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实验报告
倒立摆实验报告建筑结构抗震研究
倒立摆实验报告:建筑结构抗震研究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建筑结构抗震研究给予了高度重视。本实验报告针对倒立摆实验在建筑结构抗震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倒立摆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及其在建筑结构抗震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二、倒立摆实验原理
倒立摆实验是一种研究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有效方法。它利用倒立摆的稳定性原理,模拟地震作用下的建筑物振动响应,从而评估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倒立摆实验系统由摆杆、质量块、基础和支撑装置组成。当摆杆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时,质量块产生的惯性力使摆杆保持倒立状态。通过调整摆杆长度、质量块质量和基础刚度等参数,可以模拟不同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三、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倒立摆实验在建筑结构抗震研究中的应用。首先,建立倒立摆实验的数值模型,分析摆杆长度、质量块质量和基础刚度等参数对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然后,设计并实施倒立摆实验,验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提出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能力的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数值模拟结果
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参数下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摆杆长度、质量块质量和基础刚度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有显著影响。摆杆长度越长,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越强;质量块质量越大,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越弱;基础刚度越大,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越强。
2.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方案,进行了倒立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倒立摆实验可以有效地模拟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响应。通过对比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倒立摆实验可以评估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为建筑结构设计提供依据。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集合6篇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集合6篇
实训报告是指包含实训目的、实训环境、实训原理、实训过程、实训结果、实训总结等方面内容的书面汇报材料,类似于理科课程的实验报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建筑结构实训报告集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1
一、实习目的
通过接触和参加实际工作,充实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综合应用的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实习内容
参加测量工程、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操作实习,学习每个工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管理方法,学习和应用有关工程施工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学习施工过程中对技术的处理方法。
三、实习概况
在实习期间遵守实习单位和学校的安全规章制度,出勤率高,积极向工人师傅请教善于发现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工地技术员的帮助下解决问题。对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等有了很具体的了解,同时对部分工程进行实践操作。
1.钢筋工程钢筋使用必须坚持先检查后使用的原则;钢筋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按国家规范进行复检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中,钢筋在现场加工,制作加工工序为:钢筋机械安装→钢筋对焊→锥螺纹加工→弯曲成型→钢筋绑扎。
2.模板工程模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类别、施工设备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模板及其支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浇筑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荷载。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及支架在混凝土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等作用下胀模(变形)、跑模(位移)甚至坍塌的情况时有发生。为避免事故,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提出了对模板及其支架进行观察、维护和发生异常情况时进行处理的要
建筑力学实验报告
建筑力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建筑力学实验,探究建筑结构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变化规律,验证力学原理,加深对建筑力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建筑力学是力学在建筑结构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建筑结构在外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及变形规律。实验中将通过加载、应变测试等方法,测量建筑构件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应变、位移等参数,从而分析建筑物的力学性能。
三、实验装置
1. 试验仪器:包括拉力计、扭力计、压力计、位移计等;
2. 试验材料:各类建筑构件、模拟结构等;
3. 试验环境:安静、无干扰的实验室环境。
四、实验步骤
1. 测量建筑构件的几何参数;
2. 在试验装置上安装建筑构件,记录初始位置;
3. 逐渐加大外部荷载,测量构件在不同荷载下的应变和位移;
4. 记录实验数据,制作荷载-变形曲线及应力-应变曲线;
5.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五、实验数据处理
1. 绘制荷载-变形曲线,分析建筑构件的受力性能;
2. 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分析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
3. 计算建筑构件的变形、变形后的形状、受力情况等参数。
六、实验结论
通过建筑力学实验,我们验证了建筑结构在外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及变形规律,加深了对建筑力学知识的理解。建筑力学实验不仅是理论知识的检验,在实践中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本次建筑力学实验的实验报告,谢谢阅读。
结构实验报告
参观《结构实验》实验室之实验报告
12月25日,我们土木081、082、083三个班来到土木学院结构实验室,完成了本学期《结构实验》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部分。在赵少伟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该实验室,并重点观看了实验室的主要组成部分和仪器。
通过赵老师的讲解,我们对该实验室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们了解到该实验室在1980年建成,空间大小为15*24m。它建成时,曾是天津市各高校中最大的结构实验室。另外,我们还重点了解了一下结构实验室的核心:反力墙,台座,千斤顶和疲劳试验机;其它部分:翼型柱和C纤维的相关知识等。
反力墙是一种伪动力试验设施,可以施加水平推力,和台座在空间位置上构成“L”型。它是与实验台座连成一体的钢筋混凝土墙体,用于对实验结构施加水平力,其强度和刚度都非常大,如需要完成大比例建筑模型或足尺寸构件抗震性能试验,必须有大型反力墙作为支撑,但不可以移动反力墙在结构实验中是很重要的部分。
实验台座包括类型有:槽道式、地脚螺丝式和孔洞式。槽道式实验台座是用的较多的静力实验台座,它是沿台座纵向全长布置若干条槽道,槽道用型钢制成并埋入混凝土中。它的特点是反力设备或试件位置布置灵活。该实验室就是用的槽道式实验台座。地脚螺丝式实验台座是在台座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地脚螺丝,螺丝下端埋入台座混凝土内,它不仅可用于静力实验,还可用于某些动力实验。孔洞式实验台座又叫箱式实验台座,它是在箱型结构的顶板上沿纵横两个方向按一定间距留有竖向贯穿的孔洞,便于沿孔洞连线的任意位置加载。它的特点是实验测量与加载工作可在台座上面进行,也可在箱内进行。新校区的结构实验室配置的就是孔洞式实验台座。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建筑构造实训报告【2 】
经由过程本次实训,我收成颇丰,学到了许多常识,特殊是进步了分解剖析应用的才能.对于实训内容我有如下看法与发明.
