课件中出示标题)二、作家作品常识:《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方敕勒族的民歌。

敕勒族又名丁零、高车、回鹘,是今天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

《乐府诗集》将《敕勒歌》收入《杂歌谣辞》。

《乐府诗集》是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总集,主要集录了两汉到唐五代的乐府诗,兼集先秦歌谣,共一百卷。

传世名篇佳作众多,如《木兰辞》、《陌上桑》、《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等。

三、朗读指导:1、播放示范朗读动画(听一遍)2、指导朗读: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课件出示问题,生答,然后归纳,利用课件出示答案)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

师生共同朗读一遍。

3、自由朗读: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低声吟唱,注意朗读要求模仿示范朗读把诗歌读通、读懂。

(两分钟)4、跟读:放示范朗读学生小声跟读两遍,体会诗歌的韵律。

5、汇报朗读:找3人单独朗读,及时指导评价。

四、重点分析:1、请快速把诗朗读一遍,然后讨论一下你在诗中都看到了什么?在哪里看到的?从诗中看到了什么?(草地、天空、蒙古包、牛羊等)师:我们看见了天空,是什么样子的呢?(生:苍苍及时板书)师:还能看到草地,又是什么样子的啊?(生:茫茫及时板书)师:这苍苍的天空、茫茫的草地,看上去显得怎么样?生:很大、望不到边等顺势总结板书:辽阔无边。

还能看到什么?牛羊风吹过来草低下头看见了许多牛羊。

草怎么样?茂盛牛羊怎么样?肥壮板书:茂盛肥壮。

回头再看一看,天空、草地是什么状态的景物描写?静态描写草低、见牛羊呢?动态描写动静结合的写法。

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使诗显得有生气,今后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也要多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这样我们的作文会写得更好。

板书设计:敕勒歌苍苍茫茫静(辽阔无边)草低见牛羊动(茂盛肥壮)2、“敕勒川,阴山下”一句有何作用?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

3、“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天高地阔辽阔无边热爱家乡的情感。

诗中将天空大地,用与牧民们日日相伴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表现出草原牧民们对自己家园的热爱,对草原的赞美,他们讴歌草原、讴歌牛羊,就是赞美家乡、赞美生活。

4、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并非无人,“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不写人,是为了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5、在浩瀚苍茫的自然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生机感、喜悦感、怡然自在感五、当堂背诵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现在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背诵诗歌,同时请用心去感受诗中优美的景色。

学生自行背诵三分钟,然后分男、女生检查两遍。

六、作业:将《敕勒歌》改写为一段写景抒情的文字。

(基于原诗、合理想象、注意抒情)。

歌曲欣赏中结束本课。

附板书设计:敕勒歌苍苍茫茫静高 (辽阔无边)草低见牛羊动(茂盛肥壮)《敕勒歌》教学设计2教学要求: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上课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创造一个宁静的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

2.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板题目:敕勒歌。

二、初读全诗,字词释义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三、分步解读,把握诗境1.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

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敕勒川,阴山下。

”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

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

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

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

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3)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四、再读本诗品悟诗意1.让学生再读课文,由诗入画。

这是一幅图画,远远的是雄伟的阴山,向天空看蓝天白云,美丽的草原无边无际,天地相接,轻风一来,牛壮羊肥,若隐若现,这是多么自然的和谐图呀,我们经常讲,要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那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生活吗?2.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课件展示草原风景,教师配乐朗读)“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

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

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五、学生背诵本诗。

1.给学生读背时间。

2.全班学生齐背本诗。

3.观察课件展示风景,配乐背诵。

六、总结(略)附板书设计敕勒歌川山天四野→静风吹草低见牛羊→动《敕勒歌》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

诗篇热情地赞美了敕勒草原的辽阔、水草的丰茂和牛羊的繁盛。

此诗意境高远,风格浑朴苍茫,有着丰富的审美内涵。

作品用极其洗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描绘出敕勒草原的苍茫景象,歌颂了山川风貌,赞美了牧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乐府;读懂诗句,能够想象诗中所描绘的风光。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与价值观:激发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1、朗读诗歌;2、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难点: “天似穹庐”的比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腾格尔的《天堂》,让学生初步感知草原人对草原的热爱。

二、背景资料:《敕勒歌》是南北朝时北朝敕勒族的民歌,收录在《乐府诗集》中。

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

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敕勒族,古代少数民族,今维吾尔族的主要族源,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

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三、诗歌朗读:1、听范读录音。

2、学生自己读,注意体会感情,把握语气语调。

3、指名学生朗读,师生简单评议。

四、问题探究:1、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个比喻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明确:穹庐是草原的特点,牧民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非常亲切。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

这比喻包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赞美辽阔大草原的情感。

2、诗中为什么不写人?是否无人?明确:突出表现草原的浩瀚苍茫的自然特征。

“见牛羊”句暗示了人的存在。

3、在“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明确:生机感、喜悦感、悠然自在感。

突出草原的韩海苍茫,表现了大草原壮阔草海、牛羊成群的特点。

五、小结:1、齐读诗歌。

2、这是一首草原的赞歌,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草原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六、拓展延伸:1、投影展示风景图片。

2、说说自己的家乡。

七、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且背诵默写。

2、书面完成课后练习三。

《敕勒歌》课堂练习题及答案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chìlè( ) q iónɡ ( )庐见( )牛羊天似( )笼( )盖二、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语句。

1、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 )2、青色。

( )3、辽阔,深远。

( )4、同“现”,呈现。

( )三、品味下列语句。

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风吹草低见牛羊四、思考探究。

1、可以表现天高地阔的比喻很多,诗人为什么选择穹庐?这其中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2、这首诗中有静有动,形成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请举例分析。

【试题答案】一、敕勒穹xiàn sì lǒnɡ二、穹庐苍苍茫茫见三、1、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

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

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

这就体现了浓厚的民族和地方色彩。

2、全诗寥寥二十余字,就展现出我国古代牧民生活的壮丽图景。

这是画龙点睛的一笔,我们看到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

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画面开阔无比,而又充满动感,弥漫着活力。

诗没有写人,但读者不会不意识到那遍布草原的牛羊的主人——勇敢豪爽的敕勒人。

他们是大地的主人,是自然的征服者。

只有他们,才能给苍茫大地带来蓬勃生机,带来美的意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