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意义

合集下载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及途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及途径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

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1.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经济发展的目的、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

这就决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科学发展为出发点。

2.比较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而提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试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试题

一、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答:【一】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

二者都是经济发展的方式。

二者构成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的统一。

经济发展方式包含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偏重于数量的概念,主要是对不同时期投入变化导致产出数量的增加而言,包括由于扩大投资而获得的增产和更高的生产效率所带来的产品的增加。

它的核算常使用“GDP(国内生产总值)总量”、“GDP增长率”和“人均GDP”三个指标。

经济增长方式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变化,包括生产数量增加、质量改善和组合优化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经济发展的内涵比经济增长复杂得多,内容更丰富。

它强调经济系统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阶段性变化,是一个量变和质变相统一的概念。

可以理解为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生产要素投入后更多的产出和变化,同时,还包括产品生产和分配所依赖的技术和体制上的改变,意味着产业结构的改变以及各部门间投入分布的改变,涵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个方面,包括众多方面在内的经济社会进步过程,其所指向的价值目标是以人为核心的。

增长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只有增长才能发展,但增长并非必然带来发展,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不仅重视经济规模扩大和效率提高,其与“经济增长”相别的鲜明特征就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以及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也更强调经济系统的协调性、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增长成果的共享性。

【二】当前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因素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经济增长模式,而是已扩大和涉及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各个方面,并将会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及时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显得非常必要和紧迫。

十七大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的重大战略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七大明确把以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说明我们的发展内涵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表明我们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表明我们需要的发展,关键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以牺牲未来换取高速度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只改了一个词,但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向全党全国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我们要的是发展质量,而不是GDP数字。

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但增长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发展。

“增长”注重的是速度的提高、总量的扩张,而“发展”更注重各种关系的协调,突出了“好”字当头的总要求。

经济增长是指产出数量上的增加,而经济发展不仅包含数量上的增加,也包括结构的改善和质量的提高。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一条是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的长期发展战略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的重大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复杂得多。

经济增长方式可以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即粗放型增长方式;二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即集约型增长方式。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从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则要复杂得多。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平衡等方面的转变。

更强调注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简单一点说,就是按照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要求,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需要。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相对短缺,很多重要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目前,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

比如,主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已从1990年的5%上升到这两年的50%以上。

与此同时,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低,从资源投入与产出看,2004年,我国GDP按当时汇率计算占全世界GDP的4%,但消耗了全球8%的原油、10%的电力、19%的铝、20%的铜、31%的煤炭、30%的钢材。

特别是能源消耗高,能源弹性系数(能源消费增长率GDP增长率)改革开放以来至2000年一直是在1以下,而2001—2004年达1.29,其中2004年为1.6。

这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扩张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

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GDP总量比2000再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如果继续采取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我国的资源环境将不堪重负。

“十一五”期间,单位产值能耗要求降低20%,去年要降低4%,而前三季度却提高0.8%。

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减轻新的经济发展目标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并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2、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切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需要。

粗放型增长方式导致了一种速度型效益,即只有经济增长速度达到较高水平,才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增长。

速度型效益的增长主要依靠机器设备超负荷运转、工人加班加点,特别是产品价格上涨,而生产要素的质量和组合方式没有得到改善,实际生产率和增长质量并没有上升。

在这种模式下,很多地方和企业都形成了片面追求增长速度的倾向。

同时,高投入、高消耗的增长方式还导致能源、原材料工业的比重过大,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可以使人民群众更好的享受发展成果。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优化政府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加大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服务力度,使公民在有效的保障了自身权益的同时有序扩大了对政治经济的参与,使社会更加公平化,同时也有效保证了政府的法制性建设,进一步增强了社会全面发展观念,真正的实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化。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发展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

随着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政府只有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能力才能满足人们对社会文明的追求。

加大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的覆盖面积,使每个人都可以享受到基本生活保障,合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向,降低或彻底消除贫富差距,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导思想就是使经济得到实质性的发展,使人类社会得到全面的发展。