对于框架构造的内力今朝多采用盘算机帮助软件来进行剖析和盘算,但是今朝有的工程设计人员过火地依附盘算机的盘算成果,而缺乏自力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才能,致使在一些图纸中消失不必要的问题,为今后变乱的产生埋下隐患.
1截面尺寸的选择
梁.柱的截面尺寸的选择是框架构造设计的前提,除应知足规范《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GB50010-2002》所请求的取值规模,还应留意尽可能使柱的线刚度与梁的线刚度的比值大于1,以达到在罕遇地震感化下,梁端形成塑性铰时,柱端处于非弹性工作状况而没有屈从,节点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的目标.即规范所请求的“强柱弱梁强节点”.
2梁.柱的合适配筋率
框架梁的配筋在设计中应控制“适中”的原则,一般情形下其配筋率宜取0.4%~1.5%框架柱的全体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率宜取1%~3%.别的当梁端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大于2%时,其箍筋的最小直径应增大2mm.但是无论在何种情形下,均应知足规范《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GB50010-2002》所划定的最大.最小配筋率的请求.
别的框架梁的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应留意规范《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与规范《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GBJ-89》中的差别.规范《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GBJ-89》中梁的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只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而在规范《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GB50010-2002》中梁的最小配筋率除和框架的抗震等级有关外,还和混凝土的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与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的比值有关,所以在设计中应根据规范来肯定梁的最小配筋.
建筑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建筑结构设计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掌握建筑结构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以一栋简化的楼房结构为例,通过对结构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
具体实验内容包括:
- 结构的施工计划和安全措施的制定
- 结构的静力分析和力学模型的建立
- 结构的设计参数的确定
- 结构的计算与设计
- 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和优化
3. 实验步骤
(1)分析结构的功能和要求,确定结构的设计荷载和使用性能要求。
(2)制定结构的施工计划,确定施工工序和安全措施。
(3)进行结构的静力分析,建立力学模型,确定结构的受力
状况和荷载分配。
(4)根据结构的设计参数和受力状况,进行结构的计算与设计。
(5)对设计结果进行稳定性分析,确定结构的稳定性。
(6)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提高结构的稳定性和
安全性。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步骤的实施,得出了一套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经过
计算与设计,确保结构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性能。
通过稳定性分析,确定了结构的稳定性,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
5.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
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在实践中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理论知识,也锻炼了动手操作
