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16★《鲁滨孙漂流记》:梗概》公开课教学设计_0
《鲁滨孙漂流记》语文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语文优秀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梗概,分析鲁滨孙的人物形象。
2.掌握文学常识,了解小说的背景及作者相关信息。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鲁滨孙的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题。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小说内涵,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论有关冒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2.简要介绍《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梗概。
二、阅读与讨论1.学生自主阅读小说第一至第五章。
2.分组讨论:鲁滨孙的性格特点、小说的背景及主题。
三、课堂讲解1.讲解鲁滨孙的性格特点:勇敢、独立、聪明、坚韧。
2.分析小说的背景:18世纪的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
3.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人的勇敢和智慧是战胜困境的关键。
第二课时一、课堂检测1.学生简述《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梗概。
2.学生分析鲁滨孙的人物形象。
二、深入探讨1.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挖掘鲁滨孙的性格特点。
2.讨论小说中鲁滨孙与星期五的关系,探讨友谊与团结的主题。
三、拓展延伸1.介绍《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笛福及其相关作品。
2.让学生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悟。
第三课时一、课堂检测1.学生复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2.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
二、课堂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鲁滨孙的精神品质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分享收获。
第四课时一、课堂检测1.学生复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2.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
二、课堂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演绎小说中的精彩片段。
2.各组代表发言,分享演绎心得。
三、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2.选择小说中的一个场景,进行想象作文。
四、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感受,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对小说的理解程度和思辨能力。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教案16鲁滨孙漂流记.doc
教学内容
16*《鲁滨逊漂流记》
主备人
李云义
执教者
教学目标
1.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愿
教学重难点
了解名著大意,体会人物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
一、揭上遇到哪些困难?他是怎样战胜这些困难的?从中你感受到鲁滨逊是怎样的人?
三、阅读精彩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1、交流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处。
2、从他身上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3、教师小结。
四、畅谈感受,写写心得体会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鲁滨逊漂流记》
孤独不停地劳动自我安慰热爱劳动积极乐观
缺少生存物资从船上搬牧羊种植坚强聪明
不安全建房修栅栏分养羊群不畏艰险积极行动
教后反思:
《鲁滨孙漂流记》公开课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鲁滨孙漂流记》,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笛福的创作意图,把握小说的主线和结构。
掌握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分析其对主题的贡献。
2. 过程与方法: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小说中的现实主义特征,探讨其在当时社会的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主人公鲁滨孙的冒险精神,理解其在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勇气。
认同小说传递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如自我奋斗、个人英雄主义等。
二、教学内容:1. 小说背景及作者简介介绍《鲁滨孙漂流记》的创作背景,分析作者笛福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
2. 小说主线和结构梳理小说的情节,分析其主线和结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紧凑性和连贯性。
3. 人物形象分析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如鲁滨孙、星期五等,探讨其性格特点和对主题的贡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鲁滨孙漂流记》的小说背景、主线和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及其对主题的贡献。
2. 教学难点:运用批判性思维,探讨小说中的现实主义特征及其在当时社会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小说背景、主线和人物形象。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人物和情节的看法。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鲁滨孙漂流记》的背景和作者笛福。
2. 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小说,关注主线和结构。
3. 人物分析:分组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享分析结果。
4. 主题探讨:组织学生讨论小说传递的价值观,如冒险精神、自我奋斗等。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提问中的积极性,评估其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享观点的清晰度等。
3. 读后感写作: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内容阐述、观点表达和逻辑性。
七、教学资源:1. 小说《鲁滨孙漂流记》文本。
《鲁滨孙漂流记》公开课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鲁滨孙漂流记》,使学生了解小说的背景和情节,理解主人公鲁滨孙的性格特点和成长历程。
2. 培养学生对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认识,了解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3. 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冲突与和谐,思考人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介绍《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及其生平,概述小说的创作背景。
2. 第二章:分析小说的开篇,引导学生关注鲁滨孙的性格特点及其对后续故事的影响。