同时,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建设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真正做到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发展,使人人感受到转变的成果所在。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掌握和探索经济发展规律的必要途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加快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科学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念,第一要务就是发展,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顺应科学发展观理论。

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使我国经济得以迅猛发展。

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特征是,投入特别高,增长特别快。

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的另一个特征是经济效益特别低,有着特别多的投入,实现了特别低的效益,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掌握和探索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途径。

要想使经济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国民生活达到共同富裕,必须要建立在市场有效的对资源进行配置、充分全面的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之上,这也正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规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和实现关键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和实现关键

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和思考李志忠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更加明确的要求,就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昭示着我们党指导经济发展的理念发生了重大转变,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新理念的确立。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强调经济增长方式,追求的是数量扩张,主要是通过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来增加经济总量,虽然也强调科学技术的作用,但它主要是注重利用科技来达到增加经济总量这个目标。

我们说经济发展不仅指量的增加,更要注重的是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

片面追求量的增加,必然会带来许多问题。

我国目前经济增长中出现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水平、低效益等一系列影响经济持续发展和稳定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都与近年来片面追求GDP量的扩张相关。

简单地把增长当作发展的结果,很难保证经济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要做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

这样的发展目标,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发展方式,显然是依靠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所难以实现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比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只有一词之差,但其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这是因为发展方式除了追求经济效益,注重量的增加外,还讲求经济结构的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成果的合理分配等内容,其强调的是速度与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讲求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增长方式只回答了在要素投入方面用什么办法做大“蛋糕”的问题,而“发展方式”不仅在要素投入上回答怎样做大“蛋糕”的问题,而且在发展道路上回答了用什么样的经济结构、什么样的资源环境代价做大“蛋糕”和做大的“蛋糕”怎样分配的问题。

由此可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经济发展实践中处理“快”与“好”关系的经验总结,是立足于化解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而提出的。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精选文档】

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精选文档】

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前言30余年高速增长波澜起伏,我国经济的增长也付出了不可忽视的代价,结构失衡、产能过剩、效益低下、环境污染等,便是其中最显著者。

如此等等,使得中国百姓享受到的经济增长成果大打折扣,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更难得到与GDP增长率同步的提升。

因此,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是刻不容缓。

二、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及转变的必要性就产业结构而言,经过30余年的发展,我国第二产业已趋饱和,劳动力和资源开始向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转移。

然而,据研究显示,中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制造业。

基于这样的差异,当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和资源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之时,中国经济整体的劳动生产率必将下降,由之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也必然下滑。

就生产要素而言,从劳动力来看,在过去30余年中,每年高达1000万人的劳动投入增长,是支撑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但是,随着转移人口日趋下降,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劳动投入的增长率将趋下降,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也将长期并存。

从资本投入来看,过去30余年,中国的资本投入增长率是逐年提高的,然而,近年来,无通货膨胀的资本投入亦呈逐渐下降之势。

技术进步的动态仍然令我们失望。

资本回报率低、技术进步缓慢,一直是我国经济的痼疾,至今没有显著变化。

总之,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增长率下降,技术进步缓慢,这三个因素叠加,导致未来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将趋于下降。

就投入产出而言,效率较低:从投入看,以GDP来衡量,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为此付出的代价也极为巨大。

长期以来,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高投资以及净出口支撑着的。

如果把生态环境等外部影响也视为“投入”,我们为增长付出的成本更高—---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从产出看,我国产能过剩形势日趋严峻,传统产业的产能大面积过剩,就是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增长势头也令人担忧。

据统计显示,当前我国产能利用率平均已低于80%,有些产业甚至低至70%。

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十七大报告中只改了一个词,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经济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一般是对产出总量而言,强调的是量的增加;经济发展不仅指量的增加,更注重的是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是质和量的统一。

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是经济增长却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

我国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多年来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实践表明,单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并不能保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把盲目地单纯追求GDP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上来;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人本化”的发展,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

广泛应用高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打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要把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坚决抑制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关系,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