的技能。同时,实验结果也使我们更加了解了建筑结构设计的重要
性和挑战性。
总之,本次实验对学生们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6. 参考文献
1. XX YY, ZZ AA. 建筑结构设计指南. 解放出版社, 2020.
建筑结构实验报告《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结构试验》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结构试验》
摘要:当混凝土试件没有或缺乏代表性时,要反映结构混凝土的真实情况,往往要采取非破损检测方法或半破损方法钻芯取样来检测混凝土的强度。文章对在混凝土检测中常用的回弹法进行了阐述分析。回弹法作为无损检测方法之一,主要用于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其检测结果只能是评价现场混凝土强度或处理混凝土质量问题的依据之一,不能用作评定混凝土抗压强度。
关键词:回弹法;混凝土检测;无损检测
一、试验仪器设备:
回弹仪,纸,笔
二、试验目的:
1、为了解回弹仪的基本构造、基本性能、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2、掌握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培养学生进行结构试验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分析能力。
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回弹仪法是利用混凝土的强度与表面硬度间存在的相关关系,用检测混凝土表面硬度的方法来间接检验或推定混凝土强度。回弹值的大小与混凝土表面的弹、塑性质有关,其回弹值与表面硬度之间也存在相关关系,回弹值大说明表面硬度大、抗压强度愈高,反之愈低。由于测试方向、水泥品种、养护条件、龄期、碳化深度等的不同,所测之回弹值均有所不同,应予以修正,然后再查相应的混凝土强度关系图表,求得所测之混凝土强度。
四、实验步骤:
第一步:测回弹值。
选取4个测区,每测区面积约20×20cm2,相邻测区间距不宜大于2m,每测区
弹击16个点。每个测区内的16个测点易均匀分布,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相邻两测点的净距一般不小于2cm 。
第二步:测碳化深度。
在回弹的每个测区选择一处用浓度为1﹪酚酞酒精溶液来量测混凝土的碳化深度。每处量测垂直深度1-2次,精度为0.05cm 。求得碳化深度dm 。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测区 1 2 3 4 5 6 7
wenku.baidu.com
回弹值Ri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 2 3 4 5 6 7 8 9 10 测试状 侧面、表面、底面、风 型号 回 态 干、潮湿、光洁、粗糙 弹 编号 测试角 向上 向下 仪 率定值 度 水平
实验四 裂缝宽度的量测
日期: 节课 地点: 第 周、星期 、第
小组分工:
一、试验目的和内容
二、试验仪器及设备
仪器名称: 量程: 表
试件 编号 裂缝1 读数 (mm) 读数差 (mm) 裂缝2 读数 (mm) 读数差 (mm) 裂缝3 读数 (mm) 读数差 (mm) 最大裂 缝宽度 (mm)
型号: 最小分度值:
三、填写并整理试验数据
一 二
四、回答问题
裂缝量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是什么?
实验五 简支钢桁架静载试验
日期: 节课 地点: 第 周、星期 、第
小组分工:
一、试验目的和内容
二、试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性能
三、试验方案
1、加载方案(参阅指导书) (1)加载装置: (2)加载程序: 2、观测方案 (1)观测内容: (2)仪表及测点布置与编号(图示):
荷载 (kN) 加载 卸载
读数 差值 累计 读数 差值 累计 (νε) (νε) (νε) (νε) (νε) (νε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建筑结构实训报告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建筑构造实训报告
所学专业:建筑施工与管理
指导老师:李立群
实习学生:韩似锋
姓名:韩似锋学号:
实习目的:
通过在施工现场实习的方法,使学生对建筑构造课上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掌握大量民用建筑构造的常用做法,为施工图设计打下基础。
实习要求:通过实习,掌握以下内容:
1.基础及墙身的构造做法、常用材料。
2.楼地面形式、支承方法及面层做法;阳台雨蓬形式及做法。
3.各种使用性质内外楼梯的形式及结构形式、栏杆扶手的形式及构造做法。
4.屋顶结构形式及布置;防水、保温及隔热构造;细部构造。
5.装修构造。
实习体会:
在实习中,我主要认识了有关墙体的构造和墙体在保温隔热方面的做法。在保温方面,具体了解了外墙外保温和夹芯保温两种做法。外墙外保温比较常见,以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或加气混凝土作为材料,其中前者外贴一层薄铁丝网或玻璃棉网以增强与外抹灰的粘结强度。块材用砂浆作为胶结材料,砌筑成墙体,起嵌缝作用,同时提高墙体的保温、隔热和隔声能力。墙体的组砌关键是错缝搭接,使上下块材的垂直缝交错,以保证墙体的整体性。同时,我还认识了变形缝,细看了它所处的位置。在参观框架结构的体系中,我认识了填充墙轻质隔墙,用以维护和分割墙体。在砖混结构体系中,认识了构造柱的位置,和柱与墙体咬接的浇筑方法。为了增加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对房屋的破坏,抵抗地震力的影响,通常要设置构造柱和圈梁。构造柱应与各层圈梁连接,形成空间骨架,加强墙体抗弯、抗剪能力,使墙体在破坏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延伸性,减轻墙体的酥碎现象发生。规范规定无论房屋的层数和地震烈度是多少,均应在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纵墙交界处、较大洞口两侧、大房间外墙和内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四角最好设置。上人屋面的女儿墙也应设置构造柱。跨度比较大的梁,如果不设置墙垛或垫块,也应有构造柱。而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为了加强砌块隔墙的整体性,应在砌块隔墙的适当位置设置构造柱或圈梁,具体设置位置和砖混结构的一样。它采用钢筋混凝土其厚度一般同墙厚,在寒冷地区可略小于墙厚,但不宜小于墙后2/3,高度不小120mm,常见的有180mm和240mm。在非抗震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之混凝土简支梁的破坏性试验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试验》
