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贩子的女儿》语篇衔接的分析
论男性视角下的《马贩子的女儿》-最新文档资料
论男性视角下的《马贩子的女儿》《马贩子的女儿》的作者是大卫?赫伯特?劳伦斯。
他出生于1885年的一个工薪阶层,于1930年逝世。
他是20 世纪早期著名的长篇小说家。
同时也是英国著名的诗人、剧作家、评论家和画家。
在他的诸多作品中,可以发现许多值得探讨的话题。
比如工业化闻名背景下人性的压抑等等。
他的主要作品有《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查德莱夫人的情人》等。
由于在作品中大胆讨论了情爱等禁忌敏感话题,劳伦斯的创作过程可谓充满波折。
一生当中,他的作品不仅遭受诘难和抵制,本人更是受到过多次迫害和监视。
最终在1930 年因肺结核逝世于法国。
《马贩子的女儿》是劳伦斯创作的著名优秀短篇小说。
故事的主人公是梅布尔。
一名因家道中落、遭受兄弟抛弃、无依无靠准备投河自尽的马贩子的女儿。
谁料梅布尔自尽的全过程被乡村医生弗格森看到。
弗格森不顾自身安危,救下了奄奄一息的梅布尔。
梅布尔醒来后,发现自己全身赤露,身上只有一条毯子蔽体。
恢复清醒后,梅布尔突然发问,诘问弗格森医生是否爱她?医生非常惊讶,因为他只是出自个人的职业操守救下了她。
他并不爱梅布尔。
可是有一股难以名状的爱欲在医生心里翻腾,同他的理智进行着残酷的斗争。
一番心里活动以后,弗格森承认,自己爱上了梅布尔。
从情节来看,《马贩子的女儿》中的核心人物是梅布尔。
但本文认为,如果仔细分析文本的视角,我们便会发现,《马贩子女儿》的主人便不是梅布尔,而是故事中的乡村医生——弗格森。
因为《马贩子的女儿》是一篇通过男性视角创作的作品。
其男性视角体现在以下方面:一、男性角色占据主要地位通读全文,我们不难发现,《马贩子的女儿》中,梅布尔是唯一一个有直接描写的女性角色。
其他的女性角色如梅布尔的姐姐同梅布尔逝世的母亲形象,均是通过他人之口描述出来的。
而《马贩子的女儿》中,除了梅布尔之外,其他几个出场人物均为男性。
比如梅布尔的大哥乔伊,梅布尔的二哥弗雷德、梅布尔的弟弟马尔科姆以及她兄弟的朋友乡村医生弗格森。
浅析《马贩子的女儿》中的背景与情节设计
里小说的情节似乎应该已经接近 尾 声 了 。然 而 在 这 个 非 常 时 刻 ,弗 格森医生犹豫不决的态度让梅布 尔再次陷入了她对爱和生活的不 确 定 。虽然像任 何 其 他 的 女 人 一 样 ,梅 布 尔 同 样 渴 望 爱 情 和 被 爱 ,
但似乎她的命运总是在与她开玩 笑 ,从 来 没 有 给 她 所 渴 望 的 任 何 东 西 。从 一 开 始 到 结 束 ,梅 布 尔 始 终 处 于 边 缘 地 位 ,也 从 未 得 到 了 幸 运 女 神 的 眷 顾 ,她 只 能 用 沉 默 和 行 动 来对不公平的生活进行反抗。
通 过 精 心 设 计 的 情 节 ,劳伦斯 为 读 者 建 立 了 一 个 合 理 、适当的状 态 ,将 读 者 的 期 望 唤 醒 。,这部小说 通 过 场 景 的 描 述 ,梅 布 尔 的 隐 藏 信 息 将 向 读 者 更 好 的 展 现 ,梅布尔的 性 格 和 命 运 将 被 更 具 体 、更 深刻的 揭示出来。
从语言与性别关系分析《马贩的女儿》
从语言与性别关系分析《马贩的女儿》
艾清华
【期刊名称】《神州》
【年(卷),期】2012(0)6X
【摘要】语言与性别关系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两性在语言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异。
本文从社会语言学中语言与性别的关系出发,对《马贩的女儿》中的人物对话从交际模式和语言特征进行分析,体现了性别差异对语言中的影响,并指出这种差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页数】1页(P11-11)
【关键词】性别;语言;《马贩的女儿》
【作者】艾清华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74
【相关文献】
1.劳伦斯《马贩的女儿》的心理分析解读 [J], 唐鹏
2.《马贩的女儿》的语料库检索分析 [J], 谢少华;刘叶
3.《马贩的女儿》中意象的运用 [J], 欧静
4.劳伦斯《马贩的女儿》中的创作主题分析及意象的运用 [J], 欧静;刘芹
5.浅析劳伦斯的短篇小说《请买票》和《贩马人的女儿》中社会环境导致的问题爱情 [J], 熊利琴;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解构主义二元对立视角解读《马贩子的女儿》
从解构主义二元对立视角解读《马贩子的女儿》作者:赵婷婷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11期摘要:本文从解构主义二元对立视角,解读D·H·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中男主人公的人物特点。
借用解构主义策略,通过文本阅读,发现劳伦斯有意、无意解构了几组二元对立的概念——水与火、压抑与冲动、理智与情感。
本文分析、阐述了小说在这些对立上存在的矛盾和差异,揭示了劳伦斯在这篇小说中存在的二元对立的解构特征。