3. 第三章:通过讲解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如鲁滨孙的航海经历、遭遇风暴、流落荒岛等,使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
4. 第四章:深入剖析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生活,包括他如何搭建住所、种植粮食、养殖动物等,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心态变化。
5. 第五章:探讨鲁滨孙与星期五的相遇,分析他们之间的友谊及对彼此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小说中的关键问题。
2. 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生活及其所面临的困境。
3. 利用比较法,使学生认识到《鲁滨孙漂流记》在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中的地位及其与其他作品的关联。
4. 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互动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程度。
2. 小组合作: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五、教学资源:1. 《鲁滨孙漂流记》原著:为学生提供原著书籍,方便他们随时查阅和深入阅读。
2. 相关学术论文和评论:为学生提供学术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小说。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如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等。
4.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5. 讨论话题和问题清单:为学生提供讨论话题和问题清单,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六、教学计划:1. 第六章:通过分析鲁滨孙在荒岛上的内心独白,探讨他的信仰、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语文课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语文课教案鲁滨孙漂流记是一部经典的冒险小说,讲述了一位名叫鲁滨孙的年轻人的惊险冒险经历。
他不慎落入食人岛,遭到食人族的迫害,最终经过数年的冒险才成功脱身并重回家乡。
在整个故事中,鲁滨孙展现了他的勇气、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他在面对艰难困境时所做出的明智决策。
教案:教学目标:了解鲁滨孙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
理解鲁滨孙在困境中的生存技能和智慧。
探究鲁滨孙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他的决策过程。
理解故事主题和文学价值,了解勇气、冒险和追求自由的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鲁滨孙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
理解鲁滨孙在困境中的生存技能和智慧。
探究鲁滨孙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他的决策过程。
理解故事主题和文学价值,了解勇气、冒险和追求自由的意义。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和课文分析相结合。
学生朗读、讨论和课堂表演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和课堂演示相结合。
教具准备:PPT 课件:包括鲁滨孙的生平和背景信息,以及食人族的描述等相关内容。
藏戏面具:包括不同类型的面具,用于展示制作材料和艺术特点。
手工材料:如绸缎、棉布、羊毛等,用于制作面具。
音乐视频:包括藏戏表演的音乐和舞蹈,用于营造氛围。
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鲁滨孙的人物形象和故事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二、初读知意:翻开课本,自由地轻声读课文。
遇见不熟的地方停下来多读几遍,直到熟练为止。
分层次检查读书情况,出示本课生字新词,认读过关。
边读边想,有感受的地方可以作上批注,了解藏戏的传说及特点。
三、细读明趣:交流你的发现,将课文归结为两个方面:“藏戏的传说”、“藏戏的特点”。
重点研读其中一部分,交流其中的哪一点让你印象最深品味作者谴此用句的顺心遂意,同时感受藏戏与藏族文化的魅力。
提出阅读中不明白的地方,相互交流。
细读文章,分析其中蕴含的深意。
交流自己对鲁滨孙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理解故事主题和文学价值,了解勇气、冒险和追求自由的意义。
四、才情展示:成语听写大比拼和一起哼唱家乡戏。
《鲁滨孙漂流记》公开课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鲁滨孙漂流记》的兴趣。
2. 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作者。
3. 概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教学方法:1.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的重要性。
3. 使用故事梗概引发学生对小说情节的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鲁滨孙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及小说的创作背景。
2. 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
3.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第二章:人物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主人公鲁滨孙的性格特点。
2. 分析小说中的重要配角。
3.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分析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利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不同人物的看法。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教学内容:1. 分析主人公鲁滨孙的性格特点,如勇敢、坚韧、独立等。
2. 讨论小说中的重要配角,如星期五、船员等,并分析他们的作用。
3. 通过人物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第三章:情节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情节发展。
2. 分析小说中的重要事件和冲突。
3. 引导学生通过情节解析领悟小说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情节的发展。
2. 利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重要事件的看法。
3. 引导学生思考情节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教学内容:1. 概述小说的情节发展,引导学生关注重要事件和冲突。
2. 分析小说中的转折点和冲突,如鲁滨孙的漂流、与星期五的相遇等。
3. 通过情节解析,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的主题和价值观。
第四章:主题探讨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小说的主旨。
2.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现实意义。
3. 激发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
教学方法: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主题。
2. 利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小说主题的看法。
鲁滨孙漂流记公开课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鲁滨孙漂流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小说中的基本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小说背景及作者,阅读第一章至第三章。
2. 第二课时:阅读第四章至第六章,分析鲁滨孙的性格特点。
3. 第三课时:阅读第七章至第九章,讨论小说中的主题思想。
4. 第四课时:阅读第十章至第十二章,分析小说中的道德观念。