实验名称:混凝土简支梁的破坏性试验
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2008 年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试验》
实验项目名称:试验3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试验实验类型:综合性
实验地点:结构实验室实验日期;2008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制定结构构件试验方案的原则及试验的加荷方案和测试方案。
2、观察钢筋混凝土试件从开裂、受拉钢筋屈服、直至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这三个阶段
的受力与破坏的过程。
3、能够对使用使用荷载作用下受弯构件的强度、刚度以及裂缝宽度等进行正确计算。
4、进一步学习常用仪表的选择和使用操作方法。
5、掌握测量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表达。
二、实验内容
1、试件的安装:由四人把电阻应变片粘贴好的砼试件抬到结构试验室安装地,另外四人把反力架的螺帽旋开把钢横梁(每两人抬一边),再把试件搁置到横梁上。量取距离做好记号,安装分配梁并固定好;同时,另外同学把电阻应变片导线与静态电阻应变仪连接好,并做好记录进行编号一一对应检查,确保准确无误。取分配梁的中间点位置安装液压千斤顶(在其上面有机械式传感器)。最后再次检查各螺帽是否拧紧,检查导线是否一一对应,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试验过程:第一步,预先加荷载,以确保仪器能正常工作和各接触点接触是否到位。第二步,开始按照预先设定的荷载进行加载。在加载的同时,我们在观察构件表面的和仪器数据。第三步,在加载到我们预先计算好开裂荷载前时,我们特别的慢慢的加载防止因为加载过快而导致不能看得到开裂的准确荷载。在这一步,看到在荷载作用下,梁上部受拉混凝土开始出现裂缝,随着荷载加大,裂缝不断延伸,宽度不断扩大。第四步,当构件出现裂缝后,就一直加载到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在这过程中看见混凝土被慢慢的压碎。
钢架结构实验报告
钢架结构实验报告
1. 引言
钢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具有高强度、稳定性好、重量轻等优点,在工业、商业和住宅建筑中得到广泛应用。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钢架结构的材料性能和结构设计进行测试,研究其力学特性以及在不同载荷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2.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1.了解钢架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形式;
2.测试钢架结构的材料性能,包括抗拉强度、屈服点等;
3.研究钢架结构在不同载荷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4.分析钢架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3. 实验装置和材料
本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和材料包括:
•张力测试机:用于测试钢架结构的抗拉强度和屈服点;
•弯曲试验机:用于测试钢架结构在受弯载荷下的变形情况;
•钢架结构样件:采用常见的结构形式,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
•测试工具:如测距尺、卡尺、厚度计等。
4. 实验步骤
4.1 材料性能测试
首先,将钢架结构样件固定在张力测试机上,并逐渐施加拉力,记录下拉力和
相应的变形。根据拉力-变形曲线,可以计算出钢架结构的抗拉强度和屈服点。
4.2 变形行为测试
为了研究钢架结构在受弯载荷下的变形行为,将钢架结构样件放置在弯曲试验
机上,施加一个以中心点为支点的弯矩载荷。根据载荷和变形数据,可以分析钢架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4.3 破坏行为测试
为了观察钢架结构的破坏行为,我们逐渐增加载荷,直到钢架结构发生破坏。
记录下破坏时的载荷和变形情况,并分析破坏机制和破坏模式。
5. 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钢架结构的抗拉强度、屈服点和弯曲刚度等参数,
并绘制相应的应力-应变曲线和力-变形曲线。通过分析这些曲线,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建筑结构试验报告
建筑结构试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
目录
试验一量测仪器的参观与操作练习 (1)
试验二电阻应变计的粘贴 (3)
试验三静态电阻应变仪操作及桥路连接 (5)
试验四钢筋混凝士简支梁受弯试验 (8)
试验一量测仪器的参观与操作练习
一、试验目的
二、所列量测应变的机械式仪表装置有:、。这些仪表装置都是量测试样的某一预先选定的原始长度的变化值,然后计算其应变值,该原始长度称为。它们的刻度值分别为:
mm,量程分别为:mm。
三、量测位移的仪表装置有:、
和。
四、量测力的仪器装置有:、、、
和。
五、百分表、千分表的区别有:(1)、(2)、(3)。用它们测挠度应配,测应变应配
,测转角应配,测力应配。
六、液压加载器俗称,是液压加载设备中的一个主要部件。其主要工作原理是
。
液压加载法是利用配合
使用,是最简单的一种加载方法。其优点是
。
七、电液伺服系统目前采用控制,其主要组成是、
和等三大部分,它可将、、等物理量直接作为控制参数,实行控制。
八、三个指定数值的测试结果
(1)挠度值
(2)裂缝宽度:mm (测点编号:)
(3)模拟应变:=0
l mm ,=1l mm
=-=0
1l l l ε (测点编号: )
试验二 电阻应变计的粘贴
一、试验目的
二、请画出你看到的电阻应变计的构造图,注明各部分的名称及其作用。
三、简述电阻应变计选择的原则及粘贴要求。
四、记下你采用的电阻应变计的规格指标(基底材料、标距、K值、贴前实测R值、贴后实测R值)
五、通过粘贴,你认为电阻应变计粘贴的技术关键有哪些?