它不是一种单纯的对立存在,而是对立表象背后的统一。
关键词:《马贩子的女儿》;解构主义;二元对立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中最主要的人物之一,是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马贩子的女儿》是劳伦斯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也是他自己比较喜爱的一部作品。
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描写,赞扬冲破阶级的爱情,并认为人的灵魂可以通过爱和性来解救,是劳伦斯的短篇小说的特点之一。
该小说主要讲述的是马贩子的女儿梅布尔,家境富足,但父亲逝世后,家道中落,债台高筑,还有三个不思进取的兄弟。
忍受孤独与绝望的梅布尔担起家庭重任,面临窘境,独自坚持着。
面对未来,兄弟三人皆有归宿,唯有她无家可归。
她最终选择了溺水自杀,却被弗格森医生从冰冷的池塘中救出。
此后,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
他们在压抑的情感下,相互吸引并获得了爱。
最后,弗格森医生向梅布尔求婚并决定尽快结婚。
相比于劳伦斯的长篇小说研究,《马贩子的女儿》的解析相对匮乏,所以给予学者更多的空间。
国内对于该小说的研究多集中在,弗洛伊德人格解构理论批评,原型理论批评,女性形象批评。
陆新娟从弗洛伊德人格解构理论视角分析,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进行“本我”、“自我”、“超我”的解剖,认为“本我”的力量是人类体内最自然的力量,一旦爆发便能与死亡抗衡,但本能压抑时,也能将生命推向死亡。
彭琛从原型理论批评切入,通过“水”与“火”贯穿全文的两个意象,展现了男女主人公的蜕变,强调了女性自我解放和两性互相解放的重要性。
性与人性的回归——解读《贩马者的女儿》
K y W o d : e ; e m f u nn tr ; h ae ’ Da g tr L w e c e r s s x rt o ma a e T eDe lr S u h e ; a n e u h u r
劳 伦斯 是 2 世 纪英 国 杰 出的现 代 主义 作家 , 0 以惯于 描 写男 然而 通 往死 亡 的 道路 上也 会 因为 爱 的力 量 的注 入 而 延长 。 女之 间的 两性 关系而 闻 名于世 界文 坛 。尽管 这给 他 带来 了不 少 Jc ak不仅 挽救 了 Mae 的生 命 , bl 也唤 醒 了她 压抑 已久 的爱欲 。 不 的诽谤 和争 议 , 劳伦 斯仍 然 固守 自 己的创作 立 场 : 工 业社 会 光是 肉体上 的复 活 , 神上也 得到 了重 生。最 初的 表现便 是 Ma 但 在 精 . 所 创造 的机 械文 明 中 , 传统 的 田园生 活遭 到 了破坏 。 性也 随 之 b l 人 e开始 主 动与 j k 话 , 表她 与外 部世 界 之 间所树 的 围墙 a 说 c 这代 被 异化 , 人与人 之 间的和谐 关系 不复存 在。而摆脱 现代 工业文 明 已经 开始 倒塌 ,爱 的 阳光开 始在 她 的心 底 照耀 。苏 醒过 来后 的 所 带来 的压 抑和 挫伤 , 社会 和谐 的有 效途 径 是建 立 “ 实现 自然 之 Mae得知 是 j k帮 自 己脱 下湿衣 服 并裹上 毛毯后 , 为年轻 医 bl a c 认 美” 的两 性关 系为基础 的人 际关 系。正 如劳伦 斯在 给麦 支劳德 的 生爱上了自己, 而正是这种被爱的感觉使本已心如死水的 Mae bl 信 中说 :我 相信 , 通过 调整 男女 之 间的 关系 , 性变 得 自 由 “ 只有 使 心 中荡起起 了层 层 涟漪 , 藏于心 灵 深处 的爱欲 开始 萌 动。 “ o 潜 D 和健 康 , 国才 能从 目前 的萎靡 不振 中解脱 出来 。” 本 人还 曾 yuoe ? 英 他 o v ”她 一直在 问 Jc 并 且一直 不停 地 自我 回答 :Y u l me ak “ o 说 道 :也许 ,性 爱 ) 点 燃激情 , 使 我们 这个 世界 令人 看 起 l e ,k o o v . “ ( 它会 会 o In wyuo e ” v me l me 随后是 一连 串的动 作描 写 : s h f e o ad o e n e , dpu e l sr u dh m, hes u df r r n h rk e s a t ram o n i l w n h 来 觉得 更加光 明 , 会使 人生 变得美 好。 ”397 『 5 1 o d hi e s s e so d te e r si r b e ss a ans i 《 贩马者 的女J} L是劳伦斯 短篇小说 中的力作 。工业文 明的发 run s lg ,a h t o h r ,p e sng he r at g i t hs ne s a hih ,cuc ig hm wi srn ,c nv sve c rany h 展使 得贩马业 江河 日下 。 主人公 Mae面对 支离破碎 的家庭 , 女 bl 兄 k e nd t g s lthn i t ta ge o uli e tit, r si gh sti h g is e,da nghm ohe a e h rtr a, s 弟的冷 漠无情 , 望之下选择跳水 来结束 自己的生命 , 不料被 乡 绝 却 p e sn i h g sa an th r rwi i t rf c , e h o ta 村 医生 Jc 救起 。 