5. 第五课时:阅读第十三章至第十六章,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小说,提高学生的阅读专注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鲁滨孙的性格特点及其在小说中的表现。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阅读理解测试:检查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的掌握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 《鲁滨孙漂流记》原著: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
2. 相关参考资料:介绍小说背景、作者生平等。
3. 教学PPT:展示教学内容、问题和讨论话题。
4. 小组讨论记录表:用于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六、教学内容1. 第十五章至第十七章:分析小说中鲁滨孙与星期五的关系,探讨友谊与信任的主题。
2. 第十八章至第二十章:阅读小说结尾部分,讨论鲁滨孙回归文明社会的心理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七、教学方法1. 采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从鲁滨孙与星期五的互动中,提炼出友谊与信任的内涵。
2. 运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模拟鲁滨孙回归文明社会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换位思考能力。
鲁滨孙漂流记公开课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鲁滨孙漂流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小说中的重要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介绍小说的背景和主要人物,阅读并讨论鲁滨孙的出海经历和他的性格特点。
2. 第二章:阅读并分析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上的经过,讨论他在荒岛上的生存策略和生活状态。
3. 第三章:阅读并探讨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他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4. 第四章:阅读并分析鲁滨孙遇到土著人的经过,讨论他对土著人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5. 第五章:阅读并探讨鲁滨孙在荒岛上建立的家园和他的生活变化。
三、教学方法:1. 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说,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理解小说内容和人物关系。
2. 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3.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测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评估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了解学生对小说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五、教学资源:1. 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纸质或电子版本。
2. 与小说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3. 学生用书和练习册,用于辅助学生的学习和复习。
六、教学内容:1. 第六章:阅读并分析鲁滨孙在荒岛上遇到的新挑战,包括天气变化、食物供应等问题。
2. 第七章:阅读并探讨鲁滨孙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技能解决荒岛上的问题,如建造庇护所、制作工具等。
3. 第八章:阅读并分析鲁滨孙与另一个幸存者的相遇,讨论他们的关系和相互影响。
鲁滨孙漂流记公开课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公开课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引入《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作品理解小说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对小说的兴趣1.2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作者丹尼尔·笛福介绍小说的背景和情节概括讨论小说的主题:生存与自由1.3 教学活动播放《鲁滨孙漂流记》的预告片或插图引导学生阅读小说的简介和背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小说的期待第二章:人物介绍2.1 课程目标了解主要人物鲁滨孙的个性特点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2.2 教学内容介绍鲁滨孙的性格特点:勇敢、冒险、独立分析鲁滨孙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与自然的斗争,与星期五的友谊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描述鲁滨孙的性格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人物关系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鲁滨孙与其他人物的互动第三章:生存技巧3.1 课程目标了解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生存技巧分析鲁滨孙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2 教学内容分析鲁滨孙在荒岛上的生存技巧:建造房屋、制作工具、捕鱼狩猎讨论鲁滨孙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描述鲁滨孙的生存技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鲁滨孙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例如尝试制作简单的工具或建造小屋第四章:星期五的出现4.1 课程目标理解星期五对鲁滨孙的重要性分析星期五这个角色对小说的意义4.2 教学内容讨论星期五的出现对鲁滨孙的影响:孤独的终结,文明的传递分析星期五这个角色对小说的主题:生存与自由的意义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描述星期五的出现和与鲁滨孙的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星期五对小说的意义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鲁滨孙和星期五的交流和互动第五章:文明的冲突5.1 课程目标理解鲁滨孙与土著人的冲突分析小说中文明与野蛮的对抗5.2 教学内容分析鲁滨孙与土著人的冲突:文明的冲突,对自由的追求讨论小说中对文明与野蛮的描绘和批判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描述鲁滨孙与土著人的冲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文明与野蛮的对抗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鲁滨孙与土著人的冲突和解决过程第六章:文化交融6.1 课程目标理解鲁滨孙与星期五的文化差异与融合分析小说中文明与野蛮的界限6.2 教学内容讨论鲁滨孙与星期五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如何相互学习分析小说中文明与野蛮的界限和融合6.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描述鲁滨孙与星期五的文化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文化差异与融合的意义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鲁滨孙与星期五的文化交流过程第七章:回归文明7.1 课程目标理解鲁滨孙决定离开荒岛的原因分析鲁滨孙对文明的渴望与对自由的追求7.2 教学内容分析鲁滨孙决定离开荒岛的原因:对文明的渴望,对自由的追求讨论小说中文明与荒野的对比和对个人的影响7.