试验三静态电阻应变仪操作及桥路连接一、试验目的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实验一电阻应变计、电阻应变仪、百分表
和电测位移传感器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与内容
本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过程简述如下:
二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
实验概况表
等强度梁几何尺寸表(mm) 表1-1
半桥接法:应变测量表表1-3
三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
1、等强度梁在P=30N作用时,对梁体受力情况进行分析,针对梁体的实测值与理论值的
比较,写出实验结果。
等强度梁在P=30N作用时梁应力与挠度的实测值与理论值的比较表表1-6
2、根据表1-6,分析实测值与理论值产生误差的原因,并就不同测试仪器的实测值与理
论值分别进行分析。
3、试从表1-3和表1-5的实验结果,计算等强度梁材料的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ν。
K,填4、若将等强度梁上的应变片按下图a和b所示进行接线,试分别计算桥臂系数n
入表1-7,并与指导书图1-3a和b作比较,对电桥桥臂特性写出结论,并就主要优缺
应变测量不同接法的特性表表1-7
5、结合本实验,试比较机测法与电测法的主要优缺点。(可用列表法进行比较)
6、试述如何利用本实验装置,进行电阻应变计的灵敏系数测定。
实验二6m钢桁架结构静力试验一实验目的与内容
本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过程简述如下:
二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
6m桁架几何尺寸表(mm)
1、桁架下弦节点挠度整理
1)比较桁架在P = 30.0kN作用时,下弦各节点挠度的测量值与理论值,填入表2-4。
注:计算上述测量值时,必须考虑支座位移影响的修正。
2)绘制桁架下弦各节点挠度的测量值与理论值的荷载——变形曲线(必须考虑支座位移影响的修正)
图2-1 桁架下弦各节点挠度D2、D3、D4、D5的测量值与理论值的荷载—变形曲线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之混凝土简支梁的破坏性试验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混凝土简支梁的破坏性试验
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土木工程专业
2008 年
《建筑结构试验》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试验》
实验项目名称:试验3 钢筋混凝土简支梁试验实验类型:综合性
实验地点:结构实验室实验日期;2008年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制定结构构件试验方案的原则及试验的加荷方案和测试方案。
2、观察钢筋混凝土试件从开裂、受拉钢筋屈服、直至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这三个阶段
的受力与破坏的过程。
3
4、进一步学习常用仪表的选择和使用操作方法。
5、掌握测量数据的整理、分析和表达。
二、实验内容
1、试件的安装:由四人把电阻应变片粘贴好的砼试件抬到结构试验室安装地,另外四人把反力架的螺帽旋开把钢横梁(每两人抬一边),再把试件搁置到横梁上。量取距离做好记号,安装分配梁并固定好;同时,另外同学把电阻应变片导线与静态电阻应变仪连接好,并做好记录进行编号一一对应检查,确保准确无误。取分配梁的中间点位置安装液压千斤顶(在其上面有机械式传感器)。最后再次检查各螺帽是否拧紧,检查导线是否一一对应,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
2、试验过程:第一步,预先加荷载,以确保仪器能正常工作和各接触点接触是否到位。第二步,开始按照预先设定的荷载进行加载。在加载的同时,我们在观察构件表面的和仪器数据。第三步,在加载到我们预先计算好开裂荷载前时,我们特别的慢慢的加载防止因为加载过快而导致不能看得到开裂的准确荷载。在这一步,看到在荷载作用下,梁上部受拉混凝土开始出现裂缝,随着荷载加大,裂缝不断延伸,宽度不断扩大。第四步,当构件出现裂缝后,就一直加载到受压区混凝土被压碎。在这过程中看见混凝土被慢慢的压碎。
建筑结构实验实验报告
建筑结构实验实验报告
建筑结构实验实验报告
摘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建筑结构的实验研究,探究不同材料和结构形式对建筑物强
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而木结构则相对较脆弱。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对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提
供了一定的参考。
引言:
建筑结构是建筑物的骨架,承担着支撑和传递荷载的重要任务。因此,了解不
同材料和结构形式对建筑物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对于建筑设计和施工具有重
要意义。本实验通过模拟常见的建筑结构,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实验一: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测试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制作了一根钢筋混凝土梁,并在其上施加不同大小的荷载,以测试其强度。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施加的荷载增加,梁的挠度逐渐增大,但