ak 两人 有意无意 的情 爱缠绵 中燃起 了她爱 的火 焰 s o k d u thm t a n h he lo e p a i wi f r g, umb ee e d ta s g r to , hli l y sa r f u ain n n i t u ha ti irt se so An hewa a so aeykisnghi i r mp n nf s po s sin. ds sp si n tl si s 也 唤回 了她生 的希望。摆脱 了现实对人 性的压抑 , 了新 生。 获得 在 文章 的开始 , bl Mae 给人 的 印象是 一个 性格怪 癖 的女性 形 k es t o g e w tc t n , as n t y a d i i r n t y n e h u t e l h g p s o a l n ds i a l , r h h oi i e n c mi e si i e , i e s a fu a r fe e yhng’ n ’ 象。父母 已逝 , 为家 中唯一 的女性 并不仅 没有得 到粗俗 , 作 自私 , kisnghsk e s h slg , si n waeo v r ti . 空虚的兄 弟们 的照顾 , 反而被 当做 家 中的仆人 对待 。他 们甚至 叫 这 些动 作描 写 为读 者展现 了一 个生机 焕 发 。 媚动 人的 Ma 妩 . 她 “u . g 以此 对她进 行挖 苦讽刺 。 bld ” 1o 但是 生活 的孤独 麻木 , 抑 b l 压 e积压 已 久的情 感 终于 爆 发 . 像 突然 解开 绷 带后 殷红 的热 血 , 就 郁 闷使 她对 这些攻 击 置若 罔 闻, 以沉默 来 面对 这 个冷 漠的 世界 。 从伤 口汩汩 而 出。表 现 了她对 于爱和 被爱 的渴 求 , 始努 力追 她开 她 喜欢 走夜路是 为 了“vii e e” 面对世 人她 总是板 着 求爱 情 。这 与 先前 那个 连 自 己性 别都 忽视 了 的 Mal有 了天 壤 aod g vre s。 ne y y b e 张 “ ef t as efc ” “ e a le t e dru d p re l i si ae 。 t yhdt k da ra o n 之 别。而 造成 这种 巨大 反差 的根 本 原 因就是 来 自于 体 内最深 处 c y mp v h a h n hr rOm n
《马贩的女儿》中意象的运用
《马贩的女儿》中意象的运用
在小说《马贩的女儿》中,作者王小波巧妙地运用了许多意象,丰富了小说的意境,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性,下面就来具体分析几个意象。
一、马
在小说中马是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它不仅是小说的题目,还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
作者通过马来象征着女主角王小瑶的精神和心灵。
王小瑶的父亲是个马贩子,她从小就与马为伴,与马打交道,马成为了她最亲密的伙伴。
王小瑶像马一样自由、独立、不受控制,但她内心却十分孤独。
马在小说中也象征着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像马一样难以驾驭,不受社会和道德的约束,同时也有自己的生命力和自由。
二、行李
在小说中行李也是一个重要的意象。
王小瑶从家乡到北京的路上,带着一大堆行李,这些行李不仅象征着她离家的重要意义,还象征着她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但是行李也成为她心理压抑的源头,因为她不知道该放下哪些行李,才能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行李还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累赘的东西,需要不断减少自己的行李,才能自由地前进。
三、夜晚
在小说中夜晚也是一个重要的意象。
夜晚象征着黑暗、未知和危险。
在夜晚,王小瑶经历了许多抉择和挑战,也在夜晚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夜晚还象征着人的内心世界,是一个人思考和反思的时刻。
在夜晚中,王小瑶和其他角色的内心世界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综上所述,王小波在小说《马贩的女儿》中巧妙地运用了许多意象,丰富了小说的意境,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性,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物。
《马贩子的女儿》中的格雷马斯语义方阵
[ 键 词 ] 马 贩 子 的 女 儿 ; 义 方 阵 ; 层 结构 关 语 深 [ 图分 类 号 ] H1 中 3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文章 编 号 ] 10 —3 3 2 1 ) 50 1-2 0 92 2 (0 0 0 0 70