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描述鲁滨孙离开荒岛的决策过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鲁滨孙对文明与自由的追求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表达对文明与自由的看法和选择第八章:救赎与反思8.1 课程目标理解鲁滨孙在离开荒岛后的内心变化分析小说中对救赎与反思的描绘8.2 教学内容分析鲁滨孙在离开荒岛后的内心变化:对过去的反思,对未来的救赎讨论小说中救赎与反思的主题意义8.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注意描述鲁滨孙的内心变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救赎与反思的意义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表达对救赎与反思的思考和感悟第九章:讨论与评价9.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评价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鲁滨孙漂流记》9.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从不同角度评价小说: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主题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评价9.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评价小说学生进行报告或演讲,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评价进行班级讨论,分享各自的评价和看法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课程目标总结《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激发学生对相关话题的兴趣和拓展学习10.2 教学内容总结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主要内容和主题:生存与自由、文明与野蛮、救赎与反思提出相关话题和拓展学习的资源,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学习10.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题学生进行写作活动,写下自己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感悟提供相关话题和拓展学习的资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人物介绍:理解主要人物鲁滨孙的个性特点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
《鲁滨孙漂流记》公开课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鲁滨孙漂流记》,了解小说的背景和作者笛福的创作意图;分析鲁滨孙的人物形象,认识其冒险精神和对自由的追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勇敢面对困境,追求自由与幸福。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情节,分析鲁滨孙的人物形象。
2. 掌握小说的写作特点,如现实主义、冒险精神等。
3. 深入探讨小说所传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象征意义的描绘,如荒岛的象征意义。
2. 分析小说中的现实主义特点,如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情节为例,深入剖析鲁滨孙的人物形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互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滨孙漂流记》的背景和作者笛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指导:指导学生阅读小说,关注重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情节,剖析鲁滨孙的人物形象。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小说所传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巩固课堂所学,激发学生深入阅读的兴趣。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的写作特点,如现实主义、冒险精神等。
3. 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小说所传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鲁滨孙漂流记》原著或改编教材。
2. 参考资料:关于笛福和《鲁滨孙漂流记》的研究资料。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小说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阅读。
2. 第二课时:分析鲁滨孙的人物形象,讨论小说的写作特点。
鲁滨孙漂流记公开课教案设计步骤
本文将简述关于《鲁滨孙漂流记》公开课教案的设计步骤。
一、设计目的教师应该对课程的设计目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这种情况下,《鲁滨孙漂流记》公开课的设计目的是为了展示小说中主角的成长过程,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成长和自主责任的重要性。
二、课程设置在确认设计目的后,下一步就是设计课程设置。
有关《鲁滨孙漂流记》公开课,设计可以是:1.导入通过富有启示性的事例或引人入胜的类比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话题。
可以通过在漂流事件前的鲁滨孙的故事来做导入。
2.文本阅读学生需要仔细阅读文本,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主题。
通过遵循主题来引导学生像读者一样阅读小说和心理描写。
阅读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生词和复杂句式,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
3.主题审视为了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主题,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
切勿为了对学生表面上的创新而将主题精简化,在这一阶段,老师也应提供有关如何理解主题的指导。
4.个人书写学生可以通过个人书写来表达自己对小说中某个场景或主题的看法。
让学生自主写作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独立性和思维能力。
5.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社会性学习的有益手段,可以鼓舞学生之间的交流。
通过小组讨论,可以对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6.结语在结语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挑战学生思考和探究一个主题或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过去,展望未来。
三、教学评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这可以通过测试、小组讨论、个人书写以及其他反映学生思考水平的方式来完成。
评估还可以用于确定学生的强项和弱项,并针对个人或小组制定适当的教学方案。
四、总结上述步骤是为《鲁滨孙漂流记》公开课设计的典型步骤。
课程的设计目的应该清晰,整个过程应该娴熟而流畅,教学评估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考虑和实践,教师可设计出难以忘怀的教学体验。
16 《鲁滨孙漂流记》《部编人教小学语文六年级.教案第2套》
课 题16*ຫໍສະໝຸດ 鲁滨孙漂流记教 学目 的
1、了解《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梗概,了解鲁滨孙在岛上遇到的困难以及他是怎么克服困难的,从中受到启发
2、摘录《鲁滨孙漂流记》中的精彩句段,写写心体会
重 点
难 点
关 键
:了解《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写好心得体会
:摘录精彩片段,理解具有启迪意义的语句
3、动笔写一写体会
板 书
设 计
鲁滨孙
16、鲁滨孙漂流记 独自在荒岛上生存28年
自信、自强、勤劳、勇敢、机智
课后记
4、集体反馈
5、从这一故事梗概中,你感受到鲁滨孙是个怎样的人
三、读精彩片段
1、接下来,我们一起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的精彩片段
2、你觉得哪些句段精彩?它的精彩表现在哪?