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所谓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传统的粗放式增长转变为集约式,从开源节流,采用新技术、新能源、新的、科学的管理方式等等方面着手,降低生产、加工成本的同时也为保护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是就建设、发展城乡一体化、缩短城乡差距,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增加其收入而开展的,这在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同时也是在为我国2020年的发展目标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准备;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可参照前文,基本没有大的出入,大目标一致,意义大同小异答: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意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环静生态,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争力。

最后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

三、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1、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2、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市场经济规律的尽然要求。

3、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

4、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5、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6、有利于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7、有利于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安定和边疆安全。

8、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的意义:1、它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理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答:(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重大意义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

a.经济发展方式复杂化。

经济增长是对不同时期的产出量而言,主要指数量增加;经济发展则不仅要求有数量增加,而且要求有结构改善和质量提高。

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不一定包含经济发展。

b.更加注重质量提高和结构优化。

经济发展不仅包括单纯的经济增长,而且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和谐等各方面,其实质在于全面的追求和实现国民经济更好的发展质量和整体协调。

c.内涵更加丰富。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更加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的重大战略。

原有的发展方式与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不断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

因此,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经过长期探索,现在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形成了科学发展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C.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解决当前经济生活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但是,从促进国民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的要求看,我们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只有彻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统一协调,才能打破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长期保持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指的是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和扩大总量来实现,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难以长期持续发展。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需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为当前各国共同面临的任务。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调整:第一,由传统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赖于劳动力和资本投入,这种方式已经趋于饱和,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逐渐减弱。

而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通过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可以提升劳动生产力和资本效率,实现经济持续增长。

各国纷纷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第二,由重化工业转向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

过去,许多国家都依靠重化工业来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和外汇收入,但这种方式既对资源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又使国内产业结构不合理,造成了过度生产和市场饱和。

因此,加强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

高端制造业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高质量的特点,可以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经济增加值。

第三,由单一国内市场转向多元化发展。

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往往依赖于单一的国内市场,这使得经济发展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为了降低风险和扩大市场空间,各国开始鼓励多元化发展,加强对外贸易和国际合作。

通过参与全球化竞争,可以实现资源的跨境配置和市场的优势互补,推动经济增长。

第四,由政府导向转向市场导向。

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下,政府通常扮演着主导角色,通过计划经济和政府支持来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这种方式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因此,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政府转变角色,从主导经济发展转向提供公共服务和调控市场的角色。

要推动市场化改革,加强市场主体的自主决策权和市场竞争环境的营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

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三个转变”王一鸣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其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总结近30年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实践,科学分析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方针。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内涵上既要求实现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外延型向内涵型转变,提高要素投入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也要求实现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有效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从“增长方式”到“发展方式”调整,体现了我们党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和创新,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现实意义党的十七大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大命题,其重大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顺应世界发展新潮流的战略选择。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国际分工形态发生新的变化;新科技革命向纵深推进,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经济形态不断涌现;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加剧,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增多。

这些变化,推动国际社会调整和转变发展理念,促进各国探索和创新发展模式,以适应更加复杂的变化和应对更加严峻的挑战。

能否顺应世界发展的新变化,加快以现代发展方式替代传统发展方式,关系到我们能否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竞争和各种挑战,也将从根本上决定我国的发展前景和国家的战略利益。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我国新阶段发展新要求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迅速上升,但为经济高速增长付出的成本很高、代价很大,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要解决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降低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降低储蓄率和提高消费率;调整城乡和区域结构,增强发展的协调性;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人力资本积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都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要求。

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仅需要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和目标,还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和策略。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正确认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意义和目标。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指从以速度为主要特征的扩张式发展方式向以质量、效益为核心的转变过程。

它的核心是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转变,从资源依赖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转变。

这种转变不仅能够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资源利用的合理化,还能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竞争力。

因此,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于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我们需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和策略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加强科技创新,提升经济创新能力。

只有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企业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

其次,加强绿色发展,推动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传统的发展方式通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增长,而绿色发展可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此外,还需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只有拥有具备先进技术和知识的劳动力,才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深化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够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其次,要加强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的保障。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为企业的创新和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