结 构 主 义 者 认 为 二 元 对 立 关 系 能 够 产 生 意 义 和 最 基 本 的语义 结 构 , 而 产 生文 学 叙 事 作 品 中 的 深层 结 构 。 从 在 《马 贩 子 的 女 儿 》中 , 个 主 要 元 素 的 二 元 对 立 关 系 产 四 生 了 小 说 的 叙 事 结 构 。玛 波 是 小 说 的 主 人 公 , S1表 用
21 0 0年 第 5 期 ( 第 1 期 ) 总 3 2
牡 丹 江教 育 学 院 学报
J OU RNAI OF M UDANJANG I COLLE GE OF EDUCAT1 0N
N o.5,2 O 01
Se 子 的 女 儿 中 的 格 雷 马 斯 语 义 方 阵
~
、
‘
/ ’
、
;
统 一
・
/ / /
、 . ,
\ \
、
、
.
统 一
‘ ‘ .
、
学 叙 述 与 语 言 学 的 句子 一样 , 以加 以 结 构 分 析 , 可 即将 叙 述 分 解 为 不 同 的 ‘ 动 素 ’ ‘ 动 素 ’ 那 种 基 本 的双 重 对 立 行 。 行 受 结 构 的 影 响 , 与 其 他 行 动 素 之 间 的关 系 在 那 个 结 构 的影 它 响 下 , 各种 形 态 , 分 离 与 结 合 、 立 与统 一 、 争 与调 和 有 如 独 斗 等 。 这 些 构 成 了叙 述 ,l 。在 此 基 础 上 , 雷 马 斯 语 义方 阵 ,i E 格 日趋 完 善 。 格 雷 马 斯 的语 义 方 阵 是 反 映 二 元 对 立 概 念 的 一 种 方 式 。若 有 对 立 因 素 S , 2 与 它 们 各 自矛 盾 但 不 对 立 的 元 l S , 素分 别 是 ~ S , S , 它 们 的关 系 如 图 1所 示 : 1~ 2则
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中的现代性探讨
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中的现代性探讨作者:孙霖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8期摘要:劳伦斯是极具争议的一位天才作家,文学评论界长期以来就他是否属于现代主义作家的行列存在分歧。
通过对《马贩子的女儿》在人物形象塑造、情节发展、象征和主题方面的探讨,揭示出该部小说体现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本质,以期理解劳伦斯在文学实践中对现代主义文学做出的独特贡献。
关键词: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现代性作者简介:孙霖(1992.10-),女,同济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8-0-02一、引言现代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于19世纪末,是现代西方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高度发展时期的产物,并于20世纪上半叶在文学领域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包含了许多当时的先锋流派,如意象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等。
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趋向于关注人物的主观世界和精神意识,揭示西方现代人在社会转型时期面对的生存困惑与精神危机。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在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但其基本特点是明确的。
正如高伟光曾在《“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一书中对整个现代主义文学基本特征的概括所言,现代主义文学体现了孤独感和失落感、自我意识、反传统意识。
在众多处于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时期的作家中,戴·赫·劳伦斯的作品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在关于他的《剑桥指南》中,他被描述为“通常被视作充其量是现代主义边缘的作家……(但他和他的作品)依旧为现代主义批评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2]179 国内的文学评论界也对劳伦斯在文学中的定位存有分歧:“汤永宽先生认为‘劳伦斯不是现代派,是个非常传统的作家’;袁可嘉先生等选编的《外国现代派作品选》将劳伦斯归入‘在思想上或艺术上有现代派倾向、属于广义现代派’的作家行列”。
[3]91笔者认为,也许正是由于劳伦斯并不属于当时任何一个特定的流派,也没有在文学艺术形式方面做过具体的阐述才会造成就劳伦斯是现实主义作家亦或现代主义作家的不同看法。
《马贩子的女儿》的会话分析