3、读了这些语句,你们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二、畅谈感受
1、组内讨论,交流读了《鲁滨孙漂流记》的梗概及其精彩片断的感受和体会
2、指名说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步 骤
师生双边活动
个体设计
一、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课题:同学们发现今天的课题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吗?
2、教师小结:对,我们今天不是要学习一篇课文,而是要去了解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就叫作《鲁滨孙漂流记》
二、自读梗概
1、自由读,简要说说《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写了什么?
2、指名反馈
3、再读梗概,想一想:鲁滨孙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困难的?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教案(通用3篇)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教案(通用3篇)《鲁滨孙漂流记梗概》篇1[学习目标]1. 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 关注人物命运,体会鲁滨孙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 激发学生阅读原着的愿望。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是了解名着大意,体会人物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欲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
1. 突发事件出现时,许多人将面临怎样生存的问题。
你可能被独自隔绝在地球的任一地点——北极冰地或茫茫沙漠,热带雨林或浩瀚大海。
山川、密林、莽原、沼泽随时都有可能给你带来致命的威胁,但同时又提供了相应的生存机会。
作为个人来说,意志越坚韧,身体越健康,知识技能越丰富,则生存的机会就越大。
2. 今天我们学习的《鲁滨孙漂流记》讲的就是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以后所发生的事情。
二. 联系单元导读和课前导读,明确目标。
1. 先阅读整部作品的梗概,了解大意。
2. 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3. 摘录精彩句段,写写。
4. 如果有条件,可以找来整部作品读一读。
三. 探讨问题。
1. 浏览作品的梗概,了解大意。
2. 默读作品的精彩片段,想想:哪些描写很精彩?你从中知道了什么?在旁写一写你的体会。
3. 品读“好处”和“坏处”对照表,感受主人公的人生态度。
四. 交流阅读心得。
1. 我知道咱们班有同学早已读过《鲁滨孙漂流记》了,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说书心得吗?2. 今天,我们认真地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我相信今后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有办法、有能力解决,因为我们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们正在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们一定要相信我们自己。
五. 作业超市。
1. 找《鲁滨孙漂流记》原着来读一读。
2. 摘录精彩句段,写写心得体会。
3. 续写:鲁滨孙回到英国后……《鲁滨孙漂流记梗概》教案篇2【重难点、关键】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1、课文插图投影。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教学设计
16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鲁滨孙的坚强和乐观。
【教学重难点】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法与学法】自读感悟,梗概与原著对比,感受人物品格。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读梗概,知大意1.学生自主阅读梗概,练习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2.结合学生概括,相机引导学生说简洁,说完整。
可以这样引导:(1)从“梗概”中,我们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是什么?(2)默读“梗概”,把鲁滨孙所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做上记号。
(3)尝试着把重点部分展开来,再讲一讲小说的大意。
二、浏览精彩片段,体会精彩之处1.浏览精彩片段,与梗概相对比,想想精彩片段大致在小说梗概的哪个部分,理由是什么?2.小声读读这个片段,你认为什么地方最精彩?结合学生汇报,相机引导学生体会鲁滨孙生活态度的精彩和作者写法的精彩。
可以这样安排教学:(1)让我们把他列出的“好处”和“坏处”,自己对照读一读,想想这样一个列表,给鲁滨孙带来了什么?(2)鲁滨孙自己是怎样认为的呢?我们来读一读他的话。
(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小结:鲁滨孙的这种做法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当我们遇上不利环境的时候,就要像他一样,直面现实,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增强跟困难作斗争的信心。
(3)除了鲁滨孙的积极的生活态度很精彩,你还觉得什么地方很精彩?学生可能谈到鲁滨孙的语言,如:即使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也有一些消极的东西或积极的东西值得感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
2.过程与方法
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在快速阅读中培养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与精神,激发起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难点:
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文字片段、ppt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文章课题
1.(出示插图)仔细观察这个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如,衣衫褴褛,身体强健,置身荒岛,表情坚毅乐观等。
)他就是《鲁滨孙漂流记》中的主人公。
(板书课题)
2.同学们,发现今天的课题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吗?(多了一个书名号)对,我们今天不是要学习一篇课文,而是要去了解一本书。
这本书的名字就叫作《鲁滨孙漂流记》。
3.简介作者和作品,激发起阅读梗概的兴趣。
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这部小说。
它出自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之笔(板书: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1704年苏格兰水手赛尔科克在海上与船长发生争吵,被船长遗弃在荒岛上,四年后被救回英国。
赛尔科克在荒岛上并没有作出什么值得颂扬的英雄事迹。
但笛福塑造的鲁滨孙却完全是个新人,成了当时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人物。
小说一经发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有人把它拍成了电影,有人把它编成连环画,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小说之一。
二、阅读梗概,了解主要内容
1.《鲁滨孙漂流记》具体写了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阅读它的故事梗概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简要说一说《鲁滨孙漂流记》这本书写了什么。
3.指名反馈。
(小说主要讲述了出身于商人之家的鲁滨孙冒险出海航行,被海浪抛到一座荒无人烟的海岛上,他从绝望的缝隙中得到了生命的启示,性格坚强的鲁滨孙在岛上独立生活了28年,以非同寻常的毅力和勇气,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用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生存的家园)
三、深入探讨,感受人物形象
1.再次默读梗概,概括一下鲁滨孙在荒岛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解决的。
(1)住──用木头和船帆搭了一个简易的帐蓬。
(2)吃──打猎、捕鱼、畜养山羊,种粮食。
(3)安全-插上树桩,分养羊群。
(4)孤独-救助“星期五”。
2.鲁滨孙在荒岛上创造了生存的奇迹,说说你从故事梗概中感受到鲁滨孙是个怎样的人?(学生自由反馈:勇敢坚毅,乐观积极,机智勤劳等。
)
四、阅读精彩片段,激发阅读兴趣
1.浏览精彩片段,在表达上与梗概相比有什么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称描写“我”遇难荒岛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细腻逼真的心理活动描写,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
阅读时,好像不仅作者就是“我”,连读者也变成了小说中的“我”。
所以第一人称的好处是小说情境显得更为真切,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缩小了。
可以十分详尽地描写鲁滨孙的心理活动,这就大大加强了小说的真实效果,读来兴味盎然。
)
2.快速默读,了解主要内容。
(主要写了鲁宾逊在绝境中的心理活动过程,用理智战胜失望,改善生活。
)
3.感悟精神光辉
(1)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鲁滨孙精神”的内容,有感情地读一读。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这种精神。
(出示“我”的幸与不幸。
同桌间逐条对照互读。
男生读“坏处”,女生读“好处”;老师读“坏处”,全体同学齐读“好处”,并将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对话朗读。
)
(3)结合整个片段内容,试着用“从……中,我感受到鲁滨孙是……的人”来说一句话。
(如,一个不屈服命运的人,面对命运弃他于孤岛,能及时调整心态,努力改变不幸的命运;一个善于调整心态的人,他经历了三次心态调整,逐步解决了生存问题、生活问题及如何获得有意义的问题;一个不怕孤独的人,他以猫狗为伴,以记日记来排遣寂寞,活得充实;一个以苦为乐的人,岛上物质贫乏,生活条件艰苦,他仍不断自我安慰,尽量改善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面对不幸,他没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热情地投入到实在的生活中去。
)(4)出示并齐读:“在最不幸的处境之中,我们也可以把好处和坏处对照起来看,从而找到聊以自慰的事情。
”
五、拓展延伸,练写心得体会
1.如果让你选课文中的一句话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一句,为什么?
2.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
在西方,“鲁滨孙”已经成为冒险家的代名词和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读了这部小说,老师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
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
”请谈谈你阅读本文的启示,写一句话送给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鲁滨孙在荒岛上还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回到英国后,又是怎样成了一个百万富翁的,请同学们课下找到原著读一读。
可以准备向别人提出问题,或摘录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画出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或者写一写读书体会,为班级读书会作好准备。
板书设计:
16* 鲁滨孙漂流记
住所——慎重选址搭建帐篷
食物——打猎捕鱼养羊种麦
安全——插上树桩分养羊群
孤独——救下野人教化作伴
(学会生存,向困难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