此外,还需要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增长主要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它以产出量的增加作为衡量尺度,而发展较之增长具有更广泛的含义,既包括产出扩大,也包括分配结构的改善、社会的变迁、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以及自由选择范围的扩大和公平机会的增加。

经济增长强调财富“量”的增加,而经济发展强调经济“质”的提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入和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质量、效益、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转变。

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发展初期技术水平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来提高产量。

当工业化进入一定阶段、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明显受到资源供给约束时,就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化日益面临规模扩张与资源、环境、技术、人才和体制等方面的约束,面临“三农”问题和西部发展问题等难题,迫切需要转变传统的增长模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符合世界性经济增长方式变革的一般规律,更关系到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7 年科学发展写新篇一一如何理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强调"又好又快"发展意义何在?如何理解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理解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着力点是深化改革?在互联网上."百度"一下•又好又快“一词.不到一秒的时间就显示出400多万条相关信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对"又好又快^发展理念的广泛认同。

又好又快发展,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木要求。

锻近,胡锦涛总书记在飞・25"重要讲话中.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强调"又好又快"发展盘义何在?^好"与"快是对经济发展一种通俗的说法,"好"讲的是发展的质址和效益•^快"讲的是发展的速度o如何处理•好•与"快"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直面临的一个重婆课题c我们是在经济文化比佼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这就决定了"快"始终是我们而对的一个突出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全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较好地处理厂快猪"好"的关系,但后來由于受峯■的影响,也有过深刻教训。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在实践中正确处理"快瘁与"好"的关系.始终强调既要提髙经济发展的速度.又婆注重经济发展的质址和效益.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较快发展的态势,収得J'举世瞩目的成就。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6年10丿]党的十AMIA中全会上提出.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6年12 丿J初石开的中央经济丄作会议强调.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木质耍求。

最近. 胡锦涛总书记在飞・2刖重婆讲话中.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的尚度,全面阐述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

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与转变

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与转变

经济增长模式的调整与转变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经济增长模式也在不断调整与转变。

在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中,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尤为迫切。

那么,为什么要调整经济增长模式?调整的目的是什么?转变的方向又是什么呢?下面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调整经济增长模式?经济增长不仅是现代化进程的必需品,也是推动各国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互联网和全球化的浪潮中,全球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旧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

在此背景下,调整经济增长模式已经成为各国共同的需求。

1.1脱离环境的经济增长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过去,以中国为例,受制于资源和环境因素,经济增长的方式基本上是资本和资源“低成本、高消耗”的模式。

重化工业和高能耗行业的快速发展占据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流地位。

这种增长模式虽然带来了一段时间的经济发展,但也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所有经济活动都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而过度的增长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为此,需要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转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2过度地依赖于外部因素的不可持续性过去的增长模式虽然使得一些国家的GDP得到快速增长,但也让这些国家越来越依赖外部因素。

它们对外部市场、技术和资本的依赖越来越严重,而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弱化。

这使得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这些国家就难以应对。

例如,在2010年的欧洲债务危机中,一些欧洲国家陷入经济困境。

这些国家的经济快速增长依赖于低成本的信贷资源,而他们没有培育自己的产业和创新能力。

因此,转变发展方向需要我们加强内在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性,以便更好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二、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目的是什么?经济增长的调整是根据当今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条件下的发展需求,使经济增长的目标和结果与可持续发展相符合。

2.1提高经济增长质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经济增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才。
推动绿色发展
加强环保治理
实施重点生态保护和修 复工程,加强对环境污 染的治理和监管,推动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发展清洁能源
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 等清洁能源,减少对化 石能源的依赖,降低碳 排放。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推广循环经济模式,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 良性互动。
强化人才培养
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国 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加强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治理,加 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和技术交 流,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THANK YOU.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03
创新政策
通过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企业创新等措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
微观政策
企业改革
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等措施,激发企业活 力和创造力,提高市场竞争力。
人才培养
通过加强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措施,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 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
背景
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的高 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 应新的发展要求。因此,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 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促进经济增长
推动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 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 发展。
04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效与挑战
取得的成效
产业结构优化
通过转型升级,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 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转型,实现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 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及途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及途径