《马贩子的女儿》的会话分析丁宁曹荣平摘要:《馬贩子的女儿》看似是一个死亡—重生的拯救故事,女主人公玛波却在结尾时变得退缩懦弱。
这一奇怪的结局成为许多读者心中的疑问,却一直未得到合理的解释。
小说中,对话占据了一半的篇幅,应是全面解读人物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关键,而很少有人注意。
基于语用学的会话分析,通过运用隐性话语策略、言语行为理论,分析玛波和三兄弟的话语策略,运用合作原那么剖析医生的深层心理,并对传统解读中关于玛波形象的观点提出质疑。
关键词:《马贩子的女儿》;会话分析;隐性话语冲突;言语行为理论;合作原那么《马贩子的女儿》是20世纪英国小说巨匠D·H·劳伦斯的著名短篇小说。
故事讲述的是女主人公玛波在家道中落之后选择投水自杀,被乡村医生菲苟生所救;玛波清醒后,两人产生了似是而非的爱情;最终却以玛波的退缩与菲苟生没来由地许诺结婚而匆忙收场。
在以往的研究中,大都将玛波的形象构建为两个阶段:一是投水前受兄弟欺凌、压制的可怜女性,二是被医生救起后勇敢追求爱情的新女性。
近些年来,学者们又把故事的基调归结为标准的死亡—重生模式,不约而同地回避了玛波最后的苍白与恐惧。
少数学者对其结尾进行了推断,认为是劳伦斯担忧女性力量太强会威胁到男性[1]〔P89〕,但总体上女权救赎仍为主导观念。
喻萍芳从生态批评角度出发,认为主人公投河自杀是接受圣水的洗礼,在医生救起后,她本能的爱欲蓬勃生发,冲破了工业文明下束缚人性的藩篱[2]〔P78〕。
梁园园从童话原型角度出发,认为玛波在投水前是和灰姑娘相似的被压迫形象,被救后那么突破了灰姑娘中英雄救美的传统模式,用自己的血性力量拯救了男主人公[1]〔P86〕。
不过,这些结论大都是基于猜想,很少有人以此为研究目标加以剖析。
一、隐性话语冲突得益于其社会学背景,ack等人的会话分析突破了语言学原有理论框架的局限,将话语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关注语言使用者在具体语境与社会环境中的语言行为及互动,思考说话人的发话目的、听话人的理解效果等[12]〔P36〕。
从“血性意识”的角度解读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
从“血性意识”的角度解读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摘要:“血性意识”是劳伦斯对遭受工业革命摧残的人性和两性关系思考的过程中形成的哲学,也是构成其文艺思想的基础,本文从的“血性意识”的角度来解读其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试图揭示本文所体现的重拾人性和重建正常两性关系的良方。
关键词:《马贩子的女儿》;血性意识;拯救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338-02一、引言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20世纪英语文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在其20年左右的创作生涯中创造了《儿子与情人》等多部经典作品和自己的文艺批评。
劳伦斯对西方工业文明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他认为是工业文明带来了残酷的竞争,导致了战争,机械化的发展导致了个性和创造性的缺失,理性主义使人类的活力之源枯竭,正因此,劳伦斯非常重视正常人类关系的重建。
正如刘炳善所说,“他一直主张通过人际间关系的调整,尤其是两性关系的调整,来拯救正在腐朽的文明”(1:491)。
二、“血性意识”概述“血性意识”的形成一方面受工业革命对社会冲击的影响,一方面“与他生活年代兴起的非理性主义主义思潮有着密切的关系”(2:138)。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业已完成工业化进程,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工业化国家,在劳伦斯的家乡诺丁汉矿区,他亲眼目睹了英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快速发展对美丽和谐的自然环境和人类关系的破坏。
工业革命所具有的异化力量也给英国社会和英国人的心理带来了空前的冲击。
如刘江荣所述,“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摧残了人的本性。
破坏了两性的和谐与平衡。
男女双方沦为机器文明的牺牲品”(3:156)。
劳伦斯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察觉到了机械文明和过度的理性主义对人的自然本性和两性关系的摧残和扭曲。
因此劳伦斯通过在其作品中对两性关系的描写,对和谐自然的男女关系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在劳伦斯看来,只有重新建立和谐的男女关系才能将英国人从萎靡不振中拯救出来;只有“血性意识”才能抗拒工业文明对人的异化,重新找回自我。
从解构主义二元对立视角解读《马贩子的女儿》