梁没有发生破坏。这表明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承载能力。
实验二:木结构的稳定性测试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制作了一座由木材构成的小房屋,并在其上施加侧向力,
以测试其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当施加的侧向力超过一定阈值时,木结构发
生了倾斜和破坏。这表明木结构相对较脆弱,对于外部力的抵抗能力较低。
实验三:钢桁架结构的抗震性测试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制作了一座由钢桁架构成的小桥梁,并在其上模拟地震荷载,以测试其抗震性。实验结果显示,钢桁架结构在地震荷载下表现出较好的
稳定性和抗震能力,未发生倒塌或破坏。这表明钢桁架结构在地震等自然灾害
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讨论:
通过以上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稳定性,适用于建造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
结构的检测实验报告
结构的检测实验报告
结构的检测实验报告
引言:
结构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存在于我们所处的建筑物、桥梁、道
路等各个方面。然而,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于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因此,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检测和评估各种结构的性能,以提高我们对结构的理解和认识。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检测不同结构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情况,并评估
其承载能力、稳定性以及安全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本次实验使用了多种结构材料,包括木材、钢材和混凝土等。
2. 实验设备:实验中使用了拉压试验机、挠度计、测力计、应变计和摄像设备等。
3. 实验步骤:
a. 准备不同类型的结构样本,并确保其尺寸和材料的一致性。
b. 将结构样本固定在拉压试验机上,并记录初始长度和宽度等参数。
c. 施加逐渐增加的外力,记录结构样本在不同力下的变形情况。
d. 使用挠度计、测力计、应变计等设备测量和记录结构样本的变形、力学性
能和应变等数据。
e. 观察结构样本的破坏形态,并记录相关信息。
f.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实验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不同结构样本的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和讨论:
1. 材料性能:不同材料的结构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性能。木材具有较好
的韧性和弹性,但承载能力较低;钢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但易受腐蚀;
混凝土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但易受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影响。
2. 结构变形:结构在受力时会发生变形,其中包括弯曲、拉伸、压缩等形式。
不同结构样本的变形程度与外力大小和结构材料的性能有关。
3. 结构破坏:当外力超过结构的承载能力时,结构会发生破坏。破坏形态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2013工程造价
实验课程《建筑结构与识图》
指导教师黎玉彪
组别第2组
学生姓名
工商管理系实验总结
课程名称:建筑结构基础与识图实验项目名称;识读混凝土基本构件的结构施工图姓名专业、班级13级造价1学号指导教师黎玉彪
在此次的梁的配筋图识读实验中,加强了我们识图的技能,在能识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梁的配筋的要求,以及配筋细节的要求和配筋依据。
在此次试验中,我有以下几点总结:
1.加深了对梁的配筋图的平法和钢筋详图的识读;
2.对梁的配筋细节有了一定的掌握,比如钢筋锚固长度的确定;
3.对梁的配筋依据有了一定的认识,钢筋选取的依据,型号的选取依据等等;
4.在对梁的配筋图的同时,对识读其他钢筋混凝土构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经验;
5.在这次小组实验中,感受到了团队配合的重要性。
填表说明:
1、学生自行打印,或机打或手写。
2、若分组完成实验项目,则每组每项实验只需完成一份报告,但实验总结每人都需要写。
3、任课老师需要对每项实验报告进行评语打分并签名,实验心得不强制写评语,但需有批改痕迹,并写上个人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