加快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

报告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1.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其中不仅包含经济增长方式,而且包括结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地区结构等)、经济发展的目的、经济发展与能源资源环境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经济发展建立在结构不断优化、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其鲜明特征在于:顾及可持续性,顾及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顾及就业、消费、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需要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经济的数量型扩张向质量型发展的理念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题中应有之义。

这就决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现科学发展为出发点。

2.比较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更加丰富,既涵盖要素结构的变化,又包括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的变化,也包括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状况。

二、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和重大战略的理解(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针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而提出的。

财税体制改革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财税体制改革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03 促进绿色发展
通过实施环保税、资源税等财税政策,财税体制 改革可以推动企业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财税体制改革的反作用
01
02
03
需求结构调整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 调整财税政策,以满足新 的市场需求,优化经济结 构。
产业结构调整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 调整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 ,以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 和传统产业的升级。
间接影响
财税体制改革还可以通过影响市场需求、资源配置等因素, 间接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进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与
பைடு நூலகம்
03
途径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
01 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全球经济形势和国内经 济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
02 实现可持续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可持续发展。
间接影响
财税体制改革还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盈利、市场预期等因素,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和投资 行为。
财税体制改革对消费的影响
直接影响
财税体制改革可以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政策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 力和消费行为。
间接影响
财税体制改革还可以通过影响企业盈利、市场预期等因素,间接影响消费者的 消费行为和消费预期。
经济增长点。
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提高劳动 者素质和技能水平,为经济发展
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和 管理水平。

转变发展方式须先实现“三个根本转变”思想理论

转变发展方式须先实现“三个根本转变”思想理论

转变发展方式须先实现“三个根本转变”思想理论
“三个根本转变”思想理论是指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必须要实现三个根本的转变,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转变经济结构。

首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指要从依靠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以创新驱动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方式。

这意味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发展高科技产业,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其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要从追求数量增长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为追求质量增长和效益增长的发展方式。

这要求要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由规模扩张向结构调整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最后,转变经济结构是指要从传统人力密集型产业主导的经济结构,转变为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并重的经济结构。

这需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提高经济发展的结构合理性和稳定性。

实现这三个根本转变的思想理论,旨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追求数量增长向追求质量增长和效益增长转变,由传统的人力密集型产业主导向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并重的经济结构转变。

这对于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意义
2002110094
王子健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实现模式,它可分为两种形式:粗放型和集约型。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中走的是一条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带来的直接后果是经济效益低、资源浪费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进步缓慢、产品质量低等一系列问题。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以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一是可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实际效益较差,国有企业亏损面大,不改变这种状态,经济发展就很难良性和持久。

二是可以改善工业化道路的路径依赖。

长期以来,我国在工业发展上过度热衷于上项目、铺摊子,搞了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长,忽视现有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和内部管理,造成不少企业技术进步缓慢,生产能力闲置等问题。

据统计,目前我国彩电生产能力闲置比例为二分之一,家用冰箱为三分之二,汽车为四分之三。

这种现状迫切要求转变工业化发展道路。

三是可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

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国家对农业基建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已下降到3%~4%,远远低于20世纪80年代以前10%以上的水平。

这说明工业的粗放增长实质上已挤压了农业,成为农业投入不足的原因之一。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仅应当改变长期以来农业未受应有重视、农业向工业提供积累的做法,而且工业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反哺和支持农业,从而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

此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将改善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传统的经济增长要靠大量的能源消耗来维持。

据统计,每增加一美元的生产总值,我国的能耗是日本的5倍~6倍,是美国的2倍~3倍。

资源的过量消耗,也会加剧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以集约型方式增长,资源消耗将会减少,环境污染状况将会得到改善。

从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看,我国长期以来生产技术进步缓慢,产品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在国际市场上主要靠低价竞争。

通过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可以大大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占有率。

更重要的是,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实现科学发展,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集约型增长方式有利于人们实现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收入增长,为生活质量的提高创造物质条件,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生态环境整体上比较脆弱。

只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节约发展、循环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才能不断改善生态状况,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人们提供适宜居住的生活环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要求更加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把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的轨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