外国文学从解构主义二元对立视角解读《马贩子的女儿》文/赵婷婷摘要:本文从解构主义二元对立视角,解读D·H·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中男主人公的人物特点。
借用解构主义策略,通过文本阅读,发现劳伦斯有意、无意解构了几组二元对立的概念——水与火、压抑与冲动、理智与情感。
本文分析、阐述了小说在这些对立上存在的矛盾和差异,揭示了劳伦斯在这篇小说中存在的二元对立的解构特征。
它不是一种单纯的对立存在,而是对立表象背后的统一。
关键词:《马贩子的女儿》;解构主义;二元对立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中最主要的人物之一,是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之一,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
《马贩子的女儿》是劳伦斯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也是他自己比较喜爱的一部作品。
对青年男女爱情的描写,赞扬冲破阶级的爱情,并认为人的灵魂可以通过爱和性来解救,是劳伦斯的短篇小说的特点之一。
该小说主要讲述的是马贩子的女儿梅布尔,家境富足,但父亲逝世后,家道中落,债台高筑,还有三个不思进取的兄弟。
忍受孤独与绝望的梅布尔担起家庭重任,面临窘境,独自坚持着。
面对未来,兄弟三人皆有归宿,唯有她无家可归。
她最终选择了溺水自杀,却被弗格森医生从冰冷的池塘中救出。
此后,他们之间的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
他们在压抑的情感下,相互吸引并获得了爱。
最后,弗格森医生向梅布尔求婚并决定尽快结婚。
相比于劳伦斯的长篇小说研究,《马贩子的女儿》的解析相对匮乏,所以给予学者更多的空间。
国内对于该小说的研究多集中在,弗洛伊德人格解构理论批评,原型理论批评,女性形象批评。
陆新娟从弗洛伊德人格解构理论视角分析,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进行“本我”、“自我”、“超我”的解剖,认为“本我”的力量是人类体内最自然的力量,一旦爆发便能与死亡抗衡,但本能压抑时,也能将生命推向死亡。
彭琛从原型理论批评切入,通过“水”与“火”贯穿全文的两个意象,展现了男女主人公的蜕变,强调了女性自我解放和两性互相解放的重要性。
《马贩子的女儿》看劳伦斯小说的创作特征
《马贩子的女儿》看劳伦斯小说的创作特征作者:李天一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08期摘要:《马贩子的女儿》以细腻的笔法描写了一段关于梅布尔的爱情故事,表现了主人公想要改变男女间不平等的期望。
通篇文章具有明显的“劳伦斯风格”,表达了劳伦斯的艺术追求,展现了劳伦斯对文章中人物心理细致的刻画,采用不同的描写手法展现了丰富的情节。
笔者在本文中着重分析了劳伦斯的代表作品《马贩子的女儿》的小说创作特征。
关键词:《马贩子的女儿》;劳伦斯;创作特征作者简介:李天一(1986-),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01《马贩子的女儿》是劳伦斯在1916年完成的短篇小说,劳伦斯作为英国著名的小说家,一生之中的作品饱受争议。
《马贩子的女儿》的完成一方面体现了劳伦斯对英国工业化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他对两性关系的独特看法,《马贩子的女儿》具有典型的“劳伦斯风格”,创作该作品时劳伦斯的写作已经步入了成熟时期。
1.《马贩子的女儿》的创作背景《马贩子的女儿》深刻的表达了劳伦斯对于两性关系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救世的渴望。
但在该作品创作的同一时期,劳伦斯经历了对他影响最大的事情,他花费大量心血创作了三年才完成的小说《虹》受到了大众的强烈抨击,劳伦斯在《虹》中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表达了他对于男女两性结合的美好愿望,然而该书问世后,却不被大众所接受,一度被评为淫秽小说。
甚至在学术界,高尔斯华绥也用极为尖刻的语言抨击了这本小说。
但《虹》所表现仅仅只是男女两性间的美好关系,通过婚姻可以使男女获得和谐与安宁。
《虹》被英国查禁这个事件对劳伦斯有着不小的打击,也对他后续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件事情之后,劳伦斯的名声一落千丈,身体也出现了问题,由于大多数的出版商都取消了和劳伦斯的约稿,因此,劳伦斯的经济状况也十分堪忧,他和妻子一度搬离了伦敦住在了乡下的房子里。
对《马贩子的女儿》女性意识的解读
对《马贩子的女儿》女性意识的解读作者:刘俊茹来源:《文学教育》 2019年第23期刘俊茹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中女主人公形象和社会活动的剖析和解读,去探析劳伦斯的女性意识。
在女权运动高涨和女性意识觉醒的时代,劳伦斯严肃地思考两性问题,并希望女性一改对男性的服从隶属的角色,转变成为独立自主,敢于追求平等婚姻的新女性;但是受到时代道德观念的影响,和男权社会的制约,劳伦斯笔下人物的女性意识崛起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女性意识女性角色一.引言戴维德·赫伯特·劳伦斯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
劳伦斯文学创作的价值和魅力主要在于对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现状、人性堕落腐化的揭露;对于两性关系的思考;并主张建构良好和谐的两性关系,以拯救日渐败坏的人类文明。
因此,劳伦斯的作品包含许多对女性角色细腻而深刻的雕琢,创造出一些看似软弱无助但是内心坚强的女性角色,其在思想和经济能力方面都自立自强,在爱情婚姻方面都敢于追求平等的幸福。
本文将通过对劳伦斯的代表作——《马贩子的女儿》中梅宝这一女性角色的剖析,来体会劳伦斯的女性意识和对女性的期望,以及他所创作的女性角色思想上的局限性。
二.劳伦斯的女性创作意识劳伦斯在进行作品创作的过程中一直在探索一个问题,那就是“女性到底需要的是什么?”而对《马贩子的女儿》这一文学作品进行品读之后,我们不难找到答案,劳伦斯认为女性需要的是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而存在,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有独特的婚姻观、价值观,而这一切都是独立于男性之外的,不是屈服于服从于附属于男性的。
劳伦斯是认可并鼓励女性为获得平等和自由的权利而努力奋争的,鼓励女性为实现自我而存在,以上都可以从梅宝的人物形象,性格特点,行为活动等方面得到映证。
三.关于《马贩子的女儿》的故事情节总括《马贩子的女儿》创作于1916年,故事发生于英国工业革命下的乡村小镇中,这里机器的冰冷气息代替了自然温和气味,冷漠的感觉取代了生机的活力,人们承受着社会变迁带来的科技进步之苦,社会风气日渐衰败,社会中人道德沦丧、寂寞无聊。
劳伦斯《马贩的女儿》中的创作主题分析及意象的运用
作者: 欧静[1];刘芹[2]
作者机构: [1]中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湖南城市学院外国语学院
出版物刊名: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0-72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3期
主题词: 劳伦斯;《马贩的女儿》;创作主题;意象
摘要:�马贩的女儿》是D.H.劳伦斯'性与美'哲学的经典阐释。
在这篇小说中,劳伦斯以丰富多彩的意象运用为手段并结合自然完美的两性关系的描写,突出了小说'救赎'这一主题。
小说的创作主题以及对'池塘'、'马''火'、'衣服'意象的运用揭示了劳伦斯希望人们能打破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下道德、理性的束缚,恢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愿望。
马贩子的女儿读后感
马贩子的女儿读后感摘要:一、引言二、故事情节概述三、角色分析四、主题探讨五、个人感悟六、结尾正文:作为一名职业写手,我最近阅读了《马贩子的女儿》这本小说,对其情节和主题有了深刻的理解。
在此,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读后感。
一、引言《马贩子的女儿》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我国西部农村的感人故事。
故事围绕着马贩子阿里及其女儿萨拉展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现实主义画卷。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阿里一家的艰辛生活,以及他们在困境中坚守信念、不断追求幸福的过程。
二、故事情节概述故事开始于阿里因赌博欠下巨额外债,生活陷入困境。
为了还债,阿里被迫卖掉了自己的马,而买家正是当地富商哈桑。
萨拉心疼父亲,决定放弃学业,打工挣钱助父还债。
然而,命运多舛,阿里在还债过程中又遭遇了种种不幸。
在曲折的道路上,阿里和萨拉结识了许多善良的人,他们携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最后,在政府扶贫政策的帮助下,阿里一家终于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三、角色分析1.阿里:故事的主人公,一个典型的农村汉子。
他性格倔强,责任感强,虽然在困境中屡屡碰壁,但始终不放弃,努力改变命运。
2.萨拉:阿里的女儿,一个聪明、善良、勇敢的女孩。
她为了家庭,毅然放弃学业,投身社会,用自己的双手撑起家庭的重担。
3.哈桑:故事中的重要角色,富商。
他在故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与阿里一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四、主题探讨《马贩子的女儿》以扶贫攻坚为主题,通过讲述阿里一家在困境中坚守信念、自强不息的故事,展现了我国农村人民的顽强精神。
同时,故事反映了政府扶贫政策的温暖,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个人感悟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感人生不易,但我们不能因为困难而放弃追求。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坚持,相信自己,相信政府,相信美好的未来一定会到来。
六、结尾《马贩子的女儿》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小说,它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勇敢面对困难,努力拼搏,就一定能够改变命运,实现幸福生活。
从《菊馨》和《马贩子的女儿》看劳伦斯短篇小说的主题和文体特征
从《菊馨》和《马贩子的女儿》看劳伦斯短篇小说的主题和文
体特征
刘丹阳
【期刊名称】《林区教学》
【年(卷),期】2006(000)0Z1
【摘要】通过分析劳伦斯的短篇小说《菊馨》和《马贩子的女儿》的艺术特色来说明劳伦斯短篇小说的主题和文本特征。
他的短篇小说在内容和风格上与他的长篇小说有诸多相同之处,都充分表现出他的个人生活的深刻烙印,他敏锐强烈的人生直觉足以展示他内心感受和思想的艺术灵性。
但就他的短篇小说而言,由于篇幅短小,结构灵活,使得他的思想个性和艺术才能得到了更集中充分的表现。
【总页数】5页(P44-48)
【作者】刘丹阳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英语系;英国文学方向在读研究生;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074
【相关文献】
1.通向生命的天窗——由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中的眼神描写看创作主题 [J], 赵娇娇
2.水·火·血性·救赎——从《马贩子的女儿》看劳伦斯小说创作特征 [J], 王玉洁
3.一池水的命运随想——从《马贩子的女儿》看劳伦斯的女性意识 [J], 赵倾国;肖剑
4.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的解救主题 [J], 汪志勤
5.从叙事看劳伦斯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中的爱情(英文) [J], 郭笑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贩子的女儿》中“水”与“火”的原型意象
作者: 彭琛
作者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000
出版物刊名: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2-13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劳伦斯 马贩子的女儿 原型批评
摘要:在劳伦斯的短篇小说《马贩子的女儿》中,梅宝这一女性形象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一个冷漠绝望的“问题少女”完美蜕变为热情自由的“新新女性”。
在这一蜕变
中,“水”与“火”这两个贯穿全文的线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使梅宝在身体上经过洗礼,获得再生;火则让梅宝在心理上被赋予热情,获得解放。
劳伦斯通过这两个原型的完美呈现,表达了自己对女性自我解放和两性互相解放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图分类号】 I 1 0 6 【 文 献标 识 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9 — 6 1 6 7 ( 2 0 1 3 ) 1 1 - 0 0 1 6 — 0 2
囝 C o n c l u s i o n
《 马贩子的女儿 》
语篇衔接的分析
口 杜 娟
武汉科技 大学
【 摘 要】 《 马 贩 子 的 女 儿 》是 英 国小 说 家 大卫 ・ 劳 伦 斯 的精
彩 短 片 小 说 之 一 。本 文作 者 将 从 语 篇 衔 接 分 析 的 角 度 对 小 说 进 行 解 读 , 从 而 探 索 出小 说 的 主 题 ,达 到 利 于 读 者 更好 地 利 用 语 篇 衔 接 分 析 品读 其 他 文 学作 品 的 目的。
Th o r e a u ’ S Wa l d e n P o n d i S n o t o n l y a h a b i t a t or f l i f e .
Ⅱ 引 言
《 马贩 子 的 女儿 》讲 述 了女 主 角 梅 布 尔 相 继 失 去 父 母 后 ,家 道 中 落 ,三 个 兄 弟 对 其 冷 漠 无 情 。 不 堪 忍 受 世 事 炎 凉 的 她 选 择 投 湖 自尽 , 却 被 年 轻 大 夫 弗 格 森 救 起 ,后 她对这位救命恩人萌发爱意,弗格森也深深地爱上了她。 笔 者将 着 重 就 作 品衔 接 手 段 进 行 总 结 和 分 析 , 以